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利用历史图片教学,也让学生学会观察、理解及运用图片知识,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具体就高中历史《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实例,探讨高中历史图片式教学具体运用。
关键词:历史图片 情境式教学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216-04
宋代学者郑樵曾经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1]可见图对古人治学之重要。以史释图,以图证史更是现代人也是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最基本也最直观的方式。在现今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学会观察历史图片、理解图片,运用图片解决历史问题,是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也是我们高中历史阶段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历史图片式教学的价值
1.是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200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内容中提出:"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 [2]可见历史图片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理当在历史教学中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应用。
此外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用史学观点分析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能力、学会学习能力等四大能力目标;这些能力培养都离不开学生是否学会搜集和处理多方面信息。因此,重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
2.是基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需要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是其一大亮点。以15年南京市所用的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为例:教材136页,图片总算高达152张,平均每页有1.12张,152张图片细分类之:地图15张,单个人物图画21张,历史场景图画103张,文物照片等13张,教材的如此设计也明白告诉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图片的重要性,合理运用图片式教学更方便教师的"教",也更有利学生的"学"。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等原因,教师对图片教学缺乏重要的认识,过分关注于文字材料,因而导致了学生"由图学史"的意识不强,探究图片能力不足等等问题。刘军教授调查问卷中一组数据就是很好的证明:
历史图片、地图、录音或者录像等教辅工具使用情况调查表三[3]
新课改下的江苏省高中历史考试,图片式考题也是考查一大特色。以2014年为例,高二的学测历史试卷出现12张历史图片,考察分值为14分;14年高三历史高考试卷考查3幅图片,分值为9分,分析几年的考试卷明显发现图片题增加的趋势,目的是考察考生从图片中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联系重要知识点能力以及解决答题的能力,这样的考试导向需要我们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多加运用历史图片式教学,多加平时训练,在考试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完成应试考试的需要。
3.是基于中学生的年龄段认知结构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系统对于图像类信息特别敏感,大部分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就是"一图胜过千言"的道理。心理学实验也证实:一般而言,人类要表达清楚一个信息,通过语言描述需要28秒钟,通过线条描绘需要15秒钟,通过图片需要9-12秒,通过实物需要7秒钟。[4]可见图片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足,有时比语言表达更清鲜明、生动和真实。
二、历史教学图片运用的重点
1."图入"正题,好的导入。历史学科无法像化学等学科那样可以通过实验还原,历史无法还原。好的历史图片可以再课堂伊始带领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学生寓教于"情"于"境",感知有血有肉的历史知识,主动的学习、发展分析,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一节课的开始,合适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那么这节课的师生合作,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比较顺利。
2."图"解重要知识点。一个人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更有助于思维进程的顺利进行。[5]同样对于本课的历史重难点,有些光凭讲解难免过于枯燥,选择紧扣教材、紧扣重难点历史图片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鲜明生动图片的观察和知识点的解读结合起来,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片,这也是对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读图识图起到示范作用。
3.画里有话,联想归纳。在图片中能解读出常规信息之外,还需挖掘图片中隐含的知识点并结合以往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得联想,进而讲相关性知识连接、比较、归纳、总结。
4.补充展示,拓宽知识面。教科书上知识点总是概括性的粗线条的,但现在的高考要求需要更广、更深,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在准备时,能丰富学生对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认识,能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补充相关图片,显得很有必要。
三、历史图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图片选择问题上存在不当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的历史图片大多数是以教科书上或常见图片为主,很少在课外专门收集对课堂教学有用的历史图片,如一些报纸、杂志、网络照片,这就造成教师应用的图片资源有限,找不到真正"精品"的图片,从而导致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突破上作用不大,从而无法真正的实现该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
2.教师在图片应用方法上存在不当
一种情况是课件中过多的应用历史图片,没有考虑教学需要直接拿来就用,结果就变成了图片展示课,又者教师用图片制作历史动画或视频,过多的渲染技巧和容量,结果背景音乐太嘈杂,画面太繁琐,点缀无意义,学生的注意力都关注于"外在精彩",教学的"内在主旨"学生反而忘了。
另一种情况:由于教师自身能力或认知方面的差异,导致不能有效的利用好图片的价值;另外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师之间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他所教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样教师的图片分析能力的强与弱也决定了所教学生图片分析能力的高低。
四、历史图片式教学实例
以高一历史必修1 《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例。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重点: 《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难点: 《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民族的灾难和屈辱,加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设计】
(导入)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分析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 B.七七事变
C.抗日战争 D.八一三事变
读导入图片思考:
(1)上图漫画中两人物分别代表谁?
(2)从外贸服饰表达什么涵义?瓷器店表达什么意思?
(3)那么该图反应了哪个事件?
解答:
(1)清王朝---日本
(2)清王朝:看似高大富有,实质腐朽中空受制于人;日本:整体国力虽不如清王朝,军力精悍且好兵黩武。
瓷器店表达了中国的传统因素浓重,落后与近代资本主义时代潮流。瓷器店作为战场,表达该战争中国损失极大。
(3)该事件反应了中日甲午战争。
点拨:就题目而言只要看出日本和清王朝之间的战争,就可以选出答案。作为本课导入,还需挖掘,激发学生兴趣。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
读战争背景图片思考:
(1)"大陆政策"涵义?为何日本必须要对外侵略?
(2)侵略的第一步是什么?为何会导致与中国发生战争?
解答:(1)日本对外侵略的步骤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必然
(2)第一步占领朝鲜,因为明清时期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
点拨: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出战争爆发的的原因。
直接原因:1894借朝鲜农民起义侵略朝鲜与中国冲突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国力的强盛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战争过程(1984.7-1895初)
读战争过程相关图片思考:
(1)上图中我们发现中日交战的战场什么特点?
(2)战火怎样一步步的烧到中国境内的?列举重要的战役
(3)说出上图1人物、军舰的名称,以及他的英雄事迹?黄海海战的结果如何?整个战争的结果又是怎样?
(4)上图2现代中国海军舰船用他命名表达何种意义?
解答:(1)战场分布先在朝鲜后致中国,且海站与陆战同时进行,相互配合,体现近代化战争特点
(2)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邓世昌及致远舰在海战中沉没殉国。但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由于李鸿章"保船自保"丧失制海权,最后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表彰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理当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敬,铭记这段苦难的历史。
点拨:图片了解战争的过程,列举其中重要的战役和英雄人物,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升华。
3.战争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
读战争结果及影响相关图片思考:
(1)为何是清政府的代表是李鸿章?你是否认同清政府战争失败主因是李鸿章?
(2)为何日本挑选马关作为谈判地?
(提示:当时马关是军港)
(3)该条约是近代史最为丧权辱国的条约,也反应了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对外侵略的新途径,这在《马关条约》如何体现?
(4)甲午战争的刺激之下,列强纷纷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清政府呢?
(5)日割台湾,台湾军民的反抗没有停止过反抗,以图举出例子。此外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今钓鱼岛问题。
解答:(1)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代表,淮军和北洋舰队的实际控制者,甲午战争的主要指挥者。不能将失败的责任全归咎于李鸿章,失败主要还是整个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选择马关,炫耀日本武力,借以压迫清政府获取更多侵略权利。
(3)马关条约内容:割地最多(台湾、辽东、澎湖)赔款最多(2亿两)开口岸(苏杭、重庆)投资设厂(反映资本输出新途径)
(4)在图中清晰表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引发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只控制北京及四川、陕西等地区。
(5)刘永福是清政府官员,高山族战士是当地人民,反应了台湾军民对日本的抵抗。钓鱼岛属于澎湖列岛,也在1895年割于日本,后应战后日本没有归还,加上美国的阻挠,造成现在问题。
点拨:引导学生看图用图片突破重要知识点;通过钓鱼岛图片引发学生历史联系现实增加时代感,春帆楼刘永福、战士图片激发学生对国人的爱国情绪,维护国家主权的责任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