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神韵寓丹青

2015-11-18 13:55珈祎
中国收藏 2015年11期
关键词:郎世宁传教特展

珈祎

他是来自意大利的一名传教“小青年”,远渡重洋,踏入大清皇土;他被委以重任,要传播天主福音,却终以清宫“洋画师”的身份被后人铭记……今年正逢他来华300年,更值两岸故宫博物院共贺九十“大寿”,一场“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将带您走进他—郎世宁的世界。

不久前,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幅华美的《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不仅斩获1亿多元人民币,更刷新了中国御制画像的世界拍卖记录,这幅画的缔造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清代宫廷西洋画师——郎世宁。

说到中西合璧式的中国宫廷画,郎世宁无疑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祖师爷。雍容华贵的“中式”工笔重彩、足以乱真的“西式”视觉效果、皇帝后妃的“真容”……他笔下的种种精彩令人过目难忘,也让这位“洋画家”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郎世宁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他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传教,并获得了康熙帝的召见。当时61岁的康熙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做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旋即派他为宫廷画师,而不给他传教的机会。

郎世宁入宫后进入如意馆,他运用中国传统的纸绢、颜料、毛笔作画,并与宫中的如意馆画师合作,共同创造了“中西合璧”的院画新体。在郎世宁的诸作中,都可见娴熟的西洋技法运用。物象写生与焦点透视受到注重,骏马、孔雀、灵犬、花鸟皆跃然纸上,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与祥瑞思想在郎世宁的笔下别有一番丰满、华贵的韵味。

郎世宁自1715年来华,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去世,入值清宫内廷51年,康熙、雍正、乾隆都对他相当肯定,时常委以作画重任,自然获得了许多荣耀。他的地位和影响不但超过了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更令众多供奉宫中的中国画家也难以望其项背。然而郎世宁虽为中国皇帝服务,但其身份终究只是一个宫廷画家,在皇帝面前也是如履薄冰,他的荣誉来之不易。

郎世宁的欧洲伙伴王致诚曾在写往欧洲的信件中说起他们作画的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热。视为属民,皇上恩遇之隆,过于其他传教士,但终日供奉内廷,无异囚禁……作画时颇受挚肘,不能随意发挥。”由此可以想见,郎世宁作为供职深宫的西洋人,身在异乡,在传教的“老本行”上不甚得志,作画也难免因皇帝的审美而受束缚,在其荣誉的背后,自然有不少苦楚。

由于郎世宁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中国度过的,他的艺术创作也都围绕着中国的传统题材和清朝的人和事,所以郎世宁的生平与艺术都已经成为了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加以叙述和评价。1766年,78岁高龄的郎世宁终在这异国的皇土病逝,丧礼备极哀荣,他被葬于城外数公里处御赐的一块土地上,乾隆还亲撰墓志铭,以示对这位高年教士的怀念。

郎世宁死后被赐予侍郎之衔,在总计536卷的《清史稿》里,对他的全部记述是:“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本次“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可以相当全面地为您呈现郎世宁绘画发展的脉络及其艺术成就与历史贡献。特展展出的100组件郎世宁相关文物,不仅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典藏品,还有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热那亚马丁尼兹养老院的11件珍贵画作。共分“来华前后”、“院体新样”、“图成百骏”、“图写朝仪”、“如真呈览”和“铜版记功”六个单元,不仅绘画题材涵盖西方宗教、中国山水、帝后肖像、奇花异卉、珍禽走兽、重要宫廷庆典活动等诸多方面,文物品类也相当丰富,既有纸本、绢本画作,也有珐琅彩瓷、铜胎画珐琅、青花瓷、青瓷等清宫御用佳器。

此外,为配合本次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还邀请了策展人和学者进行专题演讲,并推出“那些年,我在皇帝身边画画的日子”儿童剧团演出。如果您对讲座感兴趣,或想带孩子一起“走进郎世宁的世界”,就快去该院的官网上查询详情吧。据悉,本次特展展至明年1月4日。

猜你喜欢
郎世宁传教特展
浅析1869年—1926年中华内地会在江西传教活动
中西合璧郎世宁
乾隆自省涂鸦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湖南教会之传教
特展的现在和未来
特展的草莽时代
台北故宫纪念郎世宁来华300年
拍出1.374亿港元的宫廷画师郎世宁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