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振玉书法风格

2022-05-21 03:27胡渊
参花(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甲骨篆书甲骨文

罗振玉,生于晚清,其一生在各行业所获成就颇多。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罗振玉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以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世人所知,同时在书法上的造诣和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清末,金石学风气大盛,帖学日渐衰微,碑学日渐兴起,社会大环境、大风气的改变,导致了人们学习书法的大方向亦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收藏家加入了搜访碑版刻石的队伍。这时一种新文字首次被专家学者发现,即甲骨文。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甲骨文的发掘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研究甲骨文的队伍中,而罗振玉是研究并把甲骨文运用到书法创作中的先行者。本文主要对罗振玉书法艺术进行探究,从其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其从事金石学研究工作分析他所形成的书学思想和书法艺术风格,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其人其书。

一、罗振玉生平及清代书学发展

(一)罗振玉生平

罗振玉(1866年—1940年)乳名玉麟,字叔蕴,又字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原籍浙江绍兴府上虞县永丰乡,同治五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卒于辽宁旅顺。兄弟五人中,罗振玉排行第三。

罗振玉自幼聪慧过人,4岁学识字,13岁前,就已经读完了《周易》《诗经》《尚书》及“四子”书,并开始有诗文习作。他从小就能利用生活实际来对经书内容进行解释。其老师曾说:“此子若得永年,异日成就必远大。”但是由于家庭贫困,他不得不外出谋生,曾在邱于蕃、刘鹗等人家中做过家庭教师,也正是在刘鹗家,他第一次见到甲骨文,遂产生浓厚兴趣。之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甲骨文研究中,一生收集甲骨三万多片,考证出甲骨的出土地点是安阳小屯村,并首次把甲骨文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开创了甲骨书学。

(二)清代书学的发展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清代前期书法,基本传承了晚明书法大势,清代中期的书法,是书法史上由帖派为主流转向以碑派为主流的过渡期。社会掀起了一股鉴赏古物的风气,使得许多收藏家对于考古工作也越来越感兴趣,这不仅让考古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且发现和出土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给书坛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动力,影响深远。清代后期的书法,帖派一脉急剧衰微,而碑派一统天下,成為书坛主流。碑学从清末开始进入一个由广泛收集、品评、著录,向深入研究、归纳、总结转变的新阶段,成为清末书法理论的主要基础。清末,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龟甲骨残片,但当地人们不懂来历,也不明白上面所刻画的文字,更不了解甲骨文的艺术价值,把它当作一种可以为人治病的药材出售,直到后来甲骨文的艺术价值被以罗振玉为首的一些金石学家所发掘。之后罗振玉不仅研究考证甲骨文,编辑印行甲骨书籍,还将甲骨文书法的艺术特点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为甲骨文书法艺术乃至中国书法史做出了重要贡献。甲骨文的艺术价值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被以罗振玉为首的一些金石学家所发掘,这也为清末的金石学和书法创作研究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罗振玉书法创作

(一)罗振玉甲骨文研究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罗氏在中国要算是近世考古学的一位先驱者,他的收藏与从来古董家的习尚稍有区别,他不仅搜集有文字的甲骨片,还留意搜集与骨片同时出土的各种器物。在1916年他还亲自到安阳小屯去寻访过一次,这种热心,这种识见,可以说是以往考古学家所未有的。”

以往的金石学家,收藏的大部分都是有文字的古器物,而罗振玉将古器物学的范围扩大,他的古器物收藏和学术活动,可以说是清末民初金石学的一场革命。罗振玉称古器物为“眼学”,他认为靠书本记载、文献知识,是无法在金石学领域有所成就的,他提倡只有自己亲眼所见研究的文物,才能对比辨识。只有自己见多识广,才能有所长进。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王懿荣和刘鹗虽在认定和刊行甲骨文方面有开风气之先,但真正对甲骨文进行研究利用的应属罗振玉和孙诒让。罗振玉是甲骨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在甲骨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利用大量甲骨文资料,考证出安阳即是商代后期的都城所在地,为后来的甲骨发掘及研究开辟了道路。由于其对甲骨文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会将甲骨文的风格、用笔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罗振玉亦擅长书法,他将甲骨文引入书法领域中,是近代书家中利用甲骨文字进行书法创作的开创者。罗振玉真行隶篆皆工,善于摹写多种篆书,各得其态,隶书学习汉碑,楷书独喜颜真卿,行草用笔流畅,字形修长,多在手札、题跋中可见。其作品中蕴含和流露的意趣韵致与其好古崇文、深邃严谨的精神气质相契合。

我们今天来论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显然少不了罗振玉。不仅因为他对中国历代书法史料进行了倾注毕生精力的整理与研究,还因为他的书法创作与书法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中国近现代这一传统与现代文明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的特殊历史时期中,那群致力于传统儒家学书思想观念的文人书家的艺术倾向。罗振玉的书法作品能让人获得书学上的启迪,一是因为笔墨均有来历;二是因为写的内容有其书学上的思考和印证;三是题跋的解说诠释,颇补书史书论之缺。

(二)罗振玉书法风格

1.甲骨文——质朴优雅

陈振濂先生曾说过:“正是依赖以罗振玉为代表的第一代甲骨文书法尝试,才使甲骨文最终形成一个书法的体式与流派。甲骨文流派虽不能与楷行草书等流派相抗衡,但毕竟是从无到有,使书法史向上古伸延了一千年,又使书法创作在篆书领域中有了更丰富多彩的表现面貌。”从陈振濂对罗振玉的评价中可以看出,罗振玉利用甲骨文字形进行书法创作对书法史具有重要影响。罗振玉在学术上对甲骨文研究有开山之功,在书法上将甲骨文引入书法艺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他的书法质朴雍容、笔势遒劲,即得契刻之神,又不失敦厚秀美。

罗振玉在刘鹗家首次见到甲骨片,便对甲骨文字产生浓厚兴趣,他把篆书的笔法应用到书写甲骨文中,通过不断的临摹与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甲骨文书法风格。他还把考释成功的甲骨文字编集成册,编辑印行了《集殷墟文字楹联》。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为止较早的成型文字,然而又是被发现较迟的文字。它作为一种书体被欣赏,不超过百年。在学术专业上罗振玉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与收集,涉猎范围非常广泛,著作颇为丰富,并且又擅长收藏,专注于各种文物资料的收集和传播,在甲骨文的收藏研究方面尤为突出。他在原有甲骨契刻文字的基础上,取法乎上,最大限度地追求用毛笔复原甲骨的面貌。深厚的文字学根基,使得罗振玉的甲骨文书写除艺术感染力外,更具有学术思考价值。他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和非凡的甲骨文眼力,这使他的这类作品往往不是简单地“影摹”,而是带出了自己的一贯审美倾向来,那便是平实、整雅、端庄。今人写甲骨书法,大多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有的甚至是抄写前人的成句。

罗振玉的甲骨文书法作品,用笔圆润丰满,习惯藏锋起笔,中锋行笔,间用侧锋,或有方笔遗韵。结体取篆书长势,整齐排列,布白平衡对称,优雅而质朴。既有浓厚的金石韵味,又有风格清雅、醇正的书卷气,其线条多方折、简约质朴,无愧于“甲骨书法第一人”的称誉。

2.篆书——雍容静穆

罗振玉的大篆用笔平实,起笔收笔多方笔,转折处多圆转,方圆并举,故高古静穆而不呆滞;结字平正,初看似觉平淡,但若久久品味,就会感到回味无穷。罗振玉自少年时代起就酷爱古代金石铭刻,对石鼓文更是情有独钟。十六岁手拓《石鼓文》,为学习篆籀之始。此后对石鼓文的研究和临习终生不辍。

罗振玉所临石鼓文更多强调对石鼓原刻内在神韵的挖掘,而非外在气势的展露。所以他的石鼓文,在结构上仍然忠实地保留着石鼓原刻的体势特点,均衡对称,平直方正,表现出一种高古静穆、端庄平和的姿态;在笔法上则一反晚清以来碑派书法用笔的生涩与老辣,而代之的是帖派的秀润和流畅,其书着墨清淡雅洁,线条匀净圆活,节奏舒缓自如,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充满一派书卷气息。吴昌硕所临石鼓文的特点是浓重热烈的,主要是以浓墨重彩来强调石鼓文的气质与精神,其书墨色沉重,用笔老辣,线条浑厚苍劲,具有浓厚的金石风味,结构上变横为纵,上紧下松,右高左低,形成了茂密雄强、跌宕俊迈的体势,充满了创新色彩的独特个性。和吴昌硕的石鼓文相比,罗氏的书法风格趋于保守和传统,继承多于创新。这或许是其深于传统的学养使然,更是其作为一个学者理性探求的结果。吴昌硕石鼓文已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是篆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人们的观念中他几乎成了石鼓文书法的代名词,一说到石鼓文自然会想到吴昌硕,言及吴昌硕必然想到石鼓文,而罗振玉的石鼓文则未受到如此重视。如果说吴昌硕石鼓文将碑派篆书的雄浑与阳刚之美发挥到极致,那罗振玉石鼓文则把帖派書法的优雅和阴柔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将帖学的审美理念输入碑版,以小篆的轻灵化解石鼓的凝重,又将甲骨文、秦昭版的方折和搭接笔法运用于篆书笔法之中,使原本古拙质朴的石鼓文书法顿显优雅与空灵。其深为雅识者所欣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罗振玉的石鼓文书法和吴昌硕的石鼓文书法一样,应尊为石鼓文篆书的一座高峰,在篆书发展史上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3.楷书——平正温和

在《临颜勤礼碑神道碑册》后题跋中有:

“儿时学平原书全无所得,老来偶一临池,以示儿子福颐,由此以求颜书轨范,庶几不远。”

在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拓本后跋中有:

“所恨腕下有鬼,学公书二十年,不能得万一,对此佳拓,愧恧愧恧。”

由此可见罗振玉对颜真卿楷书达到了崇拜的程度,也似乎让观者觉得其总在古人藩篱之内,作书没有自我之嫌。罗振玉常见的楷书作品大多是颜体临摹,他得到颜真卿碑刻善本后,反复把玩。在《麻姑仙坛记》后跋中有:

“玉平日最嗜颜书,所藏鲁公碑刻于《多宝塔碑》《画象赞》得宋拓本,于《干禄字书》《郭家庙碑》《论座位》、二祭稿得元拓本,于《八关斋会报德记》《家庙碑》《元次山碑》得明拓本,古缘不浅,又得此本,差可自豪矣。”

罗振玉平日喜欢临习颜真卿书,除此之外,他一般用颜楷落款。罗振玉所作颜楷,并未表现出豪迈雄浑的气象,更多的则是温文尔雅之气。

4.隶书——端庄平和

罗振玉的隶书和楷书要稍逊于其篆书,从一些题跋的记载来看,如《临张迁碑》的题跋:“儿时习《张迁碑》颇见赏于侪辈,今复临之,始知往昔全无是处,一艺之难如此。”

由此看来,罗振玉从习字开始就学习隶书,并且终生对隶书和楷书临习与研究。

在《跋自临朝侯小子碑》中,他说:“传世汉刻中,此碑隶法最备,如精金良玉,无纤毫浮张。学者由此问津,当不至堕入狂怪怒张及貌为高古之习。”

罗振玉的隶书多为临习汉碑,主要有《乙瑛碑》《曹全碑》《孔宙碑》《礼器碑》《华山庙碑》《朝侯小子碑》《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皇女残石》等,常见的经典汉碑罗振玉都有用功。单独创作的隶书,风格并不全像某一家,结字扁方,中和了隶书的宽扁取势,中锋用笔,除表现出起笔和波磔的形态外,在线条的表现上亦与其篆书用笔有一脉相承之感。

三、罗振玉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罗振玉各体皆有所成就,但其书法写得真正出彩的是甲骨文。罗振玉的甲骨文书法创作,对书学史以及书法创作都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此严一萍先生有精辟的观察和分析:

“虽写甲骨,亦必首治小学,且贞人书契笔写之刀刻之道丽挺劲,精妙入神,若《集契》诸作但得形似,不能比拟于万一。是故挥毫临摹,务求墨拓,庶几取法乎上,而后名字可期也。”

研究甲骨书法的前贤们表明甲骨文书法学习和运用方法的密切关系——如果对一事物不进行亲身体会和细致的研究,那么就很难体味到这件事物的本质或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放到书法上说,也就很难体会到甲骨文线条及章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奇妙之处。

罗振玉研究的甲骨文字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在收集、保护资料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后世得以对甲骨文字有进一步的研究。因此,罗振玉对中国书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罗振玉作为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巨匠,对中国传统文化史料和书法艺术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研究和刊发是非常人能及的,他对甲骨文字和敦煌写卷的整理与研究,也是功不可没的。

四、结语

罗振玉将甲骨文学推上了一个不可复制的历史高度。在甲骨文研究中,罗振玉是极其重要的一位学者,他最大的贡献不仅是将甲骨文保存,还将甲骨文字加入书法创作中,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存在。

罗振玉书法风格的形成受当时社会风气和历史社会背景的影响,其独特的甲骨文书法在当代书法艺术中贡献巨大,他不仅将甲骨文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其作品也影响着一大批书家的书法创作和学习,通过分析罗振玉书法创作的历程及风格,我们从中深刻体会到以文化和知识结构做支撑去理解、书写书法作品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正如罗振玉所说:“先古人而后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胡渊,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书法创作)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甲骨篆书甲骨文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甲骨传拓复文献 纸上墨香贯古今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甲骨整治研究综述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商代甲骨档案的农业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