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传播和影视艺术两者之间关系的本质其实就是科技与艺术关系的扩展。微传播不仅突破了傳统影视艺术在时空上的制约,而且还释放出了巨大潜力,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微传播借用“磁化”行为,提高沟通效率,提高沟通质量,使微传播交流具有艺术性特征。
关键词:微传播;影视艺术;关系
一、引言
影视艺术的微传播是指通过微传播信息的行为。作为网络通信时代的主要通信媒体之一的微传播,不仅具备了大众媒体的媒体特性,还具备了交互性、开放性、容错性、移动性等独特的媒体特性。[1,2]同时,微传播通过与其他各种媒体的整合扩大了影响力,改善了自己的交流效率,实现了综合营销交流的最大效果。
二、影视艺术与微传播的相互影响
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可以如下所述,技术为艺术提供了表现和显示的可能性,艺术为技术提供了内容和意义的补充。技术越来越使人“疏远”自身,艺术也越来越使人了解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思维是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之一。科技和艺术关系的拓展是微传播与电影、电视艺术之间的关系。影视艺术在微传播过程中也体现了艺术与传媒的相互作用与辩证统一关系。与此同时,影视艺术也受到微传播的影响,片长缩短、画质压缩、传媒属性影响加深,此时影视艺术自身的变化开始。在交流主题明确的目标指导下,二者传播的内容被艺术手法改编之后,影视艺术传播的方法也会发生艺术性的变化。最后,使得影视艺术的信息接收呈现一种美观、高效、优质的沟通效果。
三、微传播中影视艺术的发展
在微传播和影视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因此影视艺术也具有了一部分微传播的特点。在微传播的中是将所有的想法和内容具体化,然后通过用符号来表达传播主体所包含的信息,因此通过符号传达信息之后,微传播的特点也会随着发生改变。所以,在微传播和影视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影视艺术在微传播的影响之下也发生了形式到内容的相关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影视艺术使用微传播进行微传播的行为,这是形式变化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为了适应微传播的媒体特性和微传播的通信特性例如,电影长度的缩短、内容的压缩或电影的分割(分成上下集的小故事或将一些小故事的分割成很多集),为满足微宣传的简短信息内容要求,降低影片质量,压缩视频文件大小,满足微宣传信息文件大小要求;第二阶段包括对电影格式的要求、选择影视艺术主题、影视艺术的创造性方法,以及对影视艺术的微观表现从适应普及过程开始逐渐变化,到被微传播特性影响的影视艺术以适应微传播时代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和艺术审美需求。这个过程中最明显的是微电影的兴起和微电视的开发。
四、微传播中影视艺术的文本接受
作为艺术的普及对象,媒体文本一方面与通常的自然存在物品不同,但却是具有实用活动价值的人工制品,另一方面,媒体文本与赋予感知意义的普通人工制品也不同,是由符号的感知表示产生的内容文本的一种。在微传播时代,媒体文本通过微传播复制和发送文本内容,通过微传播通道进入观众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以供显示。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文本的含义都与微传播密切相关。微传播时代的媒体文本是在微传播的媒体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感知文本,是通过微传播的介入和微传播媒体的技术产生的艺术传播客体,也可以说是交流对象。这种艺术交流对象结合了影视艺术的主体和微观传播,将影视艺术的观众与微观传播相结合。观众可以通过接触媒体文本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五、结语
随着我国人民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本地的文化和创造性产业必须不断发展,以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作为中国文化和创造性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的发展在推动和促进中国文化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讨论影视艺术的微传播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影视艺术的微传播为中国影视艺术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摸索出了与以往媒体不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炎.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微传播与关系重构[J].传播力研究,2018,2(23):39-40.
[2]李嘉琪,张媛.浅析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传播特征及发展前景[J].传播力研究,2019,3(29):69+83.
作者简介:高婧,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