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版本流变与连翘用药部位之探讨

2014-08-09 08:40方信盛贾春华
吉林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宋本赤小豆千金

方信盛,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中之连轺,历代争议良多,以二十世纪几部伤寒著作为例,刘渡舟先生在《伤寒论通俗讲话》论述:“方中连轺,原为连翘根,今多以连翘代”[1]。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条文中认为:“连轺非连翘,乃连翘根也。其性凉能泻热,兼善利湿,后世改用连翘则性不同矣”[2]。左季云先生在《伤寒论类方法类参》中也提及“引喻嘉言曰:“连轺用连翘根,主下热气”[3]。而陆渊雷《伤寒论今释》引日人尹泽信田云:“连轺即连翘,本草经所载之物,而非其根也,千金及翼并作连翘”[4]。徐洄溪曰:“连轺及连翘根,今人不采,即以连翘代可也”。上述医家有人主张“连轺”即“连翘根”,有人认为即为“连翘”,或者觉得两者可以通用,莫衷一是。

基于经方在临床使用的普遍性及实用性,以及每味药的用药部位对该药所含的有效成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之前提下,本研究将以仲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中所使用的“连翘”药用部位作为探讨的主题。

1 伤寒的版本流变与连翘用药部位之探讨

在深入探究连翘的使用部位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伤寒版本的历史渊源,及不同版本间所记载连翘用药部位的差异。经过宋代以后医家的整理,使得《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方法得以阐发、完备,宋以前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期间,《伤寒论》并未广为流传[5]。然而,从公元1065年至今,约九百年,无论《伤寒论》的刊刻本、批注本或研究伤寒学的伤寒书,多是属于宋本的体系。一般而言,《伤寒论》版本的流变过程,常依定本与不定本来分类。定本是指在北宋完成校正伤寒论之后,基本体例、卷数等格局大致都不再变化,这也就是所谓的宋本体系,其主要仍以宋本《伤寒论》十卷本、《金匮玉函经》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主要三大传本系统;相对于定本,当然就是不定本了,不定本指的在宋本《伤寒论》之外的其它古本,包括了《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三种敦煌卷子、康治本与康平本。

上述的几种流传于唐宋之间的伤寒传本,宋本《伤寒论》十卷本、《金匮玉函经》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都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记载。不定本中的《脉经》有方名,但无方的内容记载;三种敦煌卷子、《太平圣惠方》、康治本都是残本、节本或不完整本,无麻黄连翘赤小豆方。但是就全文相似度来说,康平本与宋本,可能有较接近的底本;康平本记载的就是连轺,且在翘根加注这一点上,与宋本相同。《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三种敦煌卷子及康治本,除了《千金翼方》与《千金要方》之外,都不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由以上叙述,可以得到几点有意义的信息:首先,宋本伤寒论所记载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使用“连轺”;其次,唐本伤寒《千金翼方》记载的是“连翘”;其三,宋本系统的《注解伤寒论》,记载的虽然是“连轺”,但是小字批注却说明即“连翘房也”。

2 结论

清代本草学家邹澍在《本经疏证》曾说道:“《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因“瘀热在里”句,适与连翘功用不异。郭景纯《尔雅注》:“一名连苕,苕轺声同字异耳。”而今本《伤寒论》注曰:“连轺即连翘根。”遂以《本经》有名未用翘根当之。陶隐居云:“方药不用,人无识者”。故《唐本草》去之,岂仲景书有此,六朝人皆不及见,至王好古忽见之耶!噫亦必无之事矣。”[10]据本文的论述,邹澍的见解,显然有不尽事实的地方。

明清医家,或采用翘房或翘根,但是翘房跟翘根的运用是否如徐大椿《伤寒类方》所说:“连轺即连翘根,气味相近,今人不采即以连翘代可也”[11]。因为效用差不多,所以混用没关系呢?藉由以上论述,我们可知,虽然《伤寒论》所使用的材料应是连轺,但是翘根在唐代时已经少见或甚至不用,因此《千金方》、《千金翼方》首先改用“连翘”代用“连轺”。宋以下,因为官修医书的通行,造成宋本与唐本《伤寒论》的并行。成无己在这些时代背景影响下,将之折衷作论述,因此开了后世,“连轺”与“连翘”混用的开端。徐大椿《伤寒类方》所言:“连轺即连翘根……今人不采即以连翘代可也”。虽然与事实不符,但是,在医家相沿成习的情形下,似乎也只能做这样的结论了。

[1]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6.

[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458.

[3]左季云.伤寒论类方法类参[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9.

[4]陆渊雷,张效霞.伤寒论今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358.

[5]关庆增,陆云平.伤寒论古今研究[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8.

[6]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585.

[7]张仲景.金匮玉函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

[8]成无己.批注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81.

[9]叶橘泉.古本康平本伤寒论[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8:114.

[10]邹澍.本经疏证[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286.

[11]徐大椿.伤寒类方[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284.

猜你喜欢
宋本赤小豆千金
虎家“四千金”
清代重刊宋本《陶渊明集》黄国瑾批语钩沉
一茶一粥 除湿养血
赤小豆粥
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赤小豆治痄腮
赤小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千金醉琴
《周易赞义》版本错讹衍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