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札记二则

2017-03-10 02:12张通海
关键词: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博物馆

张通海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札记二则

张通海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第一则从字形入手,分析“”字构形、隶定、用法,对该字进行考释;第二则以大量字形为立足点,认为“畜”字“田”上所从的“玄”与“糸”混用,并有所省略,理顺了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文字上的关系。

;畜;菑;考释

最后再谈一下版本的用字问题。该字既释为“倍”,在上博简《周易》中读为“背”,而其他文本读为“负”,这也很好解释:“背”“负”同义换用,不论传世经籍,抑是出土文献比比皆是,何用例证?

二、释“畜”字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简20“不(耕)而(获),不畜之”的“畜”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菑”,今本《周易》也作“菑”。原书考释者濮茅左先生未置一词。陈剑先生认为,“竹书本的‘畜’字跟今本和帛书本的‘菑’字当分别作解,‘菑’字实为‘畜’的误字……在战国文字中‘畜’字曾存在一种写作‘’或‘’的异体……”[3]我们猜测它应是“田”上的“糸”省略一个“糸”,即该字事实上是从“田”,“兹”声,而“”与“菑”则完全可以相通,如传世典籍《缁衣》之“缁”,郭店简作“兹”,这才可讲通,即音近借用。下面试分析之。“畜”字的正体上当是从“玄”作。但是,我们通览楚系简帛文字中“畜”字形体及金文中“畜”字的形体,《楚帛书》丙“畜”作;[4]156-15《7九店楚简》五六号墓简39的“畜”作;[5]1《1郭店楚墓竹简·六德》简15、20的“畜”分别作、;[6]7《0民之父母》简14“以畜万邦”之“畜”作;《周易》简21“不畜之”作、简 30“畜臣妾”作;《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内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简3作(二见)、简5作及《曹》简21“凡畜群臣”作,《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姑成家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简3、4作;金文《秦公簋》之“畜”作;《秦公镈》之“畜”作;而青铜器《书缶》铭‘畜孙书也’之“畜”作。以上是所有“畜”字的形体,除了《九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陈》简21的形体上部是从真正的“玄”字以外,余皆为从“”,都是相似的,都是上“”,下“田”(《郭店楚墓竹简·六德》简的从“日”,“日”与“田”可互作,详他文),但是,《书缶》铭之“”,根据铭文语境却只能读为“玄”,尽管上边所从都是“”,可见,占绝大多数的“畜”是上部从“”,而不是从“玄”,“”与“玄”也许在当时已经混用(《说文》古文“糸”作“”《说文》古文“玄”作“”,外形就极为相似)。李守奎先生就曾这样说:“21—幾,所从‘’是‘’的省形,简文中不省,作‘’(40、42、43、44等)战国文字中,不少来源不同的偏旁混讹通用,单看‘’,是‘幺’似无疑,但在不同的文字中,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偏旁。如在‘’中是‘纟’,在‘’中是‘糸’,在‘’中是‘’,在‘’中是‘玄’(21号简作‘’),在‘’中是‘率’等等……”[7]496。还有,《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简10的“”,其“幾”也从“糸”;上博简七《武王践阼》简7的“机”右旁“幾”也是从“幺”。如此,则我们的猜想应可成立,特别是李先生所举的“”在“”字中是“”及“”字中“幾”从“糸”,最能证明我们的推测。上博简《周易》中的“畜”字也当是“玄”(或“糸”)增“田”这种义符,“玄”又为“糸”之形近字,而“糸”又与“”(即“兹”)通作,或者,“糸”就是“”(即“兹”)的省体,因为,古文字中,同一形体往往单复无别。唯此,传世本与出土简本方才讲通。

顺便提一下,对于上边提到的“缶”铭,林清源先生是如此解释:“笔者认为缶铭‘畜’字,可能是‘玄’字或体,所从‘田’旁只有装饰作用而已。例如,‘荆’字曾侯乙墓简作‘’形(简75),或增‘田’旁作‘’形(简63),战国楚简也多增添‘田’旁作‘’(包山208)。《尔雅·释亲》:‘曾孙之子为玄孙’,《庄子》成玄英疏:‘玄,远也。’缶铭的‘畜孙’就是玄孙,有可能指曾孙之子,也有可能指辈分更远的子孙。”[8]247林先生只是解释了“畜”字“可能”是“玄”字或体,然其于“畜”字所从的“糸”与“玄”的关系却未遑论及,殊为缺憾。

[1]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3]陈剑.上帛竹书《周易》异文选释(六则)[J].文史,2006(4).

[4]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九店楚简[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7]李守奎.《曹沫之陈》之隶定与古文字隶定方法初探[G]∥中国文字学会、河北大学汉字研究中心,编.汉字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492-499.

[8]林清源.楚国文字构形演变研究[D].台中市:东海大学,1997.

B221

A

2095-0683(2017)05-0073-02

2017-06-06

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429)

张通海(1968-),男,江苏沭阳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校 人云

猜你喜欢
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博物馆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梁潮印簵·钟鼎文帛书人物传写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邻父伐树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登楼
考古是“神马”
楚帛书近十五年研究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