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对现当代中国画构图的影响
——以十二届全国美展为例

2015-08-16 02:32张玉霞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物象中国画平面

张玉霞(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平面构成对现当代中国画构图的影响
——以十二届全国美展为例

张玉霞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从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主要构成形式入手,以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为例,具体分析了平面构成对中国画构图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当代中国画家借鉴平面构成元素调整画面、运用平面构成形式构成画面、构图中平面化处理客观物象,相应的作品凸现了艺术的形式美感,展现出浓郁的现代气息与时代特点。然而,绘画在强调形式美感的同时,减弱了对内容的关注。在艺术创作中,应坚守中国传统美学中关于艺术形式美不能脱离艺术内容与艺术意象而独立存在的观念,这样才能延续中国画旺盛的生命力。

平面构成;中国画;形式美;构图

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中的一种主要构成形式,属于西方现代设计的范畴。平面构成中抽象性与直接性的特点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苏姗-朗格认为:“艺术形式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内容,即它的意义。在逻辑上,它是表达性的或具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明确表达情感的符号,并传达难以捉摸却又为人熟悉的感觉。它作为基本的符合形式存在于与实际事物不同的范畴之内。”[1]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于 2014年 9月26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从全国各地选拔出的591件中国画作品。参展作品中工笔画作品占较大比例,且在形式感方面的探索较多,呈现出向抽象、平面构成方面发展的趋势。这些作品在构图中引入平面构成的设计理念,运用平面构成的点、线、面元素及其构成形式,将客观物象概括与归纳为趋向几何形的块面,构成作品大的格局与整体气势,在此基础上遵循统一中寻求变化的原则再进行分解与细化,在局部的平衡与秩序中寻求突破,从而达到视知觉的和谐。这种对形式的自觉关注与对形式美的追求,有力的拓展了国画的构图形式,从而出现了满构图、构成型构图、装饰型构图等新的构图样式。本文试图以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为例,探讨平面构成对现当代中国画构图的影响。线、面,构图就是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同时,创作者必须掌控画面中点线面的基本形体特征、点线面之间的转换关系及给人的视知觉感受。

图1 李俊(广东)醒 178cm*143cm

一、借鉴平面构成元素调整画面

在平面构成中,无论是具象的自然物象,还是抽象的几何形体,都可概括为最基本的视觉造型元素——点、

图2 董斌(上海)厚土197cm*144cm

图3 刘金贵(北京)节日的山村180 cm *175 cm

图4 杨季(陕西)榜样 235cm*220cm

图5 贾靓(北京)空 189cm*183cm

点、线、面不仅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任何绘画的造型元素。点、线、面及其组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现当代中国画家们在继承传统“起承转合”式构图形式的基础上,融合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元素,运用统一秩序原理对客观物象进行单纯化与简洁化的处理,包括对形的大小、数量、位置、方向等变化做综合构成,抓住主要矛盾,在杂乱、复杂的自然元素中建立有秩序的图形世界,化具象为抽象,在画面中凸现点线面本身的视觉意趣,同时赋予一定的情感,使之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在这里形式脱离内容的从属地位而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只有形式,才能使艺术成为艺术,艺术的形式必须是美的,这就是形式美。”[2]如十二届美展中的花鸟作品《醒》(见图1)表现的是一片竹林,粗壮的、疏密有致竖立的竹竿可视为面,密集的、横出的小竹枝可视为线,它们在可视为点的黄色的笋叶掩映下相互交织,一只蓝绿色的小鸟栖在小枝上。画面通过对点线面关系的处理,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竹林,在充满秩序感的同时自然生动。董斌的《厚土》(见图2)表现的是玉米地,白描手法表现的已经干枯的玉米在平行透视的骨架内排列整齐有序,画面正中间是一条平行透视变化的垄距,一直伸向画面的心点,横线、竖线骨架与玉米形象的交叉关系,使得画面在规律之中充满装饰感,在平静、恬淡之余又富含挺拔、庄重的视觉效果,凸显出“厚土”的主题。《节日的山村》(见图 3)运用概括的手法表现手拿气球或国旗、搬凳子去看演出的村民,人物、气球、国旗、板凳被概括为点、线、面密集的交织在一起,画面在疏密对比强烈的暖色调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这些创作借鉴了平面构成的设计理念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形式美,在创作中画家着意于画面的点、线、面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形式美感,构图新颖别致,作品中的点、线、面在状物的同时,充分演绎着流动的韵律感,给欣赏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二、运用平面构成形式构成画面

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式如近似或重复、重构、特异、分割、空间等,不同的构成形式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与知觉感受,同时营造出不同的形式美感。这些构成形式运用到中国画中,画家们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写生中通过对纷繁复杂、错综无序的自然物象进行秩序化的排列、组织来构成画面的基本框架,在对客观物象单纯化、条理化、秩序化的过程中,充分强化画面的势与力,同时注重画面的视觉平衡,从而表现出画家对客观物象的综合与概括能力。可见,构图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法则的过程。如十二届美展中陕西杨季的《榜样》(见图4),借鉴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或重复形式,采用满构图的方法表现胸带大红花、手捧奖状的劳动者,表情与动态相似的劳动者在“先进个人表彰”的宣传牌前略显单一,画面左侧没有宣传牌遮挡的后面拥挤的人群打破了这种单一的布局,这种构图方式在强调中国画装饰性特点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情节性。贾靓的《空》(见图5)则借鉴平面构成中的特异形式,在近似的各色雨伞的形态规律中,运用基本形与方向特异的骨骼安排了一位撑花伞、回眸的女孩,与其它的雨伞形成反差而成为视觉的焦点,画面中突显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视觉刺激。在本次展览的国画作品中,构图形式出现最多的是用多幅小画组成一幅大的画面,如花鸟题材的《群乡蔬谱图》、《乡野拾趣之四》、《草虫》,人物题材的《二十折》、《快递哥》、《伤逝的肖像-中国“慰安妇”写真》、《山的那一边》、《和田的花头巾》,山水题材的《心物相融道法通》,这些作品综合运用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或重复、分割、空间等形式,在同一主题下,选择不同的表现内容,将构图别致的小画面装裱在一起,众多类似的、独立的小画面通过主题或构图联系在一起,共同烘托出创作者的主旨,从而使得画面的主题更为突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更为明确。

三、构图中平面化处理客观物象

现当代中国画家运用平面构成形式构成画面时,对画面进行了平面化的处理,画家从传统绘画处理物象造型中的形体关系转移到现在的处理画面中不同面积之间的关系上,同时,经过抽象的物象所蕴含的形式感及给人的视知觉感受,成为画家所关注的重点。如圆形可以集中视线,在画面中形成视觉中心;方形给人以踏实、稳重之感,在画面中形成团块;三角形有庄重、稳定之感,在画面中具有灵动之气。在绘画创作中进行平面构成的过程成为形式美的集合过程,画面中的透视关系被简化,物象间的层次关系被归纳与概括,画家着重于处理画面中具有形式美感的块面关系,画面因为概括而变得直接与简练,并展现出对形式美的高度追求。“在构图形式上,基本线和基本形是在构图中起主要作用的线和形,它们规定画面的基本格调。”[3]十二届美展中宋晓明的《午后的风》(见图 6),在朱红色的、带有笔触的背景中,密集的被概括为横长方形外形的植物,与竖立的、白色的玉米杆垂直交叉,三只禽鸟卧在远处。物象的这种组织打破了传统绘画中避免十字交叉的构图样式,整幅画在强烈的冲突中显得如此的稳定与平静。陈桂英的《家园》(见图7)表现皖南地区的建筑与植被,占据画面大部分的是被概括为规则的长方形外形的植物,植物又根据种类的不同而细化为小的方形,左上角是代表皖南地域特色的青瓦白墙的建筑,建筑与植物中间是规整的反Z字形路,其间飞舞着疏密有致的蜜蜂,画面在规则、规整之余又富有变化,充分演绎着皖南建筑与植被的地域特点。人物作品《天窗》(见图8),画面背景是写实的、平行透视的图书馆书库,中间是坐在同一个平台的、构成“金字塔”外形的五个看书的青年。画家林皖用一个正三角形将看书的青年包括在内,偏赭石色调的正三角形与灰色的书库拉开距离,人物头顶的几何形构成打破了“金字塔”的顶部造型,画面最前面的地面是从天顶映射的、平行透视外形的天空。令人回味无穷的是,在“金字塔”与地面映射的天空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似乎在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从而使得庄重、稳定的“金字塔”增加了不稳定感。这些几何形体在画面中的运用,使得原本写实的画面的内涵与寓意更为丰富,几何形体所形成简约的形式美感使得画面更为别致、新颖。孙超的《未见-蒙太奇》(见图9),将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技巧引入到绘画中,对画面的背景进行了幻想式的表现。被概括为长方形外形的三幅不同色调的背景,似乎是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平面性与装饰性特点强化的画面,又似乎是印有花鸟画的布景,地面为蓝天白云,只有一只回眸的鹿是真实的,画面在强化传统绘画平面性与装饰性特点的同时,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跨越,在非真实的、幻想中的氛围中突出创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图6 宋晓明(辽宁)午后的风 215cm*173cm

图7 陈桂英(安徽)家园 237cm*160cm

图8 林皖(浙江)天窗 200cm*191cm

图9 孙超(天津)未见-蒙太奇93cm*159cm

四、形式与内容在画面中的关系

形式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的结构、要素关系和外在形态。[4]平面构成介入到中国画中,改变了传统中国绘画“起承转合”式的构图法则,满构图、方构图、构成型构图等新的构图形式出现,这些构图更为直白的表现瞬间的生活场景或对自然物象进行特写,追求直观简洁的表达方式。从林风眠、吴冠中先生以满构图的构图方式呈现出色彩构成、平面构成与意境揉合的画面开始,这种对形式美高度追求的绘画风格蔚然成风,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中的许多作品更是继承与强调了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中国传统美学关于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诸多文学艺术家所着重考虑的问题,如孔子的“文质彬彬”、王弼的“得意忘象”等命题。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形式美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即艺术的形式美不能完全脱离艺术内容与艺术意象而独立存在,艺术的感性形式因素将艺术的内容恰当地、充分地表现出来,欣赏者被艺术整体的美所吸引,而不仅仅是形式美本身。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艺境》中写道:“在艺术创作中要有形象的创造,所谓形象就是内容和形式。”[5]同时认为,形式美没有固定的格式,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无穷魅力的形象。可见,艺术形式美是艺术家为了表现特定的内容,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主观创作的结果。也就是苏珊-朗格所说的“艺术家将那些在常人看来混乱不整的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6]在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中,对于艺术形式美的过度关注,势必会弱化艺术内容的表现,这种趋势不符合传统美学对于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关系的命题。在提倡回归传统的今日,对绘画内容的重视与对绘画形式的关注相结合将成为现当代中国画在构图方面发展的趋势。

五、结语

本文从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点线面、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式近似或重复、特异、空间等入手,以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为例,具体分析了平面构成对中国画构图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当代中国画家们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的平面构成,运用平面构成元素点、线、面调整画面,吸取平面构成形式构成画面,以及构图中平面化处理客观物象,这些努力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避免了中国画构图方面的固步自封。然而,对于艺术形式美过度的关注,相应的会弱化艺术内容的表现。在提倡回归传统的今日,中国绘画应该坚守传统美学中关于艺术形式美不能脱离艺术内容与艺术意象而独立存在的观念。这种坚守对于当今中国画有积极、深远的意义,使得中国画在表现其时代性与现代化的同时,加强了对绘画深度、绘画本体的关注,从而确保中国绘画旺盛的生命力。

[1]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 63.

[2]田自秉. 论形式美[J].装饰,2008,(1):76-77.

[3]周颐.绘画形式与形式美探析[J].艺术研究,2005,(4):64-65.

[4]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6.

[5]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57-258.

[6]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30.

The Effects of Graphic Constitution o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Composition——An Example of the 12thNational Fine Arts Exhibition

ZHANG Yu-xia
(School of fine art & Design, Suzhou College,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From the basic design elements and main components form, with the Example of 12thNational Fine Arts Exhibi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the graphic constitution on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specifically. It is discovered tha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ers show full-bodied modern breath and era characteristics by adjusting tableau with graphic constitution, composing tableau with form of graphic constitution and highlighting formative beauty with treating objective image graphically. But the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is weakened with the emphasis on formative beauty in painting. In the process of art creation, it should be insisted that form beauty of art cannot exist independently without artistic content and art image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Only this can the vitality of Chinese painting continue vigorously.

graphic constitu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formative beauty; picture composition

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2014YKF23).

J206.1

A

2095-414X(2015)02-0058-04

张玉霞(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技法.

猜你喜欢
物象中国画平面
中国画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