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墓玉组佩的艺术形式分析

2015-08-16 02:32余书婷胡晓东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玉佩玉环玉器

余书婷,胡晓东(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楚墓玉组佩的艺术形式分析

余书婷,胡晓东*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以楚墓出土的玉组佩资料为基础,对楚墓玉佩进行实际考察和图像分析,以图表对照的方式,用形式美法则探析楚国墓葬中玉组佩的艺术与实用价值。

楚墓;玉组佩;形式美

对玉佩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汉代,东汉儒学家郑康成,唐儒孔颖达分别对玉组佩的构件和结构以及佩戴效果做出说明。随着玉器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一些学者对玉组佩从不同个角度进行了研究[1]。尽管研究深入到定名、结构、功能、佩戴方式等问题,但仍然有许多学术问题诸如玉组佩与服装的关系、玉组佩构成的艺术形式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较为深刻的研究。

一、楚玉器的功能及文化特征

玉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族群,从旧石器晚期绵延至今的七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玉器几乎涉及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就用途而言大致可以分成工具、礼器(礼乐器和仪仗器)、装饰玉、葬玉、实用和玩赏玉器五大类[2]。在各诸侯国文化迅速发展,思想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带有楚国文化特征纹饰的楚式玉器不仅流行于楚及其附庸国,还散布于中原等地国家,与同时期的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影响着楚国玉器发展的楚文化兴起于丹淅流域,楚人在楚国存在的八百多年间创造了极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鼎盛时期的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以及楚国南部的今湖南境内,并向楚全境辐射[3]。

(一)春秋以前

早期的楚国玉器与同时期齐国、秦国出土的一样具有礼器的性质,同时也承袭了自远古以来就视美玉为富含精气的神通之物的这一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纹饰趋于写实和高度简化,工艺简单古朴。

(二)春秋时期

礼器相对减少,装饰玉日渐盛行,纹饰普遍排列规整、细密,以云纹最常见。铁制琢玉工具的使用,使镂雕、透雕、浮雕技艺娴熟。

(三)战国时期

以礼器和装饰玉为主,冶铁业的发达和铁器的大量使用,使琢玉工具和碾玉技术改进,进而使玉雕业飞跃发展、再度繁荣。玉器一改几千年来简单古朴的风貌,转而以精雕细刻的工艺、生动传神的造型为特点。这一时期玉器的品种也趋于丰富,人们将璜、环、珑、琥、觿、珠等多件玉器由彩线穿组,形成了玉组佩。

二、玉佩件造型特征

装饰佩玉有玉璧、玉珩、玉环、透雕象形玉等多种形式,形制上的比例与尺度将玉佩饰分门别类[4]。璧、环、璜、玦皆是环形佩玉,却又各不相同。《尔雅·释器》中记载:“肉倍好谓之璧,肉好若一谓之环”。“肉”为玉边,“好”为孔。玉边是孔的宽度的一倍,称玉璧;玉边与孔的宽度大约相等,便是玉环。另外,一般都认为“半璧曰璜”,其实多数璜是璧的三分之一,而玉玦则是形如环,有缺口。透雕象形玉佩不像璧、环、璜、玦有着固定的几何形,玉工在雕琢过程中会保留对玉的原本形态的尊重,物象形态的精心设计,具象中抽离出的装饰手法,基本遵循整体均衡、细节丰富的变化统一原则。

另外,色彩上也有巧妙之处,俏色工艺虽然被认为最早始于明代,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也充分利用玉的天然色泽,将有沁斑的地方做到基本对称,保证视觉上的平衡。

这些玉佩大多以阴刻勾边,内部由两种或以上的纹样组合而成。图案通常选用卷云纹、龙凤纹、卧蚕纹、谷纹等涡形纹样,这类纹样姿态变化多样,相互卷曲盘绕使玉器表面繁复华丽,做到纹样的变化与整体视觉的统一(如图1-图8所示[5])。

图1 玉璧

图2 玉璧

图3 玉珩

图4 玉珩

图5 玉环

图6 玉环

图7 透雕象形玉

图8 透雕象形玉

表1 楚墓玉佩件形制对照表

以上图片出自《古方·中国古玉器图典》。

三、玉组佩艺术形式分析

楚墓中出土的玉组佩和绘制有玉组佩的木佣,其组合形式皆丰富多变(如图9-图14所示)。在行走时佩戴,玉件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玉声,从而提醒人行为举止得当,不失礼节,因此也得名“玉禁步”。

图9 湖北省荆州熊家冢墓

图10 湖北省荆州熊家冢墓

图11 湖北省荆州熊家冢墓

图12 江陵战国楚墓木俑[10]

图13 武昌义地木俑[6]

图14 信阳2号楚墓木俑[11]

表2 楚墓玉组佩对照表

图1[2]  江陵战国楚墓无(木俑)   高腰襦裙前佩戴两串玉佩饰,左右各一串,从两腋下垂至膝下,由珠、环、璜等玉饰组成,左右对称。图1[3]  武昌义地  无(木俑)   两串玉组佩,左右对称,从两腋下垂至膝下,由珠、环、璜等玉饰组成。图1[4]  信阳2号楚墓无(木俑)   上部用交叉的锦带穿系彩结和彩环,环下分为左右两串饰,每串从上往下各穿5个小珠,并用彩结连接一璜,璜下穿连3个较大的珠、彩环和珠、璜组成。

(一)变化与统一关系

玉佩的组合形式中,每个单件大小、长短、规则与不规则、光洁的玉面与有质感的纹理、色彩的深浅都遵循变化与统一的原则。

从单件的形态来看,璧、环、璜、玦、珩、珠都是由弧线构成的基本几何形态,玉件细节上的差别将它们分门别类:壁的玉边比孔的直径宽;环的玉边小于等于孔的直径;玦是玉环缺个口;璜是壁的三分之一;珩是璜倒置的形态,这些玉件变化丰富,有点状的珠,面状的璧、环、璜、玦、珩,还有已经随时间消失了的曾经串联这些玉件的线,经过精心安排,这些由点线面构成的玉组佩显得和谐统一。

从单件玉佩的色彩来看,青白玉质和青黄玉质的变化,沁斑的合理安排让视觉更加丰富。

从虚实关系来看,透雕的象形玉佩、玉璜、中空的玉环与实体的玉璜、珩形成虚实对比,而实体的玉璜、珩,中空的玉环表面也饰有云龙纹和谷纹,使玉器更加美观并且在质感上更富有变化。

(二)对称与均衡的结构

两件组玉佩的设计布局严谨,以中间纵向的璜、环、珠为中轴线,两边玉件在数量、大小、形制上都左右对称,整体给人以平衡、稳定之感。依横向辅助线看,玉件的上下排列在形态上虽不对称,但都以中间的环为平分线,玉件的分量上基本均衡,在平稳中也有变化。两件玉组佩的外轮廓一个呈菱形,一个呈沙漏型,都体现了追求对称、稳定的传统审美情趣。

(三)节奏与韵律的变化

节奏与韵律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用语,两者往往相伴而行。玉的大小形状、肌理色彩都一定有规律的变化产生了节奏,给人传达视觉变化到形态变化的动感。环、璜间隔,璜、珩摆放方向的变化,几种要素相互交织穿插形成交错的韵律。整件玉组佩的外轮廓线条也随玉件的摆放形成如音乐旋律的节奏美。一件玉组佩的色彩从上到下呈由深至浅的渐变,另一件基本上是青白玉质与青黄玉质相间隔。每一组都有一定的条理、规律、次序的变化。

四、总结

这些玉佩虽然年代久远,出土时的位置都有所移动,但经过复原后,还是能从中感受到楚人对服饰用玉的审美情趣。从选料用料上看,每件玉饰都保留其自然的颜色和肌理,巧妙的利用沁色做出对称或均衡的变化,并且在雕琢时集合运用不同的纹样装饰做到变化与统一,琢玉工艺非常精湛。所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从组合形式上看,单件玉佩的选择和组佩方式基本上都是整体上均衡、细节上对称,布局严谨,平衡庄重,又富于变化,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一大特色,给人以庄严华贵之感。再从古人的认知来看,佩戴玉佩绝不只是作为服饰的点缀和禁步而已,它是贯穿着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物件。玉器本就被视为沟通天地的吉祥物,被赋予了道德文化的印记,这也是传统玉佩饰具有的非比寻常的意义的原因。

[1]古方.中国古玉器图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78-215

[2]高海军.21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平面构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皮道坚.楚艺术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

[4]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下)[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

[5]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6]楚美术图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6.

[7]楚秦汉漆器艺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6.

[8]卢兆荫.汉代贵族妇女喜爱的佩玉——玉舞人[J].收藏家,1996,(3).

[9]多丽梅.中国古代玉组佩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3.

[10]师峻岭.汉代五王陵出土玉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11]刘和惠.楚文化的东渐[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Analysis of the Art Form of Chu Costumes Jade Group

YU Shu-ting, HU Xiao-dong
(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Jade group's information which is from Chu tomb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Chu tombs of jade, we analyze the form of chart in comparison of aesthetic art of Chu tombs in jade group in terms of art and practical value.

Chu tombs; jade pendant; formal beauty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10YJAZH095).

J52

A

2095-414X(2015)02-0054-04

胡晓东(1969-),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传统服饰造型的现代设计应用.

猜你喜欢
玉佩玉环玉器
以“玉环文旦”为题 征集诗词等作品的启事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9778天与2234万元
聚焦张玉环冤案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西汉玉器的鉴定
彰显丝路文化与爱情的绣花玉佩荷包
冰盒电池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