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类型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

2022-10-25 11:47秦岫波齐丽萍孙应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畸胎瘤生殖细胞胸部

秦岫波,齐丽萍,杨 欣,孙应实*

(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病理科,北京 100142)

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约占全部生殖细胞肿瘤的1%~3%[1],好发于青少年,发生于老年人群者不足2%[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主要病理类型为成熟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后者包括卵黄囊瘤、非成熟畸胎瘤、胚胎癌、绒毛膜癌及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等。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法不同[3-4],术前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1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8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6岁、平均(27.6±11.3)岁,其中22例18~40岁。纳入标准:①初治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②经手术(19例)或穿刺(9例)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③纵隔外未发现原发病灶。排除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CT750 HD宝石能谱CT、GE LightSpeed VCT或GE Optimal CT680 Expert行胸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自动mAs技术(80~400 mAs),螺距1.375∶1。采用Ulrich高压注射器以流率2.5 ml/s经肘正中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1.5 ml/kg体质量,以相同流率跟注30 ml生理盐水,30 s后行动脉期增强扫描,90 s后行延迟期增强扫描;重建图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0 mm,同时行标准算法纵隔窗图像重建(窗宽450 HU、窗位45 HU)和骨算法肺窗图像重建(窗宽1 500 HU、窗位-500 HU)。

1.3 图像分析 由分别具有5年(住院医师)及25年(主任医师)胸部影像学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以盲法阅片,观察并记录CT所见肿瘤部位、最大径、边界、坏死/囊变范围、有无钙化及脂肪成分,肿瘤强化程度,邻近大血管、心包及胸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等,并经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2 结果

28例中,经病理诊断成熟畸胎瘤18例,精原细胞瘤5例,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5例(卵黄囊瘤3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

2.1 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 18例成熟畸胎瘤患者中,男5例、女13例,年龄15~66岁;临床表现为胸痛5例,咳嗽、胸闷各2例,9例无症状;11例接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检测,其中6例NSE升高。5例精原细胞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47岁;临床表现为胸痛、颜面肿胀各2例,胸闷1例;其中2例(2/2)NSE升高、2例(2/3)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升高。5例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均为男性,年龄23~41岁;临床表现为咳嗽4例,胸闷2例,胸痛1例;5例(5/5)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升高,3例(3/3)NSE及3例(3/3)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升高。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类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

2.2 CT表现 28例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3.65~16.22 cm、平均(9.74±3.73)cm;其中21个病灶位于前纵隔,7个位于前中纵隔。

18个纵隔原发成熟畸胎瘤最大径3.63~12.44 cm、平均(8.18±2.92)cm;16个位于前纵隔、2个位于前中纵隔;以偏侧生长为主,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肿物,15个CT可见脂肪成分及结节或线样钙化(3个既无钙化也无脂肪成分);病灶内均见囊变,范围多≥50%;增强后肿瘤多呈轻度或中度强化;无邻近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见图1。

5个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最大径7.20~16.20 cm、平均(12.25±4.09)cm;2个位于前纵隔、3个位于前中纵隔;呈偏侧或居中生长,多呈分叶状、边缘模糊,病灶内可见钙化或脂肪及范围<50%的点状及裂隙样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均呈均匀轻度强化;均见邻近大血管受侵伴瘤栓形成,1例伴远处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见图2。

5个纵隔原发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最大径9.86~15.62 cm、平均(13.17±2.52)cm;3个位于前纵隔、2个位于前中纵隔;多偏侧生长,均呈分叶状,边缘模糊,未见脂肪和钙化,而坏死/囊变区范围大于精原细胞瘤;增强后肿瘤呈中、高度强化;均见邻近大血管受侵伴瘤栓形成,4例存在远处转移、1例淋巴结转移。见图3及表2。

3 讨论

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可发生于腹膜后、纵隔及松果体等处[5]。目前普遍认为纵隔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滞留在前纵隔的生殖细胞[6],成熟畸胎瘤为其最常见病理类型,约占75%,好发年龄为20~40岁,男女比例相近;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CT平扫可见瘤内存在软组织、脂肪、液体密度及钙化等成分,同时可见脂肪和钙化灶者术前诊断准确率高,而无脂肪及钙化者不能除外畸胎瘤诊断[7]。本组3个成熟畸胎瘤内既无钙化也无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可见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边界清晰,无邻近血管、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

纵隔精原细胞瘤是第二常见的纵隔生殖细胞肿瘤,90%患者为男性,发病高峰年龄约15~35岁[8]。本组5例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8.5±11.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肿瘤压迫邻近器官及大血管引起的相应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及颜面肿胀等。纵隔精原细胞瘤常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肿物,CT平扫常呈密度均匀肿块,部分见点状及结节状钙化,边缘呈分叶状,增强后轻度强化;易侵犯血管、心包及胸膜,可见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图1 患者男,16岁,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成熟畸胎瘤) 胸部平扫轴位CT图示前中纵隔内多房囊性肿块(箭),最大径7.26 cm,其内未见钙化及脂肪成分 图2 患者男,18岁,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 A.胸部平扫轴位CT纵隔窗图示前中纵隔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物(箭),最大径12.73 cm,以实性成分为主,中心见条状坏死区; B.胸部增强静脉期冠状位CT纵隔窗图示上腔静脉受侵并瘤栓形成(箭)

图3 患者男,25岁,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 A.胸部增强静脉期轴位CT纵隔窗图示前中纵隔巨大分叶状肿物(箭),最大径15.63 cm,增强不均匀强化; B.胸部增强静脉期冠状位CT纵隔窗图示上腔静脉内瘤栓(箭); C.胸部增强静脉期轴位CT肺窗图示双肺多发转移(箭)

表2 不同病理类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CT表现(个)

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同样多见于年轻男性,预后较精原细胞瘤为差[9-10],且易更早出现邻近器官及大血管压迫所致临床症状。本组5例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CT表现为前纵隔或前中纵隔分叶状肿物,平扫密度不均匀,均未见钙化,增强后呈中、高度强化;肿瘤出血、坏死使其中央区常见较大范围无强化区,可见血管、心包、胸膜侵犯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1]。

AFP是胎儿时期原始肝细胞和卵黄囊分泌的蛋白质,在正常成人体内浓度较低;而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及肝细胞癌升高患者常有升高。β-HCG主要由胎盘滋养细胞产生,妊娠或罹患葡萄胎及生殖细胞肿瘤等时常可升高。测定血清AFP和β-HCG不仅有助于减少术前误诊[12],且对评价疗效、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等也有重要价值。精原细胞瘤患者血清β-HCG可轻度升高[13]而AFP不高;多数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可见AFP升高[14],部分可见β-HCG升高。本研究5例精原细胞瘤患者中,3例接受AFP检测,均未见升高, 3例接受β-HCG检测、2例升高;5例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AFP均显著升高,而β-HCG均未见升高,与既往报道[12,14]基本相符。部分生殖细胞肿瘤可见NSE、CA19-9、CA125升高,提示恶性,但不具特异性,故其临床价值尚待进一步观察。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①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低,导致本研究样本量小,且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病理类型不全,未能针对全部病理类型进行分析;②为回顾性研究,肿瘤标志物结果不完整,难以避免结果偏倚。

综上所述,不同病理类型原发纵隔生殖细胞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标志物等有助于诊断。

猜你喜欢
畸胎瘤生殖细胞胸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联合放化疗对基底节区生殖细胞肿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什么是畸胎瘤?
温度和白消安对星点东方鲀成鱼生殖细胞枯竭的影响
备孕查出畸胎瘤 是怀了怪胎吗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两个爸爸也能生娃?我国科学家创奇迹
备孕查出畸胎瘤,是怀了“怪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