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
- 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倬云苏东坡说,他一生最重要的关口是“三州”——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被发配去的三个地方,一个比一个偏远。等到后来再见到当年的政敌时,他已经没有恨了,虽然这些人害他半生飘零。面对仇人,他内心安定,因为找到了内心世界,就可以不在乎命运的起起落落,不在乎诽谤。这种境界,在许多文学作品里也能看见。杜甫也一样。前行的道路断了,江上波涛汹涌,他平静地看着,浮云从松枝间缓慢地飘过,四周宁静:好一个安静的世界,他自己也是安静的。苏轼、杜甫、陶渊明这样的人是榜样,我们能
北方人(B版) 2023年9期2023-09-21
- 《三千年文明大变局》等二则
年文明大变局》许倬云 著九州出版社 2023年4月出版许倬云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三千年来发展的路线图及各自的异同: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與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西方世界所形成的现代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方向。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
领导文萃 2023年17期2023-09-12
- 人生不可松劲
残疾的历史学家许倬云,今年92岁。他从出生到6岁一直都不能动,8岁时才能借助竹凳子挪动。这不幸后面也有礼物:“我从小就学会了忍耐,在哪个角落都能随遇而安,有时在椅子里坐上一个小时,也得乖乖忍受,直到有人再把我抱到别的地方。”能忍耐,有静气,这是把事情做好、做精的前提,尤其是读书。很多人得到这本事,要花很长时间的训练。小孩爱跑爱跳,從幼儿园到小学,课程时间慢慢加长,主要就是训练他们坐得住,能够控制自己。战胜一切困难——可视的、不可视的,方法都只有一个——不可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3年2期2023-06-06
- 照镜子
许倬云我们照镜子时,自己的喜怒和镜子里那个人的喜怒是同步的,这是最直接的反应。我们要做的,是看着镜子思考:我今天的面部表情跟昨天的不一样,一定是我的内心发生变化了,脸上的表情也随之改变。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就算身边发生了极小的事情,也能自我引导去调整、追问自己的内心。持续从事这样的自我训练,到后来有些人就“高”了。这个“高”不是指地位,也不是指钱财,而是指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敏感度提升到了相当高的地步,这时他就能够从容处理自己和外界、他人的關系。而且这种人更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3年2期2023-05-30
- 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倬云苏东坡说,他一生最重要的关口是“三州”——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被发配去的三个地方,一个比一个偏远。等到后来再见到当年的政敌时,他已经没有恨了,虽然这些人害他半生飘零。面对仇人,他内心安定,因为找到了内心世界,就可以不在乎命运的起起落落,不在乎诽谤。这种境界,在许多文学作品里也能看见。杜甫也一样。前行的道路断了,江上波涛汹涌,他平静地看着,浮云从松枝间缓慢地飘过,四周宁静:好一个安静的世界,他自己也是安静的。苏轼、杜甫、陶渊明这样的人是榜样,我们能
领导文萃 2023年8期2023-04-24
- 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倬云苏东坡说,他一生最重要的关口是“三州”——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被发配去的三个地方,一个比一个偏远。等到后来再见到当年的政敌时,他已经没有恨了,虽然这些人害他半生飘零。面对仇人,他内心安定,因为找到了内心世界,就可以不在乎命运的起起落落,不在乎诽谤。这种境界,在许多文学作品里也能看见。杜甫也一样。前行的道路断了,江上波涛汹涌,他平静地看着,浮云从松枝间缓慢地飘过,四周宁静:好一个安静的世界,他自己也是安静的。苏轼、杜甫、陶渊明这样的人是榜样,我们能
领导文萃 2023年8期2023-04-24
- 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倬云 著 ◎冯俊文 执笔苏东坡说,他一生最重要的关口是“三州”——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被发配去的三个地方,一个比一个偏远。等到后来再见到当年的政敌时,他已经没有恨了,虽然这些人害他半生飘零。面对仇人,他内心安定,因为找到了内心世界,就可以不在乎命运的起起落落,不在乎诽谤。这种境界,在许多文学作品里也能看见。杜甫也一样。前行的道路断了,江上波涛汹涌,他平静地看着,浮云从松枝间缓慢地飘过,四周宁静:好一个安静的世界,他自己也是安静的。苏轼、杜甫、陶渊明
读者 2023年5期2023-04-06
- 照镜子
许倬云我们照镜子时,自己的喜怒和镜子里那个人的喜怒是同步的,这是最直接的反应。我们要做的,是看着镜子思考:我今天的面部表情跟昨天的不一样,一定是我的内心发生变化了,脸上的表情也随之改变。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就算身边发生了极小的事情,也能自我引导去调整、追问自己的内心。持续从事这样的自我训练,到后来有些人就“高”了。这个“高”不是指地位,也不是指钱财,而是指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敏感度提升到了相当高的地步,这时他就能够从容处理自己和外界、他人的关系。而且这种人更
中学政史地 2023年4期2023-04-05
- 照镜子
☉许倬云我们照镜子时,自己的喜怒和镜子里那个人的是同步的,这是最直接的反应。我们要做的,是看着镜子思考:我今天的面部表情跟昨天的不一样,一定是我的内心发生变化了,脸上的表情也随之改变。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就算身边发生了极小的事情,也能自我引导去调整、追问自己的内心。持续从事这样的自我训练,到后来有些人就“高”了。这个“高”不是指地位,也不是指钱财,而是指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敏感度提升到了相当高的地步,这时他就能够从容处理自己和外界、他人的关系。而且这种人更不
读者 2022年24期2023-01-21
- 人为什么接受教育等3则
许倬云等人为什么接受教育 许倬云太平洋上的孤島,从来没有人去过,那里一样有日落日出,一样有花开花落,一样有春夏秋冬,那个世界,我们没见过,我们脑子里面就没有它。今天能照相了, 我们才晓得黑洞里是什么,我们的宇宙知识多了一大块。所有我们知道的,或者用肉眼看见,或者用机械的眼看见,或者用推理的眼看见,而哲学能推理到最远最远。所以人接受教育,不是说你受教育换得吃饭的工具,也不是说受了教育知道人跟人怎么相处,而是要养成一种远见,能超越你的未见。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没见
青年文摘 2022年6期2022-12-10
- 《台湾四百年》:追寻历史与文化的源头
张家鸿作者:许倬云 出版单位: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月不同于构架宏阔、晦涩难懂的历史学著作,《台湾四百年》是言简意赅的,如同把沧桑历史放在微缩镜头之下。把四百年历史浓缩成十一万字左右的著作,除却历史学家的襟怀与视野之外,尚需著述的扎实与严谨。《台湾四百年》的扎实与严谨体现在两条线索自始至终并行不悖,除了以时间为顺序之外,还有人们在台湾岛上的种种经历。正如许倬云在前言中写道的,“请你理解,一群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在一个海岛上四百年的辛苦和艰难,
时代邮刊 2022年21期2022-11-17
- 人为什么接受教育
☉许倬云太平洋上的孤岛,从来没有人去过,那里一样有日落日出,一样有花开花落,一样有春夏秋冬。那个世界,我们没见过,我们脑子里面就没有它。今天能照相了,我们才晓得黑洞里是什么,我们的宇宙知识多了一大块。所有我们知道的,或者用肉眼看见,或者用机械的眼看见,或者用推理的眼看见,而哲学能推理到最远最远。所以人接受教育,不是说你受教育就能换得吃饭的工具,也不是说受教育就能知道人跟人怎么相处,而是要养成一种远见,能超越你的局限。我们要设想没见到的世界还可能是什么样,去
读者 2022年21期2022-10-24
- 人生不可松劲
残疾的历史学家许倬云,今年92岁。他从出生到6岁一直都不能动,8岁时才能借助竹凳子挪动。这不幸后面也有礼物:“我从小就学会忍耐,在哪个角落都能随遇而安,有时在椅子里坐上一个小时,也得乖乖忍受,直到有人再把我抱到别的地方。” 能忍耐,有静气。这是把事情做好、做精的前提,尤其是读书。很多人得到这本事,要花很长时间的训练。小孩爱跑爱跳,从幼儿园到小学,课程时间慢慢加长,主要就是训练他们坐得住,能够控制自己。 战胜一切困难——可視的、不可视的,方法都只有一个——不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8期2022-07-14
-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 等四则
民与文治之功。许倬云 著新星出版社 2020年12月出版《从历史看人物》是"许倬云看历史"系列的第二本。本书前半部分探讨了商鞅、汉武帝、岳飞、梁启超等二十余位帝王将相的人生历程及成败得失。许先生认为,人物的行为是由其自己认定的生命价值所决定的,这是最根本的驱动力。所以,后半部分接着结合历史经验,讨论了人生價值问题,并希望给当今世界价值重建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
领导文萃 2022年13期2022-07-13
- 人生不可松劲
残疾的历史学家许倬云,今年92岁。他从出生到6岁一直都不能动,8岁时才能借助竹凳子挪动。这不幸后面也有礼物:“我从小就学会忍耐,在哪个角落都能随遇而安,有时在椅子里坐上一个小时,也得乖乖忍受,直到有人再把我抱到别的地方。”能忍耐,有静气。这是把事情做好、做精的前提,尤其是读书。很多人得到这本事,要花很长时间的训练。小孩爱跑愛跳,从幼儿园到小学,课程时间慢慢加长,主要就是训练他们坐得住,能够控制自己。战胜一切困难——可视的、不可视的,方法都只有一个——不可松
华声文萃 2022年9期2022-07-06
- 超越未见
时间看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一段访谈,他的一句话特别有震撼力,他说: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是啊,一个人不可能攀登得比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更高。远见就是,能站到未来30年、50年甚至100年的位置看今天的自己,意识到“已知的未知”,而不是活在“未知的未知”中,才有超越的可能。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如此。 有个悖论,技术越来越发达,让人越来越舒适,可能会让人“乐活”在这个舒适区,失去探索和超越的动力。科幻作家刘慈欣就对此忧心忡忡,人类正活在技术的安乐窝里。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3期2022-06-11
- 许倬云:鲐背老者的超越与忧愁
已92岁高龄的许倬云,丝毫没有松懈下来的意思。他于今年4月完成了《万古江河》的续编;两年前,在疫情背景下,仿薄伽丘的《十日谈》,同大陆学人进行了十次谈话,最近集结为新书出版。其中,他所谈话题包罗万象。他谈中国瘟疫史,着重于瘟疫对中国历史走向的重要影响,提示“瘟疫从来不只是一个医学或科学问题,一开始就有其社会性和政治性,瘟疫肆虐的地方,人口结构会被改变,政治秩序可能被推翻”。谈美国问题,他批评特朗普时期的“政治瘟疫”——执政者牢牢抓住权力不放,对外四面树敌、
南风窗 2022年9期2022-05-20
- 《伏特加政治:酒精、专制和俄罗斯国家秘史》等二则
国霸业的兴废》许倬云 著东方出版社 2021年9月出版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其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深厚学养,从系统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古今中外大国霸业的成败兴废之道。中国史部分,从秦汉帝国开始,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历代王朝组织架构的分散聚合对其存续的影响,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大脉络;世界史方面,则重点分析了羅马帝国的成败因缘,并由此而下将其与近代列强如荷兰、大英帝国等比较异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国基督教精神丧失的问题。
领导文萃 2022年2期2022-02-07
- 获取智慧的途径
慧的途径之一。许倬云天生残疾,手足畸形,直到6岁都不能动,7岁才能坐上椅子。儿时不能上学的他,却在家中读遍了喜欢文史的父亲的所有藏书,其中不少是传记,通读之后,许倬云从中得出获取智慧的“八字箴言”:历尽艰难,锲而不舍。刻苦阅读让他进了大学,师从傅斯年,而且第二年便考了年级第一名。读博时,许倬云研究的方向是《左传》,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一头扎进去,开始整理《左传》的人物谱系,为《左传》中两千多人物做注解:父亲是谁,儿子是谁,彼此的关系如何等。因为做这个注解,他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7期2021-11-11
- 人类曾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许倬云,1930年出生于江南世族大家,出生时患有先天肌肉萎缩,13岁才能靠双拐走路。少时遭遇战乱,颠沛避难。后随家人迁往台湾,受傅斯年影响从外语系转入历史系,杂读群书,经胡适推荐,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成返台,著书立说,后任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在许知远看来,许倬云是一套密码,需要保存,需要不断书写。抗战经历影响了一辈子许知远:您现在还会常想起哪段时光呢?许倬云:回忆最多的是抗战期间。抗战期间的经历影响我一辈子,也影响我念书时选方向,以及我关心的事情。我七岁时
新晨 2021年5期2021-08-11
-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许倬云 著 理想国 出品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7月出版客居美国六十余载,华人史学大家许倬云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历史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敏锐视角,将他在美国客居生涯中印象深刻也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摆回它们所属的文化、制度与社会脉络之中,追溯这些经历背后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源流,讲述从“五月花”号到特朗普的美国发展,以及近年来的衰败、冲突与问题。《把
领导文萃 2021年9期2021-05-17
- 锦句
。——历史学者许倬云The two most powerful warriors are patience and time.—Leo Tolstoy,War and Peace天下勇士中,最为强大者莫过于两个——时间与耐心。——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Every day we should hear at least one little song,read one good poem,see one exquisite picture,and,if po
Special Focus 2021年2期2021-01-31
- 许倬云的智慧
文 魏邦良许倬云在台湾大学读书时,选修过李济主讲的“考古学”。第一堂课,李济问学生们一个问题:“在一片草坪上,如何寻找一个小白球?”没有学生敢贸然回答。李济只好自问自答:“在草坪上,画上一条一条的平行直线,沿线一条一条地走过,低头仔细看,走完整片草坪,一定会找到这个小球。”这个故事隐含着学术研究与处世做事的基本原则:最笨最累的办法往往最有效。许倬云深受这句话影响,读书、做学问用了很多笨办法,下了很多笨功夫。读硕士时,许倬云跟董作宾先生学年历学,用的就是笨办
初中生世界 2020年17期2020-12-18
- 她守护着他的幸运
年,32 岁的许倬云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那时,有五份工作摆在面前,但他执意要回中国台湾。许倬云并未料到,这一选择竟让他收获了此生最大的幸运。生而不幸许倬云出生即残疾,手脚弯曲,双脚无踝,直到7 岁才能坐在椅子上;童年时历经战乱,千里逃难流离失所;因肌肉发育不良,及至成年,身高不足1.50 米,只能靠双拐行走,人生可谓多灾多难。然而,他不仅从父母兄姊处得到别样关爱,求学时,又受到傅斯年、李济等一众良师特别照顾,学业上的成就带给他足够的自信。因
中外文摘 2020年19期2020-10-31
- 强大的“石榴脑”
几遍许知远采访许倬云先生的那段谈话(2019年4月采访,录于《十三邀》第四季第8期)。年近90岁的许倬云先生谈到,现在的知识分子是网络知識分子,是检索机器,不会思考,因为答案太现成了。现在的大学教育是失败的,培养不出思想者。那么如何做到?许老说,一个人拥有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训练,借助书刊讯息和搜索工具,努力去摸索就可能做到。许老总结,说自己是一个伤残之人,如何做到不败不馁?因为从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许老的上述谈话,我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0期2020-09-10
- 许倬云:越鸟栖南
李静许倬云把《许倬云说美国》看作自己可能的 “最后一部著作”。今年阴历七月初十,他将年满90周岁。几年前,由于年事渐高,行动不便,许倬云夫妇卖掉了带花园的独栋房子,搬到有物业管理的公寓居住。2015年,邻居家失火,殃及池鱼,连带整栋楼都需要整修。两位老人不得不搬到保险公司提供的临时中转公寓租住,直到2017年才搬回整修好的家中。就是在这样的奔波客居中,许倬云完成了《许倬云说美国》的书稿。1957年秋天,27岁的许倬云第一次踏上美国领土,到芝加哥大学深造,“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8期2020-08-11
- 许倬云:山外看山
受最深的,就是许倬云先生那种‘截断众流的大判断。如今,历史知识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歪曲、遮蔽和改写,特别需要真正专业的学者,用不是‘戏说或‘歪批的方法,来给大众普及和清理。”如果说,用什么关键词概括许倬云的特质与一生,或许就是“精神性”与“远见”,他从偏狭的国族情感中挣脱出来,用更普世的观念判断去重看历史。他始终保有一种精神性的超越,超越肉身所限,超越众声喧哗,超越时代迷障,超越观念偏狭,他和他代表的精神是这个即刻满足时代的异数。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8期2020-08-11
- 葛兆光:对于现实保持批评立场,是每一个人文学者都应秉持的
。”2015年许倬云出版《说中国》时,葛兆光曾在书中做解说。今年7月,许倬云出版了《许倬云说美国》。尽管这次说的是美国大历史,但在葛兆光看来,这仍然来自许倬云对当下世界与中国的某些焦虑。“他的思考背景在美国,关注重心还是中国。”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教授的葛兆光出生于1950年,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大学的第一批大学生。从《中国思想史》《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纪》到《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何为中国:疆域、民族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8期2020-08-11
- 专访许倬云: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都有做不到的梦
系任系主任时的许倬云。“中国的以人为本,是两国文化精神基础的最大差异”中国新闻周刊:你在《许倬云说美国》中详细梳理了美国的文化发展脉络,正如你以前就说过的,美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容忍、爱人、不专断、不盲目服从权威。你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什么?两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最大的差异在什么地方?现在两国之间面临着很多问题,是否与文化精神基础的差异有关,我们应该到何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许倬云:美国自己期许的是基督教的理想:爱人、容忍、自由、平等。但实际上美国做到没有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8期2020-08-11
- 许倬云:向内安顿心灵,泛舟历史江河
星名片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出生,先天残障,少时遭遇战乱,颠沛避难。后随家人迁至中国台湾,求学台湾大学历史系,杂读群书,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接受西方知识训练。学成返台,著书立说,身经砥砺,后任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许倬云一生治学,泛舟历史江河,追问古今,上下求索。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在战争中长大的孩子大概比升平盛世的小孩较早接触死亡。在重庆遭遇大轰炸时,我们正在万县。记得万县第一次遭轰炸的晚上,我们一听见空袭警报就躲进洞去,进洞时在路上遇见二楼邻居家的一个
初中生世界 2020年17期2020-06-04
- 许倬云:向内安顿心灵,泛舟历史江河
按】最初知道“许倬云”这个名字,是从作家王小波的书里看来的。惯于嬉笑怒骂、不大“正经”的王小波,提起许先生,字里行间留有分寸和敬意。前阵子,谈话类节目《十三邀》请来了90岁的老先生,这也是主持人许知远及节目组与老先生努力沟通了数年后,争取来的机会。短短40分钟时間里,我们看到这位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是如何看待时代、历史、自己的经历以及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等问题,更看到老先生对祖国深深的爱和希冀。“我,伤残之人,要能够自己不败不馁……我从生下来知道自己残缺,不去争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0年5期2020-06-01
- 大师许倬云:一生与中国的历史和命运紧密相连
是著名史学大师许倬云先生对我们说的话。许先生已89岁高龄,他这一生,始终与中国的历史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陆,童年时饱受战乱流亡之苦;青年时求学于台湾和海外,受教于当时最杰出的一批学术大师;而立之年开始执教,成为红极一时的学术新星;之后又远走美国,和海外学人一起奠定了海外中国历史研究巅峰期的基石……他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孤本,横跨新旧两个世界,学问博涉中西古今;他体察历史变迁,思考人类命运;他有着兼济天下的精神,他是知识分子的良心,他比
时代邮刊 2020年9期2020-05-30
- 她守护着他的幸运
2年,32岁的许倬云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那时,有五份工作摆在面前,但他执意要回中国台湾。许倬云并未料到,这一选择竟让他收获了此生最大的幸运。生而不幸许倬云出生即残疾,手脚弯曲,双脚无踝,直到7岁才能坐在椅子上;童年时历经战乱,千里逃难流离失所;因肌肉发育不良,及至成年,身高不足1.50米,只能靠双拐行走,人生可谓多灾多难。然而,他不仅从父母兄姊处得到别样关爱,求学时,又受到傅斯年、李济等一众良师特别照顾,学业上的成就带给他足够的自信。因才华
莫愁·智慧女性 2020年6期2020-05-28
- 她守护着他的幸运
2年,32岁的许倬云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那时,有五份工作摆在面前,但他执意要回中国台湾。许倬云并未料到,这一选择竟让他收获了此生最大的幸运。生而不幸许倬云出生即残疾,手脚弯曲,双脚无踝,直到7岁才能坐在椅子上;童年时历经战乱,千里逃难流离失所;因肌肉发育不良,及至成年,身高不足1.50米,只能靠双拐行走,人生可谓多灾多难。然而,他不仅从父母兄姊处得到别样关爱,求学时,又受到傅斯年、李济等一众良师特别照顾,学业上的成就带给他足够的自信。因才华
莫愁 2020年16期2020-05-22
- 大师许倬云:一生与中国的历史和命运紧密相连
是著名史学大师许倬云先生对我们说的话。许先生已89岁高龄,他这一生,始终与中国的历史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陆,童年时饱受战乱流亡之苦;青年时求学于台湾和海外,受教于当时最杰出的一批学术大师;而立之年开始执教,成为红极一时的学术新星;之后又远走美国,和海外学人一起奠定了海外中国历史研究巅峰期的基石……他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孤本,横跨新旧两个世界,学问博涉中西古今;他体察历史变迁,思考人类命运;他有着兼济天下的精神,他是知识分子的良心,他比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5期2020-05-21
- 汤姆·汉克斯
历史的纪念地。许倬云历史学家许倬云近期在访谈类节目《十三邀》中出现,与采访者许知远谈及知识分子的个体意义、如何重建生命价值、青年人的追求等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很多观众表示受到启迪和鼓舞。许倬云1930年出生,著有《万古江河》《西周史》等专著。网友热议①许老的话充满了人文关怀,简单几句,便像熨斗一样熨平了因为浮躁焦虑而起皱的心灵。②当大师回忆起抗战的岁月时,竟然哭得像个孩子。这是真正的赤子之心。③如果你心有所动,就应该认真读一读许倬云的《万古江河》。
环球人物 2020年6期2020-03-27
- 许倬云散文
该书的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的一部中国通史力作。心怀中国文化的许倬云先生,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了一部传记,通过梳理历史,讲述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占有的空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出生,求学于中国台湾和美国,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先后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南京大学讲座教授、夏威夷大学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匹兹堡大学史学系退休名誉教授等职,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
台港文学选刊 2019年5期2019-12-27
- 并不特殊的读书生活
许倬云(美国)最近读到一段报上的小点滴,有一位司机在调查表上填写几个问题:职业—司机;专长—驾驶;嗜好—开车。我的情形也与此公相似,东施效颦,填表如下:职业—教员;专长—教学;嗜好—读书。在我的生活中,读书是职业的要求,也是兴趣之所在;于是读书如同吃饭穿衣,固无可规避,却也没有值得特别表扬之处。因此,就读书一事撰文,竟有难以措手之感。我的身体残缺,无法多动,自幼以坐卧为主,则舍却看书之外,也别无可做的事。稍长之后,能走几步了,而看书已成习惯,也就不觉其苦乐
台港文学选刊 2019年5期2019-12-27
- 清华校长推荐的历史书
华送给新生的是许倬云的通史著作《万古江河》,校长希望学生们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许倬云是个很有趣的历史学家。王小波在美国学习期间,没有合适的课程可选,许倬云就给他开了门一对一的“独立学习”课,两人经常一聊就是一整个下午,“师生二人东倒西歪,倒也自由自在”。聪明的脑袋,有趣的灵魂,思想自由碰撞,东倒西歪又何妨?作为通史,《万古江河》的气质,也不是“正襟危坐”的。这本书对各个历史时期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都有细致的描摹。说起来,“吃”也是许倬云写这本书最初的
润·文摘 2019年10期2019-11-14
- 清华校长推荐的历史书也是现实的解药
华送给新生的是许倬云的通史著作《万古江河》。这一次,校长希望学生们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許倬云是个很有趣的历史学家。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合适的课程可选,许倬云就给他开了门一对一的“独立学习”课,两人经常一聊就是一整个下午。许倬云自幼残疾,坐不直,王小波天性烂漫,坐姿松散。许倬云在回忆王小波的时候写道,“师生二人东倒西歪,倒也自由自在”。聪明的头脑,有趣的灵魂,思想自由碰撞,画面足够令人动容,东倒西歪又何妨呢?作为通史,《万古江河》的气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8期2019-10-21
- 清华校长推荐的历史书也是现实的解药
华送给新生的是许倬云的通史著作《万古江河》。这一次,校长希望学生们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许倬云是个很有趣的历史学家。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合适的课程可选,许倬云就给他开了门一对一的“独立学习”课,两人经常一聊就是一整个下午。许倬云自幼残疾,坐不直,王小波天性烂漫,坐姿松散。许倬云在回忆王小波的时候写道,“师生二人东倒西歪,倒也自由自在”。聪明的头脑,有趣的灵魂,思想自由碰撞,画面足够令人动容,东倒西歪又何妨呢?作为通史,《万古江河》的气
杂文月刊 2019年16期2019-09-25
- 荐书
江河》作者 许倬云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这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今年送给新生的一本书。本书是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的一部中国通史力作。在书中他用平实畅达的语言讲述了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故事,字里行间既有宏大的历史脉络,又有对日常生活的细微描摹,让读者在回顾数千年历史的过程中深切感悟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中国食辣史》作者 曹雨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
先锋 2019年7期2019-09-09
- 许倬云的智慧
魏邦良许倬云1930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天生残疾,手足畸形,直到6岁都不能动,7岁才能坐上椅子。这样的身体当然不能正常上学读书。大人把他抱到哪里就只能待在哪里。许倬云说:“我从小就必须学会忍耐,在哪个角落都能隨遇而安。”许倬云后来成为上古史领域学术大家,得益于他这种超常的忍耐。虽然不能上学读书,但家中藏书多,父亲又是喜欢文史、饱读诗书的儒将。在父亲的指点下,幼年的许倬云读遍了家中所藏的文史类书籍。许倬云坦言,在读书方面,是“先父帮我开的窍”。家中藏书有不少
同舟共进 2019年12期2019-03-02
- 1980年代台湾“保守派”与“开明派”的斗争
、知名历史学者许倬云回顾一生的自传中,有着以下详细的叙述:当时政府确实愿意花力气搜集各方意见,“行政院长”孙运璿常邀请我参加一些小会,有时候五六个人,有时候十来个人。美丽岛事件过后那一次“国建会”(应该是指1980年7月暑假期间)让我印象特深,当时孙运璿找魏镛(时任“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做联络人,负责替他和海外学者联络。魏镛曾在美国曼菲斯的田纳西州立大学教书,所以很早就认识我。他回台湾后替孙运璿办事情。学术界对他的印象是学问马马虎虎,讲话有
世纪 2018年3期2018-08-05
-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许倬云说:“本书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出一个问题:‘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解决的。本书的陈述,从新石器文化开始,结束于帝制皇朝退出历史。这漫长的时距,不下于一万年,乃是概括我们这一个复杂文化共同体演变的过程……在这几千年来,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审察自己的归属和认同,也审察族群归属和认同的原则,应是非常严肃的课题,庶几我们不被狭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挟持,迷失了自己往前走的方向。”作者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
红岩春秋 2016年1期2016-09-10
- 与许倬云先生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
[编者按] 许倬云,历史学家,193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先后执教于中国台湾大学、美国匹茨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客座教授。著有《求古编》《汉代农业》《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万古江河》是许倬云毕生智慧的结晶,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是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创新诠释。中国“和而不同”等观念,对未来世界更为适用陈远:读完《万古江河》,我似乎感觉到您有一种思乡
江淮文史 2016年6期2016-05-14
- 新书速递
作者:梁实秋,许倬云梁实秋写激情演讲的梁启超,罗家伦忆元气淋漓的傅斯年,萧公权录诗友朱自清,许倬云记恩师李济……《掌控者》作者:姜振宇本书用故事的形式来诠释“行为分析”的诸多内容,“场景式”地介绍“刺激源”“应激微反应”“从表情推导情绪”等抽象的学术概念与知识。《何必等来生》作者:燕子这是北漂女摄影师燕子首部图书作品,她告诉我们青春不老的秘诀是和热爱的事待在一起。《时光知味》作者:白落梅感怀岁月匆匆流逝,体味人生悲欢离合。《我的漂亮朋友》作者:陈果这是一部
机电信息 2015年22期2015-03-14
- 许倬云论大国兴废
○陈华文《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许倬云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4月版,29.80元中国几千年以来,曾经兴盛辉煌过,也曾经衰败没落过。在《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4月版)一书中,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以口述谈话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独特的历史观,对国家的成兴败亡作了学理上的探讨。有效调配各地资源决定大国的命数许倬云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不仅以学贯中西的学识素养享誉海内
博览群书 2012年8期2012-06-05
- 领导者如何得到真相
在我和历史学家许倬云的这次对话中,许倬云强调了领导者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倾听制度化。同时,许倬云比较了企业和政府以及企业和部落的相似之处。反思与倾听我们之前谈论过领呼力品质,你是如何看待反思或是内省的?许仲云:一个人需要退后一步去看昨天做了些什么,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他需要不停反省,但是他不能独自反省。你需要有别的优秀的人跟你说,做对了还是做错了。这就是为什么唐太宗和魏征变成了千古佳话,成为领导者愿意听和下属敢于说的代表。实际上,他们的关系并不那么
商学院 2011年4期2011-04-15
- 我在人间,人间在我
0年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德高望重,乃现今华人知识界的耆宿,著作等身,百尺楼台之学问,积多年之功力,即便是寻常话语,亦潜蕴“正果修就”而睿智阅世的从容之气。全祖望《梨洲先生〈思旧录〉序》谓:“文章之事,不特藉山川之助,亦赖一时人物以玉成。”可拿来瞻誉许倬云之言谈文论。生活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从小见识各种非同寻常之人、非同寻常之事,眼界奇高,识力与技术自然也不同寻常。许倬云,在比自己小46岁的李怀宇面前,叙述生平,追怀朋好,杂糅见闻。谈话间,人事世事,犹如鱼跃鸢
博览群书 2010年4期2010-11-20
- 胡适与第八届教育会联合会
联会冲突。一、许倬云会场大骂与浙省教育界旧怨1922年7月,一件“废除法专案”的提案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上引起激烈的争论。消息传到北京,各高校掀起轩然大波,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与北京国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王家驹、北京国立高等师范校长李建勋在报上相为笔墨之战,使得大学派(又称北大派)与高专派(北京各高等专门学校,包括北高师)对立更甚。一时之间,舆论纷纷报道高等专门学校的存废将成为教育部在9月召开的学制会议讨论的重要焦点,“学制会议上,北大、高专两派对于学制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年5期2009-03-11
- 书橱
28.00元《许倬云问学记》《许倬云观世变》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1970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校讲座教授。《观世变》与《问学记》两书是从台湾“三民”版江水系列丛书中挑选出的70篇文章组合而成。《观世变》浓缩勾勒了作者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资治文摘 2008年10期2008-10-24
-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教授专访那个时代老师和学生关系密切,身教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所谓身教,就是他们做学问的谨严、逻辑思考的过程他都让你看得见。他,是王小波在美国匹茨堡大学的老师。许倬云永远记得,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午后,慵懒的阳光照射进室内,让人感到有些疲倦。可是他和王小波分明是清醒着,甚至异常地兴奋,因为理想,因为他们共同的兴趣追求。王小波把他的小说放在许倬云的面前,可是两人热烈讨论的却总是自由与政治的话题。作为台湾第一代的自由主义者,许倬云在台湾专
新民周刊 2008年52期200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