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和涂尔干分工理论之异同

2019-09-10 05:30陈凯悦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分工马克思

陈凯悦

摘要:马克思和涂尔干两人都是社会学大家,对于分工也是各有研究,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分工的具体著作,但是对于分工的探索贯穿了他的一生。涂尔干的著作《社会分工论》更是详细清楚的论述了自己的分工理论研究,本文以对二者的分工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两者关于分工理论的异同。

关键词:马克思;涂尔干;分工

分工,一直是学术领域研究中引人关注的问题,马克思、涂尔干都对社会分工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二者都把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对象,但是两人的许多观点在很多方面存在异同。

一、马克思和涂尔干分工理论的共同点

通过对于马克思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内容的分析,马克思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同点。

(一)社会背景相同

马克思和涂尔干对分工的探索,虽然不是一模一样的时间段,但两者都处于“社会转型期”,当时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世界格局不断变化。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家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但是工人还是贫困。同时政治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打压,国家政权沦为资本家夺取财富的工具。人们开始提倡人性而反对神性,宗教信仰对人的约束力逐渐减弱。马克思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的理论研究。在对分工的研究中,马克思与涂尔干都将重点放在了这一转型期,并注意到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分工。

(二)都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分工发生在人对社会的改造与发展中,研究分工必然离不开人与社会。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也提出人是在生产劳动中的现实、具体的个人,并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人存在于社会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马克思和涂尔干分工理论的差异

马克思和涂尔干虽然在很多的方面存在相似点,但其实更多的是差异,他们的理论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的类型、作用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同甚至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一)社会分工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认为人类最开始的分工形式是自然分工,社会分工以自然分工为基础,是人类交往中自发的物物交换的结果。“社会分工是由原来不同而又互不依赖的生产领域之间的交换产生的。”[3]但是交换,“归根到底,始终是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4]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的发展是人类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社会分工的具体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有地域范围内的人口密度的增大,导致了分工的产生。在个人之间同质性强的社会里,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分工化的社会中,人们避免了相互竞争而被淘汰,个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势专业和他人相互合作,进行交往和贸易。

(二)社会分工的类型

社会分工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在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分工,以不同的角度与

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马克思和涂尔干也对分工的类型有着自己的见解。

对于分工的类型马克思没有专门的论述,但他的各个论著中谈到了不同类型的分工。第一种,把分工划分为劳动部门分工与技术分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出了具体论述,他认为劳动部门分工就是劳动分化出的几个子系统,即在社会分工中划分出不同的劳动部门。而另外一种分工是部门内部的分工,是部门分工下更细化的分工形式。第二种,马克思借用了斯卡贝尔在《社会财富的理论》中提到的方法,从“单就劳动本身来说的分工”[5]出发,把社会分工分为“一般分工”、“特殊分工”与“个别分工”。第三种,旧式分工与新式分工。从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把社会分工划分为旧式分工与新式分工。

而涂尔干把分工分为正常形式与反常形式分工。正常形式能够促进社会的团结,社会分工与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反常形式的则与之相反。他又把反常形式分为“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功能性分工”。

(三)社会分工的作用

上文我们已经讨论过马克思与涂尔干对社会分工作用的相似点,这里我们讨论二者的不同点。

(1)积极作用

对生产力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社会分工的变革必然带来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6]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依靠社会分工,人们获得了有效的生产方式,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而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最大的功能不是提高社会生产率,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而在于社会分工是社会联系的纽带,促成了社会团结。“分工的作用不仅限于改变和完善现有的社会,而是使社会成为可能”。[7]

(2)负面作用

马克思指出社会分工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作用即异化。工人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与劳动本身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存在。人被物化、异化,而劳动本身也被异化。同时分工也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分工越细化,工人的发展越片面。

而涂尔干认为,“随着分工的不断发展,集体意识变得越来越微弱,越來越模糊”。[8]同时,“分工的发展越艰难、越缓慢,集体意识就越明确、越有活力”。[9]他认为个人意识的增强使集体意识受到削弱,破坏了社会的团结。

三、结语

在对马克思与涂尔干的研究过程中,社会分工理论从不同角度散发着光芒。但是理论研究如果脱离了社会现实,那将毫无意义,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在社会分工的问题上,马克思与涂尔干为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路径和实现手段,都为当今的社会分工发展形势提供了指导作用。我们也要总结前人经验,继续探索下去为当今时代服务,早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笫57页.

[2]涂爾干.社会分工论[M],上海:三联书店,笫23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3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9页.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83页.

[7]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上海:三联书店,笫24页.

[8]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上海:三联书店,笫240页.

[9]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上海:三联书店,笫241页.

猜你喜欢
分工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别开生面的描绘
桦川水利农场的妇女们正在讨论分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