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强
从昨天下午到今天,看了好几遍许知远采访许倬云先生的那段谈话(2019年4月采访,录于《十三邀》第四季第8期)。年近90岁的许倬云先生谈到,现在的知识分子是网络知識分子,是检索机器,不会思考,因为答案太现成了。现在的大学教育是失败的,培养不出思想者。那么如何做到?许老说,一个人拥有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训练,借助书刊讯息和搜索工具,努力去摸索就可能做到。许老总结,说自己是一个伤残之人,如何做到不败不馁?因为从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老的上述谈话,我有两点共鸣。
一是虽然现在缺少思考者,但一个人仅靠自己,再借助各种媒介,是可以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之人的。所以,不经思索地接受任何观点,都是对自己大脑的一种犯罪,无论这种观点看起来有多么正确和高大上。千万不要被各种花哨的论辩技巧所迷惑,也切不可被那些深奥少见的名词所唬住,发动你的大脑,借助你的常识,利用各种工具,自己去认识世界。你会发现,此时,世界才真正为你打开一扇扇窗。
二是“往里走,安顿自己”。许倬云先生从小知道自己残缺,无法和别人在身体手脚等外在事物一争长短,于是走向内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锻炼强大的大脑,乃至不败不馁终成一代大师。许老的“往里走”,和阳明先生的反求诸己,很相似。阳明先生“我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的诗句,展示了一个强大的自我,也是他得以“三立”的成功之钥。
古人说的“心想”,我们都知道,其实是大脑在想。我一直也喜欢用“心想”这个词,今天突然感觉到,“心想”除了是习惯用法外,还更感性一点。作为现代人,得逐渐习惯使用“我想”和“大脑分析”,慢慢地,这个习惯会让你变得更加理性。
今天上午,在车上看公众号《利维坦》的一篇关于时间的烧脑文章时,忆起许倬云和阳明先生,联想到许倬云先生的学生王小波。王小波在《红拂夜奔》里说李卫公是天下第一聪明的人,拥有一颗石榴般的大脑,意思是大脑里面还有一颗颗小脑,每一颗小脑都能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而互不干扰。可惜大多数人的大脑就像一团浆糊。呵,希望朋友们都有一颗石榴大脑。
有几件事发生在这几天,看似不怎么相干,哈哈,就当是我的小石榴干的。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闲来无事,走走九龙峰,于山间亭子,用山泉水,煮沏品茗,不亦快哉?
潮州韩文公祠旁边,有一小店,开有二十多年。近些年来,每过潮州,必登门喝茶,买不买东西,主与客,都开心。这次看到这两个茶壶,心生欢喜,欣然买下。以后,紫色的用来冲泡普洱,青色的用来冲泡绿茶。尤其是青色的那个茶壶,据说是二十年的老壶了,呵,店主说,“等了二十年,终于等到你”,不亦快哉?
散步潮州的牌坊街西马路,惊见此牛!牛啊,莫非你也受到许老和阳明先生的启发?也想拥有一颗石榴脑?
还是在西马路,竟然看见了学林书店。这个书店开于2001年,以前在太平路,我曾经常常光顾,起码和它买了十箱书。后来失联了,没想到搬这里了。于是,和老板畅聊一番,买他5本,其中一本,就是上图所在的八大山人手书《心经》影印本。于无意间,邂逅美好,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