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齐心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创建于1985年,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将中国近代海防设施保存得最完整、保存数量最多、保存规模最大的文物遗址群,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首批一级博物馆名单。博物馆总面积达10多萬平方米,有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遗迹28处,馆藏文物中有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及打捞的舰船文物300多件。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23年5期2023-05-26
- 芥川龙之介的甲午战争书写
龙之介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两篇短篇小说。在这两篇小说里,芥川既强调了双方士兵作为战争牺牲品的相同点,又批判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从中可以看出,芥川对日本是战争责任主体的意识在不断强化,对军国主义思想的批判也在不断深化。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落头之谈》 《奇怪的再会》 甲午战争 反战思想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小说家。《落头之谈》与《奇怪的再会》是他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两篇短篇小说。《落头之谈》写于1917年12月,最初发表于1918年1月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2022-04-02
- 司马辽太郎《坂上之云》中的甲午战争书写
本人重新认识甲午战争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历史小说的真实性、受害意识、唯心的英雄史观三个角度,对《坂上之云》中的甲午战争书写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坂上之云》作为历史小说而言缺乏历史的真实性;对日本发起的侵略战争,一贯从受害者的角度为日本辩解;推崇英雄人物,主张英雄造时势。 关键词:司马辽太郎 甲午战争 《坂上之云》 英雄史观 受害意识司马辽太郎(1923-1996)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小说家、评论家,原名福田定一。司马辽太郎是其笔名,取此笔名的缘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2022-02-28
- 三国干涉还辽与“以夷制夷”
柳诗涵摘要: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天朝上国”的幻影彻底被打破,清王朝为了继续维持其统治,试图联合俄国以制衡日本。1895年4月,俄国联合法国、德国共同干涉,以阻止日本独吞辽东半岛,最终于4月23日制造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这一事件最终迫使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实质上是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日本与欧美列强围绕各自的利益而展开的一场外交战,其结果使远东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变化,此后日俄对中国东北的争夺进入了新的阶段,并直接引发了1904-1905年的日俄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2021-11-25
- 甲午战争中张之洞的外债备战策略与实践
桂生摘要: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采取严格限制举借外债政策,外债只是其作为财政应急的临时策略。甲午战争中,张之洞力主借债备战;为扭转战局,张之洞还提出借巨款来重整海军,突袭日本本土计划;为了保住台湾,张之洞不惜以借巨款,将台湾抵押给债权国为诱饵,以实现“押款保台”的目的。张之洞的这些外债主张和实践体现了其“外债救国”思想。张之洞借债备战主张主要出于对财政的应急性补充,并且表现出对外债依赖的趋势。而“押款保台”策略充分体现了其举借外债的政治性目的,而这种政治性借
荆楚学刊 2021年5期2021-11-20
- 甲午战争中张之洞的外债备战策略与实践
桂生摘要: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采取严格限制举借外债政策,外债只是其作为财政应急的临时策略。甲午战争中,张之洞力主借债备战;为扭转战局,张之洞还提出借巨款来重整海军,突袭日本本土计划;为了保住台湾,张之洞不惜以借巨款,将台湾抵押给债权国为诱饵,以实现“押款保台”的目的。张之洞的这些外债主张和实践体现了其“外债救国”思想。张之洞借债备战主张主要出于对财政的应急性补充,并且表现出对外债依赖的趋势。而“押款保台”策略充分体现了其举借外债的政治性目的,而这种政治性借
荆楚学刊 2021年5期2021-11-20
- 川上眉山的甲午战争书写
以川上眉山的甲午战争题材小说《大村少尉》为例,分析小说人物在甲午战争前后加害者与受害者的角色转换,明确其加害者的身份,认为既不存在完全脱离时代社会状况的“平民”,也不存在所谓的“平民无罪”论。关键词:川上眉山 甲午战争 “平民无罪论”回顾战争,常会出现一个加害者与受害者的问题。侵略战争的发动国中,统治者往往被视为战争中的加害者,而被统治者则被强调为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平民无罪论”最终为侵略战争的发动国伪装成战争的受害者,进而在舆论上逃避战争的责任创造了条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2021-09-11
- 甲午战争前后皖籍留日学生述论
先祥摘 要:甲午战争前后(1890-1897)是皖人留学日本的肇始期,文章考证出其间有5人赴日求学,并将皖人留学日本的起始时间追溯至1890年。学界对这批学生的留日身份存在争议,基于对“留学”概念的理解差异,文章把皖人留学日本的源头界定为1890年、1896年和1896年之后三个时间点。追溯皖人留学日本的起始时间,有助于澄清皖人留学日本的一些基本史实,深化清末民初皖人留日史研究关键词:安徽;留日学生;甲午战争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28
- 1895年以前中日的几次交锋
若琦关键词:甲午战争;近代;中日关系;千岁丸中图分类号:K2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6 — 0116 — 03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西方列强用舰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这一声炮响不仅给中国旷世未见的震撼,也给东亚甚至是整个亚洲地区带来了极大的震动。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让中国自此成为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化国家,中国从此刻开始突如其来地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历程。鸦片战争也是亚洲格局变化的开端,原来作为亚洲中
理论观察 2020年6期2020-09-08
- 浅谈甲午战争若干历史启示
宏杰摘 要:甲午战争过去120多年了,甲午战争是一本历史教科书,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令我们刻骨铭心。启迪我们重新认识海洋,海权,海军更启迪我们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必须更加坚定的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键词:甲午战争;新时代;历史启示引 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甲午战争沉没了历史的北洋舰队,升腾了我不息的中华海魂。我们不能以上帝视角去看待,我们某一段历史,但我们历史永远是今天的教训,正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年的我们
西部论丛 2020年5期2020-08-16
- 中西异同视角下的“西学中源”说
》;王仁俊;甲午战争一般都认为,甲午前后是中国人改变对西方态度的一个转折期,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正视甚至尊崇西方。在这个过程中,中学与西学的关系是当时人以及后来研究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当时一种特别流行的观点即“西学源出中国”之说,其代表是王仁俊光绪二十二年(1896)成书的《格致古微》。当时人对该书及书中观点皆颇能知悉①,陈独秀甚至带着批评意味地把那个时期概括为“《格致古微》时代”②。本文希望借助《格致古微》这一“西学源出中国论的集大成者”③,来讨论该说在甲午
文史哲 2020年4期2020-07-27
- 以礼密臣为代表的“文明观”视域下的甲午战争
思。关键词:甲午战争;文明观;日本;台湾中图分类号:K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121-03自16、17世纪开始,日本幕府就计划攫取台湾,此后数年问,日本几任重要领导人相继提出殖民台湾的计划。直至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日本以此借口出兵朝鲜,并进而向援朝的清军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清军始终处于劣势,而国际舆论也倒向日本,纷纷宣称日本是向“野蛮国家宣战”。美国国内的报刊新闻多以日军的角度
西部学刊 2020年8期2020-07-23
- 甲午战争与鲁西社会
李庆华摘 要甲午战争前,鲁西即处于社会失控,社会运行恶化状态、为援助战争,山东西部防军多次调往前线,并数次招募兵勇,导致地方社会控制更加无力,社会冲突进一步升级,作为自卫组织性质的大刀会兴起,和教会发生了权势争夺,鲁西社会运行更加恶化,处于畸形发展之中。关键词甲午战争 鲁西社会 社会控制 大刀会晚清时期,鲁西地处直隶、河南、江苏、安徽、山东数省交界处,属于曹州府、兖州府、东昌府和济宁直隶州、临清直隶州管辖之地,民风彪悍,官府对此处的统治和社会控制力相对薄弱
兰台世界 2020年6期2020-06-21
- “高升”号事件英方对中方索赔原因综论
讨。关键词 甲午战争 “高升”号 怡和洋行 泰晤士报中图分类号 K256.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9-04作者简介:张翕喆,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Discussion of British Claims for Compensation Against China in the "Kowshing" IncidentZhang XizheAbstract Kowshing, a merchant ship
兰台世界 2020年5期2020-06-10
- 论甲午战争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
资本主义 甲午战争 日本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自19世纪70年代便得以建立,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才落下帷幕。日本政府在黑船事件之后深刻明白了在自己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向西方妥协;另一条则是彻底地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风向标进行改革。但日本作為“弹丸”岛国,其自然资源不足以与欧美相比。日本明治政府建立后自上而下展开了一系列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核心的自我改革,使日本政治、经济得到实质性发展,但是由于改革遗留下来的封建性限制了其之后的发展
大经贸 2020年2期2020-05-08
- 中国新闻史学的计量方法
;《申报》;甲午战争一、计量史学:非碎无以立通随着电脑、网络、数字化、数据库等技术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已成快为史学界的“显学”。但凡历史研究,似乎总要与之沾点儿边才够“摩登”。但综观20世纪后半叶“计量史学”兴起之后的东西方史学界,似乎仅有经济史这一“独苗”能将概率论、数理统计与历史研究进行比较融洽的結合。与之相反,在史学的其他领域,将叙事、描写、回忆等人文事物与枯燥数字结合,总不会令人愉快接受。加之历史的复杂性和偶然性绝非计算和公式能概括,“
新闻爱好者 2020年3期2020-04-16
- 浅析袁世凯获得小站练兵权的原因
二:第一,从甲午战争的追责中安然脱身,被免追究责任,为争取练兵权解除隐患。第二,朝廷欲训练新式军队,袁世凯苦心经营,凭借其在朝鲜的表现,在朝廷大臣中获得懂兵声誉。关键词: 袁世凯 甲午战争 小站练兵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甲午战争爆发后,从朝鲜回国的袁世凯迅速获得小站练兵权,这是其迈向个人政治生涯顶峰的关键一步,此后一路飞黄腾达。学界对袁世凯获得小站练兵权的原因已有较多的论述,如张华腾认为袁世凯获得练兵权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甲午条陈[1](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2020-04-12
- 甲午战败对中日关系的历史借鉴
摘 要】中日甲午战争是研究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研读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1844—1897)在甲午战争后攥写的一部个人外交回忆录——《蹇蹇录》,从三个方面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以及历史借鉴。首先是日本由来已久的战争图谋,其次是日本反干涉的欺诈手段,最后是签订条约侵略中国。需要我们认清历史,记住历史教训,为以后的中日关系研究和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不断努力。【关键词】《蹇蹇录》;甲午战争;中日关系《蹇蹇录》是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1844—1897)在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2019-12-26
- 战时筹款的困顿:张之洞与炽大洋行借款
明亮关键词:甲午战争;战时筹款;张之洞;炽大洋行;借款摘 要:甲午战争期间,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为支援前线抗敌和构筑防务,张之洞接篆之初设法筹款,仍不敷所需。光绪二十年底,随着战局恶化,朝廷逐渐放开对外省借款的束缚。张之洞旋即奏借炽大洋款,成功获取借款权。随后,张之洞具体运作初借与续借,但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初借未能按时交款,续借也进展缓慢。因此,朝廷饬停该项借款并令张之洞转借他行。张之洞遂采取挽救炽大借款与向他行议借相结合的策略,但炽大借款终究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11-11
- 甲午战争的研究
能轻率地忘记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的战争影响。一八六八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实力增强,野心不再小,日本决定要争夺东亚的主导权,加上日本小国资源缺乏,使日本走上了战争之路。所以日本与清朝的战争不可避免。此时的清朝经过洋务运动,清朝的武装力量也增强。可惜东亚太小,容不下两个大国,清朝进行了改革,但是说到底洋务运动是为了封建制度服务。而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从一八六八年来,日本天皇废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新政府,实行了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
青年生活 2019年30期2019-09-10
- 近代日本国际秩序观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华夷秩序;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图分类号:D9文獻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6.0651近代日本国际秩序观的概念在国际政治中,秩序是指“各国际行为主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中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共同利益、共同预期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的相对和平、稳定、有序的国际关系状态”总的来看,国际秩序是指国际各国家依据自身的行为力量形成的格局或布局,追求的是各国家基本、主要的目标。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是日本在步入近代之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6期2019-07-03
- 中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战争叙事比较
争议。文章以甲午战争的叙事为例,探讨中日两国主流教科书中的叙事差异与其差异背后的叙事逻辑。关键词:甲午战争;历史教科书;中日比较1894年,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和对外扩张的野心,转移国内矛盾纠纷而发动甲午战争(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意味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让中国人真正开始有了亡国的危机意识,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真正开始自行探索救国之路的契机。对于日本来说,打败大清帝国,改变了东亚几千年来的华夷秩序,可以说是
青年与社会 2019年9期2019-04-27
- 从《申报》资料看甲午战后对日本的报道
、影响力大。甲午战争中日本打败了中国,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甲午战争爆发后,《申报》旋即对日本进行了专题详实的报道,内容涉及教育、外交、民情、军事等各方面。通过对《申报》资料的研究分析,来深层次的探讨甲午战后的日本以及当时日本的社会发展状况,以求为今日研究中日关系提供借鉴意义。关键词:甲午战争;日本;《申报》《申报》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近代中文报刊之一。它是由英国商人美查于1872年在上海创立,是中国近代历史最悠久的报刊之一。甲午战后,它
卷宗 2018年27期2018-11-07
- 试述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与军机处的争执
摘 要: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与军机处在对日策略上产生严重分歧,战前李鸿章主张列强调停,妥协避战,军机处翁同龢等人坚持积极备战。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坚持消极防御,保船避战,翁同龢等人坚持积极防御,主动进攻。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最初仍寄希望于列强调停,后见调停无望便转向批准和约,翁同龢等人始终坚持暂缓和约,双方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自身实力认识不同,对日本和国际局势认识不同以及身份不同,这一分歧是造成战争失败的一项重要的原因。关键词:甲午战争;李鸿章
学理论·下 2018年7期2018-10-23
- 浅谈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的军事策略
摘要:甲午战争是近代中日两国间一次影响深远的战争,李鸿章在战前的军事策略以“以夷制夷,避战保船”为主。这有着极为深刻的政治、军事渊源。关键词:李鸿章;甲午战争;军事策略有不少学者针对“李鸿章的军事战略对甲午战争的影响”这一课题做了研究,由于他们研究的视角不同,引用的资料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只从军事策略的使用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的军事策略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朝鲜内乱发生时,双方关于撤兵问题谈判破裂之后,日本提出所谓“共同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2018-09-28
- 忆甲午战争论当代青年学子之信仰
摘要: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耻辱的战争之一,自此,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是,广大青年学子的信仰却日渐消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璀璨信条已寻觅不见,这种价值观的滑坡值得人民深思。关键词:甲午战争 青年 信仰120多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国灭种边缘。甲午年,成了中国的命运转折之年
西部论丛 2018年3期2018-07-04
- 浅谈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宪法思想
。【关键词】甲午战争;救亡图存;三权分立;中华民国;五权分立序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我们留下来什么呢? 我们认为,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使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运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孙中山先生用他一生的不懈奋斗帮助中国人民走向了自由民主的道路。以“民主,民权,民生”为主要内容的“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行动纲领,其在后续演进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和延续。在其内涵不断发展和延续的过程中,“五权分立”的宪法思
智富时代 2018年2期2018-05-02
- 对甲午国殇与民族觉醒的再思考
丽卿摘 要: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和历史节点,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甲午战争因何起、因何败?甲午国殇“殇”在哪?对今天的借鉴与启示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抽象出更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为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提供理性参考。关键词:甲午战争;民族觉醒;民族复兴甲午战争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转折点。甲午之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它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改变了日本的国家命运,甚至也改变了东亚及整个世界的格局。一、甲午国殇,殇在哪?首先要弄清甲午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2018-02-25
-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知识分子近代国家观念的成因探析
海燕摘 要:甲午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也促使着中国的国家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在深重的亡国危机驱动下,在西方文化的传播、民族国家观念的出现、国民观念的形成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近代国家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变化,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关键词:甲午战争;中国知识分子;近代国家观念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方面,满清政府所统治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里矛盾急剧激化、各种弊病更
卷宗 2018年2期2018-02-08
- 略论甲午战争的历史启示
义。关键词:甲午战争;中日关系;历史启示甲午战争以清政府战败求和,并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结束,此后几十年间我国的领土与人民也成了任人践踏与宰割的对象,使得全国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虽然对当今而言,中日甲午战争的硝烟已经烟消云散,但这场极其残酷且充满国耻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刻下了深刻的烙印,给广大中华儿女留下了重要的思想启示,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坚持救亡图存与独立富强的决心,拷问着每一位中国人反抗侵略与热爱和平的信念,整合着华夏民族复兴腾飞与以史为鉴的
考试周刊 2017年54期2018-01-29
- 况周颐词在甲午战争后的新变
摘 要:甲午战争的爆发使况周颐对词的理解和创作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他的《蕙风词》成于甲午战争结束这年,与其前期词比较,可以看到本词的内容从抒发小我情怀变为书写时代兴衰,风格由婉约轻艳转向沉郁艳骨,词所袒露的心绪也有矜伤之变。关键词:甲午战争 况周颐 时代兴衰 沉郁艳骨 矜伤之变文学流变除了自身的发展规律之外,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晚清国运堪忧,甲午战争的失败更让“一贯自信的中国人突然发现近在咫尺的东邻……从小小的‘虾夷一下子变为强大的对手,并且在1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7期2017-07-19
-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真实战力分析
云峰[摘要]甲午战争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日两个国家的命运。这场战争,可以说是继鸦片战争后清末新政结束前对近代中国发展道路影响最深的一次战争。对中国而言,至今仍在追问战败的原因中难以释怀,对甲午战争诸多疑问的解答,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本文拟从清军军事实力这一极微的视角,解读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关键词]甲午战争 李鸿章 北洋海军[中图分类号]K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18-021894年爆发的中日
现代交际 2016年24期2017-04-14
-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国贼。但是,甲午战争,是随着中国的“宗藩体系”瓦解和日本经过长期谋划的“大陆政策”而发生的一场战争,是两个国家共同学习西方而逐鹿东亚的一场战争,李鸿章作为影响战局的重要人物,功过问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重大争议,随着档案搜集和史料的发现,重新讨论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的功过问题实有必要。关键词:甲午战争;李鸿章;日本;光绪皇帝;朝鲜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3 — 0113 — 04关于李鸿章评价问题的研究,
理论观察 2017年3期2017-04-10
- 浅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键词】中国;甲午战争;失败120多年前的奇耻大辱,是时间难以洗刷的。战争早已结束,但战争留下的伤痕却历历在目。这里,我们对这段历史做一个简要回顾和梳理,反思“天朝大国令国人蒙羞地输掉这场战争”的原因。一、没有顽强的求胜意志早在188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并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核心任务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由此递进,最终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八纮一宇”。而甲午战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2016-12-23
- 论福泽谕吉对金玉均被害事件的认识
进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并无实质上的关联。[关键词]福泽谕吉;金玉均被害事件;朝鲜政略;中国政略;甲午战争福泽谕吉(1835—1901年)虽被称为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近代化的指导者”,但他也曾积极鼓吹对中国、朝鲜等亚洲近邻进行侵略的军国主义思想,从他对金玉均被害事件的评论中可窥见其一斑。国内学术界有关金玉均被害事件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戴东阳《中国驻日使团与金玉均——兼论金玉均被刺与甲午战争爆发之关系》,《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4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12-17
- 甲午战争前后(1892——1896)丘逢甲诗歌变化浅析
张 乾甲午战争前后(1892——1896)丘逢甲诗歌变化浅析张 乾【摘 要】甲午战争的爆发激起台湾爱国诗人的愤慨,台湾诗坛一时诗风大振,众诗人皆慷慨悲歌。丘逢甲作为台湾诗坛三巨擘之一,亦投身于此。本文根据丘逢甲内渡前后的诗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这两方面对比分析,以探寻乙未内渡前后(1892—1896年)丘逢甲诗歌变化。【关键词】丘逢甲 甲午战争 内渡 诗作变化丘逢甲的诗作主要被后人编入《柏庄诗草》和《岭云海日楼诗抄》这两本诗集,前者收集丘逢甲自1892
长江丛刊 2016年9期2016-11-26
-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日本观的重塑及其现代价值
识。关键词:甲午战争 知识分子 日本观 国际观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91-02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甲午战争是极其重要的一笔。清政府败于“蕞尔小国”日本,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被所有中国人认为是奇耻大辱,留给国人无尽的悲怆,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深化了人民的痛苦和負担,社会矛盾变得更为突出。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拥有通过“科举”晋升为官僚阶层的社会阶梯,是识字率并不高的古代社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2016-11-22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原因分析
开。关键词:甲午战争;爆发原因;清国征讨策略;资产阶级1894年,正值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的中期阶段,也是日本制定“清国征讨策略”的第八年,一场由日本发起的以扩张为目的的侵略战争打响了。这场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国陷入了“两半”社会的深渊。这场战争就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史称“中日甲午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众多学者的看法莫衷一是。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几点:1 当时日本方面的日本已经通过“明治
卷宗 2016年8期2016-11-15
-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知识阶层的“天职论”
〔摘要〕中日甲午战争前后,福泽谕吉、内村鉴三、内藤湖南等知识阶层纷纷发表文章探讨日本应尽怎样的天职,这些出自不同思想派系的“天职论”,尽管论述角度及论述内容各有不同,但都涉及到了在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的融合、对峙、冲突的复杂纠结中日本如何定位的问题,都将日本行使天职的对象设定为中国及朝鲜等东亚国家。探讨和分析甲午战争前后的“天职论”,不仅能够透析日本当时流行的东洋观、西洋观及对华观等各类问题,同时有助于认识日本知识阶层在明治政府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过程中起到的特
社会科学研究 2016年1期2016-11-04
- 论许寅辉《客韩笔记》的史料价值
,记载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作者在朝鲜的经历,是研究甲午战争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对作者亲身经历的探索与分析,一方面发掘出传统档案史料中有意隐去的史实,一方面梳理出印证档案史料记载的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笔记史料从多种角度更加全面的审视重大历史事件,重新认识其史料价值。[关键词]华商侨民;甲午战争;笔记史料[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88-02doi:10.3969/j.issn.1671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8期2016-07-20
- 试论丁汝昌在甲午海战中的过失
6)摘 要:甲午战争是一场对中日两国近百年历史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而海战则在这场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来,清王朝对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寄予厚望。但在中日双方舰队实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北洋舰队先在黄海海战中遭日本联合舰队重创,继而在威海卫海战中全军覆没。这个悲惨的结局,作为甲午海战中的关键人物,丁汝昌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他在黄海海战中的指挥失误和威海卫海战中的消极防守,直接导致了北洋舰队的覆灭,留下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关键词:丁汝昌;甲午战争;黄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7-07
- 高中历史图片式教学实探
中历史《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实例,探讨高中历史图片式教学具体运用。关键词:历史图片 情境式教学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216-04宋代学者郑樵曾经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1]可见图对古人治学之重要。以史释图,以图证史更是现代人也是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最基本也最直观的方式。在现今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学会观察历史图片、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