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翠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 吉林长春 130024)
《邓析子》书目著录始见于《汉书·艺文志·名家类》为两篇,并注“邓析,郑人,与子产同时。”[1](P138)后世书目著录出现了一卷和二卷之不同,且以一卷本多见,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經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都著录《邓析子》一卷,《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校正》《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邓析子》为二卷。
《邓析子》,周代邓析撰,为先秦子部文献。《荀子》《列子》《左传》《淮南子》《文选注》等书中都有关于邓析和《邓析子》的内容,后盖受晁氏“析书大旨,讦而刻,真其言也,其间时剿取他书,颇驳杂不伦,岂后人附益之余?”[2](P498)首次疑其伪的影响,自此有目录书将其归入杂家、名家或法家,对《邓析子》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辨伪方面,文献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张心瀓的《伪书通考》等。学者如王应麟、杨慎、梁启超、罗根泽、伍非百等人都判定其为伪,并在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可。
《邓析子》依靠丛书流传下来的较多,单行本较少。《中国丛书综录》中丛书所著录版本有18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著录19种版本。《子藏》借各方之力影印,增加有黑口明刊本、清影抄本、手抄本等。传世本以明初刊本为最早,明嘉靖以后形成众多版本,清代在明代各版本的基础上出现众多校勘和辑评综合本。追溯到它们的版本源流,大致可归纳为宋本、明初刊本、《子汇》本三大版本系统。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邓析子》宋本已不见传,但能通过《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善本书室藏书志》、刘氏影宋本、影宋钞本、明嘉靖本等窥见三种宋本模样。
(一)刘氏影宋本。半页十一行,行十五字。上下单边,左右双边,黑口,单黑鱼尾。版心处书“邓子”,下书页码。钤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北京图书馆藏”印各两方。避讳字“慎”“丘”“敬”字皆缺笔。经比对,该本文字少“不以目视则照于无形矣”句;“不进即退”之“即”;“庙胜千里”之“胜”;“宿沙文戮箕文”之“文”等十几处仅与朱氏刻本和明初刊本同。不同者若“夫自见之明”之“夫”字,影宋本作“天”;“张罗而畋唱”之“畋”字,明初刊本作“略”;“怒出于不怒”之后一“怒”字,影宋本作“恕”;“彼窃财窃国者”之“彼”字,影宋本作“被”,盖形近而讹。今藏于国家图书馆。
据《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四著录《邓析子》二卷(宋刊本):
不题名,前有刘歆进书序,谓子产卒后二十年而邓析死。传说或称子产诛邓析,非也。序后即接本书犹见古式,每半叶十一行,行十五字。‘树’字有缺笔。卷末有朱文方印曰‘世美堂印’①,又有长方朱文印曰‘魏国文正公二十二代女’,疑为震川先生②配王夫人印记。震川文中有云:‘居安亭时,夫人尝属里媪访求古书也’。[3](P205)
由上可知,瞿氏所藏宋刊本与刘氏影宋本避讳字不同,瞿氏所藏避“树”字是北宋英宗赵曙讳,而避“慎”“敬”是南宋孝宗赵昚讳和北宋太宗祖父赵敬讳。故刘氏影宋本之底本刊刻时间下限应是南宋孝宗时期。
经笔者比对发现,影宋本与清影抄本全同,盖据同一底本。清影抄本二卷中前有佚名过录各家跋语,德化李滂识于津门:“宋本今藏于海虞瞿氏家,此本从宋本景录者,壬戌春日得之申上后十二载捡书因记。”陈奂跋语:“瞿氏所藏宋本,今有景照印颇精,钞本当逊于照本,然此本有旧人传录。”雷翁再记:“不失为善本耳。”末有长洲马钊跋:“吴君子借得宋本《邓析子》,影抄副本一通。原书卷首半页断烂,序文左侧有季振宜藏书印,盖季沧苇旧物也。书中“慎”字缺笔,此本当刻于南宋孝宗以后,兹从子鱼借抄一部,书中脱误,未敢臆改,以存宋本面目。”又陈奂记:“马钊今伊子文藻,为余精书副本,余按文辞似战国人口吻或战国人学邓析竹刑之学。故名之曰《邓析子》,与邓析被杀于郑驷歂见左氏九年传”。由上可知,该本亦为清影宋抄本,由避讳字来看,盖与瞿氏所藏非同一本。吴君子、子鱼不知是何人,但今查《季沧苇藏书目》没有《邓析子》。
如此看来,陈乃乾与胡朴安的回信发表于《民国日报·国学周刊》:“敝藏诸本,考之刘刻,自托于宋,然此宋刻之《邓析子》,绝不见于著录,今不知归宿何处,是否宋版,尚属疑问。”[4](P110)中宋刻《邓析子》这一疑问便有了定论,刘氏影宋本确为从宋本影抄。
(二)明正德嘉靖间《十二子》本。《邓析子》一卷。题周邓析撰。半叶十行,行十九字,左右双边,上下单边,单鱼尾。版心处书“邓析子”和页码。前有《崇文总目》提要、《邓析子》原序。钤有“恩復”“戴芝田氏收藏书画印”,有一印已模糊无法辨认。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善本书室藏书志·子部》卷一六著录《邓析子》二卷(明刊本):
前有刘歆进书序曰:‘邓析者,邓人也。好刑名,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之世,数难子产之法,或云子产起而戮之,于《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年》:‘而子产卒,子太叔嗣为政定公,八年太叔卒,驷颛为政,明年乃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谓颛于是乎不忠,苟有可以加于国家,弃其邪,可也。竹刑,简法也,久远世无其书。《崇文总目》引《汉志》两篇,即无厚与转辞是也。近江山刘氏覆刊宋本‘一声而非罵勿追,一言而忽罵不及’,此本‘罵’字俱作‘驷马’,又‘敬’、‘慎’、‘敦’皆缺笔,较刘氏宋本为佳。[5](P633)
丁氏所藏明刊本中避讳字与明嘉靖时期刊本同,盖为同一本。据陈乃乾:“丁氏本号称明初刻本,实嘉靖间诸子汇刻本之一种也,子汇刻于万历时,字句最为通顺,明自嘉靖以后,刻书者每好臆改,子汇亦然。”同[4]可见丁氏所藏明本并非明初刊本且较刘氏覆宋本佳。
1.明嘉靖本。题周邓析著,一卷。此本半页十行,行十九字,单黑鱼尾,版心处书“邓析子”和页码。钤有“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上元刘氏图书之印”。考其与明正德《十二子》本全同。现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
2.明《十子》本,《邓析子》一卷,与明嘉靖本同,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据《藏园补编<郘亭知见传本书目>》[6](P93-94)可知,此本印入《四部丛刊》初编。
由上可知,宋本应有三个本子:一是刘氏影宋本所依据的底本;一是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另一个是明正德、嘉靖年间刻本所依据的底本。
题周邓析撰,二卷。此本半页十一行,行十六字,四周双边,双鱼尾,黑口,版心处有书名和页码。前有《崇文总目》提要、晁氏《直》提要、高似孙《子略》提要、《邓析子》原序。后书睢阳朱夏日跋语。书中钤有“菦圃收藏”印两方、“南京图书馆藏”印。序中的“子歂”作“子然”、“驷歂”作“驷颛”;少一句“不以目视则照于无形矣”“斯诚明听能闻于无声”与《说郛》抄本同。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说郛》一百卷,有明钮氏世学楼抄本和明抄本(卷一至卷二十五配明吴氏丛书堂抄本,卷二十六至三十、九十六至一百配),卷四十七为《邓析子》,故不是抄配而成,又此本晚于明初刊本且较粗糙。根据陈乃乾从杨寿祺手中购得宁波李芷汀家旧藏明刻黑口本《邓析子》,及胡朴安将其与崇文本对校语可知,明刻黑口本即明初刊本,讹误较多。
明初刊本系统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1.明睢阳朱氏刻本。考其行款、文字与明初刊本文全同,无藏书印。
题周邓析撰,一卷。明万历五年(1577 年)周子仪等辑刊。此本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双边,白口、双黑鱼尾。版心上书‘万历四年刊’,下书页码和‘郭奇、杨玉、黄幹、易兹、易玄’刻工名,版心处书‘邓析子’。书前有《崇文总目》提要、《邓析子》原序、晁氏《直》疑其伪之语。
考《子汇》本与明嘉靖本多同。不同者则同于明初刊本,仅七处,如“下奉教而不違”之“違”字,嘉靖本作“達”;“叱咤之声”之“叱”字,嘉靖本作“呪”。据马叙伦校“達”和“呪”二字,嘉靖本与明初刊本同,明初刊本都有刊改痕,盖原所据本与《子汇》本同。“重山之巅”之“山”字,嘉靖本作“天”;“今之为君”,嘉靖本无“君”字;“匿词以相移”,嘉靖本补“乱”字;“五味尝而辨于口”,嘉靖本空“辨”字;“故有知则惑”之“惑”,嘉靖本作“感德”,由此可知其盖以嘉靖本为底本,参以明初刊本而成,讹误较少,可作为校勘之底本。
《子汇》本系统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1.明刊《且且庵初笺十六子》本,《邓析子》二卷。题周邓析撰。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前有杨慎《邓子》序、《邓子》目录,目录页为四周单边,单鱼尾,版心处书“邓子目录”。正文部分为四周双边,无鱼尾,版心上书“邓子”,下书页码。后有“此书理得老氏之至者,不欲自居於厚,尤是有把握处,读书不玩其前后,通脉而偶摘字句为高下。作者之意沉没,终古而不得神也,岂独子书矣夫”,不知是谁语。《书目类编》中记《且且庵初笺十六子》有三十七卷,为明万历间叶方疑刊,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此本与明刊《十二子》本皆为叶方疑刊刻,经对比,两本文字多同,校文全同。不同之处:《十二子》本前有《崇文总目》提要、《邓析子》原序,无杨慎《邓子》序。
经考证,发现其与《子汇》本多同,出现如“故谓之形名”之“谓”字;“与智者言依于功”之“功”字;“不用在蚤图”之“蚤”字;“故有道之道”后一“道”字;“塞枉邪之路”之“枉邪”二字等不同之处,仅与叶方疑《十二子》本同。
2.緜眇阁本,明万历三十年(1602)冯梦桢刊,《邓析子》一卷。题周邓析撰。半页十行,行二十字。上下单边,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版心书“邓析子序”、“邓析子”,下书页码和“緜眇阁”。钤有“沅叔手校”、“江安傅氏藏园鑑定书籍之记”印。前有《邓析子》原序、《崇文总目》提要、晁氏《直》疑其伪之语,与《子汇》本同。后书“庚午五月二十八日据明抄《说郛》本校,沅叔记”跋语。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此本与《子汇》本相比对,多同,仅五处异文如:“乃圣人之罪也”,緜眇阁作”圣人之事也”;“立君而尊愚”,緜眇阁本作“争”;“心安静则神策生”句,緜眇阁“心策”;“左右结舌”,緜眇阁作“左右结之;“尊贵无以高人”,緜眇阁本“尊贵无人高人”。
其他版本有:(一)评注本:1.明天启五年(1625)刊《诸子汇函》本,明归有光辑评,文震孟参订。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四周单边,无竖栏格。单黑鱼尾,版心处书“卷六”“邓析子”“无厚”“转辞”,下书页码,上书“诸子汇函”。天头有归有光所辑李见罗、何椒丘、王少广、黄旨玄、屠赤水等人评语。每章后都有李见罗、何椒丘、王少广、黄旨玄、屠赤水等人的解读和评论。书中夹杂有文震孟的参订和音义。2.明天启五年武林张懋寀横秋阁刊《杨升庵先生评注先秦五子全书》本(以下称“《五子全书》本”)。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单白鱼尾。前有杨慎《邓子》序、《邓子》原序、《邓子》目录。目录页右下有“杨慎评注张懋寀校梓”文、校文有四处与《且且庵》同。考其文字作“心策”和“争愚”盖参考绵眇阁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二)校本:1.钱氏据《借月山房汇抄》刊本重编《指海》本。清道光十九年(1839)刊,《邓析子》一卷,题周邓析撰。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上下单边,左右双边。版心处书“提要”“原序”,上书“邓析子”,下书页码和“守山阁”。前有《钦定四库全书》提要、《邓析子》原序,末有钱熙祚《邓析子》跋。书中有钱氏据《御览》《意林》《淮南子》等书的引文校文。2.上海中华书局聚《四部备要》本与重编《指海》本校文同,不同之处:把《邓析子》原序提到《钦定四库全书》提要的前面。3.清手抄本校文较重编《指海》本有增补,只有《邓析子》原序。(三)清道光十三年(1833)王氏棠荫馆刊《二十二子全书》本。题周邓析撰。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单黑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上书“邓析子序”“邓子”,下书页码。前有杨慎《邓子》序,王世贞《邓子》序,末有张鸿举的《邓子》小引,与崇文书局《百子全书》本[7](P433-444)全同,只是《邓子小引》的位置不同。书中“丘”字缺笔,与清嘉庆手抄本同。
注释:
①“世美堂印”是归有光妻王氏印。《藏书纪事诗》引《天禄琳琅·明刻文选》:“有‘世美堂’,琅琊王氏珍玩。‘一往有深情’诸朱记,亦王夫人印也。”
②震川先生指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