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
- 古写本《尚书》与罗振玉的学术贡献
末民初敦煌学家罗振玉独具卓识,发现敦煌隶古定本《尚书》残卷,进而由出土材料实证传世日钞本存古而可信,开辟了《尚书》文本研究的新路径。罗氏捃集四种伯希和所藏写卷和四种日藏《古文尚书传》旧钞,并刊印广布,为现代《尚书》古本汇集和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依托深厚学养,他运用二重证据法、“东”“西”古本合璧、出土与传世文献互证的学术理念,探寻文字源流,校订异文讹误,勾稽文本联系,考辨文本真伪,取得超迈前贤的成绩,有力推动《尚书》研究方式的近代转型。[关键词] 罗振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7-30
- 新见日藏罗振玉与内藤湖南书札六通考释*
菁予一、引 言罗振玉(1866 —1940),浙江上虞人,字叔言、叔蕴,号雪堂。在甲骨学、史学、敦煌学等诸领域均有着奠基之功,1901 年、1909 年两次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农学等。罗振玉流寓日本近八年,有《六朝墓志菁英》《石鼓文考释》等大量研究著述问世,并在日搜访散佚善本古籍,影印刊行以传古。内藤湖南(1866 —1934),秋田人,字炳卿,号虎次郎,东洋史大家,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大阪朝日新闻》记者、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教授,在中国史学史、美
国际汉学 2023年1期2023-04-07
- 《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罗振玉题跋考论*
100009)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商遗先生,晚年别号贞松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在历史学、金石学、古文字学、敦煌学、目录学、校勘学等领域贡献卓著,著作颇丰。其在金石学、古文字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多以札记和跋尾的形式留存于世,虽较为零散,但往往见解独特,值得深入研究。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收藏的《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以下简称《拓本》)中有罗振玉题跋46则,这些题跋或考证古器物,或考释铭文,间有史实纠谬、真伪考辨等
文物春秋 2022年5期2023-01-11
- 罗振玉《三德五风》七言联
风》 七言联 罗振玉 130cm×30cm×2 上海朵云轩旧藏罗振玉(1866-1940),字书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近代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甲骨文学家、文物收藏家,与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并称为“甲骨四堂”,是中国甲骨学的奠基人。其甲骨文书法创作,既有浓厚的金石味,又具清雅醇正的书卷气;在用笔上,多以中锋小篆笔法为之,圆劲隽秀,紧密工稳,线条多方折、简约;在结体上,体势开阔
老年教育 2022年9期2022-11-15
- 一本逊清朝廷的政治斗争实录
——论《王忠悫公哀挽录》及相关问题
字以表彰之。”罗振玉也说:“海内外人士知与不知,莫不悼惜,公至是可谓不负所学矣。”“海内外人士亦莫不惜其学术,竞为文字以志哀挽。”“识与不识”“知与不知”之人的共同关注使此自沉事件迅速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除了国内京、津两地以及日本京都的公祭之外,一时名流如郑孝胥、杨钟羲、章钰、林葆恒、张尔田、罗振玉、金梁、梁启超、黄节等,王国维的部分亲友以及日本汉学家如内藤虎次郎、神田喜一郎、长尾甲、狩野直喜、铃木虎雄、木村得善等,也创作了众多祭文、挽联、挽诗、挽词等,以此
文史哲 2022年2期2022-11-08
- 罗振玉《徐俟斋先生年谱》版本考证与“遗民”文化研究*
称《年谱》)由罗振玉先生执笔,成稿于民国八年(1919)。然自成稿后,几版通行本内容有所差异,原稿又不知所踪,致使一直以来《年谱》的原貌世人不得而知,直至近年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全国古籍普查工作,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民国八年(1919)罗振玉先生稿本《徐昭法先生年谱》。比对目前的各版本和校本,数存出入,今据《年谱》各版本与先贤研究成果,特为考证和辑佚,以期还原《年谱》原貌,或有助于弥补百年来关于《徐俟斋先生年谱》的不完整缺憾,为徐俟斋研究、罗振玉研究
图书馆学刊 2022年7期2022-08-17
- 《昭代经师手简》出版述论
经波折,最终由罗振玉在日本出版。《手简》之出版具有开创性意义,其受到罗、王传承乾嘉学术之理念的影响,在内容上是信札出版专题化的代表,体现出不断增强的研究意识;在形式上采用珂罗版技术,达到了当时的最佳印刷质量。《手简》重视印刷质量、关注信札内容,影响深远,其后的清代学者信札出版在这两方面青出于蓝。《手简》也提出了突破藏家局限、推进学者信札出版专题化的愿望,对今后的出版工作更具启发意义。【关键词】《昭代经师手简》 出版史 罗振玉 清代學者信札信札是一种特殊体裁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2年3期2022-05-30
- 浅析罗振玉书法风格
罗振玉,生于晚清,其一生在各行业所获成就颇多。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罗振玉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以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世人所知,同时在书法上的造诣和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清末,金石学风气大盛,帖学日渐衰微,碑学日渐兴起,社会大环境、大风气的改变,导致了人们学习书法的大方向亦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收藏家加入了搜访碑版刻石的队伍。这时一种新文字首次被专家学者发现,即甲骨文。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甲骨文的发掘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研究甲
参花(下) 2022年2期2022-05-21
- 罗振玉所刊敦煌遗书的重印与再版
波摘 要:罗振玉是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一生致力于中国学术的发展。1909年,罗振玉得见敦煌遗书之后,就开始了敦煌遗书的整理刊刻,三十余年间,从未中断。其后,罗氏所刊敦煌遗书又经历了后人的不断重印与再版。多版本的出现为学界研究带来诸多混乱。文章旨在厘清罗氏刊刻敦煌遗书的时间、版本以及后人翻拍、影印罗氏所刊敦煌遗书的诸版本,清晰展现罗振玉刊刻敦煌遗书的过程。关键词:罗振玉;敦煌遗书;刊刻;版本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图书与情报 2022年1期2022-04-22
- 罗振玉印谱序文中的印论研究
沈金涛关键词:罗振玉;印谱;印论引言罗振玉(1866—1940),初字坚白,后字叔言、叔蕴、式如,号雪堂,浙江上虞永丰乡(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收藏家,于敦煌学、古代金石器物学、甲骨文字学成就最为突出,创甲骨文书法之先河,为“甲骨四堂”之一。而今人对其篆刻艺术的关注较少,事实上罗振玉在篆刻上造诣颇深,是近代杰出的篆刻家。罗振玉不仅自己投身于篆刻艺术的实践中,而且在晚清动荡的时局中,致力于收藏、辑录、研究
书画世界 2022年1期2022-02-24
- 罗振玉与晚清农学的兴起*
李尹蒂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省淮安。罗振玉一生勤于治学,著述不辍,平生著书130余种,刊印书籍百余种,校刊书籍642种。他在中国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卷的整理、汉晋木简的研究,尤其是对甲骨文的搜集、收藏、考释、传播等方面,享有重要地位。他是“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人。事实上,罗振玉还参与开拓了晚清科学农学的兴起。晚清农学的形成,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其兴起标志
农业考古 2021年4期2021-12-14
- 罗振玉和藤田丰八与清末近代农学
汪丽影【摘要】罗振玉是晚期国学大师,同时也是在中国率先提倡并身体力行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的第一人,他在清末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会—— “农学会”和第一份农学刊物—— 《农学报》,是中国现代农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藤田丰八最初是受罗振玉的邀请来到上海担任农学会农学报馆专职日文翻译,他协助罗振玉做了翻译与教学工作,为《农学报》和《农学丛书》翻译了大量来自日文的农业科技文献,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日语翻译。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反映出近代中日两国民间人士友好交流的一面
今古文创 2021年3期2021-09-10
-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疏证(五)
南书房之诏时,罗振玉曾为其刻“文学侍从”印章,故此处有“文学承恩”云云。而在康熙朝,也有一位浙江海宁人查慎行与后来的王国维一样,入值南书房。“乡贤”指查慎行,晚年号初白先生。“敬业”指查慎行所著之《敬业堂集》。前二句言海宁地域的文化渊源与优势。接二句言王国维心中之期望与自身之安置之间的矛盾。王国维关心政治,尤其是入值南书房之后,与退位后的溥仪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一直希望年轻的溥仪能振作精神,气冲霄汉,成为一代中兴之主。“云汉”典出《诗·大雅·云汉》,既可指银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2期2021-04-27
- 齐白石篆书与罗振玉篆书之异同
文简述齐白石与罗振玉二者的生平及艺术、学术成就,结合齐白石与罗振玉二者的书法作品对二者的篆书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二者将自身篆书艺术与各自艺术、学术风格相融合,从而启示当代的书法学习者体会画家与学者对篆书风格迥异的书法艺术表现,对当代书法学习者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关键词:齐白石;罗振玉;篆书;书法;一、齐白石、罗振玉生平及成就1.1齐白石生平及艺术成就清末1864年,齐白石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字濒生,号白石。被誉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大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21
- 如何重评罗振玉的学术成就
《国学与王朝:罗振玉大传》陈鸿祥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2019年为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政府及学界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罗振玉作为通读甲骨文的第一人,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他是一位大学问家,学界也公认没有罗振玉就没有王国维。如何展现罗振玉的学术成就,是为其立传的一大难点。幸运的是,在《国学与王朝:罗振玉大传》中,作者用力最勤最精的恰好是这个部分。30章70余万字的规模,尽数按严格的学术规范写就,在阐述研究所得的同时,也回应了众多学界关注的议题。
新民周刊 2020年40期2020-11-09
- 《农学报》的多元互动传播模式
:《农学报》;罗振玉;传播模式中图分类号:F3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0)02-0148-05作者简介:时冬梅(1965-),女,商洛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及文献资源建设。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方文化也在大量传播[1]。在中西技术文明碰撞的过程中,西学东渐作为晚清时期一股巨大潮流强势涌入。中国自古重视农业技术,對于西方农学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对农学的传播方式多样并逐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0-09
- 从“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刍议罗振玉流亡日本期间的书法学术交流
扶桑 致力学术罗振玉与王国维都是近代中国瞩目的国学大师,共同创立“罗王之学”。二人结识于1898 年,交往共历30 载。1911 年,在日本本愿寺教主大谷光瑞、历史学家藤田丰八等人的邀请下,罗振玉与王国维偕家眷前往日本京都,罗振玉遂也开启了长达八年的旅居生活(其间有短期返程)。这八年,罗振玉远离国内政治旋涡,潜心学术,成果斐然。罗振玉是殷墟甲骨收集、文字考释及书法创作方面的先驱。他深感甲骨价值的珍贵,大量搜集,即使流亡期间也在坚持。1915 年还曾回安阳实
艺术品 2020年12期2020-04-28
- 罗振玉与农学会《农学报》和《农学丛书》
学图书馆 乔敏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又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松翁等,浙江上虞县永丰乡人。罗振玉先生在考古学、金石学、敦煌学、目录学、校勘学、古文字学等方面成就非凡,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与王国维齐名的重要学者。他一生著述达189种之多,还校刊了642种书籍,所以在很年轻的岁月里,他已成为清末学术界的知名人物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近代考古学奠基人,罗振玉先生还是中国现代农学发展的先驱。他发起成立农学会,创办了当时最早的农学报刊——《农
办公室业务 2019年21期2019-11-23
- 罗振玉《启网呼朋》联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晚年号雪堂、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于古器物学、考古学、金石学、甲骨学、农学等方面皆有成就。他精于收藏考释,著有《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被誉为“开甲骨文识字之始”,是近代以甲骨文入书的开创者。罗振玉书写的甲骨文书法,并不真的以龟甲兽骨上的锲刻线条为模仿,纤细且每每以出锋书之,而是参以中锋篆法,圆劲隽秀,紧密工稳,端庄严整。深厚的书学功力以及博大的学问根
老年教育 2019年7期2019-08-01
- 论罗振玉的德育与修德
摘要]国学大师罗振玉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至少三次撰文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他割臂救母、为父建屋、让房后母以及为父母守孝的做法都是他在修德方面的实践,足以垂范后世。[关 键 词]罗振玉;德育;孝自古至今,德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曲阜考察时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
名家名作 2019年8期2019-07-10
- 品读王国维致罗振玉信札
文的著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唐兰曾经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而在这四人中,罗振玉和王国维之间的复杂关系,令人唏嘘不已。今天读到的,正是王国维写给罗振玉的信札。先来说说收信人罗振玉(1866-1940),罗振玉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
中华书画家 2019年1期2019-06-23
- 罗振玉等人早期甲骨文研究学术史新探
刘鹗、孙诒让、罗振玉和王国维为主的中国学人算起,至今已近120年。这段历史在中国学术史上成就辉煌,但其实际过程堪称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由于它完成于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科学脱胎换骨的转型之中,故其中既包含了大量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也难免遗留着不少历史疑案和学术误说。在急需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对涉及中华文化根基之一的甲骨文早期研究学术史的清理和更正,不但能够进一步还原历史真相、公平评价前人的学术得失功过,还可为今日和未来的中国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在本人
南都学坛 2019年3期2019-05-22
- 敦煌学史上的第一篇论文
廷亮内容摘要: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最先以《呜呼祖国之文物》为题,分六次连载于1909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的《民吁日报》,早于1909年11月7日才发表、且实为一篇学术报道的日本田中庆太郎《敦煌石室中的典籍》6天,实为敦煌学史的开山之作,标志着中国敦煌学历史的开始。关键词:敦煌学史;首篇论文;《民吁日报》;罗振玉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5-0121-04Abstract:“The
敦煌研究 2018年5期2018-12-20
- 怀念我的祖父罗振玉
□罗 琳 罗振玉嫡孙女、北京民族大学客座罗振玉今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八日,是我的祖父罗振玉大人150 周年诞辰的日子。150年前的今天,我的祖父罗振玉就降生在淮安府城更楼东街的罗家巷中。他是20 世纪中国学术界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以商朝之甲骨学、敦煌学、金石学、校勘学、古文字学以及农学、教育学、目录学、考古学等为研究对象,他的研究成果将中国的文化向前推进了一千余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卓越成果。而他倾个人之力所保存的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以及文渊阁藏书,为研究明清历史,
艺术家 2018年10期2018-12-05
- 毛主席关心的“大云书库”
这还得从其主人罗振玉说起。罗振玉其人罗振玉(1866一1940),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小官吏家庭。5岁入私塾,16岁中秀才,20岁起专心研读古碑帖,写成《读碑小传》,由此开始著书立说。清朝末年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他是我国近代声名显赫的学者,一生著作达180多种,校刊书籍640多种,在农学、教育、考古学、金石学、敦煌学、目录学、校勘学、古文字等领域均有研究和建树。但是,罗振玉在政治上却是封建的、反动的。1924年11月,
新少年 2018年9期2018-09-28
- 王国维死于“贫穷”
主办某文学社的罗振玉,不但得到罗振玉的资助,后来双方还成了亲家。而这也成了王国维一生的拐点。清朝灭亡后,王国维像罗振玉一样,成了遗老。本来以王国维的身份,和遗老根本沾不上边。毕竟做遗老是要本钱的:要么中过进士,要么做过几任官,要么家里很有钱,热衷维护纲常明教……但王国维一样也沾不上边。而且在上海期间,王国维研究的一直是比较现代的康德哲学,还学外语。按说他的头脑完全是清醒的、近代的,但认识了罗振玉,进入了遗老圈后,他的思想完全变了,感觉自己是可以凭借当遗老来
百家讲坛 2018年7期2018-08-23
- 罗振玉对内阁大库档案的功与过
?洪璐摘 要:罗振玉对明清档案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内阁大库档案的挽救上。虽然罗振玉两次挽救大量岌岌可危的内阁大库档案,甚至不惜花重金购买,对我国历史文献的流传与继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将内阁大库档案卖给日本人是一个重大的过失。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罗振玉对内阁大库档案的功与过。关键词:罗振玉 内阁大库档案 功过提到明清档案,则不得不提清末民初的关于内阁大库档案的“八千麻袋事件”,而谈到“八千麻袋事件”,则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略的,他便是我国近代历史上集
卷宗 2018年8期2018-06-05
- 罗振玉家族的印学文献整理
李瑞振摘 要:罗振玉家族作为晚清、近代最出色的印学文献整理者,三代人先后投身于古代玺印文献的整理、辑录和研究之中。罗氏三代共五人都是古代玺印的收藏和辑录者,其著录玺印多有纠偏前人之处,同时罗氏家族也是印学文献的优秀著作者,其各自的印学著作在中国篆刻史上都享有崇高地位。在着重印学文献的整理、编著的同时,罗氏家族深入总结中国古代玺印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玺印可以有助于补正史志之阙的理论判断,提升了玺印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整体视野。这其中,尤其以罗振玉及其子罗福颐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1期2018-01-25
- 《韭花帖》两个藏本之笔法比较
帖》;另一个是罗振玉藏本(图1右)。两个版本《韭花帖》的真伪之争一直存在。具体来讲,徐邦达、启功先生认为清内府藏本为摹本,但确为清内府本。但也有意见认为是真迹或者既不是真迹也不是清内府本,只是这些意见尚未成为主流意见。同时,徐邦达、启功先生认为罗振玉藏本为真迹,但也有观点(如吴湖帆、沈尹默)认为不是真迹。如果把真伪问题放下,回到书法本体上,尤其是在笔法上对两个版本进行研究,势必会得出一些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两个版本整体看上去相似之处甚多,但其内在的笔法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6期2018-01-13
- 罗振玉与金钺交游考述
300191]罗振玉与金钺交游考述⊙孙爱霞[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 300191]民国时期,天津有九国租界空间,因此成为遁世的乐土,罗振玉也因此而选择在日本归国后寓居天津。而天津著名的藏书家金钺钦慕其风采,把自己的房子借给罗振玉居住。二人由此开始了一段文人交谊,直到罗振玉去世。关于二人之间的往还,学人所知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对罗振玉与金钺的交游做了挖掘与梳理。罗振玉 金钺 交游罗振玉曾在《雪堂自述》中述及寓居天津事:“予自海东归国,岁在己未。春末先至沪,遣
名作欣赏 2017年26期2017-09-16
- 大云书库旧藏医籍考
名学者、藏书家罗振玉之私人藏书楼,收藏宏富,所藏医籍亦称精博,内含唐钞卷子、宋元旧刻、和刻汉籍及日本古写本等。文章通过探究和辨析大云书库典藏中医古籍之版本特色、藏书思想等,以重彰罗氏搜访汇辑、整理校刻中医文献之史绩。关键词:大云书库;罗振玉;藏书;医籍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3-0046-06Abstract: Dayun Collection House was the private collec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7年3期2017-07-06
- 根植乡贤史迹拓展课程资源
源,家国情怀,罗振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创造性地使用课程资源,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促进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技能的提升;要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省时、高效地利用课程资源。”为贯彻这一要求,同时拓展教学资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乡贤史迹来展开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内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融入绍兴上虞乡贤、国学大师罗振玉史迹为例,谈谈融入乡贤史迹展开教学的一些实践与体会。一、罗振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7年1期2017-05-31
- 根植乡贤史迹拓展课程资源
——谈乡贤史迹融入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源,家国情怀,罗振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创造性地使用课程资源,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促进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技能的提升;要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省时、高效地利用课程资源。”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48页。为贯彻这一要求,同时拓展教学资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乡贤史迹来展开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内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融入绍兴上虞乡贤、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7年1期2017-03-12
- 罗振玉与蔡元培
,保守而嗜古的罗振玉与蔡元培二人之间似乎毫不相关,了无干系。实则,罗、蔡早年相互赏识,多有共事,维新改良的宗旨目标高度契合;即令在保皇和共和之间各自分途而行,“各为其主”,亦从未公开交恶,伤及情感;甚至在新文化运动高潮之际,二人还一度为了学术与教育而“重修旧好”,共谋国学振兴。在蔡元培看来,“罗、王之学”独步中外,值得大力弘扬;而罗振玉内心,对“领袖群伦”的蔡元培始终怀有敬意,由衷服膺。罗、蔡二人属同辈,他们在晚清民国的时代舞台上,粗线条地演绎了那一代文化
书屋 2017年2期2017-03-07
- 罗振玉与《流沙坠简》
■ 康丽真罗振玉与《流沙坠简》■康丽真罗振玉在长期治史和档案编纂中逐渐形成了全面、系统、独特的档案观,其精髓集中体现在《流沙坠简》一书中。罗振玉流沙坠简档案观罗振玉(1866年-1940年),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式如、叔言,号雪堂、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晚号贞松老人、松翁,原籍浙江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人。罗振玉博学多闻,通农学、语言文字学,更是著名的教育家、收藏家、编辑出版家,位列“甲骨四堂”之首,是敦煌学的开拓者,对大批大内档案有拯救之功,
云南档案 2016年4期2016-08-24
- 浅析罗振玉和王国维对古文字的贡献
立,本文将浅析罗振玉和王国维对古文字的贡献。关键词:罗振玉;王国维;古文字众所周知,罗振玉和王国维是两位中国近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同学大师,每当我们谈及其中一位便很自然的联系到另一位。在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甲骨文之前,就是罗王二人以自己的大量研究著作为甲骨研究奠定了方向。共同创立的“罗王之学”的卓越成果,成绩辉煌,名声远扬。古文字学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研究甲骨文还是研究金文,二人贡献仍然是一座丰碑毅然伫立。罗振玉在整理、研究甲骨方面的贡献上见长:王同维在对甲
青年时代 2016年6期2016-05-14
- 近代藏书第一人:罗振玉
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一生勤于治学,著述不辍,平生著书一百三十余种,刊印书籍百余种,校刊书籍六百四十二种。他在对中国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献的整理,汉晋木简的研究,尤其是对甲骨的搜集、收藏、考释、传播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罗振玉是一位甲骨巨匠,兼有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多种身份。当然他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身份——近代藏书大家。罗振玉(1866—1940),初名振钰,后改名振玉,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
书屋 2016年3期2016-03-29
- 论罗振玉的档案观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康丽真论罗振玉的档案观对当今的借鉴意义■康丽真罗振玉,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式如、叔言,号雪堂、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晚号贞松老人、松翁。原籍浙江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8月8日)生于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1940年5月14日卒于辽宁旅顺。罗振玉博学多闻,通农学、语言文字学,更是著名的教育家、收藏家、编辑出版家,位列“甲骨四堂”之首,是敦煌学的开拓者,对大批大内档案有拯救之功,为简牍档案的整理刊布做出
档案天地 2016年1期2016-02-05
- 浅论罗振玉在《流沙坠简》的档案观
康丽真浅论罗振玉在《流沙坠简》的档案观■康丽真罗振玉,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式如、叔言,号雪堂、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晚号贞松老人、松翁。原籍浙江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8月8日)生于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1940年5月14日卒于辽宁旅顺。罗振玉博学多闻,通农学、语言文字学,更是著名的教育家、收藏家、编辑出版家,位列“甲骨四堂”之首,是敦煌学的开拓者,对大批大内档案有拯救之功,除此之外,还为简牍档案的
档案天地 2016年2期2016-02-04
- 罗振玉、王国维与故宫文物的保护、研究述论
50100)罗振玉、王国维与故宫文物的保护、研究述论禚柏红(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自1911年清王朝覆灭至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故宫,以溥仪为首的逊清小朝廷不仅占有紫禁城的“后庭”等空间,也占有着大部分宫廷可移动文物。一些效忠小朝廷的学者,例如罗振玉和王国维,利用出入紫禁城的便利条件,对宫廷文物展开学术研究,其成果承先启后。由于小朝廷的封闭性,当时紫禁城内、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未能与外界充分交流,亦未能形成富有生机的故宫学研究队
东岳论丛 2015年5期2015-03-21
- 罗振玉农学思想研究
726000)罗振玉农学思想研究李继高,刘小燕(商洛学院学报编辑部,陕西商洛 726000)为厘清罗振玉农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探索其作为近代农学的实践者与开拓者为中国近代农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采用原始文献分析与考证法,考究罗振玉系统的农学思想演进轨迹。罗振玉在研究、传播、实践西方近代农学的艰难探索与身体力行过程中,逐渐获得深刻的感悟,撰述30余篇农学论著均发表于《农学报》“文篇”栏目,涉及研究农学的心得与振兴农业的规划,最终形成了其全面成熟的农学思想。罗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2-21
- 罗振玉:出秦入汉自雅淡
成方圆。譬如像罗振玉、马衡这样的金石考古学者,于篆刻之道就属“取法有度”的专家。当然,他们刻印也同样迹近于“玩票”,因为他们都有学术上的专攻,印章毕竟只是余事也。罗振玉(雪堂)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于经史、文字训诂、金石考订、目录版本以及甲骨学、敦煌学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生平著作达130余种。他还是一位农学家,甲午战争后感于国家的落后,古所谓“不仕则农”,于是他一心以研究农学为邦本,找来《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古代农学书籍来研读,同
检察风云 2015年1期2015-01-29
- 罗振玉与大云书库背后的故事
这还得从其主人罗振玉说起。罗振玉其人罗振玉(1866—1940),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其祖籍为浙江省上虞县。他186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山阴城内一个小官吏家庭,5岁入私塾,16岁中秀才,20岁起专力研读古碑帖,写成《读碑小传》,由此开始著书立说。清末,他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他是我国近代声名显赫的学者,一生著作达180多种,校刊书籍640多种,在农学、教育、考古学、金石学、敦煌学、目录学、校勘学、古
文史春秋 2012年5期2012-07-09
- 王国维之死:还不起的友情债
杆。“杠杆”叫罗振玉,年长王国维11岁,有着超凡的社会生存能力与人际通达术,二人相遇时,他早已如鱼得水般穿梭在乱世人间:原籍江苏,同治五年(1866年)出生;15岁考中秀才;16岁就把家里的债务全部承担起来;30岁只身来到上海,与人合资创办了“农学社”,成立农报馆,出版《农学报》,翻译国内外农业方面的知识;又在上海新马路梅福里开设东文学社,聘请了日本汉学家为教授,培养翻译人才。这一天,王国维等了很久—多年以来,自己故意在那知识与实践、精神与现实之中,小心翼
百家讲坛 2012年17期2012-02-11
- 罗振玉的篆刻艺术
116622)罗振玉的篆刻艺术谷翠峰(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简述了罗振玉的生平及学术成就,结合罗振玉的印作,从清代学术与艺术发展的视角对罗振玉的篆刻艺术风格以及书法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罗振玉将印章研究与学术研究熔为一体,印章风格与书法风格一致,从而启示当代的篆刻、书法学习者重新审视书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对当今学习篆刻者极有借鉴意义。罗振玉;篆刻艺术;书法艺术一、罗振玉生平及学术成就罗振玉(1866—1940),中国近代金石学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9-28
- 近代中日学人与唐钞本《王勃集》残卷
继杨守敬之后,罗振玉(1866—1940)在搜寻、影刻《王勃集》残卷方面用力最深。1909年罗振玉受学部指派到日本调查农学,为期两月。在这期间,他曾与平子尚(号铎岭)讨论日本古籍写本,平子氏认为正仓院所藏《王子安集》残卷为最先,抄写时间为庆云时期,其中多存佚文,并且愿意介绍罗振玉前往正仓院观赏。当时罗振玉因归国日期临近,不能前往观看,便请他予以代为影写。归国以后,罗振玉接平子氏来信,说影写事已得到管理者批准,一二月间即可以完成。平子氏还寄来了印刷局印本《王
古典文学知识 2009年4期2009-12-01
- 王国维与罗振玉的恩恩怨怨
黄 昊王国维和罗振玉作为中国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他们之间曾经是莫逆之交,彼此赏识,互相扶助,成就了流传于世的罗王之学;他们也因为政治走向和儿女姻缘的争端,结束了近三十年的深厚情谊,分道扬镳,自此天各一方。罗王相遇初识上海在生命中结识几个知己,往往会对人的一生走向产生重要影响。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也不例外。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
文史天地 2009年8期2009-08-21
- 《教育世界》与晚清实业教育
》;实业教育;罗振玉作者简介:谢长法(1965--),男,河南省新乡市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史、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史;王治香(1964--),女,河南省新乡市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AB011018)。中图分类号:7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518(2009)10-0062-0
职教论坛 2009年10期2009-06-04
- 关于《殷虚书契考释》的一桩公案
虚书契考释》乃罗振玉所撰,此在王国维生前从无疑议。但在1927年王国维去世后,少数王门弟子以及傅斯年、郭沫若、溥仪等,逐渐由怀疑而遽将此书著作权归于王国维名下,遂铸成古文字学界的一桩公案。其实,王国维在许多文章及通信中都详细描述过罗振玉研究甲骨文的进程,其中颇多对于罗振玉撰述此书的记述,略无隐言;而罗振玉则不仅将自己著作此书前后的心理变化坦陈无遗,而且对其后续增补经过也留下了细致的笔墨。就全书的形式和内容来看,王国维作为书写者和补正者的形象原本是清晰的,但
中州学刊 2008年6期2008-12-16
- 失落的甲骨
提到这批甲骨是罗振玉收藏的,但是他也无法说清是谁下的这个结论。倒是刘敬亭老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刘敬亭老人整理编辑了一本书《甲骨文墨拓集》(图6),里面收录了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每一片甲骨的拓片。老人提到,这本书第132页刊录了一个大片甲骨,在装这片甲骨的盒子上,写着一些字,应该可以看出甲骨的主人是谁。(6)由刘敬亭编著的《甲骨文墨拓集》工作人员开始查找与书中拓片相对应的那片甲骨。盒子上真的会像刘敬亭老人说的那样,写着能证明甲骨主人的字吗?身份成谜 珍贵甲
走近科学 2008年10期2008-10-16
- 学术强人与政坛弱者之间的罗振玉
金石学于一身的罗振玉。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实际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是以满清遗臣自任的罗振玉。”一1866年6月28日子时,罗振玉降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南门更楼东寓庐。其母范淑人,先后生了五子六女。罗振玉居三,初名振钰,字叔宝,又字式如,后改今名,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罗振玉聪颖过人,自幼可窥。他4岁识字,5岁人塾读书。15岁读完经书,开始下笔学作诗文。16岁则学作八股文。此
纵横 2008年3期2008-04-19
- 罗振玉其人
子 锐罗振玉、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大书特书的人物。诚如郭沫若所说:“大抵在目前欲论中国的古学,欲清算中国的古代社会,我们是不能不以罗、王二家之业绩为其出发点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近十年来,有关王国维的传记和研究,出版了不少著作,是学术上的“热点”。同为满清遗老的罗振玉却无这般幸运,自溥仪《我的前半生》给罗振玉戴上“书商+骗子”的帽子后,罗振玉成了禁区,似乎不再有人谈起。这大概连一味愚忠的罗振玉在九泉之下也不曾想到会有如此的“恩遇”。但事
读书 1988年8期198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