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亲点赞

2015-12-24 11:29田永源
东方剑 2015年3期
关键词:岗亭公公摩托车

◆ 田永源

为母亲点赞

◆ 田永源

宽敞明亮的屋子里,撒满了灿烂的阳光。一个名叫王桂凤的母亲和她的穿着警服的儿子刘甲君,在家中接受笔者的采访,讲述着一个伟大母亲催人泪下的故事……

警察儿子是妈妈的骄傲

刘甲君是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朝阳大队一中队的民警。小的时候,他和同伴们最爱玩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他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就是他6岁的时候头戴着一个警察叔叔的大盖帽照的一张像,他说他长大后一定要当警察,专门抓小偷。2003年,他高中毕业了,爸爸妈妈让他报考其他学校,他不同意,最后报考了吉林高等公安专科学校并被录取了。

2005年下半年,他到长春市公安局重庆路派出所实习。重庆路派出所是长春市公安局最大的派出所,所管辖的是长春市最繁华的商业区,治安状况异常复杂。实习期间,他每天都跟民警出去抓小偷,常常夜里十一二点才回家。就是节假日,他也常常不休息,出去抓小偷。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春交警支队朝阳大队一中队,在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会处的人民银行交通岗指挥交通。

这个交通岗地处全市车流、人流最大地段,交通岗1999年成立后,连续多年获得“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来到这个交通岗,刘甲君非常高兴。他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为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岗亭增光添彩。这个岗亭一共有8名交警,在班上,他虚心向老交警学习。下班后,在家里继续苦练,又找来一些介绍优秀交警事迹的书籍和材料学习,进步很快。

2007年的夏天,是长春30多年来最炎热的一个夏天。他身体肥胖,体重200多斤,上岗执勤时,半个小时要打200多个交通手势,转体100多次。火辣辣的太阳把岗台上的铁板烤得直烫脚,只要一上岗,他就开始出汗。汗水湿透前胸后背,皮肤发痒难忍,可是他依然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保证交通顺畅。

2008年8月12日下午,刘甲君和同伴王超正在岗亭执勤,一辆摩托车停在人民大街边上熄火了。因为人民大街全线禁止摩托车行驶,王超便将摩托车驾驶人带到岗亭上进行教育和处理。当摩托车驾驶人摘下头盔时,一股刺鼻的酒味散发出来,还拿不出驾驶证。说驾驶证在摩托车上,要去取。刘甲君下楼,摩托车驾驶人和王超也跟在刘甲君后面下了楼。来到了摩托车旁,摩托车驾驶人突然跨上摩托车发动了油门,撞向刘甲君,企图逃跑。刘甲君忍着被撞右腿的剧烈疼痛,双手死死地摁住摩托车车把,拼力阻止摩托车。摩托车顶着刘甲君,加大了油门,可是还是没有挣脱刘甲君。这时,王超跑过来抱住了摩托车驾驶人的腰。最后巡逻车上的两名同事赶到这里,一起将摩托车驾驶人制服。

制服了摩托车驾驶人之后,刘甲君的双手刚刚松开摩托车的车把,便一下子摔倒在地。原来,他的右小腿被摩托车撞骨折了。

当晚,长春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支队队长王卫东,来到医院亲切看望刘甲君,赞扬了刘甲君英勇无畏的精神。并对在医院看护儿子的刘甲君的母亲王桂凤说:“刘甲君虽然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可是工作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是一名好警察,感谢你培养教育了一个好儿子。”

每当亲戚朋友跟王桂凤谈起儿子刘甲君的时候,王桂凤就说:“甲君从小就想当警察,真的当上了警察干得还真不错,我这个当妈的真的为他感到骄傲。”

“我是他老妈,我完全负责”

刘甲君这次受伤,还没有痊愈,就着急上班了。他说:“在家养不如在班上养得快。”

就在刘甲君上班不到4个月的2008年12月2日,他再一次因公受伤。

这次受伤,不仅伤势不可与上次伤势同日而语,而且创造出一个医学历史上罕见的奇迹,谱写出一曲伟大的母爱之歌。

这天,刘甲君上的是早班,6点就到岗了。

10点刚过,岗亭接到交通指挥中心的指令:一辆违章车辆将很快经过岗亭,立即拦截。接到指令,刘甲君发现那辆违章车辆已经冲了过来。刘甲君立即跑下岗亭去追赶,结果没有追上。正当刘甲君转身要回岗亭的时候,突然被一辆闯红灯的轿车撞倒在地。

10点20分,刘甲君的母亲王桂凤手机响了,是刘甲君的女朋友打来的:“姨,你在哪里?”“我要去商店给甲君买件衣服。”“你别去了。”“咋的了?”“甲君让车碰了,在医院呢。”“好、好,我这就过去。”

王桂凤挂了手机,打车来到了医院。

一进医院大门,王桂凤就看见儿子的女朋友和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在等着她。她疾步跑到担架车前,看到浑身满是灰土的儿子躺在担架车上,紧闭着眼睛。她拼命地哭喊:“儿子、儿子,我是老妈呀,你咋的了?咋的了?”

可是,任凭王桂凤怎样哭喊,儿子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她原本想儿子可能执勤又受伤了,可没想到会是这样!

刘甲君的父亲随后也赶到了。医生说要立即拍片子,护士便把刘甲君推走了。

片子出来了,医生看了,不无惋惜地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将刘甲君推进了重症监护室。下午3点,刘甲君被推进了手术室。他的母亲王桂凤和父亲等十多名亲属在手术室门口等候。

晚上9点多钟,王桂凤看手机的电只有一个格了,手术还没有完事,便借机回家去给手机充电。

经过难捱的9个小时,手术室那扇生命之门终于打开。

医生不无惋惜地摇了摇头,对刘甲君的父亲说,刘甲君伤在头部,整个右侧头骨全部粉碎,活下来的机会不大!医生随即下了病危通知单,让家人为孩子准备后事。

王桂凤给手机充好电回到医院时,刘甲君已经被推进重症监护室。

其实,王桂凤的身体也很差。

2001年初,王桂凤患了结肠癌,手术后做了两年化疗。由于化疗的副作用,身体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体质很虚弱。在做化疗期间,年事已高的公公又住进了医院,王桂凤带着患癌之身,日夜伺候公公,身体更加虚弱。

这时,在医院的人都知道了医生让家人准备后事的情况,唯有王桂凤还不知道。事已至此,刘甲君的父亲不得不让王桂凤见儿子最后一面。可是,他又怕身体虚弱的妻子接受不了,便委婉地说:“凤啊,医生说了,甲君病情挺重,咱们要有心理准备。”

虽然王桂凤第一眼见到儿子后,就感到了情况很不好,心里已经多少次告诉自己:不管孩子怎么样,都得要挺住。可是,当她听到丈夫说要有心理准备,便问丈夫:“什么心理准备?什么心理准备?准备什么?”丈夫在王桂凤的逼迫之下,便支支吾吾地说医生让准备后事。王桂凤听了,急了,说:“我不相信!我就不相信!准备什么后事?我要看我的儿子!”

因为刘甲君病情危重,医生不同意王桂凤看儿子。在王桂凤的强烈要求之下,护士才将刘甲君从重症监护室里推了出来。

王桂凤一看到儿子,骤然大哭。儿子浑身插满了管子,原本胖乎乎招人喜爱的脸蛋,变成青紫色,头肿得比猪头还大,眼球鼓得老高,实在太骇人了。

王桂凤撕心裂肺的哭声,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可是,近乎失去理智的王桂凤,却突然止住了哭声,脱下自己的棉衣,小心翼翼地盖在儿子的身上,怕儿子冻着。看到王桂凤的这一举动,有的医护人员扭过身去,捂住嘴巴,流出了眼泪。

接着,在是否再做手术的问题上,又发生了分歧。

医生和医院的权威专家都来了,他们的一致意见是做手术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

刘甲君的父亲对王桂凤说:“医生和专家说不能手术了。就是手术了,结果还不知道会怎样,最好的结果也是植物人。如果手术出了问题,谁来负责?你看怎么办?”

王桂凤听了,毫不犹豫地说:“手!必须手!”可能是由于态度决绝急切,甚至连手术的“术”字都省掉了。王桂凤接着说:“刘甲君是我的儿子,成了植物人,我也让他躺在我的身边,我伺候。如果出了问题,不用别人负责,我是他老妈,我完全负责!”

手术结束了,刘甲君被摘除了负责记忆的半个脑球,医生再一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真的变成了植物人的刘甲君,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直昏迷不醒。王桂凤看不着儿子,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向医院提出要把儿子接出来。主治医师听了,感到非常惊讶:多少年来遇到这种情况,家属唯恐让患者出院,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主动要求出院的家属。医生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和很可能出现的后果,不同意刘甲君出院,说出了问题分不清楚责任。王桂凤听了,说:“出了任何问题,都不需要你们负责。我是他老妈,我负完全责任。”

北京专家的惊讶:“奇迹!真是奇迹!”

王桂凤同丈夫在同一家副食商店工作,她卖菜,丈夫开车。2001年她43岁那年,被查出患有结肠癌,手术后做了两年化疗。在她手术后的第二年,常年患病的公公,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6年。而她也一伺候就是6年,直到公公去世。特别是在公公瘫痪的3年时间里,每天给公公打鼻饲、擦身、洗澡、解大小便,都是王桂凤给做。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她日夜守候在公公的病床边。公公便秘,排不出大便,她就用手抠。王桂凤的孝心大爱,得到了公公家人、亲属和医院医护人员、患者的交口称赞。她的婆婆逢人便说,如果没有她的这个儿媳,她的老伴早就死了。王桂凤为公公奉献了孝心大爱,可是,她的身体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原本想公公去世了,她可以好好调养调养自己的身体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又出事了。伺候了公公6年,接着又开始伺候儿子,而且一伺候也是6年。

2009年1月2日,王桂凤带着儿子来到解放军四六一医院康复中心。

儿子在重症监护室的时候,用的都是尿不湿。来康复科之前,为了省钱,王桂凤给儿子准备了摞起来有半米多高的尿布,还缝了不少小垫,如同32年前迎接儿子出生时那样。

每天晚上,至少要给儿子换3次尿布。每次给儿子换尿布,都是王桂凤最头疼的事。儿子体重200多斤,而她的体重不到100斤,根本挪不动儿子。开始的时候,雇了一个护工可以帮忙。后来,护工也干不动了,坚决不干了。丈夫看到妻子实在太劳累了,每天下班后就来到康复科帮着妻子照看儿子。王桂凤怕丈夫太累,影响开车,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就把丈夫撵回家去休息。后来,丈夫着急上火,得了脑血栓,不但帮不上妻子,还得妻子照顾他。

每次给儿子换尿布,王桂凤都拼尽力气,折腾十几分钟身体如同散了架子,都要坐在儿子身边,看着儿子喘息半天。

由于刘甲君昏迷不醒,导致吞咽困难,不能由口进食,必须通过从胃管注入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这种方法即医学上的“鼻饲”。

给儿子换尿布,对于王桂凤说来,是一道难题,但相对于给儿子做鼻饲,还不是最难的。虽然她给瘫痪在床的公公做过鼻饲,可是绝对不一样。公公有清醒的意识,有吞咽功能,能够配合。而儿子处于昏迷不醒状态,不能吞咽配合。每次做鼻饲,都要打六七管营养液、果汁、牛奶等。

王桂凤带着儿子来到康复中心的当天夜里,她整整忙了一夜,为儿子用中药泡脚、擦了3遍身、换了3次尿布,又不断做腿部和胳膊的按摩。

忙完了这一切,已经到了凌晨5点。

要给儿子做鼻饲了,她如同要做一件重要、庄严的事,先认认真真地洗漱一番,然后来到儿子床前。她望着儿子那熟悉又陌生没有一点表情又臃肿的脸,心里默默地叨念:儿子,你一直听老妈的话。老妈要给你喂饭了,你一定要配合老妈,把这第一顿饭吃好,不要让老妈费心。心里说着说着,眼泪便流了下来。

开始,她先用水一点一点润湿儿子的嘴唇,然后,再一点点的试着,看通不通。儿子的这第一顿“早餐”,足足吃了两个小时!

当儿子“喝”完最后一口牛奶的时候,王桂凤像完成了一件伟大的工程,激动得泪流满面。

在漫长的康复日子里,儿子一个个的“第一次”,永远铭刻在王桂凤的心中,让她永远难以忘怀。这是因为,儿子的那一个个“第一次”,在实现王桂凤和儿子梦想的漫漫征程上,都是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啊!

从王桂凤陪护儿子的第一天起,她就相信聪明可爱的儿子不仅不会离开他的老妈老爸,而且一定会在某一天醒过来,叫她一声“老妈”。所以,只要她在儿子身边伺候儿子,她就不停地跟儿子说话。

儿子的第一个“第一次”,是发生在住进解放军四六一医院康复中心半年后的一天。

那天上午,医生为儿子做完按摩之后,王桂凤坐在儿子床边,一边继续给儿子按摩,一边注视着儿子紧闭着的眼睛。突然间,儿子的眼皮动了一下。尽管轻微的,可是却被她捕捉到了,大声哭喊了起来:“儿子!儿子!”

正在给其他病人做按摩的医生和病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目光一下子都投了过来。医生以为出了什么事,立即赶过来,一看刘甲君依然如故,没有什么异常,便问王桂凤:“怎么了?”

王桂凤镇定一下,激动地说:“儿子刚才眨眼了!”

“真的吗?你看准了吗?”

“看准了,看准了,没错,我儿子是眨眼了!”

王桂凤喜极而泣,又破涕为笑,说:“我儿子有希望了!有希望了!”

几天后,刘甲君的眼睛就可以慢慢地睁开了。虽然儿子的意识还没有恢复,不会说话,可是王桂凤对儿子更是充满希望了。

刘甲君第一次点头,是在他第一次眨眼3个月之后的一天。

王桂凤每次给儿子做鼻饲时,都一边做一边跟儿子说话,问儿子好不好吃,吃饱了没有。那天晚上,王桂凤给儿子做完鼻饲之后,便坐在儿子身边,问儿子吃饱了没有,如果吃饱了,就给老妈点点头。

以前,多少次同样的问话之后,儿子都没有什么反应。对于这次问话,王桂凤也没有期望什么。可是,她突然发现儿子的头竟然微微地点了一下!

她虽然不知道儿子点头是不是听明白了老妈的话,但是8个多月来,儿子的头从来就没有动过。现在能动了,就说明儿子的康复又迈出了一大步,更有希望了。

儿子能点头了,又让王桂凤喜极而泣,趴在儿子身边哭了好半天。

同室的病友和护理的人,都非常同情和敬佩王桂凤。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敬佩她那伟大的母爱。刘甲君会点头了,大家也替王桂凤高兴。同时受王桂凤情绪的感染,有的人也陪着王桂凤,流出了热泪。

儿子的第一次下床站立,是在一年后的一天。

那天傍晚,王桂凤跟儿子说:“儿子,你有尿就跟老妈说一声,别再尿床上了。”

由于给儿子洗尿布和按摩,王桂凤的手很粗糙,关节也很粗。她伸出手给儿子看,说:“你看老妈的手,都变成这样了。”

王桂凤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听了,竟然点了一下头。

见儿子点头,王桂凤惊喜地问儿子:“儿子,你听懂老妈的话了?你有尿吗?”王桂凤见儿子又点了一下头。王桂凤知道儿子听懂了她的话,急忙说:“好,好,老妈扶你下地。”

一同陪护的一个叔叔也急忙帮忙。当两人扶着刘甲君下地之后,刘甲君居然自己站住了。可是,只站了一会儿,便摔倒在地上。

虽然,刘甲君的这次站立时间只有几秒钟,可是对于儿子摆脱植物人病魔,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啊!

儿子的第一次说话,则是发生在两年以后的一天晚上。

那时,王桂凤带着儿子正在省电力医院做康复治疗。

王桂凤在帮助儿子按摩的时候,常常掰着儿子的手指数数,1、2、3、4、5、6、7、8、9、10……

那天,护工也在教刘甲君数数。数数之后,便对刘甲君说:“甲君,你会数数吗?数一下看看。”

让护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甲君听了,点了点头,便数了起来,一下子从1数到了10。护工一下子惊呆了,回过神来后,急忙告诉正在忙别的什么的王桂凤,说甲君会数数了。王桂凤来到儿子身边,说:“儿子,你会数数了?会说话了?”

说着,便拿起一个苹果,问儿子:“儿子,你看这是什么?”

刘甲君看了一眼,轻轻地说:“苹果。老妈。”

王桂凤已经两年多没有听到儿子叫“老妈”了。这是儿子闯过鬼门关之后第一次叫“老妈”,叫得她惊心动魄,叫得她欣喜若狂。

她愣住了。少顷,便号啕大哭起来。

……

此后,在刘甲君长达6年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马拉松康复旅途中,王桂凤除了带儿子到吉林省内的多家医院、疗养院进行康复治疗外,只要打听到哪里康复效果好,就推着轮椅带着儿子长途跋涉去康复治疗。几年时间里,她带儿子去过山东、辽宁、四川,还两次去海南。还去北京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几家大医院治疗3个多月时间。

医学上认为,脑组织受损是不可再生的,即死亡的脑细胞全部报废,不可逆转损伤。但是,通常人体内脑细胞得以使用的量较小,通过激活开发新的脑细胞,是可以弥补甚至接近受伤前的状况的。

因为切除了刘甲君脑部的智商区域,他的智力受到了很大伤害。为了激活开发新的脑细胞,锻炼儿子的智力,儿子不能下地的时候,王桂凤就陪着儿子玩扑克牌,教儿子认识扑克牌的数字。儿子能下地行走了,就带领儿子去超市买水果的时候,让儿子自己交钱,数找回的钱数和水果个数。每晚陪着儿子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的时候,让儿子边看边做笔记。

通过不断的锻炼,刘甲君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各个方面都恢复很快。到了2013年初,刘甲君不但能够平稳行走,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而且让老妈更为高兴的是,儿子操作电脑已经接近患病前的水平!

刘甲君受伤后的第三年,王桂凤带儿子去北京复查。一位著名的脑科专家看了刘甲君的片子后,惊奇地问:“这个人还活着?”王桂凤:“还活着,恢复得很好,我带他来复查。”专家听了,感叹道:“一个被切除半个脑球的人不仅醒了,而且居然还恢复这么好,实属罕见,奇迹!真是奇迹!”

有人说:“上苍被伟大母亲的至孝感动了,不忍心让她的儿子从她的身边离开,创造了人间奇迹!”

“一定让儿子实现梦想”

身体逐渐康复了,刘甲君便产生了一个梦想:还要回到岗亭上去,当一名交通警察。

知子莫如母。在儿子产生这个梦想之前,王桂凤就曾多次跟医生询问儿子能不能还当警察。医生说,根据他的身体恢复情况,儿子将来做些文职工作,还是大有希望的。王桂凤对医生说,儿子不会满足能够做文职工作。他热爱交警工作,他的梦想还是要回到岗亭上去,继续当交通警察。她告诉儿子:“你是从岗亭上离开的,你跟老妈一起努力,一定还要回到岗亭上去!”

刘甲君听了老妈的话,把老妈紧紧地拥抱在怀里,激动地说:“老妈就是老妈,最理解儿子的心思。”

为了让儿子实现重回交通岗亭的梦想,在儿子开始恢复肢体功能的时候,王桂凤就手把手教儿子敬礼的动作。千百遍的练习,终于让儿子的敬礼动作像模像样了。接着,王桂凤又教儿子练习动作复杂的指挥交通的手势。

刘甲君的伙伴们来看刘甲君,王桂凤就让伙伴们帮助儿子一起练习指挥交通的手势。为了给儿子增加快乐和感受,王桂凤还常常让儿子穿上警服,然后领着儿子来到警队,看伙伴们上岗,和大家一起快快乐乐吃工作餐。

在儿子受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是王桂凤最苦最累最煎熬的几年。她的眼泪几乎哭干了,没有睡过一晚的安稳觉。就是靠大剂量的安眠药睡下,她说,眼睛也是睁着的,时刻在看护着儿子,不让儿子有一点闪失。她跟医生学习按摩,每天晚上除了给儿子用药水泡脚之外,还要给儿子熬药、做按摩。俗话说:“久病成医”。而王桂凤却是因为儿子,成了按摩医生。她决心继续好好配合医生,一定要让儿子实现梦想,回到岗亭上去。

刘甲君受伤前喜欢唱歌,尤其喜欢歌手张信哲的《过火》。2013年他的记忆恢复后,对老妈一直感激不尽,常常看着电脑,给妈妈唱这首歌:

是否对你承诺了太多

还是我原本给的就不够

你始终有千万种理由

我一直都跟随你的感受……

2014年年初,刘甲君又让他的表妹教他唱歌唱家阎维文唱红了的《母亲》。他虽然记忆力还没有完全恢复,歌词记不住,他就把歌词写在电脑里,然后对着练习,终于学会了唱《母亲》。每当有人来到他家看望他或者记者采访他,他都挽着老妈的胳膊,唱一段《母亲》——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从刘甲君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歌声,是那样的动情,让人流泪。

我们点赞,为伟大的母亲王桂凤!

我们祝愿,为刘甲君的梦想早日实现!

发稿编辑/姬鸿霞

猜你喜欢
岗亭公公摩托车
基于C#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岗亭云管理系统
停车场岗亭中的人生百态
开摩托车的闪电小鸡
叫醒太阳公公
“猫头鹰”岗亭(大家拍世界)
冬公公
大笨狗酷比多
雷公公
图侃天下
好玩的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