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散文教学的变革

2018-02-07 00:11文华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网络能力培养

文华

摘 要:当今社会,互联网已走入千家万户,而且现在条件好一点的中学教室里大都安装有希沃等现代教学系统,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一线教师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鲜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散文的篇幅不长,形式自由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其内容又可反映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深受中学生的关注与喜爱,再加上网上有许多相关资料,因此,利用网络进行散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既生动有趣,又轻松易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网络;散文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113-02

当前,互联网已走入千家万户,中学生大都有电脑,手机更是人手一部,隨时都可以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而且现在条件好一点的中学教室里,大都安装有希沃等现代教学系统,因此,在这样的教学大环境下,一线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鲜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散文是中学语文课本中与诗歌、戏剧、小说并重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游记、杂文、随笔等。由于散文的篇幅不长,形式自由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其内容又可反映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深受中学生的关注与喜爱,再加上网上有许多相关资料,因此,利用网络进行散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教学内容。

一、利用网络资源,做好散文教学的“导入”

学习散文,导入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它对于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网络上资料很多,许多资料,如图片等非常直观,正好可以拿来做导入,既直观又美观,既生动又活泼。以我们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为例,如:在讲《聆听西藏》时,考虑到学生都不是很了解西藏,于是我就从网上找来一些反映西藏自然环境以及社会风貌的图片做成课件,作为导入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学生非常感兴趣,当他们看到茫茫的雪域高原、纯净湛蓝的天空、巍峨的布达拉宫、清澈的羊湖、展翅翱翔的雄鹰时,眼前一亮,惊呼不已。当他们看到手拿法轮,衣着外貌极具民族特色,磕着长头朝觐的藏民,更是感到非常诧异。于是我从这里开始,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你们看到的西藏是这样的,很美,很特别,是吧。而作者扎西达娃写的《聆听西藏》,不是让你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听,让读者聆听——专注地倾听西藏。那么,为什么是“听”呢?听什么呢?”这样一导入,可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本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学习、研究。

我在讲《吕燕:游走在“绝色”与“奇丑”之间》时,我特意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吕燕的生活照和模特照,让学生对比着看,学生看到图片后,惊叹不已,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我不失时机地问:“生活中的吕燕漂亮吗?”“不漂亮”“很丑”,我又问:“她的模特照漂亮吗?”“漂亮!”学生答道。“丑人也可以变得很美,怎么做到的呢?”由此,我切入到标题中的“绝色”与“奇丑”的议论,从而顺利地导入课文。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整整一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课文的讨论与研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学习本文,他们明白了区分美丑的道理,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个个被激励得充满自信,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用图片导入外,网络上声乐资料也很多,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我在讲席慕容的散文《写给生命》时,考虑到作者本人的祖籍是内蒙古,这一点对于内蒙古的师生来说很重要,本身有一种亲近感、荣誉感。于是,我就以她为故乡创作的诗歌,由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这首歌导入,用课件显示歌词,同时放德德玛老师的演唱:“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站在这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啊 ,父亲的草原,啊, 母亲的河。虽然已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学生一边听歌、一边看歌词,我在学生听完歌后,为学生介绍了作者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基本情况,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为作者的才华所折服。这样就水到渠成地激发起了学生学习她的散文的兴趣,所以课堂效果也很不错。

二、利用网络,进行散文的写景、抒情鉴赏教学和仿写散文的有效训练

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散文的功用在于传情,而传情的一个主要方法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所以,一篇优美的散文,大都有写景与抒情,它们共同构成了散文的意境。因此,在鉴赏散文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鉴赏写景与抒情。一篇散文,表面上读的是景,实际上品的是情,其中的写景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抒情。

由于文字是抽象的,而网络图片更为直观,所以,我在讲散文时,尽量用PPT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边读课文边观赏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与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并借此学习作者写作的独特方法。例如,我在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在鉴赏第三、四段的写景部分时,借助于网络图片,尽量展现作者所描绘出的意境,使学生在充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意境美的基础上,感受其情感的微妙变化,这样就很好地完成课文的鉴赏过程,而且顺便也分析、梳理、学习了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仿写训练,正值深秋之际,于是便出了下面的作文题目:

题目:《秋》

要求:1、写一作文片段。

2、写景与抒情结合。

有几位学生写得非常好,摘录如下:

“爬山虎被秋风吹红了,像红色的波浪在翻滚,慢慢地涌向远方。树木像金色的蘑菇,更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撑着一把巨大的雨伞,为行人遮风挡雨。”(修辞)endprint

“树叶变黄了,璀璨辉煌。随着秋风的扫荡,片片黄叶开始飘落,萧索的秋天多了一种沧桑感。”(抒情)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学会了写景,而且也有意识地学了借景抒情,训练效果非常好。

三、利用网络,进行散文的拓展与延伸教学

散文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但由于散文的篇幅有限,学完之后总会有不尽兴之处,所以,做适度的拓展与延伸很有必要。例如:我讲《聆听西藏》这一课时,在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西藏的兴趣大增,我觉得很有必要趁热打铁,补充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于是我就为他们播放了西藏的宣传片,结果学生很爱看,看完后,感觉收获满满,很充实,许多学生说他们将来一定要亲自去西藏看看。又如: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这课时,在学完課文后,我又给学生介绍了法国的艺术圣殿——卢浮宫,观看了许多卢浮宫里的艺术品图片:油画蒙娜丽莎,自由女神像雕像,金碧辉煌的镜厅等等,学生为此赞叹不已。可以说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又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帮助。这样的拓展与延伸,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四、利用网络,进行散文的朗读教学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散文,透过文字,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知识水平和人格修养。不同的作者,由于生活的时代、环境和经历不同,以及各自的性格、才情有别,因而写出来的文章风格也各不相同,表现在语言文字上,各有各的特点。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文章深沉洗练,朱自清的沉重典雅,孙犁的清新明快,钱钟书的风趣豁达,徐志摩的浓艳华丽……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感知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才能更好地理解散文。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赏析、品味、把握作者散文中的思想情感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

朗读是感知散文语言理趣之美的最好方法。它能将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进而深入体味文章丰富的内涵。如朗读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的片段: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轻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全文有一种诗韵的美,极具抒情性。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这种工整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整齐,句式错落有致,韵味十足,诗化的语言,是一种人生享受。

网络上有许多名家及朗读爱好者的散文朗读,我在教学中,经常下载一些课文朗读,学生非常喜欢,他们觉得朗读是一种再创造,形式更引人入胜。当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对朗读给予点拨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其韵味、情感、思想。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我下载了两个朗读版本,反复播放,让学生体会。尤其是关于景物描写的段落,我让学生注意朗读者的语速、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的变化。

如读《荷塘月色》中的名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朗读者在读这几段时,我让学生听了三四遍,体会作者的用词之美、修辞之美,以及朗读者用声音传达出的喜悦、陶醉之感,让学生明白:作者在美景面前,暂时忘却了忧愁,心中涌起淡淡的喜悦。这是一个通过听觉,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章丰富内涵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学生进入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学的过程。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媒体的作用非常大。听完录音后,我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叫起平时朗读好的学生范读,让大家听赏,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我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由衷的喜爱。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与知识的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在散文教学中,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邱锐.浅谈散文写作的情感[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网络能力培养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