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细胞

  • 松果体区囊性占位的影像诊断思维
    。术前诊断为生殖细胞肿瘤。图1 a)、b)CT 横断面示病灶呈囊实性密度,见松果体钙化,三脑室和侧脑室扩张(箭)图2 a)、b)MRI 平扫T1WI 横断面示松果体区病灶实性部分呈略低信号,部分区域呈高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边界较清晰(箭);c)T2WI 示病灶实性部分呈低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 高信号(箭);d)FLAIR示病灶实性部分不均匀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低信号(箭);e)DWI 示病灶实性部分呈稍低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箭);f)增强T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6期2023-01-12

  • 240 例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分析
    原发的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extragonadal germ cell tumors,EGCT)是指发生于卵巢或睾丸外的生殖细胞肿瘤,通常发生于中线位置,如中枢神经系统、纵隔、腹部、骶尾部等,也有少部分发生于腹膜后等部位,该肿瘤非常少见[1]。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类型包括成熟性畸胎瘤、生殖细胞瘤、混合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不成熟畸胎瘤、胚胎性癌、绒毛膜癌等,除成熟性畸胎瘤外,其他为性腺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1-06

  • 不同病理类型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
    2)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约占全部生殖细胞肿瘤的1%~3%[1],好发于青少年,发生于老年人群者不足2%[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主要病理类型为成熟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后者包括卵黄囊瘤、非成熟畸胎瘤、胚胎癌、绒毛膜癌及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等。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法不同[3-4],术前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10期2022-10-25

  • 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林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瘤临床较为罕见,是一种生殖细胞起源的肿瘤,尚未发生分化,很难看出其来源。此类细胞瘤临床诊断难度大,且致死率较高,常见于儿童以及青少年,主要累及0~6 岁和10~12 岁两个峰值年龄段。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瘤由于个体不同会呈现较大差异性,如地理性位置性别等方面。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瘤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之间同样差异性较大,如东亚国家相较于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明显较高。此类细胞瘤的好发区普遍被认为是松果体区,鞍上区次之。按照世卫组织的分类标准,在中枢

    保健文汇 2022年8期2022-08-27

  • 儿童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30例临床分析
    034)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22%~3.00%,好发于松果体区与鞍区[1]。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又称为异质性生殖细胞瘤,非常少见,约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5%~10%[2]。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早期症状轻,易误诊或漏诊,晚期肿瘤常伴脑脊液播散,如果延误治疗或晚期治疗常导致不可逆神经功能障碍[3]。此外,生殖细胞瘤对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敏感,联合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4],因此,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2期2022-04-11

  • 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关于泌尿生殖道癌分子病理学诊断共识Ⅳ: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分子遗传学检测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肿瘤[重点是生殖细胞肿瘤(GCTs)]。会议前先在其成员中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深入了解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s)的诊断和ISUP(2014)免疫组化指南的使用情况。在会前调查的基础上,用于GCTs和原位生殖细胞肿瘤(GCNIS)诊断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包括OCT3/4、胎盘碱性磷酸酶、D2-40、SALL4、CD117和CD30。分子检测特别是12p拷贝扩增,对于区分非GCNIS和GCNIS相关的GCTs,以及对确定原发和转移病变是否生殖细胞起源有非常重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12-23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germ cell tumors,CNS GCTs)在东亚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地区,占所有儿童脑肿瘤的11%~15%[1-4]。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不同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水平、病理学分型、影像学特点而有所不同。放疗是CNS GCTs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放疗对于儿童患者存在远期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远期副作用更加明显,包括认知下降、生长发育迟缓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1年5期2021-12-03

  • 哺乳动物卵巢储备形成中的DNA损伤修复
    形成过程中,生殖细胞处于DNA复制增殖和减数分裂重组的活跃期,易发生各种DNA损伤导致卵泡丢失。卵泡大量丢失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并与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不孕和卵巢早衰等多种疾病相关[2]。在原始卵泡形成过程中,各种DNA损伤修复途径对维持生殖细胞基因组稳定有重大意义,也是保证充足的卵巢储备以维持女性生育能力和产生健康配子的重要机制。生殖细胞的发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1年5期2021-10-08

  • 联合放化疗对基底节区生殖细胞肿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类异质性肿瘤[1],最常发生于松果体区及鞍上区。位于基底节区的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颅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10%[2],存在影像学不典型,易误诊,肿瘤易播散或转移的特点。该种疾病较为罕见,相关预后因素被认识普遍不足。生殖细胞肿瘤可分为生殖细胞瘤及非生殖性生殖细胞肿瘤[3]。生殖细胞肿瘤可根据肿瘤标记物及典型的临床、影像特征进行诊断[4]。目前对于生殖细胞类肿瘤临床上多采用先放化疗,根据放化疗疗效决定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5-25

  •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疗分析:12例报告并文献学习
    关键字:颅内生殖细胞瘤;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放射治疗;化疗0 引言颅内生殖细胞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 ICGCTs)是一种原始胚胎细胞来源的脑肿瘤,发病率较低。ICGCTs在病理学上分为生殖细胞瘤(germinoma)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 NGGCTs)两种类型[1]。ICGCTs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10岁~20岁高发,男女比例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2021-05-08

  •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为四类,其中生殖细胞肿瘤44 例,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32 例,神经胶质肿瘤26 例,脑膜肿瘤11 例。1.2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常规MR 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6 例行DWI 扫描,21 例行MRS 扫描。MRI 检查:采用GE3.0T/Signa HDxt、GE1.5T/Signa HDxt、Philips3.0T 及Siemens1.5T 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部线圈,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0.2mmol/kg)。其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4期2021-04-27

  • 颅内不典型部位多发生殖细胞瘤1 例影像诊断并文献回顾
    。病理结果:生殖细胞瘤。a、b 图示病灶在T1WI 上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c、d、e 图示延髓左侧、第四脑室左侧病灶T2WI 呈稍长/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位于延髓左侧者见片状囊变。f图病理切片显示为生殖细胞肿瘤。3 讨论颅内不典型生殖细胞瘤是指发生在松果体和鞍区以外颅内其他部位的生殖细胞肿瘤,其中基底节多见,也可发生在脑叶、脑干、侧脑室、垂体等部位[3]。生殖细胞瘤发病机制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内胚层分化的原始生殖细胞移行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5期2020-07-27

  • 真两性畸形伴隐睾原位生殖细胞肿瘤合并性腺母细胞瘤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形伴隐睾原位生殖细胞肿瘤合并性腺母细胞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材料和方法一、 收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真两性畸形伴隐睾原位生殖细胞肿瘤合并性腺母细胞瘤1 例,对留存切片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石蜡制片,进行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 两步法),进行光镜观察。一抗分别购自上海长岛公司或上海基因科技公司;二抗为GTVision 抗鼠/ 兔通用型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基因科技公司。结 果一、临床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0年3期2020-07-17

  • 51例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薄层增强MR及临床特征分析
    郑奎宏颅内生殖细胞瘤是属于生殖细胞肿瘤的一类恶性肿瘤[1],好发于中线结构,多见于松果体及鞍区、侧脑室周围,基底节丘脑区少见,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绝大多数为男性,女性少见[2]。其极易发生脑脊液种植,并对周围结构进行侵犯,但对放疗十分敏感,早期准确诊断对治疗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51例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及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本组51例,其中男39例,女12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年3期2020-06-29

  • ARL4C 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11)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占全世界男性新诊断癌症的1.0%~1.5%,其发病率在过去20 年中呈上升趋势,是14~44 岁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约占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瘤的90%~95%,约有50%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组织学类型为精原细胞瘤,另外约50%的患者被诊断为有各种类型的非精原细胞瘤或混合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在初次诊断时大约30%的患者已经发生了转移性病变[2]。尽管手术和顺铂化疗的结合使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大大增加,但耐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6-15

  • 三氧化二砷抑制秀丽线虫生殖细胞肿瘤样增殖
    殖分化,但其生殖细胞终身保持分裂分化能力,并受到保守的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秀丽线虫cep-1是其唯一的p53基因,该基因在辐射诱导的生殖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8]。秀丽线虫gld-1基因在卵子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秀丽线虫gld-1(q485)突变导致生殖细胞不受调控地增殖,从而导致虫体提前死亡[9]。因此,携带gld-1(q485)突变的秀丽线虫生殖腺具有肿瘤样增殖,成为研究肿瘤细胞增殖和调控的可替代模型。本文以具有单一p53样基因的秀丽线虫为对象,研究

    生物学杂志 2020年3期2020-06-12

  • 基因编辑的禁与放
    向于禁止编辑生殖细胞基因,但是可以有条件地编辑体细胞基因。理由比较充分。首先,生殖细胞具有遗传和扩散两个特征,对其编辑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体,而且涉及无数的后代和相关人群。其次,编辑生殖细胞基因会破坏基因的多样性。一些致病基因虽然导致人患病,但它们也可能帮助人抵御其他疾病,或维持一些特定的生理功能。如果编辑生殖细胞基因,就很有可能动机是好的,但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甚至对人类造成永久性伤害,并可能改变人类的演化方向。基于这些考虑,目前世界上有30个国家制定了直接

    百科知识 2019年22期2019-11-20

  •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生殖细胞肿瘤八例临床病理分析
    神经系统原发生殖细胞肿瘤(CNS germ cell tumors,CNS GCTs)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包括生殖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癌、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与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一样,CNS GCTs 几乎都发生于中线结构,包括松果体和蝶鞍区,第三脑室和下丘脑。该类肿瘤比较罕见,其中生殖细胞瘤预后较好,胚胎性癌,卵黄囊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预后欠佳,5 年生存率最低,大约44%[1]。提高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文献对8 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1期2019-11-19

  • 鞍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
    鞍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A.轴位T2WI; B.冠状位增强MRI; C.病理图(HE,×100)患儿男,13岁,以“间断发热、头痛、呕吐3月余,加重3天”入院。患儿于2岁时跌落伤后反复癫痫发作(口服抗癫痫药3年,停药未再复发),智力低下。入院后查体未见异常。脑CT:鞍区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欠均匀,大小18.5 mm×13.2 mm,边界尚清,鞍背稍变薄,鞍窝下陷,周围骨质未见明显破坏,考虑垂体瘤。脑MRI:鞍区见不规则团块状长/短T1混杂T2信号,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10期2019-10-24

  • 两种常用氯氰菊酯对秀丽隐杆线虫生殖发育影响的信号转导通路
    动物,以线虫生殖细胞凋亡、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作为生物检测终点,开展两种常用氯氰菊酯α-CPM和β-CPM作用于机体的生殖毒性效应,并探索生殖损伤发生的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相关作用机理,为评估α-CPM和β-CPM暴露的健康危害性提供理论研究数据。1 材料和方法1.1 线虫品系与培养N2 Brisitol野生型。ced-3(mt1522)、ced-4(mt2547),属于 caspase缺失,缺乏生理性细胞凋亡和遗传性诱导的生殖细胞凋亡。cep-1(jr1279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9期2019-10-08

  • 温度和白消安对星点东方鲀成鱼生殖细胞枯竭的影响
    les)成鱼生殖细胞发生的影响,设置32 ℃高温组、32 ℃高温-白消安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的生长、存活率以及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高温-白消安组的体重、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在90.9%以上。高温-白消安组对生殖细胞的凋亡作用比高温组更加明显,卵巢基本看不到正常的生殖细胞,且有大量的吞噬作用造成的黄褐色沉积,生殖细胞凋亡造成的空白面积比例要显著地高于高温组(P关键词:星点东方鲀(Takifugu niphobles)

    河北渔业 2019年7期2019-08-27

  • 颅内生殖细胞瘤患儿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0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瘤是起源于颅内原始生殖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其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约40%的患者发病于14岁前[2],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及髓母细胞瘤,居儿童颅内肿瘤的第3位[3]。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瘤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及鞍上区[4],依据病理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由于肿瘤生长位置特殊、毗邻结构功能重要,颅内生殖细胞瘤手术切除难度大,早期常无法取得病理学诊断[5],因此通过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颅内生

    癌症进展 2019年12期2019-07-12

  • 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策略选择
    类型主要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由于生殖细胞瘤易于种植转移,且对放射治疗敏感,因此外科治疗方式也不同[1]。生殖细胞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或活检后一般要给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而非生殖细胞瘤显微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本文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6~23岁,平均14.6岁,病程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2019-07-11

  •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言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mixed germ cell-sex cord-stromal tumors, MGSCT)是一种非常少见、与一般性腺母细胞瘤不同的肿瘤。在2014版的WHO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已将非性腺母细胞型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归入为未分类混合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1]。该肿瘤含有两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具有完全不同的胚胎起源,比由相同细胞组成的性腺母细胞瘤少见得多。疾病预后与所含的生殖细胞的类型有关,易在临床病理诊断中误诊

    肿瘤防治研究 2019年1期2019-01-29

  • 原发性纵隔混合型恶性生殖细胞瘤1例
    隔混合型恶性生殖细胞瘤 A.CT平扫; B.CT增强扫描动脉期; C.CT增强扫描静脉期患者男,18岁,以“无明显诱因右侧胸痛伴呼吸困难5天”入院。查体:体温36.9℃, 脉搏84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2 mmHg/80 mmHg;双肺叩诊音清,听诊左肺呼吸音清、右肺稍弱;未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胸部CT:前纵隔见6.8 cm×6.2 cm肿块,CT值42~72 HU,与心包分界欠清,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图1);CT诊断:侵袭性胸腺瘤。行胸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7期2018-07-19

  • 生殖细胞瘤伴骨转移一例报告
    癌细胞,倾向生殖细胞瘤,免疫组化表达显示:Ki-67(+70%)CK-pan(±),CD20(-),CD3(-),SALL4(+),CD117(NS),PLAP(-),Oct3/4(-),重复CD117(-),CD30(-),AFP(-),HMB45(-),Vimentin(-)。由于免疫组化表达不典型,3 d后再行支气管镜检查并送检病理,病理结果:结合免疫组化符合生殖细胞瘤;免疫组化:Ki-67(+90%),CK-pan(±),TTF-1(-),CK7(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8年1期2018-03-12

  • 两个爸爸也能生娃?我国科学家创奇迹
    制造小宝宝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卯子就是分别属于爸爸和妈妈的生殖细胞。这些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除了功能不同、长相不同外,它们含有的染色体数量也不同。在体细胞里,染色体都是成双成对存在的。我们人类的体细胞里有46条染色体,23条来自爸爸,另外23条来自妈妈。当这些体细胞需要复制自己,从一个体细胞变成两个体细胞Bj,染色体也会复制一次,然后再分配进两个小体细胞里,从而保证每个小体细胞都有跟原来一样的染色体数量。但是,负责生殖的生殖细胞就有点不一样了。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8年12期2018-02-22

  • 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肿瘤科)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GCTs)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胚胎性的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2%~3%[1]。IGCTs多见于儿童以及青少年,20岁以下的病人占IGCTs总数的60%~70%[2]。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IGCTs分为颅内生殖细胞瘤和颅内非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肿瘤(NGGCTs)。后者进一步分为畸胎瘤、胚胎癌、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颅内生殖细胞瘤占IGCTs 65%~75%[4]。该肿瘤常发生于松果体

    精准医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02-12

  • 多能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外诱导分化为生殖细胞[2],但是,人ESCs的建立需破坏早期胚胎,将其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存在伦理及技术限制等诸多制约[3]。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出现为解决以上难题提供了可能。iPSCs是多能干细胞的一种,通过在体外向成体细胞中导入与ESCs多能性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诱导其重编程,可得到iPSCs。2006年,日本科学家首次将四种转录因子Oct3/4、Sox2、Klf4 和c-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8年4期2018-01-16

  • 儿童及青少年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及青少年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夏正荣,刘 明,曹雯君,郑 慧,李玉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92)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不同部位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的特点。结果:7例(16%)位于松果体区,均为男性,平均1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71%),3例行CT平扫,显示等高密度含钙化的类圆形肿块,MRI显示T1WI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8期2017-12-07

  • 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提示生殖细胞瘤为原始生殖细胞起源
    ·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提示生殖细胞瘤为原始生殖细胞起源Fukushima S,Yamashita S,Kobayashi H,etal. Genome-wide methylation profiles in primary 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 indicate a primordial germ cell origin for germinomas. Acta Neuropathol. 2017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6期2017-03-07

  • 《请您诊断》病例114答案: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答案: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周彩红, 黄飚生殖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病例资料患者,男,11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步态不稳伴双下肢乏力,当时未在意,未作特殊处理。4天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行走、站立不能。胸部X线片、脑脊液常规、血生化检查等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头颅MRI示左侧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可见一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边界尚清,大小约67 mm×67 mm。病灶T1W1以稍低信号为主,其内间杂小片状高信号及更低信号,T2W1呈不均匀高信号,

    放射学实践 2016年9期2016-10-27

  • 右侧基底节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一例
    底节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一例田阳, 范国光生殖细胞瘤; 基底节; 磁共振成像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头痛一个月,加重十天入院。患者一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阵发性,每天发作数次,尚可忍受,不影响工作及睡眠,近十天头痛加剧,伴昏迷及恶心呕吐,2015年2月28日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占位性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右侧基底节区见团块状长T1、等T2信号,FLAIR呈等信号,其内可见片状高信号影(各序列均呈高信号),

    放射学实践 2016年5期2016-09-06

  • RT-PCR检测SALL4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LL4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郑君涛1杨丽娟2(1.威海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2.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威海264400)目的研究SALL4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关系,探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基因的功能,寻找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早期检测、诊断的新指标。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卵巢生殖细胞肿瘤、40例卵巢非生殖细胞肿瘤中SALL4的表达,分析SALL4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关系。结果SALL4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无表达,在卵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9-05

  • 大连市皮口海域口虾蛄群体繁殖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腺发育规律和生殖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除7月份以外,其他月份的雌、雄口虾蛄比例与期望值1∶1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χ2=0.500,P>0.05);口虾蛄雌、雄性比为0.79~1.34,全年雌、雄性比平均为1.04± 0.05,雌、雄性腺周年发育变化趋势类似,雄性发育略快,性成熟高峰期均有2个,雌性在5月和11月达性成熟高峰期,而雄性在4月和11月达性成熟高峰期;口虾蛄卵子发生过程分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黄形成前期细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7-22

  • 黄瓜生殖细胞分离及其线粒体DNA的观察与拷贝数定量分析
    69)黄瓜生殖细胞分离及其线粒体DNA的观察与拷贝数定量分析唐绮,蔺祯,高龙,郭雪,王丹阳*(西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摘要:该研究以6~8月上午10点左右摘取的新鲜黄瓜花朵为材料,采用渗透压冲击的方法分离黄瓜生殖细胞,并应用竞争型定量PCR技术测定其线粒体DNA数量,分析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线粒体DNA的变化,以明确高丰度线粒体DNA的来源,为进一步研究被子植物调控线粒体DNA扩增的分子机制

    西北植物学报 2016年3期2016-05-06

  • 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9)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张琴静,覃莲菊,崔毓桂,刘嘉茵*(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南京210029)【摘要】干细胞(SCs)具有在体外分化为生殖细胞的潜能,为研究生殖细胞(GCs)早期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并将为干细胞移植修复生殖功能提供细胞资源。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ESCs/iPSCs)、新生儿附属物来源干细胞(NDSCs)以及成体干细胞(ASCs)向生殖细胞分化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各类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

    生殖医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04-09

  • 基底节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
    节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和胚胎癌)。讨论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第4版(2007年)分类中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生殖细胞瘤、胚胎癌、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畸胎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临床上分为两大类: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2]。生殖细胞肿瘤是由原始生殖细胞向多个方向分化的一组异质性肿瘤。原始生殖细胞向胚胎的体壁细胞分化,称为畸胎瘤;向胚外组织分化,瘤细胞和胎盘的间质细胞或其前身相似,称作卵黄囊瘤;向覆盖在胎盘绒毛表面的细胞分化

    磁共振成像 2015年4期2015-12-13

  • 三脑室生殖细胞瘤1例
    报告·三脑室生殖细胞瘤1例葛信波*杨群福*王风聚*刘振波*孔世奇*张涛*梁超*生殖细胞瘤 三脑室生殖细胞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3%~0.5%,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60%~70%生殖细胞瘤发生在19岁以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肿瘤绝大多数位于松果体区和鞍上区域,仅有2%位于三脑室[1-2]。三脑室生殖细胞瘤非常少见,我们遇见1例三脑室生殖细胞瘤,现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1 资料患者,男,15岁,因“间断头痛、头晕,多饮多尿半月,加重3h”于2014年5月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年12期2015-11-02

  • Stra8在精子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减数分裂前的生殖细胞,它在生殖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中进行穿梭。视黄酸是维生素A的一种代谢产物。视黄酸可促进生殖细胞中Stra8基因的表达。维生素A缺乏小鼠精子发生停滞,生殖细胞退化,雄性小鼠不能生育。目前对于Stra8表达调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视黄酸相互作用的机制,但Stra8在精子发生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键词:生殖细胞;Stra8;视黄酸据统计,不孕不育患者中25%~40%因男性因素所导致,在男性不育症中,85%的患者属于精子发生障碍,表现为精

    医学综述 2015年14期2015-02-09

  •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
    李艳艳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李艳艳目的 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及临床特点, 以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 均行MRI的T1WI、T2WI、DWI、增强序列扫描。结果 鞍区生殖细胞瘤呈较均质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 DWI为高信号, 增强呈较均匀强化;鞍区生殖细胞瘤均有垂体柄增粗达15 mm以上和垂体后叶正常短T1高信号消失;根据肿瘤发生的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2015-02-01

  • 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
    论 著·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方陆雄*俞磊*彭四维*朱明华△徐飞*漆松涛*目的总结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并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对38例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3例,女15例。年龄7~30岁,平均(15.2± 6.1)岁。平均病史约12.6个月。尿崩发生率89.5%,视力改变占60.5%。血浆肿瘤标志物增高14例。24例为生殖细胞瘤,14例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死于手术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年7期2015-01-23

  • 鞍区生殖细胞瘤9例治疗体会
    000)鞍区生殖细胞瘤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30%-40%[1,2],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常因误诊误治,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我院2006-03~2013-11共收治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9例,经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对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治要点进行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7-18岁,平均13.2岁;病史8-39月,平均21.6月。首发症状:多饮多尿7例,视力下降1例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0期2014-11-21

  • 儿童原发性脊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性脊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赵雪臻1,肖 娟1,苟丽娟1,李 冀1,胡明明2,李 明1,王长燕1,王 晨1,王 琳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1儿科2内分泌科, 北京 100730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脊髓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儿童原发于脊髓的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目前国内外未见此类报道,并对儿童原发性脊髓生殖细胞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分析。结果 5岁男孩临床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进行性加重,性早熟,血清及脑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7-19

  • 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连 欣,张福泉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 北京 100730颅内肿瘤;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综合治疗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按病理类型大体可分为生殖细胞瘤(germinoma)、非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NGGCT)及多种成分的混合性肿瘤,其中生殖细胞瘤约占2/3。以往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3-04

  • 双额叶生殖细胞瘤一例报告
    朱建国双额叶生殖细胞瘤一例报告郗红艳 闫海燕 朱建国△生殖细胞瘤;额叶;病例报告1 病例报告患者 男,32岁。主因记忆力减退2个月,发作性肢体抽搐3 d,于2013年5月26号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记忆力减退,以近记忆力为主,并出现记忆力不集中,无大小便失禁,无言语不利,无肢体活动障碍,查头颅CT(发病1周)示双额叶可见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影,右侧为著,右侧脑室旁可见小结节状高密度影,见图1。当地乡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与当地县医

    天津医药 2014年10期2014-02-10

  • 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与MRI诊断
    远星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与MRI诊断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 郑州 451191)李 福 白汉林 刘士梅王远星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或临床试验性放射治疗证实的8例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8例肿瘤均可见鞍上区及松果体区两个病灶共16个病灶,MR表现为较均匀稍长T1、等T2或长T2信号,5个病灶内见多个点状更长T1长T2坏死囊变信号,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瘤周水肿。增强扫描16个病灶中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4期2014-01-21

  • 纵隔生殖细胞瘤34例的CT表现
    021)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是常见纵隔原发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及淋巴瘤,约占全部纵隔肿瘤的12.3%[1]。纵隔生殖细胞瘤包括畸胎瘤、混合型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或内胚窦瘤、胚胎癌和绒毛膜上皮癌。含脂肪和(或)钙化畸胎瘤CT诊断准确性高,而不含脂肪和钙化的生殖细胞瘤及合并自发性破裂畸胎瘤误诊率高,目前国内大组病例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试图总结其CT特征,以

    海南医学 2013年19期2013-09-03

  • 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体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2-3],对生殖细胞的生理特征主要是对条斑紫菜和半叶紫菜进行了研究[4]。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研究PSII对光能的吸收、分配、耗散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快速、准确、无损伤地检测植物光合电子传递能力等“内在性”特征,是光合作用尤其是 PSII功能研究的天然探针[5]。调制荧光技术首先应用在高等植物PSII原初反应和猝灭分析中,是研究光合生理特性的重要方法[6-7],在大型藻类中的应用则较晚,但已有研究表明该技术也能客观

    海洋科学 2013年3期2013-06-26

  • 颅内生殖细胞瘤全中枢放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赵丽娜颅内生殖细胞瘤全中枢放疗患者的护理体会赵丽娜目的 分析总结颅内生殖细胞瘤全中枢放疗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30例颅内生殖细胞瘤全中枢放疗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合理有效的护理下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在症状好转后出院。结论 系统合理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颅内生殖细胞瘤;全中枢放疗;护理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明确, 公认的说法是生殖细胞瘤起源于胚生殖细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1期2013-02-02

  • 原发丘脑区生殖细胞瘤1例
    “左侧丘脑”生殖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D3(T细胞+),CD20(B 细胞+),Ki-67(+90%),PLAP(+),CD117(+),Vinmentin(+++)(图 7)。讨论 生殖细胞瘤是发生于胚胎生殖细胞的肿瘤,对放疗敏感,约占颅内肿瘤的0.5%~2%。发生于基底节区及丘脑者少见。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4%~10%[1-2],绝大多数为男性。肿瘤多呈球形,呈浸润性生长或沿脑室壁匍匐生长,可有坏死、囊变、出血和钙化,质脆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3期2012-10-20

  • 鞍区、松果体生殖细胞瘤1例报告分析
    鞍区、松果体生殖细胞瘤1例报告分析胡爱平 梁洪亮鞍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1 病案介绍患者,女,26岁。多饮、多尿10年,继发性闭经不育2年,间断性头痛4月,左眼视物模糊10天。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左眼视力0.5,无复视,眼底正常,未发现其它任何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CT、盆腔MRI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心机呈缺血型改变。血清肿瘤标志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生长激素)均正常。内分泌指标检查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6期2012-01-28

  • 鞍上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00050)生殖细胞瘤是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颅内肿瘤的1%~2%[1-2]。颅内生殖细胞瘤最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区。鞍上生殖细胞瘤约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25%~35%[3-4]。生殖细胞瘤对于放疗敏感性高,早期放疗预后很好,因此早期诊断、正确诊断十分重要。被误诊的生殖细胞瘤患者,往往会错过接受放射治疗的机会,而行手术治疗,增加了治疗的风险。本研究收集了在我院术前影像检查未正确诊断为生殖细胞瘤,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上生殖细胞瘤的患者共14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9期2011-06-19

  •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000)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肿瘤,属于胚胎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占儿童恶性肿瘤的3%左右[1],其组织学特点以及治疗策略和颅外生殖细胞肿瘤相似,对放疗敏感,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好,5年生存率可达85%~100%[2-3]。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包括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包括成熟性、未成熟性和畸胎瘤恶性变)、卵黄囊瘤(又名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毛膜癌)、胚胎性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4],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是由其他组织学成分混合而成,如畸胎瘤或绒癌

    海南医学 2011年20期2011-04-08

  • 日破解影响生殖细胞形成的蛋白质结构
    他们破解了对生殖细胞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蛋白质结构。“Nanos”是众多动物形成生殖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导致不孕,因此对其结构的成功破解有助于探究不孕症的原因。横滨市立大学和三重大学联合研究小组通过技术手段,使鲤科斑马鱼的“Nanos”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然后提炼出该蛋白质并使其结晶。之后,研究人员利用高强度X射线设备成功对该蛋白质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Nanos”的结构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一种蛋白质。参与这项研究的

    科技传播 2010年20期2010-08-15

  •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学的临床研究
    25200)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0.5%~2.0%,日本的发病率最高,可达2.1%~4.8%,天坛医院资料约为1.93%。在Smith等[1]综合分析389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统计中,生殖细胞瘤占65.0%,畸胎瘤占18.0%,恶性畸胎瘤占5.0%,内皮窦瘤及绒毛膜上皮癌分别为7.0%和5.0%,本文总结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9期20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