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
- 大理白族民居两种木构架结构现状数值模拟
析,通过对比两种木构架分析两者结构性能的差异性及白族民居的结构。1 大理传统白族民居的木构架形制云南合院式民居的木构架以三间、五架、二层楼为基础,白族民居的构架类型丰富,但整体上是建立在同一环境思想和技术方法上的,又形成了共同而稳定的形制,白族民居构架一般设四榀,山墙处称为山架,明间两侧称为中间架〔2〕。构架结构主要为两类:一是四榀框架均采用穿斗式构架,此种木构架使得布局空间规则,在不同规模的传统白族民居中大量使用这种构架形式;二是山架多用穿斗式结构,中间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6期2023-07-11
- 中国木构古建筑结构特性分析
。本文通过对中国木构古建筑结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为后面对中国传统古建筑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重要的资料依据。关键词:木构;古建筑;结构特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木构古建筑是非常璀璨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推移,古建筑这一文化遗产会受到环境和人为的破坏,所以亟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因此,通过对木构古建筑的结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便能够让人们对这一文化遗产有更加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够让木构古建筑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延续和传承。一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2023-06-03
- 浅谈侗族木构建筑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与侗族的民族历史、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深厚侗族木构建筑文化。侗族木构建筑文化因丰富的内涵和别具一格的价值而成为侗族文化的标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木构建筑作为侗族数千年农耕
文化产业 2023年9期2023-04-03
- 传统对话科学
——当代中国木构建筑设计的创新探索研究
0 引言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且早已成熟并拥有各种规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建筑文化体系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1960 年代后期,因国内林木资源短缺,木构建筑基本停止了发展[1]。与之相反,1980 年代,现代木构及工业化建筑先驱康拉德·瓦克斯曼(Konrad Wachsmann)曾评价状况为“自古以来都在建筑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今天却几乎陷于声名狼藉的境地”[2]的木建筑,则在中部欧洲的瑞士和奥地利等国复兴。现代结构科学和材料科学取得的进展促进
世界建筑 2022年11期2022-12-05
- 武侯祠桂荷楼穿斗木构架抗震性能研究
木结构建筑虽横向木构架抗震性能好,有“墙倒屋不塌”的抗震效果,但是纵向构架抗震能力较差,构架倾斜歪闪、节点损伤、柱脚滑移[6]等中等破坏现象普遍存在,不合理的构造加剧震害程度,倾斜失稳问题突出。如图1所示,全国重点文物成都市武侯祠桂荷楼,是一座典型的清代重檐歇山顶穿斗木结构建筑,其横、纵向穿枋差异大,做法融合了西南穿斗建筑中常见的“减柱造”、“移柱造”,虽然汶川地震成都市地震烈度7度,桂荷楼仍出现瓦片滑落、梁架倾斜歪闪等震害。图1 成都市武侯祠桂荷楼建造技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22年5期2022-11-16
- 心流理论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虚拟游戏设计研究
在充分了解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将其纳入游戏文本中,并采用虚拟游戏的形式,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内容开发和数字化保护。虚拟游戏的沉浸性、互动性和想象性等特点,潜在影响着青少年的性格,其内设场景甚至可以分解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虚实认知混乱的不良影响[2]。基于此,本次游戏设计将依据心流体验理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输出非遗文化知识,对青少年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使参与游戏的玩家能够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3]。本次游戏设计共分三个步
创意设计源 2022年5期2022-11-15
- 基于能量分析的唐代殿堂型木构架抗震机理研究
科学研究价值。以木构架为基础的多层减隔震体系是其抵抗地震作用的关键[1],包括木柱与石基之间的摩擦滑移[2-3]、半刚性榫卯节点的摩擦挤压[4-6]、铺作层的耗能减震[7-8]。汶川地震震害调查[9]显示,仅有少数年久失修的木结构古建筑发生整体垮塌破坏,表明古建筑木构架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建木构类型—唐代殿堂型木结构,具有斗拱与梁架一体化的铺作层和横向联系较弱的柱架层,是其区别于后世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特征。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即为此类型,在千
工程力学 2022年11期2022-11-05
- “消失”的影作木构门庭
——辽墓壁画的继承与发展
院一、辽墓中影作木构门庭的来源与概况影作木构指的是在墓室中仿制建筑木结构绘制的壁画,用图像模拟着真实宅邸中的建筑木结构。“仿木构墓葬模仿的内容既包括木结构建筑主体部分的柱子、斗拱,也包括属于木结构建筑装修部分的门、窗等。”本文重点关注和讨论的影作木构指的是墓葬中包含有柱子和斗拱的影作木构门庭。先追溯在墓葬中绘制影作木构的历史,发现此传统已经历史悠久。按照宿白先生的唐墓形制分期,唐代墓葬内绘制影作木构的盛期为高宗到玄宗时代,即公元650年至756年,此一时期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0-15
- 嘉应地区祠堂木构架特征分析
原因,嘉应五属的木构架具有文化共通性,祠堂木构架特征反映了当地木构建筑技术及艺术成就。一、类型及分布传统大木结构的构成,由面阔上的“间”和进深上的“架”组成。由于进深上的架数在嘉应地区差异较小,不能体现构架特征,本文用“跨”数表达,“跨”为进深方向柱或承重墙之间的梁架。嘉应地区民居“祠宅合一”,祠堂位于客家围屋的中心,一般由上堂(祖堂)、中堂和下堂三进组成,平面方正,柱网整齐,面阔基本为三开间。上堂(祖堂)和下堂多为山墙搁檁形式,祠堂木构架主要集中在中堂,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4期2022-08-18
- 宋式木构架滞回性能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众多学者针对古建木构架的抗震性能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LI et al[1]对双跨梁柱木构架进行了拟静力测试,结果表明以燕尾榫连接的木构架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能力;潘毅等[2]建立了燕尾榫节点的数值分析模型及双折线多参数弯矩-转角力学模型,并指出燕尾榫节点主要在榫头处产生挤压变形;CHEN et al[3]完成了宋式梁-柱-斗拱足尺木构架的拟静力测试,揭示了古建木结构耗能弱而变形强的特性;谢启芳等[4-6]、薛建阳等[7]分别对整体木结构缩尺模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7-28
- 木构架古建筑的地震损伤特征与规律研究
009)引言中国木构架古建筑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宝贵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现存的木构架古建筑大多遭受过地震损伤,归纳其地震损伤特征和规律,制订相应的防震减灾规划,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唐山大地震之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对包括古建筑在内的各类工程进行了震害资料收集和震害特征分析[1-4];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地震之后,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一批热衷于文物保护的高校,积极开展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22年3期2022-07-21
- 曲阜孔庙建筑群“礼制”话语表达的空间格局和地理环境
念,其独特纯粹的木构建筑系统、中轴对称的庭院空间设计及交相辉映的艺术手段,都生动诠释了古建筑的艺术风貌,比如碑刻、石雕、彩绘、牌坊等,它们与神圣庄严的祭祀环境一起织绘了雄伟、庄重、清肃、压抑的礼制建筑画卷,政治表征和文化功用极具扩张性。关键词:天人合一;礼制建筑群;木构;碑石建筑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330 引言曲阜孔庙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中“延续时间最长、从未中断、特征明显而稳定、流播范围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8期2022-06-25
- 广西三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
0)0 引言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这项宝贵的民族瑰宝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传承与发展困境。目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困境,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法律法规、创新保护、传承现状等方面,多局限于某一方面,鲜有针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人、政府、高校、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调研、分析的研究。本文以“2021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骨干培训班”为切入点,在已有田野调查数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3期2022-05-27
- 中德传统木构民居建筑比较研究
较为丰富,在传统木构民居建筑中都有辉煌历史。两国因其地理位置、文化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等因素不同,其木构民居建筑在结构、造型、室内装饰等方面也存在差异。随着时代发展,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建筑材料、结构等诸多原因,使两国更加重视保护木构建筑。因此,研究中德木构建筑体系以及各自的特征,将对未来木构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借鉴意义,具有实践运用价值和启发性。1 中德传统木构民居建筑历史演变1.1 中国大木作建筑历史大木作是中国木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檩、枋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2期2022-02-26
- 古建筑槛窗木构架抗震性能及损伤等级评价
卯节点框架、空间木构架等方面。在榫卯节点方面,吴洋等[2]对不同拔榫程度的燕尾榫节点框架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静力作用下梁跨中荷载与挠度的变刚度线弹性力学模型。郭婷等[3]对西南传统民居穿斗式木结构穿销中节点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研究了两类节点的力学性能。郇君虹等[4]研究了扁钢加固半榫、透榫及燕尾榫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榫卯节点加固方式,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斗栱节点方面,Tsuwa等[5]制作了3种不同尺寸的斗栱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 2022年2期2022-02-24
- 唐代殿堂型木构架抗侧力性能影响参数分析
型构造特征,且对木构架整体受力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唐代殿堂型木构架中铺作层构造、柱脚、柱头连接节点以及屋盖荷载等影响参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者们针对斗栱及铺作层[1-5]、柱头、柱脚[6-7]连接及屋盖荷载作用[8-9]进行了相关研究。隋等[1]通过对单朵斗栱、双朵斗栱及四朵斗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发现其滞回面积饱满,表明铺作层具有良好的耗能作用。贺俊筱等[6]通过对木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其滞回耗能、抗侧力性能及刚度退化规律等特性。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 2022年2期2022-02-24
- 长沙靖港古镇传统木构古建新型防火规划设计
30023)传统木构古建作为见证百年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遭受淡化,存在年久失修或缺乏管理、结构木料干燥和脆弱极易燃烧等问题,木构古建防火在全世界均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木构古建在我国分布很广,且不同区域有不同类型,南方以徽派建筑最为有名,分布极广;北方传统木构古建类型更是多样,明清宫殿建筑、四合院民居风格都是其中典型代表。这些传统木构古建保留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内涵,具有珍贵的文化历史价值,是全人类文化瑰宝[1],但世界各国传统木构古建却屡
湖南包装 2022年6期2022-02-11
-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数字化传承教改研究与实践
——贵州凯里学院
)0 引言“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2006年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经济发展的大潮影响下,其传承面临困境,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同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高雷基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状况,对侗族鼓楼和风雨桥的造型艺术、设计和建筑形态展开研究[1]。赵巧艳认为现阶段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存在功利性、封闭性、程序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建筑营造技艺面临濒危、衰减、变异和消失的困境,应进行整体性、活态性和需求性保护[2]。随着信息技术的
福建建筑 2021年2期2021-12-03
- 山西阳泉战国大型木构古井
井为平面九边形的木构支护结构,残深9米,上口内径4.5米。井壁四周由两端加工成原始榫卯结构的柏木相互搭接成闭合的九边形后逐层垒砌。为增强稳固性,垒砌过程中榫头朝向逐层更替,现存38层。根据现场分析推测该井是自上而下分段砌筑:即下挖一定的深度,砌筑木框进行支护,随后再下挖、支护。井内出土大量筒板瓦残片及经过加工的木构件,推测当时井上方有井栏、井亭之类的建筑物,经过拼合实验可以复原出井栏的砌筑结构。根据木构件测年数据综合判断,古井的砌筑时代为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
大众考古 2021年4期2021-10-12
- 传统民居抬梁式木构架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
区别于南方穿斗式木构民居,北方传统村落木构民居主要为“四梁八柱”结构,采用五檩硬山木构架,柱上托五架梁,梁头托两檩,金瓜柱托三架梁,梁头再托两檩,脊瓜柱托脊檩,梁柱采用馒头榫节点连接. 该类做法类似殿堂木构建筑的抬梁式作法,但没有铺作层、抱头梁、穿插枋,木材用料小且普通,其建筑尺度小,开间数少进深也小, 建筑形式单一,远远不及大式建筑工艺精湛、做工考究、规模宏大与群体组合方式多样. 但该类房子作为传统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始村落,缺乏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7期2021-07-14
- 某砖木结构房屋修缮加固案例分析*
墙体厚度:立帖式木构架半砖墙、内墙一般为110mm,南北外墙、2层东西山墙为220mm,底层东西山墙为340mm,±0.000m以下墙体厚度为340mm。楼屋面主要采用木楼盖,晒台区域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屋顶为坡屋顶,自上而下依次为:青瓦、油毡、砖望板、木椽子、木檩条。房屋1层平面布置与剖面如图1,2所示。图1 1层平面图2 房屋剖面1.2 结构概况房屋竖向由砖墙、立帖式木构架共同承重,外围由砖墙承重;内部主要由木柱及木梁构成的四柱立帖式木构架承重,木柱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5期2021-06-24
- 福建合院式传统民居正厅木构架类型演变及其分布
究较多, 而对于木构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个特定地区或城市, 缺少对整个福建省的系统梳理和研究. 传统民居平面空间组织的类型和演变, 能够准确反映居民的生活习惯, 而木构架的结构做法更能体现营建的工匠流派[2].本研究通过梳理《营造法原》[3]《鲁般营造正式》[4]的木构架样式类型, 结合实地调研、 测绘和分析, 以正厅的横剖面木构架为对象, 系统性地对其类型化, 厘清各地区正厅木构架演变规律和地域特征, 揭示各类型正厅木构架的分布特点. 以期为福建传统民居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16
- 宋代殿堂木构架动力响应的非线性变参数时程分析
的载体,宋代殿堂木构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遗存的宋代殿堂木构架弥足珍贵,然而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木构架存在诸多残损和隐患。为了使历史遗存得以延续,对宋代殿堂木构架的结构特性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迫在眉睫。地震是宋代殿堂木构架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探究宋代殿堂木构架在水平加速度下的动力响应,能够为宋代殿堂木构架抗震能力的评估、现状结构的修缮以及立足于木构架自身特性的结构加固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近年,诸多学者对宋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5-21
- 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数字化传承现状分析
——以凯里学院为例
了民族高校对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数字化传承的必要性,探讨了民族高校对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数字化的步骤,以达到促进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之目的。1 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数字化传承的必要性十九大以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少数民族非遗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民族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任,其在非遗传承与创新方面具有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地缘关系等方面的优势,是非遗传承的主力军。 民族地区高校对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数字化
重庆建筑 2021年3期2021-03-31
- 桂北侗族木构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散布着较多的木构建筑,如鼓楼、风雨桥等等。这些侗族的木构建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凝聚了众多少数民族工匠们的心血,是中华民族伟大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今社会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 侗族木构建筑的特点与传承方式1.1 侗族木构建筑的特点1.1.1 建筑设计的特点侗族木构建筑,以对称式榫卯结构为主框架,多为低层木构结构。目前还保留的侗族聚落中,多以干栏式民居为主。民居的下部镂空,以简单的木板作为围栏,里面放养牲口或者放置杂物;上部则为人们的居住空间,以
福建茶叶 2020年4期2020-12-22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重型木构建筑创作解析
积极地推动了现代木构建筑的发展[4-6]。尽管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现代木构建筑的发展却明显落后[7-8]。然而,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重木在不同功能、不同体量、不同高度的建筑中均得到广泛应用[9-10]。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作为全球顶级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和最顶尖的20 所公立大学之一,是最早采用重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国际高校。同时,其作为推动加拿大绿色建筑的先行者,校园建筑应用大量木
世界建筑 2020年11期2020-11-21
- 木材,再次流行起来
从美国到加拿大,木构高楼纷纷涌现。2016年,位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7层高楼T3落成,成为美国当今最大的大型木构建筑;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学生宿舍楼Brock Commons Tallwood House高53米,2017年建成时,创下了“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的纪录;这个记录很快被2019年完工的挪威Mjostarnet大楼超越了,它高85.4米;尽管如此,斯德哥尔摩还在计划修建一栋41层、133米高的木构大楼Tratoppen。A01
第一财经 2020年11期2020-11-11
- 徽派木构古民宅结构分析
——以棠樾某民宅为例
)1 引 言徽派木构古民宅的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多以半榫和透榫的形式进行拉结。其做法都是榫的穿入部分的长度至柱中部位,半榫相较于透榫的结构作用较差。为了防止拔榫现象的发生,节点处多采取设置“关键”、替木或雀替的办法予以解决。对既有材料的掌握和组织实施,使得中国建筑营造对于木结构的应用愈加娴熟至炉火纯青,其成就令后人难望其项背[1]。2 节点受力分析及其建模2.1 节点计算模拟徽派木构古民宅木构件的榫卯节点是半刚性连接,其变形介于铰接和刚接之间。本文以棠樾某民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11-10
-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
同环境,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逐渐形成了不同结构方式的房屋类型,主要有抬梁、穿斗和井干3种方式。抬梁式抬梁式又称叠梁式,即沿房屋进深方向立柱,柱上架梁,梁上安置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自下而上,逐层缩短并加高至屋脊,构成一组木构架。继而在相邻木架间架檩,檩上布椽,面阔方向以枋连接,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构架。抬梁式木构架属于梁柱结构体系,由柱、梁、檩、枋四大类基本构建组成,由层层叠起的梁和柱来传力,受力合理均匀,传力途径清晰明确。这种形式可根据需要采用跨度大的梁,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0年4期2020-04-25
- 看传统木作的力量:K11建筑艺术节启动“木构复兴”展
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及分展策展人左靖策划的“木之迷思”当代艺术分展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及购物中心空间呈现。本次活动由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建造学社及新世界中国联合主办、李翔宁策展。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以传统木构为轴心,致力于在上海主城区一个富有日常生活气息的环境中,借由数十位建筑大师及非遗传承人的文化力量,完成一次中国传统木作与生活方式的复兴。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现场自从民国营造学社式
ViVi美眉 2020年5期2020-04-01
- 墙倒屋不塌的秘密
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木构架建筑体系。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修建,先在台基上立柱,在立柱上架横梁,最后在横梁上铺设屋顶。屋顶重量由梁传给柱子,再由柱子传到地面。柱子之间的墙壁,无论是土、石或砖,都不承重。因此地震来袭时,即使墙倒了,只要柔性连接的木构架不发生断裂,整个建筑就不会倒塌,体现出了以柔克刚的文化内涵。“墙倒屋不塌”就是民间对木构架建筑优越抗震性能的生动描述。那么,承担房屋全部重量的木构架是如何构成并发挥抗震作用的呢?这就需要从古代建筑三段式结构的角度来分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0年3期2020-03-19
- 木之建构*
——性能化与自动化实践
追求则推动了现代木构建筑的发展[1]。21世纪飞速发展的运算化设计(Computational Design)方法与数控建造(Digital Fabrication)技术[2]开始从本质上改变建筑的物质构成与设计理念,如机器人3D打印建筑[3]。逐渐完善的数字技术正在推动木结构的造型、结构、构造、制造的创新,生成设计、机器人建造、拓扑优化(Topology Optimization)等方法与木结构设计相结合,推动现代木构走向性能化、自动化、智能化。1 数字
建筑技艺 2019年9期2019-11-27
- 木构建筑的抗振动模型设计与仿真*
[1-3].中国木构建筑结构自古代起,以其独特性,进行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在广大地区广为传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建筑体系,成为东方建筑文化的代表[4].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古代木构建筑荡然无存,只有一小部分的木构古建筑遗产保存较好.随着岁月流逝,木构古建筑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保护、加固和维修这些木构古建筑迫在眉睫[5-7].由于古代木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上占据着主要地位,其防震技术是非常独特的,对其进行抗振动模型设计,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7-19
- 山西木构穿越时空的匠心
观天下,绝大多数木构建筑不可避免地消亡在干百年风雨的洗礼中,而有着“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以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为古建的留存提供了诸多有利因素。尽管唐前所建无一幸存,但从唐朝至中华民国,不同时期的木构遗存在山西仍保有可观的存量,全中国近八成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都存于山西。它们星罗棋布于三晋的山间乡野,如一个个标本绵延着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脉络,但也如所有事物一般,终将化为微尘和记忆。截止目前,山西登记在册的古建筑共18418处,其中木构建筑达9053处。元代以前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9年1期2019-05-14
- 4个大型木构建筑,展望美国城市的未来
设计需求的时候,木构建筑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技术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卷土重来。虽然在现代主义时期人们普遍忽略了这一点,但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与巨型木构建筑有关的进步非常多。仅在2018年,日本宣布计划在2041年前在东京建造一座超高层木质摩天大楼,而欧洲大陆也已经计划在荷兰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并在挪威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木质塔楼。大规模木材作为未来可持续城市主导材料的潜力于整个2018年期间在美国获得了关注。不断发展的法规和越来越多的木构建筑正在激励着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3期2019-03-27
- 古建木构架大位移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加载同步装置及应用
是存在的。在古建木构架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同样的三个问题摆在面前,第二个问题通过研制位移计得以解决,一、三问题解决不了,经过反复论证和计算,最后自制了一套古建木构架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加载装置,竖向荷载采用配重加载,通过试验认为基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本文仅介绍在古建木构架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中解决的第一个问题。1 加载同步装置的计算古建木构架(按宋代《营造法式》[1]七等材设计)大位移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加载同步装置[5-6]的计算,如图1所示。图2为双刀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3-13
- 基于能量方法的江浙地区抬梁式及穿斗式传统民居木构件重要性分析
坏。本工作以传统木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选择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典型结构类型,对构件重要性研究进行探索。构件的重要性通过构件功能对结构整体性能的贡献及影响来进行评价,它取决于结构的力学性能、荷载工况和评价指标。柳承茂等[1,2]将构件失效后对整体结构的影响面积作为评价指标。张雷鸣等[3]深入研究了结构系统的拓扑关系以及刚度分布,得到了重要性层次的计算方法。以上早期的研究所得的结果均与荷载作用无关,而构件重要度除了受几何和刚度分布等特性的影响,荷载工况也是重要的影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年3期2018-11-22
- 廊桥遗梦
,仰望桥底那由短木构巧妙搭接组构而成的大跨,一种工匠智力与结构尺度产生的绝美令人惊叹。之后的七八年间,设计师专程或路过,叉进行了多次重访。2016年,其中的薛宅桥在设计师团队最后—次到访不到一个月后不幸毁于台洪。出于对廊桥这种中国传统工匠技艺与短构大跨木结构之美的敬意,工作室在接触徐州万科未来城项目之前,就已经将这种结构体系制作成手工模型学习,并且希望有机会能在合适的项目里再现这种木构之美。因此,在这个既具备单一大空间的展示性,又需要通过建筑语言对万科的价
设计 2018年18期2018-11-19
- 浙江木构传统民居空间及地域特性的初步探析*
研究关注浙江传统木构民居,从自然环境及地域的山水格局出发,通过木构民居资料收集和地方调研得到的数据,比较探讨木构民居的形态与对应地域的空间特性,以及思索区位等要素对民居和村落的留存影响,为揭开浙江木构民居的朴实面纱,积累更多的数据和经验。以上的民居主要指:在中国范围内长期发展,并在明清时期基本定型的居住类建筑,它生成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受自然环境影响,还受社会复杂的文化因素条件制约,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计灵活、功能合理、构造经济,具有浓厚地方风格的
中国名城 2018年10期2018-11-06
- 木构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措施浅析
白蚁防治已经成为木构古建筑保护的重要内容。1 白蚁对木构古建筑危害的特点分析白蚁的生存需要有三个必要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食物。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区域最适宜白蚁滋生繁衍。木构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有着白蚁生存所需的丰厚食物来源。所以木构古建筑是否会遭受白蚁的危害就取决于湿度和温度这两个要素。一般这些情况下会出现白蚁危害。①木构古建筑中有空调、暖气等取暖设备,冬季温度比较高。②建筑紧邻夹道、天井等无法顺畅排水,并且容易积水的露天空间。③古建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7期2018-02-14
- 唐代木构建筑在山西
唐代木构建筑在山西南禅寺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此言不虚。目前为止,国务院已公布的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4296处,在15万多平方公里的三晋大地上就有452处,位居全国之首。山西的文物拥有量亦居全国之首,占比高达全国文物量的70%之多。我国古代建筑大多以土木结构居多,而木结构古建筑保存不易,流传下来最为难得。目前,较为公认的中国现存的四处唐代“全木构建筑”就全部位于山西境内,分别是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天台庵正殿、广仁王庙。相比周边
支部建设 2017年30期2017-11-01
- 模块化SIPs在贵州传统木构民居改良中的应用∗
日益突出,一些以木构建筑为传统住宅的村落也逐渐由砖混建筑取而代之,千村一面,极大地破坏了传统村落的特色风貌,这些问题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尤为突出。因此寻求一条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保护和谐发展之路显得尤为迫切。为提升农村宜居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住建部提出了“探索绿色农房建设方法和技术”、“绿色建材下乡”和“推广乡土绿色建筑”的任务。如今,现代木结构技术逐渐成熟,为传统木构的修缮与改良提供了许多新思路。贵州传统木构民居在保温节能、防火、抗震等方面亟
林产工业 2017年11期2017-04-26
- 宋式木构屋盖自重及材份制相似关系
了4种试验用宋式木构足尺及比例模型并确定了相应的屋盖形式;因屋面瓦和铺衬在雨雪天吸水而使屋盖重量加大,提出了考虑使用期和施工期不同工况计算屋盖重量;分析了《营造法式》中黄松与华北落叶松的关系,引入应县木塔柱轴力并与实际计算的屋盖重量对比,初步推定了《营造法式》中各材等间按照确定的相似准则在荷载效应上存在对应关系。结果可为计算宋式类似木构屋盖重量提供借鉴,为进一步探索材份制中的相似关系和木结构模型相似系数提供参考。关键词:材份制; 木构; 屋盖自量; 工况;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6年5期2016-11-30
- 从木构源流到空间特征
张翼日本木构与现代空间打破“盒子”西方的建筑布局,从现代主义开始走向自由。1933年,在以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为首的现代主义巨匠们的努力下,“空间”的概念被写进了《雅典宪章》,“传统盒子的解体”与“空间连续性”其实是同一描述的一体两面,前者描述了操作的机制和它所颠覆的传统,后者则描述了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要达成的效果。“盒子”是西方的传统,它基于至迟自迈锡尼以来就在欧洲占主流地位的砖石砌筑技术。这样的建筑通常是墙体承重的——要想做成石头框架,就不得不尽可能缩小
建筑技艺 2016年8期2016-05-14
- 广西侗族木构建筑技艺的传承研究
谢劲松广西侗族木构建筑技艺的传承研究罗薇丽 谢劲松侗族木构建筑既有传统风格,又有自身独特性,其主要采用手工的方式,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越来越大,如侗族木构建筑技艺等传统技艺,正濒临消亡的危险。为此,加强对此种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不仅关系着自身,还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研究,简要分析传承特点、传承机制进行,剖析当前
中华建设 2016年9期2016-02-04
- 桂林传统建筑木结构构筑技术地域性特征浅析
类型主要有插梁式木构架、穿斗式木构架与硬山搁檩式砖木结构这三种。民居中多采用穿斗式木结构与硬山搁檩式砖木结构;大型公共建筑中则多采用插梁式木构架。2 插梁式木构架插梁式木构架在桂林传统大型公共建筑上应用较多,民居中一般不会用到,其结构是穿斗式木构架与抬梁式木构架这两种结构形式的结合,其结构特点是屋面檩条下面都承接有一根柱子,每一根非落地柱都接在下部木梁上,大梁则是插入落地柱柱身。由梁传递上部荷载,其组装与施工方式类似于抬梁式木构架。1结构所选用的落地柱直径
江西建材 2015年11期2015-08-15
- 再议哈尔滨江畔公园饭店
景下,梳理跨文化木构建筑遗产的特征,为长期地修复策略提供建议。关键词:哈尔滨江畔公园饭店;木构;中东铁路;满洲建筑杂志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8-52(7)1898 年沙俄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哈尔滨迎来转机,它是中国最先步入国际化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本文分析的是一幢坐落于原中东铁路松花江站场旧址,现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公园内,历经76年风雨依然原址、原功能使用的木结构建筑——江畔公园饭
中国名城 2014年8期2014-08-27
- 穿斗式木构架抗震特性分析
0092)穿斗式木构架抗震特性分析黄 舜*傅宇光(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对穿斗式木构架结构部件组成、房屋结构尺寸设计、施工工艺、结构受力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斗式木构架房屋的抗震计算模型,进行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时程动力计算,研究并分析了此类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穿斗式木构架最大位移响应是随着榫卯节点刚度的增加而减小的,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增大,榫卯节点刚度变化对木构架中柱柱顶位移峰值的影响也逐渐增大。穿斗式木
结构工程师 2014年1期2014-06-12
- 木构古建筑消防技术保护体系分析
俊【摘 要】 “木构古建筑保护”及“消防安全”这两个部分内容构成了整个木构古建筑消防技术保护体系,本文在分析了古建筑火灾危险性的前提上,根据消防安全的现状,制定了不同的隐所患需要采取相应整改方式,并通过管理制度及技术措施的不断完善,来逐步提高古建筑抗御火灾的能力,以此来达到构建起现代消防技术在木构古建筑体系的目的。【关键词】木构;古建筑;消防保护0.引言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以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9期2013-06-04
- 中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机制研究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各个构件之间一般采用榫卯构造连接,作为中国乃至东亚木构建筑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对榫卯的科学认识是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体系结构机制的关键。作为一种节点方式,榫卯既承担着木构体系中力的传递与分配的秩序,也影响着结构整体的稳定。中国传统木构体系中的榫卯节点可以从木构件交接的构造方式分为水平与水平构件交接、水平与垂直构件交接,垂直与垂直构件交接,水平与倾斜构件交接几个大的类型,但如同木构体系呈现的复杂形态一样,从体系性、时代性和地域性而言,榫卯
科技传播 2012年2期2012-07-05
- 简谈中国古代建筑
军摘要: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始见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并与后来发展的砖石建筑共同组构了中国古代建筑构造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的木作结构和整体建筑构造样式,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造样式,彰显了中华各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特色。本文就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和砖石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建筑构造特征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作简略研究。关键词: 木构架建筑砖石建筑木作结构 构造样式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中国古代建筑从原始社会时期发展至清代时期,历经了几千年的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