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批评
- 原型理论视角下《棋王》的隐士形象分析
摘 要] 原型批评意味着所有的故事、人物都有可以追溯的原型。弗莱认为:“人物原型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棋王》作为被反复研究的经典文本,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王一生形象也可以从原型理论进行解读。王一生形象从原型理论探讨可以将之纳入隐士原型中,以颜回、陶渊明、庄子为代表分别表明了其隐士形象的几个层次,本文通过对隐士原型的挖掘,探究关于该作品的人物和文化的隐喻。[关键词] 原型批评 人物形象 隐喻[中图分类号] I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5期2024-06-01
- 原型批评视域下的《兄弟》探究
布局谋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着眼,余华《兄弟》具体情节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在神话、传说、故事中较为普遍的“对抗—和好”的兄弟关系模式。这个“对抗—和好”的关系模式,直接构成了《兄弟》小说的叙述结构。小说全部的情节,也围绕着这个模式展开。【关键词】《兄弟》;原型批评;对抗—和好【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02-0013-03【DOI】10.20024/j.cnki.C
今古文创 2024年2期2024-02-02
- 原型批评视域下《大淖记事》人物形象分析
道路。本文以原型批评为方法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十一子和巧云与牛郎织女、刘号长与阿斯莫德、老锡匠与智慧老人的溯源、分析和比较,歌颂了对坚贞爱情的追求、教人从善和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示出其中所要赞扬的人性美和民间道德力量。【关键词】原型批评;大淖记事;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8-0013-04【DOI】10.20024/j.cnki.CN
今古文创 2023年48期2023-12-26
- 《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原型解读
于剑桥学派的原型批评理论,主要运用弗雷泽的原型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以及弗莱的原型批判理论,探寻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所采用的神话原型,以期探索其背后的隐喻与象征意义。方法:《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故事运用双线结构讲述了少年卡夫卡与中田的魔幻经历。小说以俄狄浦斯神话构建故事框架,文本更是充满神话般天马行空的奇幻想象,因此可从原型批评视角来解读。结果:在原型批判理论的视野下,村上春树以乌鸦神话来隐喻少年卡夫卡性格中的善恶两面性;用“金
艺术科技 2023年23期2023-12-25
- “现代”兴起与“神话”复归
了结构主义和原型批评一再强调的人类经验的集体无意识性质。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神话重述;原型批评自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下简称《追忆》)的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于1913年出版以来,这部小说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当充分了。这些研究大体上经历几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心理学——精神分析、现象学批评到普学两大派的“新批评”与生成批评,以及如今的互文性研究和文化研究,可以发现《追忆》始终与前沿文学理论相伴,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主要阐释场所之一。韦勒克指出
艺术广角 2023年5期2023-02-18
- 原型批评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分析
形象。本文以原型批评为方法重新解读这一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灰姑娘为原型揭示简·爱的自我成长之路,并将罗切斯特与古希腊神话原型哈迪斯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展示作品人物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关键词:原型批评《简·爱》人物形象西方原型批评理论认为,古代传统神话与现代人的集体无意识紧密相连,正如荣格所说:“创造过程 , 就我们所理解的来说 , 包含着对某一原型意象的无意识的激活以及將该意象精雕细琢地铸造到整个作品中去。”a 在弗莱等人看来,神话为文学提供了难以计数的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沿袭与重述:邱黯雄水墨动画《新山海经》系列中的神话叙事
神话叙事 原型批评一、引言《新山海经》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邱黯雄的水墨系列动画,共有三部,创作时间横跨十余年。他尝试以古籍《山海经》中“未开化”的眼光和原始视角重新观察和发现当下的世界,希望能够带领观众跳出思维中习以为常的世界,以陌生化的眼光去探讨这个世界及其带来的未来危机。《新山海经1》聚焦于当代石油能源危机,以原始自然环境向城市建设的场景转变为基线,讲述了从石油资源的攫取、石油争夺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到最终核武器引发的大规模爆炸和人类灭亡。《新山海经2》則
粤海风 2022年5期2022-05-30
- 原型批评理论视域下的《封神演义》文化研究
封神演义》 原型批评 神话 民族心理 文化源于20 世纪仪式学派的原型批评,是一种剖析具有神话土壤基础作品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具备较深厚的西方文化土壤,被魏尔弗雷德·居因称作当代文学研究的四大方法之一。西方学术界早有关于该理论的大量运用与实践,荣格完成了原型和神话的有机结合,他认为:“原始意象或原型……为我们祖先的无数类型的经验提供形式,可以这样说,它们是同一类型的无数经验的心理残迹。”a在国内学术界,鲁迅、闻一多等人首先引入原型批评,并应用于中国文学研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伍尔夫《新装》中女性形象的展现与重塑
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下对《新装》中主人公Mable的女性原型形象进行深层剖析,探究Woolf如何通过人物多变的心理状态和繁杂的意象进行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以此体现了中下阶级女性苦苦追求上层阶级的认可而渐渐迷失自我,身处上层社会却无法真正融入的窘迫无助,最终认清现实离开。此研究便于更加透彻理解Woolf笔下这种女性原型形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含义和启示意义。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新装》 原型批评 女性形象 英国文学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
文学教育 2022年7期2022-05-30
- 林宝音小说中“拟神话”的原型批评
音;新加坡;原型批评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21)6-0023-06新加坡华裔作家林宝音(Catherine Lim, 1942-)从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共出版了七部长篇小说、十一部短篇小说集、三部非小说类作品和两部诗集。林宝音被誉为新加坡“元老级”作家,是新加坡最好的作家之一。①她也是最早走出新加坡、在国际文坛知名度最高的新加坡作家之一。②由于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林宝音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获得“
华文文学 2021年6期2021-12-23
- 荣格神话-原型批评的发展路径探究
论中的神话-原型批评的源起和发展皆受益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所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原型”概念。本文将从创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与“原型”的关系、原型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关系,三方面来讨论神话-原型批评中荣格的文学批评发展路径。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 荣格 集体无意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的西方,最初起源于以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为代表的英国。弗雷泽提出了“交感巫术”原理,以此来阐释世界早期的各类文化现象。在四五十年代的北美,原型批评理论得以确立和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2021-09-11
- 探究巴蜀神话中的劳动内容及其价值意义
;价值意义;原型批评【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49-02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20年科研立项课题“巴蜀文化视阈下四川民办高职院校语文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为例(MBXH20ZD08)”研究成果。当技术和工具还不足以改造、认识自然之时,神话便会产生。无论中西方历史在演化的过程中有多大差异,中西方神话均无一例外地饱含
今古文创 2021年27期2021-09-10
- 中国古典小说中神话原型探讨
:神话原型;原型批评;红楼梦;古典小说作者简介:陈涛(1996-),男,汉族,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元时期道教仙传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02一、神话原型理论“神话原型”理论,是基于人类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著作《金枝》当中,考察了不同文化背景中祭祀仪式和神话的相似性,从而提出了“交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2021-06-15
- 从神话-原型批评分析饕餮纹的文化内涵
代表。文章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饕餮纹,进而为文艺的研究趋向形式化和可操作化,获得广阔的文化视野。关键词:文化内涵;原型批评;等级1.饕餮纹的渊源饕餮,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是凶恶的猛兽,一般在古代青铜器上以其头部做装饰,形成饕餮纹。饕餮纹以符号化的形式附着于青铜器,将自身的特性与青铜器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文化内涵。青铜器在人类的物质文明史具有重大的贡献,青铜作为流传深远的古典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象征意义明确,同时也是等级制度的象征。青铜器时代与饕餮纹的结合其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期2021-06-11
- 孤独的旅行者:原型批评理论视角下的《冷山》
见。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的理论,分析《冷山》中的孤独旅行者,寻找茵曼的原型,帮助读者解读茵曼形象。关键词: 冷山 旅行者 原型批评《冷山》是美国小说家查尔斯·弗雷泽的成名小说。该小说一经发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稳居榜首长达五年之久,销售超过四百多万册。1997年该小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的主人公茵曼在战争中受伤后躺在医院接受治疗。他时常回忆起战争中的杀戮、血肉模糊的场景,万念俱灰,人生无望。某天突然回忆起家乡冷山的人和事——冷山上小溪边的野
文教资料 2021年1期2021-04-18
- 神话原型批评视阈下的《木兰诗》“女扮男装”行为
个方面对神话原型批评视阈下的《木兰诗》“女扮男装”行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与分析。关键词:嫦娥奔月;原型批评;木兰诗作者简介:丁小珊(1998-),女,汉族,江苏扬州人,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02诺斯洛普·弗莱在《文学的原型》中将神话原型理论化表述为:“神话是主要的激励力量,它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又赋予神谕以叙事的原型。因而神话就是原型,不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从神话-原型批评分析饕餮纹的文化内涵
代表。文章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饕餮纹,进而为文艺的研究趋向形式化和可操作化,获得广阔的文化视野。关键词:文化内涵;原型批评;等级1.饕餮纹的渊源饕餮,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是凶恶的猛兽,一般在古代青铜器上以其头部做装饰,形成饕餮纹。饕餮纹以符号化的形式附着于青铜器,将自身的特性与青铜器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文化内涵。青铜器在人类的物质文明史具有重大的贡献,青铜作为流传深远的古典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象征意义明确,同时也是等级制度的象征。青铜器时代与饕餮纹的结合其
锦绣·中旬刊 2021年2期2021-01-28
- 从迷失到救赎
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主人公从迷失到自我救赎的人生之路。关键词:摩尔·弗兰德斯;迷失;自我救赎;原型批评《摩尔·弗兰德斯》是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之一。“现代文学运动以来,这部杰作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Ian 109)。至今,国内学者大多从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叙事方式等角度对该作进行解读,鲜有探讨其原型模式,因此,本文试图用弗莱的原型理论,分析该小说女主人公摩尔·弗兰德斯从迷失到自我救赎的人生之路。谈及摩尔的迷失与自我救赎,首先有必要介绍
文存阅刊 2020年20期2020-11-28
- 中日狐狸民话原型的阐释
冯正薇摘要:原型批评是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种方法,是20世纪中期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基于原型批评理论,以中日狐狸民话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中日狐狸民话的原型,并阐述其原型的历史渊源。关键词:原型批评;狐狸民话;中日比较一、原型批评介绍在原型批评理论的构建中,加拿大学者弗莱发挥了巨大作用。弗莱认为,文学是神话和祭祀的艺术表达形式,他指出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从圣经当中获得灵感,从而被创作出来的。同时,他也强调文学艺术作品的独创性,但是这种独创性并非指单纯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2020-10-21
- 浅谈《还乡》中的原型批评
。它的缺点和原型批评遇到了机会,并且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在西方文学批评中发展起来。不可否认,现代人类学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原型批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词:还乡;哈代;原型批评一、托马斯哈代与《还乡》后世的作家都无限崇敬托马斯·哈代,他是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最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之一。托马斯·哈代1840年出生在多塞特郡的一个小村庄。他的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人,刻苦教育直到他上第一所学校。哈代在他十六岁时,因为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就辍
文存阅刊 2020年11期2020-09-12
- 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庄周梦蝶”中“梦”的审美探析
摘要: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庄周梦蝶”之“梦”是集情感、语言、动作等为一体的阐限状态,庄子之“身与物化”,使得“梦”不仅作为一种自由的审美境界或“物我同构”的审美体验,更是一种“场域性”的审美存在。关键词:原型批评;梦;审美中图分类号:J6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014-01一、庄周梦蝶之“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为胡蝶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5期2020-08-14
- 原型批评视角下解读《林中之死》
的一生。基于原型批评,本论文通过对《林中之死》中的相关原型的解读,更好地阐释了老妇人格雷姆斯形象以及她的死亡与重生。关键词:原型批评;相关原型;格雷姆斯夫人作者简介:肖骁(1995.9-),女,汉族,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0--02一、引言舍伍德·安德森是一位小说家和短篇小说作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原型批评从西方进入中国的启示
期”前后中国原型批评的萌芽与发展,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西方原型批评的引入与发展,认为原型批评这四十年探索的基本方向表现为从文学有机整体论拓展到文化符号有机整体论、史前与文明贯通的文化文本论。文章就原型批评中国化历程并得出启示:自“神话”概念进入中国后,学者尝试使用民俗学、考古学来支撑神话研究,促进传统国学方法的更新。八十年代随着理论译作传入,学界开启原型批评的中国化探索,展现出跨学科视野、问题意识和与全球文化接轨的趋势。【关键词】 原型批评;文学人类学;发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4期2020-05-11
- 论《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中的民族文化原型激活
;民族文化;原型批评在西方,原型批评理论中的“原型”,经荣格一派理论家的阐述,被解释为“集体无意识”或“原始经验遗迹”1。他们认为原型作为意象出现,是集体无意识的基本结构。将其放置于民族文化体系上讲,文化内部所包含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文化原型的编码和集体记忆。萨仁图娅在《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中,将上述传统的文化元素融汇进民族历史人物的传记中,以客观、真实的视角进行历史梳理和艺术观照。从某种程度上,这是对民族文化原型的激活,也赋予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2020-04-20
- 孤独的百年:《百年孤独》中的男性群像与疯子原型
要:本文从原型批评的理论角度出发,以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百年孤独》为研究对象,探寻《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男性成员的群像性特征。通过对男性群体总体性格、共通命运的考察与分析,挖掘他们身上共有的疯子原型及疯子属性,从而对家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孤独”内涵作出解读。关键词:《百年孤独》;原型批评;男性一、引言《百年孤独》是一部家族小说、社会小说与神话小说的混合物,帕科·卡米诺称:“这是关于一个多事的镇子上的一个很古怪的家族的故事。”[1]《百年
青年时代 2020年1期2020-04-17
- 对吐蕃早期赞普“逝世内容”的神话-原型批评研究
基石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吐蕃早期赞普记述中具有代表性的止贡赞普和仲年代如等两位赞普的逝世内容进行分析,解读这些文学内容背后隐藏的早期人类的信仰观念,探索原始巫术—仪式的遗留作为原型在藏族文学中的体现。【关键词】吐蕃赞普;逝世内容;神话-原型批评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191-02西藏早期各类历史文学著作中对吐蕃早期赞普逝世内容的描写情节丰富,内容精彩,属于典型的带有神
戏剧之家 2020年2期2020-02-14
- 一个人的《奥德赛》
因之一。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漂流经历”与“岛屿经历”,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海上遭遇有着诸多相似,是“漂流”这一神话原型的再度讲述。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奥德赛》 神话——原型批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导演2012年的作品,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印度少年和一头三岁的孟加拉虎在遭遇海难之后,共同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影片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而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12期2020-02-04
- 弗莱循环论在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发展
摘 要:原型批评的代表人物弗莱从文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在文学史不断循环置换的发展过程中将文学分为“春天——喜剧”、“夏天——傳奇”、“秋天——悲剧”、“冬天——嘲弄和讽刺” 四种模式。而纵观中国古代戏曲史所呈现出的发展规律,与上述四种文学叙述程式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轨迹。从两者具象上的相似之处,分析中国古代戏曲发展逻辑上的循环共性,以此揭橥中国古代戏曲在历史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关键词:原型批评;循环论;中国古代戏曲作者简介:马欢晨(1994-),男,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2019-12-23
- An Analysis of Satan Archetype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and Othello
。【关键词】原型批评;撒旦形象;《双城记》;《奥瑟罗》【作者简介】WANG Xiao tong,Graduate School,Harbin Normal University.【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HSDSSCX2019-64)阶段性成果。Ⅰ. An Introduction of Archetype TheoryArchetypal criticism theory originated in the 1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2期2019-12-23
- 从原型批评角度试析劳伦斯的《请买票》
要: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结合二元对立—爱情的双重性对劳伦斯短篇小说《请买票》中的人物安妮·斯通以及其原型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美狄亚加以分析,浅析“现代美狄亚”安妮·斯通的悲剧产生的原因及其背后揭示的工业文明下的深刻社会问题。关键词:原型批评;双重性;工业文明;人格分裂一、引言原型批评理论代表人物认为西方一切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都能从西方文明的两大基石——希腊神话或圣经中找到渊源。一切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这两大神话体系的影响,从而在西方各民族的民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神话的复归
趋向。本文以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对瑞士德语文学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的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Homo Faber)中的多重原型进行分析,以期从中窥探这部德语作品在更广阔的宏观文学体系中的原型联系。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法贝儿中图分类号:I52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0-0073-03《能干的法贝儿》(Homo Faber)是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1911-199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0期2019-11-29
- 神话原型批评视野下的《第三只鸽子的故事》
文以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分析了小说中的原型意象。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弗莱;循环;四季论神话——原型批评借鉴了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新的视角来研究文学现象。弗雷泽传世之作为12卷巨著《金枝》,它被誉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该书对原型批评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弗雷泽发现和提出的作为原始民族思维和行为规则的“交感巫术”原则,影响更大;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也对神话——原型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诺斯洛普·弗莱是第一个真正把“原型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11-05
- 福克纳短篇小说中水火意象的圣经原型
纳短篇小说;原型批评;神话模式;圣经原型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197-03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因其“对美国现代小说之强而有力与高度艺术性的贡献”荣膺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居住在密西西比州,位于素有“圣经地带”之称的美国南部。该地区在殖民时期曾是圣公会的根据地,后经18世纪一系列宗教复兴运动的洗礼,基督教浸会派逐渐成
戏剧之家 2019年26期2019-11-05
- 原型批评视角下《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温德米尔夫人的人物原型解读
理论中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前人原型批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的温德米尔夫人进行原型解读,希望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关键词:原型批评;温德米尔夫人;形象解读一、原型批评理论概述原型批评,也称神话原型批评,是在20世纪中后期繁荣的,由弗莱集人类学,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神话学和文献学等之大成而提出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批评模式。该派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他们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2019-10-16
- 《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探究
1991)的原型批评为理论对瑞士德语文学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的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并对他们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进行探讨。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集体无意识神话是文学的源头之一,西方当代文学如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奥尼尔的《悲悼》等作品通过建构反伦理学和反社会学的人物与情节关系,探讨作为一种隐秘的无意识与人物命运之间关系的“俄狄浦斯情结”,形象化地展示出“文明的法律”与“自然的法律”的尖锐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2019-10-16
- 用原型批评法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月”
品。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词中的“江月”意象,透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共同情感与文化心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返观本词,赏析词作内容,解读作者思想情感。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型批评 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咏史怀古词,作者苏轼怀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旨在借怀古抒发个人的感慨,词作对作者自身和现实都有着强烈的关照。词的上阙写景,下阙着力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使他的英雄形象格外鲜明,借古抒怀,抒发作者“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很多研究者认为这里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9期2019-10-06
- 从原型批评理论解读《荆棘鸟》中的圣经原型
文试用弗莱的原型批评原理对《荆棘鸟》文本进行圣经原型分析。关键词:《圣经》;原型批评;《荆棘鸟》作者简介:张赫桐(1995.10-),女,汉族,辽宁抚顺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02一.引言考琳·麦卡洛作为澳大利亚的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荆棘鸟》可以说享誉世界,不仅被拍成了电影作品,而且被用二十多种语言翻译并在世界各地出版。考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追寻人生的旅程
旅程。本文从原型批评理论中有关旅程的叙述原型角度出发,分析了女主人公发现自我、追寻梦想的过程。[关键词]《我的璀璨生涯》;原型批评;旅程[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192-03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81[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原型批评理论作为探索文学类型共性和演变规律的一种文学理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盛行一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7期2019-09-02
- 神话
结合神话——原型批评方法理论,对其小说中的民间故事原型进行阐释,寻找这部作品的“元语言”,展示这部小说独特的文学人类学价值。鉴于以往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从生殖崇拜、“难题求婚”原型来对《尘埃落定》进行解读。关键词:原型批评;生殖崇拜;难题求婚作者简介:任今晶(1989.11-),女,籍贯:四川崇州,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审美文化。[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38-02以原型批评方法来研究《尘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7期2019-08-06
- 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神话元素
文拟从神话—原型批评视角出发,从普拉斯的诗集《精灵》入手,选取几首代表诗歌,探析其中出现的神话原型意象,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探究神话元素给诗歌带来的神秘色彩和意蕴,从而帮助现代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普拉斯诗歌的内涵。关键词: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神话意象;原型批评作者简介:姜雨婷,女,陕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2一、西尔维娅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比较中西方文学母亲形象原型
周期,这皆是原型批评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文章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学中的母亲形象,探究由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的电影《真爱》中的母亲原型以及母亲的变体。关键词:原型批评;中西母亲形象;母亲原型;《真爱》一、原型批评理论原型(archetype)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希腊文中的arche(原初)和typos(形式)组成,指“文学中常使用的象征,但区别于象征”,主要指一种“原初的意象”。加拿大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受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将原型定义为“一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2019-05-13
- 重述之事,重生之轮:《林中之死》的原型解读
了可能。基于原型批评理论,本论文提出安德森有意识地将格雷姆斯塑造为替罪羊的形象。与此同时,作为“无名之人中的一员”,老妇人格雷姆斯注定了将作为咄咄逼人的父权社会、冷酷的机械时代以及冷漠的大自然的牺牲者;她的死亡与重生也成为了永生不息的重生之轮的一部分。关键词:原型批评;替罪羊;父权社会;机械时代;自然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8.050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2018-11-09
- 浅议《钟形罩》中神话原型的展现
的分析,运用原型批评手法探讨了在文中出现的死而复生原型、替罪羊原型和反叛精神原型,由此进一步了解知识女性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关键词:原型批评 死而复生原型 替罪羊原型 反叛原型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101-02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是当代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和女作家。她的诗集《爱丽尔》(Ariel,1965),《涉水》(Crossing the Water,1971)和《冬树》
现代交际 2018年15期2018-10-09
- 《红字》的原型浅析
摘要:本文以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分析《红字》中主要人物海斯特·白兰、及牧师丁梅斯代尔的主要圣经原型,以此探讨作者霍桑的写作意图及宗教观念。关键词:《红字》;霍桑;原型批评:宗教观一、引言纳撒尼尔·霍桑:美国19世纪最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生活在一个宗教气氛十分浓厚的社会环境中,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圣经》堪称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霍桑在创作《红字》时不可避免的受到《圣经》的巨大影响,从而有意识地将大量《圣经》原型“移植”到作品中来。所以《红字》不仅以创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2018-08-22
-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的原型解读
尔维娅?》;原型批评;悲剧[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185-03一、引言《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是美国当代著名严肃戏剧家爱德华·阿尔比的著名剧作,获得了2002年的托尼最佳戏剧奖。该作品展现了由人兽恋引发的一出家庭悲剧。男主人公马丁爱上了一只山羊,妻子斯蒂薇得知后与马丁发生激烈争吵并杀死了山羊。这部戏剧由于涉及兽交、乱伦、同性恋以及婚外性这些社会禁忌而挑战了人们的道德观,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引发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5-25
- 试论“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的“白蛇传说”
、图腾文化到原型批评,它们构画或指向的内容映射到具体的世俗生活中便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传统的“四大民间故事”中,“蛇”原型所象征的“生、死”之论无疑凝聚了人类“集体无意识”下的终极追求——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无限向往。“蛇”母题的原型批评之下最为著名的民间故事当属“白蛇传说”,因此后继创作者们在对其不断进行经典重塑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整个民族对于诸种生存困境的反复思量,以及在社会矛盾、民族危难等冲突中所要坚守的道德情操和生命意志。关键词
创作与评论 2018年2期2018-05-22
- 用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黛西米勒》作品中的主人公
】黛西米勒 原型批评 个性化 伪装的外表一、引言亨利詹姆斯作为十九世纪后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很多作品,《黛西米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展现了欧洲人,欧化了的美国人,与美国人天真的典型性格特征。本文将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去解读作品中的主人公,让读者更好的和更深入的了解主人公的形象。二、荣格原型理论荣格提出了四种原型成分:个性化(自我)、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在人类成长过程中,个性化作为意识的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0期2017-11-20
- 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的意识形态转向
接也让弗莱的原型批评逐渐走向更加宽泛的文化批评。关键词:弗莱;原型批评;意识形态;《圣经》;关怀神话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4007506弗莱的原型批评一贯强调文学的自足与文学批评的本体化,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弗莱那本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批评的解剖》中,他也确实如此这般地践行着这一主张。对文学发展的规律以及文学的意义生成等问题,弗莱都表现出十足的克制,他始终没有滑向对此有巨大阐释力的社会学批评或历史传统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10-27
- 神话原型理论解读《黑烟之歌》
思洛普·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人物、原型主题解读诗歌《黑烟之歌》,挖掘其神话原型色彩。关键词:原型批评;原型人物;原型主题作者简介:马媛(1991-),女,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2一、引言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作家、历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黑人民权运动史上的中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2017-09-20
- 从《失乐园》到《黑猫》
莱的神话——原型批评,不难发现爱伦·坡《黑猫》中的人物几乎都能在《失乐园》撒旦化蛇引诱夏娃吃禁果的诸章节中找到原型,由此来发掘坡笔下的“我”的犯罪真实原因并非黑猫引诱或是单纯的酒精作用,更有我潜在的犯罪欲望。即使“我”自始自终都在推卸责任,却依然逃不脱“上帝”的惩罚,这种“移位”的手法,不仅使得该小说更引人入胜,且具有普适性,更好地达到警醒世人的作用。关键词:原型批评 《失乐园》 诱惑 原罪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9期2017-09-06
- 屈原的选择:人,而非神
早玲摘要:“原型批评”是西方学术界一种重要文学批评方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离骚》中“上天入地”的精神求索求索与这一理论中“重回伊甸园”的原型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离骚》中屈原最终的选择却又昭示了东西方文化追求的不同,树立了中国后世文化中“人胜于神”、“情重于理”的典范。关键词:《离骚》;原型批评;重回伊甸园;至情追求“原型批评”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一种重要文学批评方法,兴盛于50年代。在中国文学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耶律
北方文学 2017年3期2017-08-04
- 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云门舞集·九歌》的红色意象
上。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具体解读这些意象,进一步理解红色意象与舞剧所模仿的原始巫术礼仪之间的联系,明确它对剧中湘夫人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这部舞剧所要表达的“人——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关键词:原型批评;云门舞集;九歌;红色;意象《云门舞集·九歌》是一部富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现代舞剧,它以屈原《九歌》为创作蓝板,还原了《东君》、《司命》、《湘夫人》等经典篇章,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欲、孤独、操纵、抗争、死亡与复活的
北方文学 2017年12期2017-07-31
- 以原型批评分析视角重审《简?爱》
等。关键词:原型批评 《简·爱》 女性 平等 视角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91-01《简·爱》一书可以说是作者夏洛蒂自己痛苦经历的真实写照,表现出那时的英国女性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孤独和恐惧,蕴藏着穿行于冰冷物质空间人们对于真情和温情的渴望。书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不名一文的孤儿,并且受到舅妈里德太太的监管,舅妈的粗暴举动和冷酷的态度唤起了简的反抗精神,她渴望冲破牢笼。然而她的愤怒的反抗并没有为她争得什么,
现代交际 2017年12期2017-07-01
- 原型批评视角下的二元对立结构
。而本文将在原型批评的视角下,运用荣格和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和程抱一的第三元思想,通过对《仲夏夜之梦》中的空间、人物、意识的二元对立结构进行分析,来深入研究《仲夏夜之梦》中的二元对立结构的深层意义。关键词:《仲夏夜之梦》 二元对立 原型批评 第三元一、《仲夏夜之梦》与二元对立原则正如卡尔维诺对经典的定义那样,“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1]雨果称莎士比亚为天才,本·琼生盛赞他为“时代的灵魂”,屠格涅夫、契诃夫、博尔赫斯等影响深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5-26
- 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云门舞集·九歌》的红色意象
上。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具体解读这些意象,进一步理解红色意象与舞剧所模仿的原始巫术礼仪之间的联系,明确它对剧中湘夫人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这部舞剧所要表达的“人——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关键词:原型批评;云门舞集;九歌;红色;意象《云门舞集·九歌》是一部富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现代舞剧,它以屈原《九歌》为创作蓝板,还原了《东君》、《司命》、《湘夫人》等经典篇章,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欲、孤独、操纵、抗争、死亡与复活的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2017-05-21
- 屈原的选择:人,而非神
早玲摘要:“原型批评”是西方学术界一种重要文学批评方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离骚》中“上天入地”的精神求索求索与这一理论中“重回伊甸园”的原型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离骚》中屈原最终的选择却又昭示了东西方文化追求的不同,树立了中国后世文化中“人胜于神”、“情重于理”的典范。关键词:《离骚》;原型批评;重回伊甸园;至情追求“原型批评”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一种重要文学批评方法,兴盛于50年代。在中国文学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耶律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1期2017-03-22
- 女性生命意识的封闭与放纵
——原型视角下的《永远有多远》
关键词: 原型批评;母亲原型;“狐狸精”原型;女性生命意识《永远有多远》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所创作的中篇小说, 小说荣获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第一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 在这部作品中, 铁凝“以一种隐忍的悲悯、 一种温婉的原宥去环绕、 去触摸、 去记述某一时刻、 某一情境, 某个荒唐而痛苦、 不断浮现在追索与希望之中、 又不断沉沦于挫败与绝望之下的心之旅”[1]5。 小说的丰富内涵给研究者带来了无限阐释的空间和说不尽的话题, 因而从它诞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12
- 《原野》:生命意识与非理性意识的狂欢
曹禺;戏剧;原型批评;符号学;他人意识;原始生命意识曹禺本人的经历来看,他出身于富贵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他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戏剧的奠基石,他秉承、学习西方戏剧和文艺观的同时,也具备了中国文化的土壤根性。他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最富盛名的四部戏剧作品,集中于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的十年间。如果说《雷雨》是中西戏剧完美结合的试金石,《日出》是现实主义的胜利,那么《原野》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1期2017-02-09
- 以原型批评视角分析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
丰。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大母神原型”、“土地神原型”分别在小说主人公王葡萄和书中出现的一批侏儒形象身上的体现,旨在通过对小说中这类神话原型的解读,让读者对这篇小说中的神话原型内涵有一定的认识。关键词: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原型批评[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2《第九个寡妇》讲述了一个叫王葡萄的寡妇将其被枪毙而未死的地主公爹孙怀清藏匿于自家地窖二十余年的传奇故事。王葡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1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