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院

  • 鲁院酒后杂记(组诗)
    软但从不诉说离别鲁院无名湖中的莲花在黄昏后才知道游鱼的快乐岸边的石缝里一株狗尾巴草与另一株狗尾巴草在风中舞蹈此时,我才恍然爱情不需要酝酿入口就可醉人北京的一角云霞一片云霞被窗户推开烧红了我的眼睛惊动了芍药居半亩池塘里的游鱼四处呼唤同伴一个涟漪寻找着另一个涟漪随后,池水静了下来与云天对视羞红了脸藏到荷叶的背后鲁院今夜无酒芍药居的荷池中我喂养过的一条灰鱼把一池的涟漪全部吞入口中而后,沉入水底把相思筑巢岸畔的垂柳一直坚持着思念的绿荫仿佛与季节无关只把真挚的情感生

    金山 2023年2期2023-04-15

  • 鲁院三题
    动时,总有人提到鲁院。在谈到鲁院时,脸上的表情都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向往。鲁院真的有这么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鲁院,让这么多文学爱好者憧憬膜拜?于是我带着好奇心在网上搜索鲁院的前世今生。原来,鲁院成立于1950年,前身是由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创办的中央文学研究所。曾在鲁院任教的著名人士有——茅盾、郭沫若、叶圣陶、老舍、贺敬之、丁玲、艾青、曹禺等,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当代作家。那刻,我惊呆了。鲁院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气息,像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瞬间俘获了我的

    山东文学 2023年2期2023-04-06

  • 鲁迅文学院与中国当代文学生态研究
    鲁迅文学院(简称鲁院)的发展,七十年来,鲁院的办学成绩有目共睹,对中国当代文学生态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无论是从作家队伍的影响,还是体制的认可,抑或学员的评价,鲁院都表现不俗。不仅如此,鲁院的办学影响还体现于各地作协对它的培养模式的认同和仿效。一、对中国当代作家队伍建设的显著影响七十年来,鲁院在文学新人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仅从鲁院早期(文研所和文讲所时期)的新人培养成效来看,不但继承了延安鲁艺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且综合了苏联高尔基学院的办学优势,为新中

    文艺评论 2021年5期2021-11-25

  • 共和国作家从这里走来
    究所创办到现在,鲁院已经举办了近百期各种类型的文学创作班。可以说鲁院对于中国当代作家队伍的建设产生了显著而又直接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就办学而言,一所学校的环境如何,往往影响到它的整体形象,也会对其人才培养形成反作用。因此,有什么样的办学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体系。那么,在不同阶段的办学中,鲁院的办学环境究竟如何?在办学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给鲁院的文学新人培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中央文学研究所

    创作评谭 2021年4期2021-07-22

  • 鲁院那边(组诗)
    《水上落叶》等。鲁院的泡桐树刚到鲁院第一天最先迎接我的是那棵高大的泡桐。博學广识的枝干以叶子的姿态,参天耸立以花朵的礼仪,欢迎我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酒盅一样粉淡的花朵一天比一天掉落得厉害草丛里的落花,越聚越多地上醉落一朵,树上就孕育一颗太阳果的赤子所有赤子,茂盛一棵树的初心我离开鲁院那天,忧郁的花们已被清扫。我想知道它们如何举起一只空酒盅,与众草叶痛饮作别还想带走太阳果的初心安静有声音这里的安静,是有声音的且千姿百态——花开的声音,有红有粉有黄有白草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1年3期2021-06-28

  • 小草也能长成春天
    秋实,我渐渐融入鲁院,成了这里的一份子。2010年,为制作纪念建院60周年专题片《文学殿堂,铸造辉煌》,我采访铁凝主席。铁主席含笑指出,鲁院是文学的加油站和充电场,学院为每一位走进她的人提供了一个文学情境场,大家为文学而来,这是鲁院最大的魅力;学员在毕业时真诚流露出对鲁院的感激之情,他们感谢鲁院,其实最终要感谢的,是文学。还有学员表达,真想在鲁院留级,哪怕当一个门卫,每天打扫殿堂里飘落的银杏叶,边打扫院落边写诗。鲁院还真有这样一个门卫,他就是娄荣山,笔名娄

    飞天 2021年3期2021-03-25

  • 鲁迅文学院:与中国当代文学共成长
    文学院(以下简称鲁院)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来,从中央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到鲁迅文学院,这座中国唯一一所国家级的以联系作家、服务作家、团结作家、培养作家为宗旨的教学与研究机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教育之路,为中国当代文坛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此,鲁院被誉为“作家的摇篮”,成为一代代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向往的“文学的殿堂”。初心 为新中国培养文学新人 1950年12月27日,中央

    新华月报 2021年1期2021-01-06

  • 是缘,更是伴
    我在北京八里庄的鲁院学习。去鲁院,在我的人生当中是件挺大的事。短短四个月时间,还真比我在一个单位工作十年或某个学校上三年学要重要。去鲁院前,我已经出版过三部长篇,但我知道,在真正的文学创作上自己还什么都不是。文学是殿堂,自然就有门槛,只要我还没入门,无论我在外面闹腾得多么热闹,其实还是一个耍杂耍的。入不入门,其实很要命。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邻居家炕上看到一本文学杂志,正好那一页是小说的结尾,我在作者的介绍中看到“中国作协会员”的字样,就觉得人家好了不起

    飞天 2020年12期2020-12-28

  • 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所有的出口尘封来鲁院前  你又一次把门关上你说  关上是为了再次打开春天为春天而生——致俊雨天地原本混沌人  横在昧和智之间当盐趋于理性  你从封瓶中逃出日子手舞足蹈  面目全非十四岁的你  坐在福利院的天井里仰望天堂  和天堂里的父母目光被夜磨得锋利  割倒一地颓废你的孤独如此辽阔  点燃鼠标烧开夜的屏  有一些昧从指缝沙沙漏出键盘上点兵  今夜你做自己的王雨一直下  一直下路過春天  你的灵魂  终于抱住你在鲁院的教室里大哭一场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8期2020-11-02

  • 向您例证《飞天》的包容
    健军前几日,接到鲁院同学郭晓琦的微信,告之今年是《飞天》杂志创刊七十周年,嘱我写篇纪念性的文字。一刹那,我被“七十周年”这个时间节点给定住了。记得有个电视节目叫历史上的今天,往七十年之前追溯,那一年,父亲两岁,承祧给祖父当嗣子。这无疑为祖父一脉的延续与新生。对一本与父亲同时代诞生的文学刊物,在我的内心除了增添情感的砝码之外,更多是尊重、敬畏和仰视。我可能算不上《飞天》杂志的常客,十年来发表过四个小说。两个中篇:《有花出售》和《假唇》,两个短篇:《酒干倘卖无

    飞天 2020年10期2020-10-26

  • 鲁迅文学院与新中国文学新人培养研究论纲
    文学院(以下简称鲁院)的介绍,还多散见于个别作家的零散回忆,比如莫言、王安忆、徐坤、邱华栋等老、中、青作家均有这方面的介绍文字。鲁院过去和现在的部分工作人员以及学员在其回忆文章中也对鲁院教学情况有所涉及,但多以感性回忆为主,较为零散。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鲁院的教师何镇邦、郭艳和赵兴红曾经写过专门的访谈文章,可以说是鲁院研究的自觉成果。这些文章包括:何镇邦发表在2012年第2期《芳草》杂志上的文章《鲁院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前前后后》;郭艳发表在2008年4

    南方文坛 2020年4期2020-10-23

  • 鲁院同学曹多勇
    。那时候即使在“鲁院”学习期间,他也是埋头创作。那时候,我就特别佩服他旺盛的创作力。我不想谈他的创作,让评论家去谈吧,那是他们的责任。我只想说说十多年来与他交往的点滴往事。我们都属于性格内向的人,因为我还喝点酒,所以经常呈现性格外向的假象。不喝酒的多勇,偶尔举杯,也是点到而已,非常理智。因此我们在八里庄四个半月学习期间,一起“玩”的时间并不多。那时与我经常在一起“玩”的同学,基本上都是有些酒量的。记得那几个月里只要与他见面,无论楼道里还是院子里,他第一句话

    星火·中短篇小说 2020年5期2020-09-08

  • 散文《梦在“鲁院”飞翔》节选
    奔赴梦了千百次的鲁院,一路奔波,于下午19 时 20 分进入了鲁迅文学院报到学习。鲁院有两幢楼,住进老师们为各自学员安排的房间, 我们就在鲁院安了一个个小小的家, 进入自己的家 611 房間,房间里有电视有电话, 还有专供学员写作的电脑, 房间有专人打扫,虽然是个斗室,却很有创作的氛围。在开班典礼上,鲁院老师提出要我们从过去舒适的家庭生活投入到集体生活中, 必须暂时摒弃社会、家庭那种固有的生活工作习惯,积极地将自己转变为学习状态, 做到社会角色转换为学员角

    荷城文艺 2020年2期2020-08-14

  • 我有一位女同学
    ,是在2013年鲁院那段同学时光,此前我们似乎在广东省作协的活动中打过照面,彼此没留下太深印象。入学时已进入隆烈的夏季,空气中难免搅杂着季节的热闹和不安分味道。也不知什么原因,一批爱酒好聊的男女同学黏乎到了一起,或在鲁院宿舍,或在芍药居一带小店,差不多天天都有酒局茶聊,快意着一份哥们儿情绪。并没之乎者也地一味挥舞如椽大笔,去装逼扮大家地清高着,后来有人戏称我们这帮人为酒班子。神吹胡喝,拍天踢地,张狂得不知山外有山,似乎吹破南天门也不负责任,一副放浪形骸好不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9年4期2019-08-26

  • 我的鲁院同学吴君
    坐在最后,课后,鲁院的院子里,就见她一个人在银杏树桑葚树青梅树之间疾走,也不见她跟同学们热烈讨论,大家觉得她不是那么爱搭理人。班上有男同学一次喝醉酒后说,吴君虽然漂亮,又有女人味,就是装得讨厌!跟吴君熟悉后,我把这话跟吴君讲,吴君笑笑,也不理会。在鲁院学习的两个月,同学们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这让我跟吴君走得近了起来。记得一次喝醉了酒,深夜我在鲁院的宿舍院子里发酒疯,夜半唱起了京剧,结果惊扰了正在睡梦中的同学,第二天我被告到院长和老师那里。眼看着一开学就要被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9年4期2019-08-26

  • 鲁院日夜书
    张晓云我读的长篇仍在寒风萧萧出南方风口,进高原腹地我写的孤独如何能万籁俱寂这么长的好日子:飞过夏末的裙裾,擦过秋的叶眉初冬的课堂有雨露雪光恩师在上夜月隔着白天的暖阳披巾披在单薄的肩小抒情开始:桃花梅花白玉兰银杏在冬眠鲁迅冰心巴金丁玲们在捂冬我只要悄悄配合从一条条老纹路走回她有一句话。她有一个动作旋转的水涡曾经裹紧我他们中,有人曾夜半惊醒摸一摸皱纹与骨骼猛然还撞见了白发苍苍,形容枯槁。还有他,已举起了火焰。记得那年喝他的小酒最爽。抢他的红包最多嘘,小声,现在

    天津诗人 2018年1期2018-11-13

  • 和卢一萍的短暂交往史
    10年9月一起在鲁院学习的时候,去鲁院前的一个月,我曾读过他发在《中国作家》上的一篇短篇小说《夏巴孜归来》。那篇小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说的是夏巴孜对草原所怀有的深情,以及为了草原而迁移到异乡的故事,写得很有诗意,但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具有鲜明的批判色彩。我看到第十四届鲁院高研班的名单里有他,就向文友要来他的电话,非常冒昧地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并说起那篇小说,在电话里,他操着带有很浓厚的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话不多,只说已经出发,先去内地办些事,期待在鲁院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8年7期2018-09-26

  • 从南走到北(组诗)
    郝在春在鲁院过冬以为在北方就能见到雪以为鲁院有冬天以为冬天还能回到小时候以为小时候的雪等待一场 就会回来东北来的同学说雪在他们来鲁院之前都是跟在身后的跟着跟着就不见了而我就是一场土家山寨的雪故乡是跟在身后的跟着跟着也不见了 我只能落在江南某小城的大街小巷迎春花依然隐忍迎春花还要多久才能开放每次路过我都想一想去年花开我出门在外今年我坐等花开面对未来 看一看它如何先把花朵交出再画出对生的叶脉每次从院墙根经过都触碰一下这些藤条像要抖落它们憋在体内的冬天养一千桶蜜

    北极光 2018年3期2018-08-28

  • 点燃现实的柴禾垛
    川妮2012年在鲁院上学的时候,有过一场关于“现实关照与文学表达”的研讨。研讨会上,我做了一个发言,题目是《保持有痛感的写作》。我的基本观点是:资讯时代,是一个疼痛无处不在,但痛感已然丧失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做一个写作者,保持痛感是必要的。痛感是感知我们真实存在的一个证据。人是唯一能够感知疼痛并且把它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的群体。人类的痛感是可以相通的,疼痛的记忆和疼痛的经验是可以分享的。我的写作就是要努力把被发达资讯覆盖与遮蔽的真相挖掘出来,把有痛感的生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8年6期2018-06-23

  • 朱成玉系列散文
    一天比一天明亮。鲁院的同学周华诚和我说过,他的一个摄影家朋友给女儿拍照片,从出生那一天开始,一天一张,从不间断。他在拍摄的时候,从不讲究任何摄影技法,背景也是一成不变的一面墙。这自然是受到朋友们的嘲弄。20年后,他把这些照片制作成幻灯片,在一面洁白的墙上播放给朋友们看,朋友们都被震撼到了。从这些简单的照片里,看到了关于成长的秘密。这笨拙而执拗的爱,像不像一只蜗牛?我是一个路痴,但这并不妨碍我拥有一颗时刻准备远行的心。我不能选择等到什么,我只能接受遇到什么。

    安徽文学 2018年6期2018-06-08

  • 永不熄灭的文学之火
    以迟一些来,因为鲁院9点上课,但他说他必须要乘坐第一班火车,因为迎着熹微的晨光来鲁院,才有仪式感。他必须在稍早一些进入教室,这样他就可以和同学们有所交流;他还可以提早到食堂,在食堂和同学们交流文学心得,要知道,真正的校园友情或者爱情都不是在课堂上,而一定是在课堂以外;他甚至还可以在进入教室之前或者从食堂出来之后到鲁院并不大的校园里去散步,一个学生如果能和他的同学经常在校园里散步,谈谈友情和专业,才是学习的样子。他觉得,这样看起来,他才是一个虔诚的文学教徒。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11期2018-02-21

  • 鲁院的秋色
    □蜀虎鲁院的秋色□蜀虎因为文学种下的缘分,在2012年的9月,一个金灿灿的秋季,来自中华大地东西南北中的四十九个兄弟姐妹,相聚于北京,相聚于鲁迅文学院。这所已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学院,按照二十一世纪新的办班培训排序,已经是第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了。所以,我们这一届高研班简称“鲁十八”。而且,因为这个班在四个月一百二十天的培训期间,正赶上具有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两个“十八”重逢,其重要性和所包含的意味深长的内容,就格外引

    海燕 2017年4期2017-12-06

  • 玉兰花开
    方。我,喜欢叫它鲁院。它极小,但却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人一靠近它就会肃然起敬,高山仰止。每次触摸它,我总能感觉到一股浓重、强大的文化底气,仿佛有一块暗自发力的磁铁,于无声无息、无言无语之中赋予我思想的火花,灵感的奔腾和跳跃。2015年夏季,卑微的我第一次走进这儿,满心欢喜。我一身素衣,站在鲁迅先生高傲的头像下,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它的光芒洒落在我的眼镜片上,让我浑身透亮。踏上大门前的台阶,注视着那个铜手印,我双手合十,一心敬意,心念,几经波折,终于走到了先生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7-11-29

  • 鲁院纪事
    鲁院纪事鲁院是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的简称。前身是中央文学讲习所,1949年在著名作家丁玲倡导下成立。1984年讲习所更名为鲁迅文学院。这里诞生了很多著名作家。比如蒋子龙、张抗抗、莫言等。对于所有喜欢文学的人来讲,鲁迅文学院是向往的最高文学殿堂,尽管这次学习是在济南开山青少年野营训练基地,而不是北京学院本部,但我觉得在开山比北京更让我喜欢,开山不但是济南南部山区的一个风景区,更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遇难地。死去的是肉体,不死的是思想及灵魂。抽空儿去了他的墓地,

    北极光 2017年8期2017-11-14

  • 鲁院启思录
    手不放:“我想写鲁院!”我问:“为什么啊?”记者姑娘答:“中国竟然有这样一个学校,一群作家在一起,多有趣、前卫,多酷!”公众想象中的这所学院,如此神秘、时髦,自带文艺腔调。然而,几个词大概很难比拟这所成立于1950年秋季、中国唯一一所“国家文学院”的特质与内涵,这所学院与六十多年的当代中国一样经历了陵谷变迁,数千位中国作家、文学“信徒”、文学从业者曾在这里学习研修,不同的历史阶段,震荡、变幻、回旋着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思潮、审美趣味。思量再三,我决定邀请几位

    江南 2017年5期2017-10-23

  • 解密于晓威这个极端的“闷骚主义者”如何从文学界捞到绘画界
    家伙,也真是,吃鲁院的饭,操李一鸣、邱华栋院长的心。于是,纷纷当起了“组织部长”,把班干部的人事私下议论了。说到学习委员,我“提名”李浩和晓威。院方名单出来,从班长、支部书记到学习委员,居然都被言中。同学们很吃惊,特别是提晓威当学习委员。我一点不吃惊。5同窗一晃月余,居然也没和晓威再说上什么。课间,他们几杆老烟枪聚一团,吞云吐雾。我怕烟,躲远远的,听不到他们高谈阔论。饭后,同学们照例绕着鲁院的院子散步。插一句,据说现代文学馆多次抗议,说院子是文学馆的,鲁院

    南方文学 2017年5期2017-10-19

  • 一墙之隔
    6日的机票,我到鲁院比其他同学晚了三天,没能参加开班仪式,以致错过了那个重要时刻,到现在我还常常引以为憾。真正走进位于八里庄的鲁迅文学院是在2010年9月10日傍晚,可能因为是周末又错过了吃饭时间,偌大的院子里好像没看到几个人。只记得当时初秋暖人的夕阳扑面而来,把眼前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金色。此后两天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倒时差,一直到12日下午才算缓过劲来。这时我才发现我左边邻居的房门上贴着刘建东的名字,这让我多少感到了吃惊,没想到自己能和这位早已成名的作家仅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7年9期2017-09-22

  • 再别鲁院
    ,所有的,所有在鲁院的一切一切,都从各个方向奔袭过来……从教室、从餐厅、从宿舍、从球场、从大厅的四壁、从小院的八方,劈头盖脸地冲过来,堵塞了我的视听,让我什么也听不清,什么也看不见,不由得泪眼模糊……那一年,我七月初离开;這一年,七月末我来了,相隔四年,仿佛出了一趟远差。时间隔开了岁月,却隔不断怀想。又一次站在鲁院东门的时候,我像久别的游子找到了熟悉的家门,放下行李,擦着汗、兴奋着、张望着,“鲁迅文学院”五个金色的大字依然醒目,却格外亲切。育慧南路依然车水

    鹿鸣 2017年4期2017-04-14

  • 鲁28的 “骏虎”
    。在长达4个月的鲁院学习中,鲁28班唯一个没请过一次假的同学,可能就是骏虎。不仅如此,他还坚持不落下一节课,参加所有的学员沙龙、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把所有的公事、私事都推到了周末,利用双休日处理。因为每个双休日都回家,被其他同学编得了一个外号“李周末”。对此,可能别人会理解为对学院纪律的遵守,而我却理解为这是一种自觉行为,他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意志和心性进行打磨。后来,当我认真阅读他的长篇巨制《共赴国难》时,我对骏虎的某些理解和想法得到了一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6年9期2017-03-31

  • 罗望子与周诚
    是2002年我在鲁院期间第一个记住名字的同学。其实在鲁院发给大家的学员登记表上,根本没有罗望子这个名字,只有周诚。周诚是谁,不知道。知道罗望子,还是在刚开学时院方的一个征求意见会上,院方生怕大家生活上还有什么不方便,让大家对鲁院的生活和服务提些意见。这时,罗望子爆出了冷门,是在一个同学提出房间里缺一把椅子之后,他说,我们大家总不能在床上交流吧。这是一句实话,但这种说法,引起哄堂大笑是注定了的。这句话的效果,一定是罗望子自己期望的,因为作家班嘛,调侃和幽默都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7年3期2017-03-20

  • 鲁院(组诗)
    徐 庶在鲁院(组诗)徐 庶在鲁院三月,在鲁院我揣着一颗茴香豆寻觅先生的味蕾南门口,我看到了先生他却看不见我,他闭着一只眼睛看来去院子里来来去去的花朵凋了又开,开了又谢“啊哈——第几拨?”我听到先生眯眼打了一个哈欠“先生,茴香豆的茴到底有几种写法?”梅鲁院大院内,各种各样的梅正捂住各自的尖叫人面桃花梅、美人梅、并蒂梅……我不明白那么多亲如兄弟的梅为何生生分离自立门户周末,我在这里看落单的喜鹊呆呆地飞翔听落叶被踩住嚓嚓的呻吟是啊,院子里玉兰多么矫情唯有梅苞不敢

    星星·散文诗 2016年13期2016-12-29

  • 鲁院遭遇北京的第一场雪(外一首)
    向瑞玲在鲁院遭遇北京的第一场雪(外一首)向瑞玲11月6号北京的雪来了落入鲁院宣纸的白纹理清晰韧而浸润在藏地年年遭遇的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颜色接近骨子2015年在鲁院遭遇北京的第一场雪现实的虚幻主义拖着灰喜鹊的尾巴越下越大藏地的雪半天没回过神来风 烛一头银发照亮正午她的美惊得暮云中的众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种莫名的疼从另一种疼中醒来丈量余下的光阴镀满高光的残年有刺目的大静骨子里毫无声响的风刃一点点分解着事外的世界当众人纠结于走留时她已起身把左手递给了右手

    星星·散文诗 2016年4期2016-12-29

  • 关于张忌
    “同学”了,因为鲁院。这届鲁院照例有不少“著名作家”和“文坛新锐”,我仍然疏于交往。我在北京有一些多年老友,经常出去找他们喝酒。另外,我还跟一个制片人在弄电影,需要隔三岔五地出去跟导演之类的聊本子什么的。即便如此,我在鲁院待的时间还是很多,一方面我无处可去,另一方面鲁院有其刻板的制度,要求我们必须把自己一百来斤摆放在他们指定的地方。跟张忌熟起来就是这段时间,而其核心原因,我觉得是我们住得太近了,算是一墙之隔吧。因为厌倦鲁院食堂,张忌有时会在傍晚敲开我的房门

    西湖 2016年11期2016-12-07

  • 鲁院的日子(节选)
    韩庆功在鲁院的日子(节选)韩庆功韩庆功,现为循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讲师团副团长、文联秘书长、文学协会副主席;海东市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散文、诗歌、小说二百多万字。代表著作有《故乡在哪里》。北京有个以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这在文学界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据说初创鲁迅文学院的灵感来自于苏联高尔基文学院。在我国文学界,一向把鲁院比作当年培养陆军军官的黄埔军校,捉笔书写的人们把能否进入鲁院深造当作文学资历深浅的一种谈资。以前,

    青海湖 2016年6期2016-08-16

  • 鲁院遭遇北京的第一场雪(外一首)
    北京的雪来了落入鲁院宣纸的白纹理清晰 韧而浸润在藏地年年遭遇的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颜色接近骨子2015年 在鲁院遭遇北京的第一场雪现实的虚幻主义拖着灰喜鹊的尾巴越下越大藏地的雪半天没回过神来风 烛一头银发照亮正午她的美惊得暮云中的众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种莫名的疼從另一种疼中醒来丈量余下的光阴镀满高光的残年有刺目的大静骨子里毫无声响的风刃一点点分解着事外的世界当众人纠结于走留时她已起身把左手递给了右手

    星星·诗歌原创 2016年2期2016-05-30

  • 卷首语 怀念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日子
    学到了外请老师和鲁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亲密接触了老师们的为人与处事,让我目睹了老师们务实而儒雅的风采。老师们的豁达和真诚,让我很受教育,也得到很多启发。越是大智慧的善知识,越是有高度的人,他们越真实。也许是他们见得多,所以才回归到真诚的大雅之境。只有得到大师的教诲和启迪,我们才会更快更完美地接近我们的理想。通过学习,我的思想得到了洗礼,我的做人境界得到了提升。我们这个少数民族班,53位同学来自18个省,大家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想学的东西也不一样

    参花(上) 2016年3期2016-03-25

  • 主持人语
    关系复杂。郭艳是鲁院老师,著名学者;黄咏梅曾是鲁院学生,著名作家。她们又是朋友,故熟悉彼此的理路和作品。郭艳是评论家,但亦创作小说;黄咏梅是作家,但深具学者气息。二人之间相摩相荡,既是评论家和作家间的交流,也是同行之间的互相切磋,有问有答,有难有辩,问、难者真,答、辩者切。由之,或可部分地见出二人立场、思路和风格。黄咏梅生于20世纪70年代,文学硕士,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在《人民文学》《花城》《钟山》《收获》《十月》等杂志发表小说近百万字。多篇被《小说

    创作与评论 2016年4期2016-03-16

  • 我在鲁院当保安
    活了。现在我坐在鲁院的保安室里,正式成为鲁院的一名保安人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们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天天看他们进进出出,谈文学,谈创作,感到很满足也很充实。你也许从《文艺报》《工人日报》和网络上看到了我的事迹,一定很想让我曝一点在鲁院工作和学习的料,不过我想先说说自己来鲁院之前的经历。我来自河南农村,虽说不上穷乡僻壤,但信息的闭塞是肯定的。要想走上文学之路几乎没有可能。15岁之前我已经是一个十分狂热的文学爱好者,尤其在某次作文比赛夺得全县第一名之后,

    南方文学 2015年4期2016-01-20

  • 写给鲁院下一个
    ◆ 心 灵写给鲁院下一个◆ 心 灵亲爱的:欢迎你如我一样而来,入住北京鲁迅文学院405房间,一个朝阳、安静、在角落的个人空间。虽然,我们都是这里的过客。鲁院在北京东北四环内角的育惠南路上,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一个院落。院里道边多是玉兰、银杏。小鱼塘里,有许多红色的锦鲤。鱼塘旁的小花园里,多是梅树。我们来的时候是夏末,走的时候是初冬,但是我在心里,曾经设想过很多次鲁院的春天。单从各种梅树上的名牌,就已经读出了这里的春天。春天,鲁院一定是繁华锦簇,万紫千红。希望

    东方剑 2015年3期2015-12-24

  • 我的鲁院
    活之后,突然来到鲁院这个清幽、雅洁之地,心中难免有种大欢喜和大自在的感觉。这一感觉不断暗示着,我试图在做一场精神的洗礼和飞升。就像一条鱼,在水底下待久了,也想浮出水面,看看天空的颜色。否则,它的游曳和自由自在,不过仅仅意味着活着本身而已。活着,如果单指生命的延续,而不能理解和洞察其内在含义,不知道何为痛苦,何为快乐;何为冷,何为热;何为恨,何为爱;何为肉,何为灵……那怎么说都是一种不幸。到鲁院的第一个夜晚,院落里静悄悄的,只有回廊尽头,一张鲁迅的巨幅肖像悬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9期2015-05-30

  • 梦在“鲁院”飞翔
    奔赴梦了千百次的鲁院,一路奔波,于下午19时20分进入了鲁迅文学院报到学习。鲁迅文学院的简史是:1950年初,中央政府文化部同意建立中央文学研究所,丁玲任所长,张天翼任副所长。1951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她在1952年访苏期间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斯大林向丁玲介绍了高尔基文学院的情况,告诉她苏联很多杰出的作家都是高尔基文学院的学员。丁玲回国后向中央政府提出以高尔基文学院为模式,创办文学院。1954年中央文学研究所改名为中央文学讲习

    荷城文艺 2015年1期2015-03-31

  • 倾听者文清丽(作家读作家)
    。多年后,我想起鲁院的时光,想起文清丽。三千多个日子,可不就是多年?一生也没有多少个十年吧。然而,很多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2004年,我在鲁院学习了六个月。入学第二天,中午就餐,文清丽坐我对面。她穿军装,显然是部队作家。刚刚入学,尚未熟识,彼此仅礼貌地点点头。文清丽在和旁边的同学闲聊,说到某件事,我插了嘴。这时,文清丽再次打量我,说你是胡学文吧,我读过你的小说《飞翔的女人》,随后补充,我叫文清丽。我忙点头,问她是不是刚出版了一本小说集。老实讲

    福建文学 2015年2期2015-03-02

  • 鲁院,与你相遇
    幸从汉中盆地来到鲁院,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相遇,并结下深厚的情谊。至纯至真的青瑜开学初,我的隔壁走来一位一袭黑衣一头黑色长发的女孩,面容清丽而表情冷漠,如一口幽深的古井,又如一个尘世之外的修女。深夜,隔壁传来痛哭声,惊讶之下敲门进去,发现泪眼婆娑的她,床头挂着一个慈蔼老人的照片。原来她是被称为“中国笔记体小说之王”的著名作家孙方友的女儿孙青瑜,父亲在一个多月前突发心脏病逝世,她还深陷在伤恸之中,她说,在家天天要给父亲的灵位前端茶送水,和父亲说话,前不久她

    延河·绿色文学 2014年12期2015-02-06

  • 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开班
    数优秀作家都有在鲁院深造的经历,因此,鲁院有着“文学黄浦军校”的美誉,一向是各地文学作者向往的地方。陕西省叶广芩、红柯等20多位作家也曾在鲁院进修。但鲁院遥在北京,且每期名额有限。陕西众多中青年作家,也都渴望赴鲁院深造学习,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难以大批成行。此次应陕西省作协的请求,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研修班是为了满足陕西中青年作家热切希望进鲁院学习的愿望,加快作家培养的一次有益尝试。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介绍,这期研修班是一次高规格的文学培训,参加培训的5

    现代企业 2014年4期2014-07-29

  • 鲁院,与你相遇
    ◇ 清 扬在鲁院,与你相遇◇ 清 扬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上刻有一首缘起偈:“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那天,秋阳灿烂,银杏树叶飘飞如金色的蝴蝶,我看着在塔前顶礼膜拜的信众,心中感慨万端。佛语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前世冥冥中的宿缘,我才有幸从汉中盆地来到鲁院,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相遇,并结下深厚的情谊。至纯至真的青瑜开学初,我的隔壁走来一位一袭黑衣一头黑色长发的女孩,面容清丽而表情冷漠,如一

    延河(下半月) 2014年12期2014-03-08

  • 最后的抒情
    鲁院学习生涯已经过去一年了,回字形的走廊仿佛还能听见同学们的笑声。常芳、斯继东、王凯三位和我都住五层,常芳大姐则是本层仅有的两位女士之一。她的头发烫过,微卷,常穿一身牛仔服,再加上那张颇具印第安血统的脸庞,老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想,她是不是印第安的后裔?不写小说的时候,她是一个非常细心体贴的大姐,在我们心中很有威信,话不多,喜欢笑盈盈地聆听。她的房间总是异常的整洁,一尘不染。常芳就坐在这一尘不染的房间,开始写小说。山东女作家群近年来在全国逐渐引人瞩目,而常芳

    湖南文学 2012年8期2012-08-15

  • 鲁院:文学的现场(外一篇)
    宁 肯鲁院:文学的现场(外一篇)宁 肯鲁院:文学的现场诗,戏剧,文学艺术古老皇冠上两颗古老的明珠,鲁十三以自己的方式实验了摘取了。似乎与教学无关,与要求无关,好像完全是自发的,是生命的丰富性与实验性达到秘密的熔点自然的爆发。但说到底,又怎么能说无关呢?在鲁院,没有不相关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关的,因为一切都与创造相关。只是某种相关是建立在氛围中的更深层意义上的:即鲁院不仅仅是课堂,是五楼的教室,它同时还提供了更为重要的生命与文学交互的场域:文学生活化,生活文学

    山花 2011年7期2011-09-27

  • 鲁院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
    静的文学院。跨进鲁院大门时,院子里静悄悄的,北方最后一片银杏叶已泛黄,紫色的五层教学楼掩映在松柏之中。报名之后,我发现鲁院将热闹沸腾,这是他们第一次举办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家高研班,本次高研班汇聚了蒙古族、藏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壮族、朝鲜族、彝族、景颇族、锡伯族、东乡族等十二个民族的四十七位学员。开学典礼尤为隆重,让我们来自祖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学员大开眼界,深受感染。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

    草原 2009年11期2009-12-25

  • 有关马小淘的几个侧面
    她的认知。不久,鲁院组织学员去白洋淀。马小淘穿着印有卡通画的T恤,短裙,套齐膝的黑袜,有些男性化的皮鞋,浑身上下的青春活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路上,一位同学说,马小淘拎的包包是LV,几千元呢!我噢了一声,说,她这个年龄拎什么包包都好看,当然拎LV就更显得有品味了。那时已有同学对我讲过她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硕士,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所以,我觉得她这身行头极富风采,与她注重上镜效果的专业很是对头。同时我还知道她的母亲是李琦,是著名女诗人,多年来一直坚持写诗,属于那种

    湖南文学 2009年5期2009-09-29

  • 有关马小淘的几个侧面
    她的认知。不久,鲁院组织学员去白洋淀。马小淘穿着印有卡通画的T恤,短裙,套齐膝的黑袜,有些男性化的皮鞋,浑身上下的青春活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路上,一位同学说,马小淘拎的包包是Lv,几千元呢!我噢了一声,说,她这个年龄拎什么包包都好看,当然拎LV就更显得有品味了。那时已有同学对我讲过她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硕士,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所以,我觉得她这身行头极富风采,与她注重上镜效果的专业很是对头。同时我还知道她的母亲是李琦,是著名女诗人,多年来一直坚持写诗,属于那种

    文学界·原创版 2009年5期2009-09-29

  • 在远方(创作谈)
    而在我写作之初,鲁院无疑是我最想往的地方。我知道,每位写作者都向往那样一个学习机会。在我犹豫不决时,有人让我看当晚的《艺术人生》,我看到了鲁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们的身影,他们对文学的执著,许诺以文学的名义承担,我被他们深深感动。回想一下,去鲁院第八届高研班学习是对的。临近毕业,有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有位老师坐在对面,他说,有的人走出鲁院,从此再不写小说,不会再写任何东西。已经忘记当时的语境,只记得,那话让我迷惑。现在也不知道,他何出此言,更不知道,鲁院是否真出

    作家 2009年7期2009-07-29

  • 鲁院高研班学员“问诊”《婚姻危机》
    非周习的新作,在鲁院学习期间,她的这部小说得以再版。这部作品初版于10年前,作品以普通人的婚姻生活为切入点,表现新的时代中人们的情感状态,因其敏锐关注到当下社会发展给家庭带来的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师生们围绕当下社会中的婚姻关系、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女性写作中的精神空间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大家谈到,对当下的婚姻家庭较以前充满更多变数的现状而言,《婚姻危机》是一部带着善意“寻求出路”的小说。学员范稳认为,这部小说中提出的“和解”观念十分重要,在生活价值观日益复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27期200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