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浩 黎菁予
罗振玉(1866 —1940),浙江上虞人,字叔言、叔蕴,号雪堂。在甲骨学、史学、敦煌学等诸领域均有着奠基之功,1901 年、1909 年两次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农学等。罗振玉流寓日本近八年,有《六朝墓志菁英》《石鼓文考释》等大量研究著述问世,并在日搜访散佚善本古籍,影印刊行以传古。内藤湖南(1866 —1934),秋田人,字炳卿,号虎次郎,东洋史大家,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大阪朝日新闻》记者、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教授,在中国史学史、美术史、敦煌学等领域卓有建树。一生共10 次前往中国(1899 —1933),结识不少中国学人以及政商人士。代表作有《中国史学史》《近世文学史论》《东洋文化史研究》等。
1899 年9 月到11 月,内藤作为《万朝报》记者游历中国北方与长江流域,在上海结识罗振玉,两人以笔代言进行笔谈交流,还同游了绍兴、宁波等地。《罗振玉年谱》有记云:“殷卜骨始出于洹滨,为王文敏所得。本年,始识日本内藤湖南虎次郎,与偕游会稽、探禹穴,至四明访范氏天一阁藏书,临歧迟回不忍去。”①罗继祖:《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载罗振玉、罗继祖《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12 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第360 页。1902 年10 月内藤受《大阪朝日新闻》派遣赴中国考察,与罗振玉再聚上海。1909 年罗氏第二次日本考察时,也与内藤在京都进行了交流。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内藤曾去信劝说罗振玉赴日避难,罗氏年谱中有相关记录:“京都大学旧友内藤、狩野、富冈等亦来书劝驾,且言藏书可寄存大学图书馆,并即为备寓舍。”②同上,第386 页。1911 年12 月罗振玉在日本友人的安排下,举家迁往京都。本文选取罗振玉致内藤书札中内容较充实的六通,佐以其他书札与史料进行梳理考释。
1901 年10 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设立江楚编译局,罗振玉任襄办,往来于常住的江苏与上海,与信中“弟去岁以来,往返江海”呼应。同年11 月,罗氏即奉命率团前往日本考察教育、财政等制度,走访东京、京都等多地,写成《扶桑两月记》。罗振玉第一次赴日时,并未得见内藤,《扶桑两月记》亦无相关记载。但从“备意由东京返大阪时必相见”可看出罗振玉与内藤已约好会面,但行程相左。罗振玉与日本另一友人山本竟山(1863 —1934)①山本竟山,近代日本著名碑学书家,曾七次(1902 —1930)赴中国探访书学源流,留存有与罗振玉书信、笔谈数通。详见苏浩:《罗振玉、王国维与日本书法家山本竟山交游考》,《国际汉学》2020 年第3 期,第138 —143 页。的笔谈可为参考,内容为“山本:京都不乏名所旧迹,恨先生滞留日甚短,不能普陪游。罗振玉:弟本意在此滞留十日或一周间,然此次刘督军即须入觐,促归,商学校事,故不能如愿,甚歉甚歉。”②苏浩:《罗振玉与山本竟山的文人交流:以书信、笔谈资料为中心》,《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纪要》2020 年第53 期,第254 页。由此可知罗振玉因刘坤一催促商议学校之事,须提前回国,故更改行程。
图片说明:编号信息为“关西大学所藏内藤文库17:湖南宛书简”(以下略记为“湖南宛书简”)8439(请求记号:L21**7*17-23、资料ID:211068349,下同),未见信封。
图1 释文湖南先生有道:
图1 1902 年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书札
久不晤教,备意由东京返大阪时必相见。乃弟至大阪,从者适访弟于东京,彼此想左,怅歉不以。比维道履佳胜,定慰下忱。弟去岁以来,往返江海,有如浮鸥,嵩目时艰,益复示俚,先生可以教我?兹因敝友王静翁之便,携奉墨拓十种,古铜器三事(戈一,带勾一,佛像一),祈检入。迩来新著想板行不少,前闻陈毅③陈毅(1873—?),字士可,湖北黄陂人,曾任清学部参事、图书馆纂修、刑部侍郎等职,1901 年与罗振玉赴日考察时任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的汉文教习。君言,先生到东京,并挟西魏《陶仵虎写经》④1500 年前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至日本的西魏写本《菩萨处胎经》,藏于京都知恩院,暂无发现其他西魏墨迹,极有可能为传世孤本。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书风为北碑大字,被认定为日本“国宝”。同来,恨不得一见,恳负厚谊。明年贵国博览会时节,定趋拜先生,并求一见此奇迹一件,今日之憾,来此别申。虔请道安,便祈时惠好音,加餐珍涮为祝。
小弟罗振玉再拜阴历四月廿四日
信函中所提到的“王静翁之便”,是指罗振玉托刚到东京物理学校留学的王国维,将“墨拓”和“古铜器”转交内藤。王国维曾于1902 年2 月或3 月间赴日留学①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28 页。,时间上正好吻合。信中出现的“陈毅君”即陈士可,也是这次访日团的一员,罗振玉提前赶赴关西,其他成员则留在东京继续考察,并未知情的内藤将极为罕见的西魏墨迹西魏《陶仵虎写经》,即《菩萨处胎经》携来东京请罗氏一饱眼福,但并未得见,罗振玉遗憾之余,称此写本为“奇迹一件”。另,信中所提及的“博览会”为1903 年第五届日本全国劝业博览会(大阪),规模极为宏大,翌年清政府也组织参加并派官员考察,罗振玉也希望作为博览会参加团成员再次访日,但终未成行。1902 年3 月29日陈毅与内藤的笔谈内容可为旁证,“内藤:再游何时?陈:前与罗君叔蕴约明年博览会来。内藤:罗君来此时与小村君俊三郎俱。小村君来,仆求见,而仆东上,故不得见。愿为致言罗君。”②张新朋:《内藤湖南笔谈文献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93 页。可见内藤是去东京拜会小村氏③小村俊三郎(1870 —1933),日本外交官、记者,曾赴北京留学修中文,曾担任袁世凯、日本驻北京公使馆翻译。而错过与罗振玉会面。综合以上史实,可判断此札书于1902 年5 月31 日。
1916 年,罗振玉致信内藤湖南(见图2 及释文),主要内容为托赠王国维所邮来的《艺术丛编》(《艺术丛刊》)首刊,并问询京都帝大藏《天竺字源》可否借出摄影等事。首先从信中“《艺术丛刊》首册”,可知此札书于1916 年5 月(首刊时间)或之后。《天竺字源》指日本传本《景佑天竺字源》④(宋)释惟净(1080 —1112)等撰,宋元诸目录尚有著录,但之后佚失并失载。(1917 年由罗振玉组织石影印成),是罗振玉在日本搜罗刊行的最重要的梵汉双语悉昙学文献之一,以补中土藏经之失。他在仓圣明智大学影印本《景佑天竺字源序》中有记:“亡友杨星吾⑤杨守敬(1839 —1914),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1880 年随驻日公使何如璋赴日,在公使馆从事文字工作;翌年作为第二期公使黎庶昌的随员留任。舍人亦藏一本,载之《日本访书志》,不云有佚卷,而云卷二以下,但汉文无梵书,恐亦是略出本,不可据以补此本之阙。”现日藏宋元善本、刊本绝大部分藏于宫内厅书陵部,从《宫内厅书陵部收藏汉籍集览》可以查到该部藏有善本《景佑天竺字源》写本前六卷和日本释喜海抄本(1226)一卷(次卷实为释喜海的《字源私钞》补),均为京都高山寺旧藏本,收入宫内厅之前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罗振玉虑及杨守敬藏本是略出本,也未采用京都帝国大学的通行本,最终使用的是东博本。信函中提到的“上海西友拟备照一本,刊以行世”是指1913 年上海外商哈同⑥哈同(1851 —1931),上海的一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曾建造哈同花园,在园内开办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日制仓圣明智大学。依据日本东京弘教书院缩刷大藏经出资影印,而稍省略纂集音义等书约十部,其中包含了《景佑天竺字源》,哈同派邹安⑦邹安(1864 —1940),原名邹寿祺,字景叔,浙江海宁人,收藏家,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代表著述有《周金文存》《艺术类徵》等。督办此事。图片说明:编号为“湖南宛书简”8463。信封正面书“小儿面呈 湖南先生道启 舛言拜上”,背面无文,由罗振玉儿子代交内藤。落款的“期玉”是指罗振玉正值服丧期。
图2 1916 年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书札
图2 释文
湖南先生有道:前拜教,至快。静安托赠《艺术丛刊》①指上海圣仓明智大学主办发行、邹安主编的《艺术丛编》(双月刊),又名《广仓学宭丛书乙类》,1916 年5 月首刊,1920 年6 月停刊。24 期共收录著述共15 种,内容有罗振玉、王国维、邹安等辑的《殷墟书契后编》《殷墟古器物图录》《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殷文存》《周金文存》《古明器图录》等。首册,当送左右。兹有请者,贵大学藏有《天竺字源》,上海西友拟备照一本,刊以行世,不知能见许否?若许影照,祈示知叶数以便通知,应欵办理。又高丽、金源国书石柱,不知大学有影片否?愿观见其全也。今日作《殷墟书契》②《殷墟书契》收录大量甲骨拓片,分为前编(8 卷,1913 年)、后编(2 卷,1916 年)、续编(6 卷,1933 年)。,待问伪序,未获趋前教,今小儿校前代陈,祈面告为叩。此请著安。
弟期玉再拜十九日
1916 年7 月3 日罗氏就版本以及出借摄影问题给邹安寄去的信函(私人藏)中,确定使用东博本,现选取相关内容,兹录于下:
《景祐天竺字源》事前得手示,有即办不必问商之语。即切实托此间佛学者妻木君商之东京博馆。妻木既已致书,又谓此系国家秘藏,不轻示人,仍须由弟亲作一信致馆长股野男爵(彼国博物馆长职位与各省大臣同),以期必诺。弟昨亦发信去矣。尚未能得其回复。今来书嘱先按问石印价,然后向博物馆借之。此碍难照办。(中略)然亦有解决之法。博物馆借与影照,乃天大人情。既以弟之信往,或不致碰钉子。因弟平日尚无失信于人之事也。
以上可以看出罗氏在善本影印事宜上求最古最可靠的版本,并利用人脉多方探求。最终在1916 年10 月27 日罗致王国维书信中说“如见景叔,乞告《天竺字源》已印成,俟跋尾印好即寄。”③王庆祥、萧立文校注,罗继祖审订:《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年,第177 页。至此,《景佑天竺字源》的影印告一段落。根据以上史实,可以判断此札书于1916 年5 —7 月左右。
1917 年,罗振玉再次致信内藤湖南,主要内容为寄送为内藤代购的《孙奇逢文集》,以及赠予邹安主编的《艺术丛编》二册、王国维主编的《学术丛编》三册。孙奇逢一生著述颇丰,所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四书近旨》《道一录》《北学编》等多种,无法判断信函中的“孙征君文集”指一种还是数种。内藤在《清朝史通论·经学》中曾描述过孙奇逢是讲学派的代表,他将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进行了融合④神田喜一郎、内藤乾吉:《内藤湖南全集·第8 卷》,东京:筑摩书房,1997 年,第355 页。。信函最后补充请教关于出版商兼书画古董中介原田悟朗(1893—1980),提起陈介祺旧藏编钟有一口无文字之事。陈氏因藏商周十一口编钟,自称为“十钟主人”,由于原田做中国书画交易商和买手,结识了中日不少政商界名流,他曾经过手陈介祺旧藏600 多件封泥。1917 年,泉屋博古馆(京都)主人住友春翠(1864 —1926)购入了陈氏这一套商周编钟⑤汪莹、泉屋吉金:《住友春翠与泉屋博古馆的中国青铜器》,《紫禁城》2014 年第9 期,第144 页。,但交易和收藏细节不明,原器一直保留在该馆,内藤收藏有陈氏旧藏编钟的一套拓片⑥保存于关西大学内藤文库,资料ID:203307534。。综上分析,此札应书于1917 年,见图3 及释文。
图3 1917 年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书札
图片说明:编号为“湖南宛书简”8454。信封正面书“湖南先生惠启”,背面无文,由他人代交。
图3 释文湖南先生有道:久不拜教,至念至念。前委购孙征君①孙奇逢(1584 —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自号岁寒老人,著名学者、思想家,顺治元年(1644)明朝灭亡后,清廷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文集,昨有购到,兹奉赠,祈惠存。又《艺术丛编》二册、《学术丛编》三册,亦希查收。秋熟当炽,祈加餐珍重。
弟玉再拜
陈氏②陈介祺(1813 —1884),金石学家,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坊人,翰林院编修。搜集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必察其渊源,尤擅墨拓。著有《簠斋传古别录》《簠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等。十钟皆有文字,昨原田君来言有一钟声无文,示为叩,不及。
图4 信札主要内容为罗振玉转抄升允作梁鼎芬贺寿诗,致内藤乞正,并索求内藤前赠升允的诗文。1913 年秋,升允赴日,流寓东京三年,期间与罗振玉、内藤都有交往,1916 年4 月归国后主要居青岛。
图4 1917 —1918 年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书札
图片说明:编号为“湖南宛书简”8446。信封正面书“湖南先生惠启”,背面无文,由他人代交。
图4 释文湖南先生有道:
昨青岛书来,吉甫相国③指八旗蒙古镶黄旗人升允(1858 —1931),字吉甫,号素庵,曾任过兵部尚书等要职。1913 年秋开始流寓东京三年,归国后往来于天津、大连、青岛之间,结党图谋复辟。升允在张勋1917 年7 月复辟清室时,曾被授为大学士,所以罗振玉信中称“相国”“吉相”。托寄声致候,并有寿节庵师傅④梁鼎芬(1859 —1919),清朝遗臣,字星海、心海,号节庵,广州人。官至湖北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1913 年梁氏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诗乞正,钞奉祈惠存。前吉相诗集便求赐下,拟为之会最印行也,吉相言木内知事⑤木内重四郎(1866 —1925),曾任京都府知事(1916 —1918),为三菱财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女婿。岩崎于1906 年收购了陆氏皕宋楼,十万卷书存于静嘉堂文库。盛意至感谢,惟耻所图不遂,盖所见友朋托弟展转致谢,此请道安。
弟玉再拜廿八日
祝梁节庵师傅六十 赐寿蒙难艰负作帝师⑥1915 年,溥仪原来的师傅陆润庠去世。1916 年7 月,经陈宝琛引荐,梁鼎芬任溥仪师傅。,玉鸠扶老拜丹墀。荷花生日逢初度,正是淤泥不染时。
望断梁庄已十春,崇陵松柏蔚若新。何人负土勤培护,传说由来版筑臣。
“昨青岛书来”说明此札书于1916 年4 月之后。“前吉相诗集”指内藤于1917 年所作的《呈吉甫尚书二首》,兹录手稿如下①钱婉约、陶德民:《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藏品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年,第117 页。:
大正六年一月廿二日,木内京都府知事招饮,席上率赋一绝,呈吉甫尚书。吉甫尚书尝有《库伦诗》一绝,云:老臣犹在此,幼主竟何如?倘射上林雁,或逢苏武书。流传于我邦,士大夫间莫不为之揽涕,今用其韵,徒增蒹葭倚玉树之丑耳。
1
文武全才尹吉甫,风云未会鬓皤如。直须兴复周宣业,特笔加圈档子书。
2
延秋门上噪惊鸦,九土纷纷复乱麻。难得奇男王保保,可无痛饮岳爷爷。
乞师曾作秦廷哭,避地还乘蜃海槎。独抱一经存浩气,汉冠怜尔岸乌纱。
由内藤手稿可知,升允1917 年初应来过日本,并在京都的聚会上与内藤见过面。内藤文库藏有升允赠内藤两件行书轴,其中一件就是上文所录《库伦诗》②该诗在升允过世后的1935 年出版,收入升允诗集《东海吟》中的第一首。。根据《升允复辟活动简表》③林硕:《溥儒与民初宗社党——国博馆藏〈溥儒致升允信札·驰念方深〉研究》,《文献》2018 年第5 期,第153 页。可知,升允1917 年初的确来过日本,特意赴东京为得到寺内④寺内正毅(1852 —1919),曾任日本首相(1916 —1918)、陆军元帅,推行《日韩合并条约》的实行,担任朝鲜半岛殖民地时期的总督府第一任总督。内阁默许宣统复辟的承诺。6 月底复辟势力支持军阀张勋入京,7 月初拥戴溥仪复辟。然而日本政府就是否支持宣统复位这一问题,与军方产生严重分歧,最终的结果是对清室复辟暂时不予支持。
信函中升允所作《祝梁节庵师傅六十⑤梁鼎芬六十寿辰在1918 年7 月13 日(阴历六月初六)。赐寿》中的梁节庵是时任溥仪师傅梁鼎芬,梁氏是清末民初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还曾是张之洞(1837 —1909)的重要幕僚,自然也会受到内藤的关注。1917 年第七次访华的内藤在北京首次见到了梁鼎芬⑥钱婉约:《仰承与垂范的变奏——内藤湖南与中国学人关系谱系》,《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9 期,第119 页。,两人曾互赠文人书画,但交往不多,梁氏两年后即过世。升允与梁鼎芬都有着顽固的大清情结和忠君卫道思想,与罗振玉一样是旧派代表,支持复辟清室,而内藤曾公开发表多篇涉华论述,在日本政界颇有话语权,与中国学人政治圈一直保有交集,这一札内容虽关于诗文酬赠,也勾画出清末民初中日人物关系的缩影。综合以上,推测此札书于1917 —1918 年。
图5 信札主要为从中国返回京都的罗氏转送内藤书册、拓片,以及陈澧相片等内容。“永安四年镜拓本一纸”为261 年三国时期的圆古镜拓片,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⑦梅原末治编:《汉三国六朝纪年镜图说》,京都:桑名文星堂,1942 年,第86 —87 页。。信封上的“外书一部”指信函中的《涵芬楼秘笈》第四集,该集为七种八册一部,由孙毓修⑧孙毓修为涵芬楼负责人,字星如,号留庵,江苏无锡人,曾师从著名藏书家缪荃孙(1844 —1919)研究目录版本之学。(1871 —1922)等辑,1918 年3 月印行。“子培尚书”指大儒沈增植(1850 —1922),1917 年7 月沈氏北上参与张勋复辟,任“学部尚书”,故罗振玉此处称沈氏为“尚书”。沈氏以学术著称,是清末民初的硕学通儒,尤精研于西北史地。经文廷式(1856 —1904)介绍,内藤结识沈曾植,后内藤在上海、神户等地多次与沈曾植见面,切磋学术,并从沈处获得《西夏感通塔碑》和《吐蕃会盟碑》的拓本。内藤盛赞沈氏“是当时中国史学第一人”。1899 年11 月张元济与内藤相识于上海,两人曾围绕中日时局、教育、财政等方面进行笔谈交流。涵芬楼在1904 年由张元济创办于上海,张氏授意涵芬楼最初的善本书目整理以及《涵芬楼秘笈》的辑录,并为之作跋。《罗振玉年谱》记载1918 年4 月罗氏短期回国,与《涵芬楼秘笈》第四集出版时间吻合,结合信函起首的“一别月余”字句,可以推测此札书于1918 年5 月左右。
图5 1918 年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书札及拓片
图片说明:编号为“湖南宛书简”8457。信封正面书“外书一部又二册照片一纸 湖南先生台启”,背面无文,由他人转交。
图5 释文
湖南先生有道:一别月余,前日返京,尚未及拜教,甚念甚念。兹奉呈《学术丛刊》①指上海圣仓明智大学主办发行、王国维主编的《学术丛编》,又名《广仓学宭丛书甲类》,1916 年5 月首刊,1917 年12月终刊。24 期共收录著述共49 种,内容有罗振玉、王国维等辑的《敦煌古写本诸经校勘记》《秘书监志》《流沙坠简考释补正》《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曲律》等。一册,永安四年镜拓本一纸,《涵芬楼秘笈》②涵芬楼为商务印书馆藏书楼。1904 年创办于上海,以收藏宋元明旧刊及钞校本、名人手稿等闻名海内。1926 年改组为东方图书馆,增广收藏外文图书、期刊等,1932 年“‘一·二八’事变”被日军炸毁。《涵芬楼秘笈》1916 年9 月至1921 年4 月先后印行10 集,每集8 册共计80 册,辑印古本共计52 种。第四集一部,刊初影名一册,祈惠存。子培尚书、静安征君及张君菊生③张元济(1867 —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版家、教育家、实业家。曾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 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均嘱致候,起居请为代还,此请道安。
弟振玉再拜
节庵师傅托奉赠陈兰甫④陈澧(1810 —1882),字兰甫,号东塾,广州人,晚清著名学者。先生照象一纸,并希检入。
图6 信札主要内容为罗振玉向内藤归还《西清续鉴》,转送柯劭忞《帖木儿传》一册。
图6 1919 年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书札
图片说明:编号为“湖南宛书简”8448。信封正面书“湖南先生惠启”,背面无文,由他人转交。
图6 释文
湖南先生有道:惠旬不拜教,至以为念。承借《西清续鉴》⑤清乾隆敕撰,分为《西清续鉴甲编》和《西清续鉴乙编》与《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组成西清四鉴,为中国古代青铜器图录。阅毕奉完,祈检入。柯风荪⑥柯劭忞(1848 —1933),字凤荪,号蓼园,山东胶州人。曾任翰林院编修、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署总监督。1906 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教育。1914 年设清史馆,为总纂兼代馆长,1925 年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京师书来寄渠新刊《帖木儿传》一册,嘱代求大教,若有伪误,祈指示以便致正。渠所撰全书①柯劭忞前后用了30 年时间,在1920 年完成《新元史》,1922 年刊行面世。1923 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由此官修史书《二十四史》成了《二十五史》。中外学术界对《新元史》也作了很高评价,柯氏因此书获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已苦成,总二百五十六卷,杀青尚不期也。此请道安。
弟期玉再拜十四日
柯劭忞关于《帖木儿传》为何“嘱代求大教”,从柯劭忞致罗振玉手札(旅顺博物馆藏)中可得线索,现选取相关内容,兹录于下:
敝著《元末群雄诸传》全本,此书似足补《明史》之不及。又《帖木儿传》今已付梓。吾国学者不留意于此,拟寄稿本与公,转求东儒正之。(中略)敝著《新元史》共二百五十六卷,体例大概仿班范二史,与后来诸史稍不同。目录刊成,当先呈左右。②王宇、房学惠:《柯劭忞致罗振玉手札廿三通》,《文献》2001 年第1 期,第227 页。
由柯劭忞信札“吾国学者不留意于此,拟寄稿本与公,转求东儒正之”可知,柯劭忞认为中国学者对元史研究不重视,故寄罗振玉托请转致日本学者。罗振玉信札与柯劭忞信札均无日期,并都提及《新元史》256 卷③最后成书实际为257 卷,包括本纪26 卷,表7 卷,志70 卷,列传154 卷。初成一事,《帖木儿传》为第228 卷《列传·帖木儿》。
1911 年7 月1 日,内藤致狩野君山④狩野直喜(1868 —1947),号君山,京都帝国大学教授,与内藤湖南同为京都学派的开创者之一,与王国维、罗振玉有较多学术交流,是日本中国学中的实证主义先驱者和奠基者。书札中涉及对《新元史》其他卷本的评价:“有北京经科大学监督柯劭忞氏所著《新元史》二册(序纪、太祖、太宗、定宗、宪宗本纪)送来,缺点也虽多,但相比魏默深大有进步(笔者译)。”⑤神田喜一郎、内藤乾吉:《内藤湖南全集·第14 卷》,东京:筑摩书房,1997 年,第483 页。内藤认为柯劭忞元史研究虽有多误,但精于魏源,显示出内藤对元史研究的自信。其原因之一是1901 年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的文廷式,将全套蒙文《元朝秘史》(原名《蒙古秘史》)抄本赠给内藤,为其元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另外,内藤有六次 访 华(1902 年、1905 年、1906 年、1908 年、1910 年、1912 年)是以访书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大多重心在奉天(沈阳)寻访满蒙史料,包括满文、蒙文、汉文、藏文等各种文体在内的一切有关满蒙民族历史的宗教文献、档案史乘等,得到《蒙古源流》蒙、满、汉三体精刻本,《蒙古律例》等重要史料⑥钱婉约:《内藤奉天访书及其学术史意义》,《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 年第6 期,第41 —52 页。。1920 年《新元史》完成后,翌年内藤在《大阪每日新闻》(1921 年10 月23日)上发表《柯氏〈新元史〉的价值》,对柯劭忞的《新元史》给予了较高评价。中外学术界对《新元史》也作了很高评价,柯氏因此书获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信上说《新元史》已“苦成”,加之罗振玉于1919 年5 月回国,故推测罗振玉信札书于1919 年。
以上选取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书札六通进行了整理介绍,并佐以其他史料加以考注,对无明确时间的书札也作了考定。罗振玉致内藤的书札主要围绕研究著述和文人交流等内容,互赠、借阅、代购书册也成为往来的常态,显示了罗振玉沟通近现代中日学术交流的桥梁作用。这些书札不仅是了解罗振玉与内藤两位学者交流的史料,也涉及两氏与王国维、邹安、梁鼎芬、沈增植、柯劭忞等多位学人的往来,是为清末民初中日文化与学术交流史研究的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