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
- 感性的类属化、对象化与历史化
解读,需要回到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的起点,对感性缘起问题的回答。李泽厚通过对“人类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的美学内涵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理性积淀为感性”的这一论断;并以此为理论背景,在《美的历程》中展开了对感性实践创造出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巡礼;以审美趣味的历史为考察对象,呈现了审美情感被塑造的历史进程。关键词:李泽厚;感性;积淀;有意味的形式;趣味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科青年规划项目“审美治理的共通感基础及其对话伦理”(GD20YZX03)研究成果。从新中国
美与时代·下 2023年7期2023-08-31
-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胡松涛哲学家李泽厚曾经打算写本自传,题目都想好了,一些章节的标题也已拟好,出版社的合同也等着他签,但终是没有落笔,这是他的遗憾,也是读者的遗憾。好在马群林编撰的《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以下简称《人生小纪》)可以弥补这一憾事。《人生小纪》以对话形式讲述李泽厚的人生历程,编撰者设问,李泽厚“回答”,简白直接地陈述其哲学要义。说是“虚拟对话”,实则“非虚拟”——马群林先生对李泽厚的思想十分熟悉,他从李泽厚的各类论著、文章、书
书屋 2023年7期2023-07-20
- 美与实践
语拼音为序):李泽厚《美学四讲》、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蒋孔阳《美学新论》、潘知常《走向生命美学——后美学时代的美学建构》、王国维《人间词话》、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朱光潜《艺术心理学》、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该书下卷收录了百年来门类美学方面的名著十二部(以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为序):李泽厚《美的历程》、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胡经之《文艺美学》、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美与时代·下 2023年3期2023-06-08
- “有意味的形式”的循环论证问题兼论李泽厚“积淀说”的解决逻辑
中国艺术理论家李泽厚提出的“积淀说”,对贝尔理论问题进行合理的补充说明,通过中西方理论的结合达到互补的效果,并使其更完整、逻辑清晰。关键词:有意味的形式;循环论证;克莱夫·贝尔;李泽厚;积淀说克莱夫·贝尔首次在《艺术》一书中提出所有艺术作品的共性即“有意味的形式”,但是在审美情感与“有意味的形式”之间疑似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危险。《艺术》一书的译者薛华在“译者后记”中写道:“从贝尔的审美情感、审美属性一直到‘有意味的形式之间是否有循环论证的嫌疑,以及他对审美价
美与时代·下 2022年9期2022-05-30
- 哲人已去 思想长存
——编辑李泽厚先生著作的若干往事
文|李 磊李泽厚谈到,他最满意的三本书是《伦理学新说述要》《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这三本书,他都授权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由我来责编。第一次见到李泽厚先生第一次见到李泽厚先生,是2014 年7 月底8 月初。那也是我唯一一次见到他。2014 年7 月底,我在青岛。一个朋友告诉我,李泽厚到了青岛。我给李泽厚写了邮件,与他取得了联系。之前听说,他在三联书店的《李泽厚集》的版权快到期了,我就想做他的书。李泽厚入住在青岛的海景花园大酒店。7 月2
出版人 2022年4期2022-04-20
- 逝者李泽厚: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 陈 晓李泽厚在北京的家位于北京城的中心,紧邻王府井的胡同中一栋高楼,约50 平方米的小套房。从东边窗口望出去,是美术馆端端正正的小广场;探出身子往南看,是景山公园林木掩映的楼阁。转到西边的阳台,能看见天安门和前门巍峨的檐角。窗台下,一溜儿摆放着红色的桃子、黄色的橘子,给白色的阳台镶了一道彩边。这些老北京的景致,是他用位于北京西郊皂君庙、面积相当于现在两倍的房子换来的。“住在这里才是真正住在北京了。”他露出满足的笑。在北京时,他仍然固执地坚持一些看起来是
中外文摘 2022年6期2022-03-21
- 李泽厚:有所不为的“狷者”
时,著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享年91周岁。在学术上,他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曾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生活中,有个性也谦虚豁达,“我没有那么多故事,一生简单平凡”。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成果颇丰,是少有的具有原创性思想的学者。 他成名甚早,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论语今读》《哲学
华声文萃 2022年1期2022-02-08
- 从热烈到沉潜:中国新时期的李泽厚研究
0)截至目前,李泽厚研究已经颇具规模:1981—2020年的相关期刊论文逾六百篇,硕博士论文近百篇,学术专著三十余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有学者针对李泽厚的美学观点进行讨论,但鉴于此时期李氏本人美学思想体系尚未基本确立、国内学术研究平台有限以及“文革”造成的国内人文学术研究中断等因素,本文将李泽厚研究的起点设定于“文革”结束之后。依全景而言,近四十年李泽厚研究的明显不足在于李泽厚美学思想研究的“过剩”与学界对李泽厚的思想史研究的“忽略”。新时期以来,李泽厚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31
- 逝者李泽厚: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逝世,享年91周岁。李泽厚生于1930年,上世纪80年代出版《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思想史论》等书,这些书是许多人的美学启蒙读物。 本刊特转发一篇旧文,以表纪念。 李泽厚在北京的家位于北京城的中心,紧邻王府井的胡同中一栋高楼,约50平方米的小套房。从东边窗口望出去,是美术馆端端正正的小广场;探出身子往南看,是景山公园林木掩映的楼阁。转到西边的阳台,能看见天安门和前门巍峨的檐角。窗台下,一溜儿摆放着红色的桃子、黄色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1年12期2021-12-19
- 李泽厚书法美学观念探析
美学家的关注。李泽厚作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其对于书法艺术的探讨散见于其美学论著及文章中,在书法美学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故本文以李泽厚美学思想为基础,从他提出的“线的艺术”“有意味的形式”“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等三个方面对书法艺术进行分析。关键词:李泽厚 书法美学 自然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2-0033-03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以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实践哲学为基础,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
艺术评鉴 2021年22期2021-12-13
-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美逝世
中国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因病医治无效在美国科罗拉多逝世,享年91岁。李泽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國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李泽厚极具学术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他的《美的历程》一经出版就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哲学家冯友兰评价这一作品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李泽厚1930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42期2021-11-22
- 李泽厚:有所不为的“狷者”
时,著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享年91周歲。在学术上,他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曾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生活中,有个性也谦虚豁达,“我没有那么多故事,一生简单平凡”。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李泽厚,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成果颇丰,是少有的具有原创性思想的学者。他成名甚早,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论语今读》《哲学纲要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4期2021-11-17
- 李泽厚:“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陈晓据李泽厚学生消息,美国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日早7时,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逝世,享年91周岁。李泽厚生于1930年,上世纪80年代出版《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思想史论》等书,成为许多人的美学启蒙读物。“因为孤独,所以他能看清中国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他给了记者一张粉色的纸笺,说上面的话可以代表他的观点: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龚自珍。” 2009年37期,本刊曾刊发《学者李泽厚》一文。今日我们重发此
世纪人物 2021年11期2021-11-16
- 从热烈到沉潜:中国新时期的李泽厚研究
要]中国新时期李泽厚研究的明显不足在于李泽厚美学思想研究的“过剩”与学界对李泽厚的思想史研究的“忽略”。20世纪80年代,李泽厚迎来了两波论敌:前半期,文艺理论界出现“舌战李泽厚”现象;后半期,“狂人”《选择的批判》成为李泽厚研究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国内四位知名美学家围绕“积淀说与突破说”“超越实践美学”展开的讨论,与后期学界对“告别革命论”的曲解与批判,是这一时期李泽厚研究的两大重要事件。21世纪初叶十年,国内的李泽厚美学思想研究呈现“公式化”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0-20
- 论李泽厚历史本体论中的“生活”维度
:在本世纪初,李泽厚在《历史本体论》中提出21世纪美学的课题走向是回归到生活当中。“生活”在李泽厚的思想体系生成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工具本体”和“情本体”形成的基础与归宿点。“生活”在根本上是人与(内外)自然之间历史的、积淀的关系。在这历史积淀的过程中形成生活的两个重要要素——理性与情感,共同构成多彩人类生活世界。关键词:李泽厚;生活;人与自然;历史本体李泽厚在《历史本体论》中提出,要回归到生活当中,以生活为根本。这与当下美学向生活回归的趋向一致,并
美与时代·下 2021年4期2021-05-28
- 从《论语今读》看李泽厚《论语》哲学架构与现代人文情怀
《论语今读》是李泽厚宣称的“第四期儒学”的旗帜。李泽厚以哲学家的眼光,为《论语》重新建立了一个以塑造文化心理结构为基础的完整的、循环的哲学架构。这个结构的前提是“一个世界”的世界观,内核为“情本体”,目标为悦志悦神。此架构具有开放性与实用理性的特点。在《论语今读》中也蕴藏着李泽厚对个体、家庭和社会价值的思考,他深刻探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一位大哲学家深沉的现代人文情怀。关键词:《论语今读》;李泽厚;文化心理结构;情本体;实用
美与时代·下 2021年1期2021-03-15
- 基于形式美学论“有意味的形式”
念。通过贝尔与李泽厚对“有意味的形式”不同的解读,来分析我国古代的文人书画和服饰所传递的各种有意味的形式,可以得知有意味的形式不仅能够为人们传递审美的情感,也是一种积淀了人类社会文化内容的自然形式。关键词:克莱夫·贝尔;李泽厚;“有意味的形式”關于艺术的本体是什么,西方美学史上有四种影响较大的论述,分别是表现说、模仿说、形式说、惯例说,本文主要探讨形式说。主张形式说的人相信艺术的本体应该是一种纯粹简单的形式,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克莱夫·贝尔。他在自己
大观 2021年12期2021-02-03
- 美学大师李泽厚逝世
名哲学家、学者李泽厚逝世,享年91岁。作家易中天曾发文称:“和一般意义上的专家、学者不同,李泽厚毋宁说是一个‘思想家。他拥有的财富不是‘知识而是‘智慧,他从事的工作也不是‘治学而是‘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亦在采访中表示:“我想李泽厚先生是真正做到了‘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他是启迪一代人的美学大家。有人称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小提琴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建立美学体系的哲学家”。他是20世纪80年代闪耀的“文化英雄”,一个时代的惊叹号。李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24期2021-01-22
- 从“先验论”到“实践论”:李泽厚对康德美学方法论的变革及其缺失
范永康摘 要:李泽厚用“实践论”的美学方法论对康德的“先验论”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创构了“人类学本体论美学”,但是,他用“实践论”将康德的“目的论”还原为“人的社会实践目的”,将“理性”还原为“经验合理性”,将“道德性”还原为“社会性”,将“价值世界”拉回到“事实世界”,从而遮蔽了康德先验美学的“超越”和“信仰”之维。实践美学固然应当批判康德的先验美学模式,但对其价值论思想的借鉴则具有重要意义,实践美学的方法论基础应当从认识论、反映论转向价值论。关键词:李泽
中州学刊 2020年11期2020-12-24
- 美学大师李泽厚:一个时代的惊叹号
严小沐李泽厚,启迪一代人的美学大家。有人称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小提琴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建立美学体系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曾在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是那个年代闪耀的“文化英雄”,一个时代的惊叹号。2020年6月13日,李泽厚迎来了90岁生日。从北大穷学生到“青年导师”1950年,年仅20岁的李泽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同学中引起轰动。在那之前,由于父亲早逝,家庭贫困,他虽然考上了湖南最著名的高中——湖南省立一中,去的却是湖南第一师范,因为那里免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11期2020-11-23
- 美学大师李泽厚:一个时代的惊叹号
李泽厚,启迪一代人的美学大家。有人称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小提琴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建立美学体系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曾在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是那个年代闪耀的“文化英雄”,一个时代的惊叹号。2020年6月13日,李泽厚迎来了90岁生日。从北大穷学生到“青年导师”1950年,年仅20岁的李泽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同学中引起轰动。在那之前,由于父亲早逝,家庭贫困,他虽然考上了湖南最著名的高中——湖南省立一中,去的却是湖南第一师范,因为那里免交学费
时代邮刊 2020年21期2020-11-20
- 因生命,而审美
;生命;美学;李泽厚我最初提出生命美学的时候,是二十八岁。1985年,我在《美学何处去》一文中提出:“真正的美学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人的美学,生命的美学。”①后来,在《生命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反美学》(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诗与思的对话——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及其现代阐释》(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生命美学论稿》(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没有美万万不能——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等专著中,对于自己的生命美学的
当代文坛 2020年4期2020-06-29
- 人类如何可能
前冲击的时代,李泽厚致力于解决康德提出却未完成的“人类如何可能”的问题。具体来讲,他将“人类如何可能”归结为“一个出发点”和“三大问题”。所谓“一个出发点”,指“人活着”。所谓“三大问题”,指“人如何活”“人为什么活”“人活得怎么样”。进而,李泽厚以“三句教”即“历史建理性,经验变先验,心理成本体”为理论前提,基于对“实践”的分析建构了“工具本体”,基于对“心理结构”的分析建构了“认知本体”“伦理本体”“情本体”,基于方法论层面探讨了的“度”的本体性,并将
文史哲 2020年2期2020-03-20
- 艺术史写作的中国范式
术学变迁论》与李泽厚《美的历程》入手,探讨涵盖各门类艺术的艺术史写作的中国范式与样态。刘师培与李泽厚不约而同地围绕着“文化轮毂”模型,将中国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变迁,编织到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心理与集体感性的积淀与演进历程之中,以一种跨门类艺术史书写回应着时代的整体关切。所不同的是,其时倡言革命的刘师培,用以编织艺术史叙事的“文质代变”模式,所预设的历史主体是群体性的汉民族共同体。而试图告别革命的李泽厚,用以结构艺术史叙事的“内外更迭”模式,指向的是康德式的启蒙主
当代文坛 2020年5期2020-01-20
- 为李泽厚先生“情本体说”一辩
摘 要:自从李泽厚提出“情本体说”以来,关于传统文化的本根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人们一直聚讼纷纭。质疑者认为,“情本体说”过分强调了情感性的恻隐之心与血缘性的“爱亲”的一面,忽略了仁的本体论与宇宙论的一面,因而是有待商榷的。然而,考虑到“情本体”中的“本体”不是有别于“现象”的Noumenon,而是本根、根本、最后实在的意思,那么人们将会发现对“情”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对“仁”的忽视。相反,从情感的恻隐之心来看,对他者不幸的感同身受恰恰是“爱人”之仁的萌芽与本根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07
- Virtue, Rites, Education, and Punishment: The System of Governance in the Book of History
Zehou 李泽厚 said, “‘Respect requires compliance and obedience and includes the meaning of prudence and worship since ‘virtue was originally associated with primitive shamanism, with the worship of mysterious ancestors, and with the
孔学堂 2020年4期2020-01-03
- 李泽厚艺术理论的核心命题
刘广新摘要:李泽厚认为对形式的创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成果,人类美感及自由感的产生无不与此息息相关。关键词:李泽厚 艺术 形式 自由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2-0025-02作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立足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对于美的本质、美的来源等美学基本问题有着深刻的研究。他的艺术理论深入揭示了艺术现象与
艺术评鉴 2019年22期2019-12-20
- 美学的崛起与哲学之重建
——论李泽厚创立新哲学的基本思路
铨2008年,李泽厚著作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结集出版;2016年,李泽厚的纪念作《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由青岛出版社出版,①李泽厚:《人类学历史本体论》,青岛:青岛出版社,2016年。两者是李泽厚人类学本体论②李泽厚在20世纪80年代用“人类学本体论”指称自己的哲学,后添加“历史”两字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两者所指相同。正式建成的标志。李泽厚已经完成了创立新哲学的工作,接下来,如何读懂李泽厚,如何公正评价并接续这位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认可的当代大思想家的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9年3期2019-07-18
- 《美的历程》展演历程的美
《美的历程》;李泽厚;艺术;文化;精神《美的历程》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的代表作。李泽厚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以“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的观点”,形成美学本质论的四大派的社会派。80年代后,他的美学日益精深,以《美的历程》、《美学四讲》、《华夏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从逻辑理路上说,先是以人的实践来统领美学问题,把先前的“自然人化”和“人的对象化”的社会历史归纳为“人的实践”,使社会派进入到实践派;进而强调人的主体性在人类实践中的决定意义
卷宗 2019年14期2019-06-17
- 乐与罪:李泽厚刘再复与文化反思的两种路径
摘要:本文以李泽厚的“乐感文化”和刘再复的“罪感文学”为题,通过重构两者之间的隐秘对话,来勾勒新时期文化反思的两种路径。在李泽厚描绘的“由巫到礼,释礼归仁”的儒学情理结构中,先秦儒学以此世之情为本体,孕育了与西方救赎文化截然不同的“乐感文化”。这种美学想象重启了五四时期的“美学代宗教”论,以感性诗意的方式呼唤文化和政治新命。同时,受巴金《随想录》之启发,刘再复以“忏悔”与“审判”为线索反思中国文学中罪感的缺失。刘著受到西洋启示宗教的原罪意识启发,思考文学如
华文文学 2019年2期2019-05-08
-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与《回应桑德尔及其他》比较研究
义)伦理思想和李泽厚对迈克尔·桑德尔的评价。关键词 迈克尔·桑德尔 李泽厚 公正作者简介:贝丽,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伦理学专业。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101一、生平及著作迈克尔·桑德尔是美国著名哲学
法制与社会 2019年7期2019-03-25
- 浅析李泽厚《盛唐之音》中的文学研究方法
叶俏毅摘要: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曾给刚刚解禁的中国带来新的气息,尤其是学术界,一直以来都影响深远。虽然《美的历程》是一本美学著作,但其中不乏对文学的研究。而《盛唐之音》中更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盛唐诗之美。本文将以《盛唐之音》作为研究对象,发掘李泽厚在其中所反映出的文学研究方法,并浅析这些文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内涵。关键词:李泽厚;《盛唐之音》;文学研究方法李泽厚的《盛唐之音》是其文艺理论著作《美的历程》中的第七章。而《美的历程》是一本广义的中国美学史纲要,美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2018-02-01
-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书评
摘 要:李泽厚是中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他有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源储备,有极大的理论吸纳、综合、建构能力,思维极为理性。《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是李泽厚的代表性著作。本文试从目录安排、研究方法、核心命题、学术价值四个方面来评价《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关键词: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目录 研究方法 核心命题 学术价值李泽厚是中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资源储备相当丰富,在理论上也有极大的吸纳、综合、建构能力。刘再复曾评价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1期2018-01-17
- 李泽厚人生论美学思想初探
【摘 要】 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根基来自巫史传统,从“巫”到“礼”,形成国人注重现世、崇尚礼乐文化的特点。对于“度”的把握,则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以和谐为美的观念。中国人以现世的情感为基础,形成以情为本体的审美型文化。【关键词】 李泽厚 人生 审美 情本体李泽厚是我国当代富有原创精神的美学大家,他的“主体性实践美学思想曾经引领了我国上世纪末一场空前的美学大讨论,其美学思想在我国学界至今发挥着重要影响。从人生论美学的角度梳理李泽厚庞杂的美学思想之林,可以透
大经贸 2017年11期2018-01-08
-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魏晋与明清时期人物心理对比
摘 要】本文对李泽厚《美的历程》中魏晋名士和明清士大夫的心理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了魏晋时期和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外在表现和内心深处的统一和落差,进而探讨了中国文人士大夫面对不同的政治环境和精神氛围,如何去排遣、宣泄内心,这种寻求解脱的超然精神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生命和自由的挚爱与追求。【关键词】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明清;人物心理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
戏剧之家 2018年32期2018-01-02
- 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的历时论析及反思
志祥〔摘要〕 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思想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实践美学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后期以20世纪80至90年代为主,是实践美学观的系统化建构时期。李泽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大旗,在对蔡仪的客观论、高尔太的主观论、朱光潜的心物二元论的批判中,提出了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美学观,建构了由美学、美论、美感论、艺术论组成的美学原理体系,总体上说具有很高的思辨水准和理论价值,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
社会科学研究 2017年5期2017-11-01
- 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究的重要议题。李泽厚从主体性实践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形式的内涵、成因及意义,对“有意味的形式”、“同构说”等美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答,提出“美是自由的形式”的著名命题,认为艺术、美是对人类本质力量的肯定。【关键词】 李泽厚 艺术 形式 审美艺术形式是艺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艺术现象五彩缤纷、光怪陆离,但使人产生美感的基本要素却是抽象而又简洁的种种形式;艺术满足着人们耳目的感官渴望,却将人的心灵引入自由的无目的之天堂。对于艺术的形式问题
大经贸 2017年9期2017-10-30
- 浅析《美的历程》中的美学思想
李延妮摘要: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是一部美学著作的经典之作,作者采用独特的视野和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创作风格,将中国的文化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科学等各方面有机的安排,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在美学领域上独树一帜。虽然有些地方还有待考究,但它对当代以及后代无疑有很大的影响和意义。关键词:李泽厚 《美的历程》 历史与逻辑相结合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152-02
艺术评鉴 2017年17期2017-09-20
- 李泽厚的“两种道德论”述评
陈来摘 要:李泽厚有关伦理学的思想,是以“两种道德德论”的区分为中心、为主体的。李泽厚“两种道德论”的主题是受到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一书的牵动而发展出的一个结果。这就从一开始决定了,“两德论”要解决的不是伦理学和个人道德问题,而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价值的问题。他的“两德论”在概念上区别了“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他所关注的是,现代的社会性道德如何确立,其基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把两种道德合二为一,现代社会必须把两者拆分,使现代社会性道德独立发展。由于他
船山学刊 2017年4期2017-08-10
- 李泽厚对教育美学的开创性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杨斌摘要:李泽厚思想为教育美学确立了逻辑前提,奠立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哲学支撑。李泽厚给予教育学极高的学科定位,对美育在教育学中的位置高度关注,对脑科学在未来教育学中的作用寄予厚望。李泽厚美育、立美育人思想,对实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之梦”关系甚大。关键词:李泽厚;美育;立美育人;教育美学;转换性创造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03-07李泽厚是一位已经走向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著名哲学家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6期2017-06-24
- 《美的历程》中的审美感受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关于古典文艺的巡礼,描绘了中国史前社会到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气质和特征。但从作者提出的“龙飞凤舞”、“狞厉的美”、“楚汉浪漫主义”等观念来看,其研究和关照的对象并不是美的本体,而是美的存在者。书中除了大量描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话语和资料,其理论架构是批判继承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审美积淀说”。本文拟从对贝尔观点的批判继承,“审美沉淀说”的产生和审美的未来指向三个方面,简要概说和阐释书中描述的审美感受的发展。关键词:
青年文学家 2017年8期2017-03-31
- 李泽厚“本体论”的内涵、特质与意义
有某种普世性。李泽厚的“本体论”是一个层次清晰、内涵明确的结构体系,但其中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的辩证互动关系,即如何实现“新的内圣外王之道”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思索与推敲。关键词:李泽厚;本体论;工具本体;心理本体;情本体中图分类号:B261;B016文献标识码:A虽然对李泽厚哲学的研究已数量不少,但其中误解甚多,特别是在李泽厚的“本体论”问题上。围绕着李泽厚的“本体论”所产生的质疑主要有:既然本体是本源、根源、最后的实在,为什么能有诸多“本体”?这些“本体”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6-16
- 试论李泽厚、萧萐父之“儒道互补”
郑雯摘 要: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开始提出儒道互补概念,并在其《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华夏美学》中做了进一步的阐发,萧萐父也在《道家·隐者·思想异端》一文中对儒道互补思想有所论述。目前,儒道互补已被认为是中国思想的一大特征,自其提出以来不断引发学者的聚焦和探讨,因此对这一问题展开相关探讨是极为必要的研究。关键词:儒道互补;李泽厚;萧萐父中图分类号:B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073-03儒道互补系李泽厚先生(以下
学理论·下 2016年4期2016-05-14
- “实践美学”的文本架构*——李泽厚艺术思想的西学归宗与本土融创
文本架构*——李泽厚艺术思想的西学归宗与本土融创鹿 咏1,张 伟2(1.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合肥230601;2.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 要:作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典范符号,李泽厚“实践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是中西美学与文化艺术理论融汇、提炼的过程,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乃至现代西方文化理论成为这一美学体系的西学符号,“巫史”传统、实用理性以及“乐感文化”则成为李泽厚借鉴西学思想烛照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论产物,其化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7
- 引领启蒙超越启蒙——李泽厚的哲思历程
蒙超越启蒙——李泽厚的哲思历程吕佳翼 (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310023)摘要:主体性实践哲学、新“内圣外王”说、道德—政治哲学是把握李泽厚哲学思想及其发展的三条主要线索。李泽厚哲学思想的发展包含着对启蒙语境的超越,他的双重性逻辑的哲学建构中其实隐含着启蒙与超越启蒙的二重奏。作为引领启蒙的思想旗手,他要求解构传统,提出“西体中用”;对“后现代”的展望又使他成为中国传统的复兴者,在新著中提出以中国传统消解现代性的极端发展所带来的危机,以中国哲学消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6
- 李泽厚老师升级太快?
伍子复李泽厚老师推出《回应桑德尔及其他》时,我还是抱着一些希望的。易中天的文章《盘点李泽厚》说:“李泽厚已经不时髦了。上个世纪末某日,记得那是一个冬天,李泽厚南下应邀做客一家开在大学附近的民营书店。书店老板是个做事低调的人,对此并未大事张扬,只不过在店门口贴了一张不起眼的小告示,却也引得一群青年学子注目。他们兴高采烈地指指点点奔走相告:太好了!李泽楷要来了!”这说法恐怕为时过早。君不见,今年李泽厚重出江湖,在华东师范大学一露面,就引起了无数粉丝的欢呼。可证
南都周刊 2015年2期2015-09-10
- 论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情本体理论
00732)论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情本体理论徐 碧 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情本体理论是李泽厚后期最重要的学说。李泽厚以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从“人生在世”即“人活着”这一事实出发,以“实践”、“行动”(“做”)联结起中国传统哲学的实用理性、度的智慧和来自西方马克思的实践观念,把一种本是纯西方的学说(实践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一脉即儒家哲学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体系,即“情本体”理论。情本体成为实践美学最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4-11
- 李泽厚的“最后一博”
武云溥李泽厚又回来了。这位84岁的老人,已经旅居美国二十多年。不过近年来他习惯每年回国住几个月,通常春夏之交回来,秋风渐凉时再离开—像一只反季节的候鸟,悄无声息从一个冬天飞往另一个冬天。大多数时候,他回国会住在北京翠花胡同的家中,一栋闹中取静的老式高层住宅,与王府井闹市只有一箭之遥。李泽厚站在窗前,就能看见不远处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广告。2010年9月,我第一次见到李泽厚,就是在这里。他刚洗完澡,穿着宽大的浴袍。几十年来他每晚都要依赖安眠药入睡,所以通常到下午
博客天下 2014年17期2015-01-29
- 李泽厚 思想者归来
李泽厚又回来了。这位84岁的老人,已经旅居美国二十多年。不过近年来他习惯每年回国住几个月,通常春夏之交回来,秋风渐凉时再离开——像一只反季节的候鸟,从一个冬天飞往另一个冬天。大多数时候,他回国会住在北京翠花胡同的家中,一栋老式高层住宅,与王府井闹市只有一箭之遥,算是闹中取静的所在。李泽厚站在窗前,就能看见不远处的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什么展览。今年李泽厚选择了上海。从5月9日到5月21日,李泽厚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伦理学研讨班”,讲了4堂公开课和一场与其他4位
时代人物 2014年8期2015-01-28
- 李泽厚的最后一搏
然远去。久违的李泽厚,因为在上海开课,上演了一场“归来”。这些年来,他一直在遥远的异土审视中国。某种程度上,他没有消失,也没有远离,更没有过时。他将启发中国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视为自己的最终使命。大师归来李泽厚又回来了。这位84岁的老人,已经旅居美国二十多年。不过近年来他习惯每年回国住几个月,通常春夏之交回来,秋风渐凉时再离开——像一只反季节的候鸟,悄无声息从一个冬天飞往另一个冬天。几十年来他每晚都要依赖安眠药入睡,所以通常到下午才有精神会客。聊起天来,
东西南北 2014年17期2014-11-27
- 李泽厚的公开课
上午,84岁的李泽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开讲《伦理公开课》,因报名人数众多,除了可容104人的主会场,还在华师大市区及闵行校区都设立了更大的电视直播分会场,而5月21日的一场,是李泽厚此番在华东师范大学五场系列活动的最后一场,也是第一次向公众开放。上一次李泽厚在上海参加正式的学术活动,恐怕要追溯到2005年,他与上海学术界有过数天的学术讨论活动,并看望了病榻上的王元化先生。这次来上海,李泽厚说自己“很多年没有走进课堂,甚至大学门都没有进过。”李泽厚1
商周刊 2014年12期2014-09-09
- 李泽厚的公开课
起——84岁的李泽厚登场了。满头银发,乡音未改,他招手示意管理人员让门外的人们进来,接着说,“也许有人是想过来看看猴子表演。你们可以进来,(不想听了)也可以自由地出去。”这是李泽厚此次上海之行的最后一课,完全公开。此前10天,他已在华师大连开四场伦理学讨论课,从“回应桑德尔”出发,主题围绕着“道德、伦理与人性”和“市场与道德”展开。以这样公开授课的方式和国内学术界、特别是年轻学子们交流,于在国外多年的李泽厚还是第一次。各方聚焦之下,公开课似乎演变为文化事件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26期2014-07-15
- 李泽厚和桑德尔的同与异
三联书店出版了李泽厚新著《回应桑德尔及其他》。5月,84岁的李泽厚到华东师范大学上了四堂与此书相关的讨论课。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的天才在于能清浅阐释各家各派的艰深理论,并能结合大众感兴趣的例证(包括各种新闻事件)启发思考。他对“金钱第一”的批判俘获了大批正困惑于此的中国读者的心,近年在中国出版的两本著作(《公正》、《金钱不能买到什么》)也引发了知识界的关注和讨论。桑德尔把人类对公正的追求分作三方面:一、边沁与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二、从康德到罗尔斯的自由主义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26期2014-07-15
- 传统与转化:李泽厚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及其局限
80年代以来,李泽厚对传统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并探讨其现代转化的路径。通过解析其哲学基础,结合李泽厚所处的时代、思想背景,李泽厚对传统对传统儒学的反思的意义及其局限才能得到同情地理解。关键词:李泽厚;传统儒学;现代转化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08)08-130-04如所周知,李泽厚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国思想史、美学和哲学领域。综观李泽厚的学术活动轨迹,由中国思想史开端,进而是西方哲学(主要是康德哲学)和
文学界·人文 2010年8期2010-12-13
- 文论大家眼中的美学大师
——读刘再复的《李泽厚美学概论》①
—读刘再复的《李泽厚美学概论》①白烨近读文学理论家刘再复的 《李泽厚美学概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这本精辟而深邃,厚重而隽永的力作,读来引人又启人,酣畅而淋漓。这样的好读又耐读的理论评述著作,真是久违了。刘再复与李泽厚,一个是崛起于八十年代的文论大家,一个是成名于五十年代的美学大师,两人自六十年代起就日益走近,过从甚密,并在后来先后移居美国科罗拉多,成为落基山下的两个近邻。而在治学方面,两人更是关联甚多,渊源深厚,由于志趣相投、性情相近,常常联手进行学术
东吴学术 2010年1期2010-04-05
- 辛弃疾词作中的意境美阐微
赏析辛词;再以李泽厚的《“意境”杂谈》中对“意境”的阐释,包括“形神统一”和“情理统一”来赏析辛弃疾词作中的意境美。[关键词]辛弃疾,词,意境,《人间词话》,李泽厚 范开在《稼轩词序》开篇论:“气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知夫声与意之本原,则知歌词之所自出。是盖不容有意于作为,而其发越著见于声音言意之表者,则亦随其所蓄之浅深,有不能不尔者存焉耳。”理解辛弃疾词中意境美,就应了解他身处故国沦陷、国耻未雪的境地,有心报国却屡遭贬谪、英雄无用之恨;更应了解他胸怀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2009年5期2009-09-02
- 审美观照下的中国智慧
代的美学大师,李泽厚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阐释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一个合适的出路,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他提出了“中国智慧是审美型的”的著名论题,分析和研究了中国智慧的特征并与西方文化作了简单比较,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智慧的未来之路。[关键词]李泽厚;中国智慧;审美;一、中国智慧的审美特色以氏族宗法血亲为社会根基的中国传统思想,极其注重社会伦理关系和人事实际,而氏族宗法血亲传统的强大力量和长期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中国社会和意识形态的特征。这就使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3期2009-04-26
- “三题”为何变“二题”
美学三题议》是李泽厚的美学研究代表作,发表于一九六二年第二期《哲学研究》。但是,四川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当代美学论文选》第二集(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却将此文改名为《美学二题议》,删去第三题《美学对象问题》。在《编者的话》中说:“所选论文一般都按第一次发表时的原貌收入,俾便读者窥见其历史的真实情况,只有极个别地方编者作了一些技术性的删改。”但既然改了题目,删了三分之一内容,又谈何“第一次发表时的原貌”?又怎能“窥见其历史的真实情况”?正因为
读书 1985年7期1985-07-15