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7-12-29 02:14任唤麟胡晓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旅游

任唤麟,胡晓娟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我国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任唤麟,胡晓娟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使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受到关注。从期刊论文(成果)的时间分布分析了研究的发展趋势,将期刊EndNote题录数据导入SPSS对高频关键词作多维尺度分析,发现现有研究集中在培养目标、人才需求、培养途径与培养模式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探讨了现有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对策建议。

旅游业;人才培养;国际化;高等教育

经过近40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2016年,入境游客1.38亿人次,居民因私出境(广义旅游)1.29亿人次。至2016年底,居民出境旅游可到访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51个,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出境旅游市场之一,落地签证、入境免签、“自由行”等也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出入境旅游将有更大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旅游业需要提高服务与管理的国际化水平,需要一大批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1],因而需要加强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为此,旅游教育需要“更新旅游教育理念,将旅游教育置身于国际环境中,用国际视野审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依此定义国际化旅游人才,它是指具有旅游发展国际视野、通晓旅游行业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旅游协作与竞争的旅游专业人才。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之一,要求本专业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并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我国要实现人才强旅战略目标,推进智慧旅游、旅游+、+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都需要国际化旅游人才作支撑。高校是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此背景下,探讨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作出展望,这对探索旅游教育新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一、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1.现有研究的时间分布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是衡量某领域/问题研究时间分布的重要指标。以“‘国际化/国际型’并含‘旅游人才’”为篇名/题名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期刊数据库模糊检索,去重,共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论文108篇(截至2016年底)。图1为这108篇论文的时间分布。由图1可知,2003年相关论文只有1篇,2004年与2005年为0篇,说明这一阶段为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年以后相关论文数量增加,2012年达到峰值,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成为研究热点。这与2010—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年环比增长均超过20%、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关。2013年相关论文数量大幅减少,之后又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说明这方面的研究已“退热”,研究回归常态。

2.现有研究的主要主题

本研究通过文献题录信息的处理来分析我国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的主题。文献题录(作者、题名、关键词、摘要等)是描述文献外部特征的重要元数据集合,运用计量方法对文献题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挖掘出某领域/问题的研究结构。关键词是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频次高的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这里将相关论文中的所有关键词定义为关键词集合,通过对关键词集合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研究的主题。运用前述方法检索获得相关论文(这里截至2017年7月底,共113篇),导出其EndNote格式的题录信息,再将信息导入题录信息处理工具SATI,在“字段抽取”与“频次统计”的基础上,构建高频关键词(排序前30位)共现矩阵,再将Excel格式的共现矩阵数据导入SPSS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多维尺度图谱。

图1 论文的时间分布(按年份)

多维尺度分析通过测定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或相似性)来分析研究的主题结构。在多维尺度图谱中,词的位置显示了词与词之间的相似性,有高度相似性的词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研究的类别,越是处在类别中间的词在研究中的位置越核心。由图2可知,我国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主要为四个方面:培养目标研究,包括旅游教育、应用型人才、国际化视野、职业能力、旅游英语、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旅游业、人才开发等关键词;人才需求研究,包括需求、培养、人才、职业能力、国际化视野等关键词;培养途径研究,包括培养途径、跨文化交际、国际化人才、旅游人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本土化、东盟等关键词;培养模式研究,包括培养模式、国际化旅游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语教学等关键词。

图2 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图谱

3.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研究。对于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培养的目标,是首先要探讨的问题。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旅游业市场的开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林密莎在《关于我国旅游业人才对策的思考》中提出,国际化旅游人才应该有国际化意识、胸怀,应掌握世界先进知识,在视野和能力方面应具备国际化水准[3]。针对旅游专业人才应用型的特点,曹毓在《关于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提出,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广而专的知识结构,“广”是指在掌握本土知识的同时,能了解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专”是指具有扎实的国际旅游专业知识,熟悉各项国际旅游业务;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能合理运用基本的沟通技巧,灵活、务实地协调国际旅游活动与交往中的关系(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还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对多元文化有较高的忍耐度;敏锐的政治触觉与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预测国际政治形势对旅游业的影响,同时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坚守人格与国格,维护国家形象与民族尊严[4]。针对旅游专业人才复合型的特点,唐跃工在《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中提出,国际化旅游人才素质应体现在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素质综合、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5]。针对我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冯国华在《国际化视野下旅游人才职业能力再提升对策》中提出,必须采取对策提升旅游人才职业能力,在旅游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阳光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与交往自信;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同等重要,应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与内在文化气质;还应在国际化视野下完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教学的师资团队,拓展国际化实习培训渠道、以及改革外语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等[6]。

(2)人才需求研究。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式,有关人才培养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对人才需求进行研究。近年来,我国不仅出入境旅游获得快速发展,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酒店进驻我国,至2015年底,已有超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品牌酒店加入我国酒店市场[7],这不仅使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且进一步助推了我国旅游业向国际化发展。目前我国旅游人才还难以满足旅游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张颖与于水认为,服务意识、职业素养、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等均有待增强与提高[7]。唐志国、刘海玲等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涉外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的人才素质要求,认为发展潜力对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对员工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重视程度,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8]。张亭在《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研究》中,通过对旅游行业的问卷调查与分析,认为大部分旅游企业(70%)没有招聘过国外实习生,国际化人才引进程度低;行业最需要的是综合型国际化人才,其次是应用型与管理型,交际型反而需求不大;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大于国企和私企,许多旅游企业需要国际化人才而没有招聘国际化人才,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不适用影响了需求[9]。

(3)培养途径研究。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一定的培养途径来实现。蔡道成、迟玲玲在《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中提出了设置国际化课程、培养跨文化能力、建设国际化师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等培养途径[10]。杨兴柱、陆林在《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中提出了教育目标国际化、教育合作国际化等培养途径[11]。王晓莹认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应从构建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宽人员交流等途径入手[12]。张芬、张晓青以海外研修项目为例,专门探讨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途径[13]。汪胜华、黄蓉则专门研究了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问题,认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提高教师跨文化意识、改革专业外语教学内容与方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等[14]。本土化培养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张轶群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只有对先进的国际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才能持续发展[15];吴力认为,在旅游国际化的形势下,更加需要熟知本地区、本民族历史与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或文化创意、经营管理等能力的旅游人才的积极参与[16]。但目前对于培养途径研究仍需进一步拓宽思路,在实践上应大胆尝试,找到更有利于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途径。

(4)培养模式研究。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张侨、金海龙等在《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出,以“政、产、研、学”联合为基础,整合社会资源,围绕国际化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体系和国际化实践体系构建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17]。曹毓、曹政等在《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提出从“大专业、多方向、国际化”专业模式、“宽基础、活板块、国际化”的课程设计、“国际化双高(学历高、职称高)双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教材建设、“双证书”(学历证、职业资格证)齐全的考核制度、合理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构建培养模式的观点[18]。辛俊峰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探讨了跨境校企合作为特色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19]。诸如此类的培养模式理论的构建为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实践提供了参考。

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展望

我国旅游业尤其是国际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的热度虽呈下降趋势(图1),但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由图2可知,现有研究以高职教育研究为主,本科教育研究相对薄弱。应更多地关注本科层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本科教育既注重技能,更注重专业知识与理论,尤其是本科层次学生具有更好的外语基础,在跨文化交际与国际旅游管理上更具后发优势。教育部批准的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应加强相关管理的研究。

现有研究看到了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但缺少关于旅游新业态对人才发展要求新变化的研究;看到了国际化旅游人才服务与管理技能的重要性,但忽略了其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因此,研究应更多的关注智慧旅游、旅游+、+旅游等新业态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理论素养的培养应突破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等的认识局限,把学习型组织、自组织、自我提高等纳入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后仍能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发展后劲。

现有研究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与模式的探讨,忽视对培养规格与目标的深入研究,对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认识模糊,缺少对人才标准的指标量化分析。应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化人才标准研究,构建科学的人才标准指标量化模型,分析什么样的人才是所需的国际化人才,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再依据人才标准与培养规格确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合理、准确。

对于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现有研究成果多是理论构想,缺少办学实践的检验,难以完善与推广。随着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的增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相关教育教学实践会逐步增多,为人才培养理论的实证研究提供条件。应在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增加对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从而使研究的结论更符合实际。

结 语

拓展海外业务是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需要国际化人才作支撑。从现状看,我国旅游业国际化人才缺乏,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仍然缺少清晰思路和教育教学实践,因而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增强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意识。

[1]狄保荣,王晨光,杨秀冬,等.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5.

[2]赖燕波.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科技信息,2010(29):574-575.

[3]林密莎.关于我国旅游业人才对策的思考[J].经济前沿,2003(7):36-38.

[4]曹毓.关于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2(35):83-84.

[5]唐跃工.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28-229.

[6]冯国华.国际化视野下旅游人才职业能力再提升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6):174-175.

[7]张颖,于水.旅游企业对国际化旅游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6,7(21):92-93.

[8]唐志国,刘海玲.旅游企业对国际化旅游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1-4,9.

[9]张亭.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研究[J].特区经济,2012(12):136-138.

[10]蔡道成,迟玲玲.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科技广场,2013(7):197-199.

[11]杨兴柱,陆林.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34(8):77-80,88.

[12]王晓莹.高职旅游专业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6):159-161.

[13]张芬,张晓青.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究与实践: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海外研修项目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1(1):13-14,21.

[14]汪胜华,黄蓉.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3):154-156,160.

[15]张轶群.国际化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3(36):64-67.

[16]吴力.国际化旅游人才的本土化特色培养研究[J].科技广场,2015(2):201-205.

[17]张侨,金海龙,徐阳.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12(6):149-152.

[18]曹毓,曹政.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10):8-10.

[19]辛俊峰.基于跨境校企合作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1):64-66,85.

G642;F590

A

2095-0683(2017)05-0130-04

2017-10-16

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gxfxZD2016096)

任唤麟(1971-),男,湖南沅江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博士;胡晓娟(1978-),女,江苏泰州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校 秋晨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旅游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才云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