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
- 恭赞恒肃勇士 见证忠孝功名
之基础上提出,郎世宁可能主笔绘制了《阎相师画像》。关键词:阎相师;碑楼;紫光阁功臣画像;郎世宁一、相师戎马倥偬阎相师的生平事迹在《高台县志》中有载:“阎相师(1691—1762),字锦苏,又字渭阳,甘肃高台县镇夷堡(今罗城镇天城村)人。清雍正、乾隆年间,由肃州镇标行伍随征哈密、乌鲁木齐、吐鲁番、阿克苏、叶尔羌等处,大小数百战,屡建殊勋。曾历任瓜州营参将、金塔寺协副将、肃州镇总兵、安西提督、甘肃提督等职。相师自幼好文爱武,负薪养亲。在官期间,生活简朴,捐助地
东方收藏 2022年11期2022-05-30
- 清廷西洋画家郎世宁
雍乾三朝的画师郎世宁。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北京城舉办了一场盛大的祝寿仪式,排场从圆明园拉开序幕,一直摆到位于宣武门的天主教南堂。这位寿星不仅收到了皇帝赏赐的礼物,还得到了皇帝亲笔题写的颂辞,可谓是“皇恩浩荡”。在从圆明园到南堂的路上,寿星坐在轿内,轿前是24人的乐队开路,轿后满汉官员骑马相随,一路上唢呐声响,围观者众,热闹非凡。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受到皇帝恩宠的寿星竟然是一名“老外”,他的鼎鼎大名在京城堪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宫廷画家郎世宁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3期2022-04-20
- 传世名画
月观灯》 清·郎世宁 绢本设色 188.2cm×102.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郎世宁(1688-1766),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成为宫廷画家,历任康、雍、乾三朝。《雍正十二月行乐图》,共12开,按照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表现了雍正皇帝与子女在圆明园内的日常生活。《正月观灯》描绘正月梅花盛开,宫内处处张灯结彩,人们于乍暖还寒中游玩赏灯的情景。后有雍正帝题诗曰:一管纤毫旧未呵
老年教育 2022年2期2022-02-27
- 清代宫廷西洋画家与中国洋风艺术
家”的意大利人郎世宁、安德义和法国人王致诚、捷克人艾启蒙。他们以自己独到的风貌在宫廷画中开启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新体画风,同时也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画技相结合,为丰富中国绘画体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清 郎世宁 《乾隆帝后嫔妃图卷》(局部)绢本 设色 原作尺寸:52.9×688.3cm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耶稣会士之所以会成为宫廷的艺术家,除了他们自身拥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外,也与他们的使命以及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新体画的开创者:郎世宁、艾启蒙1715 年,意大利传教
艺术品鉴 2021年28期2021-11-25
- 从古典审美中的“静”到近代审美中的“动”
表性的两位画家郎世宁和徐悲鸿的画马艺术审美中“静”与“动”,对郎世宁和徐悲鸿的中西融合理论的比较分析,探讨中西融合给艺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关键词:郎世宁;徐悲鸿;中西融合二、从古典审美中的“静”到近代审美中的“动”郎世宁作为第一个将东西方艺术成功结合的外国画家,他将西方古典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汇,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优美的画风,用灵“静”的笔法诠释出全新的灵魂,在宫廷画中把透视和立体感体现的淋漓尽致,用可视的艺术作品沟通中西方文化内涵;而徐悲鸿身处近代,作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3期2021-10-15
- 从古典审美中的“静”到近代审美中的“动”
表性的两位画家郎世宁和徐悲鸿的画马艺术审美中“静”与“动”,对郎世宁和徐悲鸿的中西融合理论的比较分析,探讨中西融合给艺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关键词:郎世宁;徐悲鸿;中西融合二、从古典审美中的“静”到近代审美中的“动”郎世宁作为第一个将东西方艺术成功结合的外国画家,他将西方古典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汇,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优美的画风,用灵“静”的笔法诠释出全新的灵魂,在宫廷画中把透视和立体感体现的淋漓尽致,用可视的艺术作品沟通中西方文化内涵;而徐悲鸿身处近代,作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1期2021-10-15
- 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之一)
郎世宁(1688-1766),生于意大利米兰市,19岁入热那亚耶稣会。不久即运用他的艺术才华为该市修道院内小教堂绘了两幅宗教画。那时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极为向往,年轻的郎世宁就请求该会派他前往中国。郎世宁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他画的中国画墨线流畅,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中西合璧,令人耳目一新。郎世宁独创的新画体博得了康、雍、乾三朝皇帝的赏识和信任,极
金秋 2021年8期2021-07-27
- 郞世宁的中西合璧
宫廷专职画家的郎世宁,西洋绘画艺术对清代的宫廷绘画和民间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写了郎世宁的绘画作品及其创作背景。首先,阐述了郎世宁的双重身份以及他的境遇。接下来,以《聚瑞图》《瘦马》为例分析了其作品的特点和含义,这些作品将中西方绘画要素结合起来,充分地显示了郎世宁扎实的绘画功底,以及对中国传统审美趣味和技法的深度理解和应用。最后,总结了由于清帝在其创作过程中的干涉与控制,加上中西绘画理念不同,导致表现方式与媒材也大相径庭,因此使郎世宁这种融合中西的绘
今古文创 2021年7期2021-05-05
- 郎世宁绘画之图式及风格分析
,意大利米兰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抵达中国。颇具艺术才能的郎世宁具有天主教徒的身份,其来华的目的亦以传教为首要任务。但郎世宁来华的消息经由广东巡抚杨琳上奏,奏折中云:“……因天气署热,在船日久,请假休息,并制作衣服,往北京天朝效力等语。”[1]37此内容暗示出清廷官方阶层对传教士的基本态度,即并未将传教士传教活动视为重点,而将他们视为具有实际功用的人才。确实在郎世宁来华之前,已有如雷孝思、费隐、英柱等人参与
美育学刊 2021年2期2021-04-01
- 乾隆的趣味与心事:《乾隆皇帝宫中行乐图》背后隐藏的秘密
一件由金廷标和郎世宁合作完成的“中西合璧”之作。此画不仅彰显了乾隆皇帝对南宋院体风格和倪瓒简淡画风的审美意趣,而且画面中段的裁接痕迹还揭示了一段有关“断发皇后”的隐晦故事。关键词:乾隆皇帝 金廷标 郎世宁 帝后离心金廷标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之一,《清史稿》《国朝院画录》《墨香居画识》《读画辑略》《国朝书画家笔录》等书中对他的相关事宜均有简要记载,但对其生年却没有确切的记录。据聂崇正先生对清代宫廷原始档案的考证[1],金廷标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六
美育 2021年5期2021-01-02
- 郎世宁作品欣赏
郎世宁:郎世宁(1688-1766),清代宫廷画家,意大利米兰人。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郎世宁擅绘骏马、人物肖像、花卉走兽,风格上强调将西方绘画手法与传统中国笔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爱,也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郎世宁的绘画风格是以扎实的造型功底、严谨的解剖知识为基础的。他笔下的十骏,体量饱
文化产业 2020年26期2020-11-13
- 宫廷画家郎世宁及其作品
代以来,学界对郎世宁及其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郎世宁结合了中西绘画技巧,写实性强,雍容华贵,是清代宫廷绘画的代表。康有为认为合中西而成大家者,郎世宁为太祖,另外一种则是认为郎世宁的画法缺乏意境韵味,“笔触细腻,然过于琐碎”生硬不自然,非中非西,亦中亦西,艺术价值不高且笔法全无。乾隆皇帝评价其作品:“凹凸丹青法,流传自海西”,在充分肯定和赞赏郎世宁写实技能的同时,又认为其作品逊于古格。但是我们就其画作本身而言,我们需要站在特定的时代去分析作品。关键词: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0期2020-10-30
- 郎世宁绘画艺术风格初探
张筱剑关键词:郎世宁;宫廷画师;东西方文化一位西洋画家在中国官至三品,侍候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深得三朝皇帝的赏识且大为重用,他就是有着传奇人生、在中国宫廷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1]。他特殊的身份—宫廷画师,使得其绘画作品不易流入民间,画作亦得益于此而留存后世,目前多为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收藏。一、生平背景据记载,郎世宁于1688年7月19日出生在世界艺术之都、文艺复兴的重镇—意大利米兰。他年幼时就表现出对绘画极大的兴趣,在当地著名的绘画
书画世界 2020年8期2020-10-09
- 郎世宁——东西方艺术之探究
杨占丽摘要: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擅长人物作品、花鸟作品、走兽作品,特别擅长场面宏大的战争作品。它的绘画特点是立足西洋画法,把中国画工笔和写意理念有机融合。代表作品有《弘历及后妃像》《百骏图》《百子图》《乾隆大阋图》《瑞谷图》《花鸟图》《十骏犬图》等。是西洋画在中国传播的开拓者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文化对郎世宁的影响,郎世宁对中国宫廷画的影响,并从表现技法和人物造型与画面表现两个方面分析朗士宁画作的艺术特点,提出郎世宁对东西方艺术融合的价值和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5期2020-08-03
- 试论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中“中西融合”的表现
黄思峥摘要:郎世宁,一位来自欧洲的画家,在宫廷作画五十余载,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融合技法甚至“神似”与“形似”方面的差异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郎世宁生平和前后期的艺术风格变化,仔细分析郎世宁的作品,总结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中“中西融合”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四个方面的表现。关键词:郎世宁 “中西融合” 光影 造型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2020-06-23
- 郎世宁中西合璧画法简析
响甚是突出。而郎世宁正是宗教的传教士,亦是在“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即是分析传教士郎世宁的艺术作品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比较,并和现当代的不同观点来论述传统艺术绘画。关键词:郎世宁 中西融合 画法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046-02中国古代以来,历朝历代各民族的文化就有迁徙、经济交流、战争等各种方式来相互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2020-06-03
- 郎世宁新体画风格流变分析
摘要:郎世宁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宫廷画师。在已经传承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郎世宁带来了一股崭新的气息,开启了中西结合的画风,让中国画坛开始有了西方的绘画元素,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流。而本文着重分析了郎世宁画风的前后期变化特点。关键词: 郎世宁;中国传统绘画;工笔在中国古代美術史,有一段很特殊的时期,就是清代初期。在这一时期,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当中一些善于绘画的进入清朝宫廷,成为宫廷画师。他们带来的欧洲画风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历史上称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05-25
- 唯一入选中国艺术史的外国人
——郎世宁
□马菁菁郎世宁画像清中期的中国可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那时的中国人觉得其他国家都没什么。什么是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些远在西方的小国家都是附属,根本不值一提。从唐朝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开始,经历宋、元、明,这个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国家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依然充满了神秘感。随着清朝对外贸易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传教士踏上了这片东方土地,有些人甚至还待了一辈子,不但取了中国名字,还在最高权力中心谋了个好官职。郎世宁就是其中之一。他其实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
小读者 2019年21期2019-11-28
- 试论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中“中西融合”的表现
黄思峥摘要:郎世宁,一位来自欧洲的画家,在宫廷作画五十余载,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融合技法甚至“神似”与“形似”方面的差异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郎世宁生平和前后期的艺术风格变化,仔细分析郎世宁的作品,总结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中“中西融合”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四个方面的表现。关键词:郎世宁;中西融合;国画一、郎世宁生平以及前后期艺术特色郎世宁,1688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在这个良好的艺术环境中,他接触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7-01
- 西画中用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运用
1715)年,郎世宁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向往来到中国传教,并传播西方绘画。文章以其宫廷代表作《百骏图》为例,结合自己的研究生主修专业,就其工笔花鸟画创作展开论述,通过清代画家郎世宁的绘画特点,来说明郎世宁如何将西画中用融合到其创作中,同时阐述从郎世宁的创作中所汲取到的一些有用的绘画经验,以期为以后的工笔花鸟画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郎世宁;《百骏图》;西画中用;工笔花鸟画一、从《百骏图》研究郎世宁工笔花鸟画的绘画特点在故宫博物院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3期2019-04-27
- 两本郎世宁《聚瑞图》真伪考
□ 梁刚郎世宁是最重要的清代西方来华画家之一,而其最早的纪年作品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创作于雍正元年(1723年)的《聚瑞图》(以下简称台北本),而绘图主题相同的作品还有一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本),款属的创作时间为雍正三年(1725年)。两件作品的相似程度基本可以称为双胞胎作品。对于这两幅作品是否均为郎世宁亲笔绘制,还是真假各一的问题,需要有明确的证据来支持,本文通过对比两件作品的笔墨特征,著录情况,流传过程,特别是画中瓷器与传世实物特征的
收藏家 2018年11期2018-11-29
- 郎世宁绘画风格分析
张哲摘要:郎世宁清朝时候来到中国并把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相容到一起,所以被大家认为是中西方交流最重要的人之一。郎世宁在中国的绘画界中他占有很大的地位,他将中国画与西方油画技法融合在一起,并对后来中国画和中国油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意味着在中西画法融合的道路上郎世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也就有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本文通郎世宁的《百骏图》,阐述郎世宁的绘画风格。关键词:郎世宁;百骏图;传统中国画;中西艺术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3期2018-09-28
- 西成东就
张冰摘 要:郎世宁为西方传教士最早在中国宫廷供职的画家,其艺术经历与宗教活动是构成“清三代”宫廷艺术的重要风貌,因而,对郎世宁生平的考察、对其主要作品与政治关系的梳理,均反映了17至18世纪中国绘画史的转向。本文通过对郎世宁传记、作品的阐释,分析其作为传教士和画家双重身份背后的真实人格。关键词:郎世宁;清三代;视学;平定回疆图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米兰人,原名F. Josephus Castiglione,亦作Castiglioni,Cast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2018-07-23
- 郎世宁:清廷洋画师紫禁城中的一生
者就是宫廷画师郎世宁。郎世宁不仅绘制了大量清朝皇室的肖像画,还绘制了很多诸如皇家祭祀、狩猎、生活场景、花鸟动植物的绘画,为清宫贡献了非常多的作品。但画师不能在皇室成员的肖像画上署名,因此能确定出自他手的作品还不足百幅。因此,只要是真品拍卖,必是高价。郎世宁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在紫禁城为清宫作画50多年,然而,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欧洲人。被清宫聘为画师郎世宁,1688年出生于意大利,自幼喜爱绘画,并显露出了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青少年时期,郎世宁曾
北广人物 2018年15期2018-06-27
- 郎世宁的画:两条河流的交汇
土化的名字,叫郎世宁。郎世宁在清宫里当了五十年画师,历经康、雍、乾三代。他最为知名的作品叫《乾隆大阅图》,是乾隆最著名的戎装标准像。这幅作品如今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人认为他的画“不中不西”,清代的这几位皇帝倒是抱着宽容和好奇的态度,让中西艺术试探性地融合、互补,由此培育出了一些“另类”的艺术之花。既要精准,又要气韵和早期来到中国的绝大多数外国人一样,郎世宁是因为传教而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的,那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因为画技不错,加上康熙皇帝觉得他的西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23期2018-06-20
- 郎世宁:清廷洋画师紫禁城中的一生
是清朝宫廷画师郎世宁。郎世宁以绘制帝王家族的肖像画为主,还负责如祭祀这类重大事件、生活场景、花鸟动植物等的绘画,为皇室家族贡献了非常多的作品。但出于画师的谦抑和敬意,画师不能在皇室成员的肖像画上署名,因此确定出自他手的也只有百幅以内。因此,只要是真品拍卖,必是高价。郎世宁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在紫禁城为清朝宫廷作画五十来年,然而,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欧洲人。向往中国的画家传教士郎世宁原名Giuseppe Catiglione,于1688年出生于意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8年3期2018-03-23
- 十犬十美——赏郎世宁《十骏犬图》
卢娜郎世宁1688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19岁他加入了热那亚耶稣会。不久即运用他的绘画技艺为该市修道院内小教堂绘了两幅宗教画。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郎世宁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康熙对他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他又表示
东方企业家 2018年2期2018-02-22
- 精致细腻 融贯中西
——清·郎世宁《平安春信图》欣赏
中西 ——清·郎世宁《平安春信图》欣赏□ 舒 翊《平安春信图》,属于记录宫廷事件的纪实绘画,也是一幅描写皇宫内生活的场景图。图中,清代乾隆皇帝御题五言绝句一首:“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据此可知,此作出自宫廷画家郎世宁之手,表现的是乾隆皇帝弘历年轻时的画像。“壬寅”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皇帝时年72岁。下钤“古稀天子”朱文方印、“犹日孜孜”白文方印。画面的上端骑缝处自右至左还钤有“太上皇帝之宝”“古稀天
老年教育 2017年12期2017-12-20
- 失败的传教士 成功的大画家
清史稿》载:“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这样寥寥数语的记载,对于供职于康、雍、乾三代,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以独特画风为清代院体画带来异域新风的郎世宁而言,可以说是相当怠慢了。事实上,在整个清代的宫廷绘画领域,郎世宁都堪为数一数二的重要画家。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卡斯蒂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于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年)来到中国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11期2017-12-12
- 富丽工谨 宫廷贵气
古典绘画训练的郎世宁便显示出了他的优势。郎世宁的工笔花鸟,兼具西方古典油画的写实基础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气质。虽然他的写实功力未及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平,也不能同中国绘画史上的工笔大师相媲美,但他融中国工笔画法和西洋画三维要领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是清代宮廷绘画领域不能忽视的大师。郎世宁画过很多工笔花鸟,细致工谨,色彩亮丽,弥漫着皇室宫廷的富丽气息。然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却不是什么奇珍异兽,而是最普通、最常见、毫无富贵气息的稻谷。史载雍正初年,全国五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11期2017-12-12
- 骏马献主 瘦马画心
长画马的外国人郎世宁,即便置身于画史上的众多大师之间,也毫不逊色。与传统的中国马画相比,郎世宁笔下的马显然具有独树一帜的特点。与其其他作品相统一,他的马画也既不是西方马,也不是中国马,而是一匹匹中西合璧的特色马。以其最具代表性的《百骏图》为例,画面上姿态各异的百匹骏马,完美展现出郎世宁高超的画马技巧和独出机杼的构图巧思。《百骏图》长卷洋洋洒洒,塑造了一大群或站或卧、或翻滚嬉戏、或交斗觅食的马儿,它们聚散不一,自由,舒闲。画作中的马儿还有人物、山水、草木,无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11期2017-12-12
- 风格问题?—重探柏林本《玛瑺斫阵图》
的收藏中有一卷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的《玛瑺斫阵图》(以下简称柏林本,图1)。画面描绘了18世纪的将士玛瑺在平定回部的战役中骁勇善战的英姿。玛瑺于《清史稿》无传,为清军平定西域战役中立功的勇士。早在1914年柏林本《玛瑺斫阵图》即进入馆藏,由首任馆长奥托·昆墨尔教授(Otto Kümmel,1874—1952)从德国汉堡的私人收藏所购得。图1 郎世宁:《玛瑺斫阵图》,柏林国家博物馆亚洲艺术馆藏有关此卷作品画家
国际汉学 2017年1期2017-10-10
- 郎世宁:清廷洋画师紫禁城中的一生
是清朝宫廷画师郎世宁。郎世宁以绘制帝王家族的肖像画为主,还负责如祭祀這类重大事件、生活场景、花鸟动植物等的绘画,为皇室家族贡献了非常多的作品。但出于画师的谦抑和敬意,画师不能在皇室成员的肖像画上署名,因此确定出自他手的也只有百幅以内。因此,只要是真品拍卖,必是高价。郎世宁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在紫禁城为清朝宫廷作画50来年,然而,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欧洲人。向往中国的画家传教士郎世宁原名 Giuseppe Catiglione,于1688年出生于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7年8期2017-09-21
- 艺术
《郎世宁的绘画艺术》作者:聂崇正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定价:49.00元本书是有关郎世宁的生平和艺术最為丰富和全面的研究性著作,收录了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聂崇正先生有关郎世宁研究的系列文章,集中反映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成果。本书作者聂崇正长年致力于郎世宁及清代宫廷绘画研究,该书在学术性和专业性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出版人 2017年7期2017-07-20
- 郎世宁绘画中色彩语言的变迁研究
张澎【摘要】 郎世宁绘画中的色彩语言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审美的笼罩下,把传统中国画色彩加以整合利用、提炼所形成的独特的具有西方绘画意味的色彩语言体系。本文主要对郎世宁绘画语言中色彩语言的变迁进行研究。【关键词】 郎世宁;色彩语言;变迁;中西融合[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在绘画领域的中西交流时间虽然很早,但使中西画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则是从清初时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开始的。郎世宁将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绘画笔墨工具巧妙结合,创造了刻画主体的形神兼备的艺术
艺苑 2017年3期2017-07-14
- 中西合璧绘丹青
帝的喜爱。他叫郎世宁,在中国从事绘画长达五十多年,他的画风独特,留下许多杰出的作品,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画坛。康熙皇帝对郎世宁所展示的讲究写实的西洋绘画非常感兴趣,任命他为宫廷画师,但是对画风提出了意见,要求郎世宁学习中国画的意蕴,用国画工具在绢上作画。郎世宁为了熟悉中国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中西合璧式画法。在他的代表作品《百骏图》中,马的姿势和神态都不一样。站在水中的马,鬃毛还是湿漉漉的,河水映出了马的倒影,这在以前的中国画里是没有
阅读(高年级) 2017年5期2017-05-30
- 乾隆自省涂鸦
天必到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工作室溜达。于是,郎先生呕心沥血的作品都被乾隆皇帝涂鸦过。作为三朝元老,郎世宁深知伴君如伴虎,不敢当面提醒乾隆皇帝,只能硬生生把怨气憋进肚子里。数次之后,郎世宁终于想出一个对策:在构思画作时,专门为乾隆皇帝预留出空白让其涂鸦或盖印。时间一长,乾隆皇帝看出门道,感觉郎世宁的画没以前那么看着舒服,就问他:“你的画作总有那么一块空白地,这是为何?”郎世宁叩首作答:“臣是特意为之。但凡作画,除了讲究色调协调,还讲究布局、繁简的协调,布局的合理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7年4期2017-04-07
- 郎世宁巧点乾隆
简爱传郎世宁用“海西法”绘《心写治平》图卷中的乾隆形象乾隆雅好诗文书画,有一个嗜好,每每看到珍奇字画,都要情不自禁地在上面留下笔墨,即使憋不出仨瓜倆枣,也要戳上大印以示其对该作品的喜爱。自继位以来,乾隆每天必到郎世宁的工作室溜达。于是宫廷画家郎先生呕心沥血的作品,意境被乾隆爷涂鸦得大打折扣。作为三朝元老的郎先生,对伴君如伴虎实在是有切身感受,岂敢当面指出乾隆的不是,只能硬生生把怨气憋进肚子里。数次之后,郎世宁费尽心思想出一个办法,在构思画作时专门为皇帝预留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期2017-02-28
- 郎世宁巧点乾隆
简爱传郎世宁用“海西法”绘《心写治平》图卷中的乾隆形象乾隆雅好诗文书画,有一个嗜好,每每看到珍奇字画,都要情不自禁地在上面留下笔墨,即使憋不出仨瓜倆枣,也要戳上大印以示其对该作品的喜爱。自继位以来,乾隆每天必到郎世宁的工作室溜达。于是宫廷画家郎先生呕心沥血的作品,意境被乾隆爷涂鸦得大打折扣。作为三朝元老的郎先生,对伴君如伴虎实在是有切身感受,岂敢当面指出乾隆的不是,只能硬生生把怨气憋进肚子里。数次之后,郎世宁费尽心思想出一个办法,在构思画作时专门为皇帝预留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期2017-02-28
- 浅析郎世宁及其“新体”绘画
李岱松摘要:郎世宁——清代的绘画史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康熙年间他以传教士和画家双重身份他来到中国,开启了他在中国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最终在乾隆年间确立了他的“新体”绘画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本文首先以时间为线索,描述郎世宁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绘画风格,探究其新体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比较,最终得出郎世宁绘画的特点。关键词:郎世宁;新体绘画;中西合璧郎世宁的绘画融合了东西方绘画的形式、技法,有着极强的写实性,设色艳丽,是东西方绘画艺术融合的典范,其“新体”绘画在中国美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2017-02-10
- 郎世宁“中体西用”的绘画表现风格初探
利传教士兼画家郎世宁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的中国宫廷画师,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中国,其画作内容多样,取材广泛;郎氏绘画总体上是采用中国内容、中国笔墨和部分西洋表现技法的“中体西用”风格,早已成为中国美术史中很独特的一部分,并为当时的中国美术界带来了一阵清新空气。在观察分析郎氏的一些画作后,本文拟对郎世宁“中体西用”的绘画表现风格进行初步探索。关键词:郎世宁;中体西用;绘画;表现;风格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2016-12-13
- 宫廷“洋画师”郎世宁
宫廷“洋画师”郎世宁撰文|倚恒图1 :郎世宁《百骏图》提到“洋画师”郎世宁,我们大多会想起他的另一个身份——传教士。那么最早进入中国的传教士是谁?是在什么朝代来到中国的?这些问题因时间太过久远已不可考。但真正进入中国传教并随之产生巨大影响的开拓者之一无疑就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了。利玛窦于1583年(明万历年间)从澳门进入广州后,陆续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并获得了万历皇帝的赏识,后万历皇帝于1601年下诏允其长居北京,并一直拥有朝廷俸禄,直至去世。为了传教,他
海洋世界 2016年6期2016-10-25
- 郎世宁肖像画中的色彩运用研究
0000 )郎世宁肖像画中的色彩运用研究赵璟源( 湖南师范大学410000 )摘要:基督教传教士郎世宁,是一位对于中西绘画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宫廷画家,他将中西方绘画技巧融合创造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融汇中西画法,注重运用透视和明暗的手法,更注重写实,通过细致的刻画,将人物内心现于外形。作为一名宫廷画家,他曾为皇帝及后妃绘制了大量肖像画,其作品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从郎世宁所绘肖像画的角度去分析其绘画色彩的运用。关键词:郎世宁;肖像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2016-07-12
- 郎世宁,漂洋过海来画画
体影响后世审美郎世宁作品《平安春信图》“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这是乾隆帝在《平安春信图》中的题诗,他题诗时已经是72岁的耄耋老者了。画中的年轻者是少年时的乾隆帝,而长者应该就是乾隆帝的父亲雍正,从题诗可见,这幅画令年迈的乾隆帝回忆起往昔,依然心有触动。能让年过七旬的乾隆帝亲笔题诗,还被夸赞“擅写真”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郎世宁。他是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在中国从事绘画大约50年。他大胆探索中西合璧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
环球人物 2016年8期2016-04-05
- 栩栩神韵寓丹青
场“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将带您走进他—郎世宁的世界。不久前,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幅华美的《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不仅斩获1亿多元人民币,更刷新了中国御制画像的世界拍卖记录,这幅画的缔造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清代宫廷西洋画师——郎世宁。说到中西合璧式的中国宫廷画,郎世宁无疑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祖师爷。雍容华贵的“中式”工笔重彩、足以乱真的“西式”视觉效果、皇帝后妃的“真容”……他笔下的种种精彩令人过目难忘,也让这位“洋画家”在中国美术
中国收藏 2015年11期2015-11-18
- 拍出1.374亿港元的宫廷画师郎世宁
雍乾三朝的画师郎世宁。郎世宁,意大利人,原名约瑟·迦斯底里阿纳(Giuseppe Gastiglione),郎世宁是他在华所取的汉文姓名,意为永世宁静。公元1688年郎世宁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来华抵京,以后一直在宫廷担任画师,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去世。郎世宁原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耶稣会士,来到中国担任宫廷画师却大放异彩,深得皇帝的赞赏和厚爱。清朝时,佛教大行其道,郎世宁所传颂的宗教教义并不被皇帝认可。康熙酷爱艺术与科学,他不
投资与理财 2015年20期2015-09-10
- 清朝传教士郎世宁
才。这样一来,郎世宁的传教理想化为泡影,他的艺术之路却由于这位新皇帝的偏好而越走越宽。从雍正时代起,郎世宁被皇家画院所接受,成为名副其实的宫廷洋画师。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大兴土木,郎世宁作为主要的建筑设计师,以“欧夷的样式”把古希腊的柱式、古罗马的拱券、文艺复兴的几何结构、巴洛克繁缛华丽的装饰与钩心斗角的琉璃瓦建筑融合在一起,颇得雍正赏识。及至乾隆登基,郎世宁已成为三朝元老。他的70岁寿诞是乾隆亲手操办的,不但寿礼丰厚,还有御笔亲题的祝寿词。始终
爱你·心灵读本 2015年8期2015-07-06
- 明清时期西方美术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传播;利玛窦;郎世宁[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美术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课题(批号2012zy085)阶段性成果 ]明末清初时的一百多年正是西方文艺复兴发生发展直至鼎盛的时期,以人文主义精神为内涵、解剖学、透视学为基础、形体光影空间为表现手段的西方近代美术体系。经过一两百年来对中世纪僵化的宗教艺术的批判和对古希腊罗马精神的推崇和发展逐步得以确立。而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以及继之而来的西方工业革命引发的全球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交流日趋频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7期2015-05-30
- 郎世宁
己78岁寿辰的郎世宁在北京病逝。55岁的乾隆皇帝亲笔为这位在华51年的意大利人撰写了墓志。其实,郎世宁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后一位服务于中国宫廷的欧洲传教士画家,但他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对当时和后世中国艺术的影响也最大,以至于那些和他一样出色的中国宫廷洋画家的光辉都被他完全遮蔽了,就连他的中国同行也都因为他的存在而黯然失色,正如《清史稿》中的评语,他的才华“非(焦)秉贞等所及”。1715年11月22日,初到北京的朗世宁,经意大利同胞马国贤的引荐,以传教士画家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21期2015-05-21
- 清朝传教士郎世宁
文铮清朝传教士郎世宁◎ 文铮1715年11月22日,初到北京的朗世宁经意大利同胞马国贤的引荐,以传教士画家的身份觐见了康熙皇帝,旋即被起用,而这时他还不大会说汉语。从利玛窦那个时代起,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几乎都是身负一技之长的科学家或艺术家,这样的身份是他们在中国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中立足的资本,这一传统从明代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康熙皇帝是一位极其刻苦的学习者和独具眼光的批评家,他热爱西学,身边云集了一批有才华的西方传教士。然而,他不给他们广泛传教的机会,只让他
爱你 2015年15期2015-05-11
- 从郎世宁的《乾隆戎装大阅图》谈起
基督教传教士的郎世宁于1715年从欧洲来到中国,他的才华深受皇帝的喜爱,留在宫廷退行绘画创作及向中国画家传授西洋美术技法,成为唯一侍奉过三朝清帝的著名西洋画师。他在宫中创作了许多有关皇帝的重大事件为题材的纪实绘画,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朗世宁用中西融合的画法所画的《乾隆戎装大阅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举行盛大阅礼的场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笔者试从这幅画略谈中西帝王肖像画的差异与融合。【关键词】郎世宁 帝王肖像画 差异 融合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
大舞台 2008年4期200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