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 河南新乡 453000)
浅析《周易》的设计思想
王晓玲 (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 河南新乡 453000)
本文简述了《周易》的一些相关知识,《周易》被认为是“大道之源,文化之祖”。这“源”和“祖”必定会影响我们后来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研究《周易》可以使我们不离本源,永远和历史一脉相通。
周易;系辞;卦象
在《四库总目提要》有这样一段话:“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授易以人说。”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看出,《周易》是一门涉及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人事、医学、军事、数学等领域的学问。《周易》被认为是“大道之源,文化之祖”。这“源”和“祖”必定会影响我们后来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研究《周易》可以使我们不离本源,永远和历史一脉相通。
首先《周易》成书于何人、何时呢?《汉书•艺文志》谓:“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指《周易》的作者先后为伏羲、文王和孔子。三古就是上古、中古、下古。由此可见这本书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多人编写而成的。而《易经》的“经”是一种尊称。我们所说的《五经》指的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周易•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句话对于理解《周易》是很关键的,上古时代的伏羲氏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他通过观察天上的星象,研究大地的章法,观察鸟兽的皮毛纹理,和大地上一切事物各自存在的情理,又从自身取象,加上万物的特征,才创造了八卦。用来理解神明的德行和万物的情态。伏羲后又根据河图洛书阴阳相生的法则,创立了先天卦的排列。这个过程是伏羲“道法自然”的体现,也是八卦起源的重要介绍。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这是说周文王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文王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所以称之为《周易》。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由其后学完成“十翼”,即《易传》。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周易》记载:“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宇宙从无极至太极,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是比太极更加原始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四象指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八卦则指的是八个卦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和阳,这两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八卦用“一”代表阳爻,用“--”代表阴爻,用三个这样的符号重叠,组成了八种形式,即为八卦。每卦还代表了特定的事物,乾表天、坤表地、坎表水、离表火、震表雷、艮表山、巽表风、兑表泽。再将两个基本卦重叠就可以得到六十四卦,也被称为六十四别卦。这些卦象,按照阴阳的排列规律,阐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八卦和风水学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利用八卦的每个方位的象征,并与不同时间关联,对风水产生作用和影响力。
《周易•系辞》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里涉及道、器、变、通、事业五个层次及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道”是抽象的、奥妙的,也是超越人间万物的;而“器”则是形象的、实用的,是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器”受“道”的规范和制约,是“道”的再现。“道”是制约“器”的,它借助“器”作为解说自己的桥梁。不管此观点是否“尊道轻器”,它都是古人对设计和造物的深刻认识。
《周易》中还记述了上古时代工具、服饰、兵器、建筑等的设计者,同时也对原始的设计材料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周易•系辞》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表明了此时已有上衣下裳形制的服饰的出现。《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雨,以待风雨”则描述了原始建筑的发展转变。“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这句话表明炎帝神农氏创作了早期的工具。耒与耜都是木制启土工具,是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的用具。体现了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工具大变革。“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则描述了早期交通工具的制作。
现在研究《周易》的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中国的文化之所以引起西方的重视,其一是因为东方文化的巨大魅力和神秘气息;其二是因为西方社会潜伏着很多危机,这些不是通过一味的发展科技就能完全解决的,《周易》中的一些哲学观点,也许可以改变西方人对世界的固有看法。
[1]李伯钦 著《全本周易》,万卷出版公司,2005
[2]傅佩荣 著《解读易经》,上海三联书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