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师
- 杨乃武案的再解读(一)
就是,他同时是个讼师。这与他被涉及此案当也有一定关联。(一)作为讼师的杨乃武杨乃武是讼师,可从后人的回忆中得出一二。其女杨濬回忆说:我父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地方上一些流氓恶少,横行乡里,他常常面加呵斥,豪绅地主、官府差役欺压百姓,他就代写状子向衙门诉苦鸣冤,因此有人说他是个“讼师”。他不喜结交官府,常把官绅勾结、欺凌百姓之事,编成歌谣,让人传诵,因此为当道所不满,说他好作谤诗,毁谤官府。(馀杭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馀杭杨乃武与小
文史知识 2024年1期2024-04-25
- 讼师秘本:传播法律知识的神奇教材
系。在中国古代,讼师是为数不多的职业法律人。由于长期受到打压,讼师的法律教育往往只能秘密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讼师秘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传统中国,许多地方健讼成风,统治者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讼师贪财谋利,鼓动百姓诉讼。于是朝廷出台了严厉的法规,用来规制讼师问题。比如《大清律例》“教唆词讼”条规定:“讼师教唆词讼,为害扰民,该地方官不能查拿禁缉者,如止系失于觉察,照例严处。若明知不报,经上司访拿,将该地方官照奸棍不行查拿例,交部议处。”“凡钦
检察风云 2024年1期2024-01-12
- 讼师:“古代律师”为什么总是被丑化
麻官》里,有一个讼师名叫方唐镜。他在公堂上向主角包龙星叫嚣“你打我呀”,最后真的就“求锤得锤”了。讼师这一职业在古代颇为普遍,其工作内容相当于今天的律师。古代的讼师大多来自读书人,特别是那些科举不中当不了官的,很多就当起了讼师。毕竟,讼师帮人打官司不仅要逻辑能力强,还要能引经据典,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具体地讲,讼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技能。首先,讼师要了解各种法律条文和诉讼程序,会写各种法律文书。古代并没有专门的政法学校来教这些东西,却有很多讼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书
家教世界 2022年34期2023-01-08
- 讼师:“古代律师”为什么总是被丑化
麻官》里,有一个讼师名叫方唐镜。他在公堂上向主角包龙星叫嚣“你打我呀”,最后真的就“求锤得锤”了。讼师这一职业在古代颇为普遍,其工作内容相当于今天的律师。古代的讼师大多来自读书人,特别是那些科举不中当不了官的,很多就当起了讼师。毕竟,讼师帮人打官司不仅要逻辑能力强,还要能引经据典,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具体地讲,讼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技能。首先,讼师要了解各种法律条文和诉讼程序,会写各种法律文书。古代并没有专门的政法学校来教这些东西,却有很多讼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书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2年12期2022-12-30
- 明清讼师现象之研究
0025一、讼及讼师的定义对于讼的定义,历史上许多文学及正统典籍都对此作出了解释。如《易·杂卦传》称“讼,不亲也”,即认为讼就是破坏亲族关系的罪魁祸首,正所谓“骨肉之恩亲,争讼之原息”①《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史记·吕后本纪》也称“讼,犹公也”,该典籍认为将自身想法公开说出来就为讼;但更符合现代意义上讼之概念的还是《周礼》对“讼”所作的解释,即“争罪曰狱,争财曰讼”②《周礼·大司寇》,又见《吕氏春秋·孟秋纪》。。该观念认为,讼就是因财产关系
法制博览 2022年18期2022-11-24
- 清代图赖行为及其盛行原因探析
2.1.2.3 讼师和衙役的教唆使图赖案件增多讼师和衙役为获取不法利益而教唆尸亲,帮助其捏告图赖乃是普遍现象。如福建按察使司在“示禁移尸图诈”中言,“甚至以路毙之尸居为奇货,抬移图诈,倾陷平民。一经报官,胥差则攘臂而兴,讼师则含沙欲射”。有些案件中其实尸亲尚属循良,但书役、讼师为了从中牟利而教唆尸亲开列某某。“今幕中刑名钱谷,皆官讼师也,累累若干牍,与讼师争胜纸笔间”直截了当地道出了诉讼中官讼师和民讼师两相角逐的实质。幕友和讼师在司法场域中的重要地位就是其
南北桥 2022年4期2022-06-25
- 数上数
过去,枳镇有一个讼师,姓王,外号“数上数”。这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王讼师帮人打赢了官司,腰里掖着刚刚拿到的一两碎银和五十个铜子,高高兴兴往家走。看看天色已晚,他担心带着银钱走夜路不安全,就到路边一家客店投宿。店掌柜笑脸相迎,王讼师说想先喝杯茶水,再住宿,说着话,就在堂内一张饭桌边坐下。店家赶紧给他端上一壶热茶。此刻,大堂内另有三个客人在吃饭,一边吃一边商量事情。听话音是其中一人的几亩地,被挨着种地的一个恶霸强占了一多半。他父亲气不过,去找恶霸理论,不想竟被打
民间文学 2022年9期2022-05-30
- 古代律师为何不“招人待见”
麻官》里,有一个讼师名叫方唐镜。他在公堂上向主角包龙星叫嚣“你打我呀”,最后真的就“求锤得锤”了。讼师这一职业在古代颇为普遍,其工作内容相当于今天的律师。然而在古代,讼师其实是一个颇受歧视的职业,其中有何缘由呢?古代的讼师大多来自读书人,特别是那些科舉不中当不了官的,很多就当起了讼师。毕竟,讼师帮人打官司不仅要逻辑能力强,还要引经据典,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具体地讲,讼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技能。首先,讼师要了解各种法律条文和诉讼程序,会写各种法律文书。古代并没有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3期2022-03-19
- 论《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宋代讼师的负面作为
071002)“讼师”作为正式职业最早出现于南宋,但早在北宋中叶,“健讼”现象就已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讼学经典《邓思贤》[1]。有关宋代讼师的研究成果颇丰①,然而“讼师”在宋代却是一个污名化严重的职业。刘昕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讼师来源复杂,素质低下,时常扰乱地方秩序[2];陈景良认为士大夫反感讼师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儒家义利观[3]。目前,尚缺乏探讨污名化与讼师自身行为间内在联系的研究。《名公书判清明集》(以下简称《清明集》)中有不少案件涉及“讼师”,他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2-13
- 晋老头儿的骄傲
律师是个啥?就是讼师。讼师是干啥的?挑灯拨火混吃混喝骗钱害人。当地有句俗语——一奸二盗三讼师,可见讼师是多么让人讨厌。家里有个讼师,几辈子都抬不起头。任他说什么儿子都不听,八头牛都拉不转儿子的决心。儿子还噼里啪啦说律师如何如何重要,又说律师能够更加主动地为弱者提供法律服务。哄鬼呢?当庭长有时都由不得自己,还说律师!末了,他问:“收钱不?”儿子说:“当然要收钱哪。”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为了骗可怜人那几个可怜钱!官司赢输都得给你们钱,讹人呢!哪有拿公家的工资干
百花园 2021年4期2021-10-15
- “恶讼师”形象评析
401120)讼师行业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是先人们在日常实践中对于诉讼指导需求的客观产物。一般来说,基于“无讼”的儒家思想以及力图减少社会治理成本的政治现实考虑,传统社会的政府官员是不喜欢讼师的。[1]4他们往往刻意宣扬讼师狡诈、逐利的形象,对民间助讼之人进行整体污名化,以此警示民众远离这一“危险”群体。[2]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足以影响大部分人的意志。当一两个恶讼师出现在民间,官方的号召与身边真实的案件得到印证时,“恶讼师”这一形象就被无限放大了。时至今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2-13
- 古代讼师发展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有职业律师,只有讼师。律师和讼师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相距甚远。我国在清末民初时方才从西方国家引进了律师制度,但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便出现了以邓析为代表的讼师群体。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基于专制集权的政治因素,无讼、息讼的传统道德观念等诸多原因的考虑,一直以来都对讼师持排挤与打压的态度。而讼师队伍中一些人巧舌如簧、唯利是图、陷人于罪的贪婪形象使得淳朴、善良的人民对整个讼师群体产生了诸多误解。因此,讼师多被人们冠以“讼棍”“贪婪”“教唆”等恶名,历史形象被
山东青年 2020年9期2020-11-16
- “新讼师”的出现及其角色退出
岩【關键词】“新讼师” 过渡性角色 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系 【中图分类号】DF127 【文献标识码】A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但是,基层群众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公共法律服务,就只能以“新讼师”等朴素的形式开展自我服务,在法制规则的边缘活动,对法治生活的美好向往便无从谈起。“新讼师”是法律服务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群众
人民论坛 2020年23期2020-09-02
- 知识与真信念
——《泰阿泰德》201a-c分析
核心是对演说家和讼师所实施的说服性技艺的批判。演说家和讼师们总是试图凭借技艺说服人们,使他们形成符合前者意愿的信念,虽然这种信念可能不错,能产生好的实践结果,但却不分有“真”。另一方面,苏格拉底曾使泰阿泰德接受,知识必须关涉“真”。既然这种真信念并不能达至“真”,那知识就不是真信念。二 苏格拉底的反驳及对反驳的阐释苏格拉底对D2的反驳从《泰阿泰德》的201a开始。在此之前,两人对假信念的讨论以疑难结尾,两人的讨论似乎回到了原点。苏格拉底鼓励泰阿泰德再次尝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1-15
- 一字之改妙趣生
花费重金,去请求讼师帮忙。讼师把诉状中的“从大门而入”之“大”字,肩上添加一点,成为“从犬门而入”。诉状呈到县衙,县官以小偷小摸之罪来论处,对这个强盗只是稍作责罚,便把他释放了。夫子道:“瞧瞧,把一个‘大字改成了‘犬,江洋大盗摇身一变成了小偷,把事化大为小了,这是该钦佩讼师的智慧呢还是该慨叹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呢?”增一笔画,化小为大清朝某年,有一天苏州阳澄湖口浮起一具尸体,地方保甲按例向上报告,呈文中有“阳澄湖口发现浮尸一具”之语。后来被湖口岸边的人家发现
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10期2019-11-09
- 一字之改鬼神惊
烦,于是请来一个讼师帮忙。讼师看过呈文,便在“湖口”之“口”的中间加上一竖,便成了“阳澄湖中发现浮尸一具”,这样出现浮尸的范围扩大,就不能仅涉及湖口岸边的人家了。换一个字,救人一命 老尚书张乖崖辞政回家后,在书房里自书一联:“独恨太平无一事,闲杀江南老尚书。”一天,萧楚前来拜望,正逢老尚書外出游玩,便坐下来等候,见了这副对联,便把“恨”字改成了“幸”字。张乖崖见了,很生气,问:“谁改了我的对联?”萧楚说:“我改这字,是要救老尚书一命。如今天下一统,大人独恨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2期2019-09-10
- 古代讼师的正义与智慧
有职业律师,只有讼师。我国在清末民初时方才从西方引进律师制度。訟师和律师,一字之差,相距甚远。讼师在古代中国长期处于被官府打压的状态,多被冠以“讼棍”“贪婪”“教唆”等恶名,历史形象不佳。其实,中国古代从不乏富有正义感的讼师。沧海横流,亦有讼师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法律智慧,救人于危难之间。这些故事往往十分有趣,背后所蕴含的人情法理,更可资后世镜鉴。祖师爷邓析中国的各行各业,都讲究拜祖师爷。木匠崇鲁班,医生尊华佗……说起讼师行当的祖师爷,非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莫
检察风云 2019年12期2019-06-28
- 浅谈民间讼师的消亡
冀东生讼师以代人书写词状、谋划诉讼为业。作为职业群体,讼师自唐宋后逐渐兴起,明清时成为相对固定的职业。然而,讼师的发展受到社会观念和制度的重重阻碍。受“和争息讼”“无讼”思想影响,官方对讼师极力排挤打压。以清代中晚期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涉讼成为常事,衙门经常出现词讼纷繁、积案难结的境况。官员将根源归结于讼师挑拨词讼、推波助澜,如清代名臣刘衡所说:“民间些小事故,两造本无讦讼之心,彼讼棍者暗地刁唆,诱令告状。”社会上也极力塑造和宣扬讼师的“贪利”形象,
21世纪 2019年6期2019-02-10
- 古代“律师”官府不容
在古代,律师叫做讼师,是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有点像现在的律师。古代打官司不准代理,有身份的官员、士大夫、妇女可以由家人代为诉讼,诉讼双方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庭。也不准“教唆词讼”,不准教别人如何打官司。为人起草诉状是可以的,但是不得加减情节和诉讼请求。有的讼师也会顶他人名字出庭,但如被长官看破,免不了挨一顿打,“臀坚耐杖笞”就是如此而来。教别人打官司的讼师、代他人出庭打官司的讼棍,都要被判充军。刊刻、售卖教导诉讼书籍的,要判刑。典籍描述的讼
乐活老年 2018年11期2019-01-08
- 论中国古代讼师的思维方式
汉 430000讼师在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神秘的群体,一方面,不同视角下讼师群体形象多变。戏剧、小说中所描述的讼师形象大抵都是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侠者,而史料中讼师大抵都是无耻之徒的讼棍。讼师的角色形象似乎是具有双面性的。另一方面,讼师在民众生活中的社会地位难以言喻。尽管自春秋以来,国家对讼师一直严令禁止,但讼师在民间的活动却日趋活跃,似乎传统中国的“无讼”传统大相径庭。面对这样一个形象多面、地位奇特的社会群体,有必要研究讼师作为法律工作群体有何行为特征或者
法制博览 2018年23期2018-08-24
- 浅论讼师在中国古代的作用
730070一、讼师的起源关于讼师出现的时间,因为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因而学界有所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春秋时期的邓析是第一位著名的讼师。因为那时邓析做着一些讼师做的事。比如运用自身的法律知识,有偿帮人解决纠纷,以及传授百姓法律知识和辩论的技巧等。而一些学者认为讼师应出于宋代,因为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讼师这一称呼。“历史上的绝大多数事物或现象,都先有其实,后有其名,因为根据名称来判断事物或现象的起源,往往是不可靠的。”①因此,关于讼师的起源,笔者支持春秋时期这一
法制博览 2018年16期2018-01-22
- 古代律师 一个尴尬的职业
无赖、伶牙俐齿的讼师——方唐镜。方唐镜就代表了古代律师,也就是讼师的一张面孔,虽然是负面形象,但却在古代最广为人知,最具典型性。这个方唐镜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本是清末广东四大讼师之一,被人们称为“扭计师爷”,就是说他刁钻古怪、长于算计,在民间传说中经常与位居四大讼师之首的陈梦吉为敌。方唐镜是“扭计师爷”,陈梦吉则被誉为“扭计祖宗”、“桥王之王”。所谓的“桥”,在粤语中是“点子”的意思,而“桥王之王”就是“点子王中王”。他代表了古代律师的另一张面孔,也就是正面
辽宁经贸信息 2017年8期2017-12-06
- 法师和律师
汇,中国古代称“讼师”,由于讼师善辩,巧舌如簧,在古代名声不算好;最牛的讼师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因此成为讼师鼻祖。明清以后也有称讼师为状师的,替人写状子打官司鸣冤情,费力不讨好,在社会上名声也尴尬。律师随西风东渐传入中国,晚清民国逐渐多了起来。改革开放前尚无律师之职业,即便偶尔有个律师出堂,也不会帮当事人说话,有时候还推波逐澜,站在法官一边帮腔,弄得当事人哭笑不得。后来经济发达了,纠纷多了,犯罪也多了,律师渐渐吃香了,闹
新西部 2017年9期2017-10-15
- 改一字妙趣生
花费重金,去请求讼师帮忙。讼师把诉状中的“从大门而入”之“大”字,肩上添加一点,成为“从犬门而入”。诉状呈到县衙,县官以小偷小摸之罪来论处,对这个强盗只是稍作责罚,便把他释放了。增一笔画,化小为大清朝某年,有一天苏州阳澄湖口浮起一具尸体,地方保甲按例向上报告,呈文中有“阳澄湖口发现浮尸一具”之语。后来被湖口岸边的人家发现,他们认为这样写不太好,担心会被牵扯到谋杀人命的案子里去,带来不应有的麻烦,于是请来一个讼师帮忙。讼师看过呈文,便在“湖口”之“口”的中间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7年31期2017-08-11
- 讼师秘本中的命案文书探析
——以《历代珍稀司法文献》所收讼师秘本为例
200042)讼师秘本中的命案文书探析 ——以《历代珍稀司法文献》所收讼师秘本为例宋伟哲(华东政法大学 法律学院,上海 200042)讼师与讼师秘本在古代官方、民间眼中一直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挑拨词讼、牟取暴利成为其代名词。然而,通过对讼师秘本中的命案文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讼师秘本中的“命案教学”并没有太多教唆词讼、颠倒黑白的描述。事实上,讼师秘本中强调,对于命案一定要建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因为这一犯罪诬告反坐成本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讼师秘本中命案文书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4-22
- 古代讼师地位研究
职业共同体—— 讼师,即帮助办理诉讼事项的人,他不存在于我国的正式体制之中,但又与民众息息相关。本文拟从我国古代国家与民间两个层面来探析我国古代讼师的地位。关键词:讼师 国家 民间我国目前适用的律师制度来源于西方,是我国清末变法乃至民国立法之后才形成的,是我国移植西方法律文化的成果。众所周知,现代律师制度可追溯至古罗马时代甚至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是法律时代,在古罗马时期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成文法典与诉讼制度,其中就包含辩护律师制度。古罗马是城邦社会,具有完备
祖国 2017年6期2017-04-12
- 明清法律职业再评价
——以刑名师爷和讼师为研究对象
——以刑名师爷和讼师为研究对象姚澍(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0042)明清时期官方法律教育已经衰落,法学理论的研究迟缓,但民间法律教育和律学却得到较大的发展,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刑名师爷和讼师群体的发展。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官方司法话语权的主导,民间和官方对刑名师爷和讼师的评价往往是负面的。应当正确评价明清讼师和刑名师爷在传播法律知识、传承法学生命和启蒙法治精神过程中的作用,还原二者的真实面相。法律职业;刑名师爷;讼师;法律教育本文选择刑名师爷和讼师为研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年4期2017-03-07
- 穿越到古代找工作
人打官司来谋生的讼师,但是历朝历代都明令禁止讼师包揽诉讼,很多讼师被革去功名,脸上刺上“讼棍”二字,挨一百棍打后被流放。富甲天下的金融家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收入普遍比其他专业高,在古代也同样如此。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就是放高利贷的高手,一年的利息收入甚至超过了十万钱。今天的金融专业大学生都想在北、上、广三地工作,如果在清朝,他们最好去山西。山西票号是当时最接近现代银行的金融机构,时人称它为清政府的“财政部”。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你学的是表演,那最好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2016年4期2016-11-19
- 无赖难逃
的人十四岁就当了讼师,专门替人打官司。有一次一个快出嫁的姑娘独自在家里睡觉,被邻居无赖越墙逼奸,并被勒下金镯。后来无赖被捕送官府。女家既希望无赖受到应有的惩罚,又不想说出逼奸情节,在写诉讼状时感到非常困难,便请人写了状子,最后用了揭被勒镯四个字。女家感到这样写并未完全反映事实,经人介绍去请教姓李的讼师。姓李的讼师说:勒镯的罪名分量轻了,要使无赖受到应有的惩罚,就要把揭被勒镯改为勒镯揭被。状子一递上去,果然使无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有人不解其中道理,认为无
特别文摘 2016年20期2016-10-24
- 讼师赌官帽
头姓马,如有别的讼师要来广州开业,必须得到他的许可。有位从浙江来的牛讼师,自称刀笔精湛,要替人打官司。马讼师听说后十分恼怒,对他说:“我有本事把总督头上的官帽取来,阁下如能完璧归赵,并得到总督大人的字据,便准你开业。”这天,总督大人没有公事,穿便服在衙署中闲坐,此时抚院大人的亲随登上门来,说:“刚才有个波斯国的珠宝商人,拿着猫眼儿到抚院来卖,我家大人说若跟总督大人冠上的那颗一样圆润就好了,所以差小的来向大人借去一比,马上送回。”说着呈上抚院大人的帖子。那总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6年10期2016-10-17
- 寡妇改嫁,女讼师十六字剧情大反转
延云寡妇改嫁,女讼师十六字剧情大反转呼延云讼师是我国古代司法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角色,他们帮人办理诉讼事务,出主意、写状纸,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尖锐矛盾中,利用自己对法律条文的熟悉和人情世故的练达,钻空子、出怪招,经常搞得高高在上的各级官员也无可奈何。一、头戴鸟笼的讼师有个人跟老爸吵架,吵急了眼,给了老爸一拳。在我国古代,忤逆不孝是重罪,位列“十恶不赦”,所以,这个打了老爸的人吓得半死,万般无奈之下,想起当讼师的杨孝廉一向很有办法,大半夜的上门去求他。杨孝廉说:
山海经 2016年11期2016-07-31
- 宋代讼师与英国中世纪律师的社会功能比较
10063)宋代讼师与英国中世纪律师的社会功能比较王娅(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陕西 西安710063)摘要: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特兰曾经断言:12世纪是“一个法律的世纪”。以此为参照标准,12至13世纪的中英两国可谓处于这一状态。本文通过对宋代讼师和英国中世纪律师的社会功能的异同进行比较,阐释由于两个国家统治者对讼师和律师的不同态度而导致其走向不同。关键词:讼师;律师;社会功能一、不同的社会功能(一)造成民间对法律的不同态度。在宋代,由于统治者贯彻“刑不
人间 2016年18期2016-06-25
- 诉讼代理抑或诉讼代替
——清代抱告制度的表达与实践
诉讼代理的特性。讼师能够通过以抱告的身份参与到诉讼中来,这使得表达意义上的诉讼代替制度成为事实上的诉讼代理制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抱告与诉讼代理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一致性。同时,以往对于讼师的研究认为讼师仅仅是居于幕后的人物,现在发现讼师是有可能在公堂上出现的,而抱告正是为讼师上堂提供了一条“暗渡陈仓”之策,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抱告;诉讼代理;表达与实践;父母官型诉讼;竞技型诉讼所谓“抱告”,指的是官员、士人、妇人以及老幼、残疾(指废疾和笃疾)等在诉讼时,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8期2016-03-14
- 刀笔讼师
人用重金请了一位讼师帮忙。那讼师见状纸上有“该盗大门而入,白昼行劫”几个字,便冷笑道:“有了,有了。”于是提笔在状纸上添了一点,并在衙堂之上为强盗辩护。你知道那狡猾讼师改了案卷上的哪个字?在衙堂之上又是怎样为强盗辩护的吗?刀笔讼师将“该盗大门而入,白昼行劫”中的“大”字添上一点,改为“犬”字,并在公堂之上为强盗辩护道:“原状写明,犯人自犬门而入,犬门者,狗洞也,故该犯称不上强盗,只能是个小偷而已,焉有死罪?”县令一看案卷,发现果真如讼师所言,于是从轻发落,
故事会 2015年14期2015-05-14
- 讼师赌官帽
讼师,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可以说是古代的律师。这一群体中,既有不择手段谋利的自私之徒,也有为民伸张正义的草根英雄。这一次,便为大家讲讲与讼师有关的故事。清末,广州讼界的把头姓马,如有别的讼师要来广州开业,必须得到他的许可。有位从浙江来的牛讼师,自称刀笔精湛,要替人打官司。马讼师听说后十分恼怒,对他说:“我有本事把总督头上的官帽取来,阁下如能完璧归赵,并得到总督大人的字据,便准你开业。”这天,总督大人没有公事,穿便服在衙署中闲坐,此时抚院
故事会 2015年14期2015-05-14
- 移花接木
苏州有个讼师叫陈社甫,他的同乡王某家道富裕,但生性怯懦。有个寡妇曾经向王某乞贷,但时隔很久仍未归还,王某就把寡妇叫来,斥责了一顿。没想到寡妇羞愧难当,半夜来到王家门前投缳身亡了。当晚雷雨大作,因而无人察觉,天亮才发现。事后,王某十分害怕,就找陈社甫求救。陈社甫说:“我为你出个主意,保管你没事。”他让王某赶快为寡妇换了一双干净的鞋,又撤去垫脚的砖,然后写下讼词。讼词中有两句可谓点睛之笔:“八尺门高,一女焉能独缢?三更雨甚,两足何以无泥?”意思是说,一个弱女子
故事会 2015年14期2015-05-14
- 清末讼师消亡的原因初探
50000清末的讼师力量根深蒂固,并且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讼师制度虽有弊端但在当时社会却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讼师与近代法律制度也是不相容。清政府为收回治外法权而进行修律活动,以期寻求天朝延续,进而引进西方的律师制度,而在现有的体制之下如何将讼师安全地推出体制外,而将律师平稳地导入体制内,成为考验立法者的关键。忽视讼师的存在,直接引进西方律师制度能否实现立法的目的?这固然讼师传统的专业素养,社会形象和地位有关,更与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方法密不可分。一、讼师的专
法制博览 2015年15期2015-02-06
- 中国古代法律服务者探析
摘要:中国古代的讼师、刑名师爷、官代书等各类法律服务者为当时的民众与官员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服务。然而在中国古代专制统治下,各类法律服务者一直处在官府法律高压与道德讨伐之下,难以享有社会尊严。中国古代社会中法律服务者的地位与形象甚至影响到今天国人对律师的看法。关键词:法律服务者;讼师;刑名师爷;官代书中图分类号:D929引言:从“律师”之名谈起作为用来指称“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①的术语,汉语“律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新词。中国古文献中虽有“律师”一词,却
西部学刊 2014年11期2014-12-02
- 一字之改妙趣生
花费重金,去请求讼师帮忙。讼师把诉状中的“从大门而入”之“大”字,肩上添加一点,成为“从犬门而入”。诉状呈到县衙,县官以小偷小摸之罪来论处,对这个强盗只是稍作责罚,便把他释放了。夫子道:“瞧瞧,把一个‘大字改成了‘犬,江洋大盗摇身一变成了小强盗,把事化大为小了,这是该钦佩讼师的智慧?还是该慨叹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增一笔画,化小为大清朝某年,有一天苏州阳澄湖口浮起一具尸体,地方保甲按例向上报告,呈文中有“阳澄湖口发现浮尸一具”之语。后来被湖口岸边的人家发现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4年10期2014-10-15
- 古代讼师的灰色生涯
古代司法体系中,讼师们时而仗义出生,时而为利入死,如何取舍,全凭信仰和原则。与如今风光的律师不一样,中国古代的状师,是一个隐蔽而灰色的职业。他们被通称为“讼师”、“刀笔先生”,或被蔑称为“讼棍”。从讼师界的祖师爷——春秋时的邓析开始,讼师的日子就缺少阳光。史书说邓析通晓法律,有本事“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使“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他不仅有偿帮人打官司,还在社会上教授法律知识。邓析后来因非议政事,被郑国执政者子产所杀。不知这算不算一种先兆,因为后世的讼
廉政瞭望 2014年8期2014-09-04
- 宋代民间好讼之风的成因研究杜路
陈景良的《讼学、讼师与士大夫——宋代司法传统的转型及其意义》对宋代的好讼之风、讼学与讼师的兴起、讼师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和详实的论证和分析。雷家宏的《从民间争讼看宋朝社会》认为争讼已逐渐成为民众维护自身权利的一种法律途径,并由此以民间争讼的角度来反观宋代社会的变迁。许怀林的《宋代民风“好讼”的成因分析》则从朝代更替、政治变革、赋役繁重、吏治腐败、民生疾苦、人多地狭、兼并加剧、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等角度,分析了宋代好讼的经济社会根源。③⑤ [元]脱脱
人文杂志 2014年5期2014-04-29
- 再议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对讼师的“偏见”
——大环境与小个人的互动和博弈
清时期徽州地区对讼师的“偏见” ——大环境与小个人的互动和博弈周海(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历史上,讼师素有恶名,对讼师的种种“偏见”,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试图为讼师平反,拟颠覆性地建构讼师的正面形象,但因种种原因,这些探索多有矫枉过正之嫌。要做到相对公正评价,就要跳出“非恶即善”的二元评价模式,从“大环境”与“小个人”的视角来重新解读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对讼师的种种“偏见”,以使人们对这些“偏见”有更深刻的认识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3-30
- 古代讼师的巧智
多少见招拆招的讼师,才大心细,刀笔功夫惊人。观其笔下妙文,一字一笔,俨如刀剑,在在左右其事,生杀其人古代中国,朝廷眼中,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治民之具的法律,只能操之于官府之手。但百姓一旦兴讼,还是离不开精通法律的讼师,以求胜诉。古往今来,讼师中不乏高人奇士,摘奸发伏,惊心动魄。多少见招拆招的讼师,才大心细,刀笔功夫惊人。观其笔下妙文,一字一笔,俨如刀剑,在在左右其事,生杀其人,笔尖横扫千军如卷席,每每叫人拍案叫绝。清代名讼师钱延伯,早年处理一难案。少女倚
方圆 2013年8期2013-04-29
- 试论讼师秘本折射的儒家法文化
——兼论官方对讼师的态度
朱声敏试论讼师秘本折射的儒家法文化 ——兼论官方对讼师的态度朱声敏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法文化亦以儒家思想为统摄。讼师受古代法文化的耳濡目染,自然深受其影响。从流传至今的讼师秘本看来,其中折射出相当强烈的儒家法文化,表达了对人们谨慎对待讼事的劝诫以及写状作文准情酌理,注重以情理耸动司法官员。讼师秘本展示出的讼师形象与官方表达并不一致,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讼师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正面意义。儒家;法文化;讼师;讼师秘本讼师秘本是指古代讼师私家撰述的
创新 2013年4期2013-04-01
- 语序趣说
,江苏有个姓李的讼师,专替人打官司。有一次,他接到一个案子:一位姑娘被邻居的一个无赖越墙逼奸,勒下金镯逃去。不久无赖被捕,姑娘写讼状的时候,不愿意写出逼奸的情节,但又想要将无赖置于死地,该怎样写呢?想来想去只写了“揭被勒镯”四个字。讼师看完讼状说:“‘勒镯哪能定成死罪呢?把语序倒一下,变成‘勒镯揭被吧。”讼状一递,果然无赖被处以极刑。有人不解其中奥妙,便问讼师。讼师答曰:“‘揭被勒镯是说被揭开被子去抢镯子,目的在于勒镯,揭被作为手段不过为取财而已,这不能构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2年8期2012-08-20
- 语序趣说
,江苏有个姓李的讼师,专替人打官司。有一次,他接到一个案子:一位姑娘被邻居的一个无赖越墙逼奸,勒下金镯逃去。不久无赖被捕,姑娘写讼状的时候,不愿意写出逼奸的情节,但又想将无赖置于死地,该怎样写呢?想来想去,只写了“揭被勒镯”四个字。讼师看完讼状后说:“‘勒镯哪能定成死罪呢?把语序倒一下,变成‘勒镯揭被吧!”讼状一递,果然無赖被处以极刑。有人不解其中奥妙,便问讼师。讼师答曰:“‘揭被勒镯是说被揭开被子去抢镯子,目的在于勒镯,揭被作为手段不过为取财而已,这不能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2年10期2012-05-10
- 官员为何打击律师
洪振快中国古代的讼师(相当于现在的律师)是“大干例禁”的违法角色,是官方严厉打击的对象。刘衡是清代一位颇有政声的官员,道光年间曾任四川巴县知县,后来巴县知识界为他总结的政绩中,有一条是“本宦干济英明,以勤政、爱民为先”,而所举的例证有一项即惩治讼师:“巴邑讼最繁,讼师辈因缘为奸,公下车即侦知猾魁为某某,先为摘伏”,于是其他讼师“惶慑敛迹”。这个被称为“猾魁”的某某到底如何兴风作浪,刘衡到底如何“摘伏”其人,现已无从知晓,但刘衡惩治讼师的手段无疑是很严酷的。
百家讲坛 2012年1期2012-02-11
- 一个状元的诞生
作保。如皋有个马讼师,看张謇父亲有钱,勾结学官,勒索“印结费”纹银两千两。张家只肯出八百两,于是马讼师找了个姓张的,说他才是张謇的生父。这件事闹得不可开交,马讼师势力太大,一县人都知道张家冤枉,谁也不敢说什么。幸好,如皋地属南通州,知州孙大人知道一点张謇的才学,干脆大笔一挥,让张謇列入南通州的考学名单里,这一下马讼师无计可施了。于是后人只知道南通出了个张状元,谁知道这张状元是如皋人?如皋人气不过,只好自嘲:“如皋连个状元都截不住,海门送来,又被马某送到南通
文苑 2011年3期2011-09-28
- 讼师与律师的社会背景分析
李晓琴[摘要]讼师与律师是产生于两种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群体,从其产生发展与社会地位的不同可以探究二者背后所体现的不同社会环境和法律文化,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当前的律师制度。[关键词]讼师律师社会背景法律文化讼师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又遭人厌恶。律师则是在近代西方民主法治基础上产生的职业群体,是由国家承认其资格、能为诉讼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的专业人员。讼师与律师存在所仰赖的社会背景和法律文化不同,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传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9期2009-12-21
- 增一笔画,化大为小等
花费重金,去请求讼师帮忙。讼师把诉状中的“从大门而入”中的“大”字,肩上添加一点,成为“从犬门而入”。诉状呈到县衙,县官以小偷小摸之罪来论处,对这个强盗只是稍作责罚,便把他释放了。换一笔画,化守为攻某秀才一向轻视和尚。一日,秀才见到一个和尚便问:“‘秃驴的‘秃字怎样写?”和尚知道秀才想奚落自己,于是认真而温和地回答:“‘秀才的‘秀字把屁股转过来,再往上翘翘就是了。”和尚面对秀才的恶意侮辱,运用拆字法将“秃”换成“秀”字,用幽默的语言给秀才以回击,可谓巧妙至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12期2008-12-10
- 家有贤妻
是当即来到同村陈讼师家里,恳求他想方设法营救丈夫。陈讼师笑了笑,说:“你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另寻新欢,你不痛恨他,反而要我救他,这是为何?”倪氏流着眼泪说:“我丈夫只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先生若能大发慈悲,设法救他一次,我料他经过这次惊吓,以后定会改邪归正;再说他毕竟是我丈夫,没有他,我们孤儿寡母今后可怎么活呀?”倪氏不计前嫌,一心救夫,这让陈讼师大为感动,顿生恻隐之心,他想了想,面有难色地说:“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如今你丈夫已被人家当场捉拿,还能有
故事会 2008年13期200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