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人生的旅程

2019-09-02 06:53彭晨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旅程

彭晨晨

[摘要]《我的璀璨生涯》是澳大利亚杰出女作家迈尔斯.富兰克林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部现代女性的成长史。该小说描写了聪明坚定、勇于追求目标的独立女性西拉比在冲破多重阻挠后毅然选择走上成为文学家道路的故事。作为半自传体小说,西拉比追求自己事业的过程也正是作者进行的一场追寻生活意义的旅程。本文从原型批评理论中有关旅程的叙述原型角度出发,分析了女主人公发现自我、追寻梦想的过程。

[关键词]《我的璀璨生涯》;原型批评;旅程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19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8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原型批评理论作为探索文学类型共性和演变规律的一种文学理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盛行一时。原型批评理论以心理学和人类学两大学科为基础,早期理论思想来自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G.Jung)的“集体无意识”思想和苏格兰人类学家詹姆士·弗雷泽(JamesFrazer)的“交感巫术”原则。随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NorthropFrye)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经过对西方神话本质的深度研究,最终创建了以神话一原型为核心的原型批评理论。在弗莱的理论中,原型成了文学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种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并可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任何一个作品都有其原型,而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其中《圣经》可以被看作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此外,美国著名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在他的著作《千面英雄》中讨论了关于旅程的神话结构和原型英雄,进一步丰富了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也深深影响着当代诸多文学家和艺术工作者。坎布尔认为“神话英雄的旅程可能凑巧是在地球上。不论英雄是荒谬或是崇高,是希腊人获野蛮人,是异邦人或是犹太人,他的历险旅程在根本规划上是一样的。而且,这一形象可以是男人或者女人。”而且,几乎所有的旅程都符合这样一个基本结构框架,即“召唤,启程,历险和归返”。基于这一神话叙事结构,小说中女主人公前往外祖母家的经历就成了她探索人生的一次“旅程”,并在返回后实现了“对个人或个性的一种理想的自我完成”。

一、内心的召唤——不满与怀疑

西拉比的美好童年是在她的出生地一卡达加度过的。一家人住在如画般的“那栋舒服的、带有回廊而外形不规整的木板房”里,她可以自由地“去长满灌木丛的、水流碧澈的小溪里玩水游泳”,也会“毫不畏惧地坐在吊送矿工和废土的桶里”。她在牧马人中间随意骑行,教训无端生事的醉汉,喜欢和陌生男人交谈。在母亲眼里,她是一个十足的“假小子”。可以看出,那时贴近自然的生活环境使西拉比养成了勇敢奔放的性格,从小她就是一个不喜欢被生活的条框束缚的人。随后,因为父亲决定经营农场赚钱,一家人搬到了波索姆谷。

西拉比感觉新的安身之地“根本就是死水一潭”。在父亲的投机活动失败后,一家人开始了“世上最可恶的工作”一饲养小牛犊.挤牛奶。面对枯燥辛苦的日间劳作,西拉比感到无比烦躁与不满;白天干活晚上熬夜写故事导致西拉比睡眠不足、精神不佳,母亲却觉得她这是偷懒的表现。母亲对她的误解与责骂,让她的“泪水太过激昂”!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她觉得“我是丑陋的!我的整个生活变得苦涩”。但与此同时,西拉比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女孩不同,她读过书,也知道一些在文学戏剧等方面的名人。而且,面对这个“狭隘乏味的世界”,西拉比呼喊道“我不满、不安,我没有办法忍受生活,我渴望激情。我渴求艺术层面的东西。音乐也是我情感的一部分。”这是真正的自己在未来对她发出的呼唤。在几年的持续干旱生活中,西拉比不得不干農活、做家务,生活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圆圈,循环往复着枯燥与平庸。但即使是这样的环境也无法平息她内心涌动的想法,她质疑上帝,不满于现状,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这为她之后的自我探索与觉醒种下了希望的火苗,让她得以勇敢地迈出探寻的第一步。

二、试炼的历险——困惑与斗争

因为自身想要逃离“这样艰难的生活”,也因为母亲想让西拉比在外祖母家学习礼仪从而变得有教养,她满心欢喜地开启了自己的旅程“我对未来充满了愉快的期待,以至于忘掉了过去的不快。”此后,西拉比在旅途中经历的困惑与斗争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她在感情方面的,另一方面则是关于现实生活的。西拉比被安排住在一间充满少女情怀的房间里,漂亮舒适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但最吸引她的是摆放着所有澳大利亚诗人诗集和小说的小书架,第一天晚上,她便“迷失在诗人戈登的世界里。”“对于艺术颇有一番见地的”艾弗雷德(外祖母的养子)很欣赏西拉比的即兴表演并赞美她的才能,这使得西拉比坚定了从事艺术事业的信念。另一个对她有很大影响的人是她的追求者哈洛德·比澈。哈洛德家境殷实,风度翩翩,热情好客“有着智慧的沉默”。西拉比和他一起参加舞会、读书,在河里划船玩耍。当海伦姨妈问到西拉比是否会和哈洛德结婚的时候,西拉比清楚地说出自己对于爱情的态度:“但是在平凡的现实生活里,爱情是很低级的激情,常常很容易就被艺术和冲动点燃。只要它有这样的特质,就算对象卑鄙无耻,趣味低级或是蠢钝如猪,也没什么关系。”

在西拉比看来,母亲因为生活和婚姻“断送了她的青春、自由和力量,她已经牺牲了女人最大的财富”;正直真诚且“从不为展示她是多么善良而和任何人争执”的海伦姨妈被自己的丈夫所抛弃,“她被喜爱信赖的人以残酷的方式羞辱折磨着”。身边女性的处境让西拉比对爱情和婚姻持有一种畏惧而又鄙视的态度,“甚至衍生了对男人的轻视”。当哈洛德用一颗很重实的戒指来表达自己对西拉比的爱意时,西拉比固执地认为“还不能戴的,戴了就等于定终身了”。在她和哈洛德吵架之后,哈洛德表现出的宽容与耐心使西拉比又一次改变了之前的想法:“我觉得男人并不是像我以前想的那样的,那样懈可击和不可战胜的——他们毕竟还是有自己的感情和爱的”。可以看出,随着对哈洛德的进一步了解,西拉比的内心经历了波动。她被哈罗德的气质所吸引,每每对他产生好感,但对于这份爱情她又始终有着怀疑和困惑,以至于在哈罗德即将离开的时候,她虽然同意订婚却依旧犹豫不决:“现在的他很需要我,我不能在这时候抛弃他。但是,但是,但是其实我并不想结婚。”对于西拉比来说,她渴望得到哈洛德的爱,因为他“胸怀宽广,能容得下别人,还能让我觉得温暖;还因为他憨厚老实,很可靠,还因为他心地善良,身材高大——”。但与此同时,她又惧怕这份具有“威胁性”的爱——一份威胁到她的自由与追求的爱。而她所渴望的正是“一种互惠的、非占有性的情爱体验,一种能让她保持自由人身和完整人格的体验”。

在哈洛德走后不久,西拉比被迫去给穆斯瓦特先生的孩子做家教“来抵掉借款利息”。那里“污秽的、肮脏的嫉妒的无知愚昧”让她觉得极度压抑;穆斯瓦特太太的“龌龊与零乱”让她感到惊讶;每天重复的“摆摆桌子,整理整理床铺,给女孩子们梳核...喂小孩还有熨衣服”等一系列家务活慢慢折磨着她。更加令她无法忍受的是“屋子里唯一的书,是一本从来都没有被人看过的《圣经》”,全家人“连一点点音乐都不知道是什么”。西拉比努力地让自己适应着单调的生活,对弟弟妹妹的爱让她几近崩溃的心渐渐冷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觉得“他们(穆斯瓦特先生一家)自身比我优越得多。在道德方面,穆斯瓦特先生真挚……是一个通情达理而又与人为善的人。穆斯瓦特太太对他很忠实”……她慢慢地感受到穆斯瓦特先生一家人身上拥有的善良热心的品质,也渐渐地改变着心高气傲的自己。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对于这样扭曲着她灵魂的生活而感到无奈与不可忍受:“如果我要被逼迫着长时间过这样的生活的话,我肯定会发癫的”。因为一个渴望艺术与自由的声音正在不停地呼唤着她,她无法接受自己被困在这般沉闷单调的环境里,与艺术绝缘。

三、胜利的归返——认识与觉醒

再次回到波索姆谷后,西拉比继续“沿着枯燥无味而又狭窄的生活轨道,重蹈覆辙”,但她尽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与职责。此时的她,已经成功度过了旅途中困难的历练,实现了胜利的归返。妹妹抱怨艰苦生活的时候,西拉比会安慰她说“唯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没有觉得自己有不对的地方”。曾对于艰苦生活心怀不满的西拉比现在更多的是怀着一份耐心与信心。西拉比渐渐理解了母亲的唠叨指责,也为她的操劳和衰老而心酸。在哈洛德再一次恳求她答应婚约时,西拉比做出了最后的抉择——“不能,我绝对不能让步的。他可以给我一切东西,但不能驾驭我。”西比拉明白“随着她和比彻姆爱情的结束,她生活中的一切梦想也将化作烟尘”,但她也向哈洛德表明“我喜欢写故事,我肯定会变成作者的”。因为她深知,即使哈洛德足够爱她,可以支持她作为作家写故事,但婚姻本身和家庭琐事也会剥夺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她不愿被婚姻或者男性禁锢自己完全自由的思想及灵魂,而为了自己的璀璨事业和自由人生,她选择了牺牲爱情离开爱人,甚至最后孤独终老。

至此,西拉比完成了她的人生之旅。在经历了旅途中的种种诱惑和挑战之后,她终于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怀疑与困惑,意识到自己不想也不能被生活环境和感情婚姻所束缚。她所追求的不是一个可靠的伴侣,不是一份美妙的爱情,而是那份属于自己的璀璨事业——写作,甚至成为文学家。抛开以往“那些悲观的叫喊和吐苦水”,现在她的生活里“笑鸟很愉快地大声笑着”。

结语

迈尔斯·富兰克林用朴素而生动的语言为女主人公安排了一次追寻人生意义的旅程。在探索结束后,一个曾经自卑自怜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勇于追求理想事业的女性。她是降临在地球上的英雄,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历险神话。像西拉比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进行追寻的英雄,都可能在感受到某种召唤后决心踏上追寻之路,在克服了路途中的重重困难后完成胜利的归返。西拉比人生旅途的结束却标志着更多读者踏上追寻道路的开始,追逐梦想,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约瑟夫·坎布尔.千面英雄[M].朱侃如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5.

[3]易新农.西方叙事文学中的追寻主题及其文化内涵[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100-105.

[4]迈尔斯·弗兰克林.我的璀璨人生[M].钟睿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牛莉.《我的光辉生涯》:西比拉的爱情误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9-92.

[6]SusanGardner.MyBrilliantCareer:PortraitoftheArtistasaWildColonialGirl[J].TwentiethCenturyAustralianWomensNovels,1990(41):300.

[7]邱世鳳.追求独立人格、挑战社会不公的丛林女《我的光辉生涯》中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探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4-65.

猜你喜欢
旅程
四颗黄豆的神奇旅程
一本童话书的旅程
坐着小船,开启一段发现春天的旅程
《奇诺之旅》——她的旅程仍在断续
意式旅程 我与Giulia的一天
食物的旅程
2016,无忧旅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