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伤寒论》学术小史

2020-01-11 03:09王翠翠杨东方杨兴亮
环球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刊刻底本仲景

王翠翠 杨东方 杨兴亮

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校正医书局刊行之大字本及小字本《伤寒论》,因今已无处可寻,而赵开美翻刻北宋校正医书局本几乎逼近原貌,故现今学术界统称赵开美翻刻本即为“宋本《伤寒论》”。从北宋校正医书局刊刻《伤寒论》后,到明代赵开美翻刻之前,五百多年间宋本在医家之间流传并不广泛,且少有医家研究,因此本文将从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后展开论述。

1 赵开美本自刊刻至清末国内医家重视不足

1.1 仲景原文删改重编已成风气,版本研究不受重视

赵开美(1563-1624),又名琦美,字玄度,一字如白,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1]。明万历27年(1599年),赵开美翻刻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刊行之小字本《伤寒论》,其后并未引起同时代医家重视。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两点进行论述。其一,从赵开美刻《仲景全书·序》中可知,当时业医者多推崇东垣、丹溪之法,对于张仲景、刘河间,竟有不知其人与时代者,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医者多主张推崇后世医学,对宋本《伤寒论》的刊行未加关注也属正常。其二,明清时期伤寒诸流派峰起,其中较成体系的主要包括伤寒错简派、辨证论治派、维护旧论派等。各学派之间虽各持有不同观点,但从该时期《伤寒论》著作中,不难发现,大多著作皆是按各自所持理论,对仲景原文删改重编,改动仲景原文已成当时风气。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伤寒错简派,该学派认为仲景《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之后,已失仲景原书旧貌,对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诋毁叔和之声,牢不可破,而作为王叔和撰次的宋本《伤寒论》自然不会受到重视。

1.2 少数医家重视《伤寒论》版本,但影响较小

明清时期也并非无人关注《伤寒论》的版本,但均未引起很大反响。如推崇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张遂辰(1589-1668),也曾据赵开美翻刻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及别本伤寒注释撰成《集注伤寒论》[2]。清朝王朴庄据明代王肯堂刊行的保元堂本《千金翼方》为底本,撰写了《伤寒论注》。王朴庄秉承孙思邈将《伤寒论》全文载于翼方中,次序最古,据为定本,以此来反对方有执、喻嘉言对流传《伤寒论》版本的全盘否定。在陆懋修刊行其祖父王朴庄《伤寒论注》时,其后记中云:“伤寒论自注家各自为说,例乱已极,惟此为唐时序次,最古之本,犹见仲景当时原次,大可宝贵。”[3]唐本《伤寒论》的出现,虽改变了当时部分医家对《伤寒论》的看法,但处在各学派纷争的时代也并未站稳脚跟,自然宋本《伤寒论》的翻刻并不会引起关注。

2 江户时期,日本逐渐重视宋本研究

明末清初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当时恰逢日本进入江户时期(1603-1868),在此期间两国商船来往频繁,日本商船凡古书必买,很快明清时期大多珍贵善本流传日本,流传日本的医籍被统一收藏于红叶山庄。即后来的枫山秘府。日本森立之在《经籍访古志》中记载的枫山秘府赵开美本《伤寒论》即是该时期流入日本。赵开美本流入日本初期并未受到重视,而是随着考证派的兴起,宋本的价值才得到了肯定,随后逐渐代替《注解伤寒论》成为《伤寒论》在日本流传中的通行本。

2.1 冈岛玄提首次刊刻宋版《伤寒论》

江户初期(1669年),宋本《伤寒论》在日本首次刊刻,刻书之人冈岛玄提(玄亭)[4]尊其师立伯之命,以赵开美本《仲景全书》为底本,经添加返点、赋跋而刊行,赵开美本被首次刊刻时便以“宋版”相称,之后医家也多沿用。这里的宋版《伤寒论》即是后世所称之“宽文本”,是中日两国对赵开美本《伤寒论》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刊刻。从该书序中可见,冈岛玄提虽遵其师立伯(饗庭东庵)刊行宋本《伤寒论》,但此本仅是为学术界增添一种《伤寒论》版本而刻。饗庭东庵作为后世派的代表,主要推崇李杲、朱丹溪医学,并未对《伤寒论》有过多的研究,刻书时也未曾论及到宋本的褒贬之词。虽非为推崇宋本而刻,但此次刊刻的宋本《伤寒论》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后世多位伤寒医家在研究宋本时均是在此本的基础上进行,如宽政九年(1797),浅野元甫刊行的《校正宋版伤寒论》即以此为底本。即便此本被后世认为讹误较多,并非善本。但此书的刊刻无疑是推动日本研究宋本《伤寒论》的开端。

2.2 山田正珍较早以考据之法研究宋本《伤寒论》

江户后期,随着日本汉方考证学派的兴起,宋本《伤寒论》的学术价值也逐渐得到了认可。自冈岛玄提刊刻的宋版《伤寒论》后,在将近一个世纪时间里,宋本在学术界的流传再次陷于沉寂,甚至在此期间重视推崇仲景学说的古方派也未曾做过多研究。直到江户后期,考证之学逐渐兴起,医界受清朝考证之风,将考证之学引入医籍的研究中,其中山田正珍便是较早引用考证之法,发掘了宋本的学术价值。据小曾户洋《日本汉方典籍辞典》有关记载,山田正珍(1749-1787)[5],家族世代为医,其祖父为幕府医官,在《伤寒论》研究中山田正珍擅长于考证之法,先后撰写《伤寒考》《伤寒论集成》等著作,在《伤寒论集成》凡例中云:“《伤寒论》数本,莫古于宋版。又莫善于宋版,是经文一从宋版,若文字有脱落舛讹,则考成本、全书、玉函、脉经、千金、千金翼、外台诸书以补正之。”刊行于日本安永八年(1797)的《伤寒考》也有相似的记载。可见两部著作均是以宋版作为研究的底本。受山田正珍推崇宋版《伤寒论》的影响,丹波元简在其后刊行的《伤寒论辑义》对宋版也极为认可,自丹波元简开始宋本便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2.3 丹波家族及其弟子确立宋本《伤寒论》价值

丹波父子作为江户后期考证派的中心人物,引领日本考证派达到了研究顶峰,宋本《伤寒论》的学术价值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确立。丹波元简(1755-1810),作为汉方医学考证派的创始人,善用考证之法,在继承山田正珍以宋版为善的观点后,以宋版为底本刊行了《伤寒论辑义》(1801年撰)[6],此书在当时学术界的影响如同当代教科书,开考证派研究《伤寒论》之先河。受其影响,其子丹波元坚(1795-1858),于日本弘化元年(1844年),命弟子稻叶元熙刊刻《新校宋版伤寒论》,该书即是据《伤寒论辑义》为底本刊刻。拜入丹波元坚门下的森立之(1807-1885),虽为丹波元坚弟子,但实则继承与发扬了丹波父子两代人的学术思想,在其编撰的《经籍访古志》中对宋本极为认可,此书后期影响远达中国。丹波父子与森立之在《伤寒论》文献的考证中,一步步推动着宋本的传播。直到学医于丹波元坚的堀川济,于安政三年(1856年),刊刻了《翻刻宋本伤寒论》,该书即是后世所称“安政本”。所据底本即为森立之《经籍访古志》中所记录的枫山秘府藏本。此书彻底地打开了研究宋本《伤寒论》的大门,从此宋本便以《伤寒论》通行本在日本流传。

3 借他山之石,宋本在国内引起重视

清末民初,留日学者逐渐增多,大量的汉方医籍流入国内,安政本便是其中之一,国内医家逐渐开始重视《伤寒论》版本的研究,受日本汉方医学考证派诸多医籍影响,宋本在《伤寒论》版本中的地位很快在国内落地生根。

留学日本的杨守敬(1839-1915),在东渡日本期间与森立之交好,受其书《经籍访古志》影响,从日本购回较多善本书籍。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志》中称:“日本著录家皆以赵开美本为最古。”[7]受日本汉方医学影响,在其购回的善本中便包含有宋本《伤寒论》,此书在1912年曾被武昌医馆出版,但在民国流传并不广泛,该书后来被钱超尘先生鉴定为伪造本,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书在推动宋本的研究上仍有一定的意义。

重视文献考证的章太炎先生,推动了民国时期医家对宋本《伤寒论》的研究。章太炎(1869-1936)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受业于俞樾(曲园),学习国学。热衷于《伤寒论》的研究,对日本医家在《伤寒论》研究方面甚是认可,曾发出“若仲景而在,其必言曰,吾道东矣”的感慨。章氏在《伤寒论》版本的选择与搜集方面受日本汉方考证派影响,继承了宋本为善的思想,推崇堀川济翻刻的宋本,曾以该本为依据对王叔和按语逐条考证。在仲景医学的研究上章氏弟子也深受其影响,杨东方学者曾对章太炎医界弟子做过详细考证[8]。其弟子陆渊雷撰写的《伤寒论今释》,正文部分便是采用赵开美本。受其影响,弟子恽铁樵分别于民国1923年、1925年、1927年影印《新辑宋本伤寒论》,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该书被全国各地五十多所藏书单位收藏,民国所称的“宋本”也多指此书,可见当时深受学者欢迎。此书刊行后很多医家便在此本的基础上对《伤寒论》进行研究。如章氏弟子孙世扬据恽铁樵改造之安政本为底本,撰写了《伤寒论字诂》,此外,重庆市中医学会《新辑宋本伤寒论》及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译释》等也均以恽铁樵本为底本[9]。在章天炎及弟子的推动下,宋本《伤寒论》已受到民国医家认可,著名的文献学家叶橘泉、范行准等对宋本也持积极态度。民国期间范行准存有一部赵开美本《伤寒论》,后此书捐献给了中国中医研究院。

4 当代宋本《伤寒论》地位的真正确立

民国时期宋本《伤寒论》虽已在医家之间相互流传,但大多是以日本流入的安政本为主。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重视古籍文献的整理,将《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等11部古籍的整理研究作为卫生部重点中医古籍整理研究项目。此次古籍的整理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与北宋两次大型整理书籍后医学史上的又一次重大事件。而担任此次《伤寒论》校注工作的主要以刘渡舟、钱超尘两位先生为主。刘渡舟先生作为当代伤寒大家,从事中医教育30多年,在临床、教育诸方面皆有丰富的经验。而当时担任副主编的钱超尘先生在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擅长于文献的考证研究,在两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撰写了《伤寒论校注》,该书底本选用的是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本《伤寒论》缩微胶卷,此书的刊行是首次将赵开美本真实面貌呈现于世,该部巨作编撰完成后,获得了199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此书是继赵开美翻刻宋本后,对宋本的第一次详细的校刻。

继《伤寒论校注》刊刻已有28年,钱超尘先生在此期间,秉承着清代乾嘉学派朴实学风和考证方法,继承和发扬了章太炎先生在《伤寒论》研究中的诸多成就,尤其是在《伤寒论》版本的研究中,对宋本的文献价值再次肯定,称其乃是书林奇珍,在研究中揭开了宋本《伤寒论》刊行经过中的诸多神秘面纱,不仅确定了当代赵开美本现存数量及藏书地[10],并对诸本进行详细的互校,还原历史的真相。钱超尘先生潜心研究仲景医学数十年,成果丰硕,其中《伤寒论著作新考》,包含了其数十年研究成果,对仲景医学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研究宋本《伤寒论》史上重要的人物。

直到今天,宋本已作为《伤寒论》的通行本在学术界流传,教育部在编写教材时便采用宋本《伤寒论》部分内容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等八篇,398条,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之后医家在《伤寒论》方面的著作也多以此为蓝本。

猜你喜欢
刊刻底本仲景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清代私家藏书开放流通思想研究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也谈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底本问题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论王先谦《骈文类纂》的刊刻传播
论《西游记》中重复修辞的运用
从宋人语境看底本与话本的关系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