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
- 从《文心雕龙·神思》看《怠惰颂》的创作理念
刘海英内容摘要:济慈的诗论思想与《文心雕龙·神思》中的文艺理论有诸多契合。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视角解读济慈经典作品《怠惰颂》,并同济慈的“消极的能力”“诗人无自我”等诗学创作理念相观照,能够为济慈诗歌作品分析和相关文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关键词:济慈 《怠惰頌》 《文心雕龙·神思》 创作理念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拥有卓越的诗歌成就,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最典型的代表和西方浪漫主义诗歌艺术最完美的体现者[1]。他在书信中提出不少闪烁着真知灼见的诗论,具有宝
文学教育 2023年7期2023-08-10
- 电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体芳妮与济慈作家形象
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与芳妮·布劳恩(Fanny Brawne, 1800—1865)的恋爱故事,也是一部传记影片,真实地反映了济慈在诗歌创作高峰时期的生活经历。与此同时,该片成功建构了芳妮的女性主体身份,它将女主人公芳妮的画面用于电影的开场和结尾,电影海报也以芳妮读信的场景作为主要素材,突显芳妮热爱诗歌、忠于爱情、热情无私的美好人物形象。电影中的芳妮与19世纪英国文化史中的芳妮形象存在巨大反差。在济慈及其作品被
文化学刊 2022年1期2022-12-06
- 文学精神的契合:论济慈文艺思想对闻一多诗歌创作的影响
学精神的契合:论济慈文艺思想对闻一多诗歌创作的影响李 靓(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诗人,闻一多吸收和借鉴了众多外来作家文艺思想的影响。其中,济慈对诗歌之美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诗歌创作过程中想象力的大力推崇,对闻一多诗歌观念与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闻一多不时在诗歌评论中将济慈的诗歌理论视为判断诗歌艺术水平的标准。与此同时,闻一多表现出了明显的“创造性叛逆”,其诗歌充满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闻一多;济慈;诗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5
- 《夜莺颂》: 浪漫化的现实警示录
心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1795年-1821年),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在生命之花本应绽放得最为艳丽的25岁辞世, 给世界定格了他年轻、 热烈又富含哲思的形象。 1819年, 在他生命终点的两年前, 他以《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两首颂诗攀上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巅峰。 时至济慈逝世 200周年后的今天, 济慈的《夜莺颂》仍未褪色, 其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对诗论、 诗人及世人都有不同的启发与警示。 1819年5月的一个清晨, 庭院中夜莺舒展悠扬的歌声, 让诗人沉入“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2
- 济慈与王维诗歌中的植物意象对比
王子涵关键词:济慈 王维 植物意象 自然观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兴起于18 世纪中后期,该时期的诗人在作品中普遍表达出否定现实,反抗资本主义社会,并把希望寄托于空想世界的倾向。作为浪漫主义时期后期最年轻的一位诗人,济慈在其诗歌中努力摆脱现实的困境,使用大量植物意象,寻找他所向往的自然美好世界。中国盛唐山水田园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王维擅长描写景色,其笔下的山间松竹与流水鸟鸣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然而,尽管二人均向往自然,但由于其自身经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在长影,被击中
地,观看一部关于济慈的电影那时,不知道谁是济慈?翻译得,如此女性化的名字现在的。我也仍未知晓影片内容是什么记忆擦肩而过,只记得女主人公,在蝴蝶纷飞的四月森林里收到济慈来信,称:“我们是蝴蝶,只在夏日中活三天有你陪伴的三天,比独活五十年更开心”恍若被击中般这句话,长久荡漾在记忆暗处像一只野猫,埋伏在许多夜晚、许多发呆它势必,隐秘地促成我拾起济慈脚印也势必惊醒我,思考什么才是诗歌这种霸道的势必,早已因年龄的蛮横消磨成猫脖颈上,顺滑的毛今天,在冬眠的电影工厂却又
星星·散文诗 2021年25期2021-12-21
- 在长影,被击中
地,观看一部关于济慈的电影那时,不知道谁是济慈?翻译得,如此女性化的名字现在的。我也仍未知晓影片内容是什么记忆擦肩而过,只记得女主人公,在蝴蝶纷飞的四月森林里收到济慈来信,称:“我们是蝴蝶,只在夏日中活三天有你陪伴的三天,比独活五十年更开心”恍若被击中般这句话,长久荡漾在记忆暗处像一只野猫,埋伏在许多夜晚、许多发呆它势必,隱秘地促成我拾起济慈脚印也势必惊醒我,思考什么才是诗歌这种霸道的势必,早已因年龄的蛮横消磨成猫脖颈上,顺滑的毛今天,在冬眠的电影工厂却又
星星·诗歌原创 2021年9期2021-10-04
- 济慈诗歌的不列颠书写与民族共同体建构
摘 要:济慈诗歌的不列颠书写不是对于英伦三岛景观的单纯描摹,而是一种依靠文学想象来建构不列颠民族共同体的过程。诗人将景观提升到了“缪斯”的高度,以此激发读者的崇拜之情。通过景观书写这一文学想象方式,济慈得以在情感上、认知上和文化上建构不列颠民族的认同感。关键词:济慈 景观书写 不列颠 共同体托马斯·赫胥黎曾说过:“在很大程度上,民族是由它们的诗人和小说家们创造的。”a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从发生学角度考察民族起源和流变,更加明确地阐述了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9期2021-10-04
- 济慈诗歌中的“结核美学”
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作为一个的典型的结核病患者,在遭受结核带给其生理痛感的同时,更以敏锐的身体意识捕捉结核病赋予他的创作激情和诗性灵感,把结核这一“丰富而感性的意象”频繁地表现于其诗歌创作中。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于文学书写中结核病隐喻意义的相关概念,结合济慈表现结核病的具体诗歌作品,深入探究济慈诗歌中结核病美学上的隐喻意义。关键词:济慈 诗歌 结核美学在人类历史上,疾病作为人类生活中普遍性的痛感经验,早已超越了纯粹的病理学概念而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前科学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7期2021-08-03
- 没有名字的墓碑——关于济慈
家。我立即回答:济慈。哪几首呢?《夜莺曲》和《希腊古瓮曲》。当时读书不多,感受却强烈,所以回答爽快。以后见识虽稍广,感觉却似乎麻木多了。常常迟疑,弄不清自己究竟怎么想,更不要说别人了。也许因为诗句本身的力量,也许因为读时年轻,后来的麻木并未侵吞以前的记忆,在杂乱的积累中,济慈的诗句有时会蓦地跳出,直愣愣地望着我。一九八四年三月中旬,我们从英格兰西南部都彻斯特返回伦敦。进市区后,车子经过一些僻静的街道,停在一座房屋的小绿门前。英国朋友说,济慈在这里住过,《夜
意林原创版 2020年12期2020-12-29
- 民国时期上海学界中的济慈热
——薄命诗人、革命诗人和唯美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John Keats,1795—1821年)的作品,上海出版的外国文学教材和专著基本都论及济慈,呈现其薄命诗人、革命诗人和唯美诗人的形象。英国人是近代最早来到上海的外籍人士,对上海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均产生了深刻影响。①熊月之、高俊:《上海的英国文化地图》,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第21页。以下以济慈的诗人形象为切入点,依据上海出版发行的主要报刊和外国文学著作,梳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年间上海学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0年5期2020-12-02
- 健康365专家服务站和药膳养生学科普基地在济慈缘中医馆揭牌
25日上午,山西济慈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慈缘)专家服务站揭牌仪式在太原举行。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建新出席仪式。山西健康365服務中心、山西省药膳养生协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仪式。活动还邀请到全国健康教育巡讲专家、山西省健康365服务中心专家黄立坤教授进行专题健康科普讲座。在揭牌仪式现场,山西健康365服务中心主任申红涛和山西省药膳养生学会秘书长穆志明分别授予济慈缘“济慈缘专家服务站”和“济慈缘药食同源科普基地”称号。揭牌仪式上,济慈缘中医馆负责
科学导报 2020年68期2020-11-09
- 济慈诗歌翻译研究
王杨摘要:诗人济慈出生于1795年的伦敦,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拜伦和雪莱齐名。1821年,济慈身患重病不幸离世,年仅26岁。年少逝世的他却为世人留下宝贵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恩底弥翁》《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诗歌风格真挚、浪漫,细腻的表述下蕴含人间真性情。早在20世纪,济慈的诗歌就流传到中国。通过简述济慈诗作在中国的译介,介绍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并采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对济慈诗歌的中译本进行研究,探讨济慈诗歌的译介对中国的影响。关键词:济慈
现代交际 2020年15期2020-10-09
- 从《夜莺颂》看济慈的死亡观
静摘 要:约翰·济慈对于世界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更加偏向于浪漫主义,因此他在浪漫主义诗歌复兴阶段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济慈的诗作中,体现出的不仅是济慈心中的爱与美,也是死亡与死亡背后的价值,而在《夜莺颂》中就相对全面地展现了诗人济慈的死亡观。关键词:夜莺颂;济慈;死亡观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5-0-01本文主要围绕对《夜莺颂》的赏析来分析济慈的死亡观,济慈作为诗歌天才,
传媒论坛 2020年15期2020-09-03
-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摘 要:济慈是英国史上非常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于世界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诗歌史上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存在。拜伦和雪莱也是非常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济慈却是最大化浪漫主义诗歌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此濟慈对于浪漫主义诗歌的贡献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本文也主要通过济慈的诗歌分析济慈的生死哲学观。关键词:济慈;死亡哲学观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1一、引言济慈一直以来都饱受命运无常的折磨
传媒论坛 2020年14期2020-09-02
- 《无情的妖女》解读及济慈女性观
系的变化,并结合济慈本人生平总结诗歌中性别观念的来由。关键词:《无情的妖女》;济慈;女性视角[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03一、妖女形象济慈笔下这位妖女的形象非常鲜明。一方面,她极富女性的魅力,容貌美丽而温柔贤惠,会勾人心弦;另一方面,诗歌中处处暗示,她是神秘而令人捉摸不透的。第四小节中才出现对妖女的直接形象描写。妖女的初次亮相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美”(“Full beautiful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2020-06-08
- 认识大地,才会认识诗歌
主义时期的约翰·济慈(1795—1821)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因为早夭,济慈投身诗歌创作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年。这十年却是他烟花绚烂的十年,也是他为自己赢得诗名不朽的十年。在济慈一系列已成经典的诗歌中,这首《蝈蝈和蟋蟀》特别令人难忘。该诗问世于1816年12月30日夜间,其时,年仅二十一岁的济慈与友人亨特、克拉克在火炉边取暖。谈话间听到炉边有蟋蟀出声,亨特诗性骤起,提议以《蝈蝈和蟋蟀》为题,他和济慈各写一首十四行,由克拉克计时,看谁先完稿,结果,才思敏捷的济慈率
星星·诗歌理论 2020年1期2020-04-24
- 蒙古族与西方诗歌中的死亡观之比较
。本文以约翰 ·济慈的《夜莺颂》 和我国蒙古族高延青的《祭灵歌》 为例,分别从宗教背景、诗歌意象等方面探索两位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死亡观,从而更好地阐释蒙古族与西方死亡观的异同。关键词:约翰 ·济慈 高延青 宗教背景 诗歌意象 死亡观约翰·济慈(John Keats)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1818年,诗人经历了丧兄之痛和恋人的离去,接二连三的打击使济慈的身体每况愈下,正是这样的悲痛经历使诗人对死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创作了不朽诗作《夜莺颂》(Ode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4期2020-03-01
- 《济慈的田园史学家:没有注脚的历史》解读
究》中的第八章《济慈的田园史学家:没有注脚的历史》做出详细解读。文章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济慈其人生平经历与主要诗歌创作情况作一梳理,通过了解其生平体会其诗歌中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详述了近两个世纪以来济慈研究的审美和历史两大范式,延伸出布鲁克斯对济慈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对《精致的瓮》第八章的文本细读,布鲁克斯以新批评的方法为济慈备受争议的“美真同一”说的合理性提供了合理辩护,这是济慈研究中独辟蹊径的经典范式。关键词:克林斯·布鲁克斯 《精致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2期2020-02-28
- 论济慈诗歌中的现代性
集大成者,约翰·济慈凭诗歌中新颖的意象、别出心裁的想象以及对于美的永恒追求跻身英国伟大诗人行列。与其他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不同的是,济慈被看作浪漫主义文学史上重要的承前启后者。一方面,他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另一方面,他诗歌中体现的“诗人的处境,诗艺的多面性,语言的限制力与可能性”[1]等现代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使得他诗歌以及诗学观点具有了超前的现代性。济慈的早逝使得他无法像华兹华斯那样留下成体的诗学理论,但读者依旧可以从济慈与友人往来的信件中窥视这位天才对诗
文化学刊 2020年7期2020-01-02
-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域下济慈作家形象与文学报刊的关系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John Keats,1795—1821)在19世纪初期受到英国主流文学报刊的猛烈攻击,文坛开始流传“济慈死于评论的神话”[1]。也有学者认为济慈的身心健康并未受到文学报刊的影响[2]。俄国思想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巴赫金(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1895—1975)的对话理论为济慈作家形象与文学报刊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话理论”作为巴赫金的重要话语理论,指的是相互独立且又同时共存的两个或多
文化学刊 2020年10期2020-01-01
- 浅析《夜莺颂》的主题表达
摘要: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一生曲折凄惨,使之诗歌读起来令人心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真挚感情。《夜莺颂》中,济慈用多处对比,揭示理想与现实,死亡与永恒之间的区别。关键词:约翰·济慈;《夜莺颂》;主题表达《夜莺颂》作于1818年,当时23岁的济慈处于和范妮·布恩小姐的热恋当中,然而命运和济慈开了个玩笑,染上肺痨的他每天生活在理想与现实之中。在一个昏暗的夜晚,在夜莺婉转的歌声中,济慈情绪激昂得写下这首8节80多行的《夜莺颂》。一、梦境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2018-08-06
- 中英浪漫主义诗歌中月亮意象的比较
亮入手,将李贺和济慈的诗歌按照主题进行分类研究。得出中国的儒家思想给中国由士大夫组成的文人群体安上了沉重的家国包袱,这个包袱和道家的隐士思想一道铸就了中国诗人之魂。相比之下,英诗中的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关键词:李贺;济慈;意象作者简介:袁佳珂(1994-),女,汉族,江西宜春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期2018-01-31
- 约翰·济慈诗歌中的生态诗学思想
想和活力,约翰·济慈生态诗学思想贯穿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其中的艺术观以及美学观均得到了文学界极大的肯定。在20世纪后半叶,济慈生态诗学思想及其艺术观与美学观在社会以及政治发展中又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审视济慈的作品,可以发现其生态诗学思想中的生态伦理审美。约翰·济慈的生态诗学在审美价值体系重构中做出了贡献,他的生态诗学思想内涵在于其审美理想,他的诗歌体现了生态诗学的整体原则,也蕴含着生态断裂、生态和谐、真善美的本质等生态思想。关键词
文学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2
- 诗人济慈的唯美主义与恋诗情节
李艳丽[摘要]在济慈的诗中,“真”和“美”的探索贯穿始终,这不但体现了济慈的美学思想,更体现了其哲学倾向。“真”是浅层的,表面的,其意义主要指向情感层面,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美”则是更深层次的,代表着审美作用下强烈的欢愉。本文主要通过济慈诗歌的创作及诗人济慈简介、诗歌外延美与内涵美的唯美主义诗歌表达及其恋诗情节和审美风格分析其审美心态的“真”与“美”。[关键词]美;文艺美学;济慈;唯美主义[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一5918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4期2018-01-18
- 西班牙台阶:罗马的济慈
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西班牙台阶,是济慈最后的居所,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听着窗外丑船喷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的水声呜咽和行人的喧哗,等待着终将到来的死神。济慈-雪莱纪念馆的地址是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二十六号,正好在西班牙台阶的底端。我们抵达时将近正午,西班牙台阶上挤满游人,注意到这家纪念馆的人却不多。我们兴奋地登上台阶顶,参观了上面的圣三一教堂之后,又下得台阶,才得知济慈—雪莱纪念馆中午一点到两点之间关
书城 2017年12期2017-12-21
- 济慈的生死观
摘要:济慈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此时英国诗歌领域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中国学者王佐良先生指出“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是浪漫主义的创始者,拜伦使浪漫主义的影响遍及全世界,雪莱透过浪漫主义前瞻大同世界,但他们在吸收前人精华和影响后人诗艺上,作用都不及济慈。”这一分析精辟、透彻,充分肯定了济慈的贡献和历史地位。关键词:济慈;生死哲学;浪漫主义;自由一、对生命的珍惜与赞美济慈生来贫寒,在成长的过程中,又遭遇着接二连三的打击
大观 2017年9期2017-12-12
- 在罗马邂逅济慈
李金荣在罗马邂逅济慈◎ 李金荣1真没想到隔着二百年的时空,我与济慈竟在罗马相遇,至今想来仍感意外。当时是下午四点多钟,我从古罗马斗兽场出来,穿过标有西班牙使馆标志的孔多第街,直奔西班牙广场。也许是因为天气阴冷的缘故游客稀少,整个广场显得空旷静谧。就在离开时,一座标有“济慈、雪莱纪念馆”的小楼闯进了我的视线,立刻跑过去,门扉紧锁。不过庆幸的是我在罗马还有一天的行程,那就明天见吧。第二天也就是2016年1月5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我再次来到纪念馆。这是一座意
延河 2017年4期2017-11-14
- 《夜莺颂》写作技巧及主题表达
】《夜莺颂》作为济慈颂诗中的代表作,其所表达的主题值得我们思索,基于对写作技巧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夜莺颂》旨在描述歌手从虚幻到现实的时空之旅,以及刻画了两个存在差异的世界,即诗境和尘境,充分体现了理想和现实、死亡和永恒的对峙,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内涵。因此,本文主要就《夜莺颂》写作技巧及主题表达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关键词】《夜莺颂》;济慈;写作技巧;主题表达前言约翰·济慈是出自于英国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一生贫苦,历经曲折,但他毕生追求梦想与美,创作出了众多出色
文理导航 2017年22期2017-08-16
- 济慈的诗歌美学及社会政治意识浅谈
不少时政评论家对济慈的生平做出了简介,其认为其是英国浪漫主义领域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其在英国诗歌领域政坛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之中既有浪漫主义的特性也有一定的 思想情感融入其中,其在诗歌当中所主要推行的就是永恒美的主旨。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通过诗歌当中情感的表达对人性进行反应,从而对现实世界进行讽刺。诗人济慈其在年轻阶段就在诗歌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诗歌当中起主要所进行推崇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对济慈的政治思想进行评判的过程当中,不同党派对其其中
魅力中国 2016年45期2017-07-20
- 济慈颂歌的感觉意象探析
内容摘要: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雪莱、拜伦齐名,1821年2月23日,年仅25岁的他在罗马病逝,英年早逝的他却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比如《恩底弥翁》、《夜莺颂》等等。济慈的诗歌总是能将人的各种感觉与自然完美融合,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尤其是他创作的六大颂歌,是觉得形象生动细腻,富有独特的认识,给人展现了其中无穷的艺术魅力。关键词:济慈 颂歌 感觉意象一、视觉意象探析视觉意象描写的是人们都能够看得见的事物,在六大颂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6期2017-07-05
- 济慈与李贺诗艺对比分析
要通过将外国诗人济慈与中国诗人李贺进行诗艺比较,来分析不同诗歌中所蕴含的诗艺以及两者所凸显的经典诗歌所共有的文学价值。关键词:济慈;李贺;诗艺;文学价值;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一.济慈与李贺诗歌的创作背景1.济慈的人生短梦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的伦敦,是英国的著名浪漫派诗人。他在年少之时,便目睹了父母的离世,并且他在一生当中都对其充满伤感。他的经历短暂却又丰富多彩,他用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2017-06-17
- 迷幻之美:济慈诗歌中的罂粟意象
伟大的诗人约翰·济慈,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植物魅力幻想,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约翰·济慈本身的身份非常特殊,因为他既是一位职业的药剂师,同时也是一位肺病患者,所谓久病成医,在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别致的幻想色彩,也为人们对诗歌的体验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官。济慈的詩歌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因为他的浪漫主义并不庸俗,而是别具一格的至美体现,他赋予了罂粟独特的生命意象,把罂粟的意象侵入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既表达出在现实中的迷失,又体现出诗歌中的迷幻,至真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5期2017-06-13
- 论济慈长诗《拉米亚》对希腊神话的颠覆性改写
《拉米亚》,探究济慈对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科学等对应关系的理解。济慈把希腊神话同具有强烈自传性的内容融为一体,把神话人物嫁接到当代语境和现实中来,对神话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希腊神话成了济慈对现实世界的人文主义寓言,这也体现了济慈在诗歌创作领域对希腊神话的继承和发展。关键词:济慈 《拉米亚》 希腊神话 颠覆性改写★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7lslktyb-061)和辽宁省教育厅2016年人文社科一般项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5期2017-06-13
- 论济慈长诗《恩底弥翁》对希腊神话的自传性改写
116044)论济慈长诗《恩底弥翁》对希腊神话的自传性改写逯 阳(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44)通过分析济慈长诗《恩底弥翁》探究济慈对希腊神话的自传性改写。济慈一生孜孜不倦地吸收希腊神话的精神内涵,在想象力的长途跋涉中寻找美的真谛。他点铁成金,赋予神话诗的形式,神话也为济慈诗歌注入了活力。在恩底弥翁身上有济慈的影子,诗人把个人理想和家国情怀通过神话改写巧妙地表现出来,这也成为他借助神的力量改变现状的慰藉。济慈 恩底弥翁 希腊神话 自传性改写一、
社科纵横 2017年7期2017-04-11
- 影响济慈颂诗意象审美特征的因素
++金燕摘 要:济慈的颂诗的意象体现着丰富性、感性美和组合美的审美特征。浪漫主义思潮、先辈诗人、济慈丰富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影响着这些特征的形成。关键词:济慈;颂诗;意象;因素[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约翰·济慈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颇丰,并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济慈的诗作中,其颂诗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成熟的部分。济慈的颂诗拥有鲜明的主题、令人陶醉的抒情和优美
青年文学家 2017年6期2017-03-31
- 迷幻之美:济慈诗歌中的罂粟意象
张素玫摘 要:济慈的职业药剂师经历和肺病患者身份,使罂粟成为他诗歌中重要而又独特的意象,营造出其诗歌迷乱幻美的意境。这种意境使济慈的“感觉主义”走向极端,到达一种诗学意义上的虚无之美,寄托了诗人藉此忘却现实渴求美好的内心真情,体现了他由“幻美”而至“真美”的审美追求。关键词:约翰·济慈 罂粟意象 幻美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在诗歌中抒写过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如开在牧野的蔷薇和“盛满了露制醇醪的”麝香玫瑰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6年12期2017-01-21
- 浅析济慈的消极能力说
史悦内容摘要:济慈的“消极能力说”是他诸多诗学命题之一,其内涵虽已多有学者研究,但其中包含的住客关系仍有待发掘。消极能力说并不仅限于对诗人个性的否定,它表达的是诗人作为创作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与交融的关系。本文从客体,诗人,及主客关系三方面,以《秋颂》为典型文本,试浅析消极能力说的内涵。关键词:济慈 消极能力说 秋颂 主客关系济慈一生命途多舛,英年早逝。在他二十六岁的人生中,完完全全属于“诗人”这个头衔的时段更是不长。济慈关于诗歌理论的论述,多散见于其书信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7-01-07
- 两心之外无人知
——评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传记电影《明亮的星》
评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传记电影《明亮的星》罗小华约翰·济慈(1795—1821)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生平只有26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提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命题,“beauty”是他笔下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1818年济慈在写给美国友人乔治的信中说:“我认识了一位姑娘,她容貌美丽、举止优雅,就是有一点执拗的傻气,我想我坠入爱河了。”济慈英年早逝,在他
影剧新作 2016年4期2016-08-24
- 静谧之秋成熟之美
锡《秋词二首》和济慈《秋颂》比较赏析的基础上,对两位中西方咏秋史上的怪才在面临坎坷时保持的乐观豁达的态度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中西方诗歌中韵律、意象选取等差异进行探讨。关键词:咏秋诗;济慈;刘禹锡;对比赏析作者简介:樊瑾(1992.4-),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2从古至今,“秋”一直是诗作中常见的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8期2016-06-30
- 论济慈诗歌的意象艺术
代表诗人,约翰·济慈善于在诗歌中运用意象传情达意,形成了其诗歌的一大特色艺术。其诗歌意象多是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直接诉诸读者感官,让读者能从中真实地感觉到诗人炽热的情感。诗人把一系列意象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在一起,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关键词: 济慈 诗歌 意象艺术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集大成者。其诗歌运用意象传情达意,形成了其诗歌的一大特色艺术。其诗歌意象多是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直接诉
考试周刊 2016年40期2016-06-12
- 西班牙广场26号
走过时,与标有“济慈、雪莱纪念馆”的一座小楼相遇。立刻跑过去。门扉紧锁。不过还好,在罗马还有一天的行程,等明天便可一睹真容。都说期待是美丽的,其实更多的是五味杂陈,就像此刻行走在晚风中的我,“济慈”的突然出现,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迷诗”岁月,那时我也就十七八岁吧,因《外国情诗选》知道了“济慈”这个名字。如今不期而遇!意外得有些忧伤也有些恍惚,忧伤是因为逝去的青春与梦想,恍惚是因为时光的流逝与不可思议,隔着近200年的时空,我们竟在罗马相遇,在这个于他于我皆为
岁月 2016年11期2016-05-30
- 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汇
——前辈诗人对济慈颂诗意象审美特征的影响
——前辈诗人对济慈颂诗意象审美特征的影响◎张晓鹏1金 燕2(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00)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颂诗以其鲜明的主题、令人陶醉的抒情、优美的格律形式和丰富的意象,被认为是其诗作中最重要和最成熟的部分。尤其是意象体现着丰富性、感性美和组合美的审美特征。对这些意象审美特征产生影响的除了浪漫主义思潮、济慈自身对美的追求和其丰富的想象力外,还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12
- 论济慈诗歌的唯美主义倾向
050071)论济慈诗歌的唯美主义倾向孙慧聪 王志慧 陈 娟(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作为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热爱美并在作品中宣扬美,被看作是唯美主义的先驱之一。济慈诗歌的唯美主义倾向表现在:脱离真实之美,表现为神话入诗、梦幻之美、悲情之美;美与真实结合,表现为理性之美、心灵之美、艺术形式之美。济慈;诗歌;唯美主义济慈是19世纪初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纯美诗人,他对美有着无限的眷恋,“美”成为他笔下使用最频繁的
河北传媒研究 2016年5期2016-03-15
- 生态诗学的现代价值
——从济慈的生态诗学观谈起
现代价值 ——从济慈的生态诗学观谈起徐玉凤摘要:生态诗学给诗歌传统研究以新的启示,为诗歌研究注入了活力。约翰·济慈的生态诗学观强调自然是一个活力生态系统,而人是整个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一样遵循时间节律繁衍生息。大自然可以给予人类以心灵的呵护与慰藉。济慈的诗歌体现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充满了对生态和谐的向往和渴求。济慈生态诗学观的形成有其自身原因,也有时代原因,其生态诗学观对现时代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关键词:诗学 约翰·济慈 生态诗学观 诗歌
天府新论 2016年3期2016-02-12
- 济慈《秋颂》的美学思想透视
英国烂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最后一首颂,作者应用“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等美学思想将秋季温暖、唯美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关键词: 济慈 《秋颂》 浪漫主义 美学思想一、引言约翰·济慈(1795-1821)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杰诗人之一,《秋颂》是济慈六大颂歌的最后一首,写于1819年的秋天,论者普遍认为这首诗最能体现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诗中内容与形式极好地联系在一起,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美,完美体现了西方的浪漫主义特色。更重要
考试周刊 2015年9期2015-09-10
- 约翰·济慈《秋颂》的主题浅析
摘要:约翰·济慈是英国著名的抒情诗人,擅长于颂诗的创作,其诗歌《秋颂》是具有代表性的颂诗之一,这首短短的抒情诗,它集晚秋的景色、形态和声音于一体,给我们一种美感。然而,秋天的美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折射出诗歌中的易逝性主题。关键词:约翰·济慈;《秋颂》;易逝性约翰·济慈 (1795 - 1821) 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人物。在他的诗歌《秋颂》中,全篇不仅充斥着万物之间的完美搭配,而且诗词字里行间承载着崇高的美。诗人生动地描述了秋天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2015-08-12
- 解读《秋颂》中济慈的生态观
解读《秋颂》中济慈的生态观邹天雨(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524000)摘要: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生态观与现代生态学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本文旨在应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有机自然观、生态整体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对济慈在《秋颂》中反映出的生态观进行分析和阐释,剖析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探究诗人的生态观。关键词:生态批评;《秋颂》;济慈;生态观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理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1978年,生态批评家威廉•鲁克尔特首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2015-07-13
- 斯蒂文斯与济慈的《秋颂》
斯一次又一次回到济慈的颂歌《秋颂》。那些回归的历史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如何重新使用文学材料的经典范例。在现代艺术中我们已经习惯了此种处理,尤其在绘画和雕塑方面。贡布里奇曾经指出艺术家是如何再生产的,不是他们看见的,而是他们看见的与已经存在于他们心灵中的某种先在草图的混合。对于斯蒂文斯来说,济慈的颂歌提供了一个无法抗拒的先在模型;斯蒂文斯围绕着这首颂歌反复沉思。就我的理解,他变成了颂歌最好的读者,它丰富涵义的最敏锐的解释者。当颂歌通过斯蒂文斯的诗句折射回来时,
湖南文学 2015年1期2015-05-12
- 论济慈《秋颂》之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一生短暂却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作品。《秋颂》作为济慈的代表作,充分展现了济慈的生态关怀。本文立足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剖析《秋颂》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探究济慈生态女性观的由来,以及《秋颂》三个诗节中所体现的具体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关键词:约翰·济慈;《秋颂》;生态女性主义;和谐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196-02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坛上的一朵奇葩,约翰·济慈(Jo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1期2014-12-20
- 概述约翰·济慈的创作特色
张欣摘要:约翰·济慈,出生于十八世纪末的伦敦,著名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曾被誉为“浪漫主义复兴的旗手”。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英年早逝的俊才。一声留下多篇诗歌,都被后人广泛传颂。关键词:唯美主义;约翰·济慈;创作特色约翰·济慈,出生于十八世纪末的伦敦,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曾被称为其作品以浪漫主义为主题,身居六巨擘之列。济慈诗歌创作
世纪桥 2014年3期2014-04-11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评约翰·济慈的人生苦旅
5041)约翰·济慈(John Keats)是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其成就已经被认为超出其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称赞他为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中国诗人余光中说:“一百多年来,济慈的声誉与日俱增,如今且远在浪漫派诸人之上。”[1]但这位天才诗人却只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短短25年,如流星在夜空划过一道斑斓后就陨落了。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在探究济慈英年早逝的原因。众所周知,济慈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6期2012-08-15
- 爱使生命虽死犹生:解析《伊萨贝拉》中的哥特风格
]《伊萨贝拉》是济慈晚期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诗中展现了其风格从一贯的清新华丽到血腥阴郁的转变。这部作品之所以呈现出如此独特的风格,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济慈遭遇到了人生最为重大的挫折,先是失去至亲,之后自身又罹患疾病。在双重打击之下,济慈陷入了极为深重的忧郁之中;另一方面,死亡的阴影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他的生活之中,哥特文学的主题恰恰又与死亡密切相连,因此引起了济慈的关注,最终他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了他的创作之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济慈并没有因为死亡的
名作欣赏 2012年9期2012-08-15
- 李商隐与济慈诗歌创作艺术之比较
摘 要:李商隐与济慈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善用清词丽句、象征以及典故。二人的作品都呈现优美与感伤的双重主题,但又略有不同:济慈的诗歌中优美占主导地位,创作显示外在化倾向,李商隐的诗歌则是伤感贯穿始终,显示内在化倾向。关键词:李商隐 济慈 意境 象征 感伤一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大量诗歌,千百年来隽永不变。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虽然只活了26岁,却创作出了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颂诗。两人虽国籍不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6期2009-07-24
- 状写为诗而生的人
冯 昊约翰·济慈(1795—1821)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一位自称为“名字用水写成的人”。正如他自己对英国作家命运评论的那样:“他们在世时受到英国社会的虐待。死后才被接纳培育。”济慈在其二十五年四个月短暂人生中。备尝生活的艰辛与病痛的折磨。尽管执著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并以生命的代价换得不朽的诗篇,但他生前诗名可以说是相当的寂寞。随着审美视野的开阔,人们逐渐认识到济慈诗歌的精妙之处,并开始给予他崇高的艺术尊荣。济慈所处的时代与当下我们的生存境遇有着众多
创作评谭 2009年3期2009-06-15
- 歌唱的夜莺
张 觅约翰·济慈是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1795年10月生,1821年2月病逝,只活了不到25岁,但是却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光的人物。他自幼喜爱文学,14岁时,他便已将喜欢的维吉尔的长诗《埃涅阿斯纪》翻译成英语。但是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他的父母在其青少年时期便相续去世,这让他在成长过程中屡次受到打击,可是他从不放弃对于生活的热情。1816年济慈获得助理医师资格。这一年,他认识了李·亨特和雪莱等作家,由于对文学的酷爱,使济慈放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2期200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