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

  •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宋本《国朝诸臣奏议》文献价值初探
     李伟敏关键词:宋本《国朝诸臣奏议》;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上海图书馆;版本源流;古籍校勘;文献价值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考古院”)藏宋本《国朝诸臣奏议》一百五十卷(图1),略有阙卷,系清人彭元瑞旧藏①,学界迄今尚未对该部宋本进行比较系统地关注和研究。此部宋本的行款版式描述如下: 十一行二十三字,白口(补版叶为黑口),左右双边,双黑鱼尾,间有三黑鱼尾。版心上题本版字数,上鱼尾下题卷次或“奏议××卷”,下鱼尾下题叶次和刻工姓名。卷端题“国朝诸臣奏议卷第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1期2023-05-30

  • 酣醉中的王朝:从《清明上河图》窥北宋饮酒之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本《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界画珍品,具有取材翔实、布局精妙、刻画入微、视野下移等艺术特点,一幅长卷使北宋东京之景跃然纸上。画中酒楼店肆林立,有正店一家、脚店一家及无名散酒店三家。酒楼店肆门前均有市招旗旆,这些招牌广告既表明了店铺营业等级范围,又起到了宣传招徕的作用。每家酒楼店肆门前厅内均酒客如云、熙来攘往,反映出北宋酒业兴旺,酒类需求大,世人饮酒成风。此般饮酒之风盛行促进了北宋消费经济发展、酒类文化勃兴,但亦会造成奢靡浪费、治安不良等问题

    东方收藏 2023年2期2023-03-28

  • 基于诠释学循环的抵当丸方证研究*
    美于1599年对宋本进行翻刻,因逼近“元祐旧观”,故常简称“宋本”[4]。本文也依此惯例,所称“宋本”即指赵开美复刻并收录于《仲景全书》的《伤寒论》。宋本《伤寒论》,共10卷22篇,抵当丸的方证记载主要见于第6篇,笔者首先对此篇的方证内容进行条文内的诠释学循环。1.1 条文内的诠释学循环宋本《伤寒论》的条文内循环,指理解与解释《伤寒论》某一条文时,不借助上下条文的联系,更不引用后世医家注释及结论,仅从单一条文内部,进行解读,其中包括条文所载的病名、证候、方

    中医学报 2022年6期2022-11-15

  • 宋代集注本对杜甫诗自注的运用
    、宋代集注本对《宋本杜工部集》自注的运用与改造《宋本杜工部集》所载注文分别位于诗题下、诗中、诗末,其中题下注文居多。从注释内容来看,主要涉及注释诗歌人名地名、创作时间、创作背景、典故以及注音等,几乎涵盖诗歌注释中的各种类型,因此后来宋人在为杜诗作注时,对自注进行了充分利用和改造。下面以宋代较为重要的杜诗注本为例加以分析。第二,宋代集注本将《宋本杜工部集》中的自注冠以他人注,其冠以“洙曰”者最多,即将自注认为是王洙注。邓小军《邓忠臣〈注杜诗〉考——邓注的学术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2期2022-10-28

  • 宋代宋人四六小集合刻小考*
    人四六;四六文;宋本;書坊;選本駢文多以四字、六字對偶,又稱“四六文”。四六文在宋代風靡一時,《四庫全書總目》云:“至宋而歲時通候、仕宦遷除、吉凶慶吊,無一事不用啓,無一人不用啓,啓必以四六。”(1)(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396頁。受這種風氣的影響,宋代書坊曾合刻四六名家小集,學界習稱爲“宋人四六”。宋人四六今存《三家四六》《四家四六》兩種,此外還有抄宋本《五家四六》存世。王重民、李致忠、祝尚書、施懿超等學者對宋人

    古籍研究 2022年1期2022-09-27

  • 清代重刊宋本《陶渊明集》黄国瑾批语钩沉
    图书馆所藏清代據宋本重刊《陶渊明集》二册,内含诗一册,文一册。此书第一册首页天头处钤盖“丰华堂藏书之印”,由此可知其为晚清杭州杨氏丰华堂之旧藏;而下部右侧钤盖“黄再同”印鉴一枚,可知此书本为著名藏书家黄国瑾之藏书。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莫刻《陶渊明集》十卷,系清光绪二年(1876)莫友芝所刊巾箱本,凡六册。书名页下部题“黄氏藏”,扉页钤盖篆刻“惟黄氏子孙世世永保”印鉴一枚,扉页“宋本陶集”四字左下侧钤盖篆刻“黄氏再同所藏金石书画印记”印鉴一枚,而萧统

    名作欣赏 2022年3期2022-03-11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伪本新证*
    本的刊行具有纠正宋本《伤寒论》某些谬误的重要意义。宋本《伤寒论》第176条载:“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黄竹斋说:“太阳下篇‘伤寒脉浮滑’节,宋本及涪古本同作‘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脉证乖违,义实难通。湘古本作‘表有热,里无寒’似较优胜,然犹未若十二稿作‘里有热,表无寒’之确切不易也。其脱讹者,不遑枚举。千余年承讹袭谬之刊本有所订正,裨益医林,实非浅鲜!”[3]6文中的“千余年承讹袭谬之刊本”是指宋本《伤寒论》。黄竹斋是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3期2021-07-25

  • “吉羽——古籍碑帖 信札写本专场”精品概览
    。叶恭绰先生影印宋本《淮海长短句》出版资料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他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的词在艺术风格上和婉倩丽,柔靡俊逸,自辟蹊径,卓然一家。《淮海居士长短句》宋时有附于全集者,有别出单行者。附于全集者皆作三卷。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淮海居士集》,仅有诗文而不收词。乾道九年(1173),知高邮王定国搜访遗逸,校集成编,于高邮军学刊《淮海集》四十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淮海后集》六卷。所收长短句共七十七首,为全集本附词之始。陈振孙《直斋

    藏书报 2021年46期2021-05-30

  • 傅增湘校跋汲古刻本《唐僧弘秀集》述略
    实际上可以等同于宋本看待(书影见封三)。一傅增湘过录本记述了宋本《唐僧弘秀集》的收藏过程,可谓跌宕曲折。宋本《唐僧弘秀集》最早为黄丕烈收藏,黄丕烈题写了四篇跋,第一篇跋写于嘉庆八年(1803)的端阳日,此宋本并非全本,“惜失其九、十两卷,于六年前为五柳居主人所遗,纸本破损,腹衬字纸,殊不耐观”。虽破损不堪,但因其珍贵,复翁仍很爱惜,不仅将其编入《百宋一廛书目》,而且“命工重加补缀,装成二册”。四年后的嘉庆十二年(1807)“端阳后五日”,黄丕烈写了第二篇跋

    古典文学知识 2020年4期2020-07-30

  • 《邓析子》版本源流考
    流,大致可归纳为宋本、明初刊本、《子汇》本三大版本系统。一、宋本系统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邓析子》宋本已不见传,但能通过《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善本书室藏书志》、刘氏影宋本、影宋钞本、明嘉靖本等窥见三种宋本模样。(一)刘氏影宋本。半页十一行,行十五字。上下单边,左右双边,黑口,单黑鱼尾。版心处书“邓子”,下书页码。钤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北京图书馆藏”印各两方。避讳字“慎”“丘”“敬”字皆缺笔。经比对,该本文字少“不以目视则照于无形矣”句;“不进即退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2-25

  • 宋本《伤寒论》学术小史
    杨东方 杨兴亮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校正医书局刊行之大字本及小字本《伤寒论》,因今已无处可寻,而赵开美翻刻北宋校正医书局本几乎逼近原貌,故现今学术界统称赵开美翻刻本即为“宋本《伤寒论》”。从北宋校正医书局刊刻《伤寒论》后,到明代赵开美翻刻之前,五百多年间宋本在医家之间流传并不广泛,且少有医家研究,因此本文将从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后展开论述。1 赵开美本自刊刻至清末国内医家重视不足1.1 仲景原文删改重编已成风气,版本研究不受重视赵开美(1563-16

    环球中医药 2020年6期2020-01-11

  • 《伤寒论》厥阴病篇考辨
    讲解,忽视了赵刻宋本《伤寒论》(以下称宋本《伤寒论》)之原文精神。现行全国统编七版教材《伤寒论讲义》[3]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这五个章节中,均是将篇中各病分为××病纲要、本证、变证或兼变证几部分进行讲解。而唯有《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一篇分为厥阴病纲要、辨厥热胜复、辨厥、辨下利、辨呕哕、预后等几部分进行讲解。这是因为伤寒学界对厥阴病的本证、变证或兼变证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伤寒学文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6期2020-01-10

  • 《横浦集》校勘献疑
    刻本(下文简称“宋本”),《中华再造善本》据此本影印,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明万历四十二年(1612)新安吴惟明重刻《横浦集》(下文简称“吴刊本”),底本为焦竑家藏本。吴刊本之次年,方士骐有重刊本(下文简称“方刊本”)。四库全书所收《横浦集》底本当即吴刊本。选入张九成文赋诗歌的诗文总集有《石仓历代诗选》《宋诗钞》《历代赋汇》《宋元诗会》《南宋文范》。选入张九成文章的诗文总集有宋刻本《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下文简称《国朝》)、《南宋文范》。宋黄伦《尚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3期2020-01-09

  • 日本金泽文库手抄本《春秋经传集解》所附释文的校勘价值
    。一、纠正、补充宋本对校中,发现宋本和手抄本有很多异文,并参照了其他善本,发现手抄本一方面可以纠正宋本之误,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宋本之遗漏。(一)纠正宋本之误1.《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乃使郄溱将中军,郄溱佐之。”宋本:将,子面反。手抄本:将,子匠反。本按:手抄本、《通志堂》本、金泽文库藏闽山阮仲猷种德堂本、玉田蒋氏藏宋刊巾箱本、刘氏家塾刊本、宋龙山书院刊本皆作“匠”。“将”在《广韵》中音韵地位为“宕开三去漾精”,“匠”为“宕开三去漾从”,“将”“匠”同韵。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2-13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方药探析
    康治本、康平本、宋本以及桂林古本等多种版本,其中尤以桂林古本最为详实齐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又称为《仲景十二稿伤寒论》,据传由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传书于其徒桂林左盛德,左氏又传于罗哲初。1934年,黄竹斋得罗哲初珍藏而手抄,并于1939年在西安校勘而将其面于世,称之为“白云阁藏本”。1956年,罗哲初之子罗继寿将世传抄本的原稿献出,该传本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60年正式刊出,故称为“桂林古本”。桂林古本较《伤寒杂病论》其他版本而言,结构更为完备,条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8-06

  • “《儒藏》精华编”《河东先生集》出版
    本有几十种,今存宋本也有七种之多。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明郭云鹏刻济美堂本《河东先生集》为底本,之所以没有选择宋本,一是因为宋本内容多不全,二是因为宋本已有整理本。济美堂本《河东先生集》是现存最完整的本子之一。罗振常影印世堂本《河东先生集》时,曾据济美堂本而补入《外集补遗》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二卷、《集传》一卷、《后序》一卷等内容。济美堂本虽然自问世以来“为世推重”(《宝礼堂宋本书录》),但一直未有影印本或校点本刊行,其版本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儒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3-15

  • 以“三礼”为例谈《段注》对《说文》的改动
    “今合始一终亥四宋本及宋刊、明刊两《五音韵谱》及《集韵》、《类篇》称引铉本者,以校毛氏。”[6]可见段玉裁为了注《说文》,在校勘上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考察《段注》校改《说文》得失,本文诸例均通校以下诸本。大徐本:(1)《续古逸丛书》影印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本《说文解字》。影印本虽然整体上保存了王昶本原貌,但是仍有改动,故而我们简称此本为“《续古逸丛书》本”。(2)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国图藏宋本《说文解字》,简称“国图宋本”。(3)国图藏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1-18

  • 绝代丰华:杨氏丰华堂藏本《陶渊明集》三种批语辑考
    朱批:“终死”,宋本作“拂衣”。《陶靖节集》卷之四《拟古》九首其四,“慨争此场”等句,天头朱批:读此令人干平。“还坐更自然”等句,天头朱批:溪羲云:晋宋第一流人物,信然。《杂诗》十二首,其四,“百年归丘”等句,天头朱批:达言足令人警醒,何必《楞严》《法华》,饶舌空空也。其五,“太白诗云”等句,天头蓝批:“能觉此者,亦复少。”其六,“远公居山馀三十年”句,天头朱批:此等行游,勝似桃花源中,令多移情不置。其七,“我如当去客”等句,天头朱批:音何啴衰,半是世运浇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4-16

  • 宋本《文子》考論*
    正統《道藏》本與宋本差異較大,其所據之底本已無法確考,可將其作爲一個單獨傳本。《道藏》本以下傳本,大多以其爲底本。儘管版本系統不同,但自南北朝始,無論是刻本抑或抄本,均已確定爲十二卷本,保持了版本傳承的一貫性。關鍵詞 宋本 《文子》 考辨今存《文子》最早傳本爲漢墓竹簡,惜已非全帙,且所存文字與傳世本差别較大。其後又有敦煌《文子》殘卷面世,其内容與傳世本《文子》基本吻合。今所見較早之《文子》當爲宋刻本。王利器《文子疏義》據明正統《道藏》本墨希子注《文子》予以

    诸子学刊 2018年1期2018-01-23

  • 《康平本伤寒论》的临床价值探讨❋
    及研究最多的是《宋本伤寒论》[1]。而《康平本伤寒论》[2]传自日本的唐本,一直未受到我国中医学界的重视。曾有学者对《康平本伤寒论》与《宋本伤寒论》进行可信度比较,认为《康平本伤寒论》文字古朴,注解与正文排比分明,保留了王叔和编次之旧,可信度大,可从中窥探张仲景《伤寒论》之本来面目,为研究仲景学说提供真实可信的版本[3]。康平本的发掘,动摇了宋本的善本地位[4]。《宋本伤寒论》共有398条条文,每条条文都是并列的。《康平本伤寒论》分为396段,段与段之间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2018-01-23

  • 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喉音考
    影曷開一入山;《宋本广韵》胡葛切,匣曷開一入山。晓匣互注10例:華,《辨音广韵》胡瓜切,匣麻合二平假;《宋本广韵》呼瓜切,曉麻合二平假。三、内部互注(一)喻三、喻四互注中古的韵图将喻母字分别排列在三等和四等的位置。因此有喻三(云类)和喻四(以类)之分。云类和以类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韵图将它们分为两类,一是表明这两类之间,声母在读音上不完全相同,二是表明这两类的来源不一样。而喻三与喻四混,在宋代通语中已经成立。北宋的《尔雅音图》、天息灾译音和施护译音都是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2017-11-21

  • 2000年至2016年《玉篇》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本《玉篇》残卷和宋本《玉篇》。2000年至2016年,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玉篇》取得的成果包括原本《玉篇》残卷和宋本《玉篇》的语音、语义、词汇、文字等方面。本时期《玉篇》的研究拓展了深度和广度,使用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2000年至2016年;《玉篇》;语言学;研究综述《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现存唐写本《玉篇》残卷(不是一时一地的写本,通常当做原本《玉篇》残卷)和宋本《玉篇》(也称《大广益会玉篇》)。20世纪以来,关于《玉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04

  • 《玉篇》文献学、辞书学研究综述(2000—2016年)
    本《玉篇》残卷和宋本《玉篇》。2000—2016年,研究者阐述了《玉篇》的得名缘由、成书年代、版本,做了校勘、辑佚、辨伪工作,分析了《玉篇》的编纂特点、体例,依据《玉篇》对当代大型辞书进行了补正。2000年至2016年;《玉篇》;文献学;辞书学;研究综述《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现存唐写本《玉篇》残卷(不是一时一地的写本,通常当作原本《玉篇》残卷)和宋本《玉篇》(又称《大广益会玉篇》)。20世纪以来,关于《玉篇》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别是2000年之后,相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8

  • 《玉篇》与其他字书对比研究综述
    会玉篇》,又称作宋本《玉篇》。宋本《玉篇》共收22 561字,释义大为删减。清人黎庶昌在日本发现《玉篇》的残卷,翻印出版后被称为“黎本《玉篇》”。罗振玉也在日本发现新的残卷,残卷印行之后被称为“罗本《玉篇》”,这两种版本的《玉篇》被学界合称作原本《玉篇》残卷。《玉篇》在我国中古时期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历来学者们的研究包括体例、释义、收字、疑难字、异体字、古今字、校勘、版本等方面,不仅涉及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语言学方面,也涉及辞书编撰、校勘等方面。开展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12

  • 丁丙明翻宋本概念辨析*
    00)丁丙明翻宋本概念辨析*王 妮(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 250100)丁丙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一书中著录了明仿宋刊本、明依宋刊本、明刊宋本、明覆宋本及明翻宋本五种明翻宋本类型,本文通过分析其解题所载版本判断依据得知这五种称谓并未有本质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判断丁丙明翻宋本的版本概念。丁丙 明仿宋本 明依宋本 明刊宋本 明覆宋本 明翻宋本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又字松生,晚号松存,浙江钱塘人,出身藏书世家,是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筑有“嘉惠堂”及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2016-12-15

  • 宋刊本《天竺灵签》略探
    的思想。关键词:宋本《天竺灵签》;签占;物象;思想南宋嘉定间本《天竺灵签》是现存最早的插图灵签善本,今收录于《子海珍本编》①《子海珍本编》是山东大学子海编纂委员会编、凤凰出版社和台湾商务印书馆于2014年推出的一套古籍善本丛书。,是该丛书术数类中价值极高之一种。灵签是民间道观、佛寺广泛使用的卜问凶吉、趋利避祸的签占工具。对民俗中灵签的研究,不少中外学者早有涉猎,如朱自清先生有《〈妙峰山圣母灵签〉的分析》[1](P85)、郑振铎先生有《〈天竺灵签〉跋》[2]

    东方论坛 2016年2期2016-05-18

  • 吐魯番出土《尚書》寫本輯考
    爲對校本,簡稱“宋本”。文中參校之日本古寫本岩崎本、九條本、内野本、足利本、影天正本、八行本等皆據《尚書文字合編》*顧頡剛、顧廷龍輯《尚書文字合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古文尚書傳(一)(大禹謨)【題解】底卷是黄文弼1930年4月在吐魯番雅爾湖舊城(即交河故城)中發掘所得,黄文弼將它收入《吐魯番考古記》,並作題記:此《尚書·大禹謨》殘紙,出吐魯番雅爾湖舊城中。存三行。起“禹曰”訖“惟修”。以校現行注疏本“民”寫本作“”,與《隸古定尚書》寫本同(見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6年0期2016-05-16

  • 傅增湘藏宋本《通典》目录辨析兼论日藏北宋本的卷帙分合
    日本宫内厅所藏北宋本所载的卷数差异,即由原百卷刻本配补百卷钞本,演变成今一百七十九卷刻本配补十八卷钞本,进而提出其卷帙存在变动的新观点,并梳理其卷帙分合的过程。关键词 傅增湘 《通典》 宋本 古籍整理分类号 G256.22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6.017Abstract The most famous two existing editions of "Tongdian" are the edition o

    新世纪图书馆 2016年6期2016-05-14

  •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切下字反映的时音
    ,页473)、《宋本广韵·旨韵》(页71):“履,力几反。”《裴韵》小韵“履”的反切下字“己”,居似反,是止韵字。《切三》、《王一》、《王三》、《广韵》“履”小韵的反切下字“几,居履反”,是旨韵字。“己”、“几”不同韵,其读音不同,被切字读音也不同。2 至韵2例:鼻、肄。(1)《裴韵》(页 586):“鼻,毗志反。”《王一》(页 189)、《王三》(页 491):“鼻,毗四反。”《宋本广韵》(页102):“鼻,毗至切。”《裴韵》“鼻”小韵的反切下字是“志”

    语言研究 2016年3期2016-03-19

  • Block Printing Master: From Heart to Hands
    ue.黄小建影刻宋本《唐女郎鱼玄机诗》(朱墨合璧典藏本)A modern copy of a Song edition of poems by a Tang poetess carved and printed in black and red ink by Huang Xiaojian.黄小建国画雕版《苏堤春晓》This printing woodblock is created by Huang Xiaojian in the style of tra

    文化交流 2016年2期2016-03-18

  • 崇敬寺“使鬼神遍散諸像”考
    辑此條所用爲影印宋本《太平御覽》。影宋本的記載與鮑刻本基本一致,惟“使工遍造諸像於天下”句爲“使鬼神遍散諸像於天下”。若無上下文語境,則“使鬼神遍散諸像於天下”句殊難理解,鮑刻本似更可通。幸此條材料與道宣《道宣律師感通錄》的相關記載相合之處甚多,道宣此書早於《兩京新記》,可爲韋述寫作時參考引用。《道宣律師感通錄》又有以《律相感通傳》爲名的另一版本流傳,後者對此條的記載錯訛較少,故引之如下:又問,今時瑞像多者,云育王第四女所造,其事幽遠,難得其實。答云,育王

    中华文史论丛 2016年4期2016-02-04

  • 从《学林》引《释文》音切看宋刻《经典释文》版本的差异
    经典释文》当为北宋本,而今存的宋刻宋元递修本是南宋刻本,将王观国所引音注与之相较,就能看出《经典释文》音注从北宋到南宋的变化,这对于研究宋人增改《经典释文》音注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学界对《学林》所引《经典释文》音注尚无系统研究,本文将对《学林》所引的这些音注与宋刻宋元递修本作全面比较。《学林》一书对《经典释文》的称呼不定,时而称“音义”,时而称“释音”,时而称“某某(经书名)音义”,时而称“某某释音”。因在这些称呼前常冠以“陆德明”,故“音义”与“释音”所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5期2016-01-28

  • 从《学林》引《释文》音切看宋刻《经典释文》版本的差异
    经典释文》当为北宋本,而今存的宋刻宋元递修本是南宋刻本,将王观国所引音注与之相较,就能看出《经典释文》音注从北宋到南宋的变化,这对于研究宋人增改《经典释文》音注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学界对《学林》所引《经典释文》音注尚无系统研究,本文将对《学林》所引的这些音注与宋刻宋元递修本作全面比较。《学林》一书对《经典释文》的称呼不定,时而称“音义”,时而称“释音”,时而称“某某(经书名)音义”,时而称“某某释音”。因在这些称呼前常冠以“陆德明”,故“音义”与“释音”所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5期2016-01-28

  • 汉字楷书字汇域外传播的对照与联系 ——以中国宋本《玉篇》和韩国《全韵玉篇》为例
    篇》,后者称之为宋本《玉篇》,其中原本已散佚,只存少量残卷。宋本《玉篇》共计三十卷,为北宋时期陈彭年等人编纂的重修本,共收字二万二千有余,包括五百四十二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楷书字汇,除了将历代传抄的各种历史汉字定型为楷书字体以外,还界定了各种字形之间的字际关系,是研究中古汉字的唯一坐标。基于此,本文将以宋本《玉篇》和《全韵玉篇》这两本具有代表性的楷书字汇为研究对象,全面清理和总结二者在编排体例、释音方式、释义方式、释形方式和字形差异等方面的异同之处,并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1-23

  • 汉字楷书字汇域外传播的对照与联系
    生于中国历史上的宋本《玉篇》和韩国的《全韵玉篇》是两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字汇。它们不仅类聚了汉字历时和共时层面的诸多信息,还贮存了许多汉字在域外传播和使用中的资料。论文利用数据库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编排体例、释音方式、释义方式、释形方式和字形差异等方面对两本字汇进行了系统比较,并进一步总结了汉字在域外传播发展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本字汇的功能定位有区别;汉字形体传播具有稳定性;汉字形体演变的整体趋势是简化;汉字形体“域外化”的主要方式是替换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2期2015-05-13

  • 宋翔凤《管子识误》初探
    伯渊诸先生所据之宋本,皆从此本校于今所行本,不能无遗漏。倘有力者借影抄本重雕,则盛事也。尝见石渠先生校管子既精博,岁甲申至广州,颇与同岁生临海洪君论管子,而余时出异同,遂录所见,为《管子识误》。冀附王、洪两家之后,以质好古君子。”[2]这段文字阐述了宋氏对明刻本的不满,又得宋刻本,见有许多胜于明刻本的地方,并与王念孙、孙星衍所校核对,于洪颐煊处讨教,成一家之言。综观宋氏《识误》所校误的内容,有这几个方面:首先,驳通行本之误,主要是指出了明代刘绩本和赵用贤本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10

  • 明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舌音考
    端霁开四去蟹;《宋本广韵》特计切,定霁开四去蟹。断,《辨音广韵》杜玩切,定换合一去山;《宋本广韵》丁贯切,端换合一去山。透定互注14例:骀,《辨音广韵》土来切,透咍开一平蟹;《宋本广韵》徒哀切,定咍开一平蟹。啍,《辨音广韵》他昆切,透魂合一平臻;《宋本广韵》徒浑切,定魂合一平臻。跳,《辨音广韵》他吊切,透啸开四去效;《宋本广韵》徒聊切,定萧开四平效。詑,《辨音广韵》汤何切,透歌开一平果;《宋本广韵》徒河切,定歌开一平果。袉,《辨音广韵》吐可切,透哿开一上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7期2015-03-21

  • 《伤寒论》版本研究概述
    方面,多数认同以宋本和成注本为权威版本。笔者对近10年《伤寒论》版本研究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以期对《伤寒论》版本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古医籍版本研究的经验。现将近10年《伤寒论》版本研究的现状概述如下。1 版本笔者通过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整理近10年有关《伤寒论》版本研究的文献35篇,其中大多为研究宋本《伤寒论》的文献,少量文献以《伤寒论》版本流传为研究对象,还有部分文献以宋本以外的其他版本为单独的研究内容。1.1 宋本 钱超尘教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2-20

  • 《刘禹锡集》宋本三种刊刻地及版本源流关系考
    3)《刘禹锡集》宋本三种刊刻地及版本源流关系考●李明霞(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关键词]刘禹锡集;宋本;刊刻地点;版本源流[摘要]现存宋本刘禹锡诗文集三种,行款分别为半叶十行、十二行、十三行。目前学界同时关注到三种宋本的研究较少,关于版本间的源流关系还未曾论及,对刊刻地点也有误读。本文以文献校勘为基础,结合历代目录题跋文献著录,考证三种宋本的刊刻地点,并对源流关系进行论证。目前,存世宋本刘禹锡集三种,一称《刘宾客文集》,半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2015-02-12

  • 论《仪礼·士昏礼》中的婚姻伦理教育
    记正义》,《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挍勘记》,台湾艺文印书馆1976年版,第1000-1001页。注:此套十三经无标点,凡取自该书的经文其标点皆为笔者所加。东汉末年的经学集大成者郑玄注曰:“始,犹根也。本,犹干也。”②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挍勘记》,台湾艺文印书馆1976年版,第1001页。即在最重要的冠、婚、丧、祭、射、乡、朝和聘八种礼事中,婚礼处于主干的位置。在中国最古老的礼经《仪礼》中,有一篇《士昏礼》记载着中国士人阶层婚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1-21

  • 伤寒版本流变与连翘用药部位之探讨
    伤寒书,多是属于宋本的体系。一般而言,《伤寒论》版本的流变过程,常依定本与不定本来分类。定本是指在北宋完成校正伤寒论之后,基本体例、卷数等格局大致都不再变化,这也就是所谓的宋本体系,其主要仍以宋本《伤寒论》十卷本、《金匮玉函经》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主要三大传本系统;相对于定本,当然就是不定本了,不定本指的在宋本《伤寒论》之外的其它古本,包括了《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三种敦煌卷子、康治本与康平本。上述的几种流传于唐宋之间的伤

    吉林中医药 2014年8期2014-08-09

  • 胡刻本《文选》乐府古辞三首献疑
    [5]为对校本,宋本《六臣注文选》[6]、宋本《艺文类聚》[7]、宋本《玉台新咏》[8]、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清埽叶山房藏板《古今事文类聚》(以下简称埽叶山房《古今事文类聚》)[9]、清光绪年信述堂刻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以下简称信述堂《百三家集》)[10]、清嘉靖聚锦堂藏板《古诗纪》(以下简称聚锦堂《古诗纪》)[11]为他校本。加粗字附校勘记列出异文,特别说明处加按语)。(一)胡刻本《文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緜緜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2014-07-31

  • 魏了翁文集版本优劣考辨
    难言精善,然兼取宋本之精、安本之全,合二为一,珠联璧合,遂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魏了翁;《鹤山先生文集》;版本优劣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南宋邛州蒲江(今四川成都蒲江)人,著名思想家、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作为蜀学领军人物之一,魏了翁的思想学术已成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在其故乡,他所创办的鹤山书院于民国时改为蒲江县高等小学堂,今已发展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学蒲江中学。魏了翁著述近千卷,今存最重要者为《鹤山文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10

  • 潘宗周《禮記正義校勘記》價值研究
    鼎、物觀二人所校宋本之不附《釋文》注疏本,多所訂正,以故現行《十三經注疏》以阮本爲最善,而尤以阮氏《校勘記》集前此校記之大成。自黃唐本《禮記注疏》出,而世間始知尚有未附《釋文》時之真宋本,在全書除鈔配數頁外,大多完整,絕少漫漶、刓泐之處。以中國最尊尚之經書,又爲諸經中卷帙甚鉅之《禮記》,今尚有此真宋本發現,豈非絕世瑰寶。余既得是書,不敢自秘,願出巨貲,以公諸世。用新法玻璃板影映,作爲樣本,與原書上板無絲毫之異。潘宗周先述十行本《十三經注疏》翻刻始末,褒揚了

    文教资料 2014年29期2014-02-03

  • 宋刻本《说文》真有大小字本之别吗?
    清人书中所著录之宋本说文,有大字本小字本之别”;小字本中“孙氏(孙星衍)原刻本与续古逸丛书景印王氏(清王昶)宋本雠校,由是可知孙本所据非王氏宋本矣”(《问学集》,中华书局一九六六年一月版)。周先生是音韵训诂大家,其意见自然不会引起人的怀疑?宋刻本《说文》真有大小字本之别吗?黄永年先生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撰写《周祖谟先生与〈洛阳伽蓝记校释〉》一文中提到“对他(周先生)认定大徐本《宋本》的宋刻有两个版本之说,还稍持异议”。至于异议的内容,限于篇幅,则语焉不

    读书 2014年1期2014-01-09

  • 论宋代刻本书籍版式设计
    。有学者论及其中宋本的行款特征时说:“以每页十行、十一行、十二行最多(每半页十行者占四分之一以上),但十行本中以每行二十字为最多,三十字者为巾箱本。经统计,似可说,宋刻本以半页十行行二十字为最多。”[2]这个结论曾经颠覆了宋版往往每页20行行20字的说法,也大致指出了宋本行格的特征。不过,这个结论所述并不准确,江标《宋元本行格表》所收每页10行的宋本书籍确实占了宋本总量的1/4以上,但10行本中并非以每行20字为最多。据笔者统计,忽略个别每行字数不统一的书

    中国出版 2013年20期2013-12-05

  • 论《宋本史记注译》的整理特点
    教授主编,包括《宋本史记注译》十册、《历代名家评注史记集说》五册、《史记研究资料萃编》两册、《史记评注》一册以及《史记与咏史诗》两册。其中,《宋本史记注译》是《史记》点校今译的最新成果,其书在内容形式、断句标点、古今对译等方面都独具特色。一、内容形式——最忠实于底本原貌目前较为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以经晚清著名的校勘学家张文虎与唐仁寿校订、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底本进行标点分段[2],自出版以来影响深远,被学者认为是“

    商洛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赵均影宋钞本《古文苑》述略
    “古文苑九卷影钞宋本”条中录孙岷自题识,称“赵凡夫藏宋刻《古文苑》一部,纸墨甚鲜,笔画端楷,深为宝重。灵均作双钩郭填法,临摹一本,友人叶林宗见而异之,较诸他刻殊不相同,因倩笔录成,藏之家塾。”赵均钞本钤有赵均多枚印记,应为赵均临摹之本,但非孙氏所称“双钩郭填法”,而系描红所成。正文后有手书宋讳半页,其右半行书云:宋版讳字虽各本互有不同,然总不出此二十馀之字,录以留查。独《古文苑》及《林和靖集》讳者,又有“树”字,“眺”字,《唐文粹》亦讳“树”字。其左半楷书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3年4期2013-04-12

  •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厥阴篇讲解(一)第一部分:版本文献
    ,自然也远远超出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内容。2.1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厥阴篇,涵盖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相关内容2.1.1 经文丰富对照宋本《伤寒论》[7]和宋本《金匮要略》[8],白本厥阴篇共载经文77条,其中53条见于宋本《伤寒论》厥阴篇,宋本《伤寒论》厥阴篇也只记载了53条,有20条散见于宋本《金匮要略》,另有4条是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没有记载的条文。见表1。表1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经文统计这四条如下,其中关于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9期2013-03-02

  • 明抄本《辨音纂要》唇音考
    幫脂開三平止;《宋本广韵》府眉切,非脂開三平止。滂敷互注27 例:披,《辨音广韵》铺麋切,滂脂開三平止;《宋本广韵》敷羈切,敷支開三平止。並奉互注54 例:皮,《辨音广韵》蒲麋切,並脂開三平止;《宋本广韵》符羈切,奉支開三平止。明微互注89 例:糜,《辨音广韵》忙悲切,明脂開三平止;《宋本广韵》糜為切,微支開三平止。随着时代的变迁,到《辨音纂要》时期,语音发展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守温三十字母时,不分轻重唇;在《广韵》音系中,轻唇音尚未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但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异构字声符的音韵类型及其成因
    广益会玉篇》——宋本《玉篇》 (6)《龙龛手鉴》——《龙龛》:“茮,茮莍也。”段注:“子寮切。”[3]37音义皆与“菽”不同。故宫本《王韵》:“菽,豆。”[2]510宋本《玉篇》:“菽,升六切。豆名也。亦作尗。”[5]69“茮”与“菽”的异体关系只有故宫本《裴韵》有记录,唐宋时期的其他韵书均无记录。“菽”、“茮”在唐代时字形相似、字音相同,造成二字异体。但是根据《说文》的记载“茮”义与“菽”义差异较大,这也使二字的异体关系不会被更多的人承认。(3)良—量阳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9-26

  • 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与宋本之比较
    玉篇》残卷重文与宋本之比较申 睿(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文化传播系,安徽 芜湖 241000)《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与宋本《玉篇》的字形比较,可以分析总结两种版本之间重文的异同及类别,探究两种版本在重文数量、形式、注释方面的区别及形成原因。重文;字形;异同;类别;成因一《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是由南朝梁陈之际顾野王编纂的字书。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县人。《玉篇》编写始于梁大同四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清代文献学家存在“佞宋”之风吗
    藏书、校书时专爱宋本,存在着“佞宋”的学术风气。实际上,这种判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引领清代文献学风气的陆贻典、卢文弨、黄丕烈、顾广圻、戴震、钱大昕、段玉裁、叶德辉等文献大家均反复指出宋版书存在的问题,认为宋本有优劣高下之分,不如后世版本者亦比比皆是,对盲信宋本者进行了尖锐批评,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代表着清代学者的治学精神和学术主流,清代所谓“佞宋”,根本没有形成风气。重古而不泥古,贵宋而不佞宋,唯善是从,唯是而用,才是清代文献学家藏书、校勘的真正风气。清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4-13

  • 《周易赞义》版本错讹衍脱分析
    中华书局出版的《宋本周易注疏》经传文字对比而言的。同时也参照了业师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的经传文字。一 相异字1、482页《乾·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宋本周易注疏》写作“大和”,黄张《周易译注》写作“太和”。2、485页《乾·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宋本周易注疏》写作“辨”,《周易译注》写作“辩”。3、489页《坤·文言》“……故其所由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两个“辨”《宋本周易注疏》都为“辩”,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4-08

  • 试论赵均影宋钞本《古文苑》之文献价值
    ”,所言不虚。今宋本九卷本《古文苑》仅赖数部钞本传世,内中尤以藏本为影钞且摹写最为精妙,笔画细腻,能依稀一睹宋版风貌,至为珍贵。二藏本钞者为明末吴县人赵均。均字灵均,其父宧光,字凡夫,为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之后,宋王室南渡,于吴郡太仓留有一脉,即晚明吴郡赵氏家族。宧光之父一生悠游,择吴郡寒山而葬。宧光终生不仕,携妻儿隐居寒山,以高士名冠吴中。宧光通六书之学,著书数万卷。其妻陆卿子以诗名,为明代“吴门两大家”之一。均承家学,能诗善画,所配文淑亦善诗。一门诗画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3期2011-03-18

  • 唐写本《世说新书》校勘小记
    的残卷内容。对比宋本,不难发现,唐写本和宋本很多地方全然不同。虽然唐写本时间较宋本早,但是其内容并非原貌,也是经过长时间流传下来的,讹错不少。故本文结合唐写本、宋本以及《世说新语校笺》和《世说新语笺疏》等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结合文献资料,校勘不妥的地方,尽可能地去接近原作。1. 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宋本作“人皆多有所知”,杨勇校:今据唐卷。按:宋本欠妥,杨勇校是。“人人”,《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每个人,所有的人”,文中当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3-23

  • 《玉篇》义训删改情况考察
    有限的,故原本与宋本义训之异主要反映宋人重修之迹。后世撰修者对原本释语作了增、删、倒、改等工作,使原本义训以一定形态存在于宋本中。文章主要考察原本和宋本均收字对应义项②释语之差异,总结后人重修时做了哪些工作,并尽力揭示产生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一、增字“增字”,即以原本单音节解释词为核心字,在它的前面或后面增加一个语义相近或相关的字。宋本增字后多用并列式双音词作释语,被释词词义基本没有变化。(一)增加与解释词词义相近的字宋本增加一个与解释词词义相近的字,用一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2期2009-03-19

  • 一字之差
    )羹,未下盐鼓,宋本‘未下为‘末下之误,已成定论。”宋本是古书较早的版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宋本有绍兴八年董本,淳熙十五年陆游本,淳熙十六年湘中本之不同,而涵芬楼影印宋刻本并未将“未下”误为“末下”,《晋书·陆机传》亦作,“千里羹,未下盐豉”,可见仅凭某一宋本,尚难征信。接着梁先生举唐人例以证成其说:“唐赵《因话录》早就说过:‘千里莼羹,未闻盐与鼓相调和,非也。‘末字误出为‘未;末下乃地名,千里亦地名,此二处产此二物耳。”按江苏溧阳有千里湖,“末下”则不

    读书 1991年9期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