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

  • 算法社会公共领域的风险生发与规避
    会风险,这在公共领域主要表现为主体异化、价值理性迷失以及公共性消解等问题引发的结构性失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政策规制、人机协同以及算法设计理念角度入手,探索了算法社会规避公共领域风险的治理路径,以期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关键词】算法社会;公共领域;风险规避;算法治理一、引言随着社会媒介化程度不断加深,人类生产生活与社会交往在智能技术的高度赋权下呈现出新特点,特别是算法作为一种新型决策机制正在重构信息生产传播的底层运行逻辑,成为我们感知、理解多元意义

    新闻爱好者 2023年9期2023-10-14

  • 政治场域中行为主体的责任特征与建构路径
    主体责任属于公共领域的责任范畴,具有不同于私人领域的责任特征。其所具有的强制性、超功利性、不对称性与非线性发展逻辑等特征决定了其实现必然是内在责任感与外在责任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责任感的形成则是更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复杂过程。关键词:公共领域;行为主体;行政问责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3)01-0020-11制度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制度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保障,然而制度也是对人类行为的约束,因而制度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5-30

  • 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归属;算法;公共领域[中图分类号]  D92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23)02-0143-10Research on the Patent Protection Systemfor Inventions Generated by AIFENG Xiao-qing,HAO  Ming-ying(Civil, Commercial and Economic Law School, CUPL, Beijing100088,C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5-30

  • 新浪微博场域下的“意见领袖”与群体极化探究
    微博具备建立公共领域的先天条件,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让公众进行讨论的公共平台。然而,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微博与真正的公共领域相距甚远,其中既有因对“意见领袖”的“沉默追随”和对公共事件的“情绪发泄”造成的群体极化,也有因“数字鸿沟”和商业利益造成的话语霸权。文章以“高以翔事件”为例,对以上争论进行检验,就微博场域下“意见领袖”与群体极化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估,探讨“意见领袖”和群体极化如何影响公众理性。通过把“高以翔事件”分为引爆期、高潮期、延续期和衰退期进行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2022-11-07

  • 解构主义在城市公共领域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城市公共领域由最初为人们遮风挡雨的场所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愈加庞大的人口基数必然带来多样的需求,公共领域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要素,让不同人群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是解构主义理念能够进入城市公共领域设计中的客观基础。因此,以辽宁大连“工业厂房改造项目”为例,分别从城市公共领域的现状、解构主义在城市公共领域的应用、未来城市领域的判断三方面对解构主义在城市公共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解构思维在公共领域设计中对功能性的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2022-07-05

  • 效率、公平与程序:以公共领域建设拓展制度韧性
    福利组合 公共领域 制度韧性 全过程民主〔中图分类号〕D035;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03-0111-11一、引言帕森斯基于行动结构理论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以及其后社会均衡机制的探索,把社会秩序构建中的整合功能赋给社会价值规范。20世纪80年代以来,去管制化和金融化主导了全球化进程,市场经济潜力获得充分释放的同时,也导致了逐利动机失控、不平等加剧与经济危机,风险和不稳定成为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重心。相

    人文杂志 2022年3期2022-05-08

  • 公共领域视角下著作权的扩张与限制研究
    的重要理论,公共领域为读者提供了充足的阅读资源,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无尽的创作土壤,对我国的文化繁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随着人们的版权意识提高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著作权不断进行扩张,著作权人滥用权利保护,形成一定程度的权利垄断,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共领域的空间。本研究就此分析著作权不断扩张的原因及其危害,针对性地提出构建著作权公共领域的具体规范、规范相关的技术保护措施以及建立执法惩罚机制等建议,以期可以最大限度地平衡著作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从而更好地促进知

    河南科技 2022年2期2022-03-09

  • 大众传播评论栏目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成为建构我国公共领域的重要部分。本文从报刊评论、广播电视对话栏目、网络媒体评论频道与公共领域在不同方面的建构进行初浅探讨。关键词:公共领域;大众传播;评论栏目 一、公共领域概念公共领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涉及并作了深入的研究,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创造性地赋予了新的内涵,使该概念得到了全球性的认可。“公共领域”一词在哈贝马斯的名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被概念化了。哈贝马斯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

    科技信息 2022年4期2022-02-21

  • 大众传播评论栏目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成为建构我国公共领域的重要部分。本文从报刊评论、广播电视对话栏目、网络媒体评论频道与公共领域在不同方面的建构进行初浅探讨。关键词:公共领域;大众传播;评论栏目 一、公共领域概念公共领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涉及并作了深入的研究,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创造性地赋予了新的内涵,使该概念得到了全球性的认可。“公共领域”一词在哈贝马斯的名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被概念化了。哈贝马斯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4期2022-02-21

  • 移动端育儿社群少儿家庭阅读书单
    领域过渡到了公共领域。关键词:移动端 育儿社群 书单 意见领袖 公共领域少儿图书,又称童书,其读者对象作为未成年人,在七岁之前以家庭亲子阅读为主,七岁之后逐步转换为以自主阅读为主。在孩子有能力自主阅读后,家长较少介入或完全不介入。需要明确的是,不应将家长的放手等同于放任不管,否则相当于撤掉了少儿图书内容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消费者“购物车”的购书清单就显得尤其重要。古今中外名著无一不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岁月長河中淘金般筛选出的璀璨明珠,然而当代

    新阅读 2022年1期2022-01-19

  • 城市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城市
    国社会文化、公共领域中民众与国家权力的冲突,展示作者逐渐转变历史研究范式以及探索城市历史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在理论与方法上,打破传统史学路径,凸显了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叙事风格和民众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结构上,既总结了民众历史研究的进步与局限,又注重对图像文学等历史资料的运用,以及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发展与问题。当然,无论在理论、概念还是叙述方式、问题阐释上,该著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关键词】王笛;大众文化;公共领域【中图分类号】C91           

    今古文创 2021年36期2021-10-26

  • 早期《大公报》的公共领域探索(1902—1910)
    也促成了近代公共领域的滥觞。1902年创办的《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敢于议政著称。本文以早期的《大公报》(1902—1910)为考察对象,分析其是如何与社会团体阅报社进行互动而构建公共领域的。《大公报》对阅报社进行宣传,鼓励读者来函,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而阅报社也一直充分利用媒介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尽管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发展得不够全面,但《大公报》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公共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关键词:公共领域;《大公报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2021-10-12

  • 《向前一步》栏目的创新与发展
    搭建了市民与公共领域对话平台,是媒体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典范。关键词:《向前一步》;市民;公共领域;创新;调解;城市发展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209-032018年6月,北京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民生类节目《向前一步》,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作为主流电视媒体,在关注民生问题中的痛点、焦点和难点时,如何在选题上进行创新,开创全新的录制形式,改变观众对传统民生调解类节目的一贯印象,从而在娱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2期2021-09-10

  • 论京派文学的“三重空间”
    ”所创设出的公共领域和京派文学的私人交往、师从关系所搭建起来的人际网络空间,这样的“三重空间”为京派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条件。关键词:京派文学 ;公共领域;三重空间京派文学生存的现实空间即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空间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文化空间中包含了由报纸、杂志等媒介所创设起来的公共舆论空间、京派文人的“公共领域” 和私人交往空间。这些空间搭建起的便是滋养京派文学发展生存的现实空间。这便是京派文学的“三重空间”。一、公共舆论空间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历史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商业秘密权利基础与边界
    从而具有模糊公共领域之危险。所以,商业秘密权利边界的确定就需要一个调节器,以期在各种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制度中界分出公共领域。侵权法上的注意义务,作为侵权责任发生基础的过滤器,可以借助法政策解释方法实现权利救济以及风险(利益)分配。正是在这一层面上,信义义务将被淡化,并转向注意义务,同时也是由传统的特殊关系模式转向共同合作模式,进而平衡雇主与雇员的利益,取得商业秘密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平衡。关键词:信义义务;注意义务;保密义务;公共领域;商业秘密财产权中图分类号

    科技与法律 2021年3期2021-08-03

  • 悖论及其自适应:微信空间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冲突与融合的特征
    键词 悖论;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冲突与融合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67-04 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冲突与融合问题缘起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冲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现象,这是因为一方面人是独立的个体,必须拥有私有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化的产物,必须自觉融入公共领域,在公共价值观引领下采取统一的公共行为,从而获得交流、民族、国家等观念的共同体,进而获得生存性集体保障。简而言之,人既是

    新媒体研究 2021年7期2021-07-27

  • 公共领域视角下中国女排的形象构建研究
    析法,并借助公共领域视角理论,从公共主体、公共场所、公共舆论三个方面分析近几年来当下备受关注的中国女排,反观中国女排形象的构建。研究发现:全国倡导学习中国女排精神,女排精神随着自身的发展早已跨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已经渗入社会各行各业;中国女排形象构建主要位于虚拟公共场所,如网络论坛、社交App等;网络论坛(如新浪微博)成为中国女排公众舆论的引导者。由此,中国女排的形象建构会在社会起到较大程度的模范作用并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发展走向有着间接影响。关键词:公共领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7期2021-07-22

  •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场景建构研究
    场景建构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近年来,综艺节目逐渐出现更有吸引力的节目形式,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为受众提供多元且立体的内核,但是在看似繁华的综艺市场中暗含着内容浮浅的深层危机,媒体在追求明星带来的粉丝效应时会忽略节目本身的价值,利用娱乐功能和公布明星私人信息获得流量。于是明星的公共形象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变得没有明确区分线,其中观察类真人秀在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同时,也具有此种现状,其演播室场景、真人秀场景和应用场景的建构有其自身优势,同时也存在明星私人领域前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2021-06-30

  • 太极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共生”
    摘  要:公共领域的交流循环,如同黑白运动的两极,分别指向公共舆论的起点、终点,以及人与社会的交往过程。基于此,公共艺术诞生于公共领域的具体需求中,它既不指向传统美学规则,也不指向现代主义的前卫创造,而指向人与社会的“太极图”之中。关键词:太极文化;公共艺术;公共领域在2017年,徐晓东与雷公太极掌门人雷雷之间的较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徐晓东以新生的网络直播平台为载体,以自由搏击“打假”传统武术为噱头,引起舆论注意。一时间,20秒KO太极大师的视频铺天盖地,

    美与时代·上 2021年4期2021-05-27

  • 德语文学公共领域中的中国文学接受机制
    换趋向的文学公共领域,其历史文化特征是探索当代中国文学在德接受形态的关键。德语文学公共领域的中国文学接受主要依赖文字、视听和事件三种媒介。文字媒介是跨文化文学传播的基本形式,通过文字语言转换和物质形式生产传播文学作品。当书面文字媒介从纸质印刷的物质形式延展到了数字空间,视听媒介也开始作用于德语文学公共领域的运作与演变。事件媒介将参与文学交流的个体直接聚集到共同的时空场景之下,呈现的是一种直接的公共性,同时也有强烈的互动戏剧性。德语文学公共领域始终占据以事件

    当代文坛 2021年3期2021-05-21

  • 当代中国传媒下的公共领域变化及影响研究
    ,当代中国的公共领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转变,1990年代是该转变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媒体组织被用来宣传意识形态。但随着时间推进,传媒领域开始进行一些渐进改革。媒体商业化是新的多元化公共领域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增加民主政治改革的前景。中国媒体市场规模和多样性的快速增长为私人所有者创造了机会,除了商业化之外,它所带来的更先进的技术也促进了中国媒体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当代传媒 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 转型 媒体商业化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刘擎和马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2021-04-12

  • 公共领域保留视域下作品著作权保护研究
    而言的概念,公共领域保留的理念和原则在著作权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具有最终进入公共领域的性质,公共领域也是维系著作权法中利益平衡机制的重要保障。作品中不受保护的事实、题材即属于典型的公共领域和公共资源范畴,在著作权保护实践中应注意加以排除,以明确著作权保护的边界。我国著作权法在实施中应当在加强著作权保护的同时,注重维护公共领域保留原则,以更好地实现其立法宗旨。[关键词]公共领域;著作权;事实;题材;著作权侵权[中图分类号]D913.4[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21

  • 科学传播视角下谣言治理的“公共领域”悖论 ——以腾讯较真查证平台辟谣现象为例
    多辟谣平台向公共领域“进化”,一方面对重大灾难中的谣言治理有益,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现代化的科学传播。一、问题提出与理论回顾:走向公共领域的科学传播根据Bums等人的定义,科学传播即运用适当的技术、媒介、活动及对话,以产生个人对科学的意识(Awareness)、乐趣(Enjoyment)、兴趣(Interest)、意见(Opinion-forming)、了解(Understanding)回应。[1]概括而言,科学传播的发展体现为三个转变:从“科学知识”转向“

    文化与传播 2020年4期2020-12-25

  • 哈贝马斯公共舆论思想论析
    ,而是公众在公共领域之内以健全理性持有者身份对公共事务进行公开论辩、交流之后所形成的公共意见。这种公共意见萌发于公共领域,并在大众传媒中生成。公共舆论作为在非强制状态下生成出来的符合社会良知的公共意见,具有合理性化和公共性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一个从形式方面规定公共舆论,一个从内容方面规定公共舆论,从而保证公共舆论是理性表达出来的有关公共事务的集体性意见。公共舆论具有立法和批判两种功能,利用这两种功能,公共舆论可以通过建制化的立法程序转变成为一种交往权力。

    知与行 2020年4期2020-12-18

  • 公众史学与环境
    约了环境史在公共领域的潜力。有必要直面宣传倡导的问题,拓宽历史问题的范围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可以将环境史视作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用来研究人类与物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工具。需要找到一个中间地带,在其中设计具有重大历史根源的相关环境政策研究,以便公众了解。环境史三方的综合技能与专门知识可以被拆散使用,以吸引决策者和公众的注意。对学院派史学家和公众史学家来说,环境史研究可能没有共同的根基,但这两个群体有许多共同的兴趣。让环境史成为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历史价值的一种手段

    鄱阳湖学刊 2020年4期2020-10-12

  • 公共领域、文化形象与跨国视野:“近代留学教育史”研究的新趋势及其分析(2010-2019)
    美中国学生;公共领域;群体形象;全球视野关于近代留学教育及近代留美生诸问题的研究,始终是教育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新作迭见,新材料、新观点迭出。留学教育和留学生研究之所以备受关注,大概是基于以下原因:其一,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这一时期的奋斗目标就是通过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开启者、引领者和中坚力量,恰恰就是近代留学生。当代中国所进行的现代化事业,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承继了近代留学生所提倡、所从事的现

    高教探索 2020年8期2020-09-14

  •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研究综述
    妍摘 要:“公共领域”理论是在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解释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历史学家便将其引入中国问题研究,在伴随争议的同时为研究中国社会演进开辟了新的指向,提供了更加有说服力的解释框架。本文从国内外对“公共领域”的研究入手,并进一步从公共空间、社团组织、公共传媒三方面对中国近代“公共领域”进行了具体探究。关键词: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公共性;范式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9-10

  • 新媒体时代公共领域的建构
    2年发表了“公共领域”这一理论,此后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讨论。但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大众传媒时代,距今已过去50多年,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是否得以适用?因此,本文分别从新媒体时代建构公共领域的可能性以及困境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以此丰富新媒体时代“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公共领域;新媒体;可能性;困境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058-02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1962年,法兰克福学派第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2020-09-10

  • 论著作权法上的公共领域保护
    :在著作权与公共领域的博弈长河中,公共领域整体呈现被侵蚀的趋势,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的权利天平逐渐失衡,引发了公众对公共领域的关注。本文在厘定公共领域的概念后,通过疏理公共领域保护弱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促进著作权法与公共领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借鉴“利益衡平理论”和“权利义务理论”,运用技术措施规制,提倡知识共享协议和建立有偿公共领域制度。关键词:公共领域;著作权法;知识共享;有偿使用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8期2020-08-31

  • 浅析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异化
    据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简述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并分析微博作为公共领域异化的可能原因。关键词:微博;公共领域;异化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 Block)是用户通过关注可以分享实时短信息的社交平台。微博的出现使微博用户可以跨越地区与身份的限制,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发布文字、图片、视频。公共领域是于上世纪中叶阿伦特提出,并由阿贝马斯补充发展成熟的概念。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大众对于公共事件发表舆论的空间。公共领域作为介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领域对于一个社会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0期2020-08-13

  • 文学公共领域与主体性
    程》;文学;公共领域;主体性摘 要:《天路历程》是漫长的18世纪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作者约翰·班扬在这部宗教寓言中将基于个人主体性的信仰选择视为个人宗教身份及社会权威建构的驱动力,并在“救赎”“名利场”这两个命题中揭示了权力与权威个人主体化的过程。班扬认为,个人救赎是基于个人认知,自主选择的信仰之路,并在神意指引下,独自面对各种考验,直至灵性的成长;同时,个人救赎是在与他者,以及社会这类“名利场”的互动中得到验证,并以推动属灵社会的建构为目标。班扬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8-03

  • 茶馆公共空间功能转型的背景以及成因
    跳出西方关于公共领域作为政治话语权建构的概念,并建立在茶馆本身的民族志调查基础上。存在于平民阶层中的生活空间、话语空间构成了成都茶馆顽强的生命力,使其能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经久不衰。关键词:茶馆;公共领域;民族志一、研究背景过往对成都茶馆的研究,多将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附带部分,强调悠闲与舒适的生活氛围,但难以解释虽然成都历史上多次对茶馆进行改造,但成都茶馆仍然在当今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缘由。如果仅将茶馆视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场地,考察其饮食文化与生活方式,则难以解释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4期2020-07-22

  •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网络公共道德的影响
    差,在网络的公共领域当中怎么样规范道德成为了首当其冲的任务。本文通过阐述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及如何实现社会合理化发展,以此对优化网络公共道德秩序进行了思考。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网络道德;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提出的交往行动理论是德国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以及当代语言哲学与批判理论的综合,其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本文通过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看到了对网络公共道德方面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有一些解决的办法。

    青年生活 2020年21期2020-07-06

  • 自组织理论在公共治理制度完善和组织管理的应用问题
    自组织理论;公共领域;治理制度【Keywords】self-organization theory; public domain; governance system【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3-0089-031 引言组织理论的构建在20世纪蓬勃发展,出现众多相关理论,指导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年3期2020-06-22

  • 作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桥梁的教育
    现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解决美国教育危机的关键所在。这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汉娜·阿伦特 教育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1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在政治哲学中,公共领域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而最早对公共领域理论做出系统阐释的政治哲学家就是汉娜·阿伦特。一般来讲,人的生活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群体的、共同的、公共的生活,另一种就是个体的、私有的、私人的生活。与之相对应的,人类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2020-06-15

  • 微博中的“网络公共领域
    键词 微博 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基金项目:忻州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村政权建设——以五台山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项目编号2019KY03。作者简介:廖一红,忻州师范学院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助教,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区域社会文化。中图分类号:D92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4期2020-06-11

  • 虚拟公共领域的把控:“网络水军”的作用机制与治理
    ”,把控虚拟公共领域,操纵民意、掩盖事实,极大地影响了公共话语权的有效发挥。文章旨在对“网络水军”的负功能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由此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关键词:“网络水军” 公共领域 沉默的螺旋 治理“网络水军”及其本质特征互联网时代,公民有了更多的渠道去表达言论和观点,而民意也随之有了新的表现形式——网络舆论。网絡舆论能传递广大网民对公共问题和社会事件的态度、意见和情绪,形成后又对网络大众的意见和观点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但另一方面,其隐蔽性、发散性和随意性

    声屏世界 2020年6期2020-06-11

  • 巴泽尔对企业与市场两分法的超越
    权;两分法;公共领域;组织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20)03-0009-05新制度经济学家巴泽尔的产权理论独具特色,[1]巴泽尔之前的经济学家如奈特和戈登,将商品看作同质实体,主要侧重于法律权利理解产权,因而认为产权是绝对的:要么有,要么没有。巴泽尔则区分了经济权利和法律权利[2]3,并在对经济权利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企业与市场两分法的超越。一、企业与市场两分法的演进脉络西方学者将经济学视为研究资源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6-11

  • 反思艺术介入乡村的公共性立场:以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下)
    价值秩序。“公共领域”的思想,体现了阿伦特的历史焦虑和现实关怀,指向了一种政治思辨和逻辑理路。她通过发现人的复数性,建构了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差异性和平等性,提出了以积极的行动去消弭现代性带来的危机,以交往和沟通达成彼此的谅解,从而为“公共性”的建构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论范式和现实路径。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对于20世纪中叶以来反思、批判极权主义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而且对于当下如何看待艺术介入乡村的公共实践,同样提供了价值判断的当代性意义。1.建构多元化的公共领域

    画刊 2020年5期2020-06-09

  • 浅议中国公共领域法治文化建构
    谢玲伶摘要:公共领域法治文化的建构,能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方式,有助于社会舆论的不断规范,同时还促进我国的法治进程。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公共领域法治文化建构进行论述。一是公共领域法治文化的兴起与建设意义;二是建构公共领域法治文化的必要性;三是建构公共领域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从以上三个角度探索当前我国在公共领域法治文化建构的途径。关键词:公共领域;法治文化;法治意识一、我国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法治意义公共领域是指存在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个帮助人们进行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2020-05-26

  • 反思艺术介入乡村的公共性立场:以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上)
    国是否存在“公共领域”的命题尚有争议[2],然而这一场域,是不同于私人空间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摒弃概念的限定性边界,而将之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的归纳,那么,将之纳入公共领域范畴加以讨论是具有合理性的。西方的“公共领域”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学术观点: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城邦”(polis) 的政治哲学概念,严格区分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并立足于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点对“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进行了现

    画刊 2020年4期2020-05-11

  • 文学公共领域与主体性
    程》;文学;公共领域;主体性摘 要:《天路历程》是漫长的18世纪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作者约翰·班扬在这部宗教寓言中将基于个人主体性的信仰选择视为个人宗教身份及社会权威建构的驱动力,并在“救赎”“名利场”这两个命题中揭示了权力与权威个人主体化的过程。班扬认为,个人救赎是基于个人认知,自主选择的信仰之路,并在神意指引下,独自面对各种考验,直至灵性的成长;同时,个人救赎是在与他者,以及社会这类“名利场”的互动中得到验证,并以推动属灵社会的建构为目标。班扬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04-05

  • 基于利益平衡论下的知识产权法公共领域理论
    所对应的则是公共领域。基于此。本文基于利益平衡论下的知识产权法公共领域理论展开研究,以供参考。关键词: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公共领域引言知识产权法发展当中,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当中的公共领域存在持续被边缘化的态势,而知识产权这一私权则存在持续扩张的趋势。在扩充的知识产权当中,原来留存于公共领域当中的是以往被认定为尚未被占有、不可被占有或者属于公共占有的内容,后来被持续地在知识共有物当中移除且转变成私人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法致力于对于个体创造性劳动所获得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2020-04-01

  • 探析哈贝马斯的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
    只有通过重建公共领域和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平等、公开、无拘束的讨论使交往行为合理化进而在公共领域形成代表民意的公共舆论来影响政府决策,这样政治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政治系统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合法性源泉。【关键词】 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公共领域;交往行为古往今来,政治统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合法性与政权的存亡休戚相关,合法性的危机必然导致政权的危机”。[1]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重要研究者,他认为政治统治合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3-31

  • 代表社会亦或调节社会?
    外的中国地方公共领域研究不无裨益。早期研究采取自由型公共领域理论,认为地方公共领域产生于同国家相对的社会之内,强调其代表社会的功能。晚近研究采取中介型公共领域理论,认为地方公共领域存在于同国家相对的社会之外,强调其调节社会的功能。它们总体上都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宏观与中观层面上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作为一种拓展研究,也许可以关注被忽略的公共领域交往模式,从微观上探讨地方公共领域的联结社会功能。这可能为当下乡村公共空间作用研究提供某种参考。[关键词]公共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2020-02-02

  • 网络公共领域亟需公共理性
    了话语平台,公共领域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本文以网络空间为对象,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分析网络空间给公共领域的形成带来的条件,网络空间形成公共领域的同時也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呼吁公共领域理性地回归网络空间。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公共理性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4-0032-020 引言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还给网络空间提供了形成公共领域的基础条件。网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4期2020-01-07

  • 结合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浅谈公共领域
    摘要: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是由汉娜·阿伦特最早提出,后来尤尔根·哈贝马斯对于汉娜提出的概念进行了充分阐释,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领域的定义是: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力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关键词:公

    艺术大观 2019年34期2019-11-16

  • 探究微博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影响
    讨微博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影响,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来解释、分析和评价微博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影响。关键词:微博;公共领域;影响在中国,微博是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实时共享信息和交流。微博的成功加强了人们的沟通,改变了人们信息的传播和生活方式。公共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哈贝马斯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公共领域被看作是公众之间自发形成松散但开放的交流网络,信息是公共领域的基本构成要素,媒介则是信息的连接工具。哈贝马斯指出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0期2019-10-21

  • 从《电视问政》看媒体公共领域建构的优势
    体致力于构建公共领域的新尝试。笔者将探究电视问政类节目的优势和新出路。关键词:电视问政;公共领域;建构策略一、湖北省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栏目介绍武汉《电视问政》从2006年开始就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每一阶段都留下了历史足迹和发展经验,通过这种问政形式树立了政府形象,也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该节目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平台之一。笔者希望通过简短地介绍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历程,反映出中国电视问政类节目在公共领域中的建构历程。下面笔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9期2019-10-21

  • 传媒公共领域的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
    度参与,传媒公共领域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出了许多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素养成为青少年网民的行为指导。从网络热点新闻来看,青少年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转发、分析和评论方面,参与十分积极,但却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本文基于党报媒体的社会责任立场,从媒体传播的角度出发,探索青少年应该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在公共传播中维护社会秩序。关键词:传媒;公共领域;媒介素养;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以外,媒体机构还具有多层次的社会责任,包括消除虚假信息、提升公民媒介素养、引导社会舆情等。但在传媒

    广告大观 2019年12期2019-10-20

  • 论艺术创作和实施过程中的公共性
    公共性   公共领域   实践   装置艺术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181-02无论哪种艺术种类或表现形式,在其创作与实施的过程中,都具有“公共性”的特征。艺术家在创作时,实际上经历了一种个人经验的艺术转化,这种经验的转化在发生时,是去私人化和去个人化的过程,从而蜕变成被放置于公共场所中被公众欣赏的存在。阿伦特曾在《人的境

    艺术评鉴 2019年16期2019-10-09

  • 网络协商民主的实践优势、困境及其化解
    ;协商民主;公共领域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9)04-0063-007网络传播拓展了协商民主实践的公共空间,使协商民主在网络时代获得了新的手段。“所谓协商民主,是指一种特殊的民主政治形态,即公民通过广泛的公共讨论,在公共平台上交流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使各方都了解彼此的观点和立场,并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可行方案。”[1]从规范意义而言,“网络协商民主主要关注互联网技术能不能形成一

    江淮论坛 2019年4期2019-09-17

  •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西方经验与中国语境
    在详细回顾“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起源、发展、特征等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是否促成公共领域”这一问题的争论。研究认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低成本和去中心化等特征有利于人们自由发言和自主讨论,但当前国内网络空间中依然存在的数字鸿沟、群体极化、网络暴力、娱乐肤浅等乱象并不符合哈贝马斯提出的“地位平等”、“理性商议”等构成“公共领域”的要件。文章指出,在将“公共领域”理论移植到中国时,需要考虑具体的国情和体制,机械照搬西方学者的理论要避免削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9-12

  • “艺术性”·“公共性”
    能忽视构成了公共领域本质及内核的无形的社会文化形态。目前,国内公共艺术家开始逐步关注艺术创作与公众文化的相互关系,显现了艺术的当代性和公共性。艺术迈向公共领域,对公众生活的整体关照,使其公共精神成为了建构城市文明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关键词:文化语境;公共精神;公共领域;艺术性;公共性城市的物质化发展与文化意识形态的新旧交替,是相互影响和彼此促进的。艺术的公共精神是公共领域发展的必然产物,仅凭设计者个人的独创性及其理想和意愿并不能对城市空间文化的发展起到决定

    美与时代·上 2019年9期2019-09-10

  • 论文学公共领域的兴起与衰亡
    摘要:文学公共领域是近现代以来“公共领域”分化与衍生的产物。作为“文学公共领域”的母体,公共领域以主体性的自我理解为情感逻辑,以公开讨论为言说手段,以理性共识为价值皈依,表现为一个功能化的建构与消解过程。正是在公共领域功能化的建构与消解过程中,催生出文学公共领域的不同要素存在,它以文学批评与政治批评为双重导向,表现为自由主体的普遍参与、平等与理性的交流对话、共性与个性的同时在场等不同规定性内涵,并最终指向一种能够为市民社会公众所认可的公共舆论或者公共意见的

    江汉论坛 2019年12期2019-09-10

  • 哈贝马斯与公共领域的发掘及其效应
    摘要:《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代表作,十分值得阅读与研究。但由于其思想的丰富、多元,文字的艰深与晦涩,导致理解其思想存在一定难度。笔者尝试借助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考察哈贝马斯写作该书的历史语境、学术脉络来理解哈氏对公共领域的发掘及其引发的学术与社会效应。不仅包括因他与他的法兰克福导师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学术政治关系而导致该书命运多舛、社会各界对他的忽视,更包括时代与社会对他的再审视。哈贝马斯与其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波三

    阅江学刊 2019年6期2019-09-10

  • 知识产权法公共领域理论研究
    泛背景下,在公共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本文围绕知识产权公共领域理论展开探索和研究,阐述关于公共领域的概念以及在知识产权中的体现。并对知识产权公共领域的局限进行分析,提出克服方法。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公共领域;理论引言伴随我国知识产权法不断发展,所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对公共领域产生一定程度损害,基于另一种角度,则是对公共领域的不断侵蚀。因此,研究知识产权公共领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公共领域的相关概述(一)公共领域的概念界定公共领域该词汇起源

    锦绣·下旬刊 2019年3期2019-09-10

  • 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域与私域研究
    力探讨朋友圈公共领域的转向及日渐模糊的公域和私域界限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领域;私人领域;朋友圈;微信公号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人际传播工具已经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公众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网络时代数字化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达空间和意见传播。在微信语域中,大量无关紧要的的私人话题被编入公共话语空间,并会引起公众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微信和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方式,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社会的

    环球首映 2019年4期2019-09-10

  • 阿伦特行动理论的内在意蕴
    。行动理论以公共领域内主体政治交往实践、主体道德悬设及政治实践参与的理论构架,打破原有主体性被遮蔽的实践模式,重新赋予主体在世意义及生命尊严。[关键词]行动理论;公共领域;道德主体;判断[中圖分类号]B089;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06-0010-06汉娜·阿伦特行动理论的提出具有特定历史条件。在物质生产所带来的经济生活时代中,现代性在祛除超验性的同时亦带来了人类价值虚无主义的命运,人们孤独地、盲从地存在

    党政干部学刊 2019年6期2019-09-06

  • 网络连接与共治:民族地区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要  从公共领域视角,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重点探索村民参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效方式。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把村民连接起来共同参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一方面满足民族地区村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研究村民参与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村民;公共领域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3-0039-0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3期2019-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