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分权
- 无权处分一般规则之“回归”
——以《合同编通则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0条为中心
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被认定有效,除真正权利人事后同意或者让与人事后取得处分权外,受让人请求让与人履行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受让人主张解除合同并请求让与人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被认定有效后,让与人根据合同约定将动产交付给受让人或者将不动产变更登记至受让人,真正权利人请求认定财产权利未发生变动或者请求返还财产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受让人依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等取得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4-01-04
- 刑事合意理念下被告人处分权的构建
——基于被告人同意理论
。 被告人运用处分权在刑事诉讼中与公诉方对抗、协商成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普遍实践,再次引起了学界对于被告人处分权的讨论。 近年,已有学者开始关注认罪认罚从宽中被告人处分权在自愿性认定方面的应用,认为被告人“同意”是一种处分权[1]。 然而,基于被告人同意理论下,处分权在刑事诉讼中散落的样态并未有详细论证。 随着刑事合意理念制度化,被告人关于合意的处分权势必影响刑事协商的有效性。 因此,研究被告人处分权,不仅可以解决刑事合意下关于事实认定和证明标准的瓶颈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1-24
- 论责任规则之善意取得
规定,仅因欠缺处分权而订立的合同皆为有效。据此,无权处分合同有效是善意取得的基本前提或构成要件之一。(1)参见王利明:《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0期;王利明:《论无权处分》,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王利明、尹飞、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页;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59-560页。如果该观点成立,那么其又如何经受住“善意取得”是多余的诘问?“如果
西部法学评论 2022年5期2022-02-26
- 论处分查封之物的法律效力
人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 ……(三) 登记簿上已经记载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不动产权利的有关事项;……”除此之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法释〔1998〕15号,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44条之规定,被执行人擅自处分查封财产的,负有追回或赔偿之责任。善意取得以无权处分为前提。第15条第1款间接表明处分被查封财产的行为构成无权处分。既属无权处分,相对人无从取得物权,除非发生了善意取得。但
交大法学 2022年2期2022-02-05
- 商业外观多重法律保护中的当事人和法官
问题。关键词:处分权;自由裁量;法庭平衡一、当事人处分权的欠缺由于法律多重保护的原因,法院立案过程中可以以多种案由立案并适用多部法律。例如“今日头条案”中除搜狐与今日头条的纠纷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与今日头条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行政判决书就有(2016)京行终4859號、(2016)京行终3335号、(2016)京行终3332号、(2016)京行终4858号等,说明法院可能以不同的案由为之立案,此时法院是否可以参照必要共同诉讼并案处理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2年2期2022-01-09
- 集体林地处分权对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
改革提供方向。处分权是集体林产权结构中的重要权能,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学者围绕集体林地处分权和林业经济增长做了许多研究,但已有研究暂无一致的结论。部分学者通过定性分析发现[1-2],完整的处分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林业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强化投资激励、林地交易便利化以及改善家庭劳动力分配3 种方式影响林业经济增长。定性分析只能在理论上论证赋予完整的处分权后林业经济存在增长的趋势,以及可能通过什么方式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却无法衡量处分权对林业经
山西农经 2020年23期2020-12-27
- 从案例角度探析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适用
则是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客观要求与意思自治的充分保障,在大陆法系国家上诉审中具有独特地位。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尚未明确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法官审理案件缺乏统一的裁量依据,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从案例角度对这一原则的运用进行探讨,结合民事上诉审判范围亟须规范的实务需求进行分析,进一步反思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以及配套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实施仍具相当的必要。【关键词】 禁止不利益变更 处分权 自由裁量权一、案情摘要案例一:因段小立在小区电梯内吸烟,扬帆有
大经贸 2020年2期2020-05-08
- 论民事公益诉讼中处分权的贯彻与限制
门,对当事人的处分权进行限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民事公益诉讼仍归属于民事诉讼,处分权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仍应该得到重视与保护。法院在民事公益诉讼中不应过度干预当事人的处分权,不能破坏原告的主体地位,应尽可能保持法院在诉讼中的中立地位,不能让法院既做审判机关又成为宪兵或警察。关键词:公益诉讼;处分权;处分权主义;职权探知公益诉讼,指的是对损害国家社会公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公益诉讼依据被诉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
大东方 2020年1期2020-03-17
- 中国民法处分行为之多元模式*
该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该条将无权处分合同认定为效力待定,遭受了学界的广泛质疑。几经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删除了该条文,正式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亦坚持了删去这个条文的立场,并在《民法典》合同编第597条规定,“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无权处分合同不再因欠缺处分权
法治研究 2020年4期2020-02-25
- 试述当事人的处分权对审判权的影响
间,都是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审判权互动的过程,本文旨在梳理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对审判权的影响。【关键词】处分原则;处分权;审判权民事诉讼当中,当事人的处分权与法院的审判权是一对天生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支撑了整个民事诉讼全过程,诉讼程序开始后,当事人实施诉讼行为,法官行使审判行为共同推进诉讼,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民事诉讼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只有原告一方的起诉行为,即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行为,才能唤醒法院的审判权,否则法院的审判权仅仅处于沉睡状态,法院始终受制于司法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2019-12-26
- 支持起诉原则适用问题研究
人;社会干预;处分权中图分类号:D9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5-0066-04支持起诉原则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就有相关规定,且在历次民诉法修订中都得以保留。其主要意义在于维护诉讼中处于弱势一方的权益,保障当事人有能力提起诉讼并在诉讼中处于实质上平等的地位。由于我国民事诉讼逐步向当事人主义转变,在诉讼进程中更加强调当事人的平等对抗,因此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
西部学刊 2019年15期2019-12-25
- 民事诉讼强制律师代理制度研究
,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而未规定强制律师代理制度。本文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强制律师代理本土化构建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设立民事诉讼强制代理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笔者认为,对于公益类案件、疑难复杂类案件,设定强制律师代理制度,有利于诉讼当事人权利的保障及诉权的实现。本文的亮点还在于分析了对于涉及到国家社会利益的民事主体进入到诉讼中时,考虑到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其法定代表人不应对该类主体享有完全的处分权和私权自治权利,因此应当通过强制律师代理来维护国家和社
中文信息 2019年10期2019-10-21
- 离婚后将前妻的车抵押,有效吗
十一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無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本案中侯先生将其前妻的轿车抵押给你,因该车辆的所有人为其前妻,事后并未得到其前妻的同意与追认,且抵押行为发生于侯先生与其前妻离婚之后,故侯先生与你签订的《抵押合同》无效。至于侯先生在与妻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借款是否属于侯先生夫妇共同债务,系另一法律关系,不能成为你非法占有其前妻轿车的理由。故你应
伴侣 2019年10期2019-10-16
-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和解制度探究
益诉讼;和解;处分权;公共利益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8-0055-08一、争议的焦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能否适用和解自2015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开展,尤其是2017年《行政诉讼法》修订以来,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特别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资料表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在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数量中占比最大。①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已成为检察机关通过诉讼手段督促
中州学刊 2019年8期2019-10-11
-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力;物权变动;处分权一、问题的提出对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研究,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争议的焦点。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的规定,无权处分的合同的效力被规定为效力待定。而《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则认定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合同。这种法律上的相互矛盾直接导致了司法秩序上的混乱和实务操作中的困难,对于类似案件由于所采用的法律依据不同,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因此,在此种背景下,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进行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二、我国无权处
大东方 2019年6期2019-09-10
- 民事诉讼和解基本理论思考
院调解 合意 处分权作者简介:李烜,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278一、民事诉讼和解的涵义对于当事人而言,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纠纷解决需求,维护程序主体地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4期2019-09-09
-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处分权的规范路径
——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三维互动
间拥有相一致的处分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处分所拥有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处分行为对诉讼各方(包括裁判者在内)均有约束力,充分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法律放宽了对原告资格的限制,赋予无直接利害关系人诉讼的权利[1],意欲促使原告能够以最大善意进行公益诉讼,但又未将诉争的环境公益完全赋予原告处分。因此,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原告是否应当享有处分权及其限度如何,成了争论的焦点。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原告处分权(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对原告处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3-24
- 无处分权合同的效力
——再析《合同法》第五十一条
520)所谓无处分权合同,指当事人一方对合同标的物并没有处分权,却把标的物处分给了他人的合同。因此,无处分权的合同会涉及到以下三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一是无处分权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二是无处分权人和权利人之间的侵权关系;三是权利人和无处分权合同中的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一、关于无处分权合同的相关规定我国法律中关于无处分权合同的规定主要存在于《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司法解释》(以下称《买卖合同的司法解释》)及《物权法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3-17
- 论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
认识,探讨加强处分权保障的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民事诉讼 处分原则 处分权处分原则是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支配,贯穿诉讼的全过程,对诉讼的开始、进行、终了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在权利主体对其权利的控制和支配基础上的一项诉讼原则。权利主体对其权利是主张还是放弃,是处分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贯穿诉讼全过程的一项诉讼原则。1处分原则的法律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处分原则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2018-10-19
- 论检察院依职权抗诉
关键词】抗诉 处分权 独立审判一、检察院依职权抗诉是否侵犯当事人的独立处分权有人认为,检察院通过抗诉的使法院启动对生效民事判决的再审,是公权力对私权的不当干预,以抗诉权代替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分权,是对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的不当干预,有悖于处分原则。这种观点只看到民事抗诉制度的表象,即检察机关的介入导致审判程序的启动,而没有看到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再审案件中,它只是起到了一个启动再审程序的作用,至于再审程序启动后,当事人如何处分自己的實体权利或诉讼权利,只要不
商情 2018年18期2018-05-31
- 浅议民事诉讼中处分原则的适用
分原则内涵分析处分权主义是大陆法系理论对于民事诉讼中处分原则的表述,根据德国法学家舒瓦伯的解释,处分权的含义为:“只有当事人才能把争议的事实导入程序并判断法院是否有必要对此作出决定,同时当事人有权要求法院作出决定;程序上,法院自身不得考虑当事人双方未提出的事实,且不得根据自己的判断主动审查和收集任何证据。”日本学者兼之一认为:“处分权主义是指当事人有权决定诉讼的开始、对象和诉讼终了的诉讼原则。”英美法系虽然没有类似的术语,但在英美法程序中的对抗主义机制以及
卷宗 2018年6期2018-05-09
- 民事检察监督权与处分权的冲突与协调
往往会与当事人处分权在具体运用层面存在冲突。协调民事检察监督与处分原则,需要准确把握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中的法律地位、保持诉讼结构的平衡,以及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和职能定位。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权;处分权;冲突;协调一、民事检察监督权与处分权概述(一)民事检察监督权概述《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该条确立了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為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订以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12期2018-02-26
- 扩大学校停学处分权不利于学生发展
,发现学校停学处分权的扩大对昆士兰州的学生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对高中学生以及入学新生的影响最大。研究者认为,如果要改变学生的某种不良行为,则须明确教授他们正确的替代行为,而停学不仅不能促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甚至会增加不当行为。将校内停学(让学生离开其常规班级,在某种受监督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作为解决手段,将有助于解决停学率不断上升的问题。(杨希:《扩大学校停学处分权不利于学生发展》,《世界教育动态》2018年第22期)
中国德育 2018年24期2018-02-26
- 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效力分析
地位。关键词:处分权;起诉;强制执行中图分类号:D925.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2-0126-02作者简介:夏季(1980-),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学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马文娟(1987-),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学讲师,研究方向:刑法学。民事执行和解是民事执行过程中的阻却行为,执行和解达成之后,能顺利按照合解协议履
法制博览 2018年1期2018-02-24
- 趁介绍买卖之机骗取债务人钱款的索债行为如何定性
诈骗 侵占 处分权 非法占有 目的作者简介:孙霞,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员。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055一、案情回顾2015年5月11日,犯罪嫌疑人尚某某以其与被害人张某某之间有一笔共同债权,多次索要债权凭证未果为由,利用帮被害人张某某联系厂家购买石油之便,将张某某打到其所指定的账户上的油款128304元扣押,致使被害人没有购买到石油;并且事后经被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期2018-01-22
- 浅谈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
强的保护能力。处分权在民事诉讼中是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之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法律的公平原则,处分权一般来说指的是当事人拥有意思自治的权利,具体而言就是当事人拥有一定的决定权和支配权。但是这种自治并不代表绝对自由,在行使这种处分权利的时候一定是要在法律的规定下进行,不能够对他人以及国家的利益进行损害。本文系统分析了人事处分权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阐述了处分权实施中的问题,希望可以引起法律工作人员的重视,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二、人事处分权(一)基本内涵我国
法制博览 2018年34期2018-01-22
- 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特色研究
兼之一认为:“处分权主义是指当事人有权决定诉讼的开始、对象和诉讼终了的诉讼原则。”由此可以看出处分权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的重要性。根据德国法学家舒瓦伯的解释,处分权的含义为:“只有当事人才能把争议的事实导入程序并判断法院是否有必要对此作出决定,同时当事人有权要求法院作出决定;程序上,法院自身不得考虑当事人双方未提出的事实,且不得根据自己的判断主动审查和收集任何证据[1]。二、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适用中出现的问题(一)国家干预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两种观点现阶段,在民事
法制博览 2018年30期2018-01-22
- 从“无处分权”角度浅析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
生效果。(二)处分权在善意取得制度中,无处分权的人员将物权转移给第三人,而第三人出于善意获得动产物权时,则第三人不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在法律建设和法律解释中,需要对处分权进行严格定义。处分权的确定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和公示方法的限制,当行为人无处分权时,则不可对物权进行转移、抛弃或变更操作,而体现在善意取得制度中,是指在事实上或法律上的一些原因,导致当事人无权对自身拥有的物权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当事人在进行物权处理时,缺乏相应的法律程序
法制博览 2018年30期2018-01-22
- 父母非为未成年子女利益处分其财产的效力
财产;管理权;处分权;效力;措施一、 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探讨和研究父母非为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处分其财产的效力这一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对未成年人基本的社会生活的保障,完善我国的立法体制和司法实践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一) 可以保障未成年子女基本的社会生活从民法学的角度看,未成年人由于年龄的原因,其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他们由于欠缺行为能力,所以他们所实施的法律行为并不都是有效的,这也导致他们所实施的行为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对未成年
读天下 2017年10期2017-11-30
- 浅议抵押权追及效力理论
押 物权公示 处分权作者简介 :杨国强,黑龙江大学法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贾涵,黑龙江大学。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402一、抵押权追及效力的理论基础抵押权追及效力的内容,是指在抵押权实现之前,抵押权人可以凭借抵押权追踪抵押物,以达到实现抵押权的法律效力。从追及效力的内容来看,抵押物的存在是抵押权得以存在的前提,由于抵押权人可以直接支配抵押物,故而无论抵押物辗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1期2017-09-04
- 民诉二审中上诉人撤诉权必要性分析
,反映了当事人处分权、诉讼的公正与效率、当事人诉权保障等一系列诉讼价值理念。撤诉权的含义广泛,也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始终,本文从二审上诉人这一主体分析撤诉权存在的必要性,主要聚焦于二审程序,研究其立法背景以及该制度设计的意义与完善。关键词:上诉人;撤诉权;处分权;必要性一、概述民事撤诉制度是作为一项重要的訴讼制度,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处分权原则,彰显了司法公正与效率,体现了公民权利保护和程序公正的统一。撤诉作为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一种方式,也能起到使法院高效率结案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3期2017-05-23
- 论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要性;不动产;处分权;善意取得制度;适用范围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139-02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按照标的物特点,我国物权划分具有两种不同类型,一是不动产物权;二是动产物权。其中,不动产物产指的是该标的物主要依附在土地上,难以与土地分离,而且不能随意移动。倘若强硬对其移动,则会导致标的物的性质造成严重损伤。通常情况下,不动产具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土地。这属于国家的资源,是基础不动产。二是建
法制博览 2017年1期2017-02-14
- 浅议善意取得制度中的无权处分
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但符合善意取得的除外。无权处分虽然不是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但却是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前提条件。因此明晰无权处分的内涵以及其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权处分;善意取得;不动产无权处分的判断1 概述无权处分1.1 无权处分的含义一般认为,所谓无权处分,是指没有处分权而处分他人的财产。可以定义为:无权处分是指无处分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就标的物所为的处分行为。即权利人无处分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20期2017-01-25
- 浅析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故张某对涉案房屋是否享有处分权,不能成为李某主张涉案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五条规定“受让人受让不动产或者动产时,不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的,应当认定受让人为善意。真实权利人主张受让人不构成善意的,应当承担举证证明责任。”本案中李某未能举证证明钱某在办理转移登记之时知道张某对房屋没有处分权,也不能证明钱某在办理转移登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18期2017-01-25
- 浅谈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
法中,当事人的处分权问题很是关键,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对此,本文就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进行了细致性的分析,以求为后续法律文件的实施铺平道路。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当事人 处分权作者简介:许林松,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四级律师,研究方向:法学。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342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事诉讼案件层出不穷,为保证科学、公平的解决民事纠纷问题,应依靠民事诉讼的相关法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3期2016-12-15
- 试析所有权保留合同出卖人的权利
合同;出卖人;处分权;取回权所有权保留合同是指在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特定义务之前,由出卖人保留标的物所有权的买卖合同。在现代商品交易中,买受人因为没有足够的金钱购买其所需要的商品而陷入消费苦恼时,可以通过与出卖人订立所有权保留合同,来实现“先消费、后付钱”的购买愿望。而出卖人在交付标的物后,因为保留了标的物的所有权而使得自己的交易风险降到最低。这种“两全其美”的交易模式符合了现代人商品消费的心理,加速了商品流通的速度,使得所有权保留合同有了更广阔的适用空
智富时代 2016年6期2016-05-14
- 论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属性的构建与完善
权;用益物权;处分权;物权登记;征收补偿一、宅基地的现行法律规范就现行立法对宅基地规范的主要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一)关于宅基地所有权根据《物权法》第58、60条及《土地管理法》第8、10条规定,宅基地所有权只能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所有权主体包括村农民集体、村内村民小组集体、乡(镇)农民集体三类。(二)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根据《物权法》第153条与《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村民一户只能取得一处宅基地,俗称“一户一宅”,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16
- 未成年人财产处分权行使之探究
未成年人财产处分权行使之探究■ 于 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法学院,北京 100089)未成年人的财产处分权呈现出处分权主体与行使主体相分离的特征,一般由父母或监护人行使,而监护制度建立在父母及监护人爱子女的基础上,这只是法律推定,因此要对他们的处分权加以限制。在处分权行使效力认定中应根据处分权行使主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认定标准,在我国应将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根据年龄分为两类,使他们独立行使财产处分权的范围有所不同,以满足未成年人对财产处分个性化差异的需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年6期2016-02-11
- 探讨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冲突与协调
监督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冲突与协调王鑫丰 旺旺名(312030 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检察院 浙江 绍兴)在民事诉讼案件中,检察机关可以对诉讼过程是否依法执行进行监督,同时,当事人也可以对法院审判依据和结果享有认可或否定的处分权,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但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多有发生检察监督权和当事人处分权发生冲突的情形。本文主要分析了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权和当事人处分权的冲突表现,并提出了协调冲突的方式。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权;当事人处分权一、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10期2016-01-31
- 公立高校开除学生学籍的处分权分析
行使学籍开除的处分权时,极易出现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上升到法律层面,造成高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僵化,影响高校教育秩序。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对公立高校开除学生学籍处分权的法律依据和执行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探究和分析,分析该权利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有效规制的建立健全,使得高校学籍处分权在行使中的缺陷得到防治,确保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同时确保高校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有效性。关键词:公立高校;学生;学籍;处分权近年来,公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7期2015-09-15
- 法官释明的界限探析
段,辩论主义和处分权得到彰显。法官释明作为辩论主义的有效补充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广泛,对辩论主义、处分权以及法官中立原则有补充完善的作用,但由于释明的范围缺乏明确界限,司法实践中存在过度释明或消极释明,导致当事人权利难以保障。文章结合德国、日本对释明权范围的具体规定展开讨论。关键词 释明 辩论主义 处分权 法官中立作者简介:许德圣,浙江省平阳县人民法院审判员。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05-02民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4期2014-10-21
- 浅析无权处分制度与物权行为的承认
行了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按照通说可解释为在所有权人追认前或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前该合同效力待定,若拒绝追认或未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无效。针对此合同无效的观点,梁慧星教授指出,不承认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效力,源自于《合同法》第132条规定:“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不属于出卖人所有且出卖人无权处分的物,不构成买卖合同的标的物[1]。也就是说,《合同法》第5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3期2012-08-15
- 论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冲突与协调
是指行为人没有处分权,却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对他人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行为。因此,这里排除了事实上的处分行为,而特指诸如转让、设质、设立抵押等物权上的法律处分行为。可是,法律上的处分行为又可分为物权上的处分与债权上的处分。转让和设质属于物权调整,但债权上的处分行为呢?比如出租、出借、保管等。答案是肯定的。因此这里所欠缺的处分权既包括物权法上的“处分”权能,也包括债权上的处分行为。具体而言,这种欠缺处分权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没有所有权而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试论我国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
词]无权处分;处分权;追认;善意取得一、无权处分概述我国《合同法》第51条是对无权处分的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其前半句是指出何为无权处分,其主要有3个要点:1.该处分仅限于处分财产而言,包括有形的物与无形财产。2.须处分他人之财产。3.该处分行为人须无处分权,因为在处分他人财产之场合,行为人可能因委托授权,或执法行为等原因取得处分权而成为有权处分。因此无权处分的界定可简要概括为“无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12年3期2012-08-06
- 《合同法》第51条价值论
分;权利人;无处分权人(出卖人);第三人(买受人)一、《合同法》第51条中“处分”的内涵处分,是民法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之一,其含义也极其复杂。台湾著名民法学者王泽鉴先生依据处分的外延,认为最广义上之处分包括事实上处分和法律上处分;广义上之处分仅指法律上处分,法律上处分包括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狭义上之处分仅指“处分行为”。[1](P115)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属于德国法派,上述划分不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有法典依据和判例依据。无论是负担行为,还是处分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3-31
- 开除学籍处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冲突的平衡思考
学管理中经常因处分权的行使与学生受教育权发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确实存在矛盾,有待深入探讨并加以解决。一、高校行使开除学籍处分权的现实需要和依据(一)高校行使开除学籍处分权的现实需要1.开除学籍处分权是大学自治的体现之一。大学自治是一个得到高度认可的宪政理念,各国的高等教育法律往往既注重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又保护大学自治。《教育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这为大学自治只要不违反法律,即视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3-28
- 产权权属清晰是产权进场交易的根本前提
的产权具有完全处分权,其他任何第三人不能基于该产权主张权利。若拟转让的产权设有负担,第三人可基于该产权主张权利,则可判断该产权权属存在瑕疵,产权权属不清晰。例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就明确规定,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不得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企业国有产权不得转让。《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金融管理办法》)亦规定,拟转让的金融企业国有资
产权导刊 2012年1期2012-03-09
- 高校处分权之法理分析
7009)高校处分权之法理分析杨素祯(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高校对学生拥有绝对的管理权,有些不合法,有些合法不合理。目前,高校处分权引起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对高校处分权这一权威提出挑战。那么,高校处分权这一概念是什么,高校有无自设处分规则的权力,高校到底拥有多大的处分权,高校处分权的性质是什么,如何保证高校处分权的方式和程序的规范,理清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处分权;特别行政权力;自主管理权;正当程序原则一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4-12
- 论民事诉讼中处分原则的完善
讼;处分原则;处分权;诉讼权利;实体权利处分原则是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支配,贯穿诉讼的全过程,对诉讼的开始、进行、终了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在权利主体对其权利的控制和支配基础上的一项诉讼原则。权利主体对其权利是主张还是放弃,是处分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贯穿诉讼全过程的一项诉讼原则。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少有争议。但是,处分原则的内涵和外延该如何界定呢?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该怎样落实?我们又应如何完善该原则?一 处分原则的内涵处分原则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2011-04-08
- 论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
)论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程晓娜(淮阴师范学院 法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从理论层面看,应将事实处分权能与使用权能加以区分。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仅包括法律处分权能而不包括事实处分权能。我国《物权法》肯定了用益物权人享有法律处分权能而对其事实处分权能的享有采取了否认的态度。用益物权;处分权能;事实处分;法律处分一、关于用益物权是否具有处分权能的争议用益物权是直接支配他人之物而利用其使用价值的定限物权[1]。用益物权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并维护物的利用秩序的功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4-11
- 私法自治视角下无权处分的概念解读
,对无权处分、处分权、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的概念及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无权处分与不当得利及权利瑕疵担保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私法自治原则进行了展望与新思考。无权处分;处分权;私法自治;不特定第三人利益无权处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制度,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对其做了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此项制度不仅涉及物权变动采用何种立法模式的问题,而且与不当得利、善意取得、权利瑕疵担保等制度不可分割。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4-11
-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的处分权与审判
逄伟平摘要审前处分权只有与审判权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才能得到良好的行使,才能使审前程序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事实已经表明,审前处分权与审判权互相配合,协同运作的,其审前工作就做得好,纠纷解决的效率就高;反之,二者互相干扰,轻重失衡的,其审前工作就做得差,纠纷解决的效率就低。关键词民事诉讼 审前程序 处分权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162-01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法院的审判权力的调整与规制是民事
法制与社会 2009年5期2009-09-28
-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的保障
李逸荫摘要处分权作为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体现,意味着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管理和处置的自由,并通过处分权的行使约束法院审判行为。因此合理地处理民事诉讼中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范围,加强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障,是完善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内在要求。关键词民事诉讼;处分权;诉讼主体地位;保障;限制;法院职权一、民事诉讼处分权的主体及含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
企业导报 2009年5期2009-09-09
-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的保障
治和权力制约。处分权作为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体现,意味着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管理和处置的自由,并通过处分权的行使约束法院审判行为。因此合理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范围,加强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障,合理处理民事诉讼中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是完善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内在要求。[关键词]民事诉讼 处分权 诉讼主体地位 保障 限制 法院职权作者简介:谷亚林,女,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一、民事诉讼处分权
消费导刊 2009年11期2009-07-02
- 论政府对国有资产的处分权
府享有国有资产处分权诱因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资产的处分权必须由公民的代议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各级政府取得的所有权必须依据人大的授权或法律的规定。[关键词] 政府 国有资产 处分权 制度诱因成都政务中心坐落于天府大道,于2007年底基本完工,有“成都鸟巢”之美誉,其修建历时4年之久,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其豪华与巍峨让人叹为观止。2008年7月16日,就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两月之际,在成都市召开灾后重建第八次专题新闻发布会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6期2009-06-28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处分权探析
相关。一、高校处分权的界定、性质及其法律关系分析高校在制定处分学生的规章制度时,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高校处分权”,高校处分权的性质及法律关系如何。只有在正确理解高校处分权的内涵及其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出现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一)高校处分权的界定高校处分权是国家授予学校的一项权利,是学校依据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做出影响学生权益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5期2009-06-22
- 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
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以自己名义,就权利标的物所为之处分行为。②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这是我国关于无权处分的合同效力的主要法律依据。但对与无权处分行为及其合同的的效力,理论界对此尚未达成一致,下文将对相关观点简单进行评述。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一)完全无效说该说认为,无权处分行为一般应认定为无效。主要理由是:《合同法》第132条规定: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5期2009-06-22
- 试论《合同法》第五十一条与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协调与平衡
权处分,即没有处分权而处分他人财产。“处分”是民法上的一个基本概念,理论上有广义的处分和狭义的处分之分。广义的处分,包括事实上及法律上的处分。而狭义的处分,专指“处分行为”而言。我国《合同法》上的无权处分,是指行为人没有处分他人财产的权利而与第三人订立了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的行为。自从《合同法》颁布以来,其第五十一条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的规定就一直颇受争议,其中一个主要的争议就是关于如何使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相衔接的问题。一般认为,无处分权人与
群文天地 2009年22期2009-05-26
- 人本主义的再审之诉
义,忽视当事人处分权,加之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终审不终,反复再审现象严重,终审裁判的既判力受到挑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应从民事再审制度指导思想误区入手,在当代中国建立以人为本,尊重当事人处分权为核心的再审指导思想。关键词:再审之诉;人本;处分权中图分类号:D915.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09)01-0094-04近年来,我国民事再审案件数量逐年增长,除了当事人法律意识提高和中国司法公正进步的因素之外,也暴露出我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2009-02-16
- 行为人明知他人对车辆无处分权依然接受车辆质押的行为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知他人对车辆无处分权依然接受车辆质押的行为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近期法律实践中的难点,本文拟就一典型案例分析这一情况,给出相应对策。关键词处分权 质押 犯罪所得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302-03案例简述:姚某(另案处理)因资金周转困难,借了高利贷,因为要还钱,在网上看到被害人毛某有汽车要出租,于是想到租了汽车去抵押套取现金的办法。姚某找到制作假证的人,以“杨慧”的名义制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3期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