炔烃

  • 石家庄市VOCs 的污染特征及其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73 ppbv、炔烃2.41 ppbv和芳香烃3.55 ppbv。烷烃占主导地位,为62.3%,其次为烯烃和芳香烃,占比分别为16.7%和12.5%,炔烃占比最少,为8.5%。2.2.2 VOCs 化学组成时间变化石家庄市在线监测期间VOCs 化学组成占比及浓度月变化如图5 所示。图5 石家庄市在线监测期间VOCs 化学组成占比及浓度月变化Fig.5 The proportion of VOC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m

    煤炭与化工 2023年9期2023-11-15

  • MOFs 用于炔烃/烯烃高效分离的近期研究进展
    MOFs 材料在炔烃/烯烃气体分离领域的应用进展.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MOFs );炔烃;烯烃;气体分离中图分类号:O 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137(2023)01-0125-07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MOFs for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alkynes/alkenesLIAO  Haocheng,TAN  Chunxia*(College of Chemistr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6-30

  • α-二羰基结构的构建及应用
    10]受汞盐催化炔烃水合的启发,以1 mol的炔烃反应底物为例,在水的存在下使用两摩尔的硝酸汞,成功将芳基炔烃和烷基芳基炔烃转化为α-二酮,反应方程式如图1所示。从图2所示的反应机理来看,生成α-二酮的关键在于先消耗第一摩尔的水合硝酸汞得到的中间体α-汞酮D被第二摩尔的硝酸汞活化,生成α-硝基酮H,最后还原消除亚硝酸得到产物α-二酮。造价昂贵且难以回收的钯[11]、钌[12]、金[13]等贵金属催化剂也被用于α-二酮的合成。Xia课题组[14]报道了一种以

    大学化学 2023年2期2023-03-21

  • 一种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加氢脱除二烯烃和炔烃的非钯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述贵金属加氢催化剂,以含有δ相和θ相混相氧化铝为载体,以第Ⅷ族金属元素为加氢活性组分,以第ⅢB族金属元素为助活性组分,通过控制所述载体的结构和参数等性能,制得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催化性能,可以高效地将碳四中的二烯烃和炔烃选择性加氢脱除,同时保持较高的烯烃收率,适宜于轻烃综合利用工艺中的二烯烃脱除处理。

    能源化工 2022年3期2023-01-15

  • 浙江大学开发的双-MOFs材料可实现炔烃到烯烃的定量转化
    环境的目的,实现炔烃加氢催化反应制烯烃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该研究成果发表于《Research》杂志。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其前躯体经高温热解后制得高稳定性和优良导电性的金属纳米颗粒与多孔碳复合材料(MNPs@carbon)。但极端的热解条件往往导致MOFs孔道塌陷,从而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MOFs因孔道限域效应与特殊催化微环境的协同作用而表现出优异催化性质,常被用作多孔载体材料用于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由于MOFs的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2年1期2023-01-09

  • 东北沿海城市VOCs 的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括烷烃、芳香烃、炔烃、烯烃4 类;气象数据来源于气象台。2.2 分析方法主要利用Carter[8]提出的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来衡量VOCs 转化生成臭氧的能力。MIR 表示在给定的VOCs 气团中,增加单位量的VOCs 所产生的臭氧浓度的最大增量。通过MIR 可以计算各VOCs 最大生成臭氧的能力,即OFP。OFP 较高的VOCs 组分需优先进行控制,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OFPi为第i 个VOCs 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VOC〕i为第i 个VOCs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2年9期2022-11-16

  •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如何改变制药行业
    名为“应变促进的炔烃-叠氮化物环加成”反应,并证明它可以用于追踪聚糖通过将叠氮化物与环辛炔结合,生物正交化学使研究人员能够将分子快速连接在一起,而不会干扰细胞的其他部分此后不久,梅尔达尔和夏普利斯分别独立报告了“铜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它被称为点击化学“王冠上的明珠”。梅尔达尔在用铜离子催化炔烃与酰卤的反应时,发现炔烃与中间产物叠氮化物反应生成环状结构的三唑。梅尔达尔看到了叠氮化物和炔烃发生反应的价值,他于2002年在一篇学术文章中表示,该反应

    电脑报 2022年40期2022-10-27

  • 廊坊市O3骤增(降)过程VOCs浓度变化及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烃、10种烯/ 炔烃、16种芳香烃。为保障样本数据的可用性,剔除观测过程中因停电,仪器故障和正常维护等原因导致丢失的部分数据和观测时间少于18h的整天数据。1.2 OFP计算方法为便于研究VOCs各组分在臭氧生成过程中的贡献,本文采用Carter[20]研究给出的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ax incremental reactivities,MIR) 的修正值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计算公式为:OFPi=MIRi× [VOCs]i式中,OFPi为某VOCs

    四川环境 2022年4期2022-08-26

  • 二氧化碳与不饱和烃制备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偶联羧化、CO与炔烃的还原羧化以及CO与联烯的还原羧化(图1)。本文将详细介绍近年来以CO为羧基源合成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着重描述在上述三条路线中不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特点及其作用机制。图1 CO2为羧基源的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合成路线1 CO2与烯烃偶联羧化1.1 镍催化CO2与烯烃偶联羧化19 世纪80 年代,Hoberg 等发现CO与烯烃可在金属络合物(LM)上发生偶联羧化反应,生成金属杂环内酯。当Ni作为金属络合中心时,乙烯、CO与Ni 络合物形

    化工进展 2022年3期2022-04-12

  • Lewis酸与Brønsted酸在炔烃水合反应中的协同催化作用研究
    架结构单元,催化炔烃水合是构筑含羰基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环境友好、100%原子经济性的特点,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被广泛关注[1-5]。汞盐是用于催化炔烃水合反应的传统催化剂,但由于其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而受到限制[6],发展用于炔烃水合反应的非汞催化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使用有毒的汞盐催化剂,众多的金属催化剂被研究,如In[7]、Co[8]、Sn-W[9]、Fe[10]、Cu[11]等非贵金属催化剂和Au[12]、Ag[13]、Rh[14]、Ru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1年4期2021-12-28

  • 碳四炔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副产物,其中C4炔烃(乙烯基乙炔与乙基乙炔)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大于35%),易聚合发生爆炸,需要用丁烯、丁烷将C4馏分稀释至安全范围后才能排放火炬或低价出售;此外杂质浓度过高还会严重降低产品质量,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1]。近年来,随着裂解深度及裂解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裂解C4馏分中炔烃含量呈增加趋势,导致抽提过程中丁二烯的损失增大、能耗增加。同时随着有机合成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丁二烯中炔烃含量的限制更加严格,这些因素均导致丁二烯抽提装置的经济性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21年6期2021-12-22

  • 2016-2018年南通市挥发性有机物组成特征与臭氧生成潜势变化
    种,烯烃11种,炔烃1种,芳香烃17种,含氧(氮)有机物13种,卤代烃28种。2 结果分析与讨论2.1 2016-2018年体积浓度变化由图1可见,2016-2018年99种VOCs体积浓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组分浓度来看,烷烃、含氧有机物、芳香烃、烯烃、炔烃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卤代烃和含氮有机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VOCs浓度较2016年下降了24.6%,降幅较明显。从2016-2018年的组分占比来看,大小顺序基本不变,为烷烃>含氧有机物>芳香

    环保科技 2021年4期2021-09-15

  • 南通市大气VOCs四季变化特征和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烯烃、芳香烃、炔烃、卤代烃和含氧有机物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各大城市VOCs的浓度水平、活性特征、来源解析开展了大量研究。Pamela等[1]在巴西圣保罗展开了VOCs观测,建立了与一氧化碳(CO)和乙炔有关的比值(ER),该比值是一个评估排放源长期变化的很有价值的指标。Liang等[2]改进了2011—2018年中国工业VOCs排放清单和6个特定行业的当地污染源概况,以改进对臭氧(O3)生成潜势(OFP)的估算。Ahsan等[3]在南京郊区连续测量了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1年3期2021-06-09

  • 可见光催化炔烃的含氟双官能团化的研究进展
    211800)炔烃为一类含有不饱和碳—碳三键的化合物,通过碳原子sp杂化,其独特的结构使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1]。如何利用炔烃构建有价值的分子骨架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其中,炔烃的双官能化是一种合成简单功能化化合物的有效方法,可以将炔烃转化为多种有机骨架。太阳光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大自然赠予人们的宝贵财富。1984年,Canoy等[2]首次报道了以[Ru(bpy)3](BF4)2作为光催化剂,在蓝光LED灯的照射下,以较高收率实现了Pschorr反应

    生物加工过程 2021年2期2021-04-14

  • 硼氢化钠还原不饱和烃反应研究进展
    不饱和烃(烯烃及炔烃)还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重要转变.传统上,不饱和烃还原一般采用加氢方法,然而加氢过程采用的高度易燃的外源分子态氢气具有很高的风险.硼氢化钠是一种廉价、安全、稳定且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氢化物.一般条件下,仅能还原醛、酮、酯等羰基官能团,不能还原不饱和烃.然而,研究发现在某些金属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硼氢化钠可以对不饱和烃进行还原.多年来,科研工作者对于催化硼氢化钠还原不饱和烃的催化剂做了大量研究.催化剂主要包含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大类,本文主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4-07

  • 基础有机化学与前沿科学研究的结合 ——炔烃*
    面和深刻。本文以炔烃的性质为例,针对炔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知识,将问题细化,并拓展引入当前的前沿研究成果,辅助讲解相关知识,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养,更加深入的掌握相关知识点,明白所学知识点如何应用,努力做到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炔烃主要官能团为碳碳三键,碳原子以sp的形式进行轨道杂化,相互连接形成σ键,未成键的两个p轨道电子云在侧面交盖,形成π键,其π电子云包裹内在的σ键的电子云,分子呈线型

    广州化工 2020年6期2020-04-18

  • 乙腈法丁二烯装置尾气回收技术改造
    精馏后产生的碳四炔烃尾气,其中含有高浓度乙烯基乙炔,需要通过MTBE 装置的大量醚后碳四进行稀释后,作为燃料使用。一部分为脱重脱轻单元脱丙炔塔顶产生,由于丙炔在一定浓度和压力下会发生分解爆炸,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脱轻塔压力控制较低,并且严格控制塔顶丙炔含量,装置指标为≤35 %,因脱轻塔为全回流塔,为了防止丙炔积累,回流槽放空调节阀处于常开放火炬状态,随丙炔放空的组分主要为丁二烯,所以大量高浓度丁二烯作为尾气损失,影响了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本文主要对丁二烯装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2期2020-03-18

  • 红外光解离光谱表征炔烃/烯烃分离
    八面沸石催化剂对炔烃/烯烃化学选择性吸附分离的深层次机制,为新型高效吸附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李兰冬课题组设计合成的镍负载八面沸石催化剂,在乙炔/乙烯、丙炔/丙烯、丁炔/丁二烯等分离过程中均表现出高炔烃动态吸附容量与炔烃/烯烃分离选择性,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对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气体浓度、杂质等不敏感,可满足工业吸附分离的基本要求。研究人员利用自主研制的红外光解离实验装置,证实了镍负载八面沸石催化剂对乙炔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具有在混合气流

    山西化工 2020年3期2020-02-20

  • 炔烃参与的过渡金属催化的C-H活化/杂环化研究
    有机π组件,例如炔烃、烯烃和丙二烯已逐渐参与到C-H键活化构建杂环的反应中。因此,炔烃作为重要的有机π组分,越来越受到有机工作者的的关注。基于此,总结了炔烃作为有机π组件通过C-H活化反应构建稠合杂环的研究进展。以下分别概述了在Rh、Ru、Pd、Co催化的条件下,炔烃参与的C-H活化/环化反应。1 Rh催化Rh(Ⅲ)催化下C-H键活化,随之与炔烃发生的环化反应经常被用作构建各种杂环的有力工具。如图1所示,Guimond等[1]在Rh(Ⅲ)催化下,通过苯氧肟

    生物化工 2019年6期2020-01-06

  • 南开大学在炔烃/烯烃分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实现了化学选择性炔烃烯烃吸附分离。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上。低碳烯烃是化学工业重要的基本原料,全球产能接近400 Mta,其生产过程会引入少量炔烃杂质,对其聚合与后续加工产生极大影响。高效去除炔烃杂质、生产聚合物级低碳烯烃对许多工业过程非常重要,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当前工业上采用复杂且高耗能的选择加氢除炔工艺,虽然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代表的多孔吸附材料可选择性吸附炔烃从而实现炔烃烯烃分离,有望替代当前昂贵繁琐的选择加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年9期2020-01-05

  • 晋城市环境空气中VOCs生成臭氧潜势分析
    分为烷烃、烯烃、炔烃(指乙炔)和芳香烃、醛酮。其中,烷烃占比为15.84%;烯烃占比为28.87%;炔烃占比为2.99%;芳香烃占比为15.47%;醛酮浓度占比为36.82%。烯烃和醛酮是环境空气VOCs化合物中的主要组分。夏季(5月)大气中70种VOCs检出来的污染物68种,较4月份增加了38种,月平均浓度增加144.2%。大气中浓度由高至低前十种化合物依次是:2-甲基-1,3-丁二烯、甲醛、丙酮、正丁烯、正十二烷、乙醛、2-甲基戊烷、丙烯醛、丙醛、间/

    节能与环保 2019年9期2019-10-17

  • 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了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组成(通式)、结构特征以及性质的递变规律;(2)掌握烷烃取代,烯烃、炔烃加成及加聚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3)能书写简单烯烃的顺、反异构体,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4)了解乙烯、乙炔的實验室制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对比、迁移、练习引导学生形成分类对比、归纳总结的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对比、迁移、练习引导学生形成分类对比、归纳总结的思维习惯,并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规律美,激发学生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3期2019-06-13

  • 铑催化无水茚三酮和炔烃脱羰环加成C-C键活化反应的研究
    可以通过环加成与炔烃进一步反应,得到茚酮产物.这将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反应方法,这些产物是有机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剂中的重要化学品.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Bruker AV 400MHz核磁共振仪;Nicolet Magna 550 FT-IR红外光谱仪;Vario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分离柱用硅胶和薄层色谱分析用薄层层析硅胶板均购于烟台化工有限公司.实验过程中所使用溶剂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1.2 实验过程向10 mL小试管中,加入0.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2018-12-13

  • 原子精确的金纳米团簇在催化中的配体效应
    1/TiO2催化炔烃选择性半加氢到烯烃催化活性比较。(e) Au38/TiO2催化不同末端/非末端炔烃选择性半加氢到烯烃活性对比。金纳米团簇具有确定的组成和结构,作为模型化合物有助于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量子尺寸效应使金纳米团簇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在催化、生物、传感、光电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2。目前国际上报道的结构确定的金纳米团簇主要包括硫醇、膦配体、炔配体以及混合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3–7。这些金纳米团簇可以作为模型催化剂来研

    物理化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07-03

  • 我校许凯博士在非过渡金属芳香炔烃碳碳三键裂分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非过渡金属芳香炔烃碳碳三键裂分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其所著论文《Transition-Metal-Free Cleavage of C-C Triple Bonds in Aromatic Alkynes with S8and Amides Leading to Aryl Thioamides》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著名期刊Organic Letters(2018,DOI:10.1021/acs.or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9期2018-04-04

  • FCC汽油选择加氢脱除二烯烃技术进展
    的差距。二烯烃和炔烃的害处。在我国,催化裂化汽油在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这种存在的现象也决定了FCC汽油的质改革的有效性。对于降低二烯烃含量,将辛烷值进行提高,是目前我国炼油技术行业发展中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汽油组成中,有74%都是来自催化裂化汽油。在催化裂化产生的轻质烃里面,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等,这些高度不饱和的烃之中,烯烃是石油化工过程中,最为基本的原材料。但是二烯烃、炔烃这两个元素,对于之后的反应,有着非常大的催化效果,并且会产生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9期2018-01-29

  • 铜催化的末端炔羧化偶联反应合成2-炔酸酯
    通过铜催化的末端炔烃、有机卤化物和CO2的三组分羧化偶联反应来制备2-炔酸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2-炔酸酯;二氧化碳;羧化偶联;三组分反应0 前言2-炔酸酯(炔酯)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化学上十分重要的合成子,可以用来合成许多类天然产物、药物中间体和药物分子等[1]。但是,高效、快速地合成2-炔酸酯(炔酯)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很少有合成方法被报道。此外,二氧化碳是一类丰富、无毒、廉价且可再生的C1资源。利用CO2的固定反应可以用来合成各种增值化学品,包括羧

    浙江化工 2017年8期2017-09-03

  • 炔烃碳硼化反应研究进展
    300070)炔烃碳硼化反应研究进展王 拓1,张佳成2,常 静1*(1.天津大学理学院,天津 300350;2.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天津 300070)有机硼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砌块,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以金属催化的炔烃碳硼化反应是构建烯基硼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从炔烃碳硼化反应催化剂(金属催化剂与非金属催化剂)出发,综述了炔烃碳硼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对相关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烯基硼化合物;金属或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7年7期2017-08-01

  • 烃类易混淆点突破
    2.烷烃的取代与炔烃的加成有何异同?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是连续多步进行的,很难得到单一的纯净物。而炔烃的加成第一步容易,第二步受阻力等因素影响加成困难,所以只要控制反应物的量,加成反应可以控制在第一步。如乙炔和氯化氢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只发生:C H C H+H C l■3.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原理是什么?C a C2属于离子型碳化物,它与水可水解,就是说碳化钙中的钙元素和H2O中的OH 生成氢氧化物,伴随产生的H与碳化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 2017年3期2017-05-05

  •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的C4炔烃加氢技术完成首次工业标定
    化工研究院的C4炔烃加氢技术完成首次工业标定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C4炔烃加氢技术在抚顺同益石化公司20 kta C4炔烃加氢回收丁烯工业试验装置上完成首次工业标定。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对C4炔烃进行加氢处理,炔烃和二烯烃总产率由25.13%降至0.16%以下,单烯烃产率由59.05%增加到82.65%以上,而烷烃辨增量仅为1.51%。该技术不仅可以消除因炔烃物料排放带来的安全风险,而且可以回收大量的丁二烯、丁烯和丁烷。据初步测算,新建20 kta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年1期2017-04-06

  • 例谈烃的命名
    丙基。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例2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烯烃或炔烃的命名正确的是()。A.CH3CH2CHCH2CH2CH3CHCH23-乙烯基己烷B.CH3CHCH3CHCH2CC2H5CCH32-甲基-3-乙基-5-庚炔C.CH3CHC2H5CHCH2CHCH3CHCH35,6-二甲基-2-辛烯D.CHCCHCH3CHCH3CH33,4-二甲基戊炔解析根据系统命名法,A项的烯烃应命名为3-乙基-1-己烯(应选择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上有

    中学化学 2017年1期2017-03-17

  • 铁催化邻苯碳醌与炔烃的苯环化反应
    乙氧基)芳甲醛与炔烃在FeCl3催化作用下的反应。在FeCl3作用下,反应物2-(2-乙氧基)芳甲醛烯醇化得到中间体邻苯碳醌。同时,炔烃捕捉中间体[4+2]环加成D-A反应生成萘衍生物。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应性广、原子经济性高、产物选择性好。Diels-Alder反应,简称D-A反应,是Diels和Alder于1928年报道发现的。D-A反应是合成六元环化物的一个有效和快捷的途径。D-A反应是含有不饱和键的亲双烯体与共轭二烯结构的顺式双烯体,以[4

    化工管理 2017年35期2017-03-03

  • HBF4催化末端炔烃水化成甲基酮的合成研究*
    HBF4催化末端炔烃水化成甲基酮的合成研究*叶东鼐,傅叶娟,王青豪,叶 敏†(赣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炔烃水化成酮是有机合成中最基本的转化.本论文以四氟硼酸为催化剂,炔烃为反应底物, 三氟乙醇(TFE)作溶剂,高效水化合成一系列甲基酮类化合物.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拓展了反应的底物,并提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甲基酮;末端炔;水化;催化酮类化合物是最重要的合成原料之一,将炔烃化合物进行Markovnikov类型的水化反应合成酮是有机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12-21

  • 有关烃类燃烧重要规律剖析
    B.单烯烃C.炔烃 D.苯的同系物解析:借助上述通式分析,由生成CO2和H2O 的关系式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2.混合烃类完全燃烧生成物量值的大小关系与混合烃种类关系。(1)当n(CO2)烃,其组成可能有:烷烃,烷烃和烯烃,烷烃和炔烃,烷烃、烯烃和炔烃。在前两种情况下,则有:n(烷)=n(H2O)-n(CO2);在后两种情况中,则有:n(烷)-n(炔)=n(H2O)-n(CO2)。(2)当n(CO2)=n(H2O)时,其组成可能有:烯烃,烷烃和炔烃,烷烃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 2016年2期2016-11-24

  • 基于理解的“脂肪烃的性质”教学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关系;以典型代表物为例,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典型的有机反应类型;了解不饱和烃与氢气、水、卤代烃等物质的加成反应;能依据烯烃的加聚反应分析有机高分子的链节和单体”,并且建议2课时完成教学。综上所述,脂肪烃教学内容丰富且饱满,针对“脂肪烃的性质”教学的第1课时,如何对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二、设计思想基于教材安排的理解:“脂肪烃的

    化学教与学 2016年11期2016-11-18

  • 氧化石墨烯催化炔烃水化成酮的反应研究* 1
    氧化石墨烯催化炔烃水化成酮的反应研究* 1温月璐,陈正旺,罗国添,刘良先,叶敏†(赣南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摘要: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丰富的官能团.本论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催化剂,炔烃为反应底物, 1,2-二氯乙烷作溶剂,高效合成一系列酮类化合物.比较不同反应条件,并提出反应的可能机理.关键词:氧化石墨烯;炔烃;水化;酮酮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的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发展高效合成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7-18

  • 化难为易确定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
    题(5),具体为炔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而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有机化学部分对同分异构体的考查包括第7题和第38题(4),都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相对于2015年考题要复杂得多。第7题包括确定一定数目碳原子的烷、烯、醇、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第38题有机物中除含C、H两种元素外,还有氮元素,覆盖面广,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一些有机物的常见同分异构体数目都在十种以上,尤其38题有19种同分异构体更是超乎学生的想象。在有限的时间准确确定如此多种同分异构

    中学化学 2016年2期2016-05-31

  • 盘点有机化学中的无机试剂
    型试剂溴水烯烃、炔烃、酚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烯烃、炔烃液溴苯钠型试剂钠醇、酚、羧酸氢氧化钠溶液卤代烃、酚、羧酸、酯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卤代烃碳酸钠酚、羧酸、氨基酸碳酸氢钠羧酸、氨基酸氧化剂氧气大多数有机物(燃烧)、醇、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醛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醛、葡萄糖还原剂氢气烯烃、炔烃、苯、醛、酮其他试剂氯气烷烃、烯烃、炔烃、苯浓硝酸苯氢溴酸醇二氧化碳酚钠水烯烃、炔烃、酯氯化氢烯烃、炔烃、氨基酸碳化钙、饱和食盐水─2

    中学化学 2015年7期2015-12-25

  • 高教版《基础有机化学》中两个还原反应机理的修正与补充*
    子的还原反应(即炔烃用碱金属和液氨还原反应和Birch(伯奇)还原反应)机理有不妥和需要完善之处,对此进行了修正与补充。有机化学 自由基负离子 反应机理 修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北京大学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等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前后经历3版,是国内有机化学教科书中非常优秀的一套教材[1]。该书结构合理,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与教学科研发展方向一致,得到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但该书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炔烃用碱金属

    大学化学 2015年4期2015-12-07

  • 一种负载型铜基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负载型铜基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涉及一种负载型铜基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包含载体,以及负载于该载体上的如下组分:a)铜5%~15%(w);b)铱0.5%~3.0%(w);c)磷0.5%~3.0%(w);以及可选加入的锆和/或镍。该载体优选自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和氧化铝-氧化硅载体中的一种,更优选为氧化钛-氧化铝复合氧化物载体。该催化剂可用于加氢脱除C4馏分中的炔烃,不仅催化活性高、选择性高,

    石油化工 2015年9期2015-08-15

  • 铜催化CO2和1-苯基丙炔的氢羧基化反应机理及区域选择性
    基铜中间体.由于炔烃的不对称性,烯基铜中间体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最后可导致生成两种对应的α,β不饱和羧酸衍生物;(2)CO2插入烯基铜中间体得到羧基铜中间体;(3)(EtO)3SiH与羧基铜中间体发生σ转位反应形成最终产物,同时重新生成催化剂Cl2IPrCuH.理论研究还表明,生成两种α,β不饱和羧酸衍生物的反应路径所对应的决速步骤不同,在Path a中炔烃插入反应和CO2插入反应都可能是整个催化反应的决速步骤,自由能垒分别为68.6和67.8 kJ·mol

    物理化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8-15

  • 在碱金属/液氨作用下两类还原反应的机理探讨
    括两类还原反应:炔烃被还原成烯烃的反应和Birch还原反应,一般认为它们在反应过程中都生成了自由基负离子中间体。我们将在本文中对它们的机理进行进一步探讨。1 碱金属/液氨下炔烃的还原反应炔烃用碱金属和液氨还原生成烯烃的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合成E型烯烃衍生物的经典方法之一。例如在图1中,2-丁炔可以通过此还原反应生成E型2-丁烯[1]:图1 2-丁炔用钠和液氨还原生成E型2-丁烯反应的过程如图2所示:首先是炔烃分子(1)中的碳碳三键从液氨中得到一个氨合溶剂化电

    大学化学 2015年4期2015-02-13

  • 利用ASPEN PLUS优选丁二烯抽提装置第二汽提及溶剂精制系统物性方法
    5%~2.0%的炔烃,随着我国乙烯裂解深度的增加及裂解规模的扩大,裂解混合碳四中炔烃含量明显增加,部分厂家裂解混合碳四中炔烃含量甚至超过2.0%(wt)[1]。丁二烯的生产主要采用混合碳四抽提工艺,在抽提过程中为分离碳四炔烃(主要为乙烯基乙炔),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质量分数为3%~7%的丁二烯损失,而且为了防止尾气中炔烃浓度因超标而引起的爆炸危险,通常利用大量的丁烯、丁烷或者甲烷将炔烃稀释到安全浓度范围后排放火炬系统或低价出售。随着国内乙烯规模的扩大以及对丁二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4年7期2014-10-10

  • 钯催化炔烃与苯胺羰基化合成丙烯酰胺*
    6000)钯催化炔烃与苯胺羰基化合成丙烯酰胺*周 栋,邓佑林,潘诗睿,唐 石(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在氯化钯/氯化铜的催化体系作用下,炔烃与苯胺在一氧化碳(101.325 kPa)环境中进行串联氯钯化/羰基化反应,以中等产率得到在功能材料领域存在广泛应用价值的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羰基化反应;卤代丙烯酰胺;炔烃;苯胺;一氧化碳丙烯酰胺(酯)及其衍生物是合成纤维工业和合成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单体及其均聚物、共聚物都越来越广泛地被用在国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9-06

  • 丁二烯塔釜废烃的综合利用
    共沸;甲苯;C4炔烃丁二烯抽提工艺主要有:DMF法、乙腈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法。在丁二烯精制塔釜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烃,其主要成分是C4烃类,余下的部分是C5烃类、甲苯、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和少量聚合物[1-3]。通过对NMP工艺研究,找到综合利用物料的简捷方法。1 NMP法丁二烯抽提工艺简介NMP法丁二烯抽提工艺以含有一定比例水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为溶剂。富含1,3-丁二烯的裂解C4以气态形式进入第一萃取精馏塔,在溶剂存在的条件下,

    河南化工 2014年9期2014-09-01

  • 中国石油C4炔烃加氢回收丁二烯技术拟首次工业应用
    油化工研究院C4炔烃加氢回收丁二烯技术已经完成工艺技术包的编制,基本具备工业化条件。据悉,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抚顺石化公司等对此技术的研究进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13年8月,中国石油决定在大庆石化公司开展该技术的工业化试验,预计2014年底进行首次应用。据称此项技术在中国石油全面推广后,仅丁二烯回收一项即可带来数亿元收益,并显著减少环境污染。裂解产物中C4馏分是生产丁二烯的主要原料,在进行丁二烯抽提时,通常要排放一定数量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4年4期2014-04-06

  • 过渡金属催化合成异喹啉研究
    丁基芳基醛亚胺和炔烃进行的环合反应;1987 年,MAASSARANI等[13]利用环钯 N,N-二甲基苯胺和炔烃的环合反应;1988年,WU等[14]利用四氟硼酸环钯N-叔丁基苯亚胺盐和炔烃的环合反应,成功合成了异喹啉;但反应产率低,反应温度高,需要等摩尔量的催化剂用量且用量大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催化活性高的催化剂合成异喹啉的方法.1999 年,ROESCH 等[15]报道了钯催化 N-叔丁基邻碘(溴)苯甲醛亚胺和末端炔烃的偶合反应,随后利用Cu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6

  • 新型乙腈法丁二烯抽提工艺的模拟研究
    增加,C4馏分中炔烃含量增加,导致现有丁二烯抽提装置的第二萃取精馏塔超负荷运行,致使丁二烯产品中的炔烃含量难以达标,但以丁二烯为原料的有机合成过程对炔烃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8-9]。在丁二烯的生产过程中为达到脱除炔烃的目的,往往采用加大溶剂用量和提高回流量等措施,结果导致丁二烯损失量增加,能耗增大。C4馏分选择加氢除炔烃技术主要为法国石油研究院技术[10]和UOP公司的KLP技术[11],但炔烃加氢的选择性不够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了C4选择加氢技

    石油化工 2013年5期2013-05-03

  • 新的拓扑指数Tx用于炔烃的热力学性质
    果.本文就此针对炔烃独特的不饱和三键提出一种新的拓扑指数Tx,并用新的拓扑指数Tx对炔烃的热力学性质,△rHm(g),sm(g),△rGm(g),进行了研究.1 拓扑指数Tx的构建以1-丁炔为例,画出其隐氢图为:距离矩阵D=[dij]N×N(N为碳原子数目),dij为处在i位置碳原子与处在j位置的碳原子之间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边的数目,对于处在同位置碳原子的dij=0,如1-丁炔中1号位的碳原子与2号位的碳原子之间的dij=3,1号位的碳原子与3号位的碳原子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04-21

  • 联吡啶钌配合物对末端炔烃的催化
    ]的配合物等催化炔烃环三聚是制备取代苯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配合物催化环三聚反应生成苯的衍生物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14-16]. 在催化炔烃的环三聚反应中,过渡金属中心原子、配体结构、炔烃的结构及反应介质等都对催化反应的产率,特别是对产物取代苯上取代基的区域选择性产生影响. 在研究含水配体的过渡金属钌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时,发现其对乙腈具有催化水化作用[17]. 该类配合物对与乙腈具有相似三键结构的末端炔烃是否具有催化环三聚作用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1 实验部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04-21

  • 钌催化C-H键活化构建C-C键反应的研究进展
    烯酸酰胺类和内部炔烃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共轭双稀类化合物的研究工作。Uemura等[17]报道了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末端炔烃在Ru3(CO)12催化下共轭加成生成共轭双稀的反应,也得到较好的产率(Scheme 4)。最近,Plietker等[18]发展了一种新的钌催化体系,与Watanabe和Uemura的催化体系相比,其具有更广泛的底物适应性,无论是对内部炔烃还是末端炔烃亦或者是对多取代的丙烯酸酯类,都能够高效、高选择性地合成共轭双稀类衍生物。碳青霉烯类化合物

    合成化学 2012年4期2012-11-21

  • 氯化钯和氯化铜催化炔烃卤钯化环化反应的应用研究
    化钯和氯化铜催化炔烃卤钯化环化反应的应用研究唐建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长沙 410205)卤钯化反应是有效地构建多种生理活性药物、有机功能小分子以及合成骨架的重要途径,在有机合成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综合整理,对近几年来氯化钯和氯化铜催化炔烃环化反应合成含氧杂环化合物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等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炔烃;卤钯化反应;含氧杂环化合物;含氮杂环化合物;合成炔烃卤钯化是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它能够在产物中引进合成中非常有意义的烯基卤官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11-13

  • Negishi试剂与铜或镍化合物促进含硅基六取代苯的合成
    化合物诱导三分子炔烃环三聚反应来合成苯类衍生物[1].但是,有效控制三分子炔烃的分子间偶联十分困难,即这类反应的主要问题在于采用不对称内部炔烃进行分子间环三聚反应的选择性较差北海道大学高桥保教授和北京大学席振峰教授[2-4]在合成苯衍生物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主要采用二丁基二茂锆(又称Negishi试剂)和二乙基二茂锆诱导合成苯环,实现了由 3种不同的炔烃分子,高选择性、高产率合成六取代苯的过程.笔者在高桥研究室的工作基础上,对茂锆诱导合成苯类化合物的反应进行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2年9期2012-05-10

  • 半夹芯16电子化合物CpCo(S2C2B10H10)中B(3,6)位的选择性分步取代反应
    nyl)(1)与炔烃HC≡CC(O)Fc(Fc:ferrocenyl)在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反应生成化合物CpCo(S2C2B10H9)(CH=CHC(O)Fc)(2)。在化合物2中,一分子HC≡CC(O)Fc偶合到原料化合物1的碳硼烷笼子的B(3)位点,导致B(3)位的氢原子迁移到炔烃的内部碳原子上形成烯烃取代基。2能继续与另外一分子HC≡CC(O)Fc反应,生成B-双取代产物CpCo(S2C2B10H8)(CH=CHC(O)Fc)2(3)。3仍然是1

    无机化学学报 2011年8期2011-11-09

  • (Cl-nacnac)Pt(H)与端炔的反应机理
    之间生成副产物,炔烃插入为决速步骤.基于主、副反应机理,合理地解释了主、副产物生成的原因.分析表明,主产物是热力学控制的产物,而副产物是动力学控制的产物.密度泛函理论;反应机理;铂;炔烃插入;炔烃双聚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empleton′s experiment(West,N.M.;et al.Organometallics2008,27,5252),the mechanisms of the main and the s

    物理化学学报 2011年3期2011-10-14

  • 碳碳三键与碘单质的加成反应
    教学的教师在讲授炔烃与卤素的亲电加成反应时,常常会碰到学生问这样一个问题:炔烃与碘单质能进行亲电加成反应吗?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曾多次碰到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与同事讨论也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我们查看了一些有机化学教材,绝大部分教材对炔烃与碘单质能否起加成反应避而不谈。只有章烨主编的《有机化学》明确指出乙炔与碘单质反应得到反式1,2-二碘乙烯,但未指明反应条件,也未说明该反应是否属于亲电加成反应[1]。另外,恽魁宏主编的《有机化学》谈到乙炔

    大学化学 2011年1期2011-09-26

  • Pd(OAc)2/TBAB催化卤代芳烃与末端炔烃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研究
    型碳卤化物与末端炔烃之间的Sonogashira交联偶联反应是合成芳炔和共轭烯炔常用的方法之一[1~6]。该反应常需要加入膦配体稳定钯催化剂以及碘化亚铜促进反应的进行,并在过量的胺中进行反应。但大多数膦配体对空气和水敏感,碘化亚铜用作助催化剂的同时又促使末端炔烃自身Glaser偶联反应的发生,加大副反应的程度导致成本提高。因此,研究无铜、无配体的催化剂对Sonogashira交联偶联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一种无铜[7~10]、无配体[11]、水系[12

    合成化学 2010年2期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