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
- 云南丘北:火热辣椒节等
·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国博开幕2023年11月7日下午,“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973年,河姆渡遗址初露端倪,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6000~7000年的大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为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进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奠定了河姆渡文化在整个中国考古学中的特殊地位。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3年11月12日,我
格言·校园版 2023年33期2024-01-14
- 原路返回(组诗)
去了六千年前的河姆渡口去了八千年前的跨湖桥去了一万年前的远古上山村去的远方够远了我担心迷路跨湖桥:陶器一群来自八千年前的客人。它们是跨湖桥文化遗址的陶盘、陶碗、陶罐歪嘴,偏唇,残缺,粗糙那么不用心,恰恰让今人眼放光芒应该请高明的心理学家分析它们身体上的刺青,譬如甲壳虫似的太阳是崇拜的太阳神呢还是取暖的心爱之物上白下黑,是否揭示昼夜现象暗含对光明的渴望,对黑暗的鄙弃排列有序的数字,是伏羲八卦的滥觞吗如果是,只能说明那时抽象思维的能力已足让今人羞赧如果是,一刀
湛江文学 2023年8期2023-12-11
- 新石器时代的快乐小农夫
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村,家里有房又有田,生活乐无边!不过,听爸爸说,我们以前的生活可不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之前,大概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那时候族人没有房子和田地,每天靠打猎和摘野果、采野菜生活。为了追逐野兽,他们经常搬家,在一个地方住不了多久就又要离开。遇到成群的凶猛野兽,族人们还经常受伤,挨饿也是常有的事情。为了不再在打猎的时候受伤,有聪明的族人想了个好办法,把从山里抓到的野兽用篱笆围起来,每天喂养它们,这样一来就不用每次冒着生命危险上山打猎了。一
奇妙博物馆 2023年10期2023-10-28
- 河姆渡文化符号对宁波市旅游品牌构建的影响研究*
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文化遗产,距离市区大约20千米,2020年,河姆渡遗址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2021年10月18日,河姆渡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宁波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足以成为代表宁波文化的“金名片”。但是宁波在河姆渡文化的利用、传播、活化等方面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认为,厘清当前宁波在河姆渡文化符号开发、利用、传播、活化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对树立鲜明的宁波旅游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
品牌研究 2023年9期2023-04-15
- 在河姆渡时代养鹅
姚市,與著名的河姆渡遗址相距约7千米的田螺山史前村落里,先民们仍过着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他们每年都能捕获一些灰黑色羽毛的鸿雁。也许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先民们外出狩猎收获颇丰,有太多的猎物等着被享用。至于角落里被绑着翅膀且凶狠叫嚣的几只大雁,由于长途飞行,还要躲避天敌,能量消耗太大,导致体形过于苗条,看起来没什么吃头,就暂且关起来养肥了再吃吧。不再需要长途跋涉的大雁,在史前村落里过起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它们吃着先民们喂养的野果、草叶、谷糠,喝着村
知识窗 2022年6期2022-07-08
- 河姆渡的图形元素及在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00 年之久的河姆渡文化,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河姆渡人在浙东这片广袤富饶的平原上,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和丰沃的土壤使河姆渡成为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也使河姆渡人形成了稻耕渔猎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在对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生活器物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考虑其实用性,遵循“适用为美”的原则,还把独特的审美和美好的精神向往投射在器物之上,使之充满着线条的美感、肌理的美感、抽象的美感。 从现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6-16
- 田螺山遗址龟背形陶盉探析
村口,西南距离河姆渡遗址7千米,距鲻山遗址12千米,是一处距今7000~5500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属河姆渡文化①。遗址出土陶器、石(玉)器、骨(角、牙)器、木器等10000多件,其中在第8层出土一件龟背形陶盉,造型、纹饰独特,值得研究、探讨一番。笔者拟从艺术造型、纹饰、功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1 艺术造型龟背形陶盉(田螺山T103⑧∶25),夹炭陶,通高22厘米,最大径达26厘米,顶面呈龟背形,正中有脊略呈人字形鼓起,器身斜直腹(图1)。观察其造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9期2021-11-27
- 地域文化如何提升宁波城市品位
源宁波文明源于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遗址包含河姆渡遗址、鲻山遗址、田螺山遗址、鱼山·乌龟山遗址、塔山遗址、傅家山遗址、井头山遗址等。河姆渡遗址1973年挖掘,这一考古发现确立了长江流域是中国文明史上起源之一的地位。田螺山遗址地面环境保存最好,距离河姆渡遗址并不远。塔山遗址位于象山县,属于旧时代晚期,塔山遗址代表宁绍地区河姆渡文化以后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序列,塔山古人类文化补充了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鲻山遗址面积比较大,遗址中众多隧石打制石器在浙江地区是有确切层
炎黄地理 2021年8期2021-10-22
- 步入正轨
说的错误论断。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该遗址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图片|湖北衛视1974年发掘的大葆台汉墓,是国内首座得到确认的黄肠题凑墓葬。图为大葆台一号西汉墓葬。图片|文博中国殷墟妇好墓考古现场。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图片|澎湃新闻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是该遗址的代表性文物。图片|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盆。图片|河南日报客户端1976年
科学大观园 2021年20期2021-10-22
- 点燃七千年的篝火余姚持续锻造河姆渡“文化印记”
有七千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就这样被发现了。当时的群众学识相对偏低,这个远古遗址的重现天日,却是经由基层劳动人民的双手。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的机缘巧合,也是“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印证。河姆渡,是一个鲜明坐标,可以在世界视阈精确定位余姚和星空。河姆渡,是一枚回旋飞标,能够在苍茫时空畅通对接远古与现实。多年来,余姚悉心呵护河姆渡遗址这张“金名片”。近年来,余姚在保护与传播河姆渡文化上更是积极作为,通过多样载体、多种途径,全力擦亮河姆渡文化标识,取得显著成效。202
宁波通讯 2021年4期2021-04-06
- 河姆渡文化的知识生产:学者群、知识域与学术谱系
引 言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5700年,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之一,因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而得名①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它分布于浙江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已挖掘的遗址有余姚河姆渡、田螺山②孙国平、黄渭金、郑云飞等:《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11期。、鲞架山、鲻山③王海明、蔡保全、钟礼强:《浙江余姚市鲻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第1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5期2020-10-30
- 易牙烹子,其实是一项古老风俗的残留
述给予了实锤,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釜中,在陶釜底部的鱼骨堆里发现了婴儿的颅骨。我们知道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收成是不错的,有大量稻谷遗存被发现,不存在因为饥饿而吃儿子的问题,而河姆渡正好处于《墨子》谈到的百越之地,结合《墨子》的记载看,基本可以认定这是一种巫术。因为鱼的鱼子很多,原始人便认为鱼的生育能力很强,于是把第一个儿子跟鱼一起煮了吃掉,希望自己以后能源源不断地生儿子。这种观念看似奇怪,其实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腓尼基人就把长子杀掉祭祀风暴之神巴力神,而耶
文史博览·文史 2020年8期2020-10-26
- 易牙烹子,其实是一项古老风俗残留
述给予了实锤,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釜中,在陶釜底部的鱼骨堆里发现了婴儿的颅骨。我们知道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收成是不错的,有大量稻谷遗存被发现,不存在因为饥饿而吃儿子的问题,而河姆渡正好处于《墨子》谈到的百越之地,结合《墨子》的记载看,基本可以认定这是一种巫术。因为鱼的鱼子很多,原始人便认为鱼的生育能力很强,于是把第一个儿子跟鱼一起煮了吃掉,希望自己以后能源源不断地生儿子。这种观念看似奇怪,其实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腓尼基人就把长子杀掉祭祀风暴之神巴力神,而耶
文史博览 2020年8期2020-10-16
- 河姆渡与田螺山的闲谈
的问到。“我叫河姆渡,在离你7公里远的地方,我们从出生到现在已经7000年了,而我们也沉睡了5500年, 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姆渡回答。“哦!我睡了这么长时间了,怪不得呢!那你把我叫醒有什么事情吗?”田螺山疑惑的问。“没有什么事情,我只是觉得孤独了,想找你聊聊天。”河姆渡说,“你不知道,外面日新月异,不管是衣食还是住行。原来先民只能穿兽皮或者纬编织物,而现在人们穿的衣服各种各样,有棉,麻,涤纶,棉涤混纺等等!”“哇,这么多啊!现代人真聪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07-09
- 楼家桥类型的性质、年代及相关问题
家浜文化晚期、河姆渡文化中期,绝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4400—前4000年。浦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进可归纳为独立发展、融合过渡、转变成型三大阶段,反映了该区域逐渐被纳入太湖文化区的变化过程。楼家桥类型不仅是在空间上具有鲜明特征的一个地方类型,同时也是在时间上处于文化系统转变节点的一个过渡类型,是考察文化边缘地带与序列文化区遗存发展的典型案例。以浙江诸暨楼家桥遗址下层为代表的楼家桥类型[1]主要分布于钱塘江支流的浦阳江流域,受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与宁
东南文化 2020年1期2020-04-27
- 穿越七千年, 听河姆渡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年,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村民们,正在对紧靠姚江的小河边上的一座旧排涝站进行改造。挖到4米左右时,突然挖出了很多骨头,还有很多碎陶片。当时大家并不知道是什么文物,照挖不误。陶片、动物骨头越挖越多。不少村民的脚还被划破了。随着陶片和骨头的大量出土,人们意识到这可能是文物,立即停止往下挖,电告当时的余姚县文化馆,请求派人前来处理。说来也巧,当时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王士伦正在江北的保国寺工作,他获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采集标本。当他看到泥地中发掘出来的黑乎乎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0年2期2020-04-07
- 穿越七千年,听河姆渡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年,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村民们,正在对紧靠姚江的小河边上的一座旧排涝站进行改造。挖到4米左右时,突然挖出了很多骨头,还有很多碎陶片。当时大家并不知道是什么文物,照挖不误。陶片、动物骨头越挖越多。不少村民的脚还被划破了。随着陶片和骨头的大量出土,人们意识到这可能是文物,立即停止往下挖,电告当时的余姚县文化馆,请求派人前来处理。说来也巧,当时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王士伦正在江北的保国寺工作,他获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采集标本。当他看到泥地中发掘出来的黑乎乎
家教世界 2020年4期2020-03-26
- 它,是江南文明的曙光
兴)平原诞生了河姆渡文化,留下了目前所能发现的浙江大地上最早的人类活动的痕迹。河姆渡文化以稻谷遗物、木建筑遗迹、动植物遗骸以及土陶上那残缺的图案等实物,佐证它是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江南绵延不断的文明的早春,是浙江沧海桑田的文化史的起源。本期视点从文化、考古、传承等角度,探视河姆渡文化对宁波、对浙江、对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乃至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与影响。The Hemudu Culture took shape in present-day Ningbo-
文化交流 2020年3期2020-03-18
- 江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根基
一些史前部族,河姆渡文化之后的一支越族先民通过海路把稻种和耕作技术带到日本的可能性很大。在现代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有一块轮廓和边界并不太明确,却在自有文献记载以来的2000多年间,从一开始的被提到、轻视、受偏见,再到经常获得关注,直到受好评、赞美,最终被讴歌、向往,甚至被追捧,那就是被称为“江南”的这块好地方。2300多年前的诗歌集《楚辞》的《招魂》篇中提到: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江南”二字的最早出处。《吴越春秋》中记载:“周元王使人赐勾践,
文化交流 2020年3期2020-03-18
- 来自远古的微笑
就是冯骥才心中河姆渡文化赋予宁波的价值。河姆渡文化是中国江南文明的曙光,是宁波历史文化的起点甚至基点。如果说有着共同祖先的人们身上必定潜藏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那么,河姆渡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像一段段基因,在宁波的大地上开枝散叶,甚至远播海外。米香作家冯骥才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称赞他的家乡:“吾乡宁波,别称甬,古来以四香传扬天下。四香者,谓之曰:米香、鱼香、书香、墨香也。”这“米香”,就是冯骥才心中河姆渡文化赋予宁波的价值:“自()河姆渡发掘出金灿灿七千年前之
文化交流 2020年3期2020-03-18
- 一个民族的另一个源头
张加强河姆渡文化独立于黄河文明,借厚厚的积淀向今人娓娓道来。河姆渡人懂得用火和渔猎,懂得生存和创造。这浓缩过的风貌与故事,历经沧海桑田,露出苍颜。1973年夏天,浙江余姚罗江农民在渡头村建排涝站,锄头所至,一批夹炭黑陶片、建筑木构件、大量古动物的骨与角,以及人工栽培稻谷遗物,裸露在现代文明的阳光下。如此,又一处中华文明摇篮被发现,成为独立文化景观遥对黄河文明。遥远的历史绝响之前,考古界的两次发现,即1934年钱山漾遗址和1936年良渚遗址的发掘,被考古先驱
文化交流 2020年3期2020-03-18
- 浅析河姆渡蝶形器的功能
要:蝶形器在河姆渡文化的艺术品领域中算是绝世佳作,也是河姆渡遗址中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翻阅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蝶形器的文章中研究和探讨的大部分是以蝶形器的纹饰、器形的认识、基本信息为出发点,并在纹饰的有些研究上有不同的几种说法,而从它的材质去探讨和研究它用途的文章是很稀少的,因此本文以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中出土的T226(3B)∶79“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残)为例,通过它的基本信息、材质等为出发点,研究和探讨河姆渡遗址
卷宗 2019年32期2019-12-13
- 河姆渡双鸟朝阳纹新解
衡双鸟朝阳纹是河姆渡文化遗址标志性图案,此纹刻在残缺的象牙片上。对于这一图案,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发掘报告认定为“连体双鸟太阳纹”。“双鸟”没有问题,整个图案的问题有二:一、双鸟相向的五周圆是不是太阳;二、双鸟是不是连体。笔者认为,认定双鸟相向的五圆周为太阳,凭据不足。如是太阳,就该图形来说,因为双鸟相向,均对着太阳,还可以说得上有崇敬之意,然而河姆渡还出土了一件双鸟纹匕柄,这柄上的双鸟的头反向,它们也连体,连体处也被刻成圆圈。那这圆圈是不是太阳?如果是太阳
寻根 2019年5期2019-11-23
- 钱塘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驯猪研究
——跨湖桥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篇
江新石器时代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为纲领的传统格局,开拓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考古的认识视野。为使跨湖桥遗址的发现意义置于一个更高的学术平台,进一步打开工作的新局面。2003年初夏,通过试掘确认了孙遗址的存在及其与跨湖桥遗址的密切联系。3次文物考古发掘,遗址边缘地质勘探的成果绘制出了湘湖地区更新世—全新综合柱状图,该图反映了遗址形成前、形成期及形成后的地质变迁。这一地质剖面顶界遭受破坏,上层已剥去。考古发掘区分别选择1990年、2001年和2002年发掘
猪业科学 2019年4期2019-06-03
- 论河姆渡遗址两件特殊的陶支座及其文化传承
□顾万发图1 河姆渡图2 图3 图4 高庙图5 在河姆渡遗址曾出土有两件特殊的陶支座(图1-1~2),学术界对其关注不多,原发掘报告只是称其为一般的陶支座①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并未予以解析。我们曾在相关文章②顾万发:《鼎足造型及其相关图案的太阳大气光象问题图解》,《华夏文明》,2017年第3期。中认为其为神鸟形,不过也未加翔实论证。其实这两件陶支座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在予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9年3期2019-03-28
- 话说浦阳江
第一次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经科学的方法测定,它的年代为距今约7000年,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当时世界上发现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黑陶,也是河姆渡出土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还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这是河姆渡文化为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1986年,河姆渡文化被编人中学历史教科书。1990年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02-19
- 宁波园林皆风景 人间草木尽成诗
长7000年前河姆渡人的盆景。在河姆渡出土文物中有两块刻纹陶片,分别刻有三叶纹和五叶纹,据专家推测,三叶纹可能是兰花,五叶纹类似万年青。它表明河姆渡时期中国就有了盆栽植物。7000年前的河姆渡地处气候温暖湿润的宁绍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但适合人的居住,也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当时日益稳定的生活使河姆渡人得以有时间从事艺术活动,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正是在这种主客观条件下,河姆渡人才会种植盆栽。河姆渡的“盆栽三叶纹陶片”和“盆栽五叶纹陶片”不仅是中国盆栽植物的
浙江林业 2019年11期2019-01-06
- 7000年前,宁波人的生活有多精致
罗米浙江宁波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的猪纹陶钵( 王小川/ 摄)在人们的印象里,宁波的“标准形象”是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重地,这个形象极具现代特色却又稍显冰冷。实际上,宁波不仅是一处地地道道的文化发源地,而且是长江下游文化的代表性重镇。宁波人最为自豪的是河姆渡文化——7000年前,一批先民来到这里,他们的外表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某些特征,却更接近于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被后世的我们称为“河姆渡先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不仅可以形容人的性格养成,或许也可以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5期2019-01-03
-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刘欣雨摘要: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南方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使得那一时期的河姆渡文化被世人所了解,对当今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河姆渡 历史 文化河姆渡遗址及河姆渡文化的发掘,为研究我国远古时代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体现了河姆渡居民的聪明与智慧,为研究中华民族后来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一、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与发掘1973年,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村民
祖国 2018年19期2018-10-25
- 河姆渡五叶纹陶块的思考与研究
永新1977年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了一块形似马鞍、造型厚重、上刻五叶纹植物的夹炭灰陶块(T213④:84),此陶块高 19.5、残宽 18、厚 5.7 厘米。陶块面上“在一方形框上,阴刻似五叶组成的栽培植物,五叶中一叶居中直立向上,另外四叶分于两侧互相对称,五叶子粗壮有力,生意盎然”[1]。现在人们习惯称其为“五叶纹陶块”,也有不少学者称其图案为“五叶纹植物”。1987年,卫斯先生在探讨我国蔬菜栽培起始时代时,率先提出了此“陶块上的五叶应为蔬菜之象征”
文物季刊 2018年5期2018-09-27
- 河姆渡是中国黑陶的最初发源地 “知白守墨
——庞永杰、姚剑峰双人展”在保加利亚举行
人类的哲思……河姆渡是黑陶的最初发源地为什么要做黑陶?很多人都对姚剑峰有过这个疑问。姚剑峰的另一个身份是117艺术中心的策展人。因为工作的关系,策划了很多的展览,也接触了不同的艺术家。2014年,来山东的“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得主刘浩道来到宁波117艺术中心做展览,同时也为了来甬寻根,因为河姆渡是黑陶的最初发源地。之前,很多人以为黑陶只有北方才发现。这激发了姚剑峰对黑陶的兴趣。“黑陶是陶艺发展的最初状态,我们的祖先用大地挖来的泥土,和自然的柴火,表达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5期2018-07-20
- 以“河姆渡农韵”活动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需要。关键词:河姆渡农韵;综合实践活动【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93-02我们的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却远离劳动,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长辈很少或从未让他们去田间劳作,平日里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除了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由于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都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缺乏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将学生的主题活动开展到乡间田头,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繁琐且劳累的劳动过程,学习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期2018-02-07
- 河姆渡遗址陶器审美价值研究
333000)河姆渡是中国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被中国考古界权威机构列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位于距浙江宁波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其中有不少是历来罕见的珍品,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引起了全国考古界、史学界的重视。1993年在遗址西侧建起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出土的文物有玉石器;骨、角、牙器;木器;陶器;动物遗骸;植物遗存等。具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特点,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
陶瓷研究 2018年3期2018-01-26
- 河姆渡畔家乡茶
楼耀福我坐在河姆渡遗址的茅草屋门口,仿佛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恍惚中我对这里的一切似曾相识,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轮回。我不知这样的轮回隔了多少个世纪?我的祖先是这一带人,小时候,我常听老人们说河姆渡,如今身临其境,果然倍觉亲近。我的家乡在慈城妙山一个叫楼家堰的小村庄,慈城过去是慈溪的县城,1954年慈溪县城迁至浒山,慈城就划归余姚。少年时,见父亲填写履历表,在籍贯一栏,他早先填“慈溪”,后来填“余姚”,也概源于此。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里,陈列的七千年前的石器、兽骨制的
茶道 2017年10期2017-11-08
- 爱谱华顿:把握趋势 赢取未来
此基础上,创立河姆渡网,探索智慧安防、智能建筑的转型升级。该公司 董 事 长 华 建 刚 日 前 接 受 了 本 刊 专 访 ,畅 谈 如 何把 握 住 发 展 趋 势 ,赢 取 更 好 的 未 来 。▲上海爱谱华顿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建刚打通线上和线下 促转型升级中国公共安全:2 0 1 7 年 ,爱 谱 华 顿 在 弱 电线缆、监控器材、综合布线三大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河姆渡电商平台为营销带来哪些变化?华建刚:目前爱谱华顿在这三大领域已经
中国公共安全 2017年6期2017-08-07
-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址的名字——“河姆渡”。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1997年,在河姆渡遗址第二期文化层T231号出土了一件艺术瑰宝——木胎朱漆碗。人们不禁疑惑,六七千年前的朱漆碗为何得以保存至今?经过专家们多方考察,揭开了这个谜题。原来河姆渡地区有着独特的气候和地质环境,得益于这样的天然条件,才让包括朱漆碗在内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木质器具保存了下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此碗的碗壁较厚,显得较为笨拙;碗腹有几条较深
环球人文地理 2017年1期2017-03-01
- 从河姆渡水井谈井文化
中国最早的井在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宁波余姚河姆渡而得名。考古学中的文化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以及相同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考古学文化名称一般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某某文化的命名。一个地方的考古发现如果能被命名为一种考古学文化现象,说明了这个地方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我国史
中国三峡 2017年12期2017-02-05
- 中国最古老的村落在哪里?
意外地在宁波的河姆渡“发现”了最古老的村落。它形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当然,它不再是活态的村落,早已化为一片大文化的遗址。尽管岁月遥不可及,但从留存在遗址中的丰富遗物,我们完全可以想见那时的村落生活。当时,先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凶险与艰辛,各种猛兽时时来袭,还不时遭遇雷电、大火、洪水、疾病等自然灾害。面对这些,人是孤立无援的,然而顽强与智慧的河姆渡人凭借自己的双手战胜了一切。他们用石头、木头、泥土、苇草,以及兽骨、鱼骨、鸟骨来制作各种工具与器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11期2016-12-28
- 四季花开的协奏曲—记写《河姆渡文化》创作的遐想
协奏曲—记写《河姆渡文化》创作的遐想文/王赞大约在几万年前,一片蛮荒之地,高大而粗壮的树干上盘桓而上的青藤紧紧地贴附于支和干的身躯之上,或偃仰有资,或婀娜漂移。阳光像一把利剑狠狠地穿透茂密的绿叶扎在一片松软的青苔之上,大地似乎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呼吸般地吐纳出郁馥的芳香。蜿蜒曲折的小溪在鹅卵石的挤压和放纵下时缓时急地跳跃前行,不时地发出温柔的嘘嘘声,唏嘘声中娃娃鱼顶着逆流匍匐于流水回弯之地享受着温柔的抚摩。山峦静穆,草地芳菲,烟岚缥缈地似乎都在言说着历史的
中国画画刊 2016年3期2016-12-13
- 河姆渡:稻香飘过七千年
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当地村民在劳动中意外发现了这个古村落遗址。考古学家在距离地面3米的地下,发现黑褐色的泥土中夹带着一些小颗粒,闪着灿灿的金光,遇到空气后很快又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这些究竟是什么?考古学家经过仔细辨认后,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和判断能力,这些是碳化了的稻谷吗,这可是距今6000多年的地层,他们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考古学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河姆渡出土的稻谷一半是无芒的,属于栽培稻;一半是有芒的,属于野生稻,并包含籼稻和粳稻两种类型,是迄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年1期2016-05-30
- 河姆渡:稻香飘过七千年
吕珊雁河姆渡:稻香飘过七千年吕珊雁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当地村民在劳动中意外发现了这个古村落遗址。考古学家在距离地面3米的地下,发现黑褐色的泥土中夹带着一些小颗粒,闪着灿灿的金光,遇到空气后很快又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这些究竟是什么?考古学家经过仔细辨认后,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和判断能力,这些是碳化了的稻谷吗,这可是距今6000多年的地层,他们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考古学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河姆渡出土的稻谷一半是无芒的,属于栽培稻;一半是有芒的,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期2016-03-19
- 余姚河姆渡镇铁皮石斛开始采收
余姚河姆渡镇铁皮石斛开始采收日前,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连片种植的200亩大棚铁皮石斛已开始采收上市,采收期可达5年左右,每亩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铁皮石斛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从2012年引进种植以来,该基地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为便于种植户的管理和销售,该村成立了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管理上,由合作社全面负责并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安装棚内喷滴灌、统一使用有机肥、统一采收和制作。为进一步提高铁皮石斛的质量效果,该合作社还研制了一套仿野生种
浙江林业 2015年4期2015-12-21
- 河姆渡文化中的双头鸟纹探析
100006)河姆渡文化中的双头鸟纹探析刘 政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院,北京 100872;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长办公室,北京 100006)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多件器物上带有双头鸟纹,论文试对双头鸟形象的内涵和功能进行探析。双头鸟;生殖;太阳;沟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多件器物上都带有双头鸟纹,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并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研究。但是关于双头鸟形象的内涵和功能,学者们目前仍未达成一致意见。①学界对河姆渡文化的一些鸟纹及其内涵争议较大,黄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8期2015-08-26
- 即今腿髻穷山里,此是江南旧主人——探讨苗族曾居住在江南
双头鸟的图案与河姆渡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中出土的骨匕(T21(4):18)上的图案几乎一模一样(见图2)。这件骨匕中部为两组两头一身鸟图案。大眼,喙巨大而尖锐,形象凶猛。身体中部做圆形,其上不见光芒,而做“山”形突起形象。爪健壮有力,鸟体两头反向,左右两端为三组条形饰带①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上册)》,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第116页。报告中的描述是:“正面饰有连体鸟图案两组,两鸟同体,鸟头向背而仰,鹰嘴大眼,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5-19
- 穿越之旅
05班 徐 硕河姆渡,放光辉,历史悠久不用吹。这是一次穿越7000年的旅行。我第一次听见“河姆渡”三个字的时候,问妈妈:“妈妈,河姆渡是不是‘有很多河要渡过’的意思?”惹得妈妈哈哈大笑。今天,妈妈对我说:“鸢鸢,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什么是河姆渡。”一路上,我心里充满了好奇,问这问那。爸爸说:“小不点,这次我们是要进行一次穿越7000年的旅行,敬请期待吧。”7000年?我更好奇了,恨不得马上就到河姆渡。车开进一个幽静的地方,迎接我们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上刻
小学生时代 2015年1期2015-02-28
- 余姚市河姆渡镇罗江小学
育了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罗江小学就在河姆渡遗址之畔,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罗江村。学校始建于1910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学校现占地面积近11737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综合楼、科教楼、食堂楼等,建筑面积近3141平方米。多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时代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德、智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11期2014-12-01
- 骨哨响处
江流域中段,即河姆渡遗址所在区域。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也就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初期。当时,姚江岸边大片的农田正处秋收时节,成熟待收的金灿灿稻子铺满了姚江平原,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姚江平原上湛蓝的姚江东流入海,有内河航运船冒着烟雾“突突”驶过,当地人所称的前头山旁边的河姆渡古渡口清晰可辨,渡口两侧自然村落依水而居,整个场景十分祥和。从图上可以看出,河姆渡遗址正好位于姚江中段的“S”形位置,下端则有一段略呈弧曲的江道,岸边相通着几条河流,极像河姆渡遗址上出土的
福建文学 2013年12期2013-06-05
- 河姆渡文化、三星堆文化的数理知识和数字崇拜解读
。本文通过研究河姆渡文化和三星堆文化中的典型遗物、遗迹的鲜明特征,分别对两种文化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加以分析与探讨,并且试图解释相关的数字崇拜。一、河姆渡先民对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河姆渡文化大约距今6000到7000年,是分布于浙江杭州湾南岸平原至舟山群岛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而得名。河姆渡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他们在制作生活用器时,出于美观和实用的考虑,使用了一些数字概念和数理知识。研究者能轻易地从河姆渡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2-15
- 余姚茶界双喜临门
——获授中国茶文化之乡和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了“瀑布仙茗-河姆渡论坛”,100多位国内外茶文化人士参加了论坛。期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于授予余姚“中国茶文化之乡”和余姚瀑布仙茗“中华文化名茶”称号。近年来,以河姆渡文化著称的余姚,其茶产业也发展迅速。古老的名茶“瀑布仙茗”日渐生辉,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政府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准备从 2010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安排财政投入 1000万元来壮大瀑布仙茗茶产业。余姚茶产业迎来了其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
茶叶 2010年1期2010-12-04
- 借河姆渡文化 打造余姚经济强市
化名城。境内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他的发现把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并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个结论不仅写进了中国历史的教科书,而且还体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人文地图上。它用事实向世人述说早在7000年前这里的河姆渡先人就种植水稻,捕鱼打猎,构建杆栏式建筑,雕刻精美象牙饰,崇拜鸟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充分体现了河姆渡先人坚韧不拔,善于创新的精神,给我们后人以深刻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余姚的经济发
中国经贸 2009年13期2009-09-04
- 杂交水稻之父与著名文化学者余姚论道
引路”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新余姚魅力”为主题的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5月26至31日在姚江之滨隆重举行。在此之前获悉主办方将安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一起纵论河姆渡文化。我与秋雨马兰夫妇一起去其乡下老家的途中谈及“文化学者与水稻之父河姆渡论道”这个题目时,秋公则认为:“袁隆平先生来我们的家乡河姆渡论道还是论稻,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事件,袁隆平到河姆渡来才是真正的大事。因为河姆渡是人类稻作栽培的一个重要起点,在这个层面上我只是配角而
华人时刊 2009年7期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