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

  • 陆贾治道哲学的易学诠释 ——以《新语》与《系辞传》为中心
    挖掘《新语》与《系辞传》的关联,对陆贾的治道哲学再加讨 论。一、“天人合策”与“统物通变”的治道理路“天人合策”与“统物通变”是陆贾治道哲学中的重要内容。西汉初期,君主专制的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对旧有政治结构及其文化传统的消解。鉴于秦亡教训,皇权与官僚制度中的专制因素需要借助思想文化的层面加以抑制,如《吕氏春秋》 《新语》 《新书》及《淮南子》等著作就有所揭示。其中对汉初政治产生极大影响的是陆贾的著作《新语》。当时刘邦出于治理天下的需要,要求完整清晰的政治理路

    哲学分析 2023年4期2023-12-21

  • “父母六子”与“八卦相错”:帛书《周易》形态谱系新探
    ;传的部分包括《系辞》和《二三子问》《衷》《要》《缪和》《昭力》五篇佚书。 经的部分未发现篇题,于豪亮、张政烺都以《六十四卦》作为篇名。(1)参见于豪亮《帛书〈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第15页;张政烺《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中华书局,2008年版。本篇写本,实际上就是《周易》经的部分,经的部分一共有九十三行(1—93行),各卦卦画抄写在帛书的最顶端,向下依次抄写卦名、卦辞、爻题、爻辞。马王堆帛书《周易》为六画卦,其卦画由阳爻和阳爻两种

    学术交流 2023年8期2023-11-04

  • “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的语义逻辑及文体学价值考论
    》篇引用《周易·系辞》“辨物正言,断辞则备”来表达自己的文体学观念。然而此篇颇具非议,纪昀曾评此篇“却是装点门面,推到究极仍是宗经”,此语断为过激之言,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本篇在整部书的论述逻辑中呈现一种相对不明显的状况,故而其中有些重要理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此外,在《征圣》中刘勰提出多种有关整体方法论的文学理论命题,诸如“辞尚体要”或“简言达旨”“博文该情”“明理立体”“隐义藏用”等。学者也多从这些方面阐释并探讨《征圣》篇的意义和价值。但刘勰在此篇与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1-09

  • 《周易》修养智慧之精义
    生”为其目的。《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变化,日月之周流,四时之往来,阴阳之消息,都是在不断地创生事物、成就事物。也就是说,易道之变化是要不断地生成万物,使天地万物日新又新,这就是天地的“盛德”所在。《周易》是中国古代“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经典,以天、地、人三才之道为其思想视域,会通天人性命之理,蕴含着关于人之精神修养觉悟的深刻睿识,在现代社会仍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值得我们钻研和思考。《礼记·经解》中说:“洁静精微,《易》教也。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2期2022-10-11

  • ‘Matter’ as a Spiritual Phenomenon
    arks I”[系辞上])In ancient times,when ruling the world,Fuxi looked up to observe the celestial signs,looked down to observe the landscape,watched the patterns of all living beings and all things proper to exist on earth,and used huma

    孔学堂 2021年4期2021-12-31

  •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Civilizational Universal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Chinese Socialism
    rks I” [系辞上]).During the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since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China has created three major social systems:the f irst was the Western Zhou enfeoff ment system;the second was the system of pre

    孔学堂 2021年4期2021-12-31

  • 《周易》的生生哲学及其诠释 ——以《易传》和“易一名而含三义”为中心✴
    先出现在《易传·系辞上》中。《系辞上》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是“生生”一词的原始出处。这表明,生生哲学的正式形成应当以《易传》为标志。故本文梳理和归纳《周易》的生生哲学即以《易传》,特别是《系辞传》为基础。“生生”是何义?这首先需要从“生”字说起。其次,梳理“生生”哲学的基本含义应当以《易传》为基础。“生生”同时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再次,秦汉以后古人对于“生生”哲学的诠释大抵有两种,一种是汉唐易学类型,这特别体现在“易一名

    孔学堂 2021年4期2021-12-31

  • 《周易》之“变”析论
    绝大多数出现在《系辞传》(《系辞上传》有22字,《系辞下传》传有11字),《彖传》有5字,《象传》有6字(都在《小象传》中),《说卦传》有2字,《文言传》有1字,《序卦传》和《杂卦传》均未出现。众所周知,《易传》七种十篇相传是晚年孔子的研《易》之作,但宋代以来屡有学者提出质疑,以至现当代易学界大多认为《易传》非一时一人之作,不再认定其著作权只归属孔子了。这是一个久讼不已的谜题,笔者也不敢奢望能够加以解决。但从“变”字的不同分布,似乎给我们打开了一面小窗,得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2-22

  • 《易传·系辞》中的阴阳思想
    哲理化的倾向。《系辞》是《易传》中的重要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通论《周易》和筮法的大义,解释时并非逐句分析《周易》经文,因此与其他篇目相比较更有哲理性,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影响很大。《系辞》以阴阳说解释《周易》和筮法的原理。通过对《易传·系辞》阴阳观念进行探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周易》的基本原理,并探寻《周易》哲学的理论范式。一、阴阳的涵义(一)筮法中的阴阳《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讲占筮的情

    华夏文化 2021年4期2021-08-16

  • 马王堆《易传·系辞》篇的形成与抄写
    摘 要:马王堆《系辞》篇的内容及其成书年代、马王堆《系辞》篇和今本《系辞传》之间的异同、马王堆《系辞》篇的主要思想,是马王堆《系辞》研究的三大课题。中日先贤已经指出今本《系辞传》与《礼记·中庸》篇有着深厚关系,由此不难推测马王堆《系辞》篇同样和《中庸》有着深厚关系,这些文献最早原型的形成当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马王堆《系辞》篇就是今本《系辞传》的蓝本。马王堆《系辞》篇古朴的、未成熟的原型经儒家之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又经秦代至汉初的整理、增笔,于西汉

    文史哲 2021年3期2021-07-28

  • 《周易·系辞传》变易思想的育人价值探赜
    冯晨音《周易·系辞传》变易思想的育人价值探赜冯晨音(华东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周易·系辞传》集中涵盖了《周易》变易思想的精髓,探赜其育人价值兼具学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周易》通过察观天地、取道自然的方法汲取了宇宙“变易”之奥义,而“通变”是将“变易”世界观转化为引导世人积极价值观的关键。君子在变易即通、推及事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运用变易思想,成其变化的能力,贵时适变,裁而贯通。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背景下,要积极推动变易思想的创造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17

  • 《易传》“象”义析
    传》,其他都在《系辞》中。“象”在《易传》中含义非常复杂,随具体的语境而有所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类。一、宇宙万物之象《系辞上》篇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关于“在天成象”有两种意见,三国时期吴国虞翻说:“谓日月在天成八卦;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丧乙,坎象流戊,离象就已,故‘在天成象’也。”[4]205虞翻将“象”理解为八卦之象,这样理解明显牵强附会。更多的学者将其理解为天象,如韩康伯注:“象况日月星辰。”[5]7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2-19

  • 周敦颐《太极图说》哲学思想研究
    开以及和《周易·系辞》的关系。我们认为《太极图说》是一部和《周易·系辞》联系非常紧密的著作,相比于《周易》中的“易”,周子所提到的“太极”有着更丰富的哲学内涵,周敦颐用“太极”连接起“无极”和“人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了儒家的“天人合一”。关键词太极  无极  人极  系辞一 《太极图说》上篇的哲学思想(一)无极太极无极而太极[i]“无极”一词出于《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2020-11-18

  • 《管子·轻重戊》篇“六峜”“六”考辨
    重戊》与《周易·系辞传》关系考辨《管子》与《周易·系辞传》的关系密切,战化军先生指出:“如果把《系辞》与先秦诸子相比较,不仅大大超出了儒家思想的范围,与道家思想也有很大出入,与之最为接近的应是《管子》一书。”[14](P35)且说:“虙戏造六法、作九九之数与《系辞》包牺始作八卦之说极为相似。”[14](P35-36)关于伏羲(行文中用“伏羲”二字,引文仍用原字)与易学的关系,一般学者都会引用《周易·系辞传》的说法:“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

    殷都学刊 2020年1期2020-05-12

  • 论《易》道阴阳规律的构成要素 ——以《周易·系辞传》为中心
    以认知与运用。《系辞传》对《易》道规律的描述颇丰,认为其由乾阳与坤阴构成,二者有各自的现实来源与性质特征,呈对立统一的组合模式不断前进,贯通于天地万物的生长、发展始终,并且能够服务于社会人生。一、乾阳与坤阴的现实来源《系辞传》:“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门”,《释文》又作“门户”,“物之所从出者也”[1]381,《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指代事物发动的关键。“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古人将天地万物的性质分属两大类——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4

  • 《张载集·横渠易说》校注献疑
    校,同时以《周易系辞精义》(古逸丛书本)参校,书中各篇互见的文字也作了内校。”[1]1著名学者林乐昌教授编校的《张子全书》,在前言“张载著作流传与重新编校”条目下,充分肯定了《张载集》与明清《张子全书》相比的特点和优点,也指出五条比较严重的缺陷和偏差[2]25。其前两条:“一是选择版本有局限,即仅囿限于清代版本,而未能据宋明古本进行校勘,结果导致文字讹误比较严重,仅《正蒙》一种著作的文字讹误便达到七十多处。二是校勘方法有偏差,偏好使用‘他校’方法,即依据他

    唐都学刊 2019年1期2019-12-16

  • “人品诉诸”在《系辞》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国古代典籍《系辞》为语料,首先分析“人品诉诸”三要素在《系辞》中的应用,并提炼总结出符合《系辞》的三要素的延伸内涵,进而讨论“人品诉诸”三要素在《系辞》中的主要作用。关键词:人品诉诸;《系辞》;明智;美德;善意1.研究综述1.1《系辞》的研究综述《系辞》作为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应用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系辞》,以期《系辞》中的思想能够古为今用,指导当代人的生活。迄今为止,对《系辞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0期2019-10-21

  • 《周易》形象思维简析
    ,变化见矣。(《系辞上》,韩康伯注: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同上)天垂象,见吉凶。(同上)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系辞下》)又如表示象征、想象之象:圣人设卦观象……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同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同上)

    大东方 2019年11期2019-10-21

  • 《周易》中的“天人合一”及当代价值
    六画卦?《周易.系辞下传》解释六画卦的意义:“《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六画卦的初、二、三、四、五、上六画中,五、上在上代表天,初、二在下代表地,三、四在中间则代表人,六画卦中蕴含着天道、地道、人道即“三才”之道。“三才”是易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易之哲学思想无不通过天、地、人表达出来。易理认为,天地运动规律和人的活动规律之间存在相通或相同之处,把天、地、人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

    青年生活 2019年30期2019-09-10

  • 从原义的追寻到德、行的教化: 以《周易》的“吉”“凶”断辞为中心*
    轻重的作用。按“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系辞上》第十一章),断辞是理解《周易》基本价值导向的核心语词体系,是诠释《周易》最基本的语义系统。从断辞入手梳理蕴含在《周易》辞章中对理解活动的指导作用,廓清其中从客观知识的追寻到德、行教化的理解导向,不仅可以重新申明和深化经典文本的理解方法,而且能为理解理论的中国探索开掘深刻的思想资源。一、 从断辞理解《周易》的原义(一) 原义预设是理解《周易》的基本前提历代学者通过理解和分析断辞与象、辞之间的

    思想与文化 2019年1期2019-05-18

  • 马王堆帛书《周易·系辞》中以“马”代“象”辨析
    所有今本《周易·系辞》中的“象”在马王堆帛书《系辞》中都写成“马”,如:“圣人设卦观马,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遂而生变化。是故吉凶也,得失之马也;蔺也者,忧虞之马也;通变化也者,进很之马也;刚柔也者,昼夜之马也。”[1](P394)“是故易有大恒,是生两檥,两檥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业。”[1](P419)等等。对于这种现象,学者最初多认为是错讹或者异文。李学勤认为:“错讹的例子,在帛书《系辞》上篇中也有很多,最突出的是象字都抄成马,绝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2-15

  • 徐时栋藏书题跋辑释*
    。然第二十七卷《系辞》传之前有自序,云:予著《易传》计三十卷,其于《系辞》《序卦》《杂卦》未暇也。则似上、下经实分三十卷,今本乃作二十六卷,又不知何人为并合之。同治九年闰月二十夕徐时栋记于城西草堂。按:王宗传,字景孟,号童溪,福州宁德人。淳熙八年(1181年)以上舍登进士第,任韶州教授。精于《易》学。林焞,字炳叔,福州宁德人。淳熙八年进士,开禧初为儒林郎、知衢州开化县。林焞与王宗传“生同方,学同学,同及辛丑第,知其出处最详”[4],同乡、同学、同年的情谊令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3期2019-01-19

  • 《周易·涣卦》“风行水上”与李白诗风“宗法自然”
    鬼神之情状”(《系辞上》);3.“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系辞上》)。第二,系指神妙而合乎规律的自然造化之道:4.“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观卦》彖曰)。第三,系指自然现象的运动及变化规律:5.“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系辞下》)。第四,系指对易、易道和易理的赞美:6.“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系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10-09

  • 杜诗引《易》辨证
    第二处出于《易·系辞下》第五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杜诗详注》卷15《雨》:“还嗟地出雷。”仇兆鳌注云:“《易》:雷出地奋,豫。”[4]1338《易·豫·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杜诗详注》卷15《种莴苣》:“山泉落沧江,……两旬不甲坼。”仇兆鳌注云:“《易》:山下出泉。”“《易》: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甲坼。”[4]1348第一处出于《易·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第二处出于《易·解·彖

    唐都学刊 2018年4期2018-09-05

  • 《周易·系辞》中的“言意之辨”
    经典中。《周易·系辞上》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虞翻注曰:“谓书易之动,九六之变,不足以尽《易》之所言。言之,则不足以尽庖牺之意也。”②这里所提到的“书”,即为《周易》,《周易》的语言即为此处的“言”,是对“变”的记录与思考;“意”则是“庖牺氏”最初画八卦所要阐述的含义。“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的“圣人”指的就是“包(一作庖)牺氏”。该处特意使用疑问句,可见语言的重要性已然为他们所认识。《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

    名作欣赏 2018年32期2018-07-13

  • 船山诗文赏析(二十四)
    这是船山对《易·系辞下》“吉凶者,贞胜者也”作出的一种创造性阐说和论证,将“贞胜”解释为“胜以贞”,本质上是对中华道统和正道的高度肯定,凸显了以正道取胜和正者无不胜也的伦理意义。在船山看来,统率着人们一切行动的,是守正不移的贞德。只有培植守正的贞德,才能在生活中化凶为吉,转危为安,赢得人生的胜利。“唯其贞也,是以无不胜也。无不胜,则无不一也。”(《周易外传·系辞下传》)当着“胜”与“贞”不能两全的时候,真正坚守中华道统和正道的人“与其不贞而胜”,宁肯“不胜

    船山学刊 2017年6期2018-01-03

  • 《易》之“象”意涵及其与“言”、“意”关系
    物之象,之所以《系辞》称“以类万物之情”,是因为它还具有“类”的特性。卦象用意深远,却不直言;“其事肆而隐”,即所载之事,其辞虽放肆显露,而所义却深而隐。易象在“观物取象”方式上的简要论述:“象”引申出的“像”意正是古人在观察天地万物规律的基础上适宜地、分类地理析出来的,而这些“象”蕴含的哲理。《系辞传》提出了关于“象”的“立象以尽意”的重要命题,这种思维的表达方式的选择并不是偶然的或者无意识的,《周易》以语言的形式创造的“象”更是一种自觉的建构。“子曰: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期2017-02-22

  • 左辅传
    张 杨《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混沌初开,万发自然。星象学自古有北斗九星,而今只闻七星之名,曰: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世人却不知北斗之八为左辅,北斗之九为右弼。左辅者,紫微斗数上属土,南北斗,善星,贵人也,又有辅佐之意。北斗九星七现两隐,两隐非常人目力所及,若有缘而得见,必龙入九天凤翔云间,大吉。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2016-09-29

  • 《周易·系辞》的育人思想及其启示
    由,获得幸福。《系辞传》(以下简称《系辞》)是关于《周易》经部的通论,对经文哲理作了高度概括,具备完整的思想体系。《系辞》强调人的发展要“德”“业”日新,注重在自强不息的进德修业过程中厚植德行,以达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崇德广业,终臻盛德大业,这对当今育人仍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一、《系辞》中育人的价值取向德与业是《系辞》中育人的基本价值取向。人的发展在《系辞》中体现为德业的不断完善,而德业的完善过程又集中体现在君子和圣人这两种递进的理想人物形象

    成才之路 2016年19期2016-08-10

  • 穷与通
    种认识。《周易·系辞下传》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段话,我们耳熟能详,清末常常被维新派人士挂在嘴边。比起道家对“穷通”的看法,这段话包含着更加积极的性格。事实上,如果只是被动地安于“穷”,可能一辈子就很难翻身。而积极地变“穷”为“通”,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关键是一个“变”字。《周易·系辞上传》中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这段话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7期2016-07-22

  • 看《周易》之心得
    种说法:《周易·系辞上》讲“生生之谓易”,大概是说天地是处在动态的不断创生过程中的,没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而东汉大家郑玄在《易赞》及《易论》中说到:“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大意是说易分为三个意思:一是简,以简易繁;二是变,就是不停地处在变化中;三是不变,总有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关于《周易》的作者及成书时代有这么一个说法:周易并非一人撰写,而是经过“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整理出来的。有三个圣人参与了成书,最早是伏羲画卦,《系辞下》中写道:“古者包

    新课程(下) 2015年6期2015-08-15

  • 《易传》中孔子言论辑疏
    、《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十篇,又称《十翼》,司马迁称《易大传》。《易经》是商、周朝廷巫官卜筮的记录;《易传》的作者,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是孔子所作,后世学者沿袭此说者不少,宋欧阳修在所著《易童子问》中怀疑《系辞》以下非圣人之作,但还承认《彖》《象》是孔子的作品,清崔述在所著《洙泗考信录》中更否定《彖》《象》是孔子所作。实际上,《易传》十篇,观、文风等并不完全相同,其中还有前后矛盾、文句重复处等,可证非出一人之

    东方论坛 2015年1期2015-03-29

  • 《周易》“象”之探究
    故谓之象。”(《系辞上》八章)“凡易辞无不从象生”(《系辞上》)“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系辞下》一章)“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系辞下》二章)“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系辞下》十二章);王弼说:“言生于象”(《明象》);朱熹说:“卦即象也”;来之德也说:“《易》卦者写万物之形象之谓也,舍象不可以言《易》矣。”(《易经集注》)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象在《周易》中有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3-20

  • 论今本《系辞》的涌式言说
    郑朝晖论今本《系辞》的涌式言说郑朝晖摘要:针对《易经》的阴阳变化与吉凶之几,今本《系辞》发展出了一套与之相适的涌式言说。涌式言说是一种序象描述方式,运用隐显序与性情序聚焦描述的时间焦点,并通过螺旋细描丰富时间焦点的内涵,运用对言互渗实现意义互补与意义互含,从而使对称概念或对称命题的内涵得以完整显现。隐显描述与互渗描述的动态特点使今本《系辞》具有自动聚合与自动扩充的能力,从而使今本《系辞》成为自增值文本类型。关键词:涌式言说; 时间焦点; 螺旋细描; 对言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5年1期2015-02-21

  • 《易》以人道为主,拟议以成其用——郭雍的易道观及其用《易》方法研究
    的文王重卦、周公系辞、孔子作《传》,又各自有其贡献。以郭雍的原话记之如次:“文王重卦之后,然后天地判而有九六, 人道成而着六位”;[1](总论p4)“前乎周公画卦之时,爻具于画,不复重见也;至周公列之于下,而系以辞焉,《易》于是始备矣”;[1](总论p5)“而明其道,传其教者,孔子也”。[1](总论p5)总之,《周易》之为经典,“易道”之幽深远近无所不备,是四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必一圣人画之,一圣人重之,一圣人列于爻,一圣人垂其教,则道无余蕴矣。 ”[1

    理论月刊 2014年8期2014-12-03

  • 《筮法》占法与“大衍之数”
    其具体过程见于《系辞》: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2]通过分两、挂一、除四、去余的演算过程,可得“六”、“七”、“八”、“九”四个筮数。北京大学藏汉简《荆决》,也是一种用算筹的占法,其运算方法见于篇首“序言”:左手执书,右手操筭,必东面。用卅筭,分以爲三分,其上分衡,中分从,下分衡。四四而除之,不盈者勿除。[3]这种算法用筹较少,相对《周易》略显简单,所得筮数只能是“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7-05

  • 对中国画的水墨图形转换的思考
    学体系。《周易·系辞上》所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赜,幽深,深奥的道理),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拟”是“取象”,这样的制器尚象,根据具体的形象和图像来制器的。《周易·系辞上》还有“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岀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这里“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表示了一个重要的意思,即“象”与“器”都是可感而知的,它们不仅是视觉的对象,而且还是触觉的对象。它表明,视觉形象是人们认识世界、制器造物的重要手段。由兹可知,“制器尚象

    读者欣赏 2014年4期2014-07-03

  • 清华简《筮法》与楚地数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
    说文》和《周易·系辞》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定是用蓍草的占法”[2],很可能与《系辞》所载占筮程序有关。(2)“地支与爻”一节记有一个表格:?(3)一是阳爻,六是阴爻最为常见,同样相当阳爻的五、九,相当阴爻的四、八,则比较少见,它们在“爻象”一节中以八、五、九、四为序,李学勤先生指出这种排序方式“或许还有深意”[6]。可以推想,八、五、九、四的顺序很可能是按照这些数字算出概率的高低进行排列的。我们对天星观简[7]、包山简、新蔡葛陵简中的实占卦例与《筮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5-14

  • 中国丝绸起源时代古史考
    代的情形。《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疏》云:“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这表明,中国丝绸的起源是在黄帝时代。关于《礼记》和《易·系辞》的成书年代,论者或有争议,以为是汉代人的作品。但是关于《礼记》源出先秦,早在汉代就有清楚明确的记录,《汉书·景十三王传》载:汉景帝时,河间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籍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汉书·艺文

    四川蚕业 2014年1期2014-04-05

  • 梁启超易学思想论略
    源也未有定论,《系辞》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做易者其有忧患乎?’已不能确定,所以用疑词。后人却从这几句话猜想,说卦辞、爻辞都是周文王做的。马融、陆绩又因爻辞有文王以后的事而以为是周公做的,文王只做了卦辞。《彖》《象》以下的‘十翼’,自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以后,后人都说是孔子做的,据我的意思,伏羲这个人有没有还是疑问,不能确定是他画的。”[6](P

    东方论坛 2014年5期2014-03-29

  • 胡瑗《周易口义》中的天道观
    之运化。《口义·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注云:天地之判,混元廓开,而万物之情皆生于其间。[3](卷十一P352)天地分判之前所谓“混元”,实则是无分别的元气。《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注云:“太极”者,是天地未判,混元未分之时,故曰“太极”。言太极既分阴阳之气,轻而清者为天,重而浊者为地。是太极既分,遂生为天地,谓之两仪。[3](卷十一P408)以太极为元气,两仪为天地阴阳之气,皆袭孔疏之说。[4](卷十一P466)孔疏的理解源自汉易,说到底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06

  • 《周易》考证二题
    。考《易传》,《系辞上传》有“子曰”13条,《系辞下传》有“子曰”10条,《乾文言传》有“子曰”6条,共计29条。如果将这29条“子曰”按次辑录出来,并依《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乾文言传》分作3章,我们便有了一篇好文章,且可即名之曰《易传子曰》。现在的问题是:(1)这29条“子曰”是否同为一人所“曰”?(2)这个“子”是否即是孔子?倘若这两个问题获得肯定的答案,那么辑成的《易传子曰》便与《论语》相类,可算孔子著作。这29条“子曰”是否同为一人所“曰”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10-17

  • 《周易》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之大德曰生”(《系辞下传》),天地就是以“生”作为自己的德性。天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生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从而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显得丰富多彩。“生生之谓易”(《系辞上传》),《周易》就是要展现出天地接连不断、永不停息地生出万事万物的情状。因此,天地也就是以“生生”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天地养万物”(《颐·彖》),天地生出万物之后,还把养育万物作为自己的天职,并使万物得以茁壮成长。《周易》中关于天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养育万物,使万物得以茁壮成长的内容是非常多、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2期2013-02-19

  • 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编纂的原则与价值
    然其编著的《周易系辞精义》一书,却备受争议。因此,本文对该书的编撰流布,取舍原则、学术价值以及不足之处作全面的研究。一编撰流布《周易系辞精义》一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皆作二卷,今《古逸丛书》收录此书为一卷,又分上、下卷,实则相同。《古逸丛书》收录此书又名《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据《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皆无前面六字,杨守敬于《跋》中也谓“《精义》题晦庵先生校正,恐皆是坊贾所为”,因此,当从《周易系辞精义》之名。据《朱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8-15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释义辨正
    002)《周易·系辞上》第十一章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节,后世诸学者对此所解差异甚大。《周易》向称难读,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句也是注疏纷呈,所训释义更是见仁见智。对此,虞翻、王弼、孔颖达、朱熹等诸儒各尽其能事,对“太极”、“两仪”等的解释力求通顺,所持之论可谓精到,然仍感有所不足。近哲高亨所解虽然扼要,依然有可商榷之处。本文拟据《周易》本具之释义功能,依以经解经、以传解经之路径,揭示“易”之形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1-28

  • 古籍标点注释辨误四则
    彧先生标点《易·系辞传上》讲《乾卦》上九爻辞一段话为:“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错。此系不了解《易》六位之义而致。(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文公二年:“宋祖帝乙,郑祖历王,犹上祖也”为“宋以帝乙为祖,郑以厉王为祖”,误。帝乙、厉王为宋、郑祖之所出之王,而非二国之祖。(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十二年:“拔旆投衡”引黄承吉说云“拔去旆,又拔去衡”,错。衡乃古代战争重要构件,是不能拔去的。古籍标点;注释;辨误故《庄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11-07

  • 浅析《周易》的设计思想
    一脉相通。周易;系辞;卦象在《四库总目提要》有这样一段话:“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授易以人说。”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看出,《周易》是一门涉及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人事、医学、军事、数学等领域的学问。《周易》被认为是“大道之源,文化之祖”。这“源”和“祖”必定会影响我们后来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研究《周易》可以使我们不离本源,永远和历史一脉相通。一、周易的创始人和创作时间首先《周易》成书于何人、何时呢?《汉

    大众文艺 2011年4期2011-08-15

  • 论胡瑗的发而为善与慎言慎行*
    机也。”[1](系辞上)由此,他告诫弟子们:“君子言行,有善有不善,必当思虑之。若思之不精,虑之不深,则言之不善矣。善与不善,皆动之于天地也。”[1](系辞上)为什么会动于天地?因为“君子之言,善则为号令,以除天下之害,以兴天下之利,天下之人和乐而从之。民既和之,则善声动于天。善声动于天,则上天降其福。若言之不善,不能兴天下之利,不能除天下之害,则天下之人嗟怨而不从之,天下之人天降之以祸。是君子之言,行出则动乎天地,必当精心而致思之,可不戒慎乎”。[1](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4-13

  • 叶适易学思想发微
    感悟而画(详见《系辞下传》),或以伏羲模仿“河图 ”而画 (参见朱熹《易学启蒙》所引孔安国语),或以为伏羲聆听“八风”而有感触而画 (参见《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叶适虽然赞成画卦说,但他又明确地说,伏羲画卦,“盖出于相传浮说,不可信”。[2](P.26)不相信伏羲画卦,却又以为卦是画出来的,①在叶适的论述里,不乏有“易之初一画”、“易之始画”、“按画”、“以画考之”之类的用语。根据此类用语,则不难推出叶适以为“卦是画出来的”这个结论,尽管叶适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4-13

  • 《周易》中的经营管理理念(上)
    认识到这一点。《系辞下传》中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说明了《周易》对市场、对交易行为的论述,以及人类交易行为的趋利性研究,与现代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观点是一致的。交易规模的扩大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一些人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一些人专门从事农业生产,一些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加工等等,市场规模的扩大最终导致商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兴起了。这些观点无疑与亚当·斯密的分工合作理论相一致。从交换中获利,人们认识到市

    时代名流 2010年1期2010-03-05

  •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四十四
    ,就进入了《易经系辞上》的第九章,也是《系辞》中对数术最集中阐述的部分,当然这种数术的运用已经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此言何出呢?有人说,离开了《易经》确立的二进制和十进制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就没有了根基。还有人言,《易经》对当今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之所以没有被充分认识,是因为对这一章内容的解读不够。那就让我们从对本章的译文和解说开始好好研读一下《易经》精妙的数术。天和地两两对仗,天为乾,地为坤,在《易经》中,天即阳,地即阴,阳数奇,即一三五七九

    科技智囊 2009年8期2009-08-26

  • 浅议《周易》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和义”。《易传·系辞下》也强调“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周易》认为,宇宙人生变动不居、纷繁复杂,管理者在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时、在义利关系的选择取舍上,应当坚持道义原则,坚持“以义正利”。目标纯正,动机高尚,措施得力,组织有方,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和最大荣光。放眼当今企业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就卓著、前途光明的企业,其各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和谐融洽、配合默契,团体上下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工作。和谐的气氛、融洽的环境,营造出温馨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态,在这样的状态下

    消费导刊 2009年23期2009-06-29

  •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十五
    从这句开始进入《系辞》上传的第三章。彖辞,说的是象,进而言之说的是卦,尤专指一个卦的卦象。彖辞是从象的角度对一个卦进行的总说明,即用文字的形式把一个卦的总体形象提纲挈领地描述出来,框定一卦的结构,阐明一卦的位置;爻辞,说的是爻变。爻是卦的组成基础,一个卦共分六爻,而卦与卦之间的不同即由爻的位置不同所致。一卦六爻之间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就喻示着爻与爻之间的千变万化。如果把一卦所指比拟为一个系统的话,那一爻则为其中一个子系统,爻辞就是说明这个子系统的变化情况的

    科技智囊 2007年3期2007-03-30

  • 难得的新意
    思想。在将《帛书系辞传》与通行本《系辞传》的比较过程中,发现了通行本《系辞传》中“禁民为非曰义”一句在帛书本中为“爱民家行曰义”。由此提出帛书本对“义”字的解释体现了儒家的价值取向标准,而通行本对“义”字的解释则体现法家的价值标准取向,儒法两家对“义”字完全不同的解释,说明了通行本《系辞传》是经过法家改造过的易著。另外通行本与帛书本中“设卦观象”和“设卦观马”(《系辞传》)的区别也是很有意义的,“马”与“象”仅一字之差,但却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变迁的轨道,如

    读书 1994年4期199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