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

  • 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主题视频“微传播”研究
    体心理需求的“微传播”。2022年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有关活动,围绕着共青团百年栉风沐雨的历程展开,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有关内容紧密衔接,唱响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青年最强音。该主题系列视频形成了用户定位准确、受众黏度高的传播矩阵,通过更为年轻化的故事讲述方式,将百年时空的历史语境与时代新生相连接,视频创作宗旨直指当今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以共青团中央账号领头的各地共青团组织,在Bilibili、抖音、快手等青少年用户密集的短视频平台,以及

    传媒 2023年17期2023-09-20

  • 微传播环境下公共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探究
    亦云。关键词:微传播;公共危机传播;政府;媒体;受众;策略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13-03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中共武汉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武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课题“数智创新驱动境外舆情治理提质升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04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传播技术的进步,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平台越来越多。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且新媒体相关法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2023-09-11

  • 论我国档案用户的信息行为转变及启示
    其参与档案信息微传播的行为进行调研,结果揭示出这部分信息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变化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档案信息微传播用户的信息行为有着相关的引领及提示作用,也将为微平台下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档案信息用户角色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关键词:档案信息传播 微传播 信息用户 信息行为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and extens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role

    北京档案 2023年8期2023-09-07

  •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实施“微思政”教育的途径探究
    媒体;高校;“微传播”;“微思政”;实施途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187-03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快速兴起,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高校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微思政”也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微思政”能够更好地适应快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2023-09-07

  • 微传播视角下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
    体的迅猛发展,微传播视角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如何在微传播环境中进行创新,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寻求新的切入点和策略,以更好地实现其教育目标。因此,本研究以微传播视角为基础,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微传播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以满足时代需求和大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关键词:微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创新一、微传播视角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重要意义(一)有利于践行中

    客联 2023年4期2023-08-07

  • 新闻编辑做好“微传播”的策略探究
    动端、智能化和微传播方向发展。新闻编辑作为新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员,起着“调度人”“把关者”和“审核者”的重要作用。面对深刻变革中的传媒环境,新闻编辑应该积极主动顺应媒体发展潮流,主动求变,做好融媒环境下新闻信息的“微传播”。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微议程设置、传播内容以及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新闻编辑如何做好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微传播”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加强与传统媒体议程的互动、强化把关人意识和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来做好微议程设置;从制作时间、人员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7期2023-06-28

  • 微传播时代下新媒体推广策略分析
    体融合形式。在微传播背景的影响下,借助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能够进一步焕发新媒体的发展魅力,为其推广和运用提供了基本支持。【关键词】微传播;微信;微博;新媒体;推广策略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09.027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在与网络平台紧密结合时,能够为大众言论的传播和意识的形成提供基本支持。在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9期2023-05-26

  • 微传播环境下UGC内容整合方式研究
    忽视的微内容、微传播在数字媒体空间崛起。文章以知乎为例,从内容整合视角探究UGC微内容建设。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从UGC内容生产主体、UGC文本特点以及UGC内容整合方式三方面对知乎展开分析,研究發现知乎以用户和编辑为内容生产双主体,围绕生产周期、原创品牌、用户需求、产品形态四个维度展开一系列的内容整合,并通过延伸文本延时性价值、开发用户生成内容、大数据挖掘用户需求、跨品牌合作,拓宽UGC产品生产链,推动知乎实现UGC内容创新与用户价值变现。文

    传播与版权 2023年5期2023-03-17

  • 基于融媒体的运河文化“微传播”路径研究 —以宿迁运河文化为例
    展,融媒体和“微传播”为运河文化的弘扬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可以利用融媒体的传播理念,借助“微传播”进一步弘扬和宣传宿迁运河文化。首先对宿迁和运河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研究融媒体和“微传播”助力宿迁运河文化的现状,再次通过“微传播”的方式有效构建宿迁运河文化的矩形体系,最后对宿迁运河文化基于“微传播”的意义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宣传宿迁运河文化。运河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人工运河。大运河在地理、生态和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 2022年33期2022-12-24

  • 微传播”下广电传媒做好主题报道的路径
    动社会进入了“微传播”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和人们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使得受众获取信息也逐渐呈现“碎片化”趋势[1],现在很少有人像之前那样通过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或者阅读报刊来获取新闻信息。在“微传播”时代,受众主要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内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获得信息,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有固定播出时间的广电媒体影响较大,造成了其部分受众群体的流失。因此,在“微传播”环境下,广电媒体要想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在未来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8期2022-12-18

  • 基于青年用户的主流媒体微传播策略研究
    周莹[摘要]微传播时代,多元、开放的媒介环境对主流媒体如何提高在青年用户中的传播力提出了挑战。针对青年用户,主流媒体需要树立“微理念”,搭建面向青年用户的信息传播渠道,将对青年用户的传播触角延伸至虚拟网络空间,通过构建微平台矩阵、科学设置传播话题、建构沉浸式叙事场景,创新“微表达”,构建“微环境”,形成“微合力”,用微传播讲好青年故事。[关键词]微传播;主流媒体;话题策略;场景策略;青年用户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换信息的方式,特别是以微信、微博、

    传播与版权 2022年4期2022-04-15

  • 微传播”下高校微信公众号对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培育路径探析
    分利用新媒体“微传播”的功能,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型青年思想引领的育人空间,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拓展育人的新路径。文章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广师大学生视界”微信公众号为例,对“微传播”下高校微信公众号对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培育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期为高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关键词]微传播;微信公众号;思想引领;培育路径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微传播”的方式以其开放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等特征,成为当下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新型模式。信息技

    传播与版权 2021年3期2021-09-10

  • 微传播视域下校园微商广告特征及动因研究
    广告充分体现了微传播时代“微受众”“微介质”“微内容”的信息传播特点,表现出广告内容碎片化、广告传播者去中心化、信息流动双向化的一般特征,又带有广告语言网络化、广告内容两极化、广告频次随意化的个性特征,探究校园微商广播特征的形成动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对校园微商广告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微传播;校园微商广告;广告特征;动因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3-0044-03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河北省高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3期2021-09-10

  • 微传播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风险管理研究
    传播极其迅速的微传播时代,网络舆情频繁发生,高校更是舆情高发地和高危地。网络舆情的出现不仅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学校的声誉形象造成了巨大损失。加强高校对网络舆情风险管理的认知,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网络舆情事件,对构建和谐校园与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微传播;高校;网络舆情;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031-03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四川省教育厅网络思想政治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5期2021-09-10

  • 微视频时代红色文化微传播策略
    。探究红色文化微传播的路径,旨在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词: 红色文化   微时代   微传播任何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视听文化的创作更需在内容及主题上把握时代热点。长期以来,红色文化的传承及传播是习近平同志心之所系、情之所牵,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结合微视频的时代现实环境,创新红色文化的表达形式及传播渠道是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无论是传统的电影、电视剧,还是如今备受关注的短视频等视听作品,都作为重要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2021-08-09

  • 微传播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迅速占领市场,微传播成为了当下主流传播方式。在此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借助微传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微传播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新媒体传播语境,提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微传播;传播影响力【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欧亚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全媒体矩阵中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9XJSK15)的研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5期2021-05-27

  • 微传播时代高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
    底蕴。关键词:微传播 高职学生 媒介素养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抖音类短视频等“微”媒介为代表的微传播得以高度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占比达99.3%;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32%;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笔记本电脑上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42.7%,35.1%和29%。从中可以看出,手机以压倒

    成长 2021年4期2021-03-25

  • 网红视角下新时代红色文化“微传播”路径研究
    ,以红色文化“微传播”为切入点,提出通过共鸣“微表达”、融合“微媒介”、创新“微形式”、构建“微生态”等方式,有效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广度、深度,效度、力度,提升主流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引领力和凝聚力。关键词  网红;红色文化;微传播;路径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7-0016-0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7期2020-12-28

  • 高校廉洁文化“微”传播策略分析
    范和引领作用。微传播时代背景下,碎片化的“微”文化、自反性的“微”主体、多元化的“微”表达建构起了廉洁文化传播的“微”场景,带来文化价值多元与行为碎片化、信息超载与茧房效应、自主性行为与群体盲从等多方面的挑战。廉洁文化的传播需实施价值观念“微”引导、青年学生“微”参与、信息内容“微”呈现的策略,以提高传播实效。关键词:微传播 廉洁文化 微文 化文化传播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W17207)、江西农业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阶段

    声屏世界 2020年11期2020-12-23

  • 微传播”的社会效用刍议
    23043)“微传播”是指依托微博、微信、QQ、抖音等传播媒介,以横向互动、贴近生活、迎合受众需求、短小精悍等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新兴传播方式的总称。“微传播”的效用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际交流等方面。很多传播学研究者喜欢用功能来描述“微传播”在不同领域的作用,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概念上的混淆。本文拟从社会效用视角,对“微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际交流四个方面的功效、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一 “微传播”在政治上的效用社会

    长沙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12-12

  • 红色革命文化“微传播”融入高校美育工作的建构路径探析*
    胡 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一、红色革命文化的涵义在研究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特点之前,我们应该先明晰什么是红色革命文化。根据学术界的研究,红色革命文化主要被界定为两种,即广义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狭义的红色革命文化。其中,广义的红色革命文化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总和;狭义的红色革命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所创造形成的以革命精神为核心,以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文艺和红色

    山西青年 2020年16期2020-12-07

  • 运用微传播推动思想教育创新发展
    移动客户端  微传播  思想教育  创新发展进入科技创新及网络新时代,颠覆性、便捷性创新通信成果不断涌现,网络传播技术正发生深刻变革,以微信、微博、抖音等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作用下的传播方式—微传播不断兴起壮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及相互沟通的重要方式。院校教育工作应该跟上时代创新步伐,顺势而上,打造微平台、丰富微内容、用好微手段、活跃微实践,把微传播打造成院校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焕发新生机的强劲引擎。一、微传播引领带动院校教育发展新趋势载体迷你化促进教育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7期2020-10-09

  • 小身躯、大承载-微时代下传统武术“微”传播策略研究
    上,阐述了构建微传播渠道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传统武术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传统武术;微传播;路径“微时代”一词首次出现于2012年,其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升“微”传播成长为文化传播的一种主流形式,传统武术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内容,只有跟上新科技和新理念的发展步伐,才能紧扣时代脉搏,在文化传播领域抢占有利身位,使传统武术发展走出不温不火的境地。微时代的来临为传统武术扩大影响力创造了基于,把握好机遇,积极创新传统武术传播的

    体育风尚 2020年7期2020-09-10

  • 微传播背景下报纸编辑工作的创新研究
    裂变传播特征的微传播信息传播模式。因此本文主要对微传播背景下报纸编辑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传统报业的发展。关键词:微传播;报纸;编辑;创新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1-0-02微传播是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是互联网技术的衍生概念,从微传播的平台上来对微传播的类型进行划分,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从广义上来看,微传播即是利用微博、短信、彩信、QQ等进行信息的传播。从狭义上来看微传播是以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1期2020-09-09

  • 探析微传播语境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保护
    术的迅速发展,微传播逐渐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古老农耕文明孕育的重要文化遗产,借助微传播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使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焕发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村落及微传播的介绍切入,进而探讨如何通过微传播对传统村落进行传承保护。关键词:微传播;传统村落;思考建议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0-02一、引言传统村落是中华儿女历经千年创造、保护并使之传承的珍贵财富,凝结着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2020-09-02

  • 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论的四维向度
    需发挥主渠道和微传播双重路径的作用,打破传统教育方法的樊篱,构建提升廉洁教育效能的方法论体系。将描写性方法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之中,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语言话语与言语话语的双向转化;将系统性方法纳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之中,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所指系统与能指系统的耦合互动;将功能性方法切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之中,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知识路径与生活路径的功能架构;将文化性方法嵌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之中,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辩证统一。关键词

    廉政文化研究 2020年4期2020-08-31

  • 高校微电影走出校园的路径与实践
    ;微电影运营;微传播高校微电影的创作团队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在校学生拍摄需要花费的资金基本上都是父母给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创作微电影作品的时候,通常是以小成本、低投入为主。这种低成本制作的作品,在设备、技术、演员和道具的使用上,都无法与商业电影相比。电影拍摄经验的缺乏也是其走不出校园这个问题的一方面原因。高校微电影最主要的传播渠道是各大网络视频平台,学生将成片上传到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上,大部分都是在网络上小范围展播,在获得数千点击后便湮没在各种视频、电影海洋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2020-08-07

  • 微传播文本风格探析
    杨欣含摘要:微传播是一种以“微”为核心、以新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形成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裂变式多级传播模式。它深入影响每个“触网”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用户通过手机等微介质,传播几句话、几个表情符号、单张图片、一段短视频等碎片化微内容,可以实现个体自我表达、交往需求和社会认知。本文拟以微博和微信两个平台为例作进一步探究,了解微传播文本风格及不同微传播平台之间的文本风格差异。随着直播、虚拟现实、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微传播对大众的影响越来越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0年3期2020-08-02

  • 依托微传播,实现革命文化的“活化”
    的传播方式,即微传播。本文就是旨在依托微传播这种新兴传播方式来克服革命文化传承的阻碍,从而实现革命文化的活化。關键词:革命文化;微传播;活化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文化,有着巨大的传承价值,近些年社会对革命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及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建设。然而目前革命文化的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传承,本文旨在通过对创新革命文化传播方式的探究,为“活化”革命文化提出新思路,推动革命文化的当

    青年生活 2020年13期2020-05-26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模式的应用
    可以有效地利用微传播模式的优势,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解决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平台的相关概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平台建设的有效措施。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有效措施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并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化的发展,而近些年来高校招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而当前大学生更加注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2020-05-11

  • 红色文化“微传播”的运行机制转变与效果提升路径
    临着新挑战,“微传播”的兴起为红色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空间。本文将从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入手,深入分析红色文化传播进入“微时代”后的运行机制转变,并探索提升传播效果的路径。一、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全过程,也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不论是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当今的和平建设年代,红色文化及其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红色文化凝聚着民族精神红色文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成长到壮大的发展过程,引领着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

    理论建设 2020年4期2020-03-03

  • 微传播语境下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升的途径
    的重要性,阐述微传播对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微传播语境下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升的途径:夯实知识结构,丰富话语资源;关注心理成长,找准话语表达;学会换位思考,提升话语情感;提高微传播素养,加强话语创新。【关键词】微传播  高校辅导员  话语能力  提升途径【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108-03微传播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学生的话语交流方式,也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挑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9期2019-12-19

  •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实现高水平“微传播
    史文化名城的“微传播”水平发挥微视频在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传播中的优势,要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对外宣传与数字影像两个不同领域衔接起来,实现互利共赢、精准融合。微视频创作对于历史名城的文化挖掘,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文物遗产的价值含义,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深度与价值内涵,将城市文化的抽象认知转化为具体的影像呈现,因为城市深处最核心的人文精神恰好是历史名城的文化价值所在。借助新媒体平台上流行的微视频影像形式,将名城的历史与文化具象化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不仅能够扩大城市的知名度

    人民论坛 2019年30期2019-11-11

  • 把握网络发展态势 用“微传播”作出“大影响”
    和吸引力,用“微传播”作出“大影响”,放大主流舆论的声音。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进一步发生深刻演变。面对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舆论状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是做好新时代网络宣传舆论工作的基本遵循,更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必然要求。网络宣传中存在的五个问题网络媒体主流阵地实力较弱。以重庆市的新闻网站为例,总体体量小,发展参差不齐

    公民导刊 2019年10期2019-11-11

  • “微”传播语境下手绘插画设计的应用研究
    下通过自媒体及微传播手段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插画设计环境,争取广泛关注度,从而推动手绘插画设计的良性发展。关键词:手绘插画设计;微传播;插画设计一、微传播的定义与发展互联网高速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已然全面进入了信息共享、网络传播快捷和电子商务普及的跨区域,跨语种和跨行业的微传播Web3.0时代。微传播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结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公共传播的特点。微波的核心是“微”,即传播的内容是“微内容”,经验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0-21

  • 媒介融合下的微传播对电视媒介的影响研究
    已经逐步迈进了微传播的时代。现如今,媒介融合下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传媒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本文就媒介融合下的微传播对电视媒介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媒介融合的促进更加合理。关键词:媒介融合;微传播;电视媒介媒介融合的本意,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媒介要素的联系,不断的汇聚甚至是融合。主要的侧重是对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的融合。部分学者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媒介融合是大众传播业的一个正常的项目,也可以说是一个逐渐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3期2019-10-15

  • 浅析微传播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
    摘要:微传播和影视艺术两者之间关系的本质其实就是科技与艺术关系的扩展。微传播不仅突破了傳统影视艺术在时空上的制约,而且还释放出了巨大潜力,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微传播借用“磁化”行为,提高沟通效率,提高沟通质量,使微传播交流具有艺术性特征。关键词:微传播;影视艺术;关系一、引言影视艺术的微传播是指通过微传播信息的行为。作为网络通信时代的主要通信媒体之一的微传播,不仅具备了大众媒体的媒体特性,还具备了交互性、开放性、容错性、移动性等独特的媒体特性。[1,2]

    艺术大观 2019年32期2019-10-12

  • 媒介融合视野下广播的“微传播”发展策略探析
    播的发展进入了微传播时代。相较于传统的广播发展模式,微传播更加注重听众的个人体验,即以人性化的内容来深化听众对广播节目内容的理解、认同和传播,实现节目的深度化传播。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微传播的发展策略需要结合媒介融合形势和听众对广播媒体的需求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而这也成为影响广播微传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在分析媒介融合视野下广播“微传播”必要性的基礎上,就广播媒体如何朝着“微传播”的方向发展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促进广播媒体的创新发展。关键词:媒介融合;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6期2019-09-10

  • 谈党报新闻评论如何应对微时代
    报;新闻评论;微传播;拓展第一,传播内容微型化。与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微时代的信息传递媒介显得更加简洁、简练,通常一句话、一段视频和一段语音便能够将信息的主要意思传播给受众,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因此,在微时代发展下,信息传播特征的内容要求是精巧简短;第二,传播方式的便捷。201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的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信息的传递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纪元。智能手机备受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独具的便捷性特点,其能够充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3期2019-09-1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微传播的注意力挑战及其应对
    国化马克思主义微传播的有效性,需要传播主体们的共同努力。【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微传播;注意力挑战;应对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微传播的注意力挑战1.1 解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权威性从整个世界传播的历史来看,每一次传播媒介的变革都会对信息传播造成巨大影响。当前,社会环境的改变及媒体技术的革命,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方式与途径,受众在整个传播过程实现了多重角色转变,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还能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微信、微博的大放异彩,更是为马克思主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9期2019-09-10

  • 大数据背景下英语自主学习的微传播化与创新应用研究
    大数据;学生;微传播;创新;英语自主学习【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being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Daily life, changing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learning. Big data,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 and networking,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student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5期2019-09-10

  • 微传播视域下山东某高职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应用实践
    性等特点。解析微传播视域下山东某高职网络舆情处理难度较大的原因。关键词:微传播 高职院校 网络舆情 引导机制一、微传播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网络舆情就是以某件事件为发酵点,网民以网络为平台表达态度、意见、观点, 诉求等,及时传播与互动,还包括一系列后续影响力的集合。是公众通过互联网传播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言论和观点,这些观点一般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甚至煽动性。以山东某高职院校为例,高职院校有16000余人,在校生年龄在18-21岁,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52期2019-09-10

  • 略论关于影视艺术的微传播问题研究策略
    结合影视艺术与微传播的关系,对微传播下影视艺术的发展与文本接受问题进行探析。关键词:微传播;影视艺术;文本接受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4168271前言微媒介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是许多行业领域用于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而这种利用微媒介进行传播的行为便被称为“微传播”。以影视艺术领域为例,其完全可借助微传播快速、便捷、微小等特征,使自身传播形式更为大众所接受。需注意的是微传播下影视艺术中的许多传播文本都会发生较多变

    银幕内外 2019年4期2019-09-10

  • 微传播“圈层化”现象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
    肖君宜关键词 微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圈层化现象 策略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35Keywords micro-communi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ircle-layered"

    科教导刊 2019年27期2019-09-10

  • 基于微传播语境下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词】校园文化 微传播 文化育人【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001-02引言微传播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微信、微博等,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人们迎来了微传播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迎合微传播语境的特点,因此,研究微传播语境中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路径具有现实意义。一、当前校园文化的概况所谓校园文化,指的是一种将学生当作主体、将课外文化活动当作主要内容、将校园當作主要空间、将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1期2019-08-27

  • 全媒体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微传播研究
    念瞬息万变,以微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为沂蒙精神在育人过程中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技术和手段支持。要强化宣传引导,深挖品牌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山东特色、传递沂蒙精神。关键词:全媒体 沂蒙精神 微传播一、沂蒙精神微传播的基本内容习总书记在考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与升华,既继承了民族精神的精华,又将沂蒙区域特色融

    消费导刊 2019年9期2019-08-27

  • 微传播背景下传统村落特色文化挖掘与传播
    渠道,在新时代微传播背景下谋求自身的发展。关键词 微传播;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影像传播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5-0176-021 微传播在传统村落文化挖掘中的适用性微传播核心特征就是“微”,即传播的内容是“微内容”(短视频、Vlog等);传播体验是“微动作”(通过简单的手指活动就能表达自己的看法);传播渠道是“微介质”(手机等介质)。传播的直接目的是将传播的内容传递给受传者,微传播则将传播过程合理优化利

    科技传播 2019年10期2019-07-16

  • 微传播生态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策略
    成和心理健康。微传播生态下,高校应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关键词:微传播;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微传播生态的流觞1964年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发表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他用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预测未来媒介的发展。在麦氏看来,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在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2019-07-16

  • 微传播媒介形态在公共传播中的应用分析与思考
    和特征入手,对微传播媒介形态在两会报道中的呈现形态进行研究,对其在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关键词  微传播;公共传播;两会报道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9-0045-02根据2018年6月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①,中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98.3%,传播环境的改变,使得

    新媒体研究 2019年9期2019-07-11

  • 微传播的传播效果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传播方式——“微传播”,正在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甚至凭其微内容作为传播点,可以产生与传统媒介相抗衡的传播效果。关键词:微传播;微博;微信;传播效果;发展趋势一、微传播的含义及其发展现状(一)微传播的含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和网络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和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出现了“微传播”。概括来讲,即是在对海量信息删繁就简,使传播内容小中见大,进而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及互动。“微传播”就是信息传播的精简化。[1](二)微传播发展现状2009年

    神州·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4-22

  • 微传播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影响分析
    霍佳杰摘 要:微传播是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具备交流的便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等特点。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微传播这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影响,面对其消极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法治教育思想微传播平台、传播法治教育思想多元化内容、建设微传播教育宣传载体、培养微传播时代法治教育改革先锋等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关键词:微传播;大学生;法律意识1 微传播概念界定及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分

    卷宗 2019年12期2019-04-20

  • 微传播时代文化共享工程发展问题与建构策略
    展之路。本文就微传播时代,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应用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新的可能,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关键词:微传播;文化共享工程;新媒体一、微传播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微传播的概念、特点及发展现状。微传播指的是利用数字通信技术,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将一些新媒体作为媒介,例如: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运用简捷、移动的显示终端,开展的一种传播活动或者传播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2019-04-03

  • 超越现场:会展项目新媒体微传播
    ;微信公众号;微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KG1.5mm]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1-0077-04《2017微信數据报告》显示:微信日登录用户9.02亿,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350万,月活跃粉丝数7.97亿,微信高居时长 TOP10 移动应用第一,占据国内网民 23.8%的时间。根据腾讯 2018 年一季报数据,微信(合并WeChat)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 10.4 亿,微信已实现对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大面积覆盖,培养出用户高

    今传媒 2019年1期2019-03-08

  • 微传播时代高校校园微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策。关键词  微传播;校园微博;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4-0036-02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成为高校建设校园形象、输出校园文化和发布校园信息的窗口,建立校园微博成为了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校园微博可分为三类:一是由高校官方宣传部门或二级学院建立的校园官方微博(例@山西农业大学);二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建,接受学校共青团组织管理的校园社团组织微博(例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4期2019-02-28

  • 微传播视阈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新媒体的融合,微传播展现出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从教育理念、传播生态和传播方式等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更显复杂性、严峻性,要把握微传播视阈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理念,不断进行路径创新,着眼于目标教育,遵循规律、不忘初心。关键词:微传播;教育;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2-0048-04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不断增强意识形

    今传媒 2019年12期2019-01-14

  • 微传播语境下中国动漫民族化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探索
    在融媒体时代的微传播语境下,通过自媒体的微内容生产和微传播渠道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中国动漫民族化拟态环境并将其环境化,从而推动对本土原创动漫的自发关注与传播,实现文化消费,形成差异化的“中国模式”特色,探索一条中国动漫民族化发展道路。【关键词】微传播 中国动漫 民族化 拟态环境的环境化一、中国动漫民族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特点就是具有的核心文化价值不可复制性,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文化发展脉络和传统,其独特的东方文化神韵,以及辨识度极高

    记者摇篮 2018年9期2018-12-17

  • 微传播时代下新媒体推广策略分析
    利用在互联网“微传播”的环境下如何进行推广的策略与应用。关键词:“微传播”;微博;微信;新媒体;策略1 “微传播”时代的传播特点与传播模式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与社会积极融入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大众媒体的传播模式逐渐被以多种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組成的“微传播”形式所取代。“微传播”即基于相关社交平台、即时通讯软件等互联网信息处理方式为用户提供咨询、交流等服务。在微传播模式中,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自身的技术优势,使得在传播行为流程中,传统的传播流程中的“噪

    卷宗 2018年30期2018-12-15

  • 从制度到情感:“微传播”社会的大学生党建与实践创新
    阳[摘 要]“微传播”是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不仅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对传统的大学生党建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以“制度”为导向和以“情感”为导向的两种党建模式,分析了“制度”导向的党建模式在“微传播”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在“微传播”环境中,以“情感”为导向的党建模式将成为一种积极的大学生党建手段。从而提出发挥党组织在制度和情感两个层次的优势,加强情感建设,增强制度黏性,形成两种党建模式的协同效应的观点。[关键词]微传播;大学生党建;情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11期2018-11-29

  • 人民网官方微博对表情包配图的使用分析
    刘云摘要:微传播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社交平台使用表情包进行交流。在信息传播过程或特定情境下,因表情包自身充满着的幽默戏谑性,媒体使用表情包时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受众的阅读带来全新的体验,甚至不断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文章分析了微传播环境下的人民网官方微博使用表情包配图的实践情况、传播特征,探讨虚拟网络世界中表情包配图使用的规范。关键词:微传播 人民网 表情包 特征 规范表情包原本属于边缘文化范畴,较少获得主流媒体关注。但近几

    声屏世界 2018年6期2018-11-09

  • 微传播背景下辽宁现代服务业营销传播问题对策研究
    播方面大量利用微传播等方式。虽然新传媒促进了企业的业务拓展,但企业在微传播背景下营销传播的实际评价效果不高,出现信息输出大,用户输入少,用户增长缓慢,传播工具单一,传播有效内容少,缺乏战略思维,传播信息经济效用低等问题。提出应用多元化传播工具、科学策划传播内容等建议,以促进辽宁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关键词]辽宁省;微传播;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营销传播辽宁省现代服务业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主要包括四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辽

    对外经贸 2018年3期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