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梅
摘 要:衢州是浙江儒学文的中心,南宋儒家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新儒学程朱理学盛行。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根深蒂固,有深厚的社会根基。理学倡导以理教治国治家,旌表被理学大加倡导,牌坊是旌表文化重要形式,明清女性牌坊旌表是一大文化现象,高大的牌坊下折射出礼教对女性禁锢,主要体现在对女性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是一种被强加的畸形文化。本文是以衢州牌坊为基点研究衢州女性牌坊数量、成因、历史承载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剖析研究。
关键词:牌坊 女性 礼教 旌表 承载
女性旌背景分析
旌表制度起源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南宋牌坊旌兴起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旌表是封建历代王朝倡导礼教的特殊形式,立碑、牌匾、牌坊是常见的政治褒奖形式,宣扬仁、义、孝、忠、节、廉等封建道德。明清时期牌坊旌表最为盛行,女性则以节、烈、贞洁旌表尤为突出,晚清时期旌表制度盛行越发死板和僵化。清提倡对“节妇”的旌表,“节妇”指夫早亡,替夫完成孝养公婆,教育子女,打理家政等才算完成妇道,很多女性忍辱负重艰难度过后半生。根据《衢县志》①记载明清时衢州有很多“节妇”很多都是二十几岁就亡夫守寡,为家庭了责任,寡欲一生。节妇旌表必须有守节30年或40才可以申请立牌坊,衢州境内田间地头遗存的每个节孝牌坊都孤零零悲怆地诉说别样历史,女性的“贞孝”牌坊种褒奖得太沉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妇女任劳任怨,尊老爱幼、孝老养亲的优良传统。
女性“守节”一说,源于明朝嫔妃殉葬制度。官宦家夫亡,无子女的妻妾都要殉葬,明英宗时废除禁止,衍生出官宦家夫死,妻妾不准改嫁,只能是殉葬或是为夫守节一生。官宦人家尚且如此,百姓之家更是效仿,守节礼教从上层到民间根深蒂固。第二方面:明清时期妇女权益:“待嫁未出时,在家从父,享有财产继承权,出嫁以后从夫,如果夫死从子,如若另嫁他人,夫家财产与早前陪嫁一律不能带走,各种规定看来女性社会地位极低,处于被动支配境地。提倡妇节和财产分配限制,也是制约女性另寻幸福生活的原因。第三方面是,在明清时期礼教胜宗教,根据光绪《清会典事例》②403卷记录”③守节女性一旦受到旌表,可给家族带来荣誉又有物质奖励,又可免除本家差役,政府还要给30两白银,除去建坊还有结余。因此历史渊源和制度规定,使得明清许多女性“寡欲”,冰清玉洁,从一而终,耗其一生挣得一块牌坊。
衢州女性牌坊旌表要求
衢州是儒学和理学重地,礼教格外受推崇,女性牌坊旌表规模、数量不在少数。据衢州古籍典志记统计,衢州牌坊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进士牌坊、功臣牌坊、节孝牌坊。地方志中记载从宋到清期间衢州总计牌坊几百有余,节孝牌坊就占了很大比例。现在衢州遗存完好的牌坊主要是女性牌坊,分为百岁牌坊和节孝牌坊。
衢州明清时期旌表要求:明朝礼教盛行,对女性提倡从一而终,《衢州府志集成》弘治卷“贞女列传”记载女性应遵循如下规定:“贞节之关于风化也大矣。柏舟之诗咏而节义彰,断臂之传作而乱臣惧。其他割耳、截耳、剔目、断发,至于杀身不少受侮辱者比比,是皆天性之真、气禀之烈然哉。衢之节妇被旌异传史氏者亦多,故大书于侧,以为失身二姓者愧”④,所以明朝女性丧夫,改嫁是失贞洁行为,儒家“轻生重义”与妇女“重一而終”观念在明代极端发展;到康熙时期,旌表范围和要求在《衢州府志集成》里有详细记载,“1.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者,由府、县上报,转达抚部,旌表门闾。2.凡民间寡妇守节三四十年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3.凡本乡里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等有一善可称道者,族亲一定要上报,如若不上奏者,罪及地方。4.凡割股或致伤,卧病或致死,自古不为称道,恐大家效仿,禁止旌表。5.凡文职除进士、举人、系贡举贤能,已经竖牌坊或者敕封为命妇者,具不准再旌表。其余生员,吏典一应人等,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者,一体旌表。6.凡孀妇,寿至百岁者,照例表为贞寿之门。7.凡民间同居五世以上,乡党称其孝友者,给予旌表” ⑤。典志里对明确对女性守节和孀妇寿母进行旌表,对自残致伤、致死的节烈行为不提倡旌表,这点较之明朝稍进步。
三、儒学影响
儒学包括早期孔家儒学(孔孟之学)和后期新儒学(程朱理学)。儒学在衢州影响深远,衢州自南宋以来就是江南儒学中心,南孔文化辐射周边,儒学在政治、经济、文化、建筑方面的影响深刻。经济上主要是明清时期以衢籍为主,全国著名十大商帮之一的儒商“龙游商帮”⑥,借助衢州四省通衢的地理优势繁荣衢州经济。文化上衢州南宋以来文风浓厚,书院兴盛,形成一批声振遐迩,蜚声全国的著名书院,例如包山书院、柯山书院、巨麓书院、逸平书院等几十所书院⑦,名师大儒纷纷来衢讲学,朱熹就多次来衢州讲学,衢州在两宋时期进士数量全国名列全国之首。建筑上则是在经济繁荣基础上大兴民居建筑,形成明清时期较有规模特色的民居建筑,如江山二八都、龙游民居苑、开化霞山古民居、龙游叶氏建筑群、常山三十六天井等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建筑群。儒学发展对衢州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稳定是积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儒学发展到朱熹时期的新儒学时,程朱理学倡导:“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根本法则,万事万物各有一理”。在《朱子语类》里记录了朱熹天理与人欲的观点“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饮食者,天理也;要求味美,人欲也”⑧,程朱理学在人性论上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天理构成人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程颐和朱熹理学家认为“饿死是小,失节是大”⑨,以此作为衡量贤媛淑女的标准,主张妇女“从一而终”、压抑“人欲” 对亡夫女性要求禁欲。这是儒学发展到程朱理学时期一种形而上的偏执腐化标准,对女性要求极其不公,对亡夫女性道德评价标准又与上至皇帝下至贵族臣民妻妾制度相矛盾。明清时期对于男性妻妾制度持含糊暧昧态度,实则是“纵欲”,《大明律》、《大清例律》⑩都记录了男子妻妾制度和遵守要求。中国古代男子纳妾行为就已经是把“阶级”引入家庭,把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分成压迫与被压迫两大类,是对人性极大嘲讽,这与儒文化倡导的“仁”又相悖。明清对女性“贞洁观”要求与褒奖,使得“贞洁”牌坊建造表一度达到疯狂,奏请旌表女性创中国历史之最,试想那时期女性文化状态是非常让人颤栗的。
四、衢州女性牌坊的分布和数量
《衢州府志集成》记录查看,衢州及周边地市自明代就已经建了很多牌坊,目前遗存可查证的衢州最早的牌坊建于宋代。府志里衢州各地城郭牌坊建造数量最多是进士牌坊和功臣牌坊,再就是官署衙门的标志牌坊,市区里女性牌坊多是“寿母”牌坊即百岁牌坊,个别有极少数的节孝牌坊。《衢县志》{11}卷二十五里《烈女志》里记载立牌坊旌表的有几类情况“戚畹、寿母、贤媛、贞烈、贞孝、节孝”等。笔者查找资料和实地考察未发现有对“戚畹、贤媛”旌表立坊,仅“戚畹”只是旌表门闾(敕匾额),遗存牌坊以节孝和寿母多见。节孝牌坊一般建于偏僻处,如乡野田畔或村道两边,与之相反进士、功臣牌坊则主要建于城郭于闹市。
《康熙府志》{12}衢州城里有128个牌坊,记录中只有5个牌坊是女性牌坊分别是节孝和百岁牌坊。龙游32个牌坊,3个是女性牌坊,两个是节孝坊另一个是百岁坊。常山71个牌坊,有4个是节孝牌坊。开化77个牌坊,竟一个节孝牌坊都没记载,都是功臣坊和行政监察督院坊和进士坊。而《衢县志》{13}烈女志中记载衢州烈女、节孝人数非常大,有的旌表其门闾,有的守节够规定年限,根据生前为家门突出贡献的申请牌坊旌表。《衢县志》里节孝共计670人,贞孝220人,贞烈41人,寿母31人{14},对比《衢县志》与《康熙府志集成》的牌坊记录,出现较大偏差,县志里记录更为详细。有些牌坊《衢县志》里记载,在《衢州府志集成》就没找到,《衢州府志集成》记录详细最多的都是主要是城郭以里功臣、进士牌坊,对于女性牌坊介绍甚简,一笔带过。再如许多女性牌坊都建在城郭以外乡野之地,有疏漏记录的可能。例如,云溪乡塘锦桥村的“吴氏节孝牌”、衢江区樟潭镇下埠头村“林氏节孝牌坊”、柯城区华墅乡柴家村建于清代的“毛氏节孝坊”、柯城区姜家山乡姜兴村建于清的“全氏节孝坊”、柯城区石梁镇蒋家村建于清的“杨氏节孝坊”、江山“泉湖詹氏节孝牌坊”等,在记载牌坊数量最多《康熙府志集成》就很多没有提及。
《衢县志》(明清)卷二十五烈女志部分17—73页中记录有67015名女性贞洁守孝夫家,旌表门闾(敕匾额)另一种就是建牌坊。其中这六百多人里还不包括“寿母”“贞烈”“贤媛”“戚畹”等百人左右。申请旌表人数众多,有些则未请旌表,地方政府再根据申报批复,或旌表门闾(敕匾额)或根据自家财力是建坊旌表。此数据看得人震惊,礼教维护道德教化扭曲人性,形成明清病态社会文化根本。
五、女衢州性牌坊的典型代表
常山芳村镇大处村婆媳牌坊,为大处村增添不少古韵。婆婆戴氏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用材都是青石条构筑,坊柱上题有“青年若志歌黄鹄,白发荣封到梁泥 ”及建造年月“乾隆”。媳妇魏氏牌坊,单面抱鼓石,建于“大清道光丙午春日”{16}“魏氏节孝坊”为门楼式砖石结构。郑氏家族原是村中大姓,族人积德行善为,治家严谨,济贫扶危,家族不乏节孝烈妇。族人郑士谏之妻戴氏“年二十八,夫亡。抚子奉姑,守节四十七年”,其孙媳魏氏“二十五岁,夫亡。守节,抚侄成立。卒年八十四岁”{17}。 两座古牌坊造型各异,牌坊上均刻有楹联及建坊纪文,石雕构件工艺精湛,保存基本完整。
吴氏节孝坊,位于云溪乡锦桥村,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37年),青条石结构,四柱三间,高11.5米。此坊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人物访记:村中长者口头采访获悉,其家大有田产,吴氏20岁守贞,家中经济条件富裕,有长工众多,待人和善。例如,家里堂前供桌放一排豆腐乳坛,后一排坛中尽放银元,早餐菜(腐乳)让长工自取,长工也不起窃财之意,忠心耿耿。吴氏还经常钱财周济乡邻,深得族人相乡邻赞赏,侧面体现了吴氏道德风尚与生存智慧。采访中村中吴氏长者一句话意味深长“女人做姑娘易,做寡妇难啊”{18}是对吴氏一生的写照。
衢江区樟树潭村下埠头古牌坊“林江氏节孝坊”,碑文记载:该牌坊于清道光庚子年孟冬上浣毂旦立。清道光庚子就是1840年,孟冬上浣毂旦立即是农历十月上旬(初一至初十)日立。此牌坊四柱三间五楼,花岗石构筑,北面门楼下龙凤牌刻有“圣旨”二字,南面庑殿顶门楼上有“恩荣”二字,中间字版阴线刻有“旌表监生林锒之妻江氏建坊”,背面题有碑记,牌坊通面阔4.8米,通高6.5米,方形柱子,立柱下有抱鼓石,浮雕刻草龙纹饰,牌坊正面柱顶额坊浮雕刻一对凤凰纹饰,牌坊楼脊5个鸱吻,一个已毁。牌坊通体大气做工雕刻精美。
六、中国古代民间牌坊的申报
古代牌坊旌表有一定程序。朝廷依靠地方官员的举荐、上报、审批,最后能否旌表由皇上决定,此过程经过层层审批核实。朝廷下诏旌表后,“奉有御赐诗章、匾额、缎匹等物的,由内阁交部发提塘资送督抚,行地方官给领。”{19}颁发赏赐,旌表过程封建官僚性浓厚。对民众来说,获得国家旌表是莫大的荣誉,不仅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优待,还会获得物质奖励。尤其是在政的大力倡导下,旌表在人们的心目中日益神圣。为了追求这一殊荣,够条件的民众纷纷申请旌表。
牌坊分四个等级,按低到高级别分别是:敕建、圣旨、恩荣、御制。立牌坊批复程序严格,建造规格也有严格区分。等级看牌坊立柱越多,级别越高,“六柱五间十一楼‘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能用,一般的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20}。级别最低为敕建:民众或乡绅事迹突出荣耀乡里,经
地方官或者士绅呈报中央,皇上的批复,即敕建,牌坊建设资金自筹;圣旨:也是由地方呈报中央,皇上圣旨下发批准,建造资金自筹;恩荣:此无需下级呈报,皇上对有功臣民主动提出牌坊旌表,皇恩浩荡之意,耀宗乡里,牌坊建设费也自筹;御制:此级别最高,皇上亲自建造的牌坊,建造费用国库出资,名副其实“御制”,此级别最高,皇上“御制”牌坊不多见。衢州女性牌坊上出现最多的“圣旨”和“恩荣”。
结语,透过对衢州本地女性牌坊课题研究,对明清时期衢州女性生存现状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封建礼教对女性毒害之深刻,引起世人警醒。矗立在衢州乡村各地一座座“节孝”牌坊,作为历史见证存世于今天,这些牌坊造工精美集艺术、文化为一体,是研究衢州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有些保护不当已经损毁倒塌,有的岌岌可危,值得人只能思考如何更好地加以保护。
注释:
① 民国《衢县志》余绍宋编
② 转自《晚晴贞节旌表与妇女守节》杜慧,期刊《台栏世界》2010年23期
④ 《衢州府志集成》弘治衢州府志卷之二十80页
⑤ 《衢州府志集成》945页,康熙府志,卷二十五
⑥ 《明清龙游商帮与儒学文化》,http://www.kongzi.gov.cn
⑦ 傅春龄主编《衢州文史资料》49—58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⑧ 《朱子语类》卷三十《学七》,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24页。
⑨ 《晦庵集》卷二十六《与陈师中书》
⑩ 转引自杨淼《清代长篇小说妾妇形象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6月1日。
{11}民国《衢县志》余紹宋编,卷二十五
{12}《衢州府志集成》康熙衢州府志,卷八711—714页
{13}民国《衢县志》余绍宋编,卷二十五。
{14}民国《衢县志》余绍宋编,卷二十五。
{15}民国《衢县志》余绍宋编,卷二十五。
{16}考于原牌坊上字板刻文。
{17}考于原牌坊上字板刻文。
{18}2012年2月20日采访于云溪乡(王车)塘锦桥村
{19}清会典(卷三 O),北京:中华书局,1991 年,第 254—255 页.
{20}转引自冯帅章《牌坊中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年/3 月/29 日/第 006 版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