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宇 邵敏
摘 要:科普影视片作为科学传播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手段,通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在当下及未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变革发展,科普影视片的制作也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逐步形成一股科学传播的热潮。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科普影视片的传播现状,反思科普影视片的现存问题,并探索促进我国科普影视片创作的故事化建构路径。
关键词:科普影视片; 故事化; 科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082-002
根据《广播电视辞典》,可以把科普影视定义为“一个全面的泛媒体概念,涵盖科普电影、科普电视及科普网络作品,它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传播现代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精神,传播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自然和社会知识的非虚构影视片[1]”。它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利用电影中的艺术表达形式,精确生动地介绍相应的科学知识,它可以整合知识、哲学、乐趣和故事,并追求科学、流行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听觉和视觉的有机结合。例如策划、文案、摄像、配乐、解说等等,都是构成科普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普影视片的功能与价值
科普电影电视作为现代观众普遍使用的传播媒介,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科普影视直观易懂,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事物。通过运用动画的方式,把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这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实用技术的推广具有极好的效果;其次,科普影视的普及程度较高,能够感染更多的受众。声画并茂、形象生动的作品内容在弘扬科学精神方面给人一种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最后,科普影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创作者们可以通过对最新的科学知识进行拍摄剪辑包装,而后利用新媒体技术放送到电视台、网络等新媒介,同时传递到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让观众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
此外,创作者们捕捉和再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记录科学历史文献价值的同时,同样也肩负着推动人类科学知识成就、继承和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伟大任务。但是高水平的科普节目制作在当今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协作,理应召集和储备一些愿意参与影视的科学家、对科普感兴趣的影视导演和投资人,让科学家在科普影视作品中担任科學顾问,客串角色;让影视导演走进科研机构、走进实验室、走近科学家;让投资人在科普影视中寻找到兼顾社会经济效益的机会。帮助创作者们在了解现时阶段科技发展的方向与动态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被拍摄科学知识的内涵,充分发挥三方的智慧和独创性,制作出既有丰富严谨科学内涵,同时又能够得到观众认可的科普影视片,共同推进科普影视制作的科学发展。
二、故事化建构的概念与方法
1.故事与叙事
叙事学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质的理论,是对叙事现象的一种理论研究。一般来说,叙事就是通过使用某种特别指定的方式方法来重现之前时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而在影视创作中,叙事一般来说就是讲述故事。
故事总是与该故事的叙述行为相互依存的,故事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注重情节的有趣性和顺序性。《大辞海》中对故事的解释为:“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东西,用作讲述对象,有一定的顺序性和连贯性,其表现出来的事件或者话语常常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文艺作品中常拿故事来体现主题的情节。”它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为的是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容主题。同时,它也是公众喜爱和乐于接受的文化形式之一,因为它一般都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人们迫切地渴望认识世界、认识自然,于是想象着世界上的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故事的发生。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而故事片则是具有故事情节并由演员扮演剧中人物的影片,这一形式可以运用在历史、神话、科学幻想等多种题材上,并且融合诸如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因素,它在刻画人物的同时向观众展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甚至可能是编剧完全虚构的。而讲故事与故事息息相关,故事化作为故事的一种动态延伸,在故事片的设计创作中,常以参考“故事”的主要元素和创作技巧来表现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在这一基础上,以何种方法、使用哪种叙事技巧来阐明故事变得尤为重要,故事片也得以广泛应用。
2.科普影视片的故事化
科普影视片中的“故事化”是指将科学内容转化成具有故事的性质或状态,在科普片的创作内容和表达形式上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准则,创作者应该认真学习科普知识,弄懂它的内涵,从观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自己的影视专业水平、拍摄工作经验,挖掘出能够呈现在屏幕上真实有意义的故事,从而对创作对象进行故事化表述,通过合理的后期剪辑加上逻辑顺序编排,让这些真实的素材变成“故事”。保证在用“讲故事”的方式传达科学知识的同时,让故事的主题和内容体现出充分的人文关怀。毕竟科普片里的“故事”不像故事片那样是虚构出来的,它是对科普对象、现实生活的选择和概括。而科学本身是在发展的,在发展进程中自然便存在许多的矛盾和冲突,当创作者可以把这些冲突和矛盾加以选择和概括时,就有可能形成既客观又完整的情节内容,这就是科普片的故事化叙事过程。
在科普片的故事化叙事进程中,往往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典型人物和需要科普的事件,巧妙地将本来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再通过将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策划成生动而有趣的科普小故事,便能吸引更多的受众。目前,故事化建构已成为科普影视片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这种方式的表述可以把许多难懂的科普知识点简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趣味十足。当故事成为贯穿科普作品始终的轴线,各式各样的科学道理、文化知识等内容都会在故事的进程中抽丝剥茧般地层层展开,一步步对谜团答疑,让观众们在欣赏故事情节、品味影片艺术性的同时,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融合。
3.故事化叙事的方法
制作科普电影电视作品,为的是能够把科学知识传达给受众,让观众可以理解学习。往往科学知识的内涵比较深邃,其学术语言必须转化为通俗语言,才能让观众看得懂,便于觀众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相比于其他形式,故事更适合让人进行口头表述,故事中所有的独特的角色、精彩的情节、多样的气氛等等往往能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科普中穿插故事情节就是把科学知识和道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进而生成观众爱看的小故事,这样既增加了观赏性,也有效地促进了观众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首先,要明确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即是我们要科学普及的知识点,客体则是可以运用的故事,主体与客体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从而成为辅助观众理解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手段。策划者们在脑海中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构思,形成文本并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来打动观众,按照吸引人的兴趣点、吸引人的角度来推进叙事。所以较为常规的科普电视节目经常是以身边发生、平时不太在意的事为基础,通过一个或几个人物在展示台上边讲解知识边做示范演示,让观众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科普知识。相比于其他形式,这种方法更贴近人的生活经历和思维逻辑。以具有代表性的《走近科学》为例,《走近科学》在开播时并没有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以致收视效果欠佳,甚至还一度被警告,这才促使该节目在2003年进行叙事方式上的改变,即选择讲述科学故事的叙事方式。在转变叙事方式后,不仅收视率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有效推进了我国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叙事转型[2]。
其次,要丰富故事化的情节设置。科普影视在故事化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多使用些倒叙事件的手法,进而加强故事悬念,激发读者兴趣。例如许多医学科普影视片会先给出患者发病到医院的画面,然后抛出问题,从而点燃观众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欲望。再如国内外优秀科普类系列影视片中许多题材的拍摄,都是把主持人、当事者加入到影片电视拍摄中,主持人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控制好整个节目的节奏,观众跟随着当事者的脚步不断解答出谜题,发现科学奥秘,在谜团逐渐被揭示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丰富的故事内容是能够吸引到他们的一大重要因素,精彩的情节设置也使观众不断产生好奇心,跟着剧情一步一步地往下看。在观众跟随情节不断填补心中好奇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在逐步探索到新的知识之后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最后,要从观众的视角建构故事。在策划科普影视片时,始终要坚持以讲故事的方式来科普知识,要以观众为中心,所以从观众最关心的角度去讲述事件、想方设法提高吸引力,在情节上有所创新,创造可以吸引到观众的亮点,才是策划科普影视的核心要义。此外,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也理应成为制作者的创作来源,就算再平实朴素的生活,也会有惊喜发生。要擅于发现不同的生活场景,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生活的千姿百态,从五彩斑斓的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感人、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事件,通过设计人物、情节安排,深奥的科学道理就能被轻松愉快地传达出来。
三、叙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科普影视片是要将科普知识融于故事情节之中,其主题的确定是影视片制作的基础、成功的关键。选择哪些领域、哪些学科、哪些观众更喜爱的主题,是制作者们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对于拍摄主题的选择主要是以实用为依据,在生活中多做考察和分析,联系当下生活热点,从观众的需求出发,调研发现观众更需要的科学知识,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主题。确定主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科学性。科普影视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具有科学性,这一点尤其重要。电影电视中向观众传达的科学内容、文化知识必须符合规范,符合客观事实,不能为了追求“眼球经济、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去编造与事实不符的内容,甚至故弄玄虚。同时应以叙述主题为主,科普影视片的重点始终在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必须减少对人物大篇幅的歌功颂德式渲染,保障影视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点都要正确,并且得到有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认证。不仅要将重要的科学知识融会其中,而且要在解释科学疑问、演绎科学原理、运用科学方法、传递科学精神等方面给人以启迪,让受众能够在理解科学原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二是趣味性。选题是否有故事性,所能拍摄的内容是否足够吸引人,是制作者在遴选题目时首先要考虑的评判标准。科普节目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叙述严谨,偏重理性色彩,所要讲述的故事发展要存在矛盾和冲突。这也意味着科普片的制作过程中,编导们需要不断提出问题,并且设置一个又一个富有逻辑的悬念,以此激发受众的观看兴趣。
三是可视性。在电影和电视艺术中,声音和图像共同构成了影视作品叙事的重要元素,通过声音与画面的巧妙配合,使剪辑的画面更具有深意,生动的画面更是其优势所在。科普内容要有充足的现场画面和相关图像资料,如果画面无法直观呈现制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而仅凭文稿和配音词,没有足够的画面素材支撑,那么该选题是失败的,接下来的拍摄剪辑进程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参考文献:
[1]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
[2]潘希鸣.当代中国科普电视节目与科普短视频之叙事差异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05):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