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表

  • 礼俗同归:宋代庐墓异象论析
    多以庐墓异象搏取旌表为由规避科役,使得庐墓异象的社会价值陡然下降。尤其是五代时期,庐墓及其异象见于史料者仅有数例。直至宋初,庐墓异象的记载才重新增多,并呈蔓延之势。终有宋一代,史料中关于庐墓行为的记载屡见不鲜,庐墓异象更是多出其间,并获得了宋代官方的大力旌表与宣扬。目前关于宋人庐墓及其异象的研究,大都将其置于丁忧、旌表、墓葬、割股疗亲等方面的研究之中(1)相关研究参见:黄玲《古人居丧期间的“庐墓”现象及影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文化遗产 2023年2期2023-10-06

  • “江南第一家”郑义门
    政廉洁,屡受朝廷旌表。宋、元、明三代正史都将该家族列入“孝义传”,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南宋乾道年间,郑氏家族先人郑绮主持家政后,以孝治家,闻名乡里。郑绮数十年苦读不辍,每天下田都要在牛角上挂书,休息时就从牛角上取下书来诵读。族中子弟纷纷效仿,勤耕苦读蔚然成风。郑绮救父、孝母、重操守、恤族人等故事被时人传颂,为郑氏赢得了孝义之家的美名。为了将家业发扬光大,让家风代代相传,郑绮倡导全族共财同食。郑绮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郑氏家族此后的发展产

    科教新报 2023年17期2023-08-12

  • 东汉旌表的政治仪式特征与社会控制效应
    473061)旌表是中国传统社会推行的重要施政模式,是朝廷或地方官员对于道德优秀的人给予一定的精神表彰或者物质奖励,以期树立榜样、教化民众、美誉风俗、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表彰形式。它具有设计性、象征性、表演性和程式化等特征,一般通过调动情感、强化记忆、规范行为、塑造习惯,进而将对现有权力关系的遵从提升到心理上的政治认同高度,使人们认可、适应和习惯这种权力关系安排,并承认其体现的价值理念[1](P52)。旌表制度源于先秦时期,而真正形成一项制度,并把它在全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0-26

  • 从日常工作到甲午心态:《张蓉镜日记》中的晚清教谕
    教育体系。(四)旌表节孝“事由学校”旌表节孝与州县儒学之关系,较少研究者涉及,近年蔡东洲等利用南部县衙档案取得可喜成果,明确了基层教官在旌表节妇中的作用,②张学强《教学内外:明清地方儒学教师功能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7期)有所涉及,惜未能展开论述;蔡东洲等《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之“晚清南部县教官之职责”,是迄今论述最为清楚者,中华书局,2012年,391-393页。兹稍加申论。1.旌表程序中基层学官一环最为关键张学强、蔡东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4-07

  • 现代与传统的双重规训:晚清重庆地区女性的放足与节烈旌表活动
    性的“放足”和“旌表”问题为例,试图突破当下较为单一地论说近代女性解放的研究藩篱。通过个案的深描,结合宏大时代背景的叙述方式,细致地分析、论证在变革时代女性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女性解放等议题。同时审思在社会精英主导下的所谓“女性解放”是否真实体现为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一、天足与种族:戒缠足、放足活动的开展清代女性在身体上最显著,也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双“三寸金莲”,有外国人甚至将其列为中国除科举制度、宦官制度外的第三大奇习[1]。在中国历史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2-01-01

  • 明成祖的孝道观及其孝治实践
    作用,因此很重视旌表制度的运用,这一制度是在孝治实践中的一种教化方式。如正统四年,“忠臣义士,殁于王事,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俱有实迹者,有司即为具奏旌表,以励风俗”[25]。又如隆庆二年,“旌表义夫节妇、孝子顺孙,所以劝励风俗”[26]。而对于孝子孝行,明成祖也给予旌表的奖励,永乐三年,“旌表江阴卫军丁徐佛保孝行。佛保母病笃,医弗能痊。而剖胁刲肝煮液以进。母食之,顿愈。其卫官以闻,遂有是命”[27]。永乐七年,“旌表南昌府武宁县民陈仲贤孝行。仲贤,母屡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25

  • 儒学与民族地区女性研究 ——以明代贵州地方志《列女传》为中心的考察
    按二司衙门,给匾旌表之。 ”[6](P426)还有一些女性在省志中记载比较简略,而在原籍州府志中则异常详尽,其中“刘氏三烈”即是典型。 嘉靖《通志》仅记曰:“刘氏,名辰秀,刘仁次女。年十六,同仁任梧州,卒于官。榇还至平乐府江,值猺獞劫舟,刘恐为贼所污,乃挽父之二妾张、郭,同投水死。 ”[6](P426)万历《通志》所记基本一样,只是把带有民族歧视性的“猺獞”二字改为中性的“徭徸”[7](P402)。 而在刘氏原籍的《铜仁府志》中,她们的传记内容则被扩充到以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4-09

  • 清代贵州的贞女现象 ——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无不及,同时国家旌表制度更加完善,统治者的旌表是女性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在全国各地的上行下效之中,无意间将女性束缚在一个极端苛刻的道德观念之中,于是明志守节几乎成了当时的女性唯一能够做出的合情合理的选择。(一)外部客观环境1.国家强化(1)旌表制度清前期,汉族人眼中的异族蛮夷——满洲统治者入主中原,汉人将满族排除在华夏文明之外,但清朝统治者为了表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极力推崇儒家文化,希望借此顺承天运,可以说有清一代满族统治者对贞节烈妇的官方表彰从本质上来看,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11-03

  • 清代朝廷孝行旌表探析 ——以直省民人为中心
    00081)孝行旌表是中国古代旌表制度的一部分,一般是由官方给予孝行突出者的一种表彰。明朝时,旌表层级已有朝廷和地方之分,朝廷孝行旌表是由皇帝批准、朝廷授予的旌表,属于官方旌表中的最高一级。清入关后,以“孝治天下”(1)《清世祖实录》卷九七,顺治十三年正月癸未,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三册,第756页。,继承了明代朝廷孝行旌表政策并有所发展。学界目前关于清代朝廷孝行旌表的研究并不鲜见(2)如曾铁忱(《清代之旌表制度》,见高洪兴等编:《妇女风俗考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2-16

  • 试论明代孝道激励政策的局限性
    中,“明朝廷通过旌表孝行、给予孝子官职、奉敕纂孝道书籍等措施来推行孝道激励”。[1]这一政策在开始制定、所规定的具体内容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进行探讨。一、明代孝道激励政策制定时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政策的制定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该政策的最终结果。但在多数情况下,该项政策颁行以后,为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需要,往往还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补充完善,消除因其局限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如我们熟知的《宪法》就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8

  • 树风化民:明代旌善举措探析
    15123)作为旌表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的旌善举措有所创新,极具典型。明代吸收前朝经验,重视劝善,优奖善人善行;官僚士夫兴乡约敦善,民众自发褒善,使得旌善体系健全,形式丰赡,规程细密,权责完备,施行的广泛性和普及度远超历代,由此确立了明代在旌善方面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但迄今为止,明代旌善举措的研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和重视,专题成果寥寥,相关领域的探讨也较为简单,所引所述大体雷同。[注]专题研究可参见张佳:《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明代前期基层教化

    安徽史学 2019年2期2019-12-17

  • 《节孝祠部文碑》考释
    化民众,统治阶级旌表节孝妇女,对其进行嘉奖,加以彰显。贞节作为一种世俗观念,成了衡量女性人生价值的标准。文章对《节孝祠部文碑》进行了考释,结合清康、雍两朝海宁地区妇女节孝事迹,来阐明节孝旌表制度。关键词:海宁;学宫;节孝祠;碑刻;旌表1 《节孝祠部文碑》概况2015年3月23日,海宁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海宁市盐官原孔庙学宫泮池西南角,征集到一块《大清旌表节孝建立坊祠赐祀  部文碑》(以下简称《部文碑》)。该碑落款雍正元年(1723),太湖石质,长230厘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期2019-03-10

  • 谁的祥瑞? ——唐代乡村的权力与秩序
    因祥瑞而获得官方旌表,所以这一拟判为我们展开讨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一 国家祥瑞还是匹夫之感:中央权力与乡里社会秩序刘宪和李希言在各自判词中,言论出奇地一致。刘宪认为,“率土莫非王臣,含灵皆用天道;通论则归于有国,析理则存乎其人;以匹夫之感,皆为王者之瑞”,而且认为“虽祯祥骤委,谅神理无欺;而谤议是兴,为乡人所恶”。最后判定,“梁静须正刑书,刺史不烦疑惑”。刘宪认为(1)有关这一拟判的讨论,参看田野《从孝亲相关拟判看唐代司法过程中的观念冲突》,《济南大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2-11

  • 明代旌表孝行的原因、类型及其举措
    程中,对孝行采取旌表的方式,以示鼓励和肯定。目前,学界对明代孝行研究的成果有很多,但对明代旌表孝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多只是从旌表这一制度本身出发,如崔靖《明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黑龙江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杨治玉《试述明代的旌表制度》(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宇文思理《明代旌表制度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等;对明代惩治不孝的研究论文有王榕烽《明代惩治不孝及其举措》(《长治学院学报》,2018年第4 期)。因此有必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09

  • 明清宜荆地区旌表列女探析 ——以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编撰者不仅记录了旌表女性自己及家人的基本信息,还记录了旌表年份、旌表的提出者、受到的具体奖励等。本文以清至民国初年的宜荆地区方志中的《列女传》为文本,分析旌表列女的类型、阶级和等级,尤其是关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旌表的类型(一)单人或多人旌表大多数旌表都为单人旌表,此种旌表一般按照列女旌表的道德事迹来划分,总括为“孝”、“贞”、“节”、“烈”、“寿”几种,细分为孝女、孝妇、节妇、节寿、节孝、节烈、烈妇、烈女、贞女、贞烈或烈女、耆寿或寿母。妇女在生命的不同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1-25

  • 明清佛山守节妇女群体研究 ——以民国版《佛山忠义乡志》为例
    四年(1739)旌表。”[27]这一则记载共二十二字,简要介绍了孔氏守节与旌表情况,至于丈夫的父母是否健在以及孔氏本人的守寡年龄、死亡时间等均省略未叙述。《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者也,故君子重之。”[28]传统婚姻的根本目的在于:一是祭祀祖先;二是延续香火,使男方家后继有人。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子嗣是家族宗庙的延续,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无子嗣成为古代妇女在社会和夫家中立足的价值体现。《佛山忠义乡志》“

    岭南文史 2019年4期2019-01-09

  • 清道光萧太孺人寿幛的工艺特征及文化诠释
    物馆收藏有一件《旌表节教叔母萧太孺人荣寿序》寿幛,制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是目前广西发现的最早的刺绣寿幛之一。此幅寿幛为“例授文林郎拣选知县庚子恩科北闱举人丁酉科选拔贡生愚侄士奇”等195名族人及164名戚友,共358人为萧太孺人祝寿而制作的。2015年罗氏后人将此寿幛有偿捐赠给广西民族博物馆。寿幛的主题皆围绕着长寿寓意而展开。寿幛纵4.77米,横2.85米,竖长方形。以大红色为底,热情洋溢,喜庆吉祥。寿幛最上方的中间位置绣有一条盘卧巨龙,龙嘴下有

    文物天地 2018年11期2018-11-30

  • 假孝子
    大集。使检有实,旌表门闾。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乌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乌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节选自唐·张《朝野佥载》]古代对孝子是很重视的,如果被树为典型,朝廷和各级政府都要表彰,荣光无比。孝子们也很有脸面,他们是社会道德的标杆,人人都要学习,那著名的“二十四孝”就是典范。于是,就有人千方百計要去做孝子。如果真是千方百计将“孝”化为具体的日常行为,那整个社会就会和谐一片。但有的人,是千方百计地钻空子。沽名钓誉,它的前提是,有好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8年11期2018-11-29

  • 清代松潘县“列女”群类型与旌表分析
    女”的主要类型与旌表之间的关系。一、节妇而从守节开始的年龄上看,节妇之间也是差异明显。根据《松潘县志》所记载的节妇按照守节开始的年龄分类,并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可得到表1:表1 清代松潘县妇女守寡年龄段统计清代的规定是在30岁之前守寡的妇女,才能有成为节妇的机会。从表1可知,松潘县清代妇女守寡年龄段人数最多的是26-30岁,共占总人数的57.14%;其中二十八岁丧夫的妇女最多,共计12人。16-20岁年龄段守寡人数最少,为12人,但也占到总数的17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7-04

  • 《琵琶记》忠孝伦理“名”“实”谈
    可以说,赵五娘被旌表可谓实至名归,旌表便是对她“义行”的盖章认证,“名”的认可让“行”拥有了意义和价值。蔡伯喈却是个非典型“孝子”,高明用大量的细节塑造出这个看似不孝的孝子,仅仅认为这是为负心汉开脱未免简单,蔡伯喈孝“名”与孝“行”之间的断裂与接续最终完成了叙事、塑成了人物。既然要尽孝,就要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也要完成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可是一旦踏上仕途,势必只能把奉养的责任转移给妻子,而自己無法身体力行,《琵琶记》以“亲侍奉”和“耀门楣”的不可兼得,揭示出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2018-04-22

  • 贞节牌坊的形制与装饰艺术 ——以徽州歙县为例
    有牌坊的独立性与旌表意。直到宋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里坊制度取消,牌坊便脱离了原本门的性质,成为独具旌表意义的建筑。明清以降,伴随旌表制度的完备,牌坊逐渐成为皇帝展现皇恩的赏赐,具有旌表资格而得以建牌坊的人数大大增加,所以此时遗留的牌坊也最多。而使用贞节牌坊这一形式作为手段来旌表封建道德人伦的优秀女性,借以收买人心,稳定社会,开始于东汉时期。《后汉书·孝安帝纪》中记载“赐义谷十斛,表其门闾”。[2]到了唐代,采用树阙的形式,明代成为定制,清代达到顶峰。清代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4-03

  • 明代惩治不孝及其举措
    孝行者,必命有司旌表,以励风俗”的论述。[11]又如天顺八年,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有司即便开具实迹,奏闻旌表,以励风俗”的记载。[12]再如正统十四年,有“旌表义夫节妇、孝子顺孙,以励风俗”的记载。[13]这些记载都表明了明政府旌表孝子孝行,以达到其励风俗的目的。明政府对孝行卓越者给予旌表,这对于稳定社会、劝励风俗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要达到励风俗的目的,仅仅对孝行实行鼓励政策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对不孝行为实行一定的惩治措施,如正德十六年,“吏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3-28

  • 古代孝文化传播途径研究
    光大。(二)依孝旌表尊老敬老是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内容,为提倡孝道历朝历代大兴旌表之举。自秦朝以后,历代朝廷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旌表类别很多,有尽心侍奉类、勇救父母类、万里寻亲类、归葬家乡类、庐于墓侧类、为亲复仇类、毁身行孝类,等等;旌表数量众多,据统计《新唐书·孝友传》中,因“事亲居丧孝著至行者”受旌表者153人,因“数世同居”孝悌和睦被旌表者36家,因刲骨疗疾者28人,因其他各类孝行被旌表的不胜枚举。被旌表者有官员,但多数为普通百姓,元代明确对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1-29

  • 古牌坊觅踪
    臣孝子们而立。被旌表者多为典型标杆,且都是本卫或本县人氏。立牌坊的妙处是,它矗立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多建于大街或巷口,且多为骑跨之式。行人由正面走来,从它底下穿过,可瞻可仰,可摸可评,顿会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这种宣传的广告效应,也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的平坝城有两多:一是寺庙多;二是牌坊多。在一平方公里多点的闹市区里,林立着如此多的牌坊,好比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牌坊又名石坊或牌楼。有单纯石结构,也有石木结构的,规格和形式亦有俭奢之分,豪华的可以是

    乡村地理 2017年3期2018-01-11

  • 古代的牌坊与旌表
    弋戈古代的牌坊与旌表■文/弋戈“中华敬老第一坊”——双寿承恩牌坊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昉溪高阳廊桥桥头,大观亭的边上,有一座四柱三间五楼的石牌坊,名为“双寿承恩坊”。话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垕敬老倡“瑞侣”,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生平多义举,曾捐建万年桥、善化亭等,夫妇皆为老寿星,分别为101岁和103岁,朝廷旌表他们为“人瑞之侣”,勅封“征仕郎晋赠奉直大夫”,赐建“双寿承恩坊”。这是中国古代牌坊中,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为一对百岁老夫妻祝寿祈福而建造的牌坊,在

    中国社会保障 2017年10期2018-01-05

  • 以孝治天下的乞丐皇帝
    外,朱元璋还大力旌表践行孝道的行为,甚至将孝悌力田者提拔上来做官。易州涞水县农民李德成幼年丧父,元末随母避难到河边,在元兵的追逼之下,母亲投河而死。洪武十九年(1386年),李德成冒着严寒,与妻子跣足步行三百里,到母亲投河之处,卧冰七日,以求母尸。乡里举荐他为孝廉,被擢为光禄寺丞,后迁尚宝司丞。洪武二十七年,又被旌表为孝子。永乐初年更升任陕西布政使。浙江浦江郑氏家族,自宋代以来,“代以一人主家政”,累世聚族同居,凡三百年。龙凤四年(1358年),李文忠下浦

    幸福 2017年35期2018-01-05

  • 以孝治天下的乞丐皇帝
    外,朱元璋还大力旌表践行孝道的行为,甚至将孝悌力田者提拔上来做官。易州涞水县农民李德成幼年丧父,元末随母避难到河边,在元兵的追逼之下,母亲投河而死。洪武十九年(1386年),李德成冒着严寒,与妻子跣足步行三百里,到母亲投河之处,卧冰七日,以求母尸。乡里举荐他为孝廉,被擢为光禄寺丞,后迁尚宝司丞。洪武二十七年,又被旌表为孝子。永乐初年更升任陕西布政使。浙江浦江郑氏家族,自宋代以来,“代以一人主家政”,累世聚族同居,凡三百年。龙凤四年(1358年),李文忠下浦

    幸福·悦读 2017年12期2017-12-22

  • 古牌坊觅踪
    臣孝子们而立。被旌表者多为典型标杆,且都是本卫或本县人氏。立牌坊的妙处是,它矗立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多建于大街或巷口,且多为骑跨之式。行人由正面走来,从它底下穿过,可瞻可仰,可摸可评,顿会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这种宣传的广告效应,也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的平坝城有两多:一是寺庙多;二是牌坊多。在一平方公里多点的闹市区里,林立着如此多的牌坊,好比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牌坊又名石坊或牌楼。有单纯石结构,也有石木结构的,规格和形式亦有俭奢之分,豪华的可以是

    乡村地理 2017年2期2017-11-01

  • 李纨形象的社会意蕴——清朝满洲贵族节妇苦难命运的真实写照
    族节妇代表;清朝旌表制度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嫁给男人后,就是男人的私有财产。《仪礼·丧服》曰:“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1]158在封建宗法制社会里,女子只有“三从”之义,没有完全人格,“既嫁从夫”,丈夫就是妻子的主人,即使是丈夫死了,这种隶属关系也是不能改变的。正如俗语所言:“生是夫家人,死作夫家鬼”,女人永远不能摆脱男人束缚。一、封建礼教对寡妇“再适”的禁锢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教至尊地位。董仲舒大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9-18

  • 以孝治天下的乞丐皇帝
    外,朱元璋还大力旌表践行孝道的行为,甚至将孝悌力田者提拔上来做官。易州涞水县农民李德成幼年丧父,元末随母避难到河边,在元兵的追逼之下,母亲投河而死。洪武十九年(1386年),李德成冒着严寒,与妻子跣足步行三百里,到母亲投河之处,卧冰七日,以求母尸。乡里举荐他为孝廉,被擢为光禄寺丞,后迁尚宝司丞。洪武二十七年,又被旌表为孝子。永乐初年更升任陕西布政使。浙江浦江郑氏家族,自宋代以来,“代以一人主家政”,累世聚族同居,凡三百年。龙凤四年(1358年),李文忠下浦

    中外书摘 2017年9期2017-09-13

  • 《曹母张孺人节孝序》考释
    期妇女节孝观念及旌表制度的演变。【关键词】节孝序 贞洁观 旌表 铭旌 演变一、《曹母张孺人节孝序》概况郭汉儒编《重修定西县志》(民国稿本)卷二十九《列女(清)》载:“曹荣宗妻张氏,年十九夫殁,遗一子,翁姑在堂。氏事亲抚孤,年四十四卒。”我们有幸在安定区香泉镇池沟村的曹氏家族中,征集到了记述这一史实的《曹母张孺人节孝序》(以下简称《序》)。该《序》撰写于清代咸丰五年(1856年),纸质墨书,高179厘米,宽100厘米,从右至左竖排21列,645字。序文用正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期2017-05-06

  • 江南第一家
    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历朝表彰的“义门”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属难能可贵。而郑义门,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却足足延续了十五世!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素材点击】1.以孝传家声名远。从宋朝延续到了明朝而不衰落,郑氏家族魅力不减的人文遗风可首推“孝”。在“孝”的前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30期2017-04-12

  • 清代黄陂地区节孝妇的群体构成及类型分析
    方式、形象品格和旌表情况。清代黄陂地区节孝妇守节尽孝行为的发生,是男权社会为达到维护父系社会稳定的目的而把女性作为牺牲品,尽管节孝妇身上具有贤、孝、慈等传统美德,而且这些美德在当代依然具有价值,但是,我们应批判地继承。节孝妇;《黄陂县志》;旌表;禁锢社会对女子贞洁的要求在前秦时代已有萌芽,以后不断发展。《礼记》的“信,事人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发其端,汉代《女戒》的“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承其绪,宋明理学“饿死事极小,失节事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09

  • 明清妇女贞节观成因浅析
    的法律规定特别是旌表制度严谨而完善。明清时期,妇女坚守贞节被赋予了神秘色彩,这个时期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宗教化的行为,同时对于贞节的旌表已经形成了制度,其内容也变得相当的系统、详备与完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据《明会典·旌表门》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者,有司正官举名,监察御史按察司体核,转达上司,旌表门闾。……”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显而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2017-01-25

  • 贞节与贤能:族谱所见黔东南苗族妇女的守节与传记书写
    来,不少节孝未经旌表,沦没良多,录其实行,亦所以发潜德之幽光也”*参见《锦屏亮寨龙氏家乘》卷2《人杰》,道光二十三年刊本,叶22a。。又如《郑氏族谱》规定:若节妇一律载,十五以上三十以下,抚己子守节至五十者,准表。若十五岁以上,守节年踰四十身故者,亦准表。吾族节妇有合例尚未请表者,有守节尚未合例者,今并录之以俟旌表,以彰潜德。*参见《天柱上高野郑氏族谱》卷1《凡例》,嘉庆十九年修,道光年间重刊本,叶1b。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黔东南地处偏远,很难受到朝廷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2-14

  • 文化瑰宝
    带径。该牌坊是为旌表叶苏氏、叶钟氏节孝而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5.7米、高5.4米,左右各置一只石狮,八块抱鼓石夹护柱脚。额枋正面阳刻“节孝坊”,背面阳刻“冰雪清声”,其上坊额阳刻“皇恩”。周围饰有双凤朝阳和龙纹、水纹图案。牌坊立柱正面阴刻“柏舟齐矢志,彤管并流徽”,背面阴刻“节著一门同济美,名标百世共扬休”联。正楼脊上置葫芦顶及相向鳌鱼。额枋间栏板阴刻旌表及建坊碑文,饰兰、竹、松、水仙图案。次楼、边楼各饰一鳌鱼。牌坊造型古

    客家文博 2016年2期2016-11-05

  • 浅析明代贞女现象形成的原因
    旨在通过对明代的旌表制度、士人的赞颂以及贞女的个人选择三个方面对贞女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明代;贞女现象;原因贞女作为中国古代节烈妇女中的一员,为了忠于死去的未婚夫誓不改志,甚至“以死殉夫”。这一现象在明代以前便已出现,刘向的《列女传》中就曾讲述了一位春秋时期本应嫁去卫国的“齐候之女”,未至城门她的未婚夫便死了。虽然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她坚持为死去的未婚夫守丧三年。①可见早在汉代为未婚夫守志的贞女观念便已形成。时至明代,这一思想更为盛行,贞女的行为

    人间 2016年22期2016-08-15

  • 清代义夫节妇旌表之比较
    研究清代义夫节妇旌表之比较那晓凌(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871)[摘要]作为传统社会常见的旌表名目,义夫少、节妇多,是这两项旌表在表象上最为明显的差异。对于旌表资格的规定,义夫较节妇更严苛,绝大多数义夫之旌都是死后的哀荣。子嗣要求对义夫是必要条件,对节妇则非必要条件。义夫有子嗣即可,节妇却有亲抚子嗣的义务。义夫对象以士绅阶层为主,节妇却遍布各个阶层。清中期以后,政府缩小了赐建坊银的范围,只对贫苦节妇发放。各方对节妇旌表基本形成共识,义夫旌表

    学术交流 2016年5期2016-06-04

  • 浅说明代孝行旌表
    刘克勇一 旌表释义“旌表”一词,是表彰之意。旌与表同义。《说文解字》:“游车载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进士卒。”段玉裁注曰:“《释名》曰:旌,精也。有精光也。所精进士卒也,引伸为凡表异之称。” 《春秋左传注疏》:“故主视服以旌礼。”杜预注:“旌,表也。”旌表与一般表彰行为不同的是,“旌表必须是皇帝给予的表彰或者皇帝授权的国家机构给予的表彰,”目的是“使民众接受主流的意识形态,使民众在对旌表的追求中内化统治者的价值观念,从而转化为具体的行动。”[1]历代统治者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2016-05-30

  •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朝鲜王朝女性节烈观
    守节烈女实施各项旌表政策,鼓励女性的守节行为。【关键词】 朝鲜王朝女性;家父长制;守节;旌表一、儒家文化对朝鲜王朝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14世纪末,朝鲜王朝成立以后,为避免重蹈高丽王朝佞佛亡国的覆辙,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性理学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统治理念。随着朱子学家父长制的传播,强调男女有别、男尊女卑,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发生改变,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在高丽王朝之前,女性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参与社会活动。朝鲜建国以后,随着性理学成为国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4期2016-05-20

  • 《承德府志·列女传》研究
    八旗女性入传及受旌表的机会更大。 节妇一般自然死亡,守节时间长;烈妇、烈女非正常死亡,寿命短;孝妇(女)、贤妇以多种方式侍亲,有时甚至采取极端方式。究其原因,这既与清朝政府的政策、法律的规定、经济、抚孤等影响因素有关,又与贞节观念的内化和女性的自我认同密不可分。除此之外,这还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期待与定位。《承德府志·列女传》;贞节烈妇;性别角色近年来,随着社会性别学在中国大陆的传入与发展,妇女史研究越来越兴盛,传统史料中有关女性的材料越来越受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5-19

  • 从孝道开始,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至元二十八年,旌表其门。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四·孝友一·张闰传》【拓展内容】 孝顺父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这是因为一切的德行都是从孝开始的。母亲怀胎十月,才生下我们,父亲辛勤劳作,把我们养大,我们又怎么能不孝顺父母呢?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关爱我们,让我们健康成长,同时父母还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时时刻刻都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感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孝顺父母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孝,是一切美好德行的基石。一个不孝的人,是不可能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5年40期2015-10-31

  • 对《宋史·孝义传》中郭琮人物的补正
    因孝行显著受朝廷旌表而载于史书之上。文章以《宋太宗皇帝实录》《清献集》《仕学规范》《〈嘉定〉赤城志》等各类史料为基础,对《宋史·孝义传》中郭琮的记载进行补正。补正范围主要是对其记载简略之外的史实补充以及与《宋史》本传记载有歧义之处的史料对比,包括对郭琮生时地补正、旌表时间和原因补正及其旌表方式的补证等。另外在补正的基础上,以旌表郭琮为事例对北宋孝义旌表制度展开研究,通过对北宋旌表制度的程序、方式等进行论证,进而考察北宋旌表制度庶民化、贫民化的特点。[关键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2015-03-28

  • 《元史·列女传》史源探析——以《元史·列女传》与元人文集相关记载的关系为中心
    大典·礼典》的《旌表》为主要参照外,元人文集在整个《列女传》的编修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元史·列女传》 元人文集 史料来源《列女传》作为专属于女子群体的传记形式,自范晔的《后汉书》始,其后诸多正史都予以设置。作为正史类传之一,相当多的正史中列有《列女传》,也有学者注意到其史源问题。较具代表性的有台湾学者衣若兰在其著作《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之构建》中对《明史·列女传》的史料来源所作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明史》编采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四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5年2期2015-02-12

  • 浅谈唐宋时期的行孝与为官
    的情况:丁公著被旌表,尔后历任水部员外、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太常卿等职;林攒受表彰免徭役,于其母墓前立二阙,未记载其后是否为官,应是未再为官;易延庆为母守孝数年后出为大理寺丞。可以看出,他们基本都受到朝廷旌表,并且大多在守孝后复出仕为官,甚至得到比之前官职高的职位,受到朝廷重用。当然,这肯定与其自身的能力有着莫大关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统治者对士人行孝的重视和鼓励。二、行孝与授官、升官三传中不仅有许多弃官奉亲后复官的事例,还有许多平民孝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2014-11-10

  • 衢州牌坊女性文化探析
    以理教治国治家,旌表被理学大加倡导,牌坊是旌表文化重要形式,明清女性牌坊旌表是一大文化现象,高大的牌坊下折射出礼教对女性禁锢,主要体现在对女性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是一种被强加的畸形文化。本文是以衢州牌坊为基点研究衢州女性牌坊数量、成因、历史承载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剖析研究。关键词:牌坊 女性 礼教 旌表 承载女性旌背景分析旌表制度起源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南宋牌坊旌兴起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旌表是封建历代王朝倡导礼教的特殊形式,立碑、牌匾、牌坊是常见的政治褒奖

    艺术研究 2014年3期2014-08-29

  • 孤灯冷泪与家庭责任:清代清水江流域的寡妇及其生活
    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的政策相一致。但也有例外,30岁以上守节而受旌表的事例也不少见。并且出现了“一门两寡”、甚至“一门三寡”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寡妇们孤灯冷泪,但又矢志抚孤、事奉翁姑,极力地维系着整个家庭在社会中的延续。她们也通过从事女红、纺织、耕种、佣工和典卖家产等方式获取经济收入,以保证其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关键词: 清代;清水江流域;寡妇;生活状况;地方志 中图分类号: K8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1期2014-08-08

  • 道光朝旌表贞节及其争议
    0241)道光朝旌表贞节及其争议陆益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 200241)道光;贞节;未婚守志;嫁殇;旌表贞节是一种传统的价值观,是传统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受反封建的思维定势和学术范式的影响,学界往往将此贴上封建礼教的标签,视之为压迫妇女的精神枷锁。在论及清代妇女的贞节问题时,有人认为当时封建礼教表现出回光返照的凶残性,社会对贞节的崇奉达到宗教化的迷信程度。然而,从道光朝旌表贞节及其引发的相关争议来看,当时社会对于妇女的贞节问题,观点是多样化的。赞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4-17

  • 乡土社会的孝道旌表与国家意识形态控制
    诡异,骇愚俗,希旌表,规避里徭。割股不已,至于割肝,割肝不已,至于杀子。违道伤生,莫此为甚。自今父母有疾,疗治罔功,不得已而卧冰割股,亦听其所为,不在旌表例。”[1](P7549)明代对割股疗亲行为明令禁止,不在旌表之列,清代也采取抑制措施,特殊情况破格才可旌表,《清史稿·孝义传序》也说:“亲病,刲股刳肝;亲丧,以身殉:皆以伤生有禁,有司以事闻,辄破格报可。”更有“李盛山,福建罗源人。母病,割肝以救,伤重,卒。巡抚常赉疏请旌,下礼部,礼部议轻生愚孝,无旌表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10

  • 清代巴县孀妇的再嫁问题探讨
    巴县对守节妇女的旌表北宋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主张对妇女改嫁持严格的态度,南宋朱熹继承了程颐的观点,宣扬妇女守节。自宋以来,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对守节妇女进行旌表成为官方所提倡并大力宣扬的政策。到清代以后,对节妇的旌表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根据郭松义老师的研究,从顺治到同治年间,年平均旌表节妇的人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表1 从顺治到同治年均旌表节妇人数①由上表可以看出,顺治年间年均旌表节妇人数只有40.3人,康熙年间也只有79人,雍正年间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6-06

  • 明代宁夏方志修纂与地方女性之旌表
    了多位女性及其受旌表情况。1 明代宁夏方志及其研究由于历史上宁夏地区的行政区划多有变迁,特别是在明代,以灵州、花马池为界,将今宁夏地区划分为两部分,北部平原地区一度设宁夏府,洪武五年(1372年)废,九年(1376年) 立宁夏卫,后升为镇,归中央右军都督府管辖;宁夏南部地区(固原地区)明初属平凉府,归陕西承宣布政使管辖。弘治十四(1501年)年,固原设镇,为三边总制所在。从军事防务的角度看,明代在长城沿线设立的“九边”中,宁夏镇和固原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3期2012-12-10

  • 从女性墓碑文看晚明节烈妇的表彰
    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④我们知道,自元以来,政府虽然“封爵之典不及夫亡改嫁之妇”⑤,但并未有官方的、明确的倡节措施。《大明令》的这个规定等于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对节烈行为的表彰和鼓励。从此,作为官方的严肃政策,它对社会发生巨大影响:一方面各级地方官员要予以重视并对之负责,《大明令》明文规定:“本乡本里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及但有一善可称者,里老人等以其所善实迹,一闻朝廷,一申有司,转闻于朝,若里老人等已奏有司不奏者,罪及有司”⑥;另一方面,它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11-13

  • 清代各阶层对孀居妇女采取的救济措施浅谈
    女性。在获得朝廷旌表后,他们一般被称为节妇。有清一代孀居妇女人数庞大,仅嘉兴府的一个桐乡县受过朝廷旌表的节妇“竟有二千三四百人。”[1]卷一七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经济收入来源,大部分孀居妇女及其子女的生活十分艰辛。清代学者汪中(1745—1794,原名秉中,字容甫,号颂父,扬州人)7岁丧父,由母亲邹氏抚养长大,在其著述《述学》一书中,汪中用“流离乞食”四字概括了早年的艰辛生活。[2]434实际上,汪中的经历并非个例。为了维护旌表制度,清代社会各阶层往往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2-19

  • 清代节妇旌表制度初探
    080)清代节妇旌表制度初探刘洋(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节妇旌表制度演变到清代,规模空前,也出现了总坊、匾额和牌坊形制的变化。节妇旌表用于通过引导民意,为国家权力在民间的渗透铺平道路,对社会和婚姻结构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清代;节妇;旌表制度在我国传统的社会礼教中,节妇旌表制度作为古代统治者推行道德教化的一种方式,从属于旌表制度下。历朝历代都给予节妇极高的赞赏,通过颁发匾额或者建造贞节牌坊以彰显她们的名节。能够获得这种旌表则是沐浴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4期2010-08-15

  • 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的牌坊旌表
    念以教化、灌输、旌表、奖励等方式渗透到民间,内化成民众的主导意识,从而使“乡里争以为荣 , 愚民咸知劝善 ”。[2](《卷二》)于是 , 民间与国家达成了相互认同。正是通过表彰这一重要途径,使节烈观念在徽州成为大众普遍的心理诉求。一、牌坊旌表原理及规则费丝言认为:“风教”的原理,就是藉由各种附加的价值 (国家的肯定、士人的称颂、舆论的支持)使“贞节烈女”得以成为 “社会意识”的焦点,为人们所注目、称羡,使他们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值得学习与仿效的,而一旦他们也实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明代社会女性思想控制成因探析
    其旧俗而不改。然旌表烈女之门,复节妇之家,有司奉行,史不绝书。”[10]元代理学家们诠释的道德观念,大多还是以尊圣贤、褒忠义、奖孝悌、重贞节、慎行止、恤黎民为基本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理学家们通过齐家、修身来影响妇女,主要表现为,上下辈之间提倡“孝”,夫妇之间提倡“义”,最终达到有序和谐。杜芳琴认为“理学所强调的治国齐家修身从而维护三纲五常的思想理论,对家庭中的妇女最大的影响是使其进一步失却了独立人格与人身自由。”[11]《元史·列女传》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于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2010-06-19

  • 清末民初贵州妇女解放运动滞后的原因
    展步履为艰。一、旌表节烈阻碍了新女性的发展贞节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内容,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中,贞节观成为女性身上的一付沉重枷锁。其基本原则是妇女“从一而终”,要求丈夫死后寡居守节,不得改嫁再婚;其最高层次是自杀殉夫,戕身保节。贞节观及女教不仅在心理上压制着女性,而且在社会中也限定着女性的一切社会行为。于是,历代政府都颁布一系列旌表措施,将它作为维系风化的手段和工具。然而,它的真实目的并不仅仅是表彰妇女以“阐幽贞”,而是要通过旌表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4-04

  • 晚清武昌府妇女守节的原因
    多是从贞节观念、旌表制度等外部因素进行探讨,往往忽视妇女的自身因素对其守节的影响,对清代妇女守节的原因揭示的不够充分。此外,对于清代妇女守节与传统孝文化有何种联系也鲜有论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孝文化为视角,以晚清武昌府为时空背景,对妇女守节的因素进行探讨。晚清武昌府妇女的守节除了受社会、家庭及其自身等三种因素的影响外,从更宽泛的范围上来看,传统孝文化对妇女守节也有重要作用,以此视角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清代妇女守节的认识。1 妇女守节的社会因素晚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8期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