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

  • 天琴艺术与布傣族群的审美制度*
    的重点关注对象。天琴是布傣人重要的民间乐器,具有较明显的审美属性,人们在天琴的弹奏和吟唱中,在美妙动听的天琴声中,获得了审美愉悦的满足。同时,天琴作为布傣族群生活的参与者,与布傣族群的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庆典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布傣族群审美制度的物化形式,它规定和影响着布傣人的审美与艺术活动,在布傣人生活中发挥着审美制度的功能,而天琴从仪器到乐器再到商品的角色转换,又使得我们从中窥见了布傣族群审美制度的变迁和审美观念的演变。二、天琴艺术的审美属性著名的

    艺术品鉴 2023年6期2024-01-12

  •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广西乐器天琴的地域性研究
    视域,以广西乐器天琴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继而从文化地理学出发,围绕天琴形制、天琴使用场合以及天琴乐曲三个维度分析了天琴的民族性,最后以《弹天》《天琴弹起来》《唱天谣》等天琴代表性作品为例,从调式、结构、旋律等角度揭示了天琴作品的民族性,并探讨了天琴的传承策略。[关键词]文化地理学;天琴;民族性;地域性[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3期2023-06-20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再思考 ——以天琴文化为例
    1。本文在对壮族天琴的故乡田野考察和口述史发掘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近年来天琴文化的变化、传承和保护状况,以思考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一、天琴文化的历史演变天琴文化是以弹拨天琴(布傣语称为“叮”或者“鼎”)为主要演绎形式的一种传统文化,集乐器、乐曲、唱词、弹唱、舞蹈、展演等多种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主要流行于广西凭祥市、防城港市防城区、崇左市龙州县和宁明县以及越南北部。天琴文化积淀着壮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壮族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心理特征、

    贺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3-01-06

  • 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出全球重力场数据
    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介绍,中山大学 “天琴一号”卫星近期已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该项技术此前一直为美国和德国所垄断,天琴一号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据介绍,2020 年8 月7 日,天琴一号开展了约30小时的地球重力场应用试验。在此期间,“天琴一号”卫星关键载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和惯性传感器同时开机,卫星飞行轨迹基本实现全球覆盖。对于获得的数据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2年3期2022-11-24

  • 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出全球重力场数据
    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山大学“天琴一号”卫星近期已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该项技术此前一直为美国和德国所垄断,“天琴一号”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罗俊说:“‘天琴一号’卫星并不是专门的重力卫星,它的目的是进行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验证,但是因为‘天琴计划’需要多个领域技术集成突破才能完成,所以同步实现了诸多前沿领域的科技突破,地球重力场探测

    网信军民融合 2022年3期2022-11-17

  • 乡村振兴视角下天琴制作技艺传承与转化研究
    2021年,壮族天琴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的壮族天琴艺术涵盖了以天琴为法器进行伴奏的民间仪式和以天琴为主打乐器的表演艺术,但没有明确包括天琴制作技艺的内容。壮族天琴艺术与天琴制作技艺密不可分。它们组成了人们所说的“天琴文化”,即在壮族天琴艺术基础上延伸的天琴制作技艺与改良和以天琴为主的文创产品开发。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政府与民间合力把流行于中越边境的民间法器天琴打造成为一种民族表演乐器,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2-26

  • 广西壮族天琴文化艺术的诠释与开发
    添了绚丽的色彩。天琴是广西壮族地区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主要流行于广西中越边境的防城港、龙州、宁明、凭祥等地的壮族地区,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其承载着壮族丰富、优秀的文化内涵,是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壮族文化的瑰宝。一、天琴之琴天琴是以生命为主题的音乐文化产物,天琴的名称、形状、图案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发音原理外,还蕴含着壮族深刻的传统社会文化内涵。(一)天琴的名称天琴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壮族地区的民间拨弦乐器[1],是当地的天婆为开展法事活动,

    艺术家 2021年2期2021-11-26

  • 广西地区非遗天琴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研究
    0)广西地区非遗天琴文化在产业化中经历了整合、顺应以及重新建构等不同的阶段,同时保留有原本的天琴文化内涵,创设出了新的传承、保护以及发展天琴文化的模式,这也为天琴文化的向前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在非遗文化的视角下,促进天琴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保护既可以充分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还能促进以天琴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水平的提高。由此本文探讨在广西地区的非遗天琴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保护,可以对天琴艺术、文化产业的传承、保护以及促进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一、广西地区非遗

    戏剧之家 2021年15期2021-11-14

  • 壮族天琴琴头缚弦形式初探
    008)一、前言天琴2021 年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新时代展露出不断传播和发展的魅力和活力。壮族天琴用葫芦做琴筒的用材独具特性。除此以外,从外观上看,传统壮族天琴琴头整体呈现正面窄、侧面宽,且向上逐渐变窄的形态,这种形制线条简约美观,富有特色,灵巧可爱。然而,这样的琴头也存在着弦槽槽壁较薄、弦轴较细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的琴头缚弦,则存在着弦轴与弦槽槽壁摩擦面小,容易滑动,导致调弦不便和琴弦容易跑音的毛病。现代天琴改用拨片弹弦,采用固定音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2021-10-22

  • 壮乡神秘的“鼎叮”之声弹上了千年
    声的古老乐器就是天琴。“鼎叮”之声,源于乐器独特的音色,为空弹两根琴弦所发出“叮叮”声,故壮族先民取其音为其名。在古骆越文化中,鼎叮作为壮族民间沟通天命的法器,常用于禳灾治病、祈求丰登的祭祀活动中,与天有关,为敬天之琴。天琴,是天赐的声音广西地方文献《岭表纪蛮》有关于天琴的记载:“以匏为乐器,状如胡琴,其名曰‘鼎,以铁或铜为链,手势而掷诸牀,使其有声,其名曰‘马。”在古时,壮族先民认为,天琴是天赐的乐器,是巫师沟通天命、祭祀做法的法器。“鼎叮”是从天而来的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1年9期2021-10-11

  • 民族文化渗透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以壮族地区的“天琴”民族文化为例,分析民族文化渗透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以及策略,有效地促进壮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发扬,让更多的人看到天琴文化,了解天琴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并且提升对天琴文化的热爱,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带来很大的帮助。[关    键   词]  民族文化;中职学前教育;文化素养;壮族天琴文化;策略[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9期2021-09-22

  • 天琴的教学与发展 ——以天琴郎艺术工作室为例
    46199)一、天琴的背景与文化(一)天琴的发展背景天琴,壮语称“鼎叮”,是壮族人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天琴流传于民间艺人,是骆越文化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天琴弹唱,称为“唱天”、“跳天”、“弹天”,这种唱跳形式原是为天婆为人祈福消灾治病时所用,后来这种巫术性质的歌舞形式逐渐演变成了群众娱乐性活动。天琴历史悠久,传说已有1000 多年历史,但真正有关天琴的记载才两百多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民间艺术普查中,天琴以壮族民间弹拨乐器的身份编入《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2021-08-23

  • 悠悠天琴,千年壮魂
    桑的壮乡瑰宝——天琴天琴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所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流传已逾千年。在壮语里,天琴被称为“鼎叮”,因琴声圆润明亮似“叮铃”而得名。天琴的外形、构造,琴筒与板胡相似,琴头正窄侧宽,琴杆既细又长。它最特别之处,是琴头、琴杆用三节木料相接而成,却不用一颗钉,不涂一点胶。这样的乐器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其他哪个民族、哪个地区有与天琴相同的乐器,可以说它是乐器史上的一个奇迹。过去,在壮族人的观念里,天琴是神圣之物,只有在一种名

    学苑创造·C版 2021年2期2021-03-10

  • “一带一路”背景下壮族天琴文化推广路径探究*
    语学院)一、壮族天琴发展现状在2003年龙州天琴女子组合登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舞台后,天琴逐渐为人所知,自此龙州天琴女子组合多次走出龙州,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多个城市进行天琴表演,但由于天琴自身表演形式和传播方式上的缺陷,天琴始终缺乏相应的知名度。天琴传播主要还是依靠于传统的演出活动或者传统媒体的报道,在天琴的主要流传之地广西龙州县,当地民间会不定期举办天琴表演活动,政府曾经也举办过天琴艺术节,但规模比较小,人数也有限,在现代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天琴艺术相

    品牌研究 2020年12期2020-12-19

  • 壮族天琴地域文化与高校育人多角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不断提出新要求。天琴是广西壮族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发源地如何抓准高校地域环境优势,打造“会校企社”多角度融合的文化育人机制,培养一批兼备继承、传播、创新能力的文化继承者与传播者,满足地区文化振兴需要。党的十九大站在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高度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积累和沉淀,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教育的不竭源泉,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是高校文化育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2020-12-07

  • 情感能量视域下的天琴传承模式研究
    要】近年来,广西天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传统天琴与当地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直接与当地的宗教、民族信仰相连,它与神、人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天琴要面对的是生存情景的转变,从当地宗教中必不可少的一件法器,转而成为一种表演乐器。本文从情感能量角度出发分析天琴的两种传承模式,旨在提高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情感能量问题的重视。【关键词】天琴;情感能量;非遗保护【中图分类号】G122                      【文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2020-07-09

  • 数字音乐语境下龙州天琴音乐的创新思考
    摘 要:天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一带独有的弹拨型乐器,相传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经被列入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广西龙州一带独有的文化品牌。天琴音乐作为广西龙州一带独特的民族音乐,最初是祈求天与人之间的交流,祈祷风调雨顺所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天琴音乐的这种社会功能正在慢慢消失,再加上年轻人外出打工,天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面临很大困境。文章结合当下流行的数字音乐,论述了如何利用数字音乐技术进行龙舟天琴音乐的创新,以期让这项古老的民族音乐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

    大观 2020年5期2020-06-22

  • 天琴与少年
    上,都能看到龙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身着壮族服饰,轻翘莲足,晃动着系在脚脖上的铜铃,双手环抱着古琴,纤纤玉指在琴弦上轻拨细挑,琴乐百转千回。一人一琴灵动温婉,情意缠绵,仿佛能柔化作一缕青丝,随着空灵的琴声走进观众心田。而这悠扬的古琴,便是伴随壮族人民走过千年沧桑的壮乡瑰宝——天琴。悠悠古琴,千年壮乡魂天琴最初是壮族的布偏与布岱支系人所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流传已逾千年。在壮语里,天琴被称为鼎叮(壮文:Den),因琴声圆润明亮似“叮铃”而得名。2007年,天琴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0年4期2020-04-20

  • 引力波:“天琴”启航待你奏鸣
    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琴一号卫星2019年12月20日,伴随着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升空,我国“天琴”引力波探测计划首颗技术验证卫星——“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启航,开启了它的宇宙探索之旅。“天琴计划”是由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一号”肩负着对无拖曳控制技术、惯性传感器技术、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等进行在轨验证的使命,可谓是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探路者。空间引力波,“天琴”启航,待你奏鸣。构建空间“天文台”

    太空探索 2020年3期2020-03-23

  • 壮族天琴艺术的传承现状研究
    532200)天琴,又称“鼎叮”,由乐器发出的声音谐音而得名,称为“天琴”主要是因为该琴用于一种叫“天”的文艺活动。[1]191相传远古时期天下连年大旱,壮族先祖“将千金”为拯救同胞而到金龙峒长跪求雨,感动苍天,一位须发银白的老仙翁腾云驾雾而来,给她一个葫芦、桃棓和两条长胡须。“将千金”听从老仙翁的嘱托,用这些东西制成“鼎”弹唱求雨,招来神龙,天降甘霖。之后,壮族人民便把“鼎”看成上天赐予的神物、喻天通神的法器,能祈福消灾、满足心愿。①在宗教仪式和“侬峒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3-22

  • 近十五年壮族天琴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2005年—2019年)
    530006)天琴是古骆越人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仍流传于中越边境一带。当地方言俗称“鼎”或“叮”。该乐器形制、音色独特,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传统社会主要应用于民间祭祀与宗教活动,颇受当地壮族人的青睐,是其流行地壮族群众的重要文化标识。“文化大革命”期间,天琴文化一度被禁止。时过境迁,天琴文化在当地壮族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步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人更是普遍丧失了关注与传承天琴文化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3-22

  • 壮族天琴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的个人实践 ——以秦华北为例
    自治区龙州县壮族天琴的制作者秦华北以自己的实践传承与创新了天琴这一被认为是壮族民间艺术瑰宝的制作与演奏技艺(秦华北对壮族天琴艺术的贡献以制作天琴为主,兼具有演奏与传播。因此,本文对秦华北的田野调查也主要关注其天琴制作技艺,兼具其对天琴的演奏和对天琴艺术的传播)。在实践过程中,秦华北对天琴形制进行创新,并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平台,将天琴艺术展示于众,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7年)。在此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3-15

  • 壮族天琴艺术的特征及文化内涵
    530022)天琴艺术作为骆越后裔壮族传统优秀文化之一,早已存在于民间社会的生活中。然而,我国学者对其认识和研究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一些学者命名并披露于报端。但对天琴艺术的基本特征、文化内涵及主要价值等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笔者有兴趣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天琴艺术的基本特征天琴艺术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笔者通过考察研究认为,天琴艺术蕴含了悠久性、地域性、多元性三个基本特征。(一)悠久性古老是天琴艺术的一大特征。有关天琴艺术的起源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3-15

  • 骆越文化之花
    壮家阿妹唱。骆越天琴,从古至今,琴声、歌声伴随着民族节日、壮族传统盛会等在海内外广泛传播。从最初的民俗文化活动到今天的旅游经济文化、网络电视媒体的发展宣传中,天琴文化渐渐不再只属于壮族地区,而是更加具有现代化的艺术魅力和包容性、豁达性,从最原始的人间法器发展成为非常受到人们喜爱的带有新时代韵味的乐器。从几千年前瓯骆人生活信仰的角度来考虑,天琴的传承是伴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发扬光大的,同时这宗教的传承又具有世家传承制度的特点,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典型且标准的非物质文

    人物画报 2020年16期2020-03-09

  • 骆越文化之花
    壮家阿妹唱。骆越天琴,从古至今,琴声、歌声伴随着民族节日、壮族传统盛会等在海内外广泛传播。从最初的民俗文化活动到今天的旅游经济文化、网络电视媒体的发展宣传中,天琴文化渐渐不再只属于壮族地区,而是更加具有现代化的艺术魅力和包容性、豁达性,从最原始的人间法器发展成为非常受到人们喜爱的带有新时代韵味的乐器。从几千年前瓯骆人生活信仰的角度来考虑,天琴的传承是伴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发扬光大的,同时这宗教的传承又具有世家传承制度的特点,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典型且标准的非物质文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2020-01-06

  • 一颗南国边陲的明珠 ——布傣黑衣壮天琴文化艺术
    作文化,巫文化(天琴文化)等,以青蛙,鹭鸟,水牛,铜鼓为图腾。其中以巫文化中的天琴文化最为独特耀眼。“天琴”与“巫”是共生同存,因而“天琴”是布傣人独特的巫术仪式中的重要法器,有祈福辟邪,驱邪送鬼的作用。一般以仙公道婆焚香拜道才能“请”下神器“天琴”,仙公道婆手持天琴弹奏,口吟咒语喃唱,脚摇铜铃如马过山,这就是琴,人,铃三者合一的独特的祭祀形式。手上的天琴起着唤天功效,嘴里的咒语起着送福追福的功效,脚上的铜铃起着如骑着马,追魂追神,以便更快地通神通灵之效。

    鸭绿江 2019年18期2019-11-12

  • 身体行为与文化认同
    龙州传统乐器——天琴的一种特殊的音律现象,它曾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龙州天琴的三位执仪人进行测音分析,发现其中立音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通过对中立音的生成进行纵横两方面因素的探讨与剖析,体现了制作者对琴杆形制的文化认同,阐述了表演过程中身份行为对中立音形成的影响。关键词:中立音;身体行为;信仰文化;天琴;音乐生成中图分类号:J6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9)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2期2019-09-10

  • 支持北斗三号全信号体制
    康嘉林天琴二代作為全新一代GNSS多模多频高精度基带芯片,采用了宽带的GNSS接收机处理技术,相较于天琴一代最明显的提升在于其单一芯片实现了对全星座全频点的支持,特别是加入了对北斗三号民用导航信号体制的支持,这使得搭载天琴二代的高精度产品能够接收到北斗三号系统的所有导航信号。天琴二代芯片支持的频点从24个增加到31个,并且通过软件配置天琴二代实现了卫星信号解调的升级,即能够支持现有及未来计划发布的所有导航信号频率。目前,智能手机中内置的定位芯片所支持的频点

    通信产业报 2019年17期2019-06-25

  • 壮族天琴现代歌词的认知参照点研究
    004)一、引言天琴原是流传于广西龙州、凭祥、防城、宁明及越南北部一带布傣壮族在民间宗教仪式中使用的弹拨法器,已有上千年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天琴逐渐发展为独具艺术魅力的民族弹唱乐器。随着政府和民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挖掘,天琴文化逐渐系统化和大众化,以天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表演、艺术培训[1]178层出不穷,进一步推动了天琴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在现有众多天琴文化研究中,李妍[2]102-108、秦红增等[3]39-47深入分析了天琴文化的哲学、宗教、审美内涵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5-22

  • 跨区域天琴共享文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创新性发展。二、天琴是跨区域“非遗”共享文化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壮族信仰“天”的地方是中越边境与越南交界的县市,即广西的防城港、宁明、凭祥、龙州、上思、德保、大新、靖西、那坡以及云南的文山等县市。天琴本来是巫事的法器,通过“做天”实现人神沟通,达到娱神目的。关于天琴确切的起源时间,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的看法。从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看,研究者主要关注中越边境广西龙州县以及广西防城区的天琴文化。如龙州县金龙镇布傣族群的“天”信仰、“做天”仪式、天琴法师及法事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9年6期2019-03-03

  • 天琴天籁
    大古乐器之一——天琴天琴在壮话里称为“鼎叮”,由琴鼓、琴杆、琴轴、琴弦、琴马等部件组成。演奏时,音域宽,音色清亮、圆润,十分悦耳。此琴主要是在龙州、宁明、凭祥、防城港一带的壮族群众中流行。最先是天婆(巫婆)进行祭祀、禳灾治病时使用的。天婆出行那天,一般身穿黑色长裙,头戴绒帽,手持天琴,边唱边弹边舞,称唱天、弹天、跳天,所以这种乐器就被称为“天琴”。天琴被壮族人民视为神物,能解难降福,平时是不能乱动的。用时也要先敬了香才能取下弹奏。后来,这种带有巫术性质的

    三月三 2018年5期2018-11-26

  • 非遗视角下天琴音乐文化的传承 ——我国第十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为例
    30022)一 天琴的演奏技巧及表演形式(一)天琴的演奏技巧天琴的演奏技巧不同于其他的弦鸣乐器,有着自己特有的演奏符号标记,最常用的演奏符号如表1:表1 谱例中常用的符号及名称天琴的演奏需要使用拨片弹奏,这是天琴与其他乐器演奏的最大的区别,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演奏时左手弧口夹住琴杆上下滑动,作用主要为按弦。另外,天琴的指法记号也不同于其他乐器,天琴不使用大拇指按弦,只用2—4 指,将一定为食指、二为中指,以此类推。以上这些演奏技巧只是天琴在乐谱中经常使用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2018-09-27

  • 桂西南边境壮族天琴音乐文化的传播
     530022)天琴的发展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在民间主要用于祭祀、巫道等宗教活动,近年来经过形制的改良及演奏技巧的完善,开始作为一种乐器在各大舞台上演出。因其在演奏时发出“叮叮叮叮”的清脆音响,在民间又称之为“叮”或“鼎”。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及天琴本身的民族特色魅力,天琴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和艺术魅力,从开始在乡土中传承,只被当地人所熟知,到现在进入都市,被千家万户所认识,体现了天琴与时代的融合。目前关于天琴音乐文化传播的研究,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2018-07-11

  • 广西壮族天琴现代唱词探析
    [摘 要]天琴现代唱词在内容上体现了壮族民众的乐观精神和时代特征,在意象的选取、赋比兴的运用上独具特色。与旧有唱经相比,现代唱词在内容、创作主体、功能、文辞方面都呈现差异,反映了部分壮族民间传统歌谣从仪式化、宗教化向世俗化的转变。[关键词]天琴;现代唱词;世俗化;民间文学天琴原是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壮族布傣族群在民间宗教仪式中使用的弹拨法器,在进入21世纪后,它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民族弹唱乐器。天琴的现代唱词是天琴文化历时传承的手段之一,是民俗事象大

    神州民俗 2018年3期2018-05-15

  • 穿越千年的民艺精粹
    边城的千年魅力。天琴,世俗法器的艺术灵光壮族骆越先民在八桂大地上曾经为后人留下了稻作、棉纺织、花山壁画、玉器文化等宝贵财富,在崇左龙州,他们则留下了天琴——这个音域宽广、音色圆润的弹拨弦乐器。天琴所形成的文化系统被世人称之为“天琴文化”,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祭祀的神秘色彩引人神往,近几年崇左龙州成为了许多壮族民俗爱好者的探幽之地。天琴源于壮族先民骆越人对天地自然界的崇拜与敬畏, 弦音古朴,余韵悠长,骆越人用音乐和舞蹈与神灵沟通, 避邪祈福、酬神拜天。最早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8年9期2018-05-14

  • 引力波探测,中国没有缺位
    团队探讨并提出“天琴计划”时,全球科学家仍未探测到引力波;而LIGO团队确定了引力波的存在,“天琴计划”意义就更加重大。罗俊说,引力波研究可比肩美国“阿波罗探月计划”,是太空、外太空研究的制高點,中国必须有一席之地。“天琴计划”是由三颗全同卫星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天琴的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天琴计划”一直在边建设边积累,已经做了20多年的技术储备。正因有几十年的积淀,在谈到欧洲类似的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LISA将于2034

    科学导报 2018年26期2018-05-14

  • 天琴的造型及内涵溯源
    532200)天琴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 在壮族的偏人与岱人中流传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在弹奏天琴的时候发出“叮叮鼎鼎”的声音,所以就叫“叮鼎”,与天琴音近,既符合天琴的含义(与天对话)又雅气一点,后面就统称天琴天琴造型简约,声音清脆明净,不拖泥带水,不论是给歌舞伴奏还是独自表演,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壮族地区举行民间民俗仪式的时候少不了它,被誉为与天沟通的“神器”。天琴(本文图片均为作者田野调查时所拍摄,后同。)一、天琴的造型特点天

    大众文艺 2018年5期2018-04-09

  • 少数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推广运用
    器乐 推广运用 天琴【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205-02一、民族乐器在音乐课堂上的推广运用——以天琴为例(一)天琴演奏的多样表演形式天琴,是壮族支系偏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偏语称鼎叮。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宁明和龙州等地。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天琴的表演形式多样,既可以独奏也可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8期2017-12-27

  • 印象崇左,魅力边城
    ,一切顺其自然。天琴:广西一首古老的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天琴的家乡在龙州,它是一座有着1290多年历史的古城。古骆越文化造就了龙州县及左江流域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而天琴则是古骆越文化里一支古老的歌。据有关史料和近年来专家的考察论证,天琴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条件下應运而生的:秦瓯战争结束后,战败的壮族祖先——西瓯骆越先民们只好依山傍险,以单个氏族或部落为群体占洞而居,自成洞落,遇到天灾人祸时就祈求神主的庇佑,于是他们制作出了粗糙的祈神物——天琴。从唐代

    小演奏家 2017年7期2017-10-14

  • 龙州壮族“天琴”仪俗研究
    壮族拨弦乐器——天琴广泛流传于广西龙州县内各地。当地方言俗称“鼎”或“叮”,该乐器普遍应用于民间的祭祀、宗教活动之中,成为龙州本土壮族族群的重要文化标识。通过对天琴形制、历史渊源等外显方面的考察辨析,阐释天琴在“做天”仪式中对社会活动内容和群体心理表征的文化功能,进而达到研究音乐中文化的目的。[关键词]壮族天琴;宗教祭祀;文化标识;群体心理随着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落幕,壮族天琴这一独特的少数民族乐器开始走出民间一隅之地,走向国际视野。2006年壮

    歌海 2017年1期2017-05-30

  •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王俊摘要:天琴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弹拨类弦鸣乐器,也是用于民间祭祀活动的重要法器。本文以广西防城港峒中镇的壮族(布偏)一带流行的天琴为研究对象,介绍峒中一带天琴的形制特征及演奏形式,并对天琴文化所蕴含的社会功能以及其中反映的价值观进行浅析。关键词:壮族(布偏) 天琴 社会功能 价值观中图分类号:J6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032-04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是广西西南的一个边陲重镇。峒中口岸属国家二级口

    艺术评鉴 2016年19期2016-12-24

  • 天琴文化的传承与困境
    530006)天琴文化的传承与困境潘玲乐(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6)本文通过走访崇左市天琴艺术培训基地龙州县民族中学,深入了解了天琴文化的深厚内涵。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天琴文化在面临机遇发展的同时,遭遇传承困境。本文希望在梳理天琴文化研究的同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抛砖引玉之用。天琴;文化;传承;困境引言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都需要凝聚力,而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最根本的来自于民族文化认同。聚居于中越边境线的布傣人是一个只有17000多人的小族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2016-12-06

  • 民族乐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双重身份 ——以对壮族天琴的仪式与表演研究为例
    份 ——以对壮族天琴的仪式与表演研究为例陆慧玲 傅佳蕾(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天琴是广西壮族支系偏人最有特色的一种古老弹拨弦鸣乐器,有着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但在今天的天琴艺术保护与继承中,却存在着传统与现代脱节的现象,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对壮族天琴的仪式与表演研究为例,对天琴双重身份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缓解措施进行分析,从而为天琴的现代性发展提出建议。壮族 天琴 仪式与表演 双重身份天琴的发源地是广西龙州县金

    神州民俗 2016年7期2016-07-28

  • 我国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大基础科研项目“天琴计划”3月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奠基,正式启动了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目前,中山大学天琴研究中心正在“引力理论与实验分析”“卫星平台与控制”“精密光学测量与遥感”“地月系统物理实验”等方面组建科研团队。据报道,“天琴计划”科研平台的主要基础设施总体分两期建设,20日奠基的是第一期工程,由珠海市高新区管委会作为责任主体负责推进,建设项目包含3万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1万平方米的山洞超静实验室、凤凰山顶5000平方米的集科研、教学、科普于一体

    中国证券期货 2016年4期2016-05-30

  • 天琴琴师称谓论中越边境布傣人的宗教信仰
    43002)从天琴琴师称谓论中越边境布傣人的宗教信仰黄美新(梧州学院文法学院,广西梧州543002)[摘要]作为壮族的一个支系,布傣是古骆越人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广西中越边境左江流域一带,这一族群自称为ph6thai2(布傣) 或kn2th3(土人)。an1ti1(天琴)作为一种弹拨乐器,主要用于布傣民间宗教活动,因此,布傣的宗教神职人员也称为天琴琴师,其称谓主要有p6m2(巫公)、mɛ6m2(巫婆)、p6i1(仙公)、mɛ6i1(仙婆)、ja6i1(仙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25

  • 中山大学发布“天琴计划”路线图
    土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受到各方关注。21日,中山大学举行推进实施天琴计划研讨会,并发布实施路线图0123计划,该计划将用15年-20年的时间发射卫星上天。 据介绍,天琴计划将由3颗全同卫星(SC1、SC2、SC3)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卫星本身作高精度无拖曳控制以抑制太阳风、太阳光压等外部干扰,卫星之间以激光精确测量由引力波造成的距离变化。 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表示,与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相比,天琴计划引力波探测会有光

    环球时报 2016-02-222016-02-22

  • 比较艺术学研究方法在中越天琴比较研究中的运用
    学研究方法在中越天琴比较研究中的运用黎珏辰,李 浩,刘绽霞(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天琴是古骆越人从事民间宗教活动时使用的弹拨乐器,据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它仍然流传于中越边境一带,如广西的龙州、宁明、凭祥、防城等地及越南北部的高平、谅山一带,多为上述广西四地壮族和越北岱族、侬族举行法事时使用。以广西龙州与越南高平的天琴为例,借助比较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对二者展开比较研究,以期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中越天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比较艺术学;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4-02

  • 广西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教育探索——以广西布傣壮族群天琴音乐为例
    的有益探索。一、天琴在广西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音乐艺术课中开发的必要性天琴到底源于何时,史籍中没有记载。但从众多的史料记述并根据天琴简而不陋、古而不衰的特点,可以推测它已有久远的历史。壮语地区民间模拟乐器的发声称“天琴”为“鼎”或“叮”或“叮叮”,而“天琴”则是汉语对“鼎”的称谓。天琴音乐是布傣壮族群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积淀,是音乐与壮民族传统的完美结合。它蕴含着布傣壮民族群丰富的文化形态和哲学思维方式。天琴作为布傣族群民间音乐,是一种纯粹的民族音乐现象,与此同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2015-03-31

  • 中越边境壮族天琴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喻天与育人
    黄健毅“天琴”是中越边境壮族人们用于祭祀及日常文化娱乐活动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弹拨弦鸣乐器,因其有如天籁般的声音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被誉为壮族的标志性乐器之一。天琴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壮民族的宗教和民俗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揭示壮族天琴的文化内涵,挖掘壮族天琴的教育价值,对继承和弘扬壮族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天琴的实体天琴全长大约100厘米,分琴筒、琴杆、琴头、琴马、琴弦、弦轴等部分。琴筒长约8厘米,为扁圆锥形,中间部位最大,直径约14厘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4-10

  • 壮族天琴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广西壮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三
    主权和文化安全。天琴,方言称为“叮”或“鼎”,是流传于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地区壮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天琴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留存着骆越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是壮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天琴文化是壮族人民为了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利用特定的材质和独特的制作方法创造的一种乐器和演绎方式,它集乐器、乐曲、唱词、弹唱、舞蹈、展演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体,积淀着丰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着

    广西民族研究 2012年3期2012-12-22

  • 桂越边境壮族天琴和祭天仪式探析
    一、偏人和傣人的天琴天琴是流行于中越边境广西段一带的壮族民间祭祀活动中的专用法器。广西一侧的天琴主要流行于防城港、宁明、凭祥、龙州等地,其中以防城区板八、峒中的偏人(亦称布偏),龙州金龙镇的傣人(亦称布傣)最具代表。1975年国家进行民族乐器普查时,有关专家在龙州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发现了流传民间的“鼎”,同时根据“鼎”在民间宗教信仰法事活动中的功能而命名为“天琴”,并载入《中国民族乐器大全》中,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之一。(一)天琴的来历同众多的历史上没有文字记

    贺州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9-23

  • 中越边境广西金龙布傣族群的“天”与天琴
    “做天”仪式、“天琴”法师及法事操持者等内容,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基本参考。[关键词]金龙布傣族群;天;天琴;法事操持者[作者]秦红增,《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南宁:530006。毛淑章,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农瑞群,龙州县文联民间艺术协会秘书长,小学高级教师。广西龙州:532400[中图分类号]C9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2)02-0087-0082011年广

    广西民族研究 2012年2期2012-08-13

  • 壮族天琴源流探微
    ,初步认为:壮族天琴发源于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古为金龙峒),源自当地原住民族壮族布傣族群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礼器或法器“叮鼎”,其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至汉代的骆越人。宋至清代流传至凭祥、宁明、防城等地,中法战争后流传到与广西相邻的越南地区。[关键词]壮族;天琴;分布;源流[作者]李妍,广西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南宁,530028[中图分类号]C9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2)02-0095-011本文为广

    广西民族研究 2012年2期2012-08-13

  • 世俗神器的艺术灵光* ——壮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一
    灵光* ——壮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一李 妍天琴是广西南部壮族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民间神坛走向现代艺术殿堂的演变过程,如今已发展成为壮族一项绚丽的文化艺术品牌,唱响神州大地。壮族天琴文化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三个层面,系统阐释壮族天琴文化的定义及其哲学、宗教、民俗、审美等内涵,旨在丰富、拓展和深化天琴文化的研究。壮族;天琴文化;定义;内涵“天琴”是壮族古老而独特的一种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广西中越边境一带的龙

    广西民族研究 2010年4期2010-12-26

  • 天琴艺术的传承及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黄尚茂 黄新宇天琴艺术的传承及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黄尚茂 黄新宇天琴是壮族布傣族群的民间弹拨乐器,是该族群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形态。天琴艺术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在乡土社会中传承,近年来又在都市社会中传播并进入学校课堂。对天琴艺术的传承方式和传播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事业的发展。天琴艺术;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言

    广西民族研究 2010年4期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