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
- 冬去,春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求学·理科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不可靠的回忆
——从被隐身的“舟子”谈起
客观的解读。《湖心亭看雪》是有名的小品文,鉴赏此文的文章很多,分析的焦点之一即看似“错误”的两处。其一,“舟中人两三粒”和篇末“舟子喃喃曰”均交代船上之人至少有两个,作品开篇却直言“独往”,这显而易见的前后矛盾耐人寻味;其二,“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语意也是不通,所答并非所问。这两处“错误”历来对其分而论之者多,我们若将两者合在一起做整体的考察,就会得到一个有趣的发现:作者借由写作重温甜美旧梦,然而回忆并不总是可靠的,或者说回忆本身所追求并不是可靠。
中学语文 2022年11期2023-01-11
- 金山夜戏
斑。鉴赏空间《湖心亭看雪》记叙了张岱深夜前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文中描绘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既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金山夜戏》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深夜。作者回忆了崇祯二年路过金山寺,兴致大发,即兴表演韩世忠抗金剧的故事。文中通过细致描写一位老僧的一连串动作,展现了被惊醒的僧人们惊疑不定的情绪。读有所思1.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岱的率性之举,并从文章中找出表现山僧不解之态的句子。2.请联系《湖心亭看雪》,说说《金山夜戏》中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1年10期2021-12-28
- 审美湖心亭
麟【摘要】在《湖心亭看雪》中,張岱描绘了一个冰雪西湖,显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张岱利用陌生化的语言,试图延缓审美过程,强化景物之间的空间转换和组合关系,建构音乐美和节奏感。著名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涉及空间的远近、语序的重点、量词的移就、名词的量化、白描的减省与夸张、审美的点线面与主客互换。张岱带着“五重喜悦”前往湖心亭,他拥有纯粹、空灵、寂寞的“痴趣”,耽于癖好的“痴情”,一生追忆的“痴梦”,这一切成就了
语文建设 2021年11期2021-12-16
- 一卷冰雪一卷痴
探究张岱名作《湖心亭看雪》中的“冰雪之气”。一、西湖雪景的纯净空灵文章起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不细描西湖大雪飞舞三日的具体所见,而是写大雪三日后的无声之境——“人鸟声俱绝”的万籁俱寂。一“绝”字,让西湖的人声鼎沸十里繁华瞬间归于寂静。于是,张岱这位特立独行的“导游”,在西湖的入口就按下声音的停止键,隔绝了天上人间的一切嘈杂。张岱从听觉角度写出西湖雪后万籁俱寂的空寂。短短十一个字,让西湖风物洗尽铅华,透出一股纯净空灵的冰雪之气。这股气息,牵引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4期2021-12-06
- 《湖心亭看雪》的孤独之感与审美塑造
魏存龙《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通过追忆在湖心亭看雪的人生经历,描绘出清新雅致、幽静深远的西湖雪景,寄托了感伤的情怀和幽深的眷恋。全文弥漫着作者孤独的情愫,有自然山水、人生感慨、家国哀思等多重审美意境,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欣赏几百年前湖心亭的美景,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碰撞,一、个体命运的多重孤独孤独,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中,张岱并没有具体写明自己的微妙的情感,更无一字写出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2期2021-12-01
- 天人合一“湖心亭” 细读思辨“看雪”情
的有效途径。《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文中處处留白,隐语不断,要融入文章,读懂作者,必须要厘清看雪时和写作时的“两个”张岱。作者看雪时,痴情山水,率性而往;写文时,茕茕孑立,理性而淡雅。正是景在忆中,人在景外;事在雪中,情在事外。在思辨中细读,对话,论证,体悟,是阅读的应有之道。关键词 细读;思辨;《湖心亭看雪》;另解思辨性细读是一种理性的、对话式的、思辨的阅读,是通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细读,从字面来看,就是细致的阅读。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10期2021-10-31
- 《湖心亭看雪》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这套教材编排的最后一篇写景记游小品文。全文共159个字,篇幅短小,语言浅近,表面上学习难度不大,但实际上情思潜隐,意趣深远,要想透彻理解还需适当引导、深入探究。【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拥有阅读写景记游小品文的丰富经验,并具备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的阅读能力,这使得本节课的实施具有可行性;而且九年级学生需要学会通过比较多个文本从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更需要提升阅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8期2021-09-26
- 大雪
在长安,也落在湖心亭落在柳宗元的魚杆上也落在林教头的枪尖上大雪在深夜中来吹破了杜工部的茅屋刘长卿在雪夜中归来贾宝玉在大雪中岀走大雪覆盖了南山和北岭大雪一直下着一些雪压在另一些雪上另外一些雪正在赶来的路上雪拥抱着雪雪们把自己挤成了一团雪的上面是寒冷的浮世雪的下面藏着肮脏的垃圾只有雪在中间燃烧大雪落在长安,也落在湖心亭落在柳宗元的魚杆上也落在林教头的枪尖上大雪在深夜中来吹破了杜工部的茅屋刘长卿在雪夜中归来贾宝玉在大雪中岀走大雪覆盖了南山和北岭大雪一直下着
辽河 2021年7期2021-08-23
- 审美湖心亭
麟【摘要】在《湖心亭看雪》中,張岱描绘了一个冰雪西湖,显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张岱利用陌生化的语言,试图延缓审美过程,强化景物之间的空间转换和组合关系,建构音乐美和节奏感。著名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涉及空间的远近、语序的重点、量词的移就、名词的量化、白描的减省与夸张、审美的点线面与主客互换。张岱带着“五重喜悦”前往湖心亭,他拥有纯粹、空灵、寂寞的“痴趣”,耽于癖好的“痴情”,一生追忆的“痴梦”,这一切成就了
语文建设·上 2021年11期2021-05-30
- 孑孑孤行于世上,亭亭独立于人前
级中学教师。《湖心亭看雪》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中的课文,笔者翻阅众多教学笔记和教学设计后发现,大部分教者往往都是抓住文中的“痴”这个词来展开教学,分析张岱对于雪景的痴迷和看雪背后的“痴情”,而略处理了文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词语——“独”。笔者认为,“独”字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一句“独往湖心亭看雪”,用笔极简却意蕴无穷。文章的每字每句无不透露出张岱的“独”,而“独”字又有着不同层面的精神内涵。一、独——独行特立、傲岸自恃的名士风度晚明时期,西湖是文人韵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4期2021-05-10
- 近代日本作家凝视的“中国”风景
城厢的核心地标湖心亭和九曲桥,自晚清时期就已成为一处驰名世界的中国景观,是“他者之眼”中一个象征中国的视觉符号。文章选取甲午战争至二战末期近半个世纪间的多位日本作家的游记、随笔和小说作为分析对象,考察他们如何观看和书写湖心亭并赋予其象征性;同时,论述来自外部的凝视如何反向影响中国作家,以及在这些关于湖心亭的话语中如何体现观看者面对景观的自我建构。湖心亭作为一个景观的文化史,其实正是以其为媒介的自我与他者互识与互视的历史。关键词:上海;湖心亭;中国景观;他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22
- 湖心亭看雪
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⑤、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明·张岱注释①更定:也叫定更。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更定是一更开始,相当于现在的晚上八点钟。②拏:牵引。③毳衣:细绒毛的厚大衣。毳,鸟兽的细毛。④雾凇沆砀:寒夜的雾气白茫茫一片。雾凇,天气寒冷时,空气中还没凝结成冰的雾气;沆砀,白色雾气弥漫的状态。⑤芥:小草。比喻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弱、细小。⑥毡:毛毯。⑦大白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20年12期2020-12-03
- 《湖心亭看雪》的三重错位
雪文有两篇:《湖心亭看雪》和《龙山雪》。究其二者来看,《龙山雪》中记述了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十二月,张岱与三五好友登山赏雪,一派热闹景象。“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即使后面描写了张岱与众人的陶醉心情,也都没有离开雪景。《湖心亭看雪》却与之不同。《湖心亭看雪》题目上虽强调一个“看”字,却没有专注地写雪景、说雪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寥寥数语,把西湖雪景一笔带过,之后便不再提及,转为“弃”景写人。《湖心亭看雪》中“文
语文建设 2020年11期2020-11-28
- 《湖心亭看雪》的三重错位
雪文有两篇:《湖心亭看雪》和《龙山雪》。究其二者来看,《龙山雪》中记述了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十二月,张岱与三五好友登山赏雪,一派热闹景象。“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即使后面描写了张岱与众人的陶醉心情,也都没有离开雪景。《湖心亭看雪》却与之不同。《湖心亭看雪》题目上虽强调一个“看”字,却没有专注地写雪景、说雪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寥寥数语,把西湖雪景一笔带过,之后便不再提及,转为“弃”景写人。《湖心亭看雪》中“文
语文建设·上 2020年11期2020-05-30
- 湖心亭看雪
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④、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⑤、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节选自《陶庵梦忆》①拏(ná):撑(船)。②毳(cuì):鸟兽的细毛。③雾淞沆(hànɡ)砀(dànɡ):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④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⑤芥:原意指小草,这里比喻船极其微小。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
阅读(中年级) 2020年2期2020-04-02
- 《湖心亭看雪》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1.(1)即使 (2)代词,那 (3)代词,这 (4)都 2. D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4.【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
快乐作文(7.8年级) 2019年10期2019-09-10
- 独雪
“今日,我们去湖心亭。”是日更定矣,他说道。“啊?”小厮惊呼,“大雪方停,外面正是最冷的时候,湖心亭有什么好看的?”他什么也没说,只顾自己穿衣,提着手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这么多年来,他早已习惯省略无谓的解释。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切都像在素纸上留下的淡淡痕迹,仿佛可以轻易被抹去和覆盖。踏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身后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在寂静的光洁的这里,这是不多的体现存在的东西。他望着前方,身边似乎正站着一个个人。他们脸上是血污和伤口;他们头发上沾满了泥土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5-22
- 课内文言文复习之《湖心亭看雪》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重点字词解释】1.是日更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9年14期2019-05-04
- 借杯湖水又何妨?
那意境开阔的《湖心亭看雪》,听伦桑的《湖心亭》,恰巧在学完《湖心亭看雪》的一个寒冬夜晚,优美的曲调与古意盎然的歌词,在那个冬夜让我悄然落泪。从未去过湖心亭,也很少看雪,湖心亭在我眼中,在我心里只是一场梦,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满地的飞霜在眼前飘过,湖面安静得一如既往,湖心亭这个小小的世界仿佛被冰雪包围,可亭里的那杯清茶,不知在等谁,才未凉。远处,长堤一横,扁舟一叶,亭台一点,一抹断桥残雪。湖心亭在我眼里,如少女一般,身披洁白的纱衣襦裙,手捧一杯未冷的热茶
创作 2019年1期2019-03-23
- 独雪
“今日,我们去湖心亭。”是日更定矣,他说道。“啊?”小厮惊道:“大雪方停,外面正是最冷的时候,湖心亭有什么好看的?”他什么也没说,垂目只顾自己穿衣,拿上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这么多年,他早已习惯省略无所谓的解释。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切都是在素纸上留下的淡淡刻痕,仿佛轻易就可以抹去和覆盖。踏在雪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身后留下一个个深色的脚印,在寂静的光洁的这里,是不多的体现存在的东西。他望着眼前的祥和,身边站着一个个和他一样的人,他们的脸上是血污和伤口,他们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9年2期2019-03-15
- 《湖心亭看雪》文本解读
本感悟人生。《湖心亭看雪》这篇仅有159字的短篇小品文,不仅有景物描绘,同时也有叙事和议论的情节,即便没有抒情语句,依然能凸显出该文章的趣味性。一、感情的凄凉面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出自《陶庵梦记》,同时这也是明亡时期张岱在入山后所作。张岱成长于明清交替时期的官宦之家。虽然说张岱在明亡之前锦衣玉食,但是受黑暗世道的影响,张岱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进而出现了抑郁不得志的情况。相较于其他从政人员而言,张岱更加注重个性的解放,或沉醉于声色之中,或流连于山水之间。由此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2018-07-17
- 醒来
悟到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超凡脱俗,才真正醒来。迷茫,如随风飘荡的蒲公英,一路寻觅,无人陪伴,不知何处落脚。所谓孤独,也不过如此。而曾经我的心与迷茫无助,孤独落魄已无大异。唯一能给我以心灵慰藉的大概只有书籍了。我极喜诗词,不为其他,只因诗人、词人们的那种豁达的胸怀,令我向往。也正因为如此,我遇到了这一束星光——张岱。初读《湖心亭看雪》,只感到写的好,却不知究竟好在何处,“独往湖心亭看雪”?独,是孤独吗?很快,这个想法被我否定,我的内心深处好像有声音告诉自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8年3期2018-05-30
- 《湖心亭看雪》文本解读
本感悟人生。《湖心亭看雪》这篇仅有159字的短篇小品文,不仅有景物描绘,同时也有叙事和议论的情节,即便没有抒情语句,依然能凸显出该文章的趣味性。一、感情的凄凉面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出自《陶庵梦记》,同时这也是明亡时期张岱在入山后所作。张岱成长于明清交替时期的官宦之家。虽然说张岱在明亡之前锦衣玉食,但是受黑暗世道的影响,张岱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进而出现了抑郁不得志的情况。相较于其他从政人员而言,张岱更加注重个性的解放,或沉醉于声色之中,或流连于山水之间。由此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2018-02-25
- 张岱那年看的雪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 定①矣,余拏②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①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②拏(r
初中生 2018年2期2018-02-09
- 披文入情 沿波讨源
张彦《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的一篇山水小品文,它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把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全文不足两百字,却蕴藏着作者复杂的情感情思,而面对这样的散文,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粗浅的表层式阅读,也不能盲目地借助背景资料进行外围式阅读。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由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内在的情态,最后将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而阅读文章的人需通过文辞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7年12期2018-01-15
- 《湖心亭看雪》,让我们看得更深一点
00025]《湖心亭看雪》,让我们看得更深一点⊙胥婉婷[鲁能巴蜀中学, 重庆 400025]《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小品文,只有寥寥百余字,有太多的学者专家通过这篇文章去寻找张岱的内心世界。这也算是笔者最喜欢的课文和文章之一,张岱融合了景、人、事,再通过白描的手法将看雪一事写在文中。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再加上一些对张岱的解读,能够寻到最真实的张岱。《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 孤独 故国情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名作欣赏 2017年27期2017-09-18
- 冬雪
最喜欢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被西湖一场雪所吸引的诗人独自去享受那银白的世界。对天地有着怎样的痴情,才会在那样的雪夜驾小船往湖心去?心里有着怎样的淡,才能写出如此淡雅的文字,让千年后的人如此仰慕叹息?endprint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7年1期2017-07-10
- 《湖心亭看雪》赏析
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精炼简洁,意境幽邃。关键词:张岱 湖心亭 看雪《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简洁的笔触,记叙了作者冰天雪地之晚前往西湖的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西湖冬季幽静深邃、洁白苍阔的雪天晚景图,表达他超然脱俗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致。作者在开头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和湖中环境。语言质朴、平实,意义却很深远。“崇祯五年”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以示自己不忘故国,又不露痕迹地引出下文的雪境。后句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雪,由于正是隆冬多雪之时,一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2017-07-08
- 《湖心亭看雪》拓展阅读
——金山夜戏
张 岱《湖心亭看雪》拓展阅读 ——金山夜戏张 岱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①镇江往兖。日晡②,至北固,舣舟③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④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⑤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⑥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
初中生世界 2017年46期2017-02-25
- 披文入情 沿波讨源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解读
14009)《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的一篇山水小品文,它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把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全文不足两百字,却蕴藏着作者复杂的情感情思,而面对这样的散文,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粗浅的表层式阅读,也不能盲目地借助背景资料进行外围式阅读。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由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内在的情态,最后将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而阅读文章的人需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6期2017-02-18
- 听雪
来。张岱写下《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他在小船上,在风烟俱净的西湖中,听那雪扑簌簌地下,上下都白了。他听雪,雪也在听他。听雪,最好是一个人听,两个就嫌多了。只要一个人,安静下来,天地大美,雪安静地下,心里只有雪,只有雪飘下来的声音——连天地都成了陪衬。这种天地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7年1期2017-02-09
- 《湖心亭看雪》赏析
覃永谟《湖心亭看雪》赏析覃永谟张岱是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作品往往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精炼简洁,意境幽邃。张岱 湖心亭 看雪《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简洁的笔触,记叙了作者冰天雪地之晚前往西湖的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西湖冬季幽静深邃、洁白苍阔的雪天晚景图,表达他超然脱俗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致。作者在开头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和湖中环境。语言质朴、平实,意义却很深远。“崇祯五
文学教育 2017年19期2017-02-08
- 杭州西湖湖心亭植物景观研究
包志毅摘要:湖心亭悠久的历史底蕴、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与良好的绿色植物基础形成了成功的植物景观。其成熟的植物配置模式值得深入探究。文章通过对湖心亭植物景观调查实测,总结得出湖心亭植物景观的经典配置手法、不同类型植物配置实例与优秀景观节点等,以期在植物选择、空间营造、文化传承、借景手法等方面为该类型地域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空间营造,文化,湖心亭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外湖之中,是西湖三岛中最早堆筑的一座,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形成西
中国城市林业 2016年5期2016-10-20
- 读《湖心亭看雪》 品三个“痴”人
六单元第四课《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陶庵梦忆》。短短不到200字却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文笔清新、浑然天成。尤其让人称道的是一个“痴”字画龙点睛,让众多语文教师在教授此篇时作为重点来突破主人公张岱的形象,而笔者认为这个“痴”字不仅仅指的是张岱一人,《湖心亭看雪》共三个“痴”人形象。张岱,痴情的人。如果初读文本,张岱似乎更像一个脱离世俗的高人,一个居住在西湖边上的奇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大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0期2016-05-30
- 读《湖心亭看雪》 品三个“痴”人
方向明读《湖心亭看雪》 品三个“痴”人方向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 《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陶庵梦忆》。短短不到200字却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文笔清新、浑然天成。尤其让人称道的是一个“痴”字画龙点睛,让众多语文教师在教授此篇时作为重点来突破主人公张岱的形象,而笔者认为这个“痴”字不仅仅指的是张岱一人,《湖心亭看雪》共三个“痴”人形象。张岱,痴情的人。如果初读文本,张岱
中学语文 2016年30期2016-02-15
- “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有矛盾吗?——究竟如何理解《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
罗献中“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有矛盾吗?——究竟如何理解《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罗献中《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散文家张岱的小品文代表作之一,历来深受读者喜爱。但文中有两处叙写似乎互相抵牾,前后矛盾,让很多细心的读者不得其解。具体表现为:文章前面叙述云“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明确交代是“独往”,即作者独自前往;而在下面的描写中,却云“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言其舟中有两三人,而此前并未交代
中学语文 2016年10期2016-02-15
- 西湖
别是“蓬莱”的湖心亭岛、“方丈”阮公墩岛和被称为“瀛洲”的三潭印月岛。我们首先来到阮公墩。这里树木葱茏,藤萝摇曳。最吸引人的是一个神秘的故事:在一个朴素的四合院里,藏有一个有着惊天秘密的宝贝——一幅画!这也是阮公墩之名的来历。这幅画传说其实是张藏宝图,得此画者得天下。可是后来却只有这座四合院的主人阮公才能接近它。在这幅画上,牡丹、芍药、栀子、蔷薇……争芳斗艳,美不胜收,当中有一位老者正拿着水瓢浇花。有人说这位老者姓阮,所以这个四合院又被称为“阮公宅”,而这
创作 2015年3期2015-11-28
- 错位的视角梦幻的境界
杨文山《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文的代表作,出自其写于明朝灭亡以后的回忆录《陶庵梦忆》,被选编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全文仅159个字,却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先看看文章最突出的景物描写部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走在去西湖的路上,抬眼一看,高高矮矮的树木上,挂满了雾凇,玉树琼枝。湖面上飘荡着或浓或淡的白色雾气。极目远望,天云山水,一片洁白。置身其中,亦真亦幻,恍入仙境。三个“与”字连用,一气呵成,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10期2015-10-26
- 巧用课本“错”图 深入理解文章
精神境界在上《湖心亭看雪》时,我们也请学生点评插图。有了上次分析课本错图的经验,学生们意识到,课本里面的图也不是百分百准确的。他们刚开始都很踊跃找图片的错误,可是最终却一无所获。插图中非常准确地体现了“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也很细致地画出了“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可谓用笔细腻,内容周到。实际上是把去湖心亭路上的场景和到达湖心亭时的场景都画出来了,怎么会有错呢?可正是因为插图用笔细腻,内容周到,连“余拏一小舟”时,撑船的童子都
语文天地 2015年35期2015-08-15
- 我看《湖心亭看雪》中的痴
雪湖——重读〈湖心亭看雪〉》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文中提出“作者‘借人而写意,意在衬托:以金陵客的‘似痴,衬托自己的‘固痴;以金陵客的‘形痴,衬托自己的‘意痴。”意思是说张岱写在湖心亭遇到的两个金陵人是为了反衬自己。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李先生认为,张岱选择在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是因为张岱没有一个和他一样有心看雪的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不想被俗人扰了雅兴。他想独品一湖雪。”二是张岱来到湖心亭后发现“金陵客约了朋友,烧炉煮酒,把个湖心亭搞得热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6期2015-06-03
- 例谈文言文如何补白
,笔者以张岱《湖心亭看雪》为例,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补白技巧。 一、文题补白,纲举目张 在文学作品中,文题往往是全文的窗口,是我们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切入点。文言文亦然。因为文言文的文题往往采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或者与作品内容相匹配的古诗等揭示、概括全文的主要意思。所以,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言文文本、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文题进行精心补白,就有可能引导学生快速地找到阅读、理解、探究、品鉴文言文文本的突破口,继之顺利走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期2015-05-26
- 雪与炉火
苏堤、雷峰塔与湖心亭。记得苏堤是因为苏东坡,雷峰塔是因为白素贞,至于湖心亭,则是因为张岱的一篇小品文。张岱这篇《湖心亭看雪》只有两个段落,前段描写夜游湖心亭所见的雪景,后段写亭中遇见两人招呼饮酒。一写景,一写人,历来读者各有体会,有人说它是一种生活形态,有人说它是一种孤独心境。我初读它时,却被文中连用的“一”字所迷:“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字,写出夜景之寂静与作者之孤独,我因
读者 2015年16期2015-05-14
- 错位的视角梦幻的境界
——《湖心亭看雪》赏析
的境界 ——《湖心亭看雪》赏析◎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第二高级中学 杨文山《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文的代表作,出自其写于明朝灭亡以后的回忆录《陶庵梦忆》,被选编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全文仅159个字,却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先看看文章最突出的景物描写部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走在去西湖的路上,抬眼一看,高高矮矮的树木上,挂满了雾凇,玉树琼枝。湖面上飘荡着或浓或淡的白色雾气。极目远望,天云山水,一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5年10期2015-03-27
- 读《湖心亭看雪》,品张岱,赏雪景
点是西湖的中心湖心亭,选择的时间是“人鸟声俱绝”的“大雪三日”后的“更定矣”,是“独往湖心亭”。这地点,这时辰,似乎都与凡夫俗子们不一样,也许是故意避开凡尘中的俗子,也许是傲然使然,一个“独”字“雅”气便出。【关键词】湖心亭 张岱 傲 雅 痴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期2015-03-23
- 湖心亭看雪
[明]张 岱湖心亭看雪[明]张 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赵晓旭摘自青岛出版社《陶庵梦忆》)
视野 2015年1期2015-01-05
- 百年茶楼——湖心亭
ED光画显示着湖心亭别样的风韵。湖心亭宝顶、屋顶坡面、脊端、檐边、转角、展翼、翘角等处处呈现出美的曲线,光的柔和、色的变化。环保节能的投光灯,显现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木制梁柱式构架的美感,使檐上人物和走兽等精美的雕刻装饰细部,熠熠生辉。暖色的小灯珠静静地画说着檐影下斗拱、横额和柱头,当年历史的年轮,显现着明清时代梁栋彩绘青绿与丹红的韵味。湖心亭四周的背透光显现着玲珑精致的窗棂花纹,似乎喃语着它的过去和未来。历史回顾“池心有岛横峙,有亭曰凫佚”,这个凫佚亭就是
茶博览 2013年4期2013-01-04
- 不敢说的西湖
了,问杏黄旗,湖心亭呢?小旗随意往南一点,船却缓缓北行,已穿过苏堤桥了。从桥孔远眺,一座小岛,湖心漂浮着。树木掩映中,隐约露出飞檐翘角。想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他用什么眼,站在什么地方看呢?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看来看去,将自己也观照了,真是个痴人!我不晓得,既是冰天雪地,西湖浅浅,没结冰么?那痴人是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而登上湖心亭的。这一痴,竟痴出了
青春岁月·校园版 2012年2期2012-08-30
- “教”与“学”思维的差异与转化——以《湖心亭看雪》为例
节课,对其中《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认识到“教”与“学”思维的差异与转化是新教师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和板书中,笔者发现: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仅仅抓住“独”与“痴”来教学,试图从“独”中读出张岱的孤芳自赏和故国之思;从“痴”中读出作者的痴行、痴景、痴情,最后总结出“一独一痴见性情”。应该说,在教学内容上,这位教师也是用心良苦,颇费思量的,虽然教学内容对初二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但只要能产生切实的教学效果,作这样的教
中学语文 2011年34期2011-08-15
- 《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
中语文教师上《湖心亭看雪》。很怪异张岱在寒冬腊月的晚上八点光景还能看清“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老师们将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的时间锁定于“晚上八点光景”,应该是因为教材对“更定”有这样的注释: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从“更定”来看,“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是没有问题的。定,《古今汉语词典》有“停止”义项,可引申为“结束”;也有“确定”义项。那么张岱看雪是“初更以后”还是五更结束(早上五点)?恐怕看原文所述内容后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2期2009-12-03
- 精致的异化:带着量的准确性的感觉
该这样解读,《湖心亭看雪》此文最动人的地方是——作者以精致的异化想象生动地写出了西湖的雪景之美,尤其是那些带着量的准确的摹状词、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西湖雪景给人的感觉。这种感觉,既是雪景的客观化描写,也是作者身在雪景之中的感觉。二、《湖心亭看雪》精致的异化感觉赏析——带着量的准确性让我们先从这篇小品文的整体上来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湖心亭看雪》一文分为两个大的层次,一是从宏观写西湖雪景的意境,一是从近景写看雪人的痴。我们先看其从宏观写雪景。概括说,西湖雪景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12期2009-01-27
- 湖心亭看雪
衣⑤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⑩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①。及下船,舟子②喃喃曰:“莫说相公③痴,更有痴似相公者!”①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②崇祯五年:即1632年。
名作欣赏·上旬刊 2008年8期2008-08-18
- 看雪的意图
吴积兴读《湖心亭看雪》,许多人陶醉于其淡雅的文字、优美的意境以及作者独特的情趣。然而张岱为什么要选择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更定时分去看湖心亭?《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这样的情境“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且认为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是“对故国往事的怀恋”。这是误读,并没有真正读懂这篇文章。以张岱逗留西湖的时日,湖心亭原本不必非得大雪三日时方能看得,如果从题目入手,把文章简单地理解为张岱是去看西湖美妙的雪景,那就错了。其实,张岱看雪是虚,看西湖才是
名作欣赏·上旬刊 2008年8期200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