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姆渡农韵”活动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18-02-07 23:52虞亚飞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河姆渡学农美食

虞亚飞

摘 要:现在的孩子远离劳动,大多又都是独生子女,长辈很少或从未让他们去田间劳作,许多孩子都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缺乏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繁琐且劳累的劳动过程,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对农业、农民的感情,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河姆渡农韵;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93-02

我们的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却远离劳动,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长辈很少或从未让他们去田间劳作,平日里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除了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由于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都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缺乏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将学生的主题活动开展到乡间田头,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繁琐且劳累的劳动过程,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对农业、农民的感情,为培养新一代优秀古渡小传人打下基础,这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亲近农业文化,感受农业乐趣

参观是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每个小学生都较喜欢的一项活动,要想激发学生学农的兴趣,更好地进行学农主题活动,笔者认为,从参观入手是最有效的办法。我校所处的河姆渡镇地处浙东沿海,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孕育出了灿烂的本土文化资源:有茭白、田藕、名茶、竹笋、年糕等能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的农业文化;闻名世界的河姆渡遗址,它以发达的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为我校开展“河姆渡农韵”主题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学校通过学校年级组织、家长假日陪同等方式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的河姆渡博物馆、茭白生产基地、蔬菜水果大棚,让学生亲身经历基地场景,了解最新农业动态,获得课堂之外的农业相关知识,感受农业的乐趣。

二、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学科渗透

日常课堂教学是开展学农活动育人的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我校将学农活动育人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使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农业文化知识、技能和情感。

如劳动技术:结合劳动技术教学,我们开展了“寻找身边的草编、陶泥小达人”主题活动。草编和陶泥是河姆渡当地民间沿袭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有较强的民俗、文化内涵。此次活动,采取“走进课堂”传授草编技艺,“走出课堂”,学生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领略河姆渡先人的黑陶制作技艺,在家中请懂草编的老人传授草编技艺等以实践为主的办法,把教室搬到村庄的各个角落,使学生边学边做。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发扬河姆渡当地独特民俗文化的种子。

美术课:每月开展两节“河姆渡农韵农民画”主题绘画课,通过课堂教学、名师点拨、参观积累、写生体验、活动展示等途径,让学生学习和传承农民画艺术,学会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家乡的变迁,抓住有代表性的农村景致,绘出河姆渡的乡土风貌。

语文课本中有古诗《悯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成语;音乐课本中有《劳动最光荣》;品德与社会课本中有《劳动光荣 懒惰可耻》等主题鲜明的内容,教师可结合学科教学,深度挖掘,将培养劳动光荣意识内容引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三、体验农业劳动,探究农技奥秘

(一)挖掘校外资源,创办校外学农实践基地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积极的劳动习惯,使其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让学生明白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代具有一定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的新型劳动者。我们学校多方联系,得到了鲞架山农业生产基地、车厩光明茶厂的帮助,创建了两处校外学农实践基地,解决了学校集体开展学农教育“无米之炊”的难题。我们定期组织3~6年级学生定期到实践基地进行学农体验教育,感受劳动的艰辛。如2014年清明时节,六年级开展“采茶、制茶、品茶、敬茶、绘茶”的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接着,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车厩光明茶厂,参与了采摘黄金茶的体验活动。同学们毫不掩饰心中的喜悦,他们来回奔忙,精心挑选,采茶的热情十分高涨,随处可见学生采茶忙碌的身影。最后,作为此次活动的拓展活动,学生们将亲手采制的黄金茶带回家,开展了“我向父母敬杯茶”活动,其他同学还以绘茶园、写心得的形式记录了此次有意义的活动。

(二)开发校内资源,开辟校内学农实践基地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安排自己的孩子参加一些简单生产劳动。学校为4~6年级的学生开垦了一块绿地作为种植园地。学期初,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单位分得一块土地,让他们自己去種植、管理,如日常的松土、施肥、浇灌及除虫等,并邀请有经验的老农民当校外辅导员,对学生的劳动实践做技术上的指导和相关的延伸。期末时,学生们收获了自己栽培的蔬菜,当啃着自己用汗水培育出的黄瓜、番茄,看着手里的青菜、辣椒时,他们才真正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三)品味美食,践行弘扬劳动光荣意识

结合学校庆“六一”活动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传承古渡美食文化,享受快乐童年生活”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制作、品尝各式美食,了解了传统美食文化,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弘扬了家乡特色美食文化。

早在5月初时,每个班级在了解河姆渡传统美食和特色美食后,就开始策划、制订班级所做美食的活动方案,最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也参与到了活动的策划当中。食物的准备、现场分工都有家长的身影。孩子们纷纷做起了小主人,一时间,大家分工明确,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生煤炉、洗菜、和面、包粽子、做青团……校园里到处都有孩子们忙碌的身影,还有锅碗瓢盆声,好不热闹!在孩子动手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们也全程参与,对孩子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并参与了制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合作努力,各种美食琳琅满目:有香糯可口的粽子、甘甜细腻的青团、甜滋滋的灰汁团、香喷喷的年糕饺等等,尽管有些食物或咸或淡,看起来也不太美观,但是孩子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同时也没忘记给家长和老师分享品尝,浓浓的情温暖了整个校园。参与活动的家长们虽然累,但个个乐得合不拢嘴,他们说:“孩子们能快乐地过节,值了!” 整场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指导和陪同下,积极参与,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展现出孩子们欢乐的心情。

通过“河姆渡农韵”活动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合作的意识,学生们在精神层面上取得了一定收获:体验到了劳动的不易,并产生了要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增强了他们对农业、农民的感情;懂得了家乡河姆渡是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基地,要继承和学习祖先吃苦耐劳、勤劳智慧、勇于创造的奋斗精神,为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家乡的“三爱”品质打下了基础。我们以“河姆渡农韵”活动育人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构建了校本化、人本化、生活化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德育教育方式由“说教型”向“实践感悟型”转变,为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河姆渡传人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田晓娟.巧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6,(69).endprint

猜你喜欢
河姆渡学农美食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感恩与报答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乡村振兴呼唤“学农爱农”
学农教育的意义远大于活动本身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宁波风物志
穿越之旅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