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与鲁西社会

2020-06-21 15:28李庆华
兰台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

李庆华

摘 要甲午战争前,鲁西即处于社会失控,社会运行恶化状态、为援助战争,山东西部防军多次调往前线,并数次招募兵勇,导致地方社会控制更加无力,社会冲突进一步升级,作为自卫组织性质的大刀会兴起,和教会发生了权势争夺,鲁西社会运行更加恶化,处于畸形发展之中。

关键词甲午战争 鲁西社会 社会控制 大刀会

晚清时期,鲁西地处直隶、河南、江苏、安徽、山东数省交界处,属于曹州府、兖州府、东昌府和济宁直隶州、临清直隶州管辖之地,民风彪悍,官府对此处的统治和社会控制力相对薄弱,民变四起。1855年,黄河决口于河南铜瓦厢,这是黄河第六次大改道,当时汪洋泛滥,巨浸滔天,自菏泽、濮州以下,东阿、寿张以上各地俱被淹没,当黄河初行山东之时,既无固定河道,也无明确的流向,到处泛滥,四野漫流。黄河决口前,黄河为鲁西平原一道天然屏障,太平天国军和捻军几次欲过黄河北上,均为黄河所阻。决口后,黄河天险尽失,“黄河溃于豫之兰仪县铜瓦厢,决而北,汇于濮范郓巨诸县,古道下游曹单金鱼,顿失天险”[1]1027。太平天国北伐军乘机北上,进入山东,攻城拔寨,连续攻克鲁西数个州县。在外部势力的阑入下,本地“土匪”乘势而起,配合了太平军的行动。“会粤贼由丰工渡河,飘忽驰骋。连陷金、巨、郓、谷、莘、冠六县……同时土匪樊拷得、王三托盘嘴众六七百,纷扰郓、濮。土匪解广业等众二三百,纵横巨野。土匪耿新等驰突东阿。土匪李三杠子、王五胳膊、魏大汉等蹂躏阳谷,土匪陶三相、王方云、杨二帽缨、张广居、马心宽等,乘乱踞金乡。”[1]604捻军北上之时,山东的长枪会、邱莘教、邹教、淄川教、黄崖教等地方武装乘势而起,《山东军兴纪略》中记载了此时山东,尤其是鲁西一带的乱象。此后,每当黄河决口,几乎都有“强壮沦为盗贼”之现象,导致地方动荡不安。

及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山东西部驻军多次调往山东东部和京津一带。当清军同日军在朝鲜发生冲突时,山东曹州镇总兵王连三就曾奏请朝廷,“请抽调东省陆路劲旅数营,进援朝鲜”。得旨答复曰:“览奏具见诚悃。惟现在曹州捕务紧要。仍著会同地方官认真办理,将来如需添调,再候谕旨。”[2]1877-1878随着甲午战争中清军的迭次失利,战火很快蔓延到中国本土,在黄海大战五日后,清政府即感“现在近幾一带,防务紧要,亟需添兵驻守”。故谕令山东巨野人、清末武状元田在田“前往山东,招募四五营,统带北上,听候调遣”[2]1878(后田在田在山东西部招募了“乾”字六营,驻在通州)。之后清廷鉴于朝鲜和辽东军情紧急,故将当时的山东驻军抽调到辽东,如清廷要求曹州镇总兵王连三奉旨“统带所部马步练军北上,并由李秉衡(山东巡抚)抽调路劲旅数营,拨定粮饷,配齐军火,一并交该总兵迅速起程”[3]155。又将驻守登州的章高元八营,“著即由登州赴营口,会合宋庆进剿”。之后又以王连三部兵力单薄为由,要求在山东另招三营,加上原来的800人再添招200人,共合5营,“所需薪粮等项,仍归山东支发”[3]321。山东巡抚李秉衡左支右绌,向清廷奏请调派干员以资臂助。清政府饬山西候补知府锡良,广西候补副将楊昌魁迅往山东,交李秉衡差遣使用,初请时在广西的杨昌魁赴贵州招募营勇赴山东,但军机处认为“不如令其迳赴山东,就地招募,较为迅速”[2]1879,最终还是在山东招募兵勇。日本侵略者为迫使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五日(1895年1月30日)向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发起总攻,而“章高元八营,现正会合宋庆堵御北进之敌,断不能折回威海”。故清廷谕令李秉衡“督饬现有防军,并催省西调募各营,迅速到防,协力固守,毋少疏懈”[2]1880。又将驻守鲁西的曹州镇、兖州镇的军队大部征调到了山东东部,而此时山东嵩武四军新募福字八营,因沿海外患军情紧急,已经调到了胶澳、烟台、登州等紧要处扼扎,山东西部“内地已形空虚。虽陆路尚有数营,或修守黄河堤防,或分巡曹济地面,并关紧要,委难抽调。”但山东巡抚还是“于无可分拨之中”,抽调“陈大胜队勇”,“单县营参将岳金堂练军各马队抽调一百名,并王连三所部营队,即日北上”[3]155,并负责供给所需饷项。及至日军攻占威海,山东巡抚则多次要求曹州镇、兖州镇和济宁州再次招募兵勇,选拔将领,奔赴前线。就连巡视黄河的河防诸营也先后开拔,“上年倭氛不靖,海疆戒严,精健等营及河定右营、河成左营、右营先后调赴海防”,以致战后出现了“海防已松,河防吃紧”的局面[3]258,山东巡抚要求归复河防营旧制。

而在近代警察制度尚未建立前,防军起着维持治安和安靖地方的作用,鲁西由于兵力空虚导致盗匪蜂起,1894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奏称:“查山东曹、兖、沂数郡,民氛素强,近年萑苻啸聚,动辄结队成群,劫掠焚杀,俨同巨寇,民不聊生。”[3]145汶上县传教士韩·理加略描述了此时鲁西南社会乱象,“大批军队从内地开拔到沿海地区,许多城市和村庄失去了朝廷军队的保护,成为唾手可得的猎物。所谓‘强盗绝大部分属于贫穷的农民,他们因为90年代的自然灾害基本上倾家荡产了。对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抢劫和偷盗成了唯一的生存之路”[4]441。而地方官府对于这种事态显然也无能为力,如1895年初,一位传教士谈到他在成武县的见闻:“成武知县非常害怕,就是在大白天也不敢打开城门。南北门日夜封闭,东西门只有在太阳高照时才临时开放,当太阳快要落山时,又赶快关闭。但这名官员的处境仍然非常艰难,因为他的兵勇都被抽调走了。”[5]129并说与成武相邻的单县处境也与成武类似。显然,此时鲁西处于欠度社会控制之下,官府面对乱世无能为力,纲纪废弛,民心涣散,社会动荡不安。

战事结束后,“山东海防各营节经先后裁并”,曹州府、济宁州、兖州府由于征募兵勇较多,被裁士兵返家,更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山东巡抚李秉衡对此忧心忡忡,“曹、济各属向称盗薮,兼以关内、外所撤营勇半多曹、济无赖之徒,难保不麋集为患。必须重兵震慑,以遏乱萌”[3]279-280。根据一位在鲁西的传教士观察,从满洲前线(辽东地区)回来的兵勇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没有携带武器,状态很是凄惨[6]434。这些被遣散的兵勇已无法回到田亩耕作而走上了暴动之路。本来就充满了暴乱的鲁西,因为军队的外调导致社会控制力弱化,出现了权力真空,导致掠夺性群体——盗匪的产生,而遣散的兵勇更造成了鲁西乡村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在1895年的《清实录》中,累累皆是大股匪徒袭击苏、鲁、豫边境沿线的报告。”[7]96为应对盗匪袭扰,时任曹州知府毓贤施展酷吏手段,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镇压,但并不能消除恐惧心理,为能够在乱世寻求安稳的生活,为了能够自卫,鲁西兴起了三种势力。

半官方的团练和联庄会组织重新兴起,在1860年代太平军、捻军和长枪会起义期间,山东团练曾狂飙突起,由于经费缺乏,和地方政府多发龌龊而最终被压制,甲午战争期间,伴随着社会动荡,地方政府和百姓联手,重新复活了团练和联庄会组织。但由于战争期间,清政府多次在山东,特别是在鲁西一带招募兵勇,并将团练派到了辽东、京畿和鲁东前线,这招致农民的反对而公开抵制加入。

另外一种“半宗教性”的非常规形式的自卫组织——大刀会在鲁西南产生。随着团练和联庄会活动的合法化,主要为富室看家护院的大刀会也由此转为合法的乡村防卫力量。根据周锡瑞、彭慕兰等人的研究,鲁西南贫富不均异常严重,既有大批的饥民,也有许多在圩寨中雄踞一方,对乡民拥有生杀予夺之权的强大的地主士绅阶层。当中日战争爆发,鲁西军事力量被抽走出现权力真空时,人们就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自卫手段,这时,宣称武功高强,擅长金钟罩刀枪不入之术的大刀会就备受富室的青睐。大刀会的内部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参加大刀会的有富裕中农、富农和地主。大地主不屑学金钟罩,他们叫佃户学”[8]19-20。大刀会的目的是要抵御日益肆虐的盗匪之患,保护鲁西南地主士绅的身家财产安全,但也援助了地方官府剿匪的行动。大刀会曾经擒拿了鲁西南势力较大的匪首岳二米子,使得横行一时的土匪遭受重创,“近年菏泽、城武、单县、定陶、曹县等处,直无一贼,皆赖大刀会之力”[9]151。雖然官府声言禁止大刀会的邪术,但显然毓贤还认识到大刀会并不会构成对其权力的威胁,因为大刀会的首领都是乡村中的头面人物,长期以来官府就是依靠他们来维持乡村社会秩序,并且在剿匪中大刀会和地方民团进行合作,故此时官方对大刀会予以赞赏,正是在这种氛围下,大刀会活动更加公开化,并且成为鲁西南乡村权力结构中的重要一极。

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清帝国外强中干的本质彻底暴露在列强面前,西方国家期望获得更多的土地、经济和政治权力,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大刀会在1895—1896年成为鲁西南最有影响力的势力时,在全国范围内正是外国和基督教势力专横跋扈的时代。虽然面临着同乡同族对皈依异国异族宗教的强烈排斥,甚至财产和人身伤害,但仍有不少的乡村民众加入了基督教,原因在于乡村社会矛盾激化,秩序失范,大部分人加入教会的原因在于后者能够为他们提供世俗利益。此时的大刀会和天主教会之间为了争夺乡村的权势和声望,双方展开博弈,最终导致大刀会的两位首领刘士端、曹得礼被官府捕杀,而两位在巨野的传教士则被杀害,这即是引发了德国强占胶州湾的导火线——巨野教案。最终山东巡抚和鲁西巨野、菏泽、郓城、单县、曹县、成武和鱼台的地方官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巨野教案后,山东地方官员在处理民教纠纷时,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偏袒教民、屈枉百姓,普通百姓渴望的司法公正已是不可能,由此导致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民众反教行动——义和团运动。

显然,近代鲁西由于地处边缘,社会控制力薄弱,加以黄河决口改道,灾荒频仍,民变四起;甲午战争中多次抽调防军和征募兵勇,导致山东西部社会控制更加欠缺,本来作为防御盗匪而兴的自卫组织大刀会又与西方教会在争夺乡村权势斗争中失败,山东西部的社会运行更加恶化,处于更加严重的畸形发展之中。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真实战力分析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浅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知识阶层的“天职论”
美国在甲午战争中偏袒日本的经济原因
甲午战前中日外交话语权之争
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甲午战争与台北李春生家族
甲午战争的历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