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男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科学传播异化问题,新时代科普作品对神秘现象予以过度渲染,科幻作品中一些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内容对大众产生一定程度的欺骗效应,在科学传播过程中打着宣扬科学的旗号,利用人们尊重科学的心理宣传伪科学和反科学,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原因一方面是新时代传播渠道的丰富使传播内容的准确性没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是公众的科学教育水平和科学素养较低,针对问题成因提出合理性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科学传播进行有效的规范,公众能够对相应的科学知识予以正确的理解。
关键词:科学传播 伪科学 传播异化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更加丰富、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这就使科学传播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目前对各类科学知识的传播都开设了专题节目,部分产品及广告也会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宣传。然而,在各种渠道进行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使科学传播存在诸多负面问题,以下内容对科学传播中的异化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在科学传播中所存在的异化形态及其成因分析
科学传播的异化就其概念而言,是指进行科学传播过程中,对科学知识不能进行有效且完整与正面化的宣传,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以科学的名义对公众进行一定程度的现实误导,或是对一些反科学与伪科学内容进行传播,名义上为科学传播,而实际上却具有与科学传播相反的特性,科学传播的异化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科普节目中将特殊事件神秘化及其产生原因
在科普节目中频繁出现对神秘现象进行过度渲染的特征,诸如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等诸多优秀的电视科普节目已经被观众所熟悉,并且在社会范围内拥有了广泛的认同,而部分科普类节目为了进一步使自身的收视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具体的宣传过程中,会假借科学之名,对相应的神秘现象予以渲染,使科普节目在对公众进行思想引导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对于公众而言,受猎奇心理驱使,难以探知的神秘现象往往有较为突出的吸引力,公众为了对其结果进行探索,而不得不继续观看相应的节目,部分媒体利用受众的这种心理通过神秘化的方式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目的。然而就整体科学探索而言,并不应该是对神秘现象予以消极解密的过程,如果科普类节目为了使自身的收视率得到提升,而采取故弄玄虚等诸多猎奇化方式使神秘气氛笼罩科普节目,便会使科普专题节目的科学传播过程存在异化形态的现实问题。科普节目在构建过程中应该使自身的节目语言更加通俗,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予以进一步的探索,从而深入浅出地对相应的科学道理进行讲解,通过神秘化的渲染方式,使其具有神秘化色彩,并且以自圆其说的方式对其进行所谓的揭秘,将理性且科学的世界与神秘事件牵强的进行联系,会使公众在观看节目中产生极大的不适感,进一步增强公众对于科普节目的不信任度。
就科普节目责任而言,在进行节目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诸多的现实矛盾與困难,并且整体制作周期相对较长而制作成本相对较高,科学探索的过程往往具有漫长而艰辛的现实特征,并不会过多的出现各类戏剧性环节,科技内容也往往无法通过具有生动的场景予以有效的体现。在进行相应的科学探索过程中,为了使相应的科学原理得以有效的呈现,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有效的艺术加工,但是不能为了使观众的关注度得以提升而添油加醋,故意篡改相应的科学事件面貌,更不能通过具有神秘特性与戏剧化特性的悬念设置方式,使原本的科学思维方式予以替代。虽然观众在进行节目观看时会被其悬疑化情节所吸引,但如果让悬疑情节的重要程度高于科普目的本身,就会使整体科普节目所存在的公众信服力大幅度降低,在科普专题节目构建的过程中,对于无法充分解释的科学现象,不能妄下定论,也不能把相应的问题归结于神秘化,进而对公众产生反科学的误导。
(二)科幻作品部分内容缺乏科学依据及其产生原因
科幻作品能够给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创新性想法和更多的可能性,进一步推进相对应事物的发明和创造。科幻作品就其自身而言,其中想表达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想在未来的现实中有可能得到有效的应用。比如海底潜航、登月等诸多存在于以往科幻作品中的内容,目前已经成为现实。所以科幻作品从某种程度而言可以将其看作是科学事实以及科学预测,从某种角度上可以将其作为对相应科学技术予以传播的渠道。因此,科幻作品就其自身而言需要对科学文化的特征予以准确的表达和传递,并且需要在其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对于现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合理化的推断。
而在我国,科幻作品曾经一度被广泛地视为对科学知识进行科普的工具,将科幻作品以简单化的态度予以看待,将使科幻作品整体所拥有的社会效益和产生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幻作品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其自身的科学理论和思想含量相对较低,部分科幻作品在具体的构建和创作过程中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存在着对科学知识认知上的错误,甚至出现了反科学的迷信思想。其内容已经与相应的科学理论相悖,比如部分科幻小说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对巫术、占星术等诸多迷信特征予以宣扬,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受众对于一些科学现象的理解上趋向迷信化。究其原因,目前部分科幻作家在进行相应的科幻小说创作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科学性训练,并且不会对具体的科幻内容予以科学化的原理设计,难以对其自身的科幻内容构建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而部分人甚至认为在对科幻小说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其唯一标准便是在科学上予以感觉正确,而具有诡辩特征的结构框架也同样能够得以接受。科幻作家虽然不是科学家,但自身的想象力对于工作而言有着较为突出的现实性影响,公众对于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内容,往往采取极高的现实关注度,如果相应的科幻作品中存在诸多的科学认知性错误,甚至存在诸多迷信思想,将会使公众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思想,并且使科幻作品所拥有的科学奇思妙想,沦为违背科学常理的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