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 灵
写给鲁院下一个
◆ 心 灵
亲爱的:
欢迎你如我一样而来,入住北京鲁迅文学院405房间,一个朝阳、安静、在角落的个人空间。虽然,我们都是这里的过客。
鲁院在北京东北四环内角的育惠南路上,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一个院落。院里道边多是玉兰、银杏。小鱼塘里,有许多红色的锦鲤。鱼塘旁的小花园里,多是梅树。我们来的时候是夏末,走的时候是初冬,但是我在心里,曾经设想过很多次鲁院的春天。单从各种梅树上的名牌,就已经读出了这里的春天。春天,鲁院一定是繁华锦簇,万紫千红。希望你,是在春天来到这里。
按照惯例,鲁院综合楼的4楼,一般是女学员的闺房。401到405五个房间,占据了鲁院朝阳的一整面。开始的时候,我非常庆幸能够住在405,可以享受两个月的阳光和温暖。后来,当我得知房间是按年龄顺序安排的以后,又常常因为自己年龄在班里偏大,文学创作起步太晚、时间相对少而懊恼。你,会不会和我有一样的小心思呢?
书桌的抽屉里,有历届学员留言的纪念册。我这一篇,照例也写在最新的一页。令人窃笑的是,405的留言本从开头就带着一个无法更改的错误。“带头大姐”是从书的背面开始写的。不知道她只是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把同样是古铜色古画的封底当成了封面,还是她有意不走寻常路,刻意从结束时开始,从这个角度象征了我们的学习从鲁院结业后,才意味着重新从零起步?无论如何,大家没有一个人纠正这个错误,都跟着她一页一页认真写起来。所以,我宁愿她是出于后者。
405不大,但它很丰富。它应该见证过这里每一期学员的心底波澜。在这里,我也一样,焦虑过、迷茫过、坚定过,也动摇过……一忽儿雄心万丈,觉得文学似乎也没有平时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一忽儿又悲观失落,觉得文学路上人才济济,很难挤上去踩有一席之地。所以,两个月的鲁院生活不长不短。我在这里,乐观过也失落过,快乐过也忧郁过,轻飘过也踏实过。两个月的鲁院生活不厚不薄,我时而觉得,曾经是“一张白纸”的我,经鲁院的描画一丁点颜色,也总会留下痕迹,收获会很多;时而又觉得,上了那么多名师大家的课,却如手中握沙,留下的,不过是掌心那一小把。理想中,我感觉回去后,我的文字定会有长进。可现实里,我又特别害怕它依然止步不前。等你来了,一定不要,不要像我一样,有急功近利的浮躁。
不知道你来时,是花开还是叶落,是飞雨还是落雪。无论你何时来,请记得,我曾经等过你,405下一个“我”。鲁23,是公安作家班。公安文学,不缺一流的故事,但缺一流的表达。在这里,我确定了自己今后“从个人化写作到使命化写作”的方向。无论你钻研的是什么,网络文学也好,报刊编辑也罢,我想,确定自己的方向和兴趣,非常重要。
我爱北京,爱她的秋天。北京的老师初见面,就跟我说过:北京,最美的季节就是秋天。头顶一碧如洗的天空,西天边漫天变幻的晚霞,道边金黄灿烂的银杏,路上一踩就“咔嚓”作响的落叶,红墙琉璃瓦逝去的皇家风范,摩天大楼暗涌的经济大潮……从405房间,你看得见所有这些,也看得见树叶绿了又黄,天空暗了又亮,季节在变换,时光在穿梭。在短暂而难忘的夜晚,你可以选择思索,选择读书,选择写稿,或者选择安安静静睡足一个又一个远离工作烦恼的觉。可是,在我们这两个月里,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说到失眠。睡个好觉,成了很多人的奢望。开始的时候,我在被窝里闭上眼睛,常常听见遥远的声音在唱京戏,让我怀疑自己是幻听。后来,常有楼下鲁院老师的孩子熬夜练小提琴,有隔壁院子工地半夜卸钢管咣当咣当,有文学馆路边支着摊子的流浪歌手在卖唱……你也会听到这些。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些不过都是小小的干扰。失眠最大的干扰,其实还是来自每个人内心对文学的敬畏、野心和焦虑。
在405,我时常因为焦虑和按捺不住的野心,而跑向北京的大街。有时候在晴空万里的公园里静坐,有时候在雾霾锁城的公交车上巡游,有时候在古旧的胡同里闲逛,有时候在赫赫闻名的景区里看游人南来北往。我不是405其中勤奋的一个,希望你是。
这些到处行走的经历,零星成我对北京细碎背影的记忆。这一时期,我在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里,看到了最密集的外国人。鲁院附近对外经贸大学的留学生相对其他高校要多,以至于鲁院附近硕大的芍药居里,就居住着各种肤色、各种口音的外国人。这种吃饭、逛超市、遛弯就能随处可见的外国人,甚至他们就是你邻居的感觉,其实也是一种文化。
在烟袋斜街,我看见一对说英语的外国夫妻带着一对碧玉般的小女孩,她们工工整整把双手套在刚买的中国套袖里,仰着“得意”的小脸听店家的赞扬。在《我与地坛》的地坛,我看见一个中西合璧的小家庭,瘦高的蓝眼睛爸爸推着小推车,小推车里有一个洋娃娃似的男婴。中国妈妈手牵一个混血女婴,小女孩却是一口标准的北京话。在《人民文学》年度奖的颁奖礼上,坐在我身旁是一位人高马大的大胡子帅哥。他一边看着中国诗集,一边仔细地用笔写写画画。我磕磕巴巴用几乎全还给老师的英语问他从哪里来?全然忘记了他手不择卷的是一本中国诗歌。他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美国。在地铁上,你可能随时能遇见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情侣,可他们一开口,你却得用看韩剧锻炼出来一星半点的韩语口语去猜测他们在聊什么。
老北京的市井让我分外惬意。在鼓楼大街,我前面的俩老太太操着最地道的京腔京韵。一个说:APEC会议证明了,这雾霾真和污染企业有关系,应该把这些个企业都迁到外地去!一个马上反驳:人家外地也不愿意要啊!人家也反对这些个污染。这种皇城根脚下市井的狡黠和小优越,可能和这里史上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在国子监门外,我听见一对年轻的情侣在争执,京腔里夹杂着网络用语,争着争着就斗鸡般伸长脖子盯着对方,然后又“噗”地两声乐了。八成那种“京片子”的贫和幽默感也可以化解矛盾,握手言欢。北京的市井其实还特别温暖。无论你什么时候问路,甚至问哪里有厕所。无论你眼前站着的是大爷还是大妈,无论他们是上街锻炼还是买菜,无论他们是一个还是一群,他们都会极其热情地、把你当路痴一样,给你说得特明白。有的甚至还在身后跟着你,到紧要的拐弯处,再冲你喊几句,替你指明下方向。
北京人爱聊天。无论你在公园边,还是在景区门口,你如果无意间和身旁的老北京聊了句天,他们打开的话匣子就会一串一串向外抖搂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和传承。以至于我后来一直在想,在北京逛景区,何须导游呢?找个老北京大爷聊聊,你所获得的一定比导游介绍的丰富许多。
在鲁院405,天天能看到下面文学馆几座建筑的棱体状尖顶。她们安静地等待着它们的来客,等待那些为文学而来的过客。可我把最大的遗憾留在了这里,没有抽出时间仔仔细细挨个把文学馆参观一遍。这就和人惯常的旅游一样,距离和艰难才能产生美。眼前的景色,总不觉得是景色,或者总觉得会有机会去,以至于到最后,只给它们留下了忽略。人的感情是不是也是这样?得不到和已失去才最可贵,好奇和敬仰只给陌生人?忽略了庸常的相守,忽略了身边最值得宝贝的家人。你,不会也这样吧?
我爱北京,爱她的秋天。可是冬来了,我得回我的小城去了。好在有你,下一个我,下一个为文学而来的我。如果有机会,让你知道我,我知道你,希望是在某个和文学有关的场合。
我来时也不意气风发,我走时也未志得意满。
我来自河南三门峡,我属于鲁23公安班。我是渺小的文字爱好者,煮字疗饥,风雪兼程……
两个月很合适,再长了会想家。我没有舍不得。
谢谢北京!谢谢鲁院!谢谢405!
也谢谢你,405下一个我!
发稿编辑/姬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