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戏

  • 泉腔系统乐体形态比较研究
    南音、梨园戏、傀儡戏、高甲戏,从滚门、腔韵以及滚门性腔韵的运用问题阐释泉州地区梨园戏、傀儡戏、高甲戏剧种对于南音的“向心”作用以及曲种、剧种“交融渗透”的传播特征。一、滚门—曲牌分类体系“滚门”又名“门头”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年,第521页。“枝头”⑤李寄萍、张光宇:《竖译南音指·谱·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年,第27页。陈燕婷曾在《南音北祭 泉州弦管郎君祭的调查与

    中国音乐 2023年6期2024-01-10

  • 戏房形成考
    这一因素,就是傀儡戏的演出方式。二傀儡戏发展至宋代,出现了一个关键道具——帷幕或屏风,其作用是分隔出表演区和操控区。傀儡戏也因此呈现出偶人在幕前演出、艺人在幕后控制的表演形式。这在宋代的文物和文献史料中均有大量实例,试举几例。第一例是宋画《蕉石婴戏图》(图4)(13)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编: 《宋画全集》第1卷第7册,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1页。,图中绘有悬丝傀儡的表演场景: 右侧三个儿童席地而坐,一张白色幕布分隔出两个区域,幕后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3-10-26

  • 客家“傀儡戏”的交融性与文化认同研究
    14015)“傀儡戏”又称“木偶戏”,它是一种借助“木偶”为表演媒介,以歌舞表演的形式叙说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的表演艺术。客家“傀儡戏”主要指闽西上杭傀儡戏和粤东五华傀儡戏,在闽粤客家社会的人生礼仪、岁时节日和宗族祭祀等活动中,驱邪禳灾、祀神娱人的傀儡戏常常深受客家民众的喜爱,它是众多客家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一、客家“傀儡戏”的历史渊源“傀儡戏”的起源与远古巫文化密切相关。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史料记载,傀儡戏是我国最早具有表演功能的剧种之一。对于傀儡

    戏剧之家 2023年26期2023-10-24

  • 《宋之小说杂戏》之补遗综论
    后论述了小说、傀儡戏、影戏、三教、讶鼓、舞队的发展情况及其与戏曲之间的关系。笔者在细读王国维先生《宋元戏曲史》的基础上,引后代众学者的考证材料,对《宋之小说杂戏》进行补遗综论。一、王国维先生《宋之小说杂戏》之见王国维认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他还提出“真戏剧”的概念,“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意义之始全。”[1]在王国维先生看来,戏曲的基本要素包含言语、动作、歌唱、舞蹈,同时以表演故事为目的。他在《宋元戏曲史》的前二章他论述了中国

    民族艺林 2022年2期2022-11-23

  • “刻木牵丝作老翁,戏里戏外道人生” ——论文人观“弄老人”戏有感
    ”一节,交代了傀儡戏的起源及其滑稽笑乐的戏弄风格。傀儡戏起源于“汉高祖平城之围”,又云:“后乐家翻为戏,其引歌舞有郭郎者,发正秃,善优笑,闾里呼为‘郭郎’,凡戏场必在俳儿之首也。”杜佑《通典》记“窟罍子”一条,云“今闾市盛行焉”,可见唐代傀儡戏的流行。“弄老人”戏即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唐代缺乏傀儡戏“弄老人”的相关文物图片资料,可以借宋代的弄老人戏作参考。1976 年河南省济源勋掌村出土的宋三彩瓷枕,上面所绘“三人婴戏傀儡图”中便有“弄老人”的表演。画

    戏剧之家 2022年3期2022-11-12

  • 论南戏开场脚色“踏场数调”
    、杂剧、传奇、傀儡戏、某些地方戏、傩仪、佛教赞歌、道教曲辞和咒语、宋金元词、南音、琴曲、民歌及南方少数民族民歌、戏曲中,学界一般称之为“啰哩嗹”。除钱南扬、俞为民二位外,王季思、吴晓铃、饶宗颐、张燕瑾、弥松颐、赵日和、赵尊岳、刘念兹、胡雪冈、白之(Cyril Birch)、郑孟津、吴平山、侯百朋、刘浩然、康保成、廖奔、翁敏华、沈沉、袁宾、黄杰、徐时仪、孟凡玉、孙星群、王昊、陈燕婷、叶明生、吴宁华、陈建华、卓玫君、倪博洋、黄建兴等学者也研究过“啰哩嗹”,相关

    文化遗产 2022年5期2022-10-14

  • 傀儡艺人的“幻术”表演 ——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解义兼及戏剧图像的研究方法
    可见,这场悬丝傀儡戏表演的主要观众就是这位天真顽皮的孩童。综上,《骷髅幻戏图》各种画面元素和信息,传达的是南宋时期一位傀儡艺人拖家带口、冲州撞府讨生活的实景,可谓把“路岐人”真实的生存状态通过画作描绘了出来。二、“骷髅”解义:悬丝傀儡艺人的幻术表演图2 《骷髅幻戏图》局部以上疑点让笔者想到我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幻戏。《骷髅幻戏图》展示的应当是一个傀儡戏艺人在赶路的间歇表演幻戏的场景,他将自己幻化为一尊大骷髅,给儿童喜闻乐见的傀儡戏增添了更多奇幻的色彩。如此理解

    学术研究 2022年9期2022-10-09

  • 莆仙傀儡戏文化生态研究初探
    洪琛摘要:莆仙傀儡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国福建莆田与仙游地区现存的最具影响力以及古老的传统艺术戏剧剧种之一。本文将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现有的莆仙傀儡戏进行研究,进而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明确其发展历程、发展方向和原因,找到其与自身文化生态的共融与发展关系,论证其文化价值,并思考在当代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如何进行保护与发展,科学推动我国的文化生态建设。关键词:莆仙  傀儡戏  文化生态  价值意义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艺术评鉴 2022年9期2022-06-20

  • 南宋时期傀儡戏在李嵩《骷髅幻戏图》中的表现
    湖北大学)一、傀儡戏(一)傀儡戏及其起源傀儡戏又称为木偶戏,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古代人常称之为悬丝傀儡,现多称为木偶戏,民间多简称为线偶或线戏,是民间艺人通过操控丝线来使木偶进行故事表演的戏剧方式。木偶高度为二尺左右,由头部、躯体、四肢三大部分组成,在重要的关键部位加缀丝线,加缀丝线的部位一般多是头、背部、手臂、手掌、腹部、脚部等,布线数量少则八条,多则二三十条。关于傀儡戏的起源有两类说法,其中一种认为最早起源于先秦,在当时被用于古代殉葬的“俑”

    河北画报 2022年6期2022-04-07

  • 建宁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是福建省民间傀儡戏的原始形态,是保存完整的剧种之一,它吸收了南北强调、赣剧、湖南剧等多种剧种的特点,同时融入了闽赣县域地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二、建宁黄埠木偶戏的艺术特色建宁木偶戏几百年来兼收并蓄,它以独特的内容与形式在这里顽强的生存着,与这里数十代的民众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它为我们研究当地的民俗、宗教情况,了解闽西北地区的戏剧发展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几百年来口传身授,世代相传,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活标本与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4期2022-04-07

  • 身份的隐喻:《侲童傀儡图》之“侲童”身份辨析
    环境中戏玩杖头傀儡戏。两宋表现儿童戏玩傀儡的作品繁多,除此作品外,刘松年的《傀儡婴戏图》、李嵩的《骷髅幻戏图》、陈宗训的《蕉石婴戏图》、苏汉臣的《百子嬉春图》等作品中均有“儿童戏傀儡”场景。显然“儿童戏傀儡”在宋代已成为婴戏图中一种常见题材。一般情况下,此类画作名称与画中内容基本一致,读画名便可知晓画中大致内容。按此命名规则和解读方法,观者会将《侲童傀儡图》解读为“三名‘侲童’在玩傀儡戏”。在此语境下,“侲童”被解读为宋代儿童,并成为一种普遍称谓。但据史料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2-01

  • 连厢搬演新证*
    搬演的实质是肉傀儡戏日本学者盐谷温(1878-1962)是较早注意到连厢搬演与傀儡戏之间关系的学者,他早在1917年就提出:“连厢词则有司唱一人而和以琵琶、笙、笛各一以唱词,优人登舞台动作与唱词一致。然舞者不唱曲,唱者不舞(日本底‘能乐’很类此),可说为傀儡戏底进一步,与元底杂剧还相距一步。”(14)[日]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中),孙俍工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91页。是书原序作于大正七年(1918)十二月二十三日,其中云:“昨夏

    文化遗产 2021年3期2021-11-26

  • 从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国木偶戏艺术与西方元素融合的演变
    线戏。关于悬丝傀儡戏传入闽地的时间并无明确的历史记载,但能够确定闽地是木偶戏传入较早的地区,时间范围大概在汉晋时期,由于永嘉之乱致使中原地区动荡不安,大批人口纷纷南下避乱,木偶戏随着人口的流动而被带到了闽地。就福建的悬丝傀儡戏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大致兴于唐、盛于宋、繁衍于明清,转换发展于现代[2]。由于福建地区相对和平的历史环境,木偶戏在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传承。中原地区作为古时经济政治的中心,在战乱的影响下,中原人口不断向相对稳定的南方开始迁移,使得中原文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2021-09-26

  • 傀儡戏《金蟾赴宴》的“新”“旧”相融
    悟皆缘于对传统傀儡戏《金蟾赴宴》老戏新排时的所思所感。《金蟾赴宴》为泉州傀儡戏《三打白骨精》中一场极为简易的过场戏,意在串联上下剧情,说是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幻化的分身,而被不知情的唐僧逐回花果山,孙悟空一走,唐僧随即被白骨精所擒,白骨精得手即命人邀请母亲金蟾大仙共享唐僧肉,孙悟空得八戒告知唐僧被抓之事,急忙赶回,路遇坐轿赴宴的金蟾,将之打死,幻化成金蟾模样,前往营救唐僧。这场戏可以用作体现傀儡戏偶趣特点的地方几乎为零,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用此戏作为创新试验的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2021-09-10

  • 苏统谋与南音(三)
    回大家去看泉州傀儡戏班演出,演出后南音人与戏班交流,老先生们故意一会儿让苏統谋吹唢呐,一会儿让他奏别的乐器。大家一看都说:“这个小孩这么小,各支傢私头[1]都还不错,可以培养!”傀儡戏班班主陈天恩一眼就相中苏统谋,当场提出让他跟着戏班演傀儡戏。当时戏班还不归政府管辖,只要班主觉得这人好用就可以直接引进。苏统谋当时想,讨海很辛苦,跟他们出来演出很不错啊,就真的跟他们走了,去了深沪附近的乌任演出。苏统谋的奶奶到处找不到他,有人告诉她说她孙子跟傀儡戏班演出去了,

    音乐生活 2021年4期2021-05-12

  • “丑脚”“净脚”形成补论
    来看,则与古代傀儡戏郭郎的演出特点有关。至于净脚,从表演时的舞步特征和涂面化妆来看,其形成与驱傩仪式中的百隶和侲子有关;而净脚名称的出现,则不但有佛教因素的影响,可能也受到西域地区祆教文化之影响。关键词:丑;杂班;钮元子;傩仪;傀儡戏;净;西域文化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早期戏剧史料辑录与研究”(20&ZD271)资助的阶段性成果。“生、旦、净、丑、末”是中国古代戏曲中最重要的几种脚色,其中关于“丑脚”和

    艺苑 2021年6期2021-03-09

  • “非遗”视野下傀儡戏的发展障碍和艺术属性回归
    殷无为中国傀儡戏(又称木偶戏)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元明时期,清代末期开始由盛转衰,逐渐绝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部分地区的傀儡戏获得了恢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漳州布袋木偶、川北大木偶戏等傀儡戏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的十几年来,陆续又有近百个傀儡戏种类被列入国、省、市、区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傀儡戏因“非遗”而得到了社会多方人士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层面的推行,主要表现为

    文化遗产 2020年4期2020-12-05

  • 耍孩儿·台阁(抬阁)·肉傀儡
    戏”?我认为即傀儡戏中的悬丝傀儡,即以悬丝从空中吊住傀儡、控制傀儡、耍弄傀儡,其模样就像荡秋千一样,故名。今云、贵、川三地仍有“天戏”“地戏”之说,“天戏”即指傀儡戏,“地戏”为人戴面具演出的傩戏(例如贵州安顺地戏)。按照《梦粱录》的记载,“耍孩儿”本是小孩子的游戏或玩具,所以它在成为曲牌名之前,必先经历傀儡戏阶段。傀儡戏的演出连说带唱,唱时专腔专用,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曲牌。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下)在“般涉调”下记有[耍孩儿]曲牌,并注云:“即魔合罗”。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12-02

  • 李嵩《骷髅幻戏图》中的“骷髅”图像研究
    景中,以及中国傀儡戏的发展历程中,探寻画作中骷髅这一画面形象的图像意义以及《骷髅幻戏图》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词:李嵩;骷髅幻戏图;民间玩具;傀儡戏在史料中有一些关于《骷髅幻戏图》的记载,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陈继儒,在其《太平清话》中曾记载了他所收藏的团扇绢面的《李嵩骷髅图》的画面内容:“予有李嵩骷髅图。团扇绢面。大骷髅提小骷髅戏一妇人。妇人抱小儿乳之。下有货郎担。皆零星百物。可爱。”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陈继儒的《太平清话》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2020-07-18

  • Puppet shows & shadow plays 木偶戏与皮影戏
    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的民间戏剧。Puppet performances of various types were popular in China. There were several forms of puppet theaters in China. The Chinese puppet theaters come in four forms: marionettes (牵线木偶) on strings

    疯狂英语·爱英语 2020年6期2020-07-04

  • 基于Arduino的木偶戏机器人
    。木偶戏又称为傀儡戏,主要是用木偶表演故事的戏剧,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川。本文使用Arduino制作木偶戏机器人,利用金属齿轮数字标准舵机进行提线控制木偶的四肢,自动完成木偶戏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表演。关键词:傀儡戏;机器人;Arduino;舵机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4-0242-02收稿日期:2019-11-21基金项目:甘肃农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733011)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4期2020-04-14

  • 古代婴戏图中的童年时光
    是当时孩子们玩傀儡戏时的场景。傀儡戏是用不同造型的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玩耍时,孩子们纷纷变身“小戏精”,一边操纵木偶,一边表演木偶的喜怒哀乐。画作中的两个孩子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一个用枣子做成的玩具。北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局部)我们仔细看,这个玩具的构造很简单:一颗枣子削去了半边,露出尖尖的枣核,用三根小木棒插在枣上充当三足站立;一根细竹篾两端各插一颗枣,将竹篾搁在枣核尖上。玩耍时,轻轻一拨竹篾,竹篾就会像石磨一样,以枣尖为支撑点旋转起来。这个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20年3期2020-03-25

  • 豫西北宋代傀儡戏文物述论*
    这些娱乐技艺中傀儡戏最为特别,宋代达到了其艺术发展的顶峰,上至皇室贵族,下到黎民百姓,对其均有所偏爱。傀儡戏的史料主要载于宋人笔记小说和以图画、瓷枕、铜镜、砖雕等类为主的文物,而传世的图画类傀儡戏文物是目前学界所研究的热点。豫西北即现今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济源地区。宋代隶属河北西路、京西北路所辖,与宋都汴京所属的京畿路紧邻。此地遗存宋代傀儡戏文物两类三件:一为济源勋掌宋三彩傀儡戏瓷枕两件,二为焦作博爱月山肉傀儡戏铜镜一件。这两类傀儡戏文物,目前均未引起学界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4

  • 豫西北宋金演剧史料述考
    固定的。3. 傀儡戏傀儡戏可以分为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及目前还有所争议的药发傀儡。傀儡戏历史悠久,从文献的记载来看,至迟在汉代末年以前就开始在丧仪上表演。从汉至唐,傀儡戏的表演一直与祭祀等活动紧密联系。豫西北一带出土的傀儡戏文物颇多。1976年济源克井公社出土了悬丝傀儡瓷枕和杖头傀儡瓷枕。这些文物均属于宋代民窑八大窑系之一磁州窑中的勋掌窑遗址。宋代是傀儡戏发展的黄金时期,勾栏瓦舍、乡村社火等多能看到傀儡戏的演出场景。济源出土的宋代瓷枕表现了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2-11

  • 论早期中国戏剧形式中的宗教色彩
    戏弄, (五)傀儡戏, (六) 唱讲等六大类”[1]组成,以一类单独或几类混合的形式进行演出。研究溯源这几类戏剧形式,便能发现其中的共通之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原始时代未知的超自然力量被先民认作 “神力”,人们将所求与寄托通过一定表现方式诉诸神灵,从而希冀得到神人庇护达成心愿,这种信神求神活动就是最原始的宗教祭祀仪式,由此也开启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的天神崇拜。天神崇拜是古代中国人信仰宗教的根本表现,在原始信仰色彩逐渐褪去,外来佛教、本土道教及儒教逐渐壮大之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19

  • 新疆阿斯塔那206号张雄墓绢衣女俑小考
    学者进一步分析傀儡戏流变过程具有辅助作用。关键词:阿斯塔那;张雄墓;绢衣木俑;傀儡戏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葬是高昌国时期名将张雄和其妻子麴氏的合葬墓,于1973年被发掘,随葬品中出土了一批彩绘木俑及绢衣女舞俑,这些是初唐时期高昌国地区服饰风格的实物遗存。由于张雄夫妇去世的时间相差甚远,张雄死于贞观七年(633年),其妻麴氏死于垂拱四年(688年),相距五十五年,陪葬品也是分两次下葬,正好反映了唐朝初期到末期发展迅速的工艺制作水平。与此同时,第二次下葬

    大观 2019年9期2019-11-23

  • 《海游记》考述及其相关地域文化阐释
    建省上演的大腔傀儡戏剧目中也有《海游记》抄本流传,其校者刘晓迎指出:大腔傀儡戏基本剧目《海游记》十本……是以福建道教女神陈靖姑之出身及学法收妖、祈雨斩蛇为题材的神话戏剧。此剧在黄景山之大腔傀儡戏中有“说话本”流传下来,万福堂尚保存此抄本一卷。该抄本封面已失,在第一页之题名有两个,上书“皇君故事”、下书“白蛇传”,而抄本末页落款处题为“共记一十四张,海游记”,并有“光绪癸未年春月立,子桂抄集、皇君记全本”字样。由此可见此抄本为万福堂前辈艺人于光绪九年(188

    明清小说研究 2019年1期2019-09-29

  •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闽粤台客家 “傀儡戏”声腔研究
    摘 要: “傀儡戏”是一种由演员从上空提线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民间戏曲,在粤闽台客家地区的驱邪禳灾、节日社火等礼俗活动中广为流传。从声腔角度出发,发现闽粤台客家傀儡戏声腔既承袭了汉调“皮黄声腔”的精髓,又融合了南戏“弋阳声腔”和当地客家民间曲调的诸多成分,具有明显的血缘性和地缘性文化特征。客家傀儡戏声腔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闽粤台客家文化之间无法割舍的亲情关系,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文化内在的认同力量。关键词:客家傀儡戏;闽粤台地区;声腔;中华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

    音乐探索 2019年3期2019-07-17

  • 宋百戏:盛况空前的说唱艺术
    杂技、皮影戏、傀儡戏等,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专业剧团,轻松搞笑的宋杂剧宋杂剧是在唐朝参军戏和歌舞戏的基础上,加入其他表演技巧形成的戏剧形式。宋杂剧的表演以滑稽搞笑为主,主角大多是普通人,对一些丑恶的现象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宋杂剧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戏剧正逐渐走向成熟。现如今,你能看到哪些相似的艺术形式吗?(读者QQ 群参与讨论:123406105)傀儡戏与皮影戏傀儡戏:也叫木偶戏,出现于汉朝,在宋朝十分盛行。像提线木偶和布袋戏,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表演者搭好简单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19年4期2019-04-10

  •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傀儡戏 ——读《中国傀儡戏史》的启示
    授所著的《中国傀儡戏史》一书面世,笔者不敢称其研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认为《中国傀儡戏史》应该是一部开创性引领我国傀儡戏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千百年来,中国戏剧(曲)的理论学说多以研究主流戏曲为主,对于傀儡戏(又称木偶戏、木人戏)这一曾经出现在汉唐百戏第六位的艺术门类则似乎未予重视,傀儡艺术一直以来被视为诸多戏剧艺术的“边缘”部分,不作为戏剧(戏曲)的整体中值得一提的部分。在我国的史籍记载中,傀儡戏更多出现在遣怀诗文中,主要是借物(傀儡)喻人、借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1-09

  • 牵丝戏
    的年岁——题记傀儡戏中,傀儡多以木制,形体约一尺上下,四肢及头部和关系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傀儡动作。它也叫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宋代刘克庄《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亦作“牵丝傀儡”。宋代蒋捷《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牵丝戏便是傀儡戏的一种。银临在2015年发表了一首名为《牵丝戏》的歌曲,使得牵丝戏开始被大家广为认知。其曲婉转悠长,如怨如慕,乍听只道是清脆悠扬,反复则听出悲壮凄凉。如一妙龄

    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4期2018-11-30

  • 传世名画
    ,宋人称之为“傀儡戏”。本来用于表演的傀儡,也被制成了儿童玩具。吴自牧《梦粱录》列出的“影戏线索、傀儡儿、狮子、猫儿”,都是给儿童玩耍的玩具木偶。从儿童玩具史的角度来说,玩具发展到宋代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不但出现了“玩具”一词,还形成了繁荣的玩具商品市场。儿童玩具的种类空前丰富,制作技巧远胜于之前,而且,琳琅满目的儿童玩具被文人与画家当成社会繁华的象征写入笔记、绘入图画。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婴戏图》,便描绘了四名童子在表演提丝傀儡戏的情景。作品设色淡雅

    老年教育 2018年6期2018-07-06

  • 中国古代儿童戏剧初探
    养性的戏剧。将傀儡戏、影戏归结为古代兒童戏剧的范畴,并简单分析制约古代儿童戏剧发展的因素。【关键词】儿童戏剧;儿童观;傀儡戏;影戏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007-02一、中国古代有无儿童剧中国古代有没有儿童戏剧?学术界鲜有论及。而关注过中国古代儿童戏剧的研究者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持否定态度,如任德耀就指出“我国历史上,找不到专为儿童写作、演出的儿童剧”。①一种持肯定态度,如程式如就指出

    戏剧之家 2018年8期2018-05-16

  • 牵丝戏
    的年岁——题记傀儡戏中,傀儡多以木制,形体约一尺上下,四肢及头部和关系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傀儡动作。它也叫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宋代刘克庄《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亦作“牵丝傀儡”。宋代蒋捷《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牵丝戏便是傀儡戏的一种。银临在2015年发表了一首名为《牵丝戏》的歌曲,使得牵丝戏开始被大家广为认知。其曲婉转悠长,如怨如慕,乍听只道是清脆悠扬,反复则听出悲壮凄凉。如一妙龄

    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4期2018-04-19

  • 《骷髅幻戏图》中的道教生死观
    的悬丝木偶戏叫傀儡戏,这个戏在汉朝就已经发源,但因为北宋经济发达,民间活动也比较多,所以傀儡戏就开始盛行起来。有记载,“驾兴临水殿争标锡宴,诸军百戏,如鬼神杂剧之类。”当时民间去看这些傀儡戏,就如同我们今天到电影院看电影一样,所以傀儡戏就是一个民间活动。但为什么傀儡戏里提线的木偶也是一个骷髅,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说,它是一个暗箱操纵的大戏,有人仿佛在操纵一根看不见的线来控制骷髅,寓意着告诉世人,其实我们的人生都是被人操控着的。这看起来很合理,但真实的寓意没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2018-04-08

  • 泉州“傀儡调”音乐的特点及发展与创新
    心得。关键词:傀儡戏   音乐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4-0080-03首先,泉州“傀儡调”音乐与其它戏曲音乐体系相比,其最为鲜明的特色应该是“曲牌体”音乐与“压脚鼓”演奏了。再加上泉州傀儡戏演出时所必须的“序头”(乐曲过门)“和唱”“过曲”“嗹尾”等独特的表现手法,极大丰富了其音乐内涵与艺术表现力,共同构成了“傀儡调”这一个完

    艺术评鉴 2018年24期2018-03-04

  • 傀儡戏
    ○郗文倩傀儡戏,就是现在的木偶戏,也是很古老的艺术。木偶戏“以物象人”,由人操控表演各种戏剧角色,演绎故事。木偶在明处,唱念做打,咿咿呀呀,吸引观众。它们表面是演员,其实就是道具,真正参与表演、掌控表演过程的却是幕后的操控者,所以,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那么,古人何以想起创造这么一种奇特的戏剧艺术形式?最早的木偶戏是什么呢?第一种说法追溯到西周早期,说周穆王西巡昆仑,奇工偃师献一倡优,却是位自制偶人。那偶人进退俯仰与真人无异,和着音乐,动动脸颊,就能曼声而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1期2018-02-22

  • 宋元演剧史料所见“棚”之考释*
    ), 或释为“傀儡戏”。此偈颂中“傀儡”为“木雕成”者,正是偶人。“一棚傀儡”有两类偶人的形象(“半是神形”“半鬼形”),相当于一个集合中分出两个子集。“一棚傀儡”中偶人具有可分性,其组成个体非止一个,“棚”即是集合量词。“一棚傀儡”又见于以下二例:上堂。山僧昨日入城,见一棚傀儡,不免近前看。或见端严奇特,或见丑陋不堪。动转行坐,青黄赤白,一一见了。子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P102,《续藏经》第138册《五灯会元》卷十九)谢新旧职事。上堂。墅里山前,

    文化遗产 2018年4期2018-01-23

  • 『滑稽之雄』黄幡绰
    有望智者惠教。傀儡戏和黄幡绰的歌调傀儡戏也叫木偶戏,是旧时艺人游走江湖的衣食,他们有的驾棚船,有的身背行囊到各地演出,六七十年前,我小时候还看到过。表演傀儡戏时,演员在幕后,边说边唱,一边手扯丝线操纵在幕布上端的木偶,演绎故事。这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技术活,很吸引人,每场都人满为患,可惜现在很难看到了。傀儡戏起自汉,盛于唐。黄幡绰原是陕西蒲州一带人,那儿流行近似木偶戏的线胡腔,所以他除了演参军戏,还擅演傀儡戏。古代的傀儡戏,有悬丝傀儡、水傀儡和药发傀儡等好几种

    苏州杂志 2017年6期2018-01-18

  • 粤东客家“傀儡戏”的考察与研究
    民间戏曲——“傀儡戏”。傀儡戏是一种由演员从上空提线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民间戏曲。粤东傀儡戏在表演上继承了中原傀儡戏的表演精髓,并吸取了当地客家文化的诸多成分,在表演风格上拟形入神、别具一格,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人文价值。本文以粤东五华县傀儡戏为研究对象,对傀儡戏的渊源、艺术特征和生存现状进行了考察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客家民俗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傀儡戏 粤东客家 艺术特色 拟形入神 保护在粤东民间的婚庆、寿庆和节日社火等礼仪活动中,流传着一

    艺术研究 2017年4期2017-12-21

  • 傀儡
    玩偶的表演既“傀儡戏”;又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控的人或组织,如“傀儡皇帝”“傀儡政权”。[例句]枚少爷穿着长袍马褂,听人指挥,举动呆板,衣服宽大,活像一个傀儡。——巴金《秋》[字里字外]关于傀儡,《列子·汤问》中记载了周穆王时有能工巧匠“所造能倡者”,这就是后来木偶人的雏形。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汉代在一些盛大场合就有木偶戏表演了。明代有“南方好傀儡,北方好秋千”的说法,可见这种称为“傀儡戏”的木偶戏比较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传说偃师是周穆王时候的一个奇人。他曾

    文理导航·科普童话 2017年3期2017-08-22

  • 傀儡戏艺术之源起
    11201)论傀儡戏艺术之源起刘海潮(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傀儡戏是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关于傀儡戏的源起,业内有“源于周代偃师”“源于陈平解围”“源于方相氏”和“源于丧家乐”几种不同观点,个别观点虽无法以“源”来理解,却佐证了该艺术形式在某个时期的存在。据对记载史料的分析和梳理,傀儡戏中的木偶是由我国殡葬习俗中“束草为人”至“刻木作俑”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而我国现在传承的傀儡戏之伴奏乐器组合形态与殡葬奠仪习俗中丧葬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30

  •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
    间小戏,它属于傀儡戏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布袋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传播和传承。布袋木偶戏在我国分布地域较广,南至香港,北至辽宁,东至台湾,西至新疆,都有布袋木偶戏的传播及传承。由于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地域较广,其称谓更是五花八门。例如:浙江湖州的“幔帐戏”,江苏扬州的“肩担戏”,江西的“被窝戏”,北京的“耍苟利子”或“喔丢丢”,河北南部的“是不闲”“单帐小戏”“独台戏”“嘟嘟戏”“扁担戏”,四川的“被单戏”,河南的“扁担偶”“扁担戏”“独角戏

    创作与评论 2016年20期2017-03-17

  • 傀儡
    玩偶的表演即“傀儡戏”;又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控的人或组织,如“傀儡皇帝”“傀儡政权”。【例句】枚少爷穿着长袍马褂,听人指挥,举动呆板,衣服宽大,活像一个傀儡。——巴金《秋》【字里字外】关于傀儡,《列子·汤问》中记载了周穆王时有能工巧匠“所造能倡者”,这就是后来木偶人的雏形。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汉代在一些盛大场合就有木偶戏表演了。明代有“南方好傀儡,北方好秋千”的说法,可见这种称为“傀儡戏”的木偶戏比较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传说偃师是周穆王时候的一个奇人。他曾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6年12期2017-01-09

  • 骷髅幻戏图
    旁边放置着一副傀儡戏的担子,有两个箱笼,这是装木偶用的。担子上还放置了草席、伞、包裹、坛罐等杂物,这些都是傀儡戏艺人出行时的用具;大骷髅身后的那个正给孩子喂奶的妇人,是傀儡戏艺人的妻子。她神情不安地注视着骷髅戏婴的情景,与那男孩姐姐的神情形成对照。从构图布置上看,画家将象征死亡的骷髅衬于阴暗背景之中,增加了画面恐怖怪诞的气氛;同时将象征新生的孩童置于简写的土地和大片空白的背景中,加强了晴朗、光明、欣喜的气氛。骷髅躯架刻画准确,孩童的动态和人物神情表现生动,

    老年教育 2016年8期2016-09-19

  • 走近稀有剧种(四)
    璇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一种以木偶作为傀儡,代替人在台前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表演时,由演员一边演唱一边操纵木偶。根据木偶操纵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等不同类型。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布袋型的衣服里,靠着套进木偶头和木偶衣袖里手指灵活舞动,使布袋偶人栩栩如生;提线木偶又称“悬丝傀儡”“悬丝木偶”,每具木偶身上系有十余条提线,最多时可达30多条,由艺人在幕后使用提线操纵木偶进行表演,提线越多技巧越难,其表演细腻到可以看到人偶

    音乐生活 2016年5期2016-05-30

  • 探究泉州傀儡戏的传统音乐
    00)探究泉州傀儡戏的传统音乐许子铭(福建泉州市木偶剧团 福建 泉州 362000)对于泉州傀儡戏而言,其作为一种传统性的音乐形式,具有较为浓厚的文化价值。文章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容进行了综合性阐述,核心目的是通过艺术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实现提升音乐艺术的稳定传承。泉州傀儡戏;传统音乐;表现分析泉州傀儡戏作为一种传统性的音乐表演形式,在艺术传承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其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一些戏曲剧将傀儡调作为基本的声腔,通过这种艺术的

    戏剧之家 2016年24期2016-02-24

  • 简说江玉祥著《中国影戏与民俗》(修订版)
    要者如孙楷第《傀儡戏考原》、周贻白《中国戏剧与傀儡戏影戏》、董每戡《说傀儡》、顾颉刚《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况》、丁言昭《中国木偶史》、廖奔《傀儡戏略史》、江玉祥《中国影戏》和《中国影戏和民俗》、江武昌《布袋戏简史》和《台湾的傀儡戏》、邱一峰《台湾皮影戏》等,其中尤以江玉祥《中国影戏与民俗》一书最为精审。”(《中国偶戏考述》)西方一些研究中国影戏的后学和研究生读了此书后,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之叹。总之,此书已臻中国影戏研究迄今为止的最高学术水平,值得一读。江

    文史杂志 2016年1期2016-01-09

  • 老腔探源兼论戏剧起源问题
    代时期,民间的傀儡戏活动已非常活跃。“宋朝岳珂《程史》云:‘秦始皇作蔓延,鱼龙,水戏,汉武益以幻眼,走棠,寻楂,舞轮,弄碗,影戏……’晋人干宝《搜神记》云:‘故老相承,言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天人无己,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古今有戏影。’关于汉武帝思念爱姬的故事,《史记》及班固写的《汉武故事》等亦有记述,这是影戏起源于汉代的依据。此外,在历史文献方面,东汉《风俗通》、唐朝段

    文艺评论 2015年5期2015-09-29

  • 浅谈傀儡戏“配手”演员的重要性——记泉州提线木偶戏配手助演角色卢俊义感想感受
    000)浅谈傀儡戏“配手”演员的重要性——记泉州提线木偶戏配手助演角色卢俊义感想感受傅端凤(泉州市木偶剧团362000)几本古籍,凝聚着千年古老的艺术,一缕丝线,舞动着演绎出戏剧人生……一道屏风,七尺方台,一声罗鼓,响彻天际。倾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悬丝傀儡,为之一奇,为之一赞!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在民间又谓为“嘉礼”我国最早的具有表演功能的戏剧就是傀儡戏,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在华夏文明之中有着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2015-07-13

  • 《东京梦华录》对中国动画起到的文献价值
    ;中国动画史;傀儡戏;定格动画《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一部笔记体散记文,是记述北宋后期汴京城市面貌、汉族风俗人情的一部重要文献。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文献要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有一定的载体、方法和手段;具有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而《东京梦华录》具备文献的特征,可以从中解读对中国动画的价值。一、对宋代题材的动画作品起参考作用近些年来大

    信息化建设 2015年5期2015-07-01

  • 泉州提线木偶戏旦角表演今昔
    偶戏古时亦称“傀儡戏”、“嘉礼戏”。据专家考证,清代道光年之前的传统傀儡戏行当分为“生、旦、北(净)、杂”四大行当,古称“四美”。傀儡戏班社亦称“四美班”。今存可见的古泉州提线木偶戏古戏台“大眉”(即戏台上的布质帘幕)上,都绣有“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的对联和“内帘四美”的横批,其中“内帘四美”指的就是泉州傀儡戏的四大行当,“旦”占据其中的四分之一。以这四大行当演绎大千世界众生像,可谓幻化万千。我们了解的是,在民国之前,因为女子不能随便抛头露面,

    戏剧之家 2015年5期2015-04-22

  • 台湾傀儡戏音乐现况
    71)一、台湾傀儡戏源流台湾的傀儡戏最初传自福建,其操作模式以传统悬丝傀儡为主,其演出与宗教信仰、礼俗文化有密切关系,不像其他地方戏除配合宗教节庆外还具有娱乐性质。相反,傀儡戏是一般人尽量避而不见的表演,因此传入之初它并非是娱神娱人的戏剧,单纯只是一项仪式而已。台湾傀儡戏主要由漳州、泉州以及汀洲永定县地区所传入。漳州及汀洲永定县的移民来台后至北台湾发展;而泉州移民则在南台湾发展,因此台湾傀儡戏可明显区分为南北两派。(一)北台湾傀儡戏北台湾傀儡戏分两支,其一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2015-03-12

  • 闽南傀儡戏与闽南人社会生活关系探讨*
    0001)闽南傀儡戏与闽南人社会生活关系探讨叶明生(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福建 福州350001)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傀儡戏在闽南地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其技艺精湛享誉环宇。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与闽南的开发及其社会生产、生活关系极其密切。闽南傀儡戏的种类有提线傀儡戏、布袋戏(亦称掌中戏,分南北两派)、铁枝戏、以及皮影戏等,其中在闽南最具影响的是提线傀儡戏。从历史的角度,对闽南傀儡戏的流传、艺术形态特征介绍的同时,着重阐述其与闽南人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揭示该地

    闽台文化研究 2014年1期2014-11-14

  • 论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统音乐
    提线木偶又称“傀儡戏”,就全国各地传统傀儡戏种大多都采用了当地的戏曲唱腔,唯独泉州的傀儡戏,它拥有了自己的剧种音乐“傀儡调”。“傀儡调”广泛的被本地的戏曲高甲戏、打城戏等剧种所吸取,至今闽南地区的布袋戏剧团全盘采用“傀儡调”及其打击乐器。多数戏曲剧种全盘采用或大量吸收“傀儡调”的基本唱腔,从这就可看出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它体现出泉州傀儡戏古老剧种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说明“傀儡调”音乐唱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远的影响力。一、传统的“傀儡调

    大众文艺 2013年6期2013-07-25

  • 对泉州傀儡戏独特的打击乐演奏及锣鼓经运用的认识
    2000)泉州傀儡戏打击乐演奏有自己一整套完整规范的锣鼓经和打击乐演奏程序,更因为其完整的打击乐器十分丰富,打击乐器包括“南鼓”、(暨闽南地区通称为“压脚鼓”)“通鼓”(北鼓)、“钲、锣”(因两种乐器必须联袂并用)通称为“钲锣”“锣仔”“拍”(也是两种乐器并用,故称为“锣仔拍”)“小吊”“响盏”“南大锣”“南大钹”“北锣钹’“小锣”“小钹”等诸多打击乐器。随时可以根据舞台上不同的场景、人物、气氛、环境及人物的心理因素及变化,按剧情所需合理的运用泉州傀儡戏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2013-07-20

  • 印尼哇扬戏
    村串寨,用各种傀儡戏和皮影戏演绎古代传说、神话和寓言故事,而且是随叫随到。在大多数国家的傀儡戏中,一般都是傀儡模仿人的动作。而在哇扬戏中,则有人模仿傀儡笨拙动作的表演,这种人演的哇扬戏叫“wayangorang”此外,哇扬戏分为哇扬木偶戏(印尼语是“wayang golek”)和洼扬皮影戏(印尼语是“wayangkulit”。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爪哇年轻人被越来越多其它娱乐形式吸引走,哇扬戏能否流传下去?哇扬木偶戏中有一派叫做“wayang cepak”,它

    音乐周报 2000年31期20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