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

  •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我国科学传播的问题与新路径
    论视域对我国科学传播展开研究,发现可以将其分为科学的外化与受众的内化两个过程,当前科学传播观念滞后、传播话语固化、构建表意符号信度不高,成为了制约我国科学传播发展的主要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应转变科学传播观念,确立受众为互动核心,运用符号隐喻传播,突显身体的建构作用,提升传播符号的信度,推动意义多圈层传播,以期实现科学知识大众化的使命。关键词:符号互动;科学传播;发展问题;新路径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7

    今传媒 2023年7期2023-07-25

  • 我国英文医学期刊的办刊实践与思考
    降维输出提升科学传播能力,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提质增效。关键词:医学期刊 平台智库 高起点新刊 科学传播纵观我国医学类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仍然处于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阶段,与我国快速增长的科研产出不匹配,这也造成了大量的科研论文不得不发表在国外医学期刊。据《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1)》可知,MEDLINE于2020年收录的世界科技文献总数为1461679篇,其中收录的中国科技文献数量为267778篇,占世界总数的18.31%。其中MEDLI

    传媒 2023年9期2023-07-06

  • 社会化媒体语境中科学题材谣言治理的行动者网络协同路径研究
    化媒体平台为科学传播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为科学题材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社会化媒体语境中,科学题材谣言的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内容更具欺骗性,加之其多由科学议题或事件触发,极易引起舆情变动,相较于其他谣言,治理难度更大。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以发现,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的科学题材谣言治理,本质上是以政府行动者为中心,连接科学共同体、主流媒体、自媒体、普通用户、平台监管,以及情感价值、技术工具、信息生态、科学素养等异质行动者,为实现高效治理科学题材谣言而协同行动的

    艺术科技 2023年13期2023-07-06

  • 框架理论视角下自媒体科学传播的优化路径研究
    光辉【摘要】科学传播可以联通公众抵达科学知识的路径,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从而推动国家创新发展。自媒体作为平民化的传播载体,对其科学传播方法的研究能够促进科学传播能力与体系建设。从框架理论视角对科技公众号“差评”展开分析,得出其通过标题把握有限注意力、浓缩报道内涵,议题紧扣民众之所需、强化接近性,内容走优质原创道路、深入挖掘线索,叙述凸显人格化对话、融合情怀温度,从而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并指出自媒体科学传播应注重平衡时新性与社会性、严肃性与趣味性以及商

    新闻爱好者 2023年5期2023-06-25

  • 网络知识经纪模式下科学传播的媒介学考察
    经纪模式下的科学传播。研究认为,科学传播活动中存在着网络化的广泛连接和层级影响,科学传播过程的居间位置往往被忽略,但又发挥着潜在作用。在科学传播的中介化过程中,公众容易形成路径依赖,科学态度和探究意识趋于消极,科学严肃性也受到冲击;在媒介域迭代的背景下,科学传播面临知识权威消解、科学意义演变等挑战,而传播实践仍然受到传统科普思路的影响。对此,科学传播应当推进“反向融合”,避免“技术近视”,同时与国家战略结合,连接“两种文化”,并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塑造科学

    科普研究 2023年2期2023-06-08

  • 疫情背景下高校科学传播信息的路径创新
    高校;媒体;科学传播;路径创新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在互联网时代,重要事件特别是突发公共事件总能形成巨大的焦点“吸附力”,建构强大的舆论“磁场”。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成为公众居家生活中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方式由线下到线上的转移也为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契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由2019年6月的8.5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1期2023-05-30

  • 初探中国科技图书研究的历史维度
    科技与社会 科学传播【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3)1-058-06【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1.008科技图书是对三类图书的统称,包括专业理论图书/科技辞书、科技类教材、科学文化类图书(从科普、社会、政策、人文等角度开展的科学研究被科学社会学者统称为科学文化研究,相关的图书则统称为科学文化图书)。目前,以“科技图书/科技类图书”为关键词,在CSSCI

    编辑之友 2023年1期2023-05-30

  • 科学传播的“公信力”问题研究
    公信力”对于科学传播的重要性,指出了科学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与“公信力”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科学传播;公信力;问题;对策建议顾名思义,所谓“公信力”,就是使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是一个衡量公众或利益相关主体对某一主体‘信任程度’的概念”。①近年来,在有关各方的努力下,科学传播②的公信力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科学技术的一些负效应凸现出来,从而带来了科学的信任危机问题”③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6期2022-11-23

  • 科普自媒体的内容呈现与传播效果研究
    技术的勃兴,科学传播已呈现全新的发展态势。相较于传播具体科学知识进行的一阶科学传播,当前的科学传播应当倾向于二阶科学传播,即对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更高层次的观念性内容的传播。科普自媒体与二阶科学传播有较高的适配度。文章采用内容与文本分析方法,对B站号“毕导THU”与“科普中国”2020年度发布的全部视频投稿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总结两者的差异,并借此归纳科普自媒体生产和呈现内容采用的优化策略,即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应做到精准定位、大众化叙事、重视对话。科普自媒体在制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2022-11-07

  • 科普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探析
    合发展进程中科学传播迎来了新图景,科普短视频成为科学传播重要的形式之一,进一步提高了科学传播的影响力。文章以哔哩哔哩2021年度“百大UP主”—“画渣花小烙”为研究对象,选取该自媒体账号在B站播放排行前30名的视频,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旨在探析成功泛科普类短视频生产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旨在为科普创作发展提供思路。研究发现,在内容生产方面,其注重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挖掘,内容创作的融合性强,解读语言与传统科普有很大反差,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2022-09-13

  • 基于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
    要:新媒体是科学传播的重要工具,话语是科学传播的载体,亲和力是科学传播的重要“情感因素”,是话语传播的艺术基础,还是影响传播科学效果的粘合剂,拉近了大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本文从心理和情感方面分析亲和力的积极作用,根据话语亲和力的一般规律及新媒体技术虚拟语境的特点,从思维方向的角度,提出加强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方法。关键词:新媒体;科学传播;新媒体技术虚拟语境;亲和力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5-001

    今传媒 2022年5期2022-07-26

  • 发达国家科学传播政策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要] 科学传播政策指导着科学传播活动的组织、开展、监督、评价等各个方面,保证了科学传播的效果。借鉴发达国家科学传播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科学传播政策体系。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发达国家为对象,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科学传播政策的制定理念、制定过程、倡导内容、实施机制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我国科普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符合本国阶段性目标要求,从“公众理解科学”转向“公众参与科

    科普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8

  • 关联理论视角下微信科普文章的标题特征研究
    联理论   科学传播[中图分类号] N4;G206.2 [文献标识码] A [ DOI ] 10.19293/j.cnki.1673-8357.2022.03.00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为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对新发展阶段的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做出深远谋划,其指出,要“提升优质科普内容

    科普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8

  • 科学传播中的“教化”问题研究
    】本文认为,科学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与“教化”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有可能不仅影响到科学传播自身,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对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教化”问题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科学传播;教化;问题;对策一、引言“教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教化”,就是相关行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借助一定的载体或者抓手,对于目标对象乃至社会各界进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4期2022-07-13

  • 科学传播类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
    大媒体平台上科学传播类自媒体异军突起,成为当下受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以探究科学传播类短视频自媒体的内容生产及未来发展为研究目的,以自媒体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例,运用个案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从传播主体、内容生产和受众三个角度入手,对其内容生产策略进行论述。同时指出科学传播类短视频自媒体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之处,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研究发现,打造独特的个人IP、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趣味性与专业性相融合、挖掘与受众互动的新方式是打造科学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8期2022-06-26

  • 新媒体时代政府科学传播研究
    词]新媒体;科学传播;政府科学传播科学素养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因此,提高人民科学素养水平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技传播工作,并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来促进科学传播工作,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一、政府与科学传播(一)政府視角下科学传播的界定自科学传播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以来,诸多专家学者就如何界定

    传播与版权 2022年6期2022-06-14

  • 科学传播过程中的“关怀”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科学传播作品是否也应当像其他精神产品一样,对于其传播对象具有一定的“关怀”作用?倘若有“关怀”作用,这些“关怀”具体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而这些方面是否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倘若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应当如何加以解决?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科学传播;关怀;问题;应对策略一、引言“关怀”一词,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书·孔觊传》中就曾经说作为南朝宋帝国大臣,又是孔子第三十一世孙的孔觊“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3期2022-05-31

  • 如何做好“双碳”目标下的气候议题对外传播
    国媒体应加强科学传播在气候议题对外传播中的作用,整合科学家、企业等多元主体的传播资源参与到气候传播当中。【关键词】“双碳” 科学传播 气候变化 社交媒体一、“双碳”目标:关键节点与议题共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此后,中国政府相继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及环境治理中的角色与担当。2021年,基于“双碳”目标,我国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议题之下的对外传播工作中形成了多点共振

    对外传播 2022年4期2022-05-30

  • 科普编辑做好科学传播的实践探讨
    新需求,做好科学传播工作。关键词:科普;图书;编辑;科学传播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公众对科普内容供给的要求不断提高,科学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的出现和繁荣发展,使科学传播更广泛、更深入,也对传统的纸质媒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据《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在2020年整体图书市场同比出现负增长的大环境下,科普类图书市场同比上升4.93%。[1]可见公众对科普图书的需求呈上升态势,科

    全国新书目 2022年3期2022-05-07

  • 科学传播“赋能不足”问题研究
    定了既往我国科学传播界在科学技术赋能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科学传播赋能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科学技术内容“赋能不足”、科学技术精神“赋能不足”、科学技术方法“赋能不足”、科学技术手段“赋能不足”等几个不同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科学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科学传播;赋能;问题;对策一、引言近年来,“赋能”这个概念逐渐从原本的心理学层面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甚至一度成为了一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1期2022-04-01

  • 科学传播“审美”问题研究
    充分肯定我国科学传播界在借助“审美”赋能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以期为科学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科学传播;审美;问题;对策建议一、引言“审美”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它不仅存在于人类的感性活动中,也同样存在于人类的理性活动的过程中,法国思想家福楼拜曾经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①,我国科学传播界在借助“审美”赋能方面也曾经取得过可圈可点的成绩,上个世纪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2期2022-03-23

  • 移动化阅读场景下科普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研究
    品的形态。在科学传播领域,科普信息的阅读行为场景呈现出移动化、日常化的特点。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型科学传播方式在传播效果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传播优势。本文以中国科协创办的“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发现移动化、日常化的科普信息阅读场景对科普公众号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表达形态三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化、日常化的阅读场景,科普创作还应在内容、互动机制、情感体验方面深入调适,以满足受众的科普需求。【关键词】消费;移

    新闻世界 2022年2期2022-02-18

  • 科学传播对高校学生关于科研机构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机制
    果理论,提出科学传播对高校学生关于科研机构认知(美誉度、联想度、感知质量、信任度)—态度(满意度)—行为(忠诚度)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以中国科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科学传播通过4条作用路径对高校学生行为产生正向作用,作用强度从强到弱依次是“科学传播—感知质量—满意度—忠诚度”“科学传播—信任度—满意度—忠诚度”“科学传播—联想度—忠诚度”“科学传播—联想度—满意度—忠诚度”。[关键词]科学传播 认知—

    科普研究 2021年5期2021-12-12

  • 微博科普中“人工智能”网络传播案例研究
    性。关键词:科学传播;人工智能;科普微博中图分类号:G2;N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21)05-0098-08一、引言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微博月活用户达4.86亿,[1]微博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微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即时性、高效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点,微博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企业进行宣传的重要渠道。有专家认为,微博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服务,彰显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在微博上进行科普成为新时期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04

  • 对基于微信平台的科学传播探讨
    于微信平台的科学传播策略,希望能够为新媒体和微信平台的运营者提供借鉴的经验,促进科学传播效果的实现。关键词:微信平台;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前言: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当前许多新媒体宣传和扩大影响力的主要途径。微信是公众日常交流的主要平台,借助微信平台来实现科学传播,能够在有限的宣传投入之内,获得更大的宣传效果。而从当前社会公众的阅读习惯来看,选择微信平台作为科学传播的主要途径,也能够更适应碎片化的阅读趋势。对基于微信平台的科学传播进行分析,能对新媒体的发展起到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4期2021-11-15

  • 新时代我国科学传播的异化问题研究
    了新时代我国科学传播异化问题,新时代科普作品对神秘现象予以过度渲染,科幻作品中一些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内容对大众产生一定程度的欺骗效应,在科学传播过程中打着宣扬科学的旗号,利用人们尊重科学的心理宣传伪科学和反科学,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原因一方面是新时代传播渠道的丰富使传播内容的准确性没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是公众的科学教育水平和科学素养较低,针对问题成因提出合理性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科学传播进行有效的规范,公众能够对相应的科学知识予以正确的理解。关键词

    公关世界 2021年20期2021-11-09

  • 关于科普写作实践课程的构建思考
    巧。关键词:科学传播;科普写作;高校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0-0153-04作为实现创新发展两翼之中的科技创新[1],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受到普遍重视,尤其是科学知识和相关实操能力的累积。但是,科学普及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未能形成与科技创新对等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科学普及的重要性程度认识存在差异。目前,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科普教育,例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已有科学传播课程[2];中国科学技术大

    今传媒 2021年10期2021-10-28

  • 科学传播的建设性路径研究
    理念视角观察科学传播,发现科学传播中蕴含着建设性的目标追求。科学传播可以借助建设性新闻核心理念的操作纲领,增强科学传播主体之间的互动,采取对话报道民主协商策略,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叙事共情,实现科学传播的建设性发展。关键词:建设性新闻;科学传播;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021-03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科普路径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1240041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6期2021-10-12

  • 科学传播“策划”问题研究
    划”对于开展科学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列举了科学传播“策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和建议。【关键词】科学传播;策划;问题;对策一、引言“策划”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其涵盖领域包括方方面面。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策划”的重要性。《孙子兵法》上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笔下的“算”也可以视为是一种“策划”。科学传播活动肯定也离不开“策划”。这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5期2021-10-11

  • 科研机构新媒体科学传播工作效果评价研究
    词 新媒体;科学传播;传播效果;中国科学院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5-0001-05目前,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为科学传播新的平台和手段,引起了越来越多科研机构的重视。科研机构借助新媒体平台,将与科学相关的信息有效地发布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1 ]。公众也能更容易地参与到科学讨论中,进而理解和支持科学研究工作[ 2 ]。新媒体平台使科学变得更为开放。科研机构纷纷开设微博、微信官方账号进行科学传播。很多科研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5期2021-09-18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教电影主题变迁探究
    科教电影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方式,在不同社会语境下呈现出阶段差异。本研究以科教片片名为切入点,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教电影进行了主题探究和阶段划分——以爱国卫生运动为开端的实用技术时期、规范化宣传实用技术时期、解放思想的多元化科教电影时期、从实用主义向人文主义的迈进期,并发现其中科学传播观念的转变。[关键词] 科教电影   科学传播   科学精神   科学与社会[中图分类号] N4; J971.9 [文献标识码] A [ DOI ] 10.19293/j.cn

    科普研究 2021年3期2021-09-10

  • 当代中国科学传播发展阶段的历史演进
      要] 科学传播发展阶段的研究是中国科普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既有助于厘清国内外相关概念和研究路径的彼此关联,又有助于梳理我国科普事业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一般认为,科学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三个阶段,但随着科学传播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逐步深入,“三阶段论”中的科学传播阶段应代之以更加明确的公众反思科学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公众参与科学和公共科学服务两个新的阶段,共同构成科学传播“五阶段论”。[关键词]科学传播  

    科普研究 2021年3期2021-09-10

  • 科普影视片的故事化建构及方法研究
    普影视片作为科学传播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手段,通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在当下及未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变革发展,科普影视片的制作也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逐步形成一股科学传播的热潮。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科普影视片的传播现状,反思科普影视片的现存问题,并探索促进我国科普影视片创作的故事化建构路径。关键词:科普影视片; 故事化; 科学传播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2021-09-05

  • 从新冠疫情与社会大众间联系看科学传播
    疫情的过程中科学传播是有效减缓重大危机的一环。本文以此次新冠疫情作为切入点,阐述了科学传播的意义、方式以及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存在的利弊,总结了疫情期间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传播的建议及对策。关键词:新冠疫情; 科学传播; 社会大众; 建议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80-002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迅速对抗击疫情工作做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中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2021-09-05

  • 我国应急科普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应急科普 科学传播 现状[中图分类号 ]G315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成立。这是我国应急管理事业一个新的里程碑,也对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急科普作为应急管理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對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那么我国现今的应急科普发展如何?本文立足于应急科普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应急科普发展提供参考,从而为应急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概念界定目前,

    学会 2021年6期2021-09-03

  • 科普短视频在科学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词】短视频;科学传播;抖音;科普一、研究背景科学传播,是一个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术领域。2000年,以吴国盛、刘华杰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从国外引入了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的概念,并指出科学传播是相对于科学原创一个新的概念,它与科学的大众化有关。[1]侯强、刘兵等学者认为,科学传播可以分为专业内容的传播和面向公众的传播。我们所说的科学传播一般是指后者,严格地讲,它应当称作是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2]也就是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通过公众能

    新闻爱好者 2021年7期2021-08-11

  • 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服务探索与实践
    高水平合作、科学传播、对外技术服务等。这些创新举措大大激发了中心的服务能力、研发能力、对外交往活力,提高了社会影响力,为地方高校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服务探索了一种新模式。中心在开放服务所取得的成效,可为同类工程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关键词:工程研究中心;开放服务;产学研合作;科学传播;技术服务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1)03-0001-06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3期2021-08-02

  • 从抖音科普账号看新媒体时代科普权利的变迁
    音;短视频;科学传播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2-0064-04观念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造就了科学传播的新形势,今天的科学传播以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新媒体成为了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主渠道[1]。王国华等学者在总结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时认为,此阶段的科学传播主体更加多元,流向更加丰富,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传播[2]。罗子欣认为,新媒体打破了科普的时空界限,使得用户更好地参与到科普当中[3]。焦鹏在试图总结新媒

    新媒体研究 2021年2期2021-06-04

  • 融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再思考
    何有效地进行科学传播,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思考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融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有效路径,本研究采用采用网络抓取与文本文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一,对融媒体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政策梳理,从政策驱动探求融媒体的建设发展的源动力。第二,对省级融媒体平台和县级融媒本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掌握当前融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体系框架。第三,重新思考,融媒体环境下为科学传播带来的新的机遇。第四,科学传播在新渠道下的着力点,以进一步提供科传播的公信力与传播力。关键词:融媒体

    科技风 2021年13期2021-05-13

  • 全面抗战前国防化学知识的引入以《化学战争通论》的译介为例
    国立编译馆 科学传播中图分类号 N092∶O6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2021-04-07作者简介:朱昊,1994年生,四川江油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Email: zhuhao@ihns.ac.cn。① 民国时期与“国防化学”类似的称呼还有军用化学、军事化学、化学武器学、毒气化学等,其内涵在全面抗战前大致相同,主要指化学中涉及毒气、炸药和烟雾相关的部分。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过多讨论。可参考1936年6月29日《

    科学文化评论 2021年5期2021-04-23

  •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实证研究
    肺炎疫情中的科学传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群体的科学素养现状,以及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有较高的科学能力和积极的科学态度,但科学知识方面存在欠缺。研究为了解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关键词:科学传播 科学素养 大学生1 引言公众参与科学,即公共场域内民众作为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进行双向沟通,已经在科学传播届中达成共识。这一参与模型之下,公众将获得更多发表意见与平等对话的机会,从而掌握科学领域内更大的

    成长 2021年2期2021-04-12

  • 科学传播过程中的“站位”问题研究
    等视角探讨了科学传播过程中的“站位”问题,指出了科学传播过程中“站位”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科学传播;站位;问题;对策一、引言“站位”这个词原本是体育比赛用语,用来代指在体育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所占的位置,一般多用于羽毛球比赛。其实,岂止是体育比赛中存在着“站位”问题,科学传播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站位”问题。“站位”得当,可能其所传播的作品不仅能够风靡一时,而且还能够影响长远,而“站位”失当,则不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2期2021-03-28

  • 科学传播过程中“越位”问题研究
    出了中国本土科学传播界存在的包括“自我认知”“立场”“观点”“所用工具”等四个方面的“越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厘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传播什么”等在内的解决思路,以期为科学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科学传播;越位;解决思路一、引言科学传播过程中既存在着“不到位”现象,也存在着“越位”现象。所谓“越位”(Offside) 原本是一个足球术语,其意是指足球运动员逾越了他应处的位置,而进入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1期2021-02-22

  • 国外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典型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考察国外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整体發展概况,深入分析部分国家(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的典型做法,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四点经验:一是尊重科学传播的跨学科、跨领域特征; 二是重视实效性和职业需求,形成培养与就业的链接机制;三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注重涵盖多元能力维度的综合培养;四是构建培训、活动和学位培养相互补充的综合培养体系,确保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和扩展性。[关键词]高校 科学传播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N4 [文献标识码] A [ DOI ]

    科普研究 2021年6期2021-01-23

  • 科学传播研究的知识图谱与趋势展望
    量学方法,对科学传播领域的CSSCI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此类研究聚焦学科属性定位、传播历史脉络、媒介演化规律、风险效果认同、传播主体责任、学术媒体职责等,视野开阔,背景丰富,实践导向强烈。故建议吸纳一线科研人员开展深度合作,拓展以媒体为中介的科学信息与社会的关联,升级大数据挖掘和个体跟踪评估。关键词:科学传播;知识图谱;Citespace;文献计量中图分类号:G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2-0005-04一、

    今传媒 2021年12期2021-01-03

  • 科普短视频的框架竞争和话语对抗
    解门槛,也给科学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科学传播不仅是对科学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也是传受主体基于各自擅长的框架进行相互博弈和协商的过程。本研究基于框架理论,以《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为例,对科普短视频的生产传播及公众评论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公众对科学议题的理解和诠释方式,探讨科学传播与公众解读之间的沟通错位现象,以期为相关人员开展有效的科普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科学传播;科普短视频;微博评论;新冠肺炎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1期2021-01-01

  • 走向公共对话:后疫情时代科学传播的创新对策
    :历史上我国科学传播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理论模型:中心广播模型、欠缺模型、对话模型。当前我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文章选取对话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来源,分别从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科学共同体等角度入手,探究后疫情时代科学传播的创新对策。关键词:对话模型;后疫情时代;科学传播;对策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DOI:10. 19881/j. cnki. 10063676. 2020. 11. 112020年年初,我国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

    科技智囊 2020年11期2020-12-17

  • 探究电视科普节目的科学传播路径
    视科普节目的科学传播路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关键词:电视科普节目;科学传播;路径一、电视科普节目的基本特征和传播意义(一)电视科普节目的基本特征电视科普节目主要具有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这几方面的特征。首先,电视科普节目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科学性、严谨性。科普节目制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以相关的科学知识为依据,从而保证节目质量。电视科普节目不仅是让观众了解相应的科学现象,还要对其背后的原理、规律等予以发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1期2020-12-14

  • 科学传播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与思考
    工智能传播,科学传播的系统不断升级与优化。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不仅仅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它更是一种科学传播的表现形式。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传播生态环境发生着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从传播主体、传播时空、传播效能、传播信息四个层面为科学传播建构了一个多元、多样、高效、客观的传播体系。【关键词】人工智能 科学传播 科普【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中国广播 2020年10期2020-12-11

  • 科学传播“不到位”问题研究
    充分肯定我国科学传播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科学传播现在还存在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渠道”“业态”等六个方面的“不到位”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化解科学传播六个“不到位”的六方面对策建议。【关键词】科学传播;不到位;对策建议一、引言科学传播是传播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科学和科学普及的重要助力和抓手。所谓“科学传播”是指“使用恰当的方法、媒介、活动和对话来引发个人对科学的下述一种或多种反应:意识、愉悦、兴趣、观点和理解”①“没有传播,科学就不

    教育传媒研究 2020年6期2020-12-09

  • 短视频引爆“冷科学”传播
    媒体时代促进科学传播献计献策。关键词:中科院物理所 冷科学 短视频 科学传播2018年8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物理所)正式入驻抖音,在这个以音乐短视频著称、用户群体年轻化的平台上,做实验、讲段子、同粉丝互动,其所发布的短视频中人气最高的一个收获了255万多的点赞。中科院物理所科普团队基于抖音平台生产、发布短视频,旨在以短视频这种大众喜闻乐见、具有参与性特征的形式,帮助弥合专家与大众之间的科学知识沟,扭转“冷科学”传播失焦的舆论态势,助力全

    传媒 2020年10期2020-12-07

  •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科普场馆新媒体运营现状研究
    行运营,拓展科学传播渠道。本文通过对国内九家大型科普场馆的新媒体运营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科普场馆新媒体运营的共性问题,就提升科普场馆新媒体传播效率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 科学传播;科普场馆;新媒体运营引言作为社会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力促进各项科学传播工作开展,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科普场馆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1]。近年来数字科技兴起,“云参观”、“云科普”成为新潮,尤其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科普场馆纷纷闭馆抗疫,部分场馆将科普阵地向线上转移,因此,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30期2020-11-30

  • 高校科学传播路径的分析与解读
    李晶摘 要:科学传播是利用合理的手段、介质或者各种活动等多样的方式传递科学知识,调动起其他人对于科学的感知,包括科学意识、接受愉悦感、科学观点、科学理解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当认识到科学传播的重要性,提高科学传播效率。本文分析了科学传播的概念,并探讨了多个可以促进高校科学传播效率的措施。关键词:高校 科学传播 有效措施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01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

    中文信息 2020年9期2020-11-02

  •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传播刍议
    卫生事件下,科学传播的多向互动性明显增强,受众参与度有了很大提高,信息供给与需求量剧增。这使得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不同于社会常态下的科学传播。新媒体的便捷、快速、互动、低成本、低门槛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往往会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极快的速度得到传播,并对危机事件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厘清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科学传播之诸多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媒体 科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0年4期2020-09-22

  • 移动端的科学传播策略和效果研究
    体环境下进行科学传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科技报社运营的“科学加”APP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科学传播方面发挥的作用与价值。关键词:移动端;“科学加”APP;科学传播;效果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194-02一、引言缺乏现代化的传播通道及机制,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提升将面临阻碍,更难以推进现代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2020-09-10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科学传播策略浅析
    情相关的应急科学传播,可以窥见国家各级媒体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启动的应急科学传播策略及传播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对疫情爆发前期——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31日之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有关新冠肺炎的推文做分析,尝试找出作为中国第一大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应急科普策略,以图为其他主流媒体或自媒体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关键词】科学传播;应急科普;新冠肺炎一、科学传播 (一)科学传播 翟杰全教授在《让科技跨越时空》中把“科技传播”定义为:指

    客联 2020年11期2020-09-10

  • 基于自媒体的科学传播实现路径
    生成,拓宽了科学传播路径。自媒体视域下,改变了大众在科学传播的被动信息接收角色,实现“传受一体化”的双向科学信息传播模式,推进科学传播的创新发展。对此,本文深入分析自媒体下科学传播主体的变化,提出自媒体的科学传播实现策略,旨在实现科学信息的有效性传递。关键词:科学传播;自媒体;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02自媒體下,微信、微博等软件的生成,拓宽了科学信息传递路径。自媒体为科学工作者以及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0期2020-09-09

  • 短视频中生活场景的科学传播
    的叙事策略将科学传播中影响传播效果的严肃性和高门槛进行了一定的消解。文章从选题来源、视听呈现和传播路径三个角度来简要探究“毕导THU”频道的短视频如何发挥科学传播中青年KOL的独特价值,实现生活场景与科学传播的有机融合。关键词  短视频;科学传播;传播策略;毕导THU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2-0114-03科学传播在大众的眼中,往往是形式刻板而又晦涩难懂的。随着短视频风口的兴起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2期2020-09-06

  • 论公共卫生事件中科学传播类短视频的新进路
    共卫生事件中科学传播类短视频进行分析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改善短视频传播方法,并对传播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负面情况进行讨论,在保证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传播趣味性和参与性,减少传播单向性和晦涩性,站在科学传播短视频的现有基础上对未来的传播模式提出新设想。关键词:科学传播;社会化媒体;短视频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2一、引言移动互联时代下,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多、获取的信息量更大,但海量的信息

    传媒论坛 2020年14期2020-09-02

  • 面向科技出版的开放评审综述
    开放评审 科学传播 开放科学 综述[中图分类号] G2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0) 04-0095-10A Review of Open Revie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Wang Jiayun(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Abstract] This pa

    出版科学 2020年4期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