楚墓

  • 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漆盒的装饰与象征
    一路相随[1]。楚墓出土漆盒以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数量最多。江陵雨台山楚墓群距今江陵约10 公里,位置邻近楚故都纪南城东城垣,出土战国漆器近千件、20 多种[2]。考古出土漆盒资料丰富,目前学界对楚国漆盒装饰的研究仅是楚国漆器装饰研究的简单概况,皮道坚对楚漆器纹样进行了概况性介绍[3],杨莉对楚漆器纹样背后的思想进行了分析[4],桂琼则将楚漆器纹样进行了现代化的应用设计[5],张媛对楚漆器的装饰艺术文化从题材、色彩及表现形式几方面进行了分析[1],汪笑楠则将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4期2023-10-10

  • 躲过了“秦火”的《诗经》
    湖北荆州一座战国楚墓里出土的一批竹简,经过初步整理释读,或许可以为我们揭开一些“秦火”之前的《诗经》面目。古墓之中藏“国风”长湖,江汉平原上著名的“四湖”之一,也是古云梦泽“缩编”后演化而成的一座长条状湖泊。长湖的西北角上,就是战国时期楚国故都纪南城遗址。今天,以纪南城遗址为中心,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楚国古墓。王家嘴是位于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洪圣村的一处墓地,西距纪南城东城垣约4公里,北接雨台山古墓群,南濒长湖。为配合基建项目,2019年至2

    读报参考 2023年24期2023-08-24

  • 浅议金文族徽“敦弓”
    弓主要发现于战国楚墓,良好的封闭性使这些木弓得以完好保存。湖北江陵藤店一号墓出土的木弓长1.69米,弓身通体绘有彩色花纹(图一)(14)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江陵藤店一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9期。。囿于当时黑白印刷的条件限制,我们无法确切得知弓身所绘的具体颜色,通过参考同时期的彩绘漆器实物,藤店木弓为五彩殆应无太大问题。例如,战国包山楚墓M2出土的皮革盾,通体髹有黑漆,上绘红、棕红、黄、金四色彩画,正面饰龙凤卷云纹,背面中部饰有变体龙凤卷云纹

    殷都学刊 2023年2期2023-07-22

  • 楚都·楚城·楚墓 ——安徽地区楚文化研究三题
    951年长沙地区楚墓的发掘[1]为起点,伴随着楚文化科学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楚文化考古研究在广度与深度层面不断拓展和提升。回顾近70年的楚文化考古历程,高崇文先生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的楚文化考古研究已进入全方位、多学科研究楚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的新阶段。[2]作为我国楚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地区楚文化研究在总体研究方向、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上都是一致的。但由于安徽地区自身较为特殊的地理区位,导致楚文化东渐进入安徽以后在遗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4-05

  • 从服装结构视角看“楚式深衣”与“中原古制深衣”的异同
    发掘春秋战国时期楚墓达5000多座,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在近些年大量出土的文物资料中能够找到楚人袭用深衣的明证。如江陵马山一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服饰实物,是现今最早的实物资料。在包山楚墓、信阳楚墓、长沙楚墓等多地也出土了许多可供参考的帛画、木俑等形象资料,详见出土实物及图像的楚式深衣简表(表1)。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了一幅中国年代最早的《人物龙凤帛画》,画中绘一侧身而立的细腰女子,身着长袍,衣袍上有不规则的云纹绣式,衣领袖口有深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2-17

  • 安吉五福楚墓出土陶器组合试析 ——兼看浙江地区出土战国楚式陶器组合
    丰富了浙江境内的楚墓资料,墓中出土的成套陶器组合,在浙江地区较为少见,文章就该组陶器组合的器物造型、成型技法、装饰特征做一初步分析,并通过浙江地区出土的楚式陶器组合之间的对比,管窥出土楚式陶器墓葬的文化属性.1 五福楚墓出土陶器组合五福楚墓位于安吉天子湖镇五福村,地处天目山以北、太湖以南.该墓于2006年9月初遭盗掘,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安吉县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平面呈“甲”字形,由斜坡、墓道、墓坑和墓室组成(图1).墓室葬具有木椁、木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17

  • 周代镈钟编列组合与器主身份等级研究
    县城西窑厂2 号楚墓》,《考古》1995 年第2 期。㉕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山东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 年第9 期。㉖ 南京博物院等《江苏邳州市九女墩二号墩发掘简报》,《考古》1999 年第11 期;孔令远等《江苏邳州市九女墩三号墩的发掘》,《考古》2002 年第5 期。㉗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年版,第257 页。㉘ 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科学出版社1956 年版

    音乐研究 2022年4期2022-11-15

  • 从包山楚墓《车马出行图》谈楚国服饰款式特征及形成原因
    表1。图1 包山楚墓出土彩绘漆奁《车马出行图》Fig.1 Painted lacquer trousseau The Travel Map of Carriages and Horses from Baoshan Chu Tomb图2 《车马出行图》侧面展开场景Fig.2 Side views of The Travel Map of Carriages and Horses表1 《车马出行图》人物服饰款式分类续表1.1 发式《车马出行图》中的人物发式皆为

    服装学报 2022年5期2022-11-08

  • 楚国腹地漆器区域特征
    的主要地区,也是楚墓发现最多省份,漆器文物逾万件。楚人在湖北境内扩张势力范围的年代和历程不同,楚文化与各地区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导致不同区域所出漆器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一.江汉平原西部地区该地区以江陵、当阳为中心的鄂西地区,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东面属江汉平原东部,长江自西向东穿平原而过,沮漳河自北向南注入长江。春秋早期,这时期楚人已走出荆山,沿丹水进入汉水流域①,史载“武王徙郢”②“文王始都郢”②。楚人进入汉水中游以西地区(即今鄂西北地区)后,大启群

    收藏家 2022年2期2022-06-17

  • 上蔡郭庄楚墓发掘及陪葬品简述
    摘要:上蔡郭庄楚墓是在2005年被发掘出来的,此墓是一座积沙积石的大墓,属于战国早期墓葬,结构上比较奇特,有着非常严密的防盗设施,且内部有非常豪华的装饰,为墓室主人殉葬的人非常多,陪葬物品丰富,对我国历史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上蔡郭庄;楚墓;鼎郭庄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在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东面,是一片平缓的高岗地,村民们世代在这片岗地上以耕地为生。2005年春节前夕,当大路李乡的村民们正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时,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不

    收藏与投资 2022年5期2022-05-31

  • 国宝会说话
    南省淅川县的春秋楚墓。我是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文物永久不准出国(境)展览,我名列其中。我的主人是楚庄王的儿子——王子午。王子午颇有战功,在吴国入侵楚国时曾率楚军大败吴军。我的名字里有个“禁”字,那“禁”是什么意思呢?禁,是盛放酒器的案具,大多数是青铜材质的,也有一些是漆木的。周朝人吸取商朝嗜酒误国的教训,就把摆放酒杯的案具称为“禁”,有告诫人们禁止饮酒之用。我刚出土时面目全

    雪豆月读·中年级 2022年9期2022-05-30

  • 帛画·人物御龙图
    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距今有二千三百多年了。画面正中绘一高冠博袖长袍的侧身男子,腰佩长剑,神态自若,御一龙舟,头顶有一华盖,使人想起屈原诗中“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的人物形象。龙头高昂,龙足伸张,龙尾上伫立一只仙鹤,左下角有一条游鱼,构成龙鹤呈祥、鱼利丰厚的内容,表达乘龙升天,希望灵魂超脱的愿望。考古学家认为此画应稍晚于上期介绍的“夔凤仕女图”,在技法上更显成熟,流畅的线条富于美感,是一件难得的早期传统绘画精品。楚墓帛画 线描图

    视野 2022年9期2022-05-19

  • 中国绘画欣赏(八)
    李恒滨楚墓帛画 线描图此图是1949年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绘制在丝织物帛上的绘画作品,称为“晚周帛画”或“夔鳳人物图”。是目前发现的我国现存最古老而著名的帛画,是用线描设色方法绘制的一幅构图美妙的作品。画上人物是墓主肖像,长袍细腰,垂地长裙前后开张,双手合掌具虔诚之态。在仕女头顶上方,一只矫健振翅的凤鸟几乎占据了画面重要的视觉位置。凤的前端是古代传说中象征恶的奇异动物“夔”,夔败阵而逃,故形象细小显出弱势,表示着善战胜了恶。整图意味着祈神引导、使墓

    视野 2022年8期2022-05-12

  • 帛画·夔凤人物图
    年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绘制在丝织物帛上的绘画作品,称为“晚周帛画”或“夔凤人物图”。是目前发现的我国现存最古老而著名的帛画,是用线描设色方法绘制的一幅构图美妙的作品。画上人物是墓主肖像,长袍细腰,垂地长裙前后开张,双手合掌具虔诚之态。在仕女头顶上方,一只矫健振翅的凤鸟几乎占据了画面重要的视觉位置。凤的前端是古代传说中象征恶的奇异动物“夔”,夔败阵而逃,故形象细小显出弱势,表示着善战胜了恶。整图意味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的主题。从这幅古老的画中可

    视野 2022年8期2022-05-06

  • 古邓城地区楚墓发现与研究
    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楚墓,对于研究楚文化变迁、楚与中原的文化交流融合以及楚经略周边的措施十分重要。但是学界对该地区楚墓的重视和研究程度与其考古发现数量和重要性不太相称。鉴于此,本文拟对古邓城地区的楚墓发现与研究做一个梳理,以促进对该地区楚墓的研究。一、发现概况该地区的楚墓发掘工作起步较晚,且多是配合当地基本建设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此地的楚墓首先发现于山湾墓地,1966年,砖瓦场工人在山湾土岗取土时发现青铜器,1972年,湖北省博物馆组织人员对此墓地开展清理和发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2年3期2022-04-23

  • 虎座鸟架鼓的前世今生
    封底)是战国时期楚墓中造型独特的漆器,也是楚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它造型精美,活泼灵动,两只卧虎上站立着两只昂首挺立的凤凰,居中悬挂一面大鼓。作为一种可“悬而击之”的鼓,它不仅具有乐器功能,其独特的造型,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凤架结合,更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那么,这件距今2300余年的楚国乐器,到底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虎座鸟架鼓,出自九连墩文物“聚宝盆”说到虎座鸟架鼓的出土,不得不提九連墩楚墓。枣阳九连墩,位于古代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随枣走廊上。在诸侯争雄

    阅读时代 2022年4期2022-04-12

  • 荆州枣林铺彭家湾183号、264号楚墓出土卜筮祭祷简*
    800座小型战国楚墓,先后在7座墓葬中发现竹简。2019年,唐维寺M126出土的8支、熊家湾M43出土的2支卜筮祭祷简公布,(1)赵晓斌: 《荆州枣林铺楚墓出土卜筮祭祷简》,《简帛》第19辑,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21—28页。有多位学者对释文进行了补正。(2)松鼠(李松儒): 《枣林铺楚简释文订补》,简帛网简帛论坛,2019年12月17日;lht(刘洪涛): 《先秦楚国的须嵍复氏》,简帛网简帛论坛,2019年12月28日; 苏建洲: 《荆

    出土文献 2022年1期2022-03-15

  • 说“土蝼”
    年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了一批战国中期的材料,其中有遣册简29支,记录了随葬物品。编号为2-18和2-03的两支简可以连读,记载了所谓的“乐人之器”,前辈学者如朱德熙、郭若愚、商承祚、李家浩等先生均有过精彩论说,解决了不少问题。(1)参田河:《信阳长台关楚简遣策集释》,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4年。后又经刘国胜、陈伟、陈剑、范常喜等先生补论,竹简释文已大概完备。(2)刘国胜:《楚丧葬简牍集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1—25页;武汉大学简

    出土文献 2022年1期2022-03-15

  • 常德夕阳坡 战国楚墓出土琴器辨疑(下)
    是战国晚期中小型楚墓中最为盛行的随葬品。其墓主身份都是士及士以下阶层,或者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因此即使和这件“怪琴”同时出现,也并不表示有什么特别意义。竹简与墓主同样,我们再结合竹简提供的信息,看看是否能够有所启发。据有关研究者释读,第一句大约意见一致:在越涌君率众归附楚国的这一年四月已丑,楚王于栽郢的游宫内,后一句大约有三种意见。分别释为:①士尹宣揚楚王的声威,造迅尹秉承王命赐给舒方一年的俸禄。②士尹和卜尹按照楚怀王之命赠送舒方岁用之粮食、牲口。③大王的

    乐器 2022年2期2022-02-21

  • 常德夕阳坡战国楚墓出土琴器辨疑(上)
    ,“湖南沅水下游楚墓”一条的脚注里面,发现这么一句:M268出土一件琴,其形制特别,墓葬年代大约战国中晚期,参看《沅水下游楚墓》第694~695页、862页。因腐烂较严重,一些形制不明,是否是琴待考①。这张“形制特别”的疑似琴器1983年就已经出土,至今已三十多年,但无论是琴界还是考古界,均鲜少有人论及。据其所引《沅水下游楚墓》②介绍,沅水下游地区发现楚墓超过3000座。该书对其中的1400座楚墓进行了分类,并选取有代表性的172座墓葬做了详尽报告。出土琴

    乐器 2022年1期2022-01-19

  • 纪南城周边近年出土的古文字资料与楚文化考古研究
    围绕纪南城与周边楚墓开展的考古工作,为楚文化乃至东周时期考古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丰富资料。近年来,随着该区域大中型楚墓考古工作的开展以及资料的整理刊布,尤其是出土的竹简与铜器铭文等古文字资料,为楚文化考古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一、墓主职官、身份与墓葬等级制度(一)大司马为配合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对严仓墓群獾子冢(M1)主墓和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严仓墓群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松林村二组(原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14

  • 战国楚墓鹿角漆器镇墓兽造型研究
    10000)引言楚墓随葬中的鹿角漆器镇墓兽,是楚国专有的墓葬文化习俗,是映射出了楚国人当时对鬼神崇拜的心理特征和信仰理念的表现,本文试图以春秋末战国早期至战国末期的楚式鹿角漆器镇墓兽造型演变进行研究,来体会楚文化的精神内涵。第一章 鹿角在楚墓的起源自战国以来镇墓兽逐渐兴起,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楚墓中的带有鹿角形式的镇墓兽,鹿角镇墓兽造型带有着恐怖神秘的色彩,造型独特,这是区别于其他墓穴的象征物。从无角到有角,体现出了楚人的对于鹿角的特殊情感也表达出了当时长江流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2021-11-14

  • 郑晓沧
    阳甲骨;2.寿县楚墓;3.西陲木简;4.长沙楚墓),均七律,风格略似玉溪,有迷离恍惚之致。原诗为周采泉取去,并且和了四首,闻原稿尚留亮甫先生处,未蒙归还。姑录两首于下,以慰寂寞。无情风雨洒孤堆,轻重谁曾问鼎来。素质章程同黼黻,芝英龙凤起楼台。离人素海云千叠,照眼惊鸿水一隈。正是欲归归不得,年年寒食杜鹃哀。(寿县楚墓)未容飘渺仗仙灵,吹散云和信可听。如此风神宜饮酒,者般光景慕娉婷。六铢衣减鲛绡纬,十样花添翠羽经。莫问清漪园旧事,汉宫春晓古丹青。(长沙楚墓)②

    中国篆刻 2021年9期2021-10-08

  • 河南信阳楚系墓葬出土漆木器图像研究
    信阳境内城阳城址楚墓群发掘的大量考古成果中筛选出典型漆木器作为研究对象。其一,从墓葬内外两个层面对漆木器的漆绘技艺、装饰元素及其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及画史材料,对漆木器的视觉装饰艺术特征进行简单阐述;其二,通过研究漆木器图像特征,探求漆木器创作的实际意图,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其背后隐藏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更加客观地看待河南信阳地区楚系墓葬出土的随葬类漆木器的丧礼功能。关键词:楚墓;漆木器;丧礼观念;楚巫文化中圖分类号:K876.7 文献标识码:

    艺术科技 2021年10期2021-08-09

  • 以出土实物为样本的针织提花织物研究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湖北荆门郭家岗一号楚墓等均出土了线圈串套结构的织物,其中,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绦带保存最完好,品类最丰富,学界关注度最高。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江陵马山一号楚墓》[3],介绍古代提花织物,如表1所示。图1 大英博物馆馆藏亚述时期雕塑图2 英国阿尔伯特博物馆馆藏埃及科普特织物残片表1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出土古代提花织物通过对以上墓葬的整理可以看出,这些织物出土的墓葬都具有3个特征。(1)这些墓葬主人的身份都是士大夫等贵族阶级

    纺织报告 2021年5期2021-06-22

  • 楚汉鞋履构型及工艺特征补遗
    男性。关键词: 楚墓;西汉墓;荆楚地区;鞋履结构;编织工艺;楚文化中图分类号: TS943.6;K875.2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7003(2020)10008708引用页码: 101204DOI: 10.3969/j.issn.1001 7003.2020.10.016(篇序)Research on the style and process features of ancient shoes unearthed from the Chu

    丝绸 2020年10期2020-11-06

  • 楚墓出土麻、绢织物工艺特征
    214122)楚墓所出大量平纹组织麻、绢织物是东周时期荆楚地区养蚕缫丝、苎麻种植栽培、丝麻纺织技术的集中体现,遗憾的是其常因保存状况较差、组织简单而较少受到学界关注。彭浩[1]、赵丰[2]等学者针对楚墓出土织物(特别是平纹变化组织)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马怡[3]考证了汉代麻布原料、幅宽、匹长、精粗等规制,已形成对汉代平民麻布服饰物质生活的客观认识。事实上,目前对东周楚地绢、麻织物的研究常聚焦于具体样本形貌和结构科学检测,因而楚墓出土单层平纹织物作为相同时

    服装学报 2020年4期2020-09-10

  • 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
    湖北省江陵县马山楚墓出土了一支春秋时期的青铜长矛。该矛全长29.5厘米,中线起脊,两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矛体满饰菱形几何暗纹,矛上还刻有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矛”。很显然,这支矛是吴王夫差的御用青铜矛。吴王夫差矛的出土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因为18年前,就在距离马山楚墓不过2000米远的望山楚墓中,考古学家曾发掘了一件与吴王夫差矛同时期的青铜武器—越王勾践剑。此剑是越王勾践的御用青铜剑。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人们讨论的无非两点:一是为何吴、

    中华瑰宝 2020年7期2020-07-07

  • 泥质楚金冥币分布及其埋葬特点探讨
    规整。[3]湖南楚墓中,也出土了“郢”泥质冥币,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4]上海战国末到西汉初的墓葬中出土了陶冥币,上有十余格类似于印章的小方块,印文为“郢爯”。[5]上海市外冈古墓中出土了陶质郢爰,火候较低,上有十余格“郢爯”印子,年代为战国晚期。[6]浙江安吉五福楚墓一次出土一套99 件楚国冥币,呈四边内凹的方形,模仿楚金版的形状,凹面铃有方印,用阴纹刻印了篆书“史信”二字,年代为战国末期。[7]长沙杨家湾出土了上百块泥质方块,年代战国末期到汉代初

    中国钱币 2020年6期2020-06-29

  • 淅川徐家岭M11出土文字资料及相关问题*
    县徐家岭三座被盗楚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一批珍贵文物。其中M11出土的铜器小口鼎及浴缶上发现有铭文,尤其是小口鼎的铭文,殊为珍贵。该铭兼用岁星与太岁纪年、以“孟甲”计日等,皆前所未见,可补传世文献记载之阙,对于当时楚国文字、历史、历法及礼俗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皆有重要价值。小口鼎的有关资料之前虽有披露[1],但不完备,浴缶铭文未公布,本文拟对这些重要资料作详细介绍,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小口鼎(M11 : 11),直口,方唇,短颈,圆肩,鼓腹,平底,体呈

    考古与文物 2019年4期2019-12-27

  • 战国时期楚地出土虎座鸟架鼓研究
    陵葛破寺和拍马山楚墓的发掘,才又发现了两件保存相对完好的虎座鸟架鼓,由此才对虎座鸟架鼓的基本形状有了清晰的认识。从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发现虎座鸟架鼓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发掘又陆续发现了40 多件虎座鸟架鼓,这些虎座鸟架鼓都主要出土于河南、湖北、湖南等楚国属地的楚墓。主要如下:湖南长沙湘乡牛形山1号墓;湖南长沙楚墓;湖北江陵葛破寺34 号墓;江陵拍马山4 号墓;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江陵九店墓;襄阳余岗楚墓;荆门包山楚墓;江陵望山1 号墓;江陵雨台山楚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2019-12-26

  • 楚墓陶俑葬的初步认识
    内容提要:陶俑葬楚墓多见于楚东地区,经与该地区的木俑葬对比可知,陶俑葬是战国中晚期楚墓中新出现的一种丧葬习俗。楚墓中陶俑葬习俗的兴起应是楚国迁都于陈后,受北方各国俑葬习俗影响的结果。观察墓葬级别和葬俑数量的关系可知,葬俑的数量在大夫墓与士一级墓中有明显的等级差异,而士一级墓与平民墓是否存在等级的差异,有待于新材料的补充。多数陶俑葬楚墓中仅发现有陶制俑头或俑手的情况,可视为是葬俑的简化现象,亦可作为楚墓俑葬习俗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楚国灭亡后,随葬陶俑的习俗对

    东南文化 2019年5期2019-11-06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楚王鼎
    《湖北当阳赵家塝楚墓发掘简报》,《江汉考古》,1982年,第1期)、淅川下寺M2出土的倗鼎(M2:4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库区考古发掘队、淅川县博物馆:《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02页)和鼎(M2:27)(《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第106页)、M4出土的鼎(M4:1)(《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第240、242页)、M1出土的鼎(M1:67)(《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第53页)、慈化楚子鼎(魏渝:《楚子鼎》,《江汉考古》,200

    书画世界 2019年5期2019-07-17

  • 楚国丝绸中的菱形纹与北极星研究 ——一种基于古天文学的阐释
    元形,如包山2号楚墓中的菱形纹(图1(a)),要么外形硕大,与周围的形体产生强烈的对比,如马山1号楚墓凤鸟纹单元形中的菱形(图1(b));有的菱形结构及装饰复杂而精密,形中套形,由多个大小不一的菱形组合而成,其细节丰富,视觉效果良好,如马山1号楚墓大菱形纹(图2)。以上菱形纹中各个单元形的造型、组织形式在画面中各不相同,无论是单个的菱形纹,还是组合的菱形纹,其中的菱形单元形都给观者留下了强烈的视觉印象。图1 包山2号楚墓菱形纹和马山1号楚墓凤鸟纹Fig.1

    丝绸 2019年7期2019-07-03

  • 安吉五福出土陶片试探
    被盗掘的安吉五福楚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片的楚墓平面呈甲字形,由斜坡、墓坑、墓室组成,一棺一椁,四厢[1]。由于随葬器物大部分被扰乱,报告未提及陶片的出土位置,后与发掘主持者田正标先生沟通,得知陶片出土于北侧边厢及西厢头端。一 五福出土陶片概况图1五福楚墓出土陶片1 套99 片[2],灰硬陶,平面略呈方形内凹,凹面钤印边长约10mm 的方印数枚,印戳阴刻篆书,凸面锥划不规则直线,依据外形,可分为三型。A 型(图1-1),长50-60,宽50-70,厚5m

    中国钱币 2019年5期2019-06-16

  • 楚璧研究略述
    益。关键词:璧;楚墓;研究;略述璧,一般为圆形、扁平、中间有穿孔的器物。楚璧最早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安徽寿县李三孤堆楚墓[1]。80余年来,在500余座楚墓中发掘出土璧1370余件,材质以玉、石、玻璃为主,也可见玛瑙、水晶、陶、木、骨、铜等。璧面或光素,或有纹饰。璧面纹饰可分为谷粒纹、圆圈纹、圈点纹、涡纹、卷云纹、勾连云纹、龙纹、綯索纹、S形纹等。出土璧的楚墓时代跨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地域涵盖今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重庆、江苏、浙江、上海、陕西等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4期2019-04-17

  • 释战国楚简中的“”及相关诸字 ——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
    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7页。⑨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第259页。[11]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805页。[12]湖北省博物馆编:《曾侯乙墓》(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图版二二二。[1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新蔡葛陵楚墓》,郑州:大象出版社,200

    郭沫若学刊 2019年1期2019-04-03

  • 楚墓中毁兵葬俗特点与使用人群的身份等级
    0年代以后,南方楚墓和巴墓中也出现了一些毁兵现象,其中尤以楚墓毁兵现象为典型。楚墓毁兵葬俗的发现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黄凤春[3]、朱世学[4]等学者都对毁兵葬俗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但毁兵葬俗所涉及的楚墓年代及分布情况,楚墓毁兵葬俗涉及哪些族群,这种葬俗有何意义,这些问题都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本文在整理归纳目前已发现的毁兵葬楚墓的基础上,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请大家批评指正。一、楚墓中毁兵葬俗的特点楚墓中共发现291件被毁兵器,涉及19座墓葬。据统计,毁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9-01-03

  • 淅川楚墓出土玉器用途特点初讨
    族墓群,其中下寺楚墓出土有大型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玉器、金箔、骨贝等六千余件,铜器中“王子午”列鼎器形硕大,铸造精美,纹饰繁缛;云纹铜禁构思巧妙,造型奇特,最早使用了失蜡法铸造工艺,均为稀世珍宝。下寺楚墓群出土玉器亦令世人瞩目,各类玉器两千多件,这批玉器规格最高、品种繁多、式样新颖、用料讲究、质地优良、工艺精湛,是目前春秋中晚期楚玉的精华,对研究楚玉的源流和演变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仅对淅川出土楚国玉器的分类、用途与特点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淅川

    新疆艺术 2018年4期2018-10-27

  • 楚地遗珍—淅川新发现青铜器选粹
    口北玉山岭的一座楚墓,共30余件。①现将部分重要器物介绍如下:铜镬鼎,通高43.6、 口径45.7 厘米。直口、方唇、短颈、附耳、鼓腹、圜底近平。三蹄足,腹部有两个对称的小环钮,颈腹间饰一周凸弦纹带。足上部有突起的扉棱,两边为浮雕龙组成的兽面(图 1)。铜环钮鼎2件。通高30 、口径24.5 厘米(图 2);通高 30.3、口径24.5 厘米(图3)。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有盖,盖圆弧形、附耳外侈、鼓腹、圜底、三蹄足较高、盖面有两道凸弦纹,外弦纹上置3个环钮,

    收藏家 2018年8期2018-08-17

  • 丹淅楚文明——走近淅川楚墓
    土不少器物。下寺楚墓群发掘是丹淅流域大规模发掘楚墓群的开始,也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发掘的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楚国王族墓地,该墓地资料刊登在赵世刚先生等编著的《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报告上,该报告出版几十年来一直是楚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当年带队发掘下寺1~3号墓的是时任淅川文化馆馆长的张西显。先生今已离休多年,但谈起发掘经过时仍记忆犹新。他告诉笔者在几十年的考古生涯中,他参与发掘和清理的墓葬近千座,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就是下寺二号楚墓。他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他带着几

    寻根 2018年2期2018-06-16

  • 南阳楚文化研究述评
    02及M181为楚墓)及桐柏古台寺遗址;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淅川毛坪楚墓;春秋中期的淅川龙城遗址;春秋中晚期的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及李八庙春秋楚墓;春秋战国时期的方城县大关口古城遗址及西峡楚白羽城遗址;春秋战国之际的淅川大石头山楚墓;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及阎杆岭楚墓;战国早期的淅川县马川墓地118号墓;战国中期以前的淅川杨河楚封君墓;战国中晚期的淅川吉岗楚墓等*还有一些墓葬资料尚未正式公开发表,或者只是发表了一部分,除了前文已经提到的,另

    南都学坛 2017年3期2017-06-01

  •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札记二则
    [5]1《1郭店楚墓竹简·六德》简15、20的“畜”分别作、;[6]7《0民之父母》简14“以畜万邦”之“畜”作;《周易》简21“不畜之”作、简 30“畜臣妾”作;《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内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简3作(二见)、简5作及《曹》简21“凡畜群臣”作,《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姑成家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简3、4作;金文《秦公簋》之“畜”作;《秦公镈》之“畜”作;而青铜器《书缶》铭‘畜孙书也’之“畜”作。以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3-10

  • “三礼”对考古研究的意义
    ,考古发掘证实,楚墓中的礼俗和礼制与《礼记》相吻合,而凶礼中的丧葬制度、用鼎制度、棺椁制度及饰棺制度大多与《周礼》所记载一致,这都进一步证实了考古结果的可靠性。[1]《礼记·丧大记》记载,“人死,复而不生,则设床于南牖下,迁尸于床。人病卒之间,去床。”《礼记·丧大记》称陈尸之床为“废床”“夷床”。古人认为,人始生在地,病时去床着地,便可使生气返回。根据《礼记·丧大记》的记载,可知楚墓有迁尸之礼,故楚墓出土很多夷床。《礼记·士丧礼》载:“掩,练帛,广终隔,长

    文化学刊 2016年6期2016-03-16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研究*
    [1]。迄今,从楚墓以及楚系墓葬中出土的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综合反映出楚人对玉的极度喜好及楚国高度发达的玉石琢磨工艺水平。楚国的雕刻玉器艺术,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地发生着改变(见表1)。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基本以饰玉为主,但也有少量的礼玉。从目前出土的资料显示,雕刻有龙纹的玉器除了龙形佩还有璧、玦、珑、璜、珩、冲牙等。战国初期,玉器雕刻龙纹成为流行题材,龙纹作为佩玉纹样的使用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其中,蟠螭纹、蟠虺纹以及夔纹在玉器上都有大量的体现,龙形玉器的

    设计艺术研究 2015年3期2015-11-23

  • 考古资料所见楚文化对蛇的崇拜与征服
    征服。现结合有关楚墓发掘的考古资料,将楚人对蛇的崇拜与征服问题做一简论,求教于方家。一 楚人对蛇的矛盾崇拜崇拜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心理,包含恐惧和欲望。人们对蛇的崇拜含有吉凶的矛盾、蛇本身性格的善恶的矛盾,这种崇拜被称为矛盾的崇拜。[2]楚人对蛇的崇拜同时又具有抗拒的心理,正是这种矛盾崇拜的体现。楚人最早对蛇的崇拜体现在对祖先崇拜和蛇神的信仰上。祝融是楚人所崇拜的始祖之一。《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10-13

  • 楚墓玉组佩的艺术形式分析
    430073)楚墓玉组佩的艺术形式分析余书婷,胡晓东*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以楚墓出土的玉组佩资料为基础,对楚墓玉佩进行实际考察和图像分析,以图表对照的方式,用形式美法则探析楚国墓葬中玉组佩的艺术与实用价值。楚墓;玉组佩;形式美对玉佩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汉代,东汉儒学家郑康成,唐儒孔颖达分别对玉组佩的构件和结构以及佩戴效果做出说明。随着玉器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一些学者对玉组佩从不同个角度进行了研究[1]。尽管研究深入到定名、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8-16

  • 楚墓镇墓兽管窥
    【关键词】东周;楚墓;镇墓兽;丧葬文化【摘 要】在以楚文化为核心的区域相继出土了一批材质相同、形制相近的镇墓兽,成为我国后世镇墓明器的重要源流。文章以考古发掘所见楚墓镇墓兽为研究对象,对其材质、形制以及使用规制等进行研究,指出至迟在春秋末,楚文化中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镇墓明器使用制度,镇墓兽经历了由兽面兽身向人面兽身的演变过程,对后世丧葬文化具有重要影响。镇墓兽是先秦楚墓中最为重要的典型器物。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先秦楚国所辖区域中已经出土有300

    文物春秋 2015年5期2015-05-30

  • 信阳楚简“乐人之器”补释四则*
    喜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遣策所记“乐人之器”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宝贵材料,自刊布以来,虽经学者多方研究,仍有一些难字未能释出。经过重新考察发现,本段简文首句“一(肆)坐歬(栈)钟”之“坐”字不应理解为量词,当训作跪坐,整句是指墓中出土的一架跪坐演奏的编钟;“二瑟,一壴瑟”中的两个“瑟”字可据残画补出,所记应为该墓所出两张大瑟和一张小型彩绘锦瑟;“三厀(漆)瑟(梡)”当连读为一句,其中的“”应读作“梡”,指演奏时垫于瑟首下面的瑟座,因与放置物品的俎相类,故亦名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11

  • 战国湖湘的灵魂归宿观念及其文化影响*
    像。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墓主是中年女性,与墓中所出《人物龙凤图》所画贵族妇人形象相符;长沙子弹库楚墓墓主是40 岁左右男性,与墓中所出《人物御龙图》所画武将形象一致, 而且考古证明其头骨与画中人物特征亦相似。 根据马王堆汉墓T 形帛画所绘即为墓主推断,楚墓帛画所绘人物亦是墓主形象。 这些帛画的共性在于都有人物肖像、龙凤等灵物、魂舟等。 很明显,帛画的性质与招魂相关,是寄托死者灵魂的标志。 至于《招魂》中设“像”的“君室”,可能就是亡家设置的供死者灵魂栖息的灵堂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8-15

  • 试析古埃及金字塔与楚墓的相关问题
    析古埃及金字塔与楚墓的相关问题王从礼(荆州博物馆,湖北荆州434020)古埃及金字塔和楚墓为代表的两类文化,代表了古埃及人与楚人共同的安葬夙愿,具体到墓地选择、分布形式、墓室形制的观念与构造原理上,显示出许多相似点,又因各自的不同环境和物质形态的区别,打造了各自的墓葬文化特征。这些因素的生成,为甄别两者间的相同性与相异性提供了基本论据。楚墓文化与古埃及金字塔文化的存在,说明东西方文化有并肩发展的态势,有各自的特点。古埃及;金字塔;楚墓埃及的文明史,是从美尼

    荆楚学刊 2014年4期2014-06-05

  •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袍服浅析
    3)江陵马山一号楚墓袍服浅析齐志家(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基于对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衣袍实物的归类,认为这些衣袍不能定名为周代“袍”。在结构形制的比较中,发现这些衣袍对深衣古制多有损益,也不能称为“深衣”,而只能泛称为属深衣制。袍式;深衣制;楚制;结构一直以来,对先秦服饰发展历史的研究多取材于先秦、两汉典籍等一类文字材料。这些材料是我们理解古代服饰的冠服制度、礼仪精神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形象资料及实物的缺乏,仍然使我们的理解难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1期2012-01-12

  • 从出土天平看楚国的黄金货币化
    提出湖南、长沙的楚墓一直没有出土楚金币实物,也不见窖藏出土,甚至连楚国的大本营湖北的楚墓亦未见楚金币出土,也少有窖藏出土,而楚国后期的重要属地河南、安徽、江苏等处时有窖藏出土大量金币,其中郢爯金币为多。因此有观点认为,楚国是在湖北江陵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即在战国晚期,面临经济危机,才开始动用国库,使用黄金货币,特别是郢爯金币,此前只是在楚王室贵族内储藏和使用。有的人推测,可能是楚国湖南长沙货币经济落后,没有使用黄金货币。这涉及战国时期湖南长沙使用货币的问题,

    中国钱币 2010年1期2010-11-26

  • 春秋中晚期楚、晋礼乐文化比较管窥 ——以淅川下寺楚墓和侯马上马晋墓出土青铜器为例
    ——以淅川下寺楚墓和侯马上马晋墓出土青铜器为例陈朝霞(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楚、晋两国是春秋时期占据中华南北两极的霸主,于春秋中晚期均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又以开放、创新的精神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同时对当时的诸国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了解楚、晋文化,便能大概看清当时中华文化的全貌,由其文化发展原因便能知中华文明形成的大概历程。以淅川下寺楚墓和侯马上马晋墓为切入点,透过出土青铜器的显明特征,分析春秋中晚期的楚、晋两国在礼

    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2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