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

  • “社会恶”的社会学
    社会恶”其实,涂尔干在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对“恶”的议题提出直接的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恶”的议题一直若隐若现地呈现在他几乎全部重要的文本当中。我们试图从社会纽带(social tie)的维度来解读这种若隐若现的有关“恶”议题的呈现过程,基于社会纽带而定义的“恶”乃是“社会恶”。涂尔干对社会的关注,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对社会纽带的关注,他对社会纽带的论述,从《社会分工论》《自杀论》《道德教育》到后来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以贯之。但这并不意味着

    社会观察 2022年11期2022-12-21

  • 集体欢腾、绝地天通与礼物交换 ——莫斯与涂尔干宗教人类学思想的理论分歧及其化解
    想一般被认为与涂尔干(Émile Durkheim)别无二致。一如涂尔干为宗教找到了社会性本原,莫斯同样将极具个体特征的巫术视为集体性观念“曼纳”(mana)的外化表达。①当然,有学者注意到莫斯与涂尔干在方法论层面的不同:相较于涂尔干,莫斯能够更多地利用非西方社会的经验材料,不割裂西方与非西方的内在关联,因而其研究比涂尔干更具人类学普适性的倾向。但是,正如杨渝东指出的那样,莫斯关于身体技术、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以及“自我”观念等研究,已经凸显出不同于涂尔干

    民族学刊 2022年3期2022-11-18

  • 元宇宙空间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分工:来自涂尔干的启示
    答案。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是社会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尽管涂尔干研究和著述的时期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情境与今天我们所讨论的元宇宙的发展有较大的区别,然而涂尔干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重要领域有非常完整的和深刻的论述,其对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分工、社会失范以及人的精神问题都有极为深刻的讨论。[14][15]时至今日,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仍然在验证或进一步讨论涂尔干的一些核心观点。[16][17]本文聚焦于对涂尔干思想的回溯,试图从涂尔

    理论与改革 2022年6期2022-02-15

  • 道德秩序的社会生成:涂尔干对卢梭社会生成论的扬弃*
    工作,这也成为涂尔干肯定卢梭作为社会科学先驱的重要原因。②张国旺:《趣味、思虑与身体——卢梭论民情与现代个体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第177页。就自然状态的人性论而言,卢梭在《爱弥儿》里承认霍布斯关于激情在人性当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激情比理性对于自然人性而言更为根本,卢梭以此为基础阐释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卢梭从自然状态理论所发展出的一套社会学说对于后来的涂尔干有很多影响,这首先表现为他们对于社会道德秩序的思考,以及对于社会性质的基本判断。不

    广东社会科学 2022年1期2022-02-03

  • 从工具到目的: 反思仪式研究的范式转换
    在不断被认知,涂尔干之前的学者们对仪式的研究始终没有脱离思想与行为的二分法。多是从仪式与宗教思想的关系出发, 例如马克斯·穆勒(Max Müller)、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詹姆斯·弗雷泽(James Frazer)、鲁道夫·奥托(Rudolf Otto)、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等,他们都将仪式作为一种典型的宗教行为,虽然是必须的,但相对于宗教观念却是次要的。[1]在

    青海民族研究 2021年4期2022-01-01

  • 涂尔干道德教育三要素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摘   要: 涂尔干《道德教育》提出构成道德的三要素为纪律精神、牺牲精神、自主或自决。他认为,面对法国高校德育中学生个体选择多样化与社会立场难以兼容、德育对象的自主性与纪律规范及德育目标的高起点与学生现状之间的矛盾,高校应科学运用纪律规范达到育人效果,加深学生对社会群体的依恋,培养学生自主或自决的能力。兹思考其借鉴意义。关键词: 涂尔干   道德教育   高校德育道德教育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会促进道德的发展。涂尔干以法国当时面临的道德危机为背

    文教资料 2021年18期2021-09-23

  • 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失范与规范
    中的重要问题,涂尔干的惩罚观提出了两个层面的解释。首先,他将惩罚视为一种道德过程;其次,他将惩罚看成一种“社会需要”。文章结合其思想,从内源性因素以及外源性因素两方面对教育惩戒的“失范”进行归因,并提出惩戒权对师生双方的“规范”意义所在。[关键词]“失范”;“规范”;教育惩戒;涂尔干[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3-0023-06[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3-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3期2021-07-20

  • 现代政治与道德:涂尔干与韦伯的分殊与交叠
    会学的两大家,涂尔干与韦伯既分处法德两国不同的思想传统和历史命运之下,又分享着共同的现代性时代背景,在许多问题上,他们既呈现出显著的思想上的分殊,又常常表达出共同的关切。这种分殊与重叠,同样体现在他们对于现代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思考上。政治何为:现代政治的正当性涂尔干和韦伯对于政治与道德之关系的思考,无疑首先必须从他们对于“政治”的理解开始。涂尔干对于政治的理解源于对“公民道德”的关切,从对“政治社会”和“国家”的探讨开始,落脚于现代民主制下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社会观察 2020年8期2020-11-16

  • 社会学与语言学的两条主线——符号学的综合
    起来。关键词:涂尔干;齐美尔;索绪尔;戈夫曼;符号学的转折一、社会学与语言学的两条主线符号之于社会功能的意义,或换言之,符号在社会中的功能,从来没有逃脱社会学先驱者的理论思考。经典社会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符号( Sign)或象征(Symbol)与社会过程密切相关,且对于后者的成立不可或缺,围绕符号在社会中的功能,涂尔干提出了“集体表现”( 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这一极富影响的概念,而齐美尔则论述了“社交性”( Sociabi

    中原商报·科教研究 2020年19期2020-09-10

  • 涂尔干的家庭“神圣性”思想
    摘要:涂尔干在社会学领域为宗教找到了一条独特的解释方式,他遵循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剔除“超自然”领域,把所有的自然事物分成两大领域:神圣的和凡俗的。集体事务是神圣的,而个人事务是凡俗的。涂尔干在他的家庭社会学研究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家庭的“神圣性”概念,但他把氏族当做最初的家庭、最初的道德共同体认为集体情感是家庭“神圣性”的内在动力;认为氏族、家庭情感中的尊敬與宗教情感相似,因此家庭具有“宗教性”和“神圣性”,成为“一方圣土”;并且,作为道德共同体的家庭所确定

    西部学刊 2020年4期2020-05-13

  •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认为,埃米尔·涂尔干首次将实证主义社会学引入道德教育领域,为现代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在涂尔干看来,社会是高于个体的现实存在,同样也是个体道德的塑造者,道德起源于社会,并归属于社会,任何脱离社会集体而谈论个体道德的研究都是片面的。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理性和自主的社会个体,并以此提出学校德育论。涂尔干的社会道德论述为国内现行德育模式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价值参考和理论启示。[关键词] 涂尔干;道德教育;实证主义[作者简介] 段 昱(1994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7期2020-05-12

  • 世俗社会的到来? ——涂尔干论世俗化的意涵
    在形式的变化,涂尔干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世俗化问题的认识而超越经典世俗化理论命题,寻找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机制。涂尔干认为,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不仅受到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的影响,还依赖于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简而言之,经典世俗化理论所预设的宗教衰落忽视了社会和宗教间的复杂联系,如伯格等人早期将世俗化更多看成是宗教衰落的表现①,而世俗化理论里分化的子命题其实延续了涂尔干的讨论内容,只是科学和宗教的分化并未导致二者的简单对立和相互替代,而是要以新的

    广东社会科学 2020年1期2020-03-11

  • “图腾制度”为范式的宗教起源研究及其批判——以涂尔干与列维·斯特劳斯为中心
    及其批判——以涂尔干与列维·斯特劳斯为中心马建强(湖北大学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2)“图腾制度”是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确立的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涂尔干展开了他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涂尔干试图通过科学与实证的研究方式,以“图腾制度”这一范式论证宗教与社会的统一性。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图腾制度》一书中总结了不少西方人类学学者对“图腾制度”提出的种种异议,进而提出了他本人对于“图腾制度”的反思与批判。这些意见对于深层理解涂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1-09

  • 涂尔干的法律演化研究
    30079一、涂尔干法社会学的研究路径涂尔干一生致力于为社会学争取独立学科地位而努力,他特别强调使社会学独立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他在青年时代放弃了原有的宗教信仰,走上了实证主义的道路,他认为不能将人类行为作为单独的个体探讨,而应当将人类行为置入社会范畴进行研究。他明确地将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将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以使社会学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在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中,他强调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研究

    法制博览 2019年14期2019-12-15

  • 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过。在简要阐述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涂尔干道德教育与社会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其整合后的现实逻辑,并针对当前我国青年道德教育现状,以该理论思想为指导,重点探讨具体的优化路径。可以说,以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为指导,研究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青年的人格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关键词:涂尔干;道德教育;现实逻辑;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2019-10-24

  • 何为社会?
    4)与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一译埃米尔·迪尔凯姆)的历史性辩论影响了一个学科的走向。这场辩论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持续到塔尔德去世的一九。四年。最终,涂尔干在这场辩论中取得实质性的胜利,涂尔干社会学也因此成为二十世纪社会科学的核心之一。而塔尔德,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科学界声名鹊起且红极一时之后,其名字逐渐淹没在社会科学发展的洪流中,他与涂尔干针锋相对的理论和方法也鲜少受到关注。更为遗憾的是,尽管塔尔德生前的声誉高于同

    读书 2019年9期2019-09-23

  • 浅析马克思和涂尔干分工理论之异同
    摘要:马克思和涂尔干两人都是社会学大家,对于分工也是各有研究,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分工的具体著作,但是对于分工的探索贯穿了他的一生。涂尔干的著作《社会分工论》更是详细清楚的论述了自己的分工理论研究,本文以对二者的分工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两者关于分工理论的异同。关键词:马克思;涂尔干;分工分工,一直是学术领域研究中引人关注的问题,马克思、涂尔干都对社会分工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二者都把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对象,但是两人的许多观点在很多方面存在异同。一、马克思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2019-09-10

  • 论马克思和涂尔干对康德道德思想批判性阐释的范式差异
    吴 辉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作为我们熟知的经典社会哲学三大家,虽理论范式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奠定了经典社会哲学传统的学理基础。在思想史视域中展开此理论传统内部的交锋和对话关涉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及对现代社会的理论观察,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本身也都值得做进一步挖掘,诸如展开马克思和涂尔干的思想比较时,就会涉及道德问题。而以往学界在进行马克思与涂尔干的比较时,存在对康德因素重视不足的情况。事实上,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涂尔干,他们在进行道德理论建构时,都是以康德为重要的思想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3-14

  • 涂尔干道德教育中的师生权利关系及启示
    范问题?本文从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汲取学术灵感,试图从师生关系角度分析我国道德教育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以上问题的路径。之所以从师生关系角度切入,主要是因为目前学界论述涂尔干道德教育多从道德三要素的内容去提炼分析,忽视了涂尔干著作中师生关系本质上是平等权利主体的关系,而这与我国社会背景中师生关系偏重伦理关系不一样。正是忽视了这种差异,使现有研究有隔靴搔痒之嫌。一、 社会学中的涂尔干与教育学中的涂尔干涂尔干是社会学三大巨匠之一,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奠基者。

    宜宾学院学报 2019年8期2019-03-05

  • 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德、践行道德。涂尔干也认为,道德来自于社会,社会的起点就是道德的起点。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对群体的依恋、自主性。课堂就是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于学生的场所,教师自身道德状况,或者说教师对道德的虔诚与敬畏决定着道德教育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上通行道德规范是否一致,教师教授的道德内容与社会实践是否相符,决定道德教育的效果。另外,他对惩罚对道德教育的作用也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小学德育的启发。一、涂尔干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2-20

  • 主体间性的社会理论对话* ——以中国为主体对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反思
    涂尔干的社会理论对西方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做出了诊断,产生了广泛影响。涂尔干认为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机械团结解体,以功利主义的纯粹个人主义为基的经济秩序导致有机团结并未建立起来,产生了以社会失范为表征的道德危机。应当以法人团体为依托对社会进行道德重建,以克服西方社会的危机。中国社会在变迁中同样面临着道德危机,但其成因是否同涂尔干所诊断的西方社会一样?对于解决中国社会的精神危机与道德危机,是否能够像许多中国涂尔干研究者那样,把涂尔干的理论

    思想与文化 2019年1期2019-02-20

  • 调控失范的经济生活 ——涂尔干《社会主义与圣西门》释义
    蚀尤为严重,用涂尔干的话说,“两个世纪以来,经济生活都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膨胀。它从一种次要的、受人鄙视的、委诸下等人的社会功能,一跃成为首要功能……吸纳整个国家越来越多的力量,成千上万的人都进入了工商业领域”。①Durkheim, Emile.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ivic Morals, Translated by Cornelia Brookfield.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

    社会建设 2019年2期2019-02-18

  • 另一种现代性批判:论涂尔干学派中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 引 言说到涂尔干学派或者涂尔干主义,绝大多数的学者都会认为这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学说,这面旗帜上写着“社会决定论”和“总体主义”。社会理论家们无论是站在涂尔干这一边,还是反对他,都做出了同一种诠释,它在很大程度上着眼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一关系又往往从三个角度得到关注,它们从表面上看是如此息息相关,以至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社会本体论的角度来讲,涂尔干社会学就是总体主义社会学的代名词。因为涂尔干自己就不厌其烦地强调社会即总体,社会的存在先于其成员的存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4-02

  • 涂尔干与当代社会理论(笔谈)
    勋王 楠赵立玮涂尔干的为学与为人杨善华北京大学文研院今天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涂尔干和社会理论。我对社会理论一直抱着一种敬畏之心。苏(国勋)老师当年讲过,学社会理论需要对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有理解,然后还需要掌握第二外语。研究理论也必须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也需要深入的阅读和掌握相关的研究文献。读理论的人,研究理论的人,要有把冷板凳坐到底的决心。我的研究兴趣主要在经验研究方面,但我在教授社会理论课程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对涂尔干的理解和读书的感受。我发言

    学海 2018年2期2018-02-20

  • “道德环境”与文明 ——涂尔干之学的启发
    ,自远处而来的涂尔干之学,有何启发?年鉴派之汉学涂尔干之学令我特别欣赏的方面之一,是这个学派的“汉学”。我一直教“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这门课,教书过程中我总是强调,在中国社会研究领域,涂尔干的启发至为关键。涂尔干(及他的主要继承人)述及“中国社会”的部分总是轻描淡写,但追随他的葛兰言(Marcel Granet),则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学家。在具体研究上,葛兰言师从汉学家沙腕(Edouard Chavannes),在思想和诠释方法上,他则深受涂尔干有关

    学海 2018年2期2018-02-20

  • 涂尔干:作为文明研究的社会理论
    经典社会理论家涂尔干去世一百周年的日子。世界各地的学者都来纪念他,因为他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和进行自我认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倘若追溯现代中国的学术传统,西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的视角,也在特别的意义上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脉络,其中,涂尔干的影响至关重要。一百年前,涂尔干逝世的那一刻,对于西方文明史是重要的一刻。这一年欧洲依然在一战的硝烟中,似乎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造极处,就是战争的疯狂处。涂尔干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写了大量有关战争问题的书评和政论,但更为

    学海 2018年2期2018-02-20

  • 涂尔干有机团结的道德内涵及伦理困境
    计划而诞生的,涂尔干的“团结理论”也不例外。在《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团结”的概念,试图为现代性的合理性做出有力辩护。当滕尼斯将从“共同体”到“社会”的转变看成是社会的倒退时,涂尔干另辟蹊径,将这一现代性转变看作是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飞跃。毫无疑问,“有机团结”是涂尔干对现代社会运行机制做出的合理解释。涂尔干认为,有机团结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维持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粘合剂,与此同时,他极力为有机团结的道德力量赋予可能,强调与“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1-31

  • 劳动分工下的社会团结 ——围绕《社会分工论》的思考
    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的第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创作于1893年,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处于政权动荡、欲望膨胀、道德失序的全面危机时期。作为现代社会重建的初步方案,《社会分工论》主要对两种社会团结的类型及法律的变迁进行研究,指出经济社会中存在着法律和道德的失范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通过法人团体的组织方式拯救伦理道德,通过道德的统一性来化解社会危机。一、涂尔干时代的道德失范在《社会分工论》第一版序言中,涂尔干明确指出要建立一门道德科学,并将这本书作为用实证科学来考察道德

    法制博览 2018年14期2018-01-22

  • 孔德与涂尔干宗教观之比较
    帝之爱”。2.涂尔干宗教观的提出在涂尔干以前,一般的看法是从精神或心理领域去寻求宗教的来源,按这种说法宗教是一种人间“幻想”。在涂尔干眼中,无论是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或是对“神灵”的信仰,其实都不过是宗教的表现形式,而宗教的本质是将整个世界划分成了“神圣”和“世俗”两个部分。用涂尔干的话说:“所有已知的宗教信仰,无论是简单的或是复杂的,都呈现出一种共同的特征:它们将人们思考的事物(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观念中的)预先划分为两类或对立的两种,一般是以两個清晰的

    求知导刊 2017年30期2018-01-17

  • 涂尔干思想中的发展社会学观点
    会学经典理论家涂尔干生活的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同样处于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交替发生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他对于社会分工的关注,包括反常的社会分工带来的社会失范,以及社会群体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这些观点都揭示出了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所带来的从个人到社会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面对社会失范和社会矛盾加剧,涂尔干呼吁重建社会的道德秩序,积极发展职业团体的力量。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发展社会学 涂尔干 道德社会【Ab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7期2017-12-27

  • 涂尔干社会道德重构及其现代教育启示意义
    +钱岚【摘要】涂尔干在《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中具体阐述了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的具体内涵,在法国大革命等造成的社会“失范”背景下提出了现代社会道德的重构体系。本文通过概述涂尔干职业伦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来理解其现代社会道德重构的真正内涵,并为当代中国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关键词】涂尔干;道德失范;职业伦理;公民道德;启示意义一、社会道德陷入“失范”状态——写作背景分析涂尔干生活的时代,正值法国大革命后危机重重、疑影重重的时代。大革命既首次全面

    资治文摘 2017年6期2017-10-09

  • 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及其启示
    青青【摘 要】涂尔干生活著述的年代正值法国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始出现,旧的秩序已经濒临崩溃,而新的秩序还没有确定下来,这就导致了社会转型下的病态现象——“道德失范”,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的重构”与“正义的追寻”便成为涂尔干关注的重点,这些对社会团结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道德重塑建构理论、正义观的分析和梳理,探索出社会变革时

    文理导航 2017年27期2017-09-08

  • 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研究
    道德失范问题,涂尔干提出了道德教育的解决方案。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屡屡发生,引起社会的全面关注。本文从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出发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做出理性解读,并对矫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提供启示。关键词 涂尔干 道德教育 大学生 网络道德 失范作者简介:刘晓丹,西安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张熙凤,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2期2017-09-04

  • 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
    话语体系之中。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的奠基人物之一,由其博士论文扩展修改而成的《社会分工论》,名义上讨论的是社会分工的性质,形成原因,以及后果。然而贯穿整本书的隐藏主题,无疑还是对于自由概念的讨论———社会学层面的讨论。对于18世纪的哲学家而言,自由的概念,与其他诸多“方便的假设”一样,都带有某种先验的意义。回想洛克在《政府论》中假设的“自然状态”,或者是卢梭提出的所谓“普遍意志”,我们都能看出这样的概念中所蕴含的先验因素,就像数学中的公理一样,几个简单的文字所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4期2017-04-24

  • 理解“社会事实” ——梳理涂尔干实证研究方法的逻辑
    实” ——梳理涂尔干实证研究方法的逻辑訾彦锋作为实证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涂尔干,其在实证的研究方法上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我们就必须对涂尔干的实证思想进行梳理。本文正是基于“社会事实”这一涂尔干的重要概念为出发点,对其实证研究方法的逻辑进行整理,以便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帮助并指导我们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社会事实” 原因 功能实证主义取向是社会学的一个流派,尽管长时间受到诸如人文主义、批判主义以及后来的后经验主义、后结构主义的强烈

    长江丛刊 2016年24期2016-12-06

  • 一个社会学家眼中的劳动分工及其道德后果
    衔的社会学家,涂尔干1893年的博士论文《社会分工论》是其开山之作。他选取了一个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却从社会学的角度从中找出非经济的内核。涂尔干;社会分工论1 涂尔干及其《社会分工论》涂尔干(Emile Durkheim)被认为是法国第一位具有正式学术头衔的社会学家,被称为社会学古典三大家之一。21岁时,涂尔干进入法国培养法国学术精英的摇篮,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884年开始写作博士论文《社会分工论》,9年后《社会分工论》完成,这本书揭示了他一生关注的课题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9期2016-11-26

  •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对青年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临失范的境地。涂尔干对职业伦理的研究,从社会分工的背景出发,通过建立职业群体、职业伦理,实现社会整合,重构社会秩序。通过对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中的有益观点的辩证吸收,将规范观念、集体意识、协作精神有机结合,提高青年职业道德教育水平,最终对我国青年职业道德培养起到借鉴意义与启示。关键词:涂尔干;职业伦理;青年;职业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涂尔干在西方与马克思、韦伯齐名,他生活在一个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道德滑坡、信任断裂,原有道德

    西部学刊 2016年7期2016-05-30

  • 中国原始分类与中国典籍类目渊源研究——兼涂尔干与莫斯《原始分类》中国部分解析
    源研究 ——兼涂尔干与莫斯《原始分类》中国部分解析桂罗敏(上海大学,200072)摘要:中国典籍,尤其是类书的类目分类究竟依据何种文化原则,似乎少有人问津。法国学者爱弥儿·涂尔干与马塞尔·莫斯合著的《原始分类》中国部分,为理解中国原始分类与中国典籍分类的渊源关系搭建了桥梁。本文就《原始分类》中国部分展开梳理,对真知、误读、差异加以认可、纠正、弥合,揭示中国原始分类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系并借之对中国典籍类目的分类原则与依据进行探讨,以勾勒出其与原始分类渊源的大体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1期2016-03-20

  • 涂尔干社会分工理论再思考
    00091)涂尔干社会分工理论再思考王虎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100091)摘要:在《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从分工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深刻洞悉了现代人与现代社会的历史命运。为了进一步推进并拓展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研究,进而深化对现代社会的理解,有必要从根本上厘清其核心概念即分工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楚涂尔干对分工的独特界定,不仅要进一步梳理涂尔干对分工与社会团结、分工与社会失范等重大问题及其关系的基本认识,还要重视对涂尔干与斯密、马克思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5

  • 对宗教起源与本质的研究综述
    释现象的困惑;涂尔干认为,图腾信仰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生活的源头。宗教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社会,并随时可以将自己神圣化,这样确实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关键词】 宗教起源;宗教本质;威廉·詹姆士;涂尔干;麦克斯·缪勒宗教从古至今就与人类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东西方,宗教对社会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自然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学者讨论研究的重点领域。但是我们也能看到,由于宗教是一种复杂、多元、系统化的社会现象,要想全面,深入了解宗教困难重重,这给人民大众与宗教研究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1期2016-02-03

  • 涂尔干的法律演化理论声辩
    张强摘要:涂尔干从社会学角度勾画出从压制性法到恢复性法的演化路径,学者们从理论与经验层面对其进行了批评与检验。理论层面的批评集中在道德法律同一论、法律演化理论的虚构性及其具体内容的缺漏三方面;经验层面的检验则对从压制性法到恢复性法的演化顺序提出了挑战。其实,理论层面的批评忽略了法律演化理论的道德批判目的并遗漏了文本细节,而经验层面的检验存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并误读了涂尔干的理论。涂尔干注重理论建构而对事实作简化处理,确保了理论体系的明确性,为当下中国的法社会学

    北方法学 2015年5期2015-10-08

  • 涂尔干自主精神评述
    李婷摘 要:涂尔干道德的第三个要素,即道德的知性,是一种道德自律精神,他强调的是一种理性的自觉意识。涂尔干认为,人们在对道德规范的存在及其内涵有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就会自觉地去遵守这些规范。但是,涂尔干自主精神也有着其自身的积极意义和时代的局限性。关键词:涂尔干;自主精神;自律;理性一、涂尔干自主精神的时代意义1.自主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实现个体与社会的统一涂尔干指出:“社会与个体之间虽然往往被认为存在着对立,但这种对立,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社会与

    新校园·上旬刊 2015年1期2015-05-28

  • 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基于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思考
    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集中论述分工及其功能的代表性著作,也是由其博士论文完善而成并被视为其学术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本书创作于19世纪末期,当时正值欧洲工业化的高潮时期,西方国家正处于全面危机时代,社会失序、道德失范问题日益凸显。那么,在“现代社会”(值得注意的是,“涂尔干既没有在其著作中使用圣西门的‘工业社会’术语,也没有使用经济学家的‘资本主义’,而是运用了‘现代社会’或‘当代社会’”①。实际上,这一术语更替的背后潜藏的正是涂尔干对于现代社会的基本判断,

    江海学刊 2015年2期2015-04-18

  • 马克思与涂尔干分工理论的差异
    斯)和埃米尔·涂尔干(或译“迪尔凯姆”)都十分重视对分工的研究。然而,他们的分工理论却截然相反。马克思曾多次提出“消灭分工”的论断,而涂尔干却认为分工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事实并企图使之永恒化。为什么同样是关于分工的理论却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根源是什么?分析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有利于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18世纪60年代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爆发了一场以机器取代人力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8期2015-04-14

  • 涂尔干的发展性惩罚观述评
    ●刘德林涂尔干的发展性惩罚观述评●刘德林惩罚理论是涂尔干道德教育的重要做成部分。在涂尔干看来,惩罚是与纪律规范联系在一起的。惩罚的功能既不是恐吓,也不是赎罪,而是确证被过失学生所侵犯了的纪律规范的道德权威性,从而在其身上重塑纪律精神。由此,惩罚被赋予了发展性价值,它对过失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涂尔干对惩罚的发展性功能的论述具有积极价值,表现为:它赋予了惩罚以道德教育意义;它使惩罚在实施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为教师界定惩罚的边界提供了依据。涂尔干;惩罚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24期2015-03-31

  • 宗教力与宗教性——涂尔干与齐美尔的宗教社会学对话
    与宗教性 ——涂尔干与齐美尔的宗教社会学对话郑莉,顾庆(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摘要]在经典社会学家那里,涂尔干与齐美尔的宗教观十分相似。他们都从功能论的角度入手探讨宗教的本质,都拒绝宗教与社会的二元论划分。涂尔干围绕“宗教力”这一核心概念,提出宗教本质上崇拜的是“社会”;齐美尔围绕“宗教性”这一核心概念,立足于生命哲学的宗教观,呼吁人们培育“内心的宗教性”。尽管两位理论家的研究路径不尽相同,但透过他们的理论表述,我们看到

    知与行 2015年1期2015-01-30

  • 范畴的社会起源:超越唯理论和经验论
    摘 要 涂尔干知识社会学研究与宗教社会学研究是交织在一起的,知识社会学研究安置在宗教研究当中。涂尔干不满西方知识论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之争,试图通过对范畴的社会起源分析超越唯理论和经验论。基于人性二重性认识,涂尔干否定把理性思维还原为个体经验,通过“集体表现”和“个体表现”一对概念工具论证“范畴的社会起源”假设。关键词 涂尔干 唯理论 经验论 范畴 知识社会学作者简介:江光友,硕士研究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中图分类号:D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5期2014-10-21

  • 矛盾与转向:涂尔干宗教社会学述评
    100022)涂尔干是社会学奠基性人物,对社会学理论和方法都卓有建树。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宗教始终是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以下简称《形式》)更是对宗教起源、本质、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但再优秀的思想家也很难超越时代的局限,涂尔干宗教思想就存在诸多矛盾,这既体现了其思想巨大的张力,也成为时代思想转型的先声。一、 涂尔干宗教本质观的层次化解读自从马克斯·缪勒创建宗教学开始,对宗教本质的界定就是理论界一大难题。在诸多论述中,人们一般把涂尔干划归宗教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23

  • 涂尔干与杜威道德三要素之比较分析
    411201)涂尔干与杜威道德三要素之比较分析赵丹(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涂尔干和杜威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道德教育理论,涂尔干结合社会学的观点,深入研究、分析了教育问题和道德问题,并独创性地提出了道德三要素的观点。约翰·杜威则从实用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道德选择和判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道德三要素主张。通过对涂尔干和杜威分别提出的道德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涂尔干;杜威;道德三要素;比较涂尔干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涂尔干的人性两重性 ——读《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
    严懿论涂尔干的人性两重性 ——读《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严懿《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是涂尔干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方法准则的一段深思熟虑之后的精华作品,体现出其以一贯之的方法论原则。涂尔干认为,人本性中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那些超脱于自我的、纯粹的灵念经常被赋予神圣意义且寄托在某一对象之中。神圣事物赋予人们爱和理想,凡俗事物则是与人身体有关联的知觉或感官欲望。圣俗之分构成涂尔干整个宗教社会学的基础,勾勒出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很好地解释了人性的两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走向“集体欢腾”: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危险
    “集体欢腾”: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危险陈颀,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 430074在涂尔干的社会理论中,他对集体欢腾的价值及其创造力的推崇,使得他把宗教看成社会至高形态,并认为一个社会走向集体欢腾的时刻就是它至善的时刻。但是这种“道德狂热”使涂尔干的社会理论潜藏着一种危险。法国大革命乃至二十世纪的历史证明,道德过热的社会环境往往造成至善与恶、神圣与病态之间相互翻转,使社会本身的常态变得不可能。集体环境塑造的不是均质的道德个体,而往往可能是失去心智的“乌合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12-21

  • 涂尔干教师权威学说述评
    15)爱弥埃·涂尔干(Em ile Durkheim,1858-1917)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与教育家,是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是社会功能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和最早开展社会实证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涂尔干一生著作颇丰,其著作涉及社会、教育、历史、宗教、哲学等众多领域。著有《教育思想的演进》、《道德教育》、《社会劳动分工》、《自杀论》、《社会学方法》、《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学与哲学》等。涂尔干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教师权威学说,这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他开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探析
    410004)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探析谢泉峰, 彭友良(长沙民政学院 民政系 湖南 长沙 410004)埃米尔·涂尔干是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社会现象不能用主观去理解,也不能用常识去推理,而只能通过社会去解释。他将不平等纳入社会整体结构之中,从社会系统功能需要的角度阐述了他的社会分层理论。涂尔干; 社会分层; 不平等1 涂尔干社会分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涂尔干是实证主义者,是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书中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4-07

  •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认读*
    一书由[法] 涂尔干(Emile Durkeim又译迪尔凯姆或杜尔克姆)著,渠东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全书共438页,32.5万字。该书创作于19世纪末期,当时西方国家正经历着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危机。他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容量”“道德密度”以及“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等概念,通过对“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环节社会”与“分工社会”以及“压制性制裁”与“恢复性制裁”的纵向二元划分,探讨了社会演进的基本规律。概言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4期200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